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对HB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恒辉 何豫 +5 位作者 赵鸿 朴文花 刘茂昌 席宏丽 于敏 王贵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聚肌胞体外作用树突状细胞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并在体外活化自身T细胞获得高频数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方法。方法分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和白... 目的探讨通过聚肌胞体外作用树突状细胞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并在体外活化自身T细胞获得高频数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方法。方法分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诱导下培养树突状细胞。培养的第7天加入聚肌胞刺激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经HBVcore1827肽负载后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培养,通过酶联斑点计数法(Elispot)及MHC肽四聚体法(Tetramer)比较病人T细胞未经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经HBVcore1827肽负载的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经聚肌胞促成熟的HBVcore1827肽负载的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中HBV特异性的CTL的功能和频数。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GM CSF和IL4诱导可转化为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转化过程中聚肌胞的刺激可显著上调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的表达(P<0.01),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的CTL的频数病人T细胞未经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分泌频数为(9~28)/1×105T细胞,均值16;经HBVcore1827肽负载的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频数为(30~67)/1×105T细胞,均值为46;经聚肌胞促成熟的HBVcore1827肽负载的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频数为(59~130)/1×105T细胞,均值为98。三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 影响的研究 白细胞介素-4(iL-4) 自身树突状细胞 体外刺激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病 HBV特异性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lispot法 TETRAMER 外周血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原文传递
PolyI:C介导气道平滑肌细胞TLR3和IL-8、Eotaxin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闫明华 朱述阳 +1 位作者 段存玲 嵇桂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6-968,972,共4页
目的:观察PolyI:C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Toll样受体3(TLR3)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SMCs内TLR3表达与气道炎症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ASMCs,传代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PolyI:C刺激组,PolyI:C刺激组又分为不同的时间... 目的:观察PolyI:C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Toll样受体3(TLR3)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SMCs内TLR3表达与气道炎症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ASMCs,传代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PolyI:C刺激组,PolyI:C刺激组又分为不同的时间点。用RT-PCR法检测细胞TLR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SMCs中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Eotaxin和IL-8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PolyI:C刺激组ASMCs内TLR3mRNA和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5);ASMCs培养上清液中IL-8和Eotaxin浓度增加(P<0.05),并存在时间依赖性。结论:PolyI:C可以上调ASMCs内TLR3的表达,活化NF-κB,增加趋化因子Eotaxin和IL-8的浓度,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平滑肌细胞 polyi:c TOLL样受体3 NF-ΚB
下载PDF
低氧环境下poly I:C刺激对淇河鲫肝胰脏抗氧化防护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燕静 狄桂兰 +4 位作者 孔祥会 张杰 李莉 聂国兴 李学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30-1841,共12页
明确低氧环境下poly I:C刺激对淇河鲫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对于理解低氧环境下鱼类对病原类似物的应激反应及免疫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选择体质量为(23±2)g,体长为(11±1)cm的健康淇河鲫,不同溶解氧含量[(1.0±0.2)、(2... 明确低氧环境下poly I:C刺激对淇河鲫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对于理解低氧环境下鱼类对病原类似物的应激反应及免疫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选择体质量为(23±2)g,体长为(11±1)cm的健康淇河鲫,不同溶解氧含量[(1.0±0.2)、(2.0±0.2)、(4.0±0.2)和(6.0±0.2)mg/L)]下饲养7 d后,实验组每尾鱼腹腔注射2 mg/m L poly I:C 100μL,对照组每尾注射0.75%Na Cl溶液100μL,分别在注射后12、24、48、96和168 h时测定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分析Cu/ZnSOD、Mn-SOD、CAT和GPx基因的m RNA表达变化,同时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低氧暴露7 d后,亚低氧水平(DO 4 mg/L)时淇河鲫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溶氧组6 mg/L,说明在亚低氧条件下,淇河鲫通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低氧的不利影响。