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认同建构的象征性资源探究:以政治仪式为视角 被引量:18
1
作者 曾楠 闫晓倩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2,共5页
国家认同即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情感归属与赞同认可,是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复合建构。政治仪式是规范化、程序化的具有唤醒记忆、传播观念、营造权力情境功能的象征性活动。民族国家既是“政治—法律”共同体,也是“历史—文... 国家认同即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情感归属与赞同认可,是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复合建构。政治仪式是规范化、程序化的具有唤醒记忆、传播观念、营造权力情境功能的象征性活动。民族国家既是“政治—法律”共同体,也是“历史—文化”共同体,国家认同既基于地理空间的“土”的体认,也基于文化空间的“血”的想象。政治仪式作为一种象征性活动,通过记忆生产与再生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念生产与再生产、强化主流价值内化与传承,权力生产与再生产、聚合美好生活的奋斗合力,是国家认同建构的象征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政治仪式 象征性资源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歌认同进路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春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5,共12页
国歌是神圣的国家象征符号,在特定仪式性活动中频频出现。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下,国歌是承载集体记忆并传递共同情感的特定媒介,在中华现代国家内部赋予了国民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致性想象、同一性认知、情感性体验和边界性意识。在... 国歌是神圣的国家象征符号,在特定仪式性活动中频频出现。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下,国歌是承载集体记忆并传递共同情感的特定媒介,在中华现代国家内部赋予了国民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致性想象、同一性认知、情感性体验和边界性意识。在集体奏唱国歌的政治仪式中,国民基于共时性、共情性、共享性的情感体验,瞬时进入共同的时空场域,藉此实现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感知。在国歌筑造的仪式环境中,国民通过公共行动达成了和共同体间的集体性一致,构筑并强化了个体与共同体间的必要联系。作为个体的国民,在文化视域下以国歌为标记不断被形构为“拟血缘共同体”,使其在有效区分“我者”与“他者”的同时,更在明确“我是谁”的基础上进一步意识到“我们是谁”。全体国民在“异口同声”中迈向整体化,通过国歌中蕴含的集体记忆、共有身份标识及共同情绪表达,在持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与想象的过程中生成“全民一体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通了基础性的国歌认同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歌认同 国家符号 政治仪式
下载PDF
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 被引量:9
3
作者 宋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0-17,共8页
政党形象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象征化方可被看到,必须真理化方可被接受,必须崇高化方可被热爱。政治仪式在塑造政党形象中具有独特价值,仪式中的象征符号为政党形象的出场提供物质依托,仪式话语能够拓展政党形象的构建维度,仪式氛围可以... 政党形象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象征化方可被看到,必须真理化方可被接受,必须崇高化方可被热爱。政治仪式在塑造政党形象中具有独特价值,仪式中的象征符号为政党形象的出场提供物质依托,仪式话语能够拓展政党形象的构建维度,仪式氛围可以襄助政党形象的情感体认。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举办各类仪式活动,通过政治符号、政治话语和政治情感的生产,有力推动了政党形象的“可见”“可信”与“确信”,刻画出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生动图景。新时代发挥政治仪式的政党形象塑造功能,需要充分挖掘资源、严密思维逻辑、激发心理共振,强化政治符号、政治话语和政治情感的生产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仪式 政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论宪法宣誓制度的政治内涵、价值及其完善--以现代政治仪式建构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7
4
作者 姬会然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7,共7页
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推动了政治仪式的变迁。从向神宣誓到向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国家权力的宪法宣誓,展现了政治仪式世俗化、理性化发展的理路,也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从政治仪式的角度看,宪法宣誓是权力合法... 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推动了政治仪式的变迁。从向神宣誓到向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国家权力的宪法宣誓,展现了政治仪式世俗化、理性化发展的理路,也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从政治仪式的角度看,宪法宣誓是权力合法性和政治权威构建的一种象征性策略。宪法宣誓蕴含了塑造政治文化、调动民众情感、增进社会凝合、彰显程序正义的仪式特质。近年来,我国虽然基本完成了宪法宣誓的制度设计并在全国推行,但是,完善宪法宣誓制度还需将其写入宪法,建立健全宪法宣誓制度体系并加强宪法宣誓的宣传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宣誓 政治仪式 政治文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政治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供给要素与实践路径研究
5
