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成膜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光华 王义伟 +1 位作者 朱军峰 崔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运用粒子结构设计原理,合成了核壳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对其成膜性能进行了考察,探讨了温度、乳化剂及胶乳结构对成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成膜温度、乳化剂、胶乳结构,包括核壳比例,交联单体比例都对成膜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成... 运用粒子结构设计原理,合成了核壳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对其成膜性能进行了考察,探讨了温度、乳化剂及胶乳结构对成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成膜温度、乳化剂、胶乳结构,包括核壳比例,交联单体比例都对成膜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成膜的最佳条件是成膜温度在80℃,乳化剂用量为4%(质量分数),核壳比1∶1,交联单体的用量10%为(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乳液 自交联 丙烯酸酯 成膜性能
下载PDF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成膜和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向荣 丁小斌 +2 位作者 郑朝晖 张文传 彭宇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5-158,共4页
通过 XPS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在不同基材上的成膜情况 ,并对共聚胶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进行了考察。由于该共聚乳液同时存在着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 ,所以它在不同的基材上成膜可导致其膜表面的组成成分不同 ,因... 通过 XPS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在不同基材上的成膜情况 ,并对共聚胶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进行了考察。由于该共聚乳液同时存在着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 ,所以它在不同的基材上成膜可导致其膜表面的组成成分不同 ,因而导致其耐水性和附着力也随基材而异。结果表明 ,亲水性的聚氨酯组分均富集于胶膜内部 ,但胶膜底层聚氨酯组分的含量却随基材的不同而不同。在憎水且表面张力较高的基材上 ,共聚胶膜的耐水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共聚乳液 成膜 性能
下载PDF
纳米SiO_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建华 张琳 沈晓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76-179,183,共5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TEM和SEM观察了乳液和膜的微观结构。纳米复合无皂乳液具有优良的耐化学稳定性,随着纳米SiO2含量增加,乳液的离心稳定性降低;纳米SiO2/有机硅改...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TEM和SEM观察了乳液和膜的微观结构。纳米复合无皂乳液具有优良的耐化学稳定性,随着纳米SiO2含量增加,乳液的离心稳定性降低;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杂化膜的耐溶剂性显著好于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膜,且随着纳米SiO2含量增加,杂化膜的耐溶剂性增加;杂化膜的透光性能好,且具有紫外光吸收特性;杂化膜含有的SiO2粒子的尺寸<100nm,且均匀分散于聚丙烯酸酯组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有机硅 聚丙烯酸酯 无皂乳液
下载PDF
有机硅交联剂对聚丙烯酸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段冰 吴明华 +2 位作者 陈权胜 朱鹏飞 鲍进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101,共7页
以双端丙烯酰胺基丙基聚硅氧烷(diAAp-PDMS)为交联剂,通过细乳液聚合法改性聚丙烯酸酯,并将其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交联剂diAAp-PDMS用量对改性乳液性能、胶膜结构与性能和印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iAAp-PDMS用量的增加,聚合... 以双端丙烯酰胺基丙基聚硅氧烷(diAAp-PDMS)为交联剂,通过细乳液聚合法改性聚丙烯酸酯,并将其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交联剂diAAp-PDMS用量对改性乳液性能、胶膜结构与性能和印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iAAp-PDMS用量的增加,聚合单体转化率降低,凝胶率增大,乳液粒径变大;胶膜交联度先增后减,胶膜聚硅氧烷表面富集增加,胶膜耐水性先增后降,胶膜断裂强度降低,断裂延伸率增加,断裂功先增后减;印花织物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先增后降,柔软性提高。当diAAp-PDMS用量为8%时,胶膜交联度最高,疏水性最强,断裂功最大,印花织物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可达4~5级,手感柔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胶膜
下载PDF
交联剂对聚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沈一丁 和玉 +3 位作者 王海花 杨剑 费贵强 杨小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85,共5页