低氧(DO 1和2 mg/L)时,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6 mg/L,显示低氧条件下淇河鲫肝胰脏抗氧化防护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着溶解氧含量的降低而升高。低氧环境下利用poly I:C刺激鱼体,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在48、96和16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低氧环境下病原类似物poly I:C刺激进一步加剧了鱼体抗氧化防护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严重的氧化应激胁迫。注射poly I:C后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低氧条件下注射poly I:C加剧了淇河鲫肝胰脏氧化应激程度。研究表明,低氧环境下鱼类抗氧化防护能力下降,产生氧化应激胁迫;低氧环境下病原类似物poly I:C刺激可加剧鱼体抗氧化防护水平的下降,从而减弱对外界病原的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淇河鲫 低氧 poly i:c 氧化应激 抗氧化防护
下载PDF
CpG和poly I:C增强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丽华 罗新 +5 位作者 董虎 谭书桢 郭慧琛 孙世琪 魏彦明 滕志东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865,I0001,共8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CpG和poly I:C对口蹄疫(FMD)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以纯化的O型FMDVLPs抗原为基础,使用VLPs-CpG和VLPs-poly I:C刺激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40和CD86在BMDC中的表达水平。进... 本研究旨在评估CpG和poly I:C对口蹄疫(FMD)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以纯化的O型FMDVLPs抗原为基础,使用VLPs-CpG和VLPs-poly I:C刺激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40和CD86在BMDC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将VLPs、VLPs-CpG和VLPs-poly I:C分别与ISA206乳化制备疫苗,并免疫豚鼠,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脾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攻毒试验评估CpG和poly I:C对VLPs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VLPs-CpG组和VLPs-poly I:C组的CD86表达水平高于VLPs组,ISA206佐剂联合poly I:C、CpG均能提高攻毒保护率,而且ISA206联合CpG可以加速特异性抗体及中和抗体反应,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CpG和poly I:C均能增强FMDVLPs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病毒样颗粒 cPG poly i:c 免疫效果
原文传递
应用聚肌胞苷酸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蒋廷旺 邓安梅 +7 位作者 吴传勇 朱烨 谷明莉 钱(王争) 周晔 陈燕 陈波 仲人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38-541,共4页
目的应用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动物模型。方法80只C57BL/6雌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poly I:C 5mg/kg组(25只)和10mg/kg组(25只)、阴性对照组(25只)。poly I:C 5和10m... 目的应用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动物模型。方法80只C57BL/6雌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poly I:C 5mg/kg组(25只)和10mg/kg组(25只)、阴性对照组(25只)。poly I:C 5和10mg/kg组小鼠腹腔分别注射poly I:C 5和10mg/kg,每3天1次,阴性对照组用等体积无菌PBS液注射。每4周处死一批小鼠,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水平,肝组织行H-E染色后镜下观察胆管组织学变化;Annexin V检测脾细胞凋亡。结果5mg/kg组第4周小叶间胆管开始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浸润的胆管数量随注射时间延长而增加,第20周达51%;血清AMA阳性率逐渐增高,16周达4只(共5只),最高滴度达1:10000。10mg/kg组ANA、AMA均在第8周时明显升高,但随后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标与5m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g/kg组血清ALP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poly I:C两组脾细胞早期凋亡率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仅出现ANA阳性,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poly I:C(5mg/kg)注射16周后可初步建立PBC动物模型。细胞凋亡后释放的自身抗原活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在PBC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该模型的建立为今后PBC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肌胞苷酸 肝硬化 胆汁性 抗体 抗核 凋亡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青蛤(Cyclina sinensis)TRAF6基因克隆及其在PolyI:C胁迫下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5
6
作者 高玮玮 潘宝平 闫春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0-1046,共7页
