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f Transgenic Hybrid Poplar 741 Carrying Two Insect-resistant Genes 被引量:61
1
作者 田颖川 郑均宝 +3 位作者 虞红梅 梁海永 李常青 王进茂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3期263-268,共6页
Partially modified Bt Cry1Ac gene and the arrowhead proteinase inhibitor (API) gene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plant transformation vector pBtiA and this construct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 genome of the hybrid popla... Partially modified Bt Cry1Ac gene and the arrowhead proteinase inhibitor (API) gene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plant transformation vector pBtiA and this construct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 genome of the hybrid poplar 741 [ Populus alba L.×( P. davidiana Dode+ P. simonii Carr.)× P. tomentosa Carr.] by Agrobacterium _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en kanamycin resistant plants have been regenerated. Upon insect bioassay using 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 three of the examined plants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testing insects. The mortality of insect larvae on one plant was higher than 90% in 6 days after infest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survival larvae were seriously inhibited. Results of PCR and South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oth Bt Cry1Ac gene and API gene were integrated as a single copy into the genomes of these three plants when Cry1Ac gene fragment was used as the probe. Protein dot blot immunoassay and ELIS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t least the Cry1Ac protein was produced in these three transgenic plants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were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0.015% of the leaf total soluble protei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insect resistant transgenic hybrid poplar 741 that expresses two insecticidal protein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 741 divalent insect resistant genes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741杨离体叶片再生及抗虫基因转化 被引量:35
2
作者 郑均宝 张玉满 +3 位作者 杨文芝 裴东 田颖川 莽克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25,共6页
用741杨[Populusalba(p.davidiana×P.simonii)×P.tomentosa)]试管植株无菌叶片作外植体,经研究,筛选了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暗培养5~15d能提高不定... 用741杨[Populusalba(p.davidiana×P.simonii)×P.tomentosa)]试管植株无菌叶片作外植体,经研究,筛选了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暗培养5~15d能提高不定芽分化的诱导率。无根或生根试管植株两类叶片均可用作外植体。建立了741杨最佳转化和再生系统。用含有完全改造的Bt基因表达载体pB48.7转化优良杨树新品种-741杨,经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上选择和PCR检测已获得初步确定的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外植体 再生 BT基因 转化 杨树 试管苗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基本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敏生 高宝嘉 +2 位作者 王进茂 梁海永 杜克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7,共7页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具有高抗虫性 ,幼虫死亡率均在 80 %以上 ,并且还能抑制存活下来的昆虫幼虫的发育 ,使其发育速率减缓 ,不能正常结茧 ,连续 4年饲虫试验未发现其抗虫性有规律下降的趋势。转基因受体 74 1杨具有生长速度快 ,特别是胸径和材积生长在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速生优势 ,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超出对照 4 0 %以上 ;74 1杨木材品质优良 ,木材密度、纤维特性及各项力学性质均优于毛白杨。连续 3年观测表明 ,74 1杨为高度败育雌株 ,果穗小、数量少 ,成熟开裂前 70 %~ 90 %脱落 ,基本不飞絮。转基因 74 1杨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生长未受影响 ,可在毛白杨适生区推广应用。建议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 ,控制害虫抗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 抗虫性 木材品质 毛白杨 转双抗虫基因 败育 果穗 Ac基因 昆虫 鳞翅目