采用阳离子开环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有双键的聚硅氧烷乳液(PSiO)。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主要单体,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9TMPTA)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系列聚硅氧烷/丙烯酸酯(PSiOA)乳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 采用阳离子开环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有双键的聚硅氧烷乳液(PSiO)。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主要单体,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9TMPTA)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系列聚硅氧烷/丙烯酸酯(PSiOA)乳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乳液的结构形态。考察了EO9TMPTA用量对PSiOA乳液的稳定性、粒径、流变行为和对乳胶膜的吸水率、拉伸性能等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O9TMPTA用量的增加,乳液凝聚率、黏度增大,胶膜的热稳定性、耐水性等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当m(EO9TMPTA)=3g时,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为5.62MPa,断裂伸长率为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交联剂 乳液 水性涂料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佼如 皮丕辉 +5 位作者 文秀芳 张杏娟 蔡智奇 徐守萍 程江 杨卓如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9-62,共4页
以改性硅溶胶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原位聚合,采用单体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制备了高硅含量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纳米SiO2和甲基丙烯酸(MAA)的用量、乳化剂配比和乳液固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 以改性硅溶胶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原位聚合,采用单体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制备了高硅含量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纳米SiO2和甲基丙烯酸(MAA)的用量、乳化剂配比和乳液固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乳液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乳胶膜的性能。当SiO2用量为20%,乳化剂中m(OP-10):m(DNS-86)=1:3,功能性单体MAA用量为5%,乳液固含量为40%时,可制得稳定性良好的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其涂膜硬度为6H,附着力1级,耐磨性达2500r,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纳米二氧化硅 原位聚合 复合乳液 涂膜性能
原文传递
反应介质对聚丙烯酸酯浆料浆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乔志勇 祝志峰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22,共3页
通过在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或异丙醇介质中制备聚丙烯酸酯浆料,并以浆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磨耗、耐屈曲次数、吸湿率和水溶性为评价指标,来评估反应介质对聚丙烯酸酯浆料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介质对... 通过在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或异丙醇介质中制备聚丙烯酸酯浆料,并以浆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磨耗、耐屈曲次数、吸湿率和水溶性为评价指标,来评估反应介质对聚丙烯酸酯浆料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介质对聚丙烯酸酯浆料浆膜的强伸性、耐磨性、耐屈曲性、吸湿率和水溶速率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料 反应介质 聚丙烯酸酯 浆膜 性能
下载PDF
Al(OH)_3/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对涂层玻璃纤维网格布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晓娜 彭志勤 +1 位作者 于金超 胡国樑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63-668,共6页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纳米氢氧化铝(ATH)无机改性剂,制备ATH/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A)作为玻璃纤维纤网格布的涂层。通过粒径分析、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和极限氧指数值(LOI)对复合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纳米氢氧化铝(ATH)无机改性剂,制备ATH/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A)作为玻璃纤维纤网格布的涂层。通过粒径分析、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和极限氧指数值(LOI)对复合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织物强力仪对复合乳液涂层后玻纤布的表面形态和力学性能进行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ATH粉体可以有效参与乳液聚合反应;当ATH含量为3‰时,复合乳液的固含量高,粒径分布均匀且较窄,成膜性、热稳定性均较高;该复合乳液可以在玻纤网格布上形成均匀致密的薄膜,涂层后玻纤网格布的断裂强力和LOI值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乳液 纳米氢氧化铝 种子乳液聚合 涂层 玻璃纤维网格布