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转录组文库筛选并克隆得到青蛤TRAF6(Cs TRAF6)基因的c 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2337bp,编码77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86.59k Da。Cs TRAF6蛋白包含RING型锌指结构,两个TRAF型锌指结构,coiled-coil结构域以及MATH结... 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转录组文库筛选并克隆得到青蛤TRAF6(Cs TRAF6)基因的c 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2337bp,编码77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86.59k Da。Cs TRAF6蛋白包含RING型锌指结构,两个TRAF型锌指结构,coiled-coil结构域以及MATH结构域。经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Cs TRAF6属于TRAF6家族的一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Cs TRAF6基因在青蛤各个组织以及在Poly I:C侵染下在血淋巴中的时序性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s TRAF6基因在青蛤血淋巴、闭壳肌、鳃、性腺、外套膜和肝脏中普遍表达,其中在血淋巴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Poly I:C刺激后的3h,青蛤血淋巴中Cs TRAF6的表达量迅速升高,在6h达到最大值,说明青蛤的Cs TRAF6基因参与了病毒类似物侵染下的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csTRAF6 poly i:c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聚肌胞苷酸、脂多糖及肽聚糖对人气道黏膜天然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景熙 赵立军 +2 位作者 石荟 白冲 李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2-556,共5页
目的研究聚肌胞苷酸[Poly(I:C)]、脂多糖(LPS)及肽聚糖(PGN)对人气道黏膜屏障及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进而了解气道黏膜对不同Toll样受体配体的天然免疫应答反应。方法采用Transwell系统培养人16HBEs气道上皮细胞建立人气道黏膜体外模型,... 目的研究聚肌胞苷酸[Poly(I:C)]、脂多糖(LPS)及肽聚糖(PGN)对人气道黏膜屏障及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进而了解气道黏膜对不同Toll样受体配体的天然免疫应答反应。方法采用Transwell系统培养人16HBEs气道上皮细胞建立人气道黏膜体外模型,分别给予Poly(I:C)、LPS及PGN顶侧刺激,对照组仅给予MEM+GlutaMax-Ⅰ培养基培养。通过测定跨膜电阻抗(TER)判断16HBEs细胞间的小分子通透性,测定基底侧培养液中FITC-右旋糖酐浓度判断大分子细胞通透性,用ELISA法检测干预24h后培养细胞顶侧及基底侧上清液中IL-8、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TNF-α的蛋白含量。结果 10μg/ml Poly(I:C)导致人气道上皮细胞间TER显著降低,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增加(P<0.01),10μg/ml LPS及100μg/ml PGN刺激对气道上皮细胞TER及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无明显影响。IL-8和TNF-α表达在Poly(I:C)、LPS及PGN组细胞顶侧和基底侧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GM-CSF表达在3组细胞顶侧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仅Poly(I:C)组基底侧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LPS和PGN组基底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oly(I:C)组、LPS组和PGN组细胞顶侧IL-8和GM-CSF浓度增高程度高于基底侧,形成浓度梯度。结论 Poly(I:C)可破坏气道黏膜屏障完整性,导致小分子和大分子通透性增加,同时刺激细胞定向向顶侧分泌炎性介质,LPS及PGN对气道黏膜屏障无影响,但能诱导细胞向顶侧定向分泌炎性介质,提示病毒及细菌感染所致气道炎症与Toll样受体通路介导的气道黏膜天然免疫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上皮细胞 聚肌胞苷酸 脂多糖类 肽聚糖 免疫 天然 免疫 黏膜
下载PDF
Poly I:C母体免疫刺激诱导的子代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动物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佳 许燕 +3 位作者 李国海 常宪鲁 周莹 张维宁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9-236,共8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极其复杂,建立能够确切模拟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在介绍产前母体免疫刺激(聚肌胞苷酸聚肌苷酸-聚胞...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极其复杂,建立能够确切模拟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在介绍产前母体免疫刺激(聚肌胞苷酸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诱导子代出现精神分裂症样的神经发育动物模型,以及该模型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研究、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和药物研发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产前免疫刺激 poly i:c
下载PDF
热休克、Poly I:C上调草鱼GRP78基因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初新 刘毅 +2 位作者 马梅生 王丽坤 胡成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4-818,共5页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细胞内一种应急蛋白,它通过对细胞内、外胁迫因子产生强烈的应答而调节内质网稳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GRP78克隆于草鱼肝肾cDNA文库,全长2490bp.其中,5'非编码区为155bp,含有7个热休克元件,3&...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细胞内一种应急蛋白,它通过对细胞内、外胁迫因子产生强烈的应答而调节内质网稳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GRP78克隆于草鱼肝肾cDNA文库,全长2490bp.其中,5'非编码区为155bp,含有7个热休克元件,3'非编码区为373bp,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962bp,编码65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草鱼GRP78的N端包含3个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C末端为内质网蛋白滞留信号KDEL,草鱼GRP78与人及其它动物的同源性很高.