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碳纤维吸波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邵蕊 屠天潼 +4 位作者 李一伟 杨胜林 金俊弘 王芳 李光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56-564,共9页
为了获得吸收频带更宽、质量更轻、吸收更强的吸波剂,采用聚丙烯腈(PAN)为碳前驱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致孔剂,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出PAN/PMMA共混纤维原丝,将原丝进行预氧化和碳化制备出了多孔碳纤维。其中PAN/PMMA共混纤维中PMMA... 为了获得吸收频带更宽、质量更轻、吸收更强的吸波剂,采用聚丙烯腈(PAN)为碳前驱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致孔剂,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出PAN/PMMA共混纤维原丝,将原丝进行预氧化和碳化制备出了多孔碳纤维。其中PAN/PMMA共混纤维中PMMA的比例影响多孔碳纤维的孔体积进而影响吸波性能,当PAN/PMMA质量比例为70/30时多孔碳纤维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最佳,其反射率小于-10 dB的有效频带为2.0 GHz,最低反射率达-38 dB。多孔碳纤维不但利用实体碳的介电损耗,同时也利用其中孔对电磁波多次反射产生的干涉来耗散电磁波,故多孔碳纤维是一种高效电磁波吸收剂。另外过高碳化温度下制得的多孔碳纤维因电导率高不利于阻抗匹配,使电磁波吸收性能降低,以1200℃碳化温度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纺丝 共混纤维原丝 多孔碳纤维 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原文传递
二氧化钛/碳纤维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曜峰 王艳 傅雅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8,共6页
以聚乙二醇(PEG)为制孔剂,通过溶胶凝胶浸渍涂覆法和烧结法将二氧化钛(TiO2)负载于经表面修饰的碳纤维(CF)上,制备多孔TiO2/CF光催化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材料的形貌和晶型结构,研究TiO2/CF光... 以聚乙二醇(PEG)为制孔剂,通过溶胶凝胶浸渍涂覆法和烧结法将二氧化钛(TiO2)负载于经表面修饰的碳纤维(CF)上,制备多孔TiO2/CF光催化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材料的形貌和晶型结构,研究TiO2/CF光催化材料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性能,并以质量浓度为80 mg/L的甲基橙溶液为目标降解物,测试材料在紫外光照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EG制孔剂对得到的TiO2/CF光催化材料表面形态和TiO2晶型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多孔TiO2/CF光催化材料对偶氮类甲基橙染料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吸附量随PEG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PEG分子质量为2 000时,可得到具有良好催化效果的多孔TiO2/CF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 多孔 碳纤维 光催化 甲基橙
下载PDF
树脂基防隔热一体化热防护复合材料高温性能演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昊 宋世聪 +5 位作者 张炫烽 王国庆 王程豪 吴伟旭 朱小飞 吴战武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常压干燥的方法,以耐热杂化酚醛树脂(PF)为基体,复合碳纤维编织物(CF)制备树脂基防隔热一体化热防护复合材料(PF/CF-HT01)。利用热分析(TG)、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材料热稳定性和高温力学性能,利用氧乙炔装置研究材料耐烧... 采用溶胶-凝胶-常压干燥的方法,以耐热杂化酚醛树脂(PF)为基体,复合碳纤维编织物(CF)制备树脂基防隔热一体化热防护复合材料(PF/CF-HT01)。利用热分析(TG)、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材料热稳定性和高温力学性能,利用氧乙炔装置研究材料耐烧蚀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衍射仪(XRD)研究材料微观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空气中树脂基体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87.3℃,最大分解温度为644.7℃,800℃时残炭率为13.8%;复合材料初始分解温度为405.3℃,800℃时残炭率为42.8%;复合材料常温压缩强度最大为542.6 MPa,经1 000℃原位热处理30和60 s后的最大压缩强度分别为166.2和149.9 MP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防隔热一体化性能,其线烧蚀率可达0.039 mm/s,单次热考核结束时背温低于100℃、继续热传导后最高背温低于200℃。高温作用下材料快速陶瓷化形成致密的SiO2和BN瓷化层,赋予材料突出的耐烧蚀抗冲刷性能,而底层仍然保留着多孔结构使得材料保持较好的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热防护材料 防隔热一体化 高温热考核 多孔材料 固体火箭发动机 隔热材料 酚醛树脂 碳纤维
下载PDF
流通型碳纤维电极的电沉积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立新 席德立 +1 位作者 华亭亭 李洲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研究了电极构型对流通型碳纤维电极从AuCl-4稀溶液中电沉积金行为的影响.在顺流操作方式下,整个电极能够在极限电流条件下工作,利用电沉积分布曲线计算了传质系数与流速的关系式.逆流方式可以使电沉积分布更为均匀,从而提高... 研究了电极构型对流通型碳纤维电极从AuCl-4稀溶液中电沉积金行为的影响.在顺流操作方式下,整个电极能够在极限电流条件下工作,利用电沉积分布曲线计算了传质系数与流速的关系式.逆流方式可以使电沉积分布更为均匀,从而提高整个电极的利用效率.利用数学模型对各种实验曲线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型 多孔电极 电沉积 碳纤维 粉末冶金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omposite framework assembled withCuO microspheres as anode current collector for lithium-ionbatteries 被引量:4