下载PDF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辛秀兰 于洋 +4 位作者 徐宝财 贺丹 程雪华 吴涛 禹晓燕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环氧树脂E44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的添加量和核壳设计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环氧树脂E44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并进行乳液红外、吸水率、干燥性、附着力粒径等方面的性能测试。结果乳液在聚合物薄膜... 目的研究环氧树脂E44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的添加量和核壳设计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环氧树脂E44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并进行乳液红外、吸水率、干燥性、附着力粒径等方面的性能测试。结果乳液在聚合物薄膜上的附着力随着E44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强;吸水率随着E44添加量的增加先变差后变好,在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时有最低值7.41%;乳液的干燥性会随着E44添加量的不同而变化,无明显规律,但是添加量为5%时干燥性最好。结论环氧树脂E44的添加量为5%。核层设计温度为83℃,壳层设计温度为-11℃时,合成的环氧树脂E44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径为59 nm,吸水率为9.2%,表面张力为35.5 m N/m;乳液的干燥性、稳定性和在聚合物薄膜PVC和PET上的附着力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丙烯酸酯乳液 包装薄膜 水性连接料
下载PDF
中空TiO_2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聚丙烯酸酯薄膜保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鲍艳 康巧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1-586,共6页
以阳离子PS微球为模板,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中空TiO_2微球,通过物理共混法将中空TiO_2微球引入到聚丙烯酸酯薄膜中,考察了中空TiO_2微球的空心粒径及用量对复合薄膜光反射性、导热系数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空Ti... 以阳离子PS微球为模板,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中空TiO_2微球,通过物理共混法将中空TiO_2微球引入到聚丙烯酸酯薄膜中,考察了中空TiO_2微球的空心粒径及用量对复合薄膜光反射性、导热系数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空TiO_2微球的引入可显著提升聚丙烯酸酯薄膜的各项性能,中空TiO_2微球的空心粒径和用量对复合薄膜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空TiO_2微球空心粒径和用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性能基本呈现先提升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当中空TiO_2微球空心粒径为300 nm、用量为1%时,所制备的复合薄膜保温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二氧化钛微球 聚丙烯酸酯 复合薄膜 保温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反光膜用溶剂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君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38,共4页
以EHA(丙烯酸异辛酯)和BA(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VAc(乙酸乙烯酯)为硬单体、AA(丙烯酸)为交联单体、AIBN(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和EA(乙酸乙酯)为溶剂,制备了反光膜用溶剂型聚丙烯酸酯PSA(压敏胶)。考察了交联剂、不同软化点松香的掺量... 以EHA(丙烯酸异辛酯)和BA(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VAc(乙酸乙烯酯)为硬单体、AA(丙烯酸)为交联单体、AIBN(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和EA(乙酸乙酯)为溶剂,制备了反光膜用溶剂型聚丙烯酸酯PSA(压敏胶)。考察了交联剂、不同软化点松香的掺量对PSA性能的影响,并对PSA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w(交联剂)=3.0%(相对于PSA质量而言)、松香软化点为110℃时,PSA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性能和实用性,并且完全满足反光膜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压敏胶 反光膜
下载PDF
氟代聚丙烯酸酯的合成与膜形貌及疏水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秋凤 袁俊敏 +2 位作者 王前进 付永山 贾顺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8,22,共4页
在过氧化苯甲酰作用下,利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与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的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氟代聚丙烯酸酯(FBDH),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其结构、成膜性及膜形貌进行了研究... 在过氧化苯甲酰作用下,利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与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的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氟代聚丙烯酸酯(FBDH),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其结构、成膜性及膜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察尺寸为50 nm、扫描范围为5μm×5μm条件下,观察所合成的FBDH微观上会表现出一种相分离结构,在其表面有众多凸起峰状物存在。将FBDH附着固化在棉纤维织物表面,可明显改善织物的疏水效果,并使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38.5°;而用1%硅溶胶对棉纤维先进行粗糙化处理再附载FBDH,则有助于产生超疏水效果,且能使处理后织物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防水 棉织物 形貌
下载PDF