适应性进化分析也显示GRP78非常保守,受到强烈的功能约束,说明该蛋白质在进化中非常重要.RT-PCR分析表明,相对于本底水平,34℃热激和Poly I:C诱导后,草鱼GRP78在肝、肾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 poly i:c 表达 GRP78 草鱼 胁迫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poly I:C/D-GalN诱发的肝脏损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静 王黎丽 +1 位作者 侯昕 沈际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D-galactosamine(D-GalN)诱发的急性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poly I:C/D-GalN诱发的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观察比较野生型C57BL/6小鼠、Rag1-/-小鼠(C57BL/...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D-galactosamine(D-GalN)诱发的急性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poly I:C/D-GalN诱发的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观察比较野生型C57BL/6小鼠、Rag1-/-小鼠(C57BL/6背景)和过继转输调节性T细胞的Rag1-/-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活性;肝脏HE染色评价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TNF-α和IFN-γ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IFN-γ和TNF-α蛋白水平。结果:poly I:C/D-GalN联合注射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Rag1-/-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增高,肝脏损伤更加严重,炎性因子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显著增加。给Rag1-/-小鼠过继转输CD25+细胞后能明显降低poly I:C/D-GalN诱导的肝脏损伤。结论:调节性T细胞对poly I:C/D-GalN诱发的肝脏损伤有抑制作用,提示调节性T细胞可以负向调节天然免疫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poly i c D-GALN 急性肝损伤 iFN-Γ TNF-α
下载PDF
聚肌胞刺激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内Toll样受体3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谦 陈明泉 +2 位作者 李宁 张玉杰 施光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33-737,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内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变化,探讨HBV持续感染与TLR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B患者60例(CHB组)及健康对照者2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CD1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内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变化,探讨HBV持续感染与TLR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B患者60例(CHB组)及健康对照者2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CD14^+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未成熟的髓样树突状细胞(imDC),并以聚肌胞(polyI:C)刺激以获取成熟的树突状细胞(mDC)。刺激48h后测定细胞内TLR3蛋白及mRNA的表达,表面标志CD80和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蛋白表达。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poly I:C刺激前,对照组和CHB组imDC内TLR3的流式平均荧光密度(MFI)分别为1192.95±301.40和1212.05±250.8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P〉0.05);刺激后MFI均明显升高,对照组与CHB组分别为1593.00±349.65和1352.98±313.67,前者比后者升高更显著(t=2.880,P〈0.05)。poly I:C刺激后,对照组与CHB组mDC胞内TLR3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0.1780±0.0664和0.1204±0.0267,前者升高更显著(t=3.909,P〈0.05)。CHB组内再分为HBeAg(+)和HBeAg(-)组,刺激后两组mDC内TLR3的MFI和mRNA水平均较imDC有明显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66,P〉0.05)。结论polyI:C刺激后,对照组和CHB组中mDC胞内TLR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但CHB患者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健康者,提示CHB患者的TLR3合成不足可能与HBV持续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肌胞苷酸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树突细胞 TOLL样受体
原文传递
激光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率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春红 梁虹 +3 位作者 胡萍 刘美琳 谷源珉 徐世正 《中国医药导刊》 2000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以Nd3+:YAG激光为基本手段,结合万乃洛韦和/或聚肌胞(Poly I:C)治疗CA的临床疗效。方法:171例CA患者被随机分为四组。第一组:单纯接受激光治疗;第二组:除激光治疗外,加服万乃洛韦;第三组:在第二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肌肉注射... 目的:探讨以Nd3+:YAG激光为基本手段,结合万乃洛韦和/或聚肌胞(Poly I:C)治疗CA的临床疗效。方法:171例CA患者被随机分为四组。第一组:单纯接受激光治疗;第二组:除激光治疗外,加服万乃洛韦;第三组:在第二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肌肉注射Poly I:C;第四组:激光结合Poly I:C治疗。以24周内未复发者为疾病未复发的随访终点。结果:第一组治疗后复发率为42.86%(15/35),第二组为18.97%(11/58),第三组为17.07%(7/41),第四组为40.54%(15/37)。同时使用激光及万洛韦的第二、三组与单纯采用激光及激光加Poly I:C治疗的第一、四组相比复发率较低,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0.05和<0.01)。结论:上述四种CA治疗方法中,激光加万乃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治疗 尖锐湿疣 万乃洛韦 聚肌胞 治疗
下载PDF
补体调节蛋白CD46在聚肌胞苷酸加重三氯乙烯致敏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博栋 王贤 +5 位作者 杨小东 张澄 杨鹏 臧丹丹 张家祥 朱启星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0-1066,共7页