下载PDF
741杨耐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裴保华 陈绍光 王庆军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82-287,共6页
用盆栽法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对741杨嫩枝扦插苗水分代谢和生长的影响。在中等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条件下,741杨缺乏降低蒸腾、调节自然状态下的水势和降低ψ°π值等功能,因而较严重地抑制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 用盆栽法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对741杨嫩枝扦插苗水分代谢和生长的影响。在中等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条件下,741杨缺乏降低蒸腾、调节自然状态下的水势和降低ψ°π值等功能,因而较严重地抑制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在低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条件下,741杨表现出降低蒸腾、增加角质层厚度、降低自然状态下的水势和ψ°π值等调节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分胁迫的抑制作用。741杨生长的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2%~95%,但在25%~35%的低供水条件下仍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 耐旱性 土壤 含水量 杨树
下载PDF
新育优良无性系741杨特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姜惠明 杨敏生 吴秀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89-594,共6页
741杨是以银白杨×(山杨+小叶杨)杂种为母本,以毛白杨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的单株无性系。经过区域试验和性状测定,表明741杨具有速生、优质的特点。4—9年平均单株材积超过普通毛白杨240%,超过易县毛白杨12—169%;树干通直、圆满,... 741杨是以银白杨×(山杨+小叶杨)杂种为母本,以毛白杨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的单株无性系。经过区域试验和性状测定,表明741杨具有速生、优质的特点。4—9年平均单株材积超过普通毛白杨240%,超过易县毛白杨12—169%;树干通直、圆满,木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曲强度、硬度等均显著优于易县毛白杨。还对741杨的适生特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区域试验 741
下载PDF
741杨生长与木材品质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田晓明 谢进 +5 位作者 屈龙 刘士畅 李建梅 杜洪双 蒋湘宁 盖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对741杨的生长节律、细胞壁化学组成、解剖结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741杨生长持续期长,生长速度快,株高、茎粗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在生长旺季具有速生的特点;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741杨纤维细胞壁较薄,断面形状多... 对741杨的生长节律、细胞壁化学组成、解剖结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741杨生长持续期长,生长速度快,株高、茎粗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在生长旺季具有速生的特点;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741杨纤维细胞壁较薄,断面形状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导管多为孔纹型导管,木射线为单列;741杨茎细胞壁中S-木质素含量明显高于G-木质素,随着树龄的增加,S-木质素的含量逐年增加。741杨基本密度小于毛白杨成熟材,体积干缩率在杨属中处于较低水平,抗弯强度与同类型杨树木材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冲击韧性按我国主要用材树种冲击韧性大小的分类属中等。741杨可广泛应用于绿化、建筑、家具、胶合板、造纸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 生长节律 解剖结构 化学组成 物理力学性质
下载PDF
741杨离体快繁和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7
作者 于学宁 曹帮华 +1 位作者 曹玉翠 王爱喜 《山东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选用741杨的茎段和生根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浓度组合的BA和NAA对741杨的离体快繁和叶片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41杨芽增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3 mg/L;741杨叶片不... 选用741杨的茎段和生根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浓度组合的BA和NAA对741杨的离体快繁和叶片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41杨芽增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3 mg/L;741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试验还研究了不同着生位置的叶片以及叶片在培养基上的放置方式对741杨叶片再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 离体快繁 叶片再生 生根
下载PDF
新育优良无性系741杨光合特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敏生 林青 邢秀岩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741杨的净光合速率随入射光强度增高而增大。光补偿点为700~900lx,光饱和点出现在5~5.5万lx.饱和光强下净光合速率为16.11mgC0_2·dm^(-2)·h^(-1).光合速率随叶顺序的变化趋势是,刚展开的叶片光合速率较低,最大冷光合速率出... 741杨的净光合速率随入射光强度增高而增大。光补偿点为700~900lx,光饱和点出现在5~5.5万lx.饱和光强下净光合速率为16.11mgC0_2·dm^(-2)·h^(-1).光合速率随叶顺序的变化趋势是,刚展开的叶片光合速率较低,最大冷光合速率出现在12~15片叶,以后又逐渐下降。光呼吸随叶顺序变化呈下降趋势。光合作用季节变化中,6~9月光合速率均较高,10月份显著下降。对照易县毛白杨的光合作用变化。模式与741杨基本一致,但光合速率值低于741杨,这与它们在生长上的差异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光合特性 选育
