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金香兰 尹岭 +6 位作者 姚斌 尹大一 姚树林 邵明哲 单保慈 唐一源 朱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穴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对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1 8FDG PFT脑功能成像检查 ,获得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穴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对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1 8FDG PFT脑功能成像检查 ,获得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可以引起同侧视丘下部、延髓背侧 ,双侧岛叶 ,对侧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后回上部、额叶及颞叶的岛盖部、扣带回中部、尾状核头部、中脑和桥脑背侧中部、小脑深部葡萄糖代谢率增加 ,同侧中央前、后回上部及小脑前叶外侧部葡萄糖代谢率减低。结论针刺足三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皮层及皮层下内脏神经中枢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足三里穴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人类工作记忆的某些神经影像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4-641,共8页
采用神经影像技术研究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理是目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存在负责不同信息加工的工作记忆系统 ,如词语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等 ,其中词语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左半球参与 ,空间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右半球参与... 采用神经影像技术研究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理是目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存在负责不同信息加工的工作记忆系统 ,如词语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等 ,其中词语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左半球参与 ,空间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右半球参与。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的作用相当复杂 ,包括对记忆信息的注意和抑制、管理、整合等功能。合理巧妙的实验设计、多种研究手段的综合应用必将使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理得到充分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工作记忆 神经影像研究 工作记忆 人脑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心理过程
下载PDF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艳霞 戴东 +5 位作者 于涛 徐文贵 石江伟 宋秀宇 于建春 韩景献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例。治疗组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外关、足三里,对照组取上述穴位旁开0.5cm处的非经非穴点进...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例。治疗组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外关、足三里,对照组取上述穴位旁开0.5cm处的非经非穴点进行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针刺8周。治疗前后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量表评分,同时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脑功能成像检查,并据此计算患者各感兴趣脑区健、患侧葡萄糖代谢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健、患侧额叶、丘脑、尾状核,健侧颞叶、海马、扣带回葡萄糖代谢较针刺前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侧额叶、颞叶葡萄糖代谢减低(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健、患侧颞叶、尾状核,健侧丘脑和患侧额叶葡萄糖代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组穴可以提高VD患者认知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且具有腧穴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萄萄糖代谢 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原文传递
国内正电子发射断层(PET)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祥通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3-357,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发展概况。截止2003年3月,国内有22个PET中心(包括已建、在建和计划中)、4台PET单机。正电子药物(18F-FDG)方面:除由IBA公司2台30MeV回旋加速器生产的18F-FDG已进入临床研究外, PET中心的17台小型回旋... 介绍了国内外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发展概况。截止2003年3月,国内有22个PET中心(包括已建、在建和计划中)、4台PET单机。正电子药物(18F-FDG)方面:除由IBA公司2台30MeV回旋加速器生产的18F-FDG已进入临床研究外, PET中心的17台小型回旋加速器生产的FDG按医院制剂使用。2001年FDG PET检查约6700人次。本文讨论了我国PET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PET目前未进入医疗保险;PET中心数目的发展,宜在国家主管部门统一规划下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院功能定位及社会和公众的承受能力,合理布局、有限量地增加;加强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协作;重视人才培养及培训;建议核学会或核医学会下属设立PET学组或专门委员会,以作为各PET中心和主管部门联系的纽带与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18)F-FDG PET-CT CT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湘 徐文贵 +3 位作者 马文超 宋秀宇 戴东 朱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8-391,共4页
目的:通过与CT对比,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18)F-FDGPET-C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cm(A标准)、最短径≥1.0cm(B标准... 目的:通过与CT对比,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18)F-FDGPET-C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cm(A标准)、最短径≥1.0cm(B标准)及最长径≥1.0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在PET-CT图像上,分别以目测腋窝淋巴结出现^(18)F-FDG异常放射性浓聚为判定淋巴结阳性的标准(D标准)及半定量分析法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_(max))≥1.0为判定淋巴结转移标准(E标准)。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方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结果:乳腺癌患者腋窝阳性与阴性淋巴结在大小及SUV_(max)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诊断标准中,以PET-CT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及与病理吻合度Kappa值最高,其中A标准灵敏度最高(59.3%)而特异度最低(83.5%);B标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8.2%、72.7%),而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低(27.1%、88.4%);C标准各项诊断指标相对较差,无突出项;PET-CT图像目测与半定量诊断结果相同,其诊断准确性(90.1%)、阴性预测值(92.5%)均优于单独CT诊断,且与病理诊断吻合度较好(Kappa值为0.57),在诊断灵敏度(55.9%)、特异度(96.1%)及阳性预测值(71.7%)方面与单独CT比较也具较高诊断价值,阳性组SUV_(max)较阴性组明显为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影像方法在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是一种直观有效的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下载PDF