含高分子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鲁德平 陈胜洲 杨世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与常用的低分子乳化剂以及高、低分子乳化剂的复配体系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 (DMTA)和力学性能测定 ,表征了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 ,...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与常用的低分子乳化剂以及高、低分子乳化剂的复配体系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 (DMTA)和力学性能测定 ,表征了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 ,含纯高分子乳化剂或低分子乳化剂的体系 ,其 Tg 均小于两类乳化剂的复配体系 ,且转变区温度范围也小于复配体系。复配体系的内耗峰大且为双峰 ,更适宜作阻尼材料 ,在复配体系中 ,随高分子乳化剂含量的增加 ,Tg 下降 ,贮能模量 E′下降 ,拉伸强度下降。复配体系乳液膜的拉伸强度大于非复配体系的拉伸强度。在所研究的体系中 ,随高分子乳化剂含量的增加 ,膜的断裂伸长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高分子乳化剂 膜性能 热性能
下载PDF
软硬单体对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费贵强 王佼 +3 位作者 杨剑 王海花 杨小芳 朱科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以阳离子开环法制得不饱和PSiO(聚硅氧烷乳液)为种子,采用乳液聚合法与BA(丙烯酸丁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HPA(丙烯酸羟丙酯)、EO9TMPTA(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PSiOA(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FT... 以阳离子开环法制得不饱和PSiO(聚硅氧烷乳液)为种子,采用乳液聚合法与BA(丙烯酸丁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HPA(丙烯酸羟丙酯)、EO9TMPTA(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PSiOA(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FT-IR、TEM、乳液稳定性、粒径、流变、胶膜吸水率、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研究了BA/MMA质量比对复合乳液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乳液粒径约为40~50 nm,随着BA/MMA比值的减小,乳液凝聚率、黏度增大,胶膜的热稳定性、耐水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当m(BA)∶m(MMA)=1.8∶1.2时,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5.62 MPa,断裂伸长率为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乳液 水性涂料
下载PDF
水性油墨用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在BOPP薄膜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玉南 崔嘉敏 +2 位作者 何立凡 邱藤 李效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4-236,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异辛酯(EHA)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功能单体,使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乳液。利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对乳胶粒子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以合成的聚合物乳液为连...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异辛酯(EHA)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功能单体,使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乳液。利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对乳胶粒子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以合成的聚合物乳液为连接料配制了水性油墨,结果表明,以核壳结构乳液为连接料配制的水性油墨在BOPP薄膜上具有最高的附着力和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油墨 聚丙烯酸酯乳液 乳液聚合 BOPP薄膜 附着力
下载PDF
富勒烯C_(60)掺杂的聚丙烯酸酯薄膜防红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超 官文超 +1 位作者 曹远美 龙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2,共4页
将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C60 -2 -丙烯酰胺 -甲基丙磺酸聚合物 (C60 PAMPS)作为微量助剂添加在聚丙烯酸酯中 ,通过TEM分析表明 :改性后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中C60 PAMPS被聚丙烯酸酯包裹 ,分散比较均匀 ,粒径比较均匀 ,团聚现象有所改善 ,... 将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C60 -2 -丙烯酰胺 -甲基丙磺酸聚合物 (C60 PAMPS)作为微量助剂添加在聚丙烯酸酯中 ,通过TEM分析表明 :改性后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中C60 PAMPS被聚丙烯酸酯包裹 ,分散比较均匀 ,粒径比较均匀 ,团聚现象有所改善 ,其成膜性能较好。将聚丙烯酸酯在石英玻片上旋涂成膜后 ,经紫外和红外光谱研究发现 :改性后的涂膜在可见光区域透过率不小于 80 % ,在紫外区域透过率明显下降 ,在近红外波段其透过率也呈下降趋势 ,阻隔率达 45 %。C60 PAMPS与聚丙烯酸酯共混物薄膜隔绝红外和紫外的作用比较明显 ,特别是防红外效果明显 ,很有希望应用在隔热透明涂料的研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薄膜 防红外紫外性能 水溶性C60修饰物 透过率
下载PDF