下载PDF
转不同rol基因741杨株系相关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连荣 缪丽萍 +1 位作者 张晓军 杨敏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1-456,共6页
对已转入rolB、rolC基因741杨株系进行分子检测,并对其根系生长状况、苗高、叶绿素a和b、叶绿素荧光以及内源激素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rolB、rolC基因741杨各株系发根率、发根量均高于未转基因对照。转rolB基因741杨株系苗高与... 对已转入rolB、rolC基因741杨株系进行分子检测,并对其根系生长状况、苗高、叶绿素a和b、叶绿素荧光以及内源激素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rolB、rolC基因741杨各株系发根率、发根量均高于未转基因对照。转rolB基因741杨株系苗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b含量上升,Fv/Fm、PI值下降,IAA、ZT含量上升,ABA含量下降。转rolC基因741杨各株系顶端优势减弱,植株矮化,叶绿素a、b含量降低,Fv/Fm、PI值下降,IAA、ZT、ABA含量上升。总体比较,转rolB基因741杨株系生根率,叶绿素a、b含量,PI值、ZT和IAA含量均高于转rolC基因741杨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基因 741 生长状况 叶绿素 叶绿素荧光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一种快速有效的741杨离体叶片再生芽方法(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双秀 吴汪黔生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在对杂交品种 741杨 (Populusalba (P .davidiana×P .simonii)×P .tomentosa)进行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的试验中发现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叶片再生芽的方法。首先叶片外植体在培养基I(MS培养基添加 0 .5mg/LBA和 1 .0mg/L 2 ,4 D)... 在对杂交品种 741杨 (Populusalba (P .davidiana×P .simonii)×P .tomentosa)进行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的试验中发现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叶片再生芽的方法。首先叶片外植体在培养基I(MS培养基添加 0 .5mg/LBA和 1 .0mg/L 2 ,4 D)上培养 2~ 3d ,再转移到培养基SH(MSmediumcontaining 2 .0mg/LofBAand 0 .1mg/LofNAA)上培养 1 0d ,然后再转移到培养基II(MSmediumwith 0 .5mg/LofBA)上 ,培养大约 5d之后 86.7%的叶片外植体产生的芽 ,每片叶片外植体 ( 1cm× 1cm)可产生 40~ 5 0个芽。但是 ,如果叶片外植体在培养基I上培养的时间长于 5d ,再依次转移到培养基SH和II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 杂交品种 离体叶片 再生 培养基
下载PDF
杨树试管苗嫩茎生根过程中内源IAA的免疫金银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宁光 高英 +2 位作者 王伟 尹伟伦 裴东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生长素类物质在木本植物生根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杨树生根与生长素的关系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已有大量报道,而生根过程中生长素的组织定位分析则尚未见报道。该文应用免疫化学分析方法对741杨(Populus alba×(P.davidiana&#... 生长素类物质在木本植物生根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杨树生根与生长素的关系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已有大量报道,而生根过程中生长素的组织定位分析则尚未见报道。该文应用免疫化学分析方法对741杨(Populus alba×(P.davidiana×P.simonii)×P.tomentosa)嫩茎生根过程中内源IAA在组织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741杨的嫩茎在无外源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10天后可生根,14天后生根率达100%。诱导前,嫩茎基部组织中几乎没有IAA信号;诱导8天后,嫩茎基部维管组织中有大量的IAA积累,而且中部的维管组织中也有明显的IAA信号(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维管形成层);10天后,形成不定根原基,此时IAA主要分布在根原基;12天后,根原基分化成不定根并突破表皮,IAA在不定根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根尖和中柱。该文对741杨的嫩茎生根过程中IAA的组织分布特点及运输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定根 吲哚乙酸 免疫金银定位 741 嫩茎
原文传递
转rolB和rolC基因杨树田间苗性状对比分析
12
作者 刘红梅 王瑞雪 +1 位作者 张晓军 梁海永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46-2552,共7页