5
作者 HUANG ShiMin LUO Jian +3 位作者 YUAN Wei ZHAO BoTe CHEN Yu TANG Y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0-79,共10页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 In this work, a three-dimensional(3D) porous composite ...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 In this work, a three-dimensional(3D) porous composite framework is applied as the anode current collector in LIBs. This unique 3D skeleton is composed of conductive carbon fiber/Cu core/shell fibrous structure. With an oxidation treatment upon the copper shell, the porous framework is assembled with CuO microspheres. Using mesocarbon microbead(MCMB) graphite powders as the active material, the cell with this 3D porous composite current collector shows an improved reversible discharge-charge capacity of 415 mAh g^(–1) at a current rate of 0.1 C after 50 cycles,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ell with a flat Cu foil(127 mAh g^(–1)).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unique fibrous network of the 3D current collector coupled with the morphological effects of the CuO microspheres greatly improve the cel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versible capac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y current COLLECTOR porous FRAMEWORK CuO MICROSPHERES carbon fiber
原文传递
PAN/PI基多孔碳纤维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蔡晨阳 闫圣国 +2 位作者 李瑞劼 张永刚 王雪飞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在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加入联苯四甲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合成PAN/聚酰胺酸(PAA)共混纺丝原液,然后通过湿法纺丝、在空气气氛中预氧化/亚胺化、在氮气(N_(2))气氛下碳化制得“莲藕状”截面的PAN/聚酰亚胺(PI)基多孔碳纤维,... 在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加入联苯四甲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合成PAN/聚酰胺酸(PAA)共混纺丝原液,然后通过湿法纺丝、在空气气氛中预氧化/亚胺化、在氮气(N_(2))气氛下碳化制得“莲藕状”截面的PAN/聚酰亚胺(PI)基多孔碳纤维,研究了不同PI含量PAN/PI基多孔碳纤维的表观形貌、化学结构及元素组成,并评估了模拟烟道环境中多孔碳纤维的二氧化碳(CO_(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PI含量的增加,纤维内部的孔隙变得更大、更密集,形成类似“莲藕状”的截面结构,吡咯/吡啶酮氮含量也随PI含量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当PI质量分数为30%时,PAN/PI基多孔碳纤维N结构形式中吡咯/吡啶酮氮的占比高达70.46%;在40℃、CO_(2)体积分数为15%、N_(2)体积分数为85%的模拟烟道环境中,PI质量分数为30%的PAN/PI基多孔碳纤维的CO_(2)吸附量相对最高,达0.66 mmol/g,且能更加快速地达到吸附平衡,具有优异的CO_(2)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聚酰胺亚胺 多孔碳纤维 湿法纺丝 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氮含量
下载PDF
碳纤维长度以及添加量对碳化硅网状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金新新 林鹏 +6 位作者 刘峰 李赛赛 李明辉 夏晓宇 劳栋 贾文宝 单卿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0-1337,共8页
为提高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的碳化硅网状多孔陶瓷的抗折强度,采用碳纤维对碳化硅网状多孔陶瓷进行增强。研究了添加剂和碳纤维对碳化硅陶瓷浆料流变性能和触变性能的影响以及碳纤维长度和添加量对试样微观结构、气孔率、耐压强度、抗折... 为提高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的碳化硅网状多孔陶瓷的抗折强度,采用碳纤维对碳化硅网状多孔陶瓷进行增强。研究了添加剂和碳纤维对碳化硅陶瓷浆料流变性能和触变性能的影响以及碳纤维长度和添加量对试样微观结构、气孔率、耐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剂-FS20添加量为0.1%(质量分数),增稠剂-CMC添加量为0.1%(质量分数),粘结剂-CL添加量为0.05%(质量分数)时,碳化硅陶瓷浆料的流变性能和触变性能达到最佳,碳纤维的加入增加了浆料的粘度;另外,随着碳纤维添加量和长度的增加,试样的抗折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碳纤维长度为1 mm且添加量为0.75%(质量分数)时,试样抗折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多孔陶瓷 碳纤维 有机泡沫浸渍法 抗折强度 添加剂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ND THEIR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FORMALDEHYDE 被引量:2