[目的]研究补体调节蛋白CD46在聚肌胞苷酸(poly I∶C)加重三氯乙烯(TCE)致敏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和转录水平。[方法]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溶剂对照组(4只),TCE组(15只),TCE+poly I∶C组(13只),适应... [目的]研究补体调节蛋白CD46在聚肌胞苷酸(poly I∶C)加重三氯乙烯(TCE)致敏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和转录水平。[方法]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溶剂对照组(4只),TCE组(15只),TCE+poly I∶C组(13只),适应性喂养1周,于第1、4、7、10天作致敏处理,第17、19天作激发处理,TCE+poly I∶C组于末次激发前3 h腹腔注射100μL含50μg poly I∶C的液体。末次激发24 h后进行皮肤评分,48 h后取小鼠血清及肝脏,试剂盒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CD46和C3片段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肝脏CD46 m RNA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小鼠背部皮肤无水肿与红斑,TCE处理组致敏率33.3%(5/15),TCE+poly I∶C处理组致敏率38.5%(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比较,TCE致敏组和TCE+poly I∶C致敏组肝脏系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LT和AST值在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以及未致敏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致敏组和TCE+poly I∶C致敏组ALT和AST值升高,TCE+poly I∶C致敏组ALT和AST值相对TCE致敏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检测发现TCE致敏组小鼠细胞形态异常,部分区域出现细胞水肿,而TCE+poly I∶C致敏小鼠肝脏出现大面积的细胞空泡样变性,肝细胞浆疏松且伊红染色变浅。小鼠肝脏免疫组化显示TCE致敏组C3片段少量沉积,TCE+poly I∶C组C3片段大量沉积,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与未致敏组则未发现。小鼠肝脏免疫组化显示CD46在肝脏细胞膜部位表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以及未致敏组高表达,TCE致敏组表达减少,而TCE+poly I∶C致敏组CD46表达极少。肝脏CD46转录水平在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以及未致敏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致敏组和TCE+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cD46 聚肌胞苷酸 补体 c3片段
原文传递
乌苯美司的药物动力学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瑶华 沈炜明 +2 位作者 张毅 宗黎琼 王浴生 《新药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对小鼠药物动力学及与实验性肿瘤转移治疗活性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乌苯美司血清药物动力学及观察乌苯美司对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治疗活性。结果:乌苯美司iv的T12较短,初...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对小鼠药物动力学及与实验性肿瘤转移治疗活性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乌苯美司血清药物动力学及观察乌苯美司对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治疗活性。结果:乌苯美司iv的T12较短,初始血药浓度较高。iv和im给药后的曲线下面积较大;po及ip则较小。不同给药途径对实验性肿瘤转移均有治疗作用。结论:乌苯美司的血清T12较短,其治疗活性取决于冲击和高剂量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苯美司 抗肿瘤药 实验性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MUC1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立新 刘志慧 +5 位作者 隋德华 徐文虎 王波 邢海龙 李勐 李泽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50-1255,共6页
目的探讨MUC1蛋白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的人垂体腺瘤标本86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42例,非侵袭性垂... 目的探讨MUC1蛋白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的人垂体腺瘤标本86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4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44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检测标本MUCl蛋白的表达;术前取患者外周全血400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s),将DCs分为MUCl组、5μg/mLpolyI:C组、25μg,mLpolyI:C组、50μg/mLpolyI:C组、脂多糖(LPS)组、对照组,分别加入100μL 50μg/mL MUCl、5μg/mL polyI:C、25μg/mLpoly I:C、50μg/mLpolyI:C、50μg/mLLPS和100μL溶剂,培养48h后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的浓度;将DCs分为PBS对照组、polyI:C组、MUC1+polyI:C组,分别加入100μL PBS、50μg,mLpolyI:C、50μG/mLMUCl+50μg/mL polyI:C,培养48h后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CD40、CD80、CD83、CD14、组织相容性基因位点抗原DR(HLA—DRl的表达;C57BL/6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UCl组、MUCl+polyI:C、PBS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在第1、15天皮下注射1mL50汕卧nLMUCl抗原、50μg/mL CMUCl抗原+50μg/mLpolyI:C和PBS。注射后7d取各组小鼠脾细胞(CTL)加入到体外培养的小鼠垂体瘤细胞AtT20中,D-乳酸脱氢酶fD.LDH)释放试剂盒检测各组CTL的杀伤活性。结果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UC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4%(38/421、20.5%(9/44),MUCl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2.0353±0.0359)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0.3488±0.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0.05);ELISA检测显示MUCl组、5μg/mLpolyI:C组、25μg/mL polyI:C组、50μg/mLpolyI:C组DCs上清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均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腺瘤 MUc1蛋白 polyi:c 树突状细胞