作者 冀君姣 曹富雄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5期15-26,共12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动员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和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政治仪式以其特有的性质和社会功能,能够在多民族背景下促进政治认同,形成超越族际差异的共同体意识,能够为铸牢中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动员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和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政治仪式以其特有的性质和社会功能,能够在多民族背景下促进政治认同,形成超越族际差异的共同体意识,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的供给要素。政治仪式以权力性要素供给国家认同,以一致性要素供给民族认同,以符号性要素供给文化认同,以引领性要素供给政党认同,以主体性要素供给价值认同。通过提炼供给要素,可探索政治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即强化权力性,以政治仪式构建“文明大国”国家形象;指向一致性,以政治仪式包容“求同存异”民族特性;诠释符号性,以政治仪式承载“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凸显引领性,以政治仪式彰显“领导核心”政党地位;坚守主体性,以政治仪式凝聚“民族复兴”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仪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治认同 纪念仪式 庆典仪式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活动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0,共16页
政治仪式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呈现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历逢国庆节,中国共产党会积极组织少数民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活动,代表们通过参加接见宴请、观礼阅兵、献礼献旗、走访参观等形式多样的国庆仪式,推动了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运用... 政治仪式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呈现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历逢国庆节,中国共产党会积极组织少数民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活动,代表们通过参加接见宴请、观礼阅兵、献礼献旗、走访参观等形式多样的国庆仪式,推动了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运用政治符号和象征理论解读这一政治仪式,可以清晰的看出国庆仪式催化了少数民族代表在心理、情感、思想等层面的剧烈转变,这为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巩固新生政权、实现政治动员、达成政治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过程促进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作的全面开展,亦成为建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庆活动 政治记忆 少数民族代表 政治仪式 符号象征
下载PDF
仪式、关系与基层治理中的政治信任机制建构——以“万名干部进村入户”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卫华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7-68,127,共12页
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呈现弱化趋势。由各地党委和政府推动的干部下乡活动可以视为政府自我调整或矫正的标志性动作之一。它既是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当代延续,也是维稳政治的现实需要,更是国家在基层治理中建构政治信任的路径之一。如果... 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呈现弱化趋势。由各地党委和政府推动的干部下乡活动可以视为政府自我调整或矫正的标志性动作之一。它既是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当代延续,也是维稳政治的现实需要,更是国家在基层治理中建构政治信任的路径之一。如果将干部下乡活动作为国家"政治仪式"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旨在建构政治信任的"仪式"背后国家权力的运作策略和机制以及"仪式"展开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意外后果。而以"关系"的视角从微观上考察这一下乡活动,我们发现,在基层治理中建构政治信任的困境不仅来自于"关系"双方主观方面的理性计算,也来自双方客观上的社会距离,更在深层次上与某种泛家族主义观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政治仪式 政治信任关系 政治信任机制 干部下乡 干群关系
下载PDF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国葬制度(1927—1949)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柏耀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9,共10页
国葬是国家授予逝者的一种特殊荣典,具有追崇往者、激励来兹的重要功用。20世纪30年代,以“党国”政要谭延闿的逝世为契机,南京国民政府接连制订颁布了《国葬法》《国葬仪式》和《国葬先哲逝世日纪念典礼条例》,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规整... 国葬是国家授予逝者的一种特殊荣典,具有追崇往者、激励来兹的重要功用。20世纪30年代,以“党国”政要谭延闿的逝世为契机,南京国民政府接连制订颁布了《国葬法》《国葬仪式》和《国葬先哲逝世日纪念典礼条例》,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规整的国葬制度。据统计,自1927年至1949年间,有23人及1个烈士群体被国民党政权颁令国葬。然而,由于时局政局动荡、政府力量薄弱等原因,大部分人徒具国葬之“名”而无国葬之“实”。应该说,国葬制度本身确有表彰逝者、激励国民为国贡献的潜在作用,但从社会舆论对国葬制度的评价反馈来看,宏大华丽的仪式场景大多只能显示政要们所享有的身后哀荣,实际上难以产生对国民党政权建构统治合法性及凝聚人心的政治仪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葬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党 政治仪式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仪式认同进路
9
作者 刘春呈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3,共9页