MRI与18F-FDG PET/CT在鉴别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慧芳 张敏 +2 位作者 胡姣 史浩 王光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MRI与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鼻咽癌放疗后,临床怀疑肿瘤复发的患者,均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检查,其中18例行FDG PET显影,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与放疗后纤... 目的探讨MRI与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鼻咽癌放疗后,临床怀疑肿瘤复发的患者,均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检查,其中18例行FDG PET显影,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与放疗后纤维化鉴别。结果 32例患者中,MRI检查的准确率为71%(23/32),FDG PET显影的准确率为88%(16/18),其中3例MRI扫描未见鼻咽部肿瘤,FDG PET显示鼻咽局部异常浓聚,9例MRI扫描鼻咽壁增厚,怀疑肿瘤复发,FDG PET未见异常浓聚,临床活检证实其中6例为纤维斑块,3例为肿瘤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结合MRI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 脱氧葡萄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Recent developments on PET radiotracers for TSPO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neuroimaging 被引量:15
7
作者 Lingling Zhang Kuan Hu +11 位作者 Tuo Shao Lu Hou Shaojuan Zhang Weijian Ye Lee Josephson Jeffrey H.Meyer Ming-Rong Zhang Neil Vasdev Jinghao Wang Hao Xu Lu Wang Steven H.Li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73-393,共21页
The 18 kDa translocator protein(TSPO),previously known as the 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is predominately localized to th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in steroidogenic cells.Brain TSPO expression is relativel... The 18 kDa translocator protein(TSPO),previously known as the 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is predominately localized to th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in steroidogenic cells.Brain TSPO expression is relatively low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but is up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glial cell activation.As the primary index of neuroinflammation,TSPO is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numerous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including Alzheimer’s disease(AD),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Parkinson’s disease(PD),multiple sclerosis(MS),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and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In this context,numerous TSPO-target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tracers have been developed.Among them,several radioligands have advanced to clinical research studies.In this review,we will overview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SPO PET tracers,focusing on the radioligand design,radioisotope labeling,pharmacokinetics,and PET imaging evaluation.Additionally,we will consider current limitations,as well as translational potential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f TSPO radiopharmaceuticals.This review aims to not only present the challenges in current TSPO PET imaging,but to als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n TSPO targeted PET tracer discovery efforts.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will facilitate the translation of TSPO in clinical studies of neuro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O Microglial activation NEUROINFLAMMATIO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CNS disorders
原文传递
医学影像学新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坤成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64-367,共4页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包括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以及集两种功能为一体的PET/CT、PET/MRI、D...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包括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以及集两种功能为一体的PET/CT、PET/MRI、DSA/CT等,尤其是CT和MRI的发展,不仅能够单纯显示病变的形态异常,而且能够提供病变的血流、代谢等病理生理改变信息,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加客观详尽的影像资料,而且能够使大家进一步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其演变规律。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进步,新技术必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针刺外关穴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贵锋 黄泳 +4 位作者 唐纯志 杨君军 王淑侠 单保慈 赖新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4-326,33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后脑功能区的激活特点。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分别施以不针刺、外关穴针刺组、外关穴假针刺组,以18F-FDG为显影剂,运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进行脑功能成像扫描,获得... 目的探讨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后脑功能区的激活特点。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分别施以不针刺、外关穴针刺组、外关穴假针刺组,以18F-FDG为显影剂,运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进行脑功能成像扫描,获得可视性脑功能变化图。结果外关穴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部BA7、13、18、19、21、22、27、38、40、42、45区显著激活;外关穴假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部BA4、6、7、19、22、41区显著激活;外关穴针刺组与假针刺组比较,BA13、42区和小脑显著激活。结论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后激活的脑区显著不同,针刺激活的脑功能区所调控的功能与外关穴的主治功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关穴 针刺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 脑功能成像