原文传递
受体MDA5介导poly I:C诱导软骨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敏惠 施松廷 +3 位作者 杨康 陈瑜 邹强 杨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MDA5介导poly I:C诱导软骨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率;采用Real Time-PCR测定软骨细胞经poly I:C作用后相... 目的探讨受体MDA5介导poly I:C诱导软骨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率;采用Real Time-PCR测定软骨细胞经poly I:C作用后相关炎性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poly I:C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其中24h、48h的IC50分别为1.1μg/ml和0.7μg/ml;将细胞阻滞在sub-G0期,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显著诱导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33、TNF-α基因高表达,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细胞炎性死亡相关Caspase-1、NLRP3、IL-1β、IL-18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poly I:C作用后,胞内受体MDA5高表达,为对照组的118倍,提示其可能参与软骨细胞的增殖调控及细胞焦亡过程。结论 poly I:C转染软骨细胞后与MDA5受体结合,激活其下游的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转录,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阻滞细胞周期,进而抑制软骨细胞增殖、诱导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 i:c 软骨细胞 MDA5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TLR3 Ligand-Induced Accumulation of Activated Splenic Natural Killer Cells into Liver 被引量:3
17
作者 Jing Wang~1 Jiawei Xu~1 Weici Zhang~1 Haiming Wei~1 Zhigang Tian~(1,2) ~1Institute of Immunology,School of Life Science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Anhui,China ~2Institute of Immunology,School of Life Science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443 Huangshan Road,Hefei 230027,Anhui,China.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49-453,共5页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poly I:C is a potent stimulator for NK cells, which can induce NK cell rapid activation and preferential accumulation into liver. However, the process mediating the influx of NK cells remain...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poly I:C is a potent stimulator for NK cells, which can induce NK cell rapid activation and preferential accumulation into liver. However, the process mediating the influx of NK cells remains obscure.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poly I:C administration increased the portion and absolute number of NK cells in liver, but largely decreased those in spleen. There were no obvious changes of these lymphocytes in other immune organs. The results from splenic adoptive transfer and splenectomy showed that the recruited spleen NK cells contribut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NK cells in liver, and this process was regulated by the production of chemokines and the presence of T cells. This investigation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enhanced immune cell recruitment in liver upon viral infectio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5;2(6):449-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SPLEEN NK poly ic REcRUiTMENT
原文传递
肝脏自然杀伤细胞对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琳 付强 +4 位作者 唐强 刘传江 楚皓源 张辉 张宏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对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A组:手术±聚肌胞(PolyI:C)组(n=20)、B组:手术±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20)、C组:假手术±PolyI:C组... 目的探讨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对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A组:手术±聚肌胞(PolyI:C)组(n=20)、B组:手术±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20)、C组:假手术±PolyI:C组(n=20)、D组:假手术±PBS组(n=20)。手术组行胆总管双重结扎术构建梗阻性黄疸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A、C组腹腔注射PolyI:C,B、D组注射等量PBS作为对照。于第7天比较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肝组织病理学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脏NK细胞表面标志(NK1.