8
作者 H.Q. Rong, Z.Y. Ryu and J.T. Zheng (Institute of Coal Chemistr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Box 165, Taiyuan 030001, 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67-472,共6页
Porous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stry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obtained by differ-ent precursors and activation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characteriz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at 77K over a... Porous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stry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obtained by differ-ent precursors and activation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characteriz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at 77K over a relative pressure range from 10 6to 1. The regulariz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as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samples. Their specific surfaceareas were calculated by BET method, micropore volume and microporous specificsurface area calculated by t-plot method and MPD by Horvath-Kawazoe equation. Mi-cropore volume of rayon-based ACF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amples. The staticand dynamic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formaldehyde on different ACFs was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team activated Rayon-based A CFs had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 than that of steam and KOH activated PAN-A CFs. Breakthrough curves illustratedthat Rayon-ACFs had longer breakthrough time, thus they possessed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formaldehyde than that of PAN-ACFs. The entire sample had smalladsorption capacity and short breakthrough time for water. Rayon-A CFs had exccl-lent adsorption selectivity for formaldehyde than PAN-ACFs. And the samples withhigh surface areas had relatively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formaldehyde. Elementaicontent of different A CFs were performed. Rayon-based A CFs contained more oxygenthan PAN-ACFs,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ir excellent adsorption capacity forformaldehy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fiber porous structure surface chemistry formaldehyd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自活化PAN基多孔碳纤维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付雪东 闫圣国 +3 位作者 李瑞劼 孙巍 张永刚 王雪飞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8-13,共6页
以碳酸钾(K_(2)CO_(3))为添加剂,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出具有自活化特性的聚丙烯腈(PAN)原丝,然后通过同步碳化与活化制得一种用于二氧化碳(CO_(2))吸附的自活化PAN基多孔碳纤维,研究了K_(2)CO_(3)对自活化碳纤维的化学组成与孔结构的影响,... 以碳酸钾(K_(2)CO_(3))为添加剂,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出具有自活化特性的聚丙烯腈(PAN)原丝,然后通过同步碳化与活化制得一种用于二氧化碳(CO_(2))吸附的自活化PAN基多孔碳纤维,研究了K_(2)CO_(3)对自活化碳纤维的化学组成与孔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在模拟烟气环境中自活化碳纤维的CO_(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K_(2)CO_(3)含量的增加,自活化碳纤维内部骨架逐渐表现出疏松多孔结构;自活化碳纤维具有高氮(N)含量,掺杂K_(2)CO_(3)质量分数为1%时纤维的N质量分数最高,达16.0%;自活化碳纤维的多孔结构及高N含量有利于对CO_(2)的吸附,掺杂K_(2)CO_(3)质量分数为3%的自活化碳纤维在40℃模拟烟气环境中的CO_(2)吸附量最高,达30.5 mg/g,表现出良好的CO_(2)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多孔碳纤维 湿法纺丝 自活化 二氧化碳 吸附性能
