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7
1
作者 倪俭 朱翠芳 吕钦谕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经抗精神药物治疗后,均对两组实施疾病恢复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精神病科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经抗精神药物治疗后,均对两组实施疾病恢复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精神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心理干预,均持续干预10周。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2、4、6、8、10周的积极心理品质、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尊量表(SE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社会功能及自尊水平。结果: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后的HEIQ、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4、6、8、10周后HEIQ评分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护理时间延续,研究组的HEIQ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BP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F=39.84、55.47,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SES评分显著上升(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培养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品质,改善精神症状与社会功能,提高自尊水平,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护理干预 积极心理品质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韩俊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8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面对得分较低,屈服、回避得分较高,干预后两组面对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上升,屈服、回避得分有所下降(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促进其选择积极应对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积极心理学理论 阳性强化行为 应对方式
下载PDF
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秀金 黄霞 谢转仪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效果。方法 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57例)和探讨组(61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探讨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比较两组患者自测... 目的研究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效果。方法 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57例)和探讨组(61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探讨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比较两组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探讨组患者整体健康、社会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评分分别为(75.8±12.5)、(81.4±9.3)、(83.6±8.7)、(72.9±9.4)分,均高于参照组的(66.1±12.0)、(67.3±9.1)、(65.9±8.4)、(63.5±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944、8.3158、11.2290、5.2097, P<0.05)。探讨组患者中38例非常满意, 21例满意, 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72%;参照组患者中28例非常满意, 17例满意,1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8.95%。探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够提升其身心健康以及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取得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萧嫚 陈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SP)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8例SP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研究组(54例,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对照组(54例,传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SP)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8例SP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研究组(54例,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对照组(54例,传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总分、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评分、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SQLS总分、人际关系评分、学习成长评分、克服困难评分、幸福感评分、自我肯定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对照组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助于降低SP患者的复发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同时提升其整体幸福感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积极心理学理论 生活质量 复发
原文传递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措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不良心理及健康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余方方 乔晓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措施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不良心理及健康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于某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17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措施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不良心理及健康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于某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17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措施。统计比较两组各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和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结果:干预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初次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2.239,4.823,2.883,4.292,4.682;P<0.05);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ESCA量表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353,2.713,2.866,2.862;P<0.05),HHI量表积极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习惯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157,3.806,5.617;P<0.05),GAD-7和PHQ-9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498,3.160;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86,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干预措施,应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措施,对于改善AP各项康复指标、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其自护能力和希望水平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理论 急性胰腺炎 不良心理 健康恢复
下载PDF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文娟 严菊俏 +1 位作者 梁健宜 李萃轶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3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 目的:探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3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幸福进取度、生活质量及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人际关系、困难克服、自我肯定、幸福感、学习成长、目标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积极心理学理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精神康复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康复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章丽 胡丽珍 方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58-161,共4页
目的 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精神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 目的 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精神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认知功能、行为障碍改善及康复水平状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工作记忆、语言记忆、执行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积极方面评分高于干预前,消极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积极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疗效指数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精神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积极心理学理论 认知功能 康复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理论联合叙事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孙倩 赵冰 范贝贝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672-2675,共4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联合叙事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叙事医学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联合叙事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叙事医学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接受积极心理学理论联合叙事医学干预,均干预3个月,采用情绪状态量表(POMS)、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EAQ)、脑卒中专门化生存量表(SS-QOL)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境情绪状态、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负性心境评分降低,正性心境评分升高,且干预组负性心境评分低于对照组,正性心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两组EAQ各维度指数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两组SS-QOL评分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联合叙事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更利于改善患者心境情绪状态,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积极心理学理论 叙事干预 心境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磊 温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0期6-7,10,共3页
目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该院接受并治疗的82例精神分裂症病例,纳入的时间段最开始由2017年12月—2019年9月,把常规性护理的41例作为A组,把积极心理学理论的41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 目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该院接受并治疗的82例精神分裂症病例,纳入的时间段最开始由2017年12月—2019年9月,把常规性护理的41例作为A组,把积极心理学理论的41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护理后,B组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分对比A组患者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B组患者总体满意率对比A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被应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理论 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研究生学习获得感:问卷编制及发展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臣之 阮沁汐 陈洁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2,共9页
研究生学习获得感是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学术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而享有实在获得后产生的一种正向积极的主观感受。为编制适用于中国研究生的学习获得感问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初步构建研究生学习获得感的内涵与理论... 研究生学习获得感是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学术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而享有实在获得后产生的一种正向积极的主观感受。为编制适用于中国研究生的学习获得感问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初步构建研究生学习获得感的内涵与理论框架。经过施测与分析形成具有导生亲和感、希望感、同伴亲近感、自信感、愉悦感五个维度的研究生学习获得感问卷,信效度良好。通过对3541份《研究生学习获得感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当前研究生学习获得感处于一般水平;攻读学位的层次、攻读学位的类型、培养模式和入学前类别对研究生学习获得感有显著影响;科研项目参与情况、科研成果数量、学业成绩对研究生学习获得感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获得感 研究生 导生关系 积极心理学理论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琴 祝艳 +1 位作者 张秀华 唐晓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378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孕产期服务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服务模式基础上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干预,两组孕妇于入组时及临产前由专...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378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孕产期服务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服务模式基础上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干预,两组孕妇于入组时及临产前由专人进行抑郁自量表(SDS)测评,产后1周及产后6周对两组产妇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评,分析比较两组的抑郁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入组时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前两组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周及产后6周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随时间延长检出率降低,对照组则升高。结论对孕产妇进行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积极心理学理论 干预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洁晶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8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为主,... 目的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为主,比较项目为健康状态评分、精神病性评分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进行精神病性评分和健康状态评分的对比,组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即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病性评分和健康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别的差异显著,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32.5%,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中由于对发病症状进行显著改善,促进自身健康状态的提升,减少复发概率,具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应用分析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宝芬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7期19-20,共2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CDSS评分、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相对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SF-36各项评分均有所增加(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临床效果可观,不仅可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心理,也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积极心理学理论 价值评价 应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