为研究rol基因在杨树中的表达差异性,对转入不同rol基因的白杨杂种741杨株系进行分子检测,并对其外部形态、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转rol B基因3个株系的叶片长、叶片宽度、叶柄长、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对照... 为研究rol基因在杨树中的表达差异性,对转入不同rol基因的白杨杂种741杨株系进行分子检测,并对其外部形态、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转rol B基因3个株系的叶片长、叶片宽度、叶柄长、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对照,但节间距均略低于对照株系;转rol B基因株系的叶绿素a、b含量均高于对照。转rol C基因11个株系的叶片长、叶片宽度、叶柄长、苗高、地径、节间距均低于对照;除株系C-18外,转rol C基因株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转rol B和rol C基因株系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低于对照,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与对照存在无规律性差异。总体比较,rol C基因比rol B基因对杨树生长和光合能力具有更加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基因 741 生长状况 叶绿素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转双抗虫基因741毛白杨的选择及抗虫性 被引量:89
13
作者 郑均宝 梁海永 +2 位作者 高宝嘉 王永芳 田颖川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9,共7页
用部分改造BtCrylAc基因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 (API)基因构建的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 741毛白杨 [PopulusalbaL .× (P .davidianaDode +P .simoniiCarr .)×P .tomentosaCarr .]。本文报道了选择转化植株... 用部分改造BtCrylAc基因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 (API)基因构建的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 741毛白杨 [PopulusalbaL .× (P .davidianaDode +P .simoniiCarr .)×P .tomentosaCarr .]。本文报道了选择转化植株的条件。在含卡那霉素 (Km’)的生根培养基中初步选择到转化植株 ,PCR检测表明 80 %的植株呈现阳性反应。对初步选择的转基因植株用杨扇舟蛾 (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和舞毒蛾 (LymantriadisparLinnacus)幼虫进行饲虫试验。其结果按照死亡率划分了高、中、低和对照 4类昆虫死亡率的植株 ,并对这 4类的定期死亡率、生长发育的延迟性后效应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为选择具有显著抗虫性的植株 (无性系 )提供依据。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证明被选择植株 (无性系 )的基因已转入 ,且生长发育正常 ,占参试饲虫试验植株的 38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毛白杨 双抗虫基因 转化 选择 抗虫性 API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高宝嘉 张芳 +3 位作者 侯东永 吴伯军 张树平 赵秀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研究了不同抗虫性的转基因 74 1杨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天敌亚群落的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 ,并对不同抗虫性转基因 74 1杨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相似性分析 .结果表明 ,转基因74 1杨能明显降... 研究了不同抗虫性的转基因 74 1杨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天敌亚群落的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 ,并对不同抗虫性转基因 74 1杨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相似性分析 .结果表明 ,转基因74 1杨能明显降低群落中食叶害虫的数量 ,同时 ,使群落中食叶害虫优势种的优势度降低 .随抗虫性的增强 ,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不同抗性的转基因 74 1杨 ,抗性越强所形成的节肢动物群落与未转基因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越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741 节肢动物群落 群落结构 抗虫性 群落相似性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对桑天牛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永芳 高宝嘉 +1 位作者 郑均宝 张炬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6,共4页
利用树上套笼接虫方法 ,对 18个转Bt基因和凝集素基因的 74 1杨无性系进行了抗桑天牛特性鉴定 ,初步确定了P10、CC11、CC2 5、CC5 3等 4个抗天牛无性系和 1个轻感天牛无性系P2 2。
关键词 转基因741 桑天牛 抗性鉴定 BT基因 凝集素基因 树上套笼接虫方法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宝嘉 张炬红 +3 位作者 王永芳 王进茂 梁海永 高翠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3,共4页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和对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用转抗虫基因杨树叶片饲养的昆虫幼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00%,而且,可导致存活幼虫的不正常的发育,使其发育历期明显延迟,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增长率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基因 741 抗虫性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的抗虫效应及其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宝嘉 王永芳 +3 位作者 王进茂 梁海永 杨敏生 张炬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7-301,共5页