以政治仪式为中心开展的庆典活动与公共传播行为,能够将正确性认识转化为个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个体生成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正确认知,从而沟通起社会各阶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于个体而言,政治仪式以同一的认同屋顶... 以政治仪式为中心开展的庆典活动与公共传播行为,能够将正确性认识转化为个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个体生成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正确认知,从而沟通起社会各阶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于个体而言,政治仪式以同一的认同屋顶、共同的情感纽带、崇高的神圣中心、实在的共识中心,规范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身实践。在此基础上,政治仪式通过提供化约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提供“个体—共同体”的融入域、营造“拟在场”共识、赋定“我们从何处来”的答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维系着内部团结。以政治仪式为媒,经构设宣讲平台、辨明认同界限、规训整体化发展、获得“同属一体”感,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记忆得以直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成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治仪式
下载PDF
社交媒体政治仪式的直播叙事与呈现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玉宁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2期209-216,共8页
政治仪式在社交媒体场域大范围传播,对强化国家认同、丰富集体记忆、凝聚价值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一种传播逻辑严谨的政治仪式,需要传递动静结合、塑造相对具象、用户“在场”拟态的传播场景。特别要完善符号释读叙事,通过对现场细... 政治仪式在社交媒体场域大范围传播,对强化国家认同、丰富集体记忆、凝聚价值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一种传播逻辑严谨的政治仪式,需要传递动静结合、塑造相对具象、用户“在场”拟态的传播场景。特别要完善符号释读叙事,通过对现场细节再标记、对关键信息再确认、对关键场景再传播,进而回应政治仪式与传播意义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注重政治仪式直播的适宜性、兼顾政治仪式情感的互动性、珍视政治仪式传播的公共性,不仅有利于规范政治仪式的传播秩序,更便于观察政治仪式直播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政治仪式 直播叙事
下载PDF
法国大革命中的祖国崇拜——一项关于现代爱国主义的政治现象学考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京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5-66,158,共13页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诞生了现代性的爱国主义,也创造了新的政治象征。祖国祭坛及其饰物、铭文与仪式作为秩序革新的标志,在时间与空间、政体与国体的不同维度扩展开来。由此形成了爱国主义的象征体系,塑造了"祖国"与"爱国...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诞生了现代性的爱国主义,也创造了新的政治象征。祖国祭坛及其饰物、铭文与仪式作为秩序革新的标志,在时间与空间、政体与国体的不同维度扩展开来。由此形成了爱国主义的象征体系,塑造了"祖国"与"爱国"之间的象征性权力。象征体系使人们看见、相信,继而选择一定的观念、实践与政治生活。从祖国祭坛出发,大革命既更迭了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又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治社会、一个民族国家。民主革命的"共和国"、民族革命的"法兰西"与象征革命的"祖国母亲"从此结合,催生出一种普遍一致的爱国情感。它形成了革命时代的祖国崇拜,也成为后革命时代公民宗教的一部分。它既致力于塑造公民身份,培育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意识,又巩固了民族国家的政治共识,融入现代生活的公共记忆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祭坛 爱国主义 象征物 话语修辞 政治仪式
原文传递
政治仪式与政治认同:苏区时期的群众大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宏卿 李博懿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5-14,共10页
仪式与认同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年代的群众大会,由于其较为独到的动员形式、内容呈现与认同效果而颇受处于弱势境况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青睐。大致来说,苏区时期的群众大会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获取广大民众的政治认同:一是基层苏... 仪式与认同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年代的群众大会,由于其较为独到的动员形式、内容呈现与认同效果而颇受处于弱势境况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青睐。大致来说,苏区时期的群众大会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获取广大民众的政治认同:一是基层苏维埃政权是群众大会的产物,让绝大部分民众觉得这是“自己的政权”;二是民众在群众大会中的归属感与剧场化,会议进程中所体现的仪式、程序与步骤彰显出苏维埃的权力位次,深化群体归属下的权威认同;三是群众大会特别是公审型或节庆型的群众大会中敌对势力的突显与强化,极大地提升了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群众大会 政治仪式 政治认同
下载PDF
国家认同的历史逻辑——以政治仪式的权力再生产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楠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8,共7页
国家认同是动态性的认同。作为规范化、程序化的象征性活动,政治仪式具有唤醒记忆、传播观念、营造权力情境的功能,是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以政治仪式的权力再生产为中心考察国家认同的变迁历程,在政治仪式依托的象征权力经历传统型→... 国家认同是动态性的认同。作为规范化、程序化的象征性活动,政治仪式具有唤醒记忆、传播观念、营造权力情境的功能,是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以政治仪式的权力再生产为中心考察国家认同的变迁历程,在政治仪式依托的象征权力经历传统型→人格型→法理型的变迁中,国家认同呈现附魅与蛰伏→狂热与虚妄→理性与自觉的历史嬗变逻辑。其中,公权力僭越与私权利萎缩→公权力异化与私权利张扬→公权力制衡与私权利正当是政治仪式权力再生产呈现相应样态变迁的隐秘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政治仪式 权力再生产