牛黄解毒片薄膜包衣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柳 邹中旺 许永胜 《基层中药杂志》 1999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牛黄解毒片薄膜包衣工艺方法。方法:采用聚丙烯酸树脂Ⅳ号为包衣材料进行薄膜包衣,考察比较牛黄解毒糖衣片和薄膜衣片外观、抗热性、抗湿性及抗磨性等质量因素。结果:牛黄解毒薄膜衣片,其外观质量抗热性、抗湿性及抗磨性均优... 目的:研究牛黄解毒片薄膜包衣工艺方法。方法:采用聚丙烯酸树脂Ⅳ号为包衣材料进行薄膜包衣,考察比较牛黄解毒糖衣片和薄膜衣片外观、抗热性、抗湿性及抗磨性等质量因素。结果:牛黄解毒薄膜衣片,其外观质量抗热性、抗湿性及抗磨性均优于其糖衣片,且缩短了包衣工时。结论:牛黄解毒片薄膜包衣工艺可替代其糖衣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解毒片 聚丙烯酸树脂 薄膜包衣 工艺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海胆状中空ZnO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鲍艳 封彩萍 +1 位作者 王程 田晨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6-462,共7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海胆状中空ZnO,然后通过物理共混法将海胆状中空ZnO引入聚丙烯酸酯乳液中,制备得到聚丙烯酸酯/海胆状中空ZnO复合乳液并对其进行成膜处理。对复合薄膜透水汽性、耐水性、力学性能、紫外透过率及抗菌性能进行了检测...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海胆状中空ZnO,然后通过物理共混法将海胆状中空ZnO引入聚丙烯酸酯乳液中,制备得到聚丙烯酸酯/海胆状中空ZnO复合乳液并对其进行成膜处理。对复合薄膜透水汽性、耐水性、力学性能、紫外透过率及抗菌性能进行了检测,进一步探讨了海胆状中空ZnO用量对聚丙烯酸酯/海胆状中空ZnO复合薄膜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胆状中空ZnO的粒径在2.1μm左右,壳层ZnO纳米棒的长度约为350 nm,且存在介孔结构,平均孔径为28.58 nm,比表面积为9.34 m^2/g,孔体积为0.07 cm^3/g。当海胆状中空ZnO质量分数为2%时,聚丙烯酸酯复合薄膜的透水汽性、吸水率、抗张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3.2 mg/(cm^2·h)、30.64%、9.23 MPa及292.51%。与纯聚丙烯酸酯薄膜相比,聚丙烯酸酯/海胆状中空ZnO复合薄膜透水汽性提高了204.96%,耐水性提高了134.3%,抗张强度提高了34.94%,断裂伸长率提高了46.26%。同时,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及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水热法 海胆状氧化锌 聚丙烯酸酯 复合薄膜 皮革化学品
下载PDF
醇溶性疏水交联型丙烯酸酯环保胶黏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湘楚 张光华 +1 位作者 张万斌 武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86-1493,共8页
以乙醇为溶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单体,丙烯酸十八酯为长链疏水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丙烯酸酯环保胶黏剂。通过1HNMR,FTIR,GPC,SEM,TGA等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交联单体和... 以乙醇为溶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单体,丙烯酸十八酯为长链疏水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丙烯酸酯环保胶黏剂。通过1HNMR,FTIR,GPC,SEM,TGA等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交联单体和疏水单体的用量以及硬软单体物质的量比对聚合物和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80℃,交联单体含量为1%(占单体总质量,下同),硬软单体物质的量比为2∶1时,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6×10^(5),热分解温度为309.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2℃,胶膜硬度达到4H。疏水单体的加入提高了聚合物膜的拉伸强度和疏水性能,与没加疏水单体相比,加入3%疏水单体后,胶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84.2%,达到0.79MPa;水接触角提高219.5%,达到78.6°。制备的环保型胶黏剂可用于含沙土壤的固化以及沙画、沙瓶画和浮雕画的固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性 聚丙烯酸酯 胶黏剂 疏水交联 沙画
下载PDF
烷基步长对聚丙烯酸修饰咔唑电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召进 卢宝阳 +3 位作者 刘聪聪 王庐岩 徐景坤 裴梅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02-2109,共8页
合成了含有不同烷基链取代的N-丙烯酰氧癸基咔唑(MACZ10)和N-丙烯酰氧十二烷基咔唑(MACZ12),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聚N-丙烯酰氧烷基咔唑(PMACZ).分子量分析表明,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减小,分布变宽.荧光光谱表明,随着烷基链... 合成了含有不同烷基链取代的N-丙烯酰氧癸基咔唑(MACZ10)和N-丙烯酰氧十二烷基咔唑(MACZ12),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聚N-丙烯酰氧烷基咔唑(PMACZ).分子量分析表明,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减小,分布变宽.荧光光谱表明,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聚合物在353nm处的发射峰逐渐减弱.在四氢呋喃和体积分数为10%三氟化硼乙醚与四氟化硼四丁基胺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直接阳极氧化PMACZ获得自支撑交联网状的聚(聚N-丙烯酰氧烷基咔唑)(PPMACZ)薄膜.PPMACZ薄膜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活性、热稳定性和蓝色发光性能,聚合物氧化还原可逆性随着烷基链长的增加而增加,且发射峰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咔唑 导电高分子 聚丙烯酸酯 烷基步长 交联网状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