下载PDF
一维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炜岩 白杰 +1 位作者 李春萍 刘进荣 《合成纤维》 CAS 2020年第4期28-33,共6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丙烯腈(PAN)纺丝原液混合,电纺得到高分子纤维膜,再结合高温碳化技术得到一维多孔PAN基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丙烯腈(PAN)纺丝原液混合,电纺得到高分子纤维膜,再结合高温碳化技术得到一维多孔PAN基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所制备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系统表征,同时将其组成三电极体系研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纺丝原液中nPAN∶nPS=60∶1时,其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的比电容值为339.23 F/g;当纺丝原液中n PAN∶n PMMA=40∶1时,其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的比电容值为314.54 F/g,比纯PAN基碳纤维的比电容值有所上升;同时,在循环充放电2000圈后,初始比电容的保持率分别达95.5%和94.6%,展示出了良好的电容性能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石墨化 多孔碳纤维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ZIF⁃8衍生柔性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广震 宁珂 +6 位作者 史慧敏 姜振龙 江涛 赵健 朱光 杨杰 王红艳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年第4期537-545,共9页
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柔性储能电极材料引起众多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衍生物具有优异的储能性能,但其本征无柔性的物理特性亟需解决。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ZIF-8结构单元嵌入纤维结构中,获得高电容性能... 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柔性储能电极材料引起众多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衍生物具有优异的储能性能,但其本征无柔性的物理特性亟需解决。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ZIF-8结构单元嵌入纤维结构中,获得高电容性能柔性多孔炭纤维。同时,探究了ZIF-8的嵌入量(CF-ZIF-8-1.2)对柔性多孔炭纤维结构及电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柔性多孔炭纤维CF-ZIF-8-1.2的比电容可以达到425.5 F∙g^(−1)(电流密度为1 A∙g^(−1)),并呈现出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R_(s)=0.06Ω)和接触电阻(R_(ct)=2.31Ω),这主要归因于CF-ZIF-8-1.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12.83 m^(2)∙g^(−1))、相对丰富的孔隙结构和丰富的N和O原子共掺杂。随后,进一步将其组装成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CF-ZIF-8-1.2//CF-ZIF-8-1.2),其能量密度高达7.6 Wh∙kg^(−1)(功率密度为250 W∙kg^(−1)),在不同弯曲角度和扭曲下呈现出优异的电容保持率(97%以上),说明柔性多孔炭纤维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柔性和稳定性。因此,CF-ZIF-8-1.2柔性多孔炭纤维材料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 多孔炭纤维 比电容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锂硫电池正极用氮掺杂的多孔碳纤维载体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玉艳 周丽丽 +3 位作者 陈兴华 苏芸 王亚清 王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171,共5页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出碳纤维,然后高温退火处理获得氮掺杂多孔碳纤维,并将其作为硫的宿主材料,最终得到NCNFs/S正极材料。利用XRD、TG、TEM等对N-CNFs/S复合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N-CNFs/S作为正极材料组装的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出碳纤维,然后高温退火处理获得氮掺杂多孔碳纤维,并将其作为硫的宿主材料,最终得到NCNFs/S正极材料。利用XRD、TG、TEM等对N-CNFs/S复合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N-CNFs/S作为正极材料组装的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67 m A/g和836 m A/g的电流密度下,N-CNFs/S复合电极材料循环250圈和500圈后容量分别高达836 m A·h/g和631 m A·h/g;同时,N-CNFs/S复合电极材料还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多孔碳纤维 氮掺杂 正极 锂硫电池
下载PDF
仿竹结构多孔聚醚砜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13
作者 许培俊 韩磊 +3 位作者 王临江 郭新良 刘荣海 高尚林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49-2055,共7页