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手术组血清ALT[A:(562.33±173.28)U/L,B:(383.09±144.56)U/L]高于假手术组[C:(26.204-3.97)U/L,13:(25.38±4.63)U/L],A组较B组升高(P〈0.05)。肝脏HE染色A组较B组坏死面积增大。NK1.1mRNA相对表达量A组为159.96±17.26、B组为36.04±4.42、C组为87.79±6.68、D组为1.00±0.25,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ILmRNA与TNF—αmRNA表达量分别为A组11.83±0.88、5.79±0.94,B组1.96±0.29、3.03±0.60,C组1.05±0.17、1.47±0.06,D组1.104-0.12、1.00±0.13,A组高于B组(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lyI:C诱导小鼠NK细胞活化及肝内聚集,加重梗阻性黄疸小鼠肝损伤,其可能通过TRAIL途径参与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汁淤积 自然杀伤细胞 聚肌胞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 导配体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建铭 施光峰 +5 位作者 李宁 钱志平 朱梦琪 陈明泉 李谦 王新宇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研究HBV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矿干扰素调节因子3及其下游I型干扰素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肝脏树突状细胞,并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自细胞介素4在24孔板中诱导培养。用超离心技术获得HBV,并用实时... 目的研究HBV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矿干扰素调节因子3及其下游I型干扰素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肝脏树突状细胞,并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自细胞介素4在24孔板中诱导培养。用超离心技术获得HBV,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5天将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为2组:HBV组与HBV共同培养,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24h后,两组均加入聚肌胞刺激,收集0、l、2、6、24h的细胞和上清液,用Westernblot检测P-千扰素调节因子3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β的浓度。组问比较用f检验。结果0h时HBV组培养液上清液干扰素β浓度【(12.38±3.71)pg/ml】与对照组【(10.83±4.11)pg/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肌胞刺激后6h,HBV组培养液上清液干扰素D浓度[(88.57±9.01)pg/ml】与对照组[(137.58±12.28)pg/m1]比较,t=9.6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肌胞刺激后24h,HBV组培养液上清液干扰素p浓度[(69.89±5.80)pg/ml】与对照组【(72.25±8.61)pg/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聚肌胞刺激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后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逐渐增强。经HBV干预在感染时病毒与细胞数量的比值为25,24h后再用聚肌胞刺激2h,HBV组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结论HBV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P-干扰素调节因子3及其下游I型干扰素表达均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聚肌胞苷酸 小鼠 树突细胞 干扰素类
原文传递
体外活化TLR3对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免疫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海燕 郭珍 +4 位作者 高怡 刘明慧 郭健 汪波 王素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0-833,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活化Toll样受体3(TLR3),探索将Poly I:C(免疫佐剂)作为TLR3配体提高HBV宫内感染者TLR3蛋白含量,进而通过改变HBV宫内感染者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提供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连续收集152对... 目的:通过体外活化Toll样受体3(TLR3),探索将Poly I:C(免疫佐剂)作为TLR3配体提高HBV宫内感染者TLR3蛋白含量,进而通过改变HBV宫内感染者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提供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连续收集152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新生儿脐血及股静脉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生儿出生24 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以进行体外培养,经HBV与Poly I:C刺激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新生儿CBMCs的TLR3蛋白含量及DCs细胞、B细胞的百分比。结果:HBV非宫内感染的TLR3蛋白含量在经HBV以及PolyI:C+HBV后呈现下降趋势。而HBV宫内感染组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HBV非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感染组CBMCs经PolyI:C+HBV刺激活化后,两组TLR3蛋白含量、mDC、pDC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P=0.91;t=0.46,P=0.64;t=0.21,P=0.23);而两组B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2)。HBV宫内感染组经Poly I:C+HBV刺激后与非宫内感染组经HBV刺激后的B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2)。结论:Poly I:C作为免疫佐剂一定程度上提高HBV宫内感染者的TLR3蛋白水平,使宫内感染组的TLR3蛋白水平逐渐接近于非宫内感染组,进而改变CBMCs中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含量,为改善HBV宫内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状况使其接近非宫内感染者水平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3 cBMcs HBV polyi:c 宫内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