原文传递
校正PET图像上病灶SUV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耿建华 陈英茂 +2 位作者 田嘉禾 姚树林 陈盛祖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5-930,共6页
进行定量分析是PET技术重要的优势,但由于部分容积效应(PVE)的影响,使图像定量值失真。本研究建立一种校正PET图像上病灶标准摄取值(SUV)的方法。基于PET图像PVE形成原理及模拟实验,分析病灶图像上最大SUV与病灶真实大小、病灶真实SUV... 进行定量分析是PET技术重要的优势,但由于部分容积效应(PVE)的影响,使图像定量值失真。本研究建立一种校正PET图像上病灶标准摄取值(SUV)的方法。基于PET图像PVE形成原理及模拟实验,分析病灶图像上最大SUV与病灶真实大小、病灶真实SUV之间的关系,建立由图像上最大值校正SUV的方法,称之为最大值校正法。并通过PET模型实验,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①最大值校正法:建立了用图像上病灶SUV最大值计算SUV校正值的公式。②实验验证:对不同大小的病灶,其SUV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校正,尤其对小于分辨率的病灶(4.7mm、3mm),校正效果更显著,SUV校正值的准确度提高了53.55%、54.17%和50.37%、68.52%。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校正PET图像上病灶SUV的方法——最大值校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SUV 部分容积效应 校正方法
下载PDF
PET和TCD对阿耳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贾建平 贾健民 Martin Ploock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 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阿耳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诊断 ,以及 AD与脑血液供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 目的 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阿耳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诊断 ,以及 AD与脑血液供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例可疑 AD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行 PET、TCD以及临床神经心理量表检查 ,对局部脑区葡萄糖代谢率 (regional cerebral metabolic rate of glucose,r CMRGlc)、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middle cere-bral artery flow velocity,MCAFV)和认知障碍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D患者双侧 r CMRGlc和双侧MCAFV均呈不对称性降低 ,并与 AD早期认知障碍不对称性吻合。皮层额顶颞 (frontotem poroparietal,FTP)区的代谢、MCAFV、以及神经心理不对称指数之间具有密切相关关系。结论  (1) AD病人早期阶段已发生了代谢和血流变化。血流速度的减低是由于代谢的减低而引起的。 (2 )对这些代谢和血流变化的研究不仅找出了 AD早期诊断敏感指标 ,而且也探明了 AD与缺血之间的关系。 (3) PET和 TCD是早期诊断 AD的有效手段 ,尤其是 TCD简便易行 ,能通过检测血流降低来推测 AD患者的早期代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耳茨海默病 pet TCD 早期诊断
下载PDF
PET显像剂^(18)F-氟化钠的制备、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飞虎 李明光 +7 位作者 李光 石伟 冯婷婷 尹长峰 温凯 成伟华 樊红强 罗志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4,共7页
^(18)F-氟化钠是一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药物,主要用于成骨性反应活跃的骨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18)F-氟化钠PET骨显像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能更早发现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 Tcm-MDP)单光子发... ^(18)F-氟化钠是一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药物,主要用于成骨性反应活跃的骨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18)F-氟化钠PET骨显像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能更早发现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 Tcm-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不能探测到的病灶。这对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18 F-氟化钠也能够有效鉴别破裂高风险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工作就PET显像剂^(18)F-氟化钠的制备、质量控制、药理作用、辐射安全和临床应用作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骨显像 肿瘤 ^18F-氟化钠
下载PDF
PET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秋蕾 刘清国 +7 位作者 杨芳媛 王赫 战河 纪智 袁静云 王紫娟 梁靖蓉 孙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7-341,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在针刺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本文以"PET""针刺"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WANFANG)数据库中自1997年至2018年20余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 为进一步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在针刺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本文以"PET""针刺"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WANFANG)数据库中自1997年至2018年20余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研究发现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不论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下,PET技术从脑功能活动层面均验证了腧穴的特异性、经穴双向调节性、针刺得气的疗效作用,深入揭示了针刺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整体效应的中枢机制,以期为针刺研究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进而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技术 针刺研究 中枢机制 述评
原文传递
电针头穴对人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影响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左芳 石现 +1 位作者 田嘉禾 姚树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前叶葡萄糖代谢增高,以左侧大脑为主;患者双侧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运动前区及顶上小叶和健侧的补充运动区发生了明显的代谢功能改变,表现为糖代谢增高的区域集中于健侧,代谢减低集中于病灶侧。结论针刺百会与曲鬓穴可以改变大脑双侧有关运动区域的代谢,从而可能诱导与运动相关的某些区域神经组织兴奋,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促进运动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脑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廖恺 程刚 黄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资料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同时探究EGFR基因突变状态对PET/CT代谢参...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资料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同时探究EGFR基因突变状态对PET/CT代谢参数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有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109例晚期NSCLC患者。根据患者EGFR基因检测结果分为EGFR突变型组(n=48)与EGFR野生型组(n=61),比较两组间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信息的差异并分析其与EGFR突变状态的关系。