通过室内饲虫试验 ,应用昆虫的总死亡率、各龄期死亡率、各龄历期及发育速率、昆虫体重增长速率等指标 ,测定了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的抗虫性。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杨不同株系对昆虫的致死效应有显著差异 ;不同昆虫种类和同一昆虫... 通过室内饲虫试验 ,应用昆虫的总死亡率、各龄期死亡率、各龄历期及发育速率、昆虫体重增长速率等指标 ,测定了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的抗虫性。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杨不同株系对昆虫的致死效应有显著差异 ;不同昆虫种类和同一昆虫幼虫的不同龄级对转基因杨株系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4种测试昆虫的敏感性强弱依次为 :杨小舟蛾 >美国白蛾 >杨扇舟蛾 >舞毒蛾 ,随着昆虫幼虫龄级的增加 ,昆虫对转基因杨株系的敏感性逐渐降低 ;高抗虫株系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强致死作用 ,中等抗虫株系表现为对各龄幼虫稍低的但是持续的致死效应 ;各转基因杨株系对测试昆虫的生长和发育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导致昆虫的发育历期延长、发育速率和体重增长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抗虫基因 741 抗虫性
下载PDF
转不同抗虫基因741杨的抗虫选择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彦平 李静 +1 位作者 杨敏生 梁海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71,共5页
以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7个株系和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API)741杨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抗虫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转不同Bt基因741杨对不同类型害虫的抗虫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抗虫基因分别在转基因741... 以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7个株系和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API)741杨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抗虫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转不同Bt基因741杨对不同类型害虫的抗虫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抗虫基因分别在转基因741杨不同株系中稳定存在。转BtCry1Ac的2个株系毒蛋白含量分别为0.0127%和0.0099%,具高抗虫性的株系pb29的毒蛋白含量高于中等抗虫性的株系pb17。转BtCry3A基因的5个株系毒蛋白含量为0.0678%~0.1521%,不同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BtCry3型的毒蛋白表达量非常高,是BtCry1型的10倍。用对鳞翅目害虫具高抗虫性和中等抗虫性的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API)741杨株系叶片饲养鞘翅目害虫柳蓝叶甲,幼虫死亡率达到28.4%~42.8%,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基因的对照没有明显差异。用转BtCry3A基因741杨不同株系叶片饲养柳兰叶甲幼虫,均表现出高抗虫性,死亡率在2天之内均可达到100%;而饲养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为0~42.86%,未表现出明显抗虫性,与未转基因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抗虫基因741 外源基因 BT毒蛋白 抗虫选择性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特征及其繁殖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均宝 裴保华 +10 位作者 梁海永 王进茂 王永芳 杜克久 杨敏生 高宝嘉 田颖川 贾燕涛 虞红梅 马玉湖 马玉行 《河北林果研究》 2001年第2期97-117,共21页
简述了当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及防治害虫产生抗性的策略等。双抗虫基因是用部分改造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API)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被转化体 74 1杨... 简述了当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及防治害虫产生抗性的策略等。双抗虫基因是用部分改造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API)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被转化体 74 1杨 (Populus×aldatomen tosaCl.74 1)是以银白杨× (山杨 +小叶杨 )为母本 ,毛白杨为父本 ,1994年杂交育成 ,为一优良白杨无性系 ,形态酷似毛白杨。在转双抗虫基因的研究中 ,选出高抗虫、中抗虫无性系。高抗虫无性系杀死昆虫幼虫的总死亡率为 83%~ 90 %。从苗期高生长和形态观察 ,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生长发育正常。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74 1杨营养繁殖技术及基本原理。介绍了硬枝扦插容器育苗、组培微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虫基因 741 遗传转化 繁殖 特征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素红 高宝嘉 +2 位作者 刘军侠 关慧元 姜文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491-3498,共8页
在时间序列过程中,转基因741杨对目标害虫鳞翅目食叶害虫表现出持续的抗性,其数量明显减少,高抗和中抗741杨之间差异不大。研究表明,转基因741杨对目标昆虫和非目的植食性害虫存在负效应,而对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组成和发生无明显负作用... 在时间序列过程中,转基因741杨对目标害虫鳞翅目食叶害虫表现出持续的抗性,其数量明显减少,高抗和中抗741杨之间差异不大。研究表明,转基因741杨对目标昆虫和非目的植食性害虫存在负效应,而对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组成和发生无明显负作用。因而在制定害虫综合治理策略和途径上宜采取与对照741杨不同的措施,抗性株系应以生态调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741 节肢动物群落 生态风险评价 害虫和天敌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