竹子是以竹纤维为增强体、木质素为基体所构成的天然复合材料,其竹纤维赋予了竹材高强度的特点,多孔木质素结构赋予了竹材轻质、高韧性的特点。本文通过模仿竹子的结构特征,采用液相浸渍法和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在碳纤维表面沉积多孔聚醚... 竹子是以竹纤维为增强体、木质素为基体所构成的天然复合材料,其竹纤维赋予了竹材高强度的特点,多孔木质素结构赋予了竹材轻质、高韧性的特点。本文通过模仿竹子的结构特征,采用液相浸渍法和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在碳纤维表面沉积多孔聚醚砜聚合物,制备出兼具轻质、高韧性、高强度特点的仿竹结构多孔聚醚砜基碳纤维复合材料(CF/foam PES)。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密实结构的聚醚砜基碳纤维复合材料(CF/condense PES)相比,本文制备出的聚醚砜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海绵状多孔聚醚砜结构降低了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且CF/foam PES的比强度相对于CF/condense PES提高了234.5%,比模量提高了192.6%;多孔聚醚砜使CF/foam PES具有优异的吸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竹结构 多孔聚醚砜 比强度 比模量 吸能 碳纤维
原文传递
皮下植入聚乳酸/明胶/碳纤维多孔导电凝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14
作者 校搏 胡雪纯 +2 位作者 刘健 黄宇光 许海燕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目的采用小鼠皮下植入方法评价聚乳酸/明胶/碳纤维多孔导电凝胶(PG@CF)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灭菌后的材料植入健康小鼠皮下,应用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支架周围组织的形态、炎症细胞浸润度、胶原纤维沉积厚度和平均新生血管面积... 目的采用小鼠皮下植入方法评价聚乳酸/明胶/碳纤维多孔导电凝胶(PG@CF)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灭菌后的材料植入健康小鼠皮下,应用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支架周围组织的形态、炎症细胞浸润度、胶原纤维沉积厚度和平均新生血管面积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多孔导电凝胶植入体内后可保持多孔结构;植入后28 d内,凝胶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厚度和胶原沉积厚度均低于对照材料,其包囊中的平均血管面积显著高于对照材料。结论与对照材料相比,多孔导电凝胶引起的异物反应程度较低。本研究可为该导电凝胶在组织修复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多孔导电支架 碳纤维 异物反应
下载PDF
过滤式碳纤维电极消毒效果比较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辛蕾 霍正洋 +2 位作者 倪欣业 熊德琪 胡洪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0-946,共7页
过滤式电极消毒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消毒技术备受关注,然而目前使用的电极材料比较单一,且稳定性和高效性难以兼备,制约了该技术的设备化发展.本文采用过滤式消毒方式,考察了几种高孔隙率的导电碳纤维毡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碳纤... 过滤式电极消毒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消毒技术备受关注,然而目前使用的电极材料比较单一,且稳定性和高效性难以兼备,制约了该技术的设备化发展.本文采用过滤式消毒方式,考察了几种高孔隙率的导电碳纤维毡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碳纤维毡电极具有优异的消毒能力,活性碳纤维电极可在几伏的电压下使细菌死亡,与传统电化学消毒相比,电压降低了1~2个数量级.其中A-PCF(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电极在外接电压2 V,水力停留时间2 s时即可对大肠杆菌菌液实现>6.5log的去除.当外接电压≤2 V时,流出物中未检测到氯,pH保持不变,排除了电化学产物的影响.A-PCF可作为过滤式电极消毒的优选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消毒 多孔电极 活性碳纤维 纳米结构 微电场
原文传递
碳纤维透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金宝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871-873,877,共4页
实验通过对碳纤维透水性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碳纤维透水混凝土的强度、透水性及抗冻性能等关键性数据。该碳纤维透水混凝土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解决了路基路面渗透性能、抗裂性不足的问题。论文阐述了碳纤维透水混凝... 实验通过对碳纤维透水性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碳纤维透水混凝土的强度、透水性及抗冻性能等关键性数据。该碳纤维透水混凝土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解决了路基路面渗透性能、抗裂性不足的问题。论文阐述了碳纤维透水混凝土强度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为今后碳纤维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碳纤维 力学特性 掺量
下载PDF
碳纤维圆管增强超弹多孔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17
作者 樊永乐 杨金水 +1 位作者 李爽 刘彦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17,共7页