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状态,分析EGFR突变状态对PET/CT代谢参数评估PFS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女性(OR=12.154,P<0.001)、腺癌(OR=4.822,P=0.019)、低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9.58,OR=4.347,P=0.005)是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ROC生存曲线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AUC=0.749,P=0.0002),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AUC=0.747,P=0.0003)对患者的PFS状态具有预测价值。Cox回归分析发现,在EGFR基因突变型组中,MTV>14.85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高(HR=2.724,P=0.004);EGFR野生型组中,MTV>12.48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高(HR=3.195,P=0.002)。结论:对于晚期NSCLC患者,EGFR突变与更低的FDG摄取相关,体积代谢参数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但对于EGFR基因突变不同状态,可以考虑不同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18)F和^(11)C标记的氨基酸类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山震 王淑侠 +2 位作者 王朋 李石磊 唐刚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29,共7页
PET/CT显像作为一种诊断肿瘤、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有力工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氨基酸类正电子药物被临床证明是可以弥补当前18F-FDG PET/CT不足的重要药物,不像18F-FDG,氨基酸类分子探针在正常脑组织中的摄取很低,在良性的病变如炎症、水... PET/CT显像作为一种诊断肿瘤、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有力工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氨基酸类正电子药物被临床证明是可以弥补当前18F-FDG PET/CT不足的重要药物,不像18F-FDG,氨基酸类分子探针在正常脑组织中的摄取很低,在良性的病变如炎症、水肿、坏死和纤维化的组织几乎不摄取,可以提高PET/CT显像的特异性,其合成标记的研发日益得到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利用短半衰期正电子核素18F和11C标记合成正电子类氨基酸的方法学和初步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氨基酸 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原文传递
^(18)F-FDGPET/CT鉴别肺占位病变性质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红 徐微娜 张彩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肺占位病变性质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方法:发现肺部占位病变患者74例,不含有支气管阻塞性肺炎,所有患者均进行3-14个月的随访。恶性患者55例(包括1例假阴性)其中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临床诊断肺癌;良性患者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肺占位病变性质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方法:发现肺部占位病变患者74例,不含有支气管阻塞性肺炎,所有患者均进行3-14个月的随访。恶性患者55例(包括1例假阴性)其中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临床诊断肺癌;良性患者19例其中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3~14个月随访病灶范围缩小或消失。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PET/CT全身检查、呼吸控制的CT扫描及重建1.25mm薄层图像。18F-FDGPET/CT诊断恶性的标准:1)肺病灶的SUVmax≥2.5;2)延迟显像SUVmax升高明显(≥20%~30%);3)1.25mm薄层CT图像典型形态学征象;4)从病灶中心至各个胸壁变化曲线SUVmax变化曲线。结果:74例肺部病灶患者中恶性55例,其中临床诊断肺癌32例,腺癌13例,鳞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小细胞肺癌2例;良性19例,其中慢性炎症13例,肉芽肿2例,炎性假瘤2例,结核2例。PET图像SUVmax、延迟SUVmax增高情况及薄层CT的典型征象综合最终18F-FDGPET/CT诊断恶性病灶共57例,其中真阳性54例,假阳性3例;良性病灶共17例,其中真阴性16例,假阴性1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84.2%,94.6%,94.7%及94.1%。结论:PET/CT检查观察病灶SUVmax、延迟SUVmax、结合薄层CT图像典型的形态学征象,并从每个病灶中心至各胸壁做SUVmax空间变化曲线等,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病灶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傅传刚 王汉涛 +1 位作者 孔令山 崔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怀疑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和3例怀疑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PET检查,通过与CT比较及手术探查,评价PE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怀疑术后肝转...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怀疑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和3例怀疑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PET检查,通过与CT比较及手术探查,评价PE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怀疑术后肝转移的18例患者,经PET显像确诊17例,其中14例同时伴有肝脏以外的其他脏器转移(肺转移2例、腹壁转移2例、骨转移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PET诊断阴性的1例患者,随访1年后仍无瘤存活。3例怀疑其他疾病的患者经PET检查发现有结肠癌伴肝转移。结论与CT相比,PET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及其他部位转移的敏感度更高,对术后肝转移患者是否选择再次手术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肝转移 结直肠癌 患者 术后 断层显像 pet 存活 发现 脏器
原文传递
弓形虫慢性感染对小鼠脑内葡萄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永华 黄洪波 +4 位作者 陶永辉 俞惠新 许永良 张英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弓形虫慢性感染对小鼠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成弓形虫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感染组每只小鼠口服感染弓形虫PRU株包囊悬液0.3m(l含包囊10个),对照组口服0.3ml生理盐水。小鼠感染弓形虫6个月后,应用Mi... 目的探讨弓形虫慢性感染对小鼠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成弓形虫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感染组每只小鼠口服感染弓形虫PRU株包囊悬液0.3m(l含包囊10个),对照组口服0.3ml生理盐水。小鼠感染弓形虫6个月后,应用MicroPET扫描脑内葡萄糖代谢,结束后解剖小鼠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弓形虫慢性感染6个月后,"无症状"的感染小鼠脑内葡萄糖代谢均显著下降,脑组织中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包囊,脑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充血、小血管淋巴细胞袖管形成。结论弓形虫慢性感染可造成宿主脑内葡萄糖代谢下降,神经元变性或细胞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葡萄糖代谢 小鼠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越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力手段,HR-MRI能提供斑块形态学信息,PET能提供斑块内炎性反应的巨噬细胞代谢信息。本文重点对HR-MRI、PET及一体化PET/MR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进行早期影像学预警,有效预防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体化pet/M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