随着船舶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系统隔振装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现有的橡胶阻尼材料虽然具备良好的减振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质量大、力学承载性能和吸能性能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背景,将橡胶阻尼材料与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圆管相... 随着船舶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系统隔振装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现有的橡胶阻尼材料虽然具备良好的减振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质量大、力学承载性能和吸能性能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背景,将橡胶阻尼材料与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圆管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种兼具轻质、抗冲、隔振的碳纤维圆管增强超弹多孔结构,并在前期的研究中已验证了该结构具有优异的抗冲吸能表现。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结合数值表征的方法研究了该结构的振动行为和减振性能,揭示碳纤维圆管对结构固有振动特性和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相比无增强结构,填充碳纤维圆管的超弹多孔结构可在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的同时实现减振性能的显著提升;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结构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对比不同增强结构的仿真与试验发现随着碳纤维圆管厚度的增加,结构固有频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设计新型轻质高刚度高阻尼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结构 碳纤维圆管 聚氨酯 振动 阻尼
下载PDF
碳纤维为造孔剂注浆成型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方丽 许凤华 +3 位作者 张海鸿 唐健江 田亮 张亚龙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28,共6页
以α-Si3N4为原料,碳纤维为造孔剂,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制备出多孔氮化硅陶瓷。通过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TGA-DSC)确定了碳纤维的排胶温度,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试样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的... 以α-Si3N4为原料,碳纤维为造孔剂,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制备出多孔氮化硅陶瓷。通过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TGA-DSC)确定了碳纤维的排胶温度,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试样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的排胶温度为700℃;烧成后试样其主晶相为β-Si3N4相,且碳纤维含量并不会影响试样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中晶粒的长径比较小,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较大的气孔变得不明显,而棒状晶粒的长径比明显变大;烧成后试样的密度降低,气孔率增加,达西渗透系数增大,而弯曲强度明显地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添加30%到50%的碳纤维时,下降的趋势变小,利于力学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硅陶瓷 碳纤维 注浆成型 制备 达西渗透系数
下载PDF
ZIF-9基多孔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盼盼 周娴娴 +5 位作者 陈良 李瑜 段东红 郝晓刚 邢丽芳 刘世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70,共8页
通过溶剂热法在碳纸的碳纤维表面生长高密度排列的ZIF-9,后经一步热解再氧化,形成ZIF-9基多孔碳/碳纤维导电复合材料。SEM、TEM、EDS、XRD、XPS、BET表征结果显示,不同氧化时间制备的材料形貌和组成相同,随氧化时间的增加最可几孔径增大... 通过溶剂热法在碳纸的碳纤维表面生长高密度排列的ZIF-9,后经一步热解再氧化,形成ZIF-9基多孔碳/碳纤维导电复合材料。SEM、TEM、EDS、XRD、XPS、BET表征结果显示,不同氧化时间制备的材料形貌和组成相同,随氧化时间的增加最可几孔径增大,呈单峰多孔碳→双峰多孔碳→单峰多孔碳的变化趋势。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电池放电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氧化2 h制备的C-N-Co_(3)O_(4(2))/CP材料是最可几孔径2.0 nm的双峰多孔碳,其电池比电容量、循环稳定性表现最佳。具有适宜孔径和双峰的多孔碳有利于提升电池容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9 多孔碳/碳纤维 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锂硫电池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中空多孔碳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兵 吕春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225,共4页
聚丙烯腈基(PAN)中空多孔纤维微孔结构丰富,质轻,比表面积大,是碳材料领域的新起之秀。从PAN基中空多孔碳纤维的发展史、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简要阐述了它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以期为中空多孔碳纤维的研究工作提供... 聚丙烯腈基(PAN)中空多孔纤维微孔结构丰富,质轻,比表面积大,是碳材料领域的新起之秀。从PAN基中空多孔碳纤维的发展史、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简要阐述了它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以期为中空多孔碳纤维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中空多孔碳纤维 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