下载PDF
欢娱的臣服——春晚展演中的民族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经过近30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被充分地仪式化了,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当代政治仪式,起着倡导主流文化、构建文化认同、整合集体情感记忆、培养社会情绪的作用。它运用各种转喻和隐喻的修辞,使得人们的共同感... 经过近30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被充分地仪式化了,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当代政治仪式,起着倡导主流文化、构建文化认同、整合集体情感记忆、培养社会情绪的作用。它运用各种转喻和隐喻的修辞,使得人们的共同感由传统的家、故乡、地方等扩张到整个民族和国家,并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团聚意象的展演,建构团结、统一的民族国家形象。春晚成功地实现了意识形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观众在欢乐和愉悦的同时,主动地接受了温和的国民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灌输,巩固了"想象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联欢晚会 政治仪式 民族国家形象 共同记忆
下载PDF
中国“国庆阅兵”报道中的隐喻集群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精忠 刘丽群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8,122,共15页
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探讨1949年以来《人民日报》15次国庆阅兵仪式新闻报道的隐喻话语。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基于历史文化与日常生活元素,主要采用路途隐喻等12种相对固定的隐喻类型对国庆阅兵仪式加以呈现,形成三个特定场景运用的隐喻... 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探讨1949年以来《人民日报》15次国庆阅兵仪式新闻报道的隐喻话语。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基于历史文化与日常生活元素,主要采用路途隐喻等12种相对固定的隐喻类型对国庆阅兵仪式加以呈现,形成三个特定场景运用的隐喻集群:旅程场景集群、生活场景集群和仪式场景集群。分别发挥和强化了“勾勒社会进程”“厘定成员角色”和“营造现场氛围”的政治功能,描绘出国庆阅兵的隐喻图景。隐喻集群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发展、社会变革以及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的变迁。国庆阅兵的新闻实践可以通过隐喻系统建构受众的政治认知框架,以唤起强烈的国家认同与民族情感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国庆阅兵 隐喻集群 场景 政治仪式
原文传递
党章宣誓的渊源、机理与制度体系构筑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海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8,共10页
“对党忠诚”,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员的首要政治品格,又是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党章作为最高效力的党内法规,忠于党章是“对党忠诚”的重要表现形式。宣誓行为在政治仪式中的出场,体现了人类对宣誓行为的认知从自然崇拜向政治文明现... “对党忠诚”,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员的首要政治品格,又是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党章作为最高效力的党内法规,忠于党章是“对党忠诚”的重要表现形式。宣誓行为在政治仪式中的出场,体现了人类对宣誓行为的认知从自然崇拜向政治文明现代性的转变。党章宣誓制度能够成为引导和教育党员政治忠诚的有效方式,其根源在于宣誓语言的述行性、宣誓仪式的伦理价值和宣誓行为的共情力等因素。因此,有必要在既有入党宣誓制度的基础上,构筑贯穿党员“政治生命”全过程的党章宣誓制度体系,使之成为党员“对党忠诚”的重要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宣誓 对党忠诚 政治仪式 自我革命 政治认同
下载PDF
政治仪式图景下的政治能量聚合:国庆招待会的政治现象学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道久 涂天诚 《理论与现代化》 2022年第2期65-81,共17页
政治仪式通过对时空定位、参与人员、象征器物等符号元素的规范,政治主张、领导权威与共同信仰等主题灵魂的凸显,传播力度、传播方式以及传播风格的构建,有效凝聚了仪式共同体与社会各成员的政治能量。以国务院国庆招待会这一典型的连... 政治仪式通过对时空定位、参与人员、象征器物等符号元素的规范,政治主张、领导权威与共同信仰等主题灵魂的凸显,传播力度、传播方式以及传播风格的构建,有效凝聚了仪式共同体与社会各成员的政治能量。以国务院国庆招待会这一典型的连续性固定政治仪式为考察对象,从符号元素、主题灵魂、媒介传播的向度揭示政治仪式聚合政治能量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更需要精心设计符号元素、充分彰显主题灵魂、大力提升传播效能,以此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仪式体系,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磅礴政治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仪式 政治能量聚合 政治传播 国庆招待会
下载PDF
仪式与政治: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七七”纪念大会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莉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5-31,共7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开始走向制度化、常态化,“七七”抗战周年纪念作为最具现实意义的纪念日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自1938年始每年都举行规模宏大的“七七”纪念大会。在全面抗战周年纪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开始走向制度化、常态化,“七七”抗战周年纪念作为最具现实意义的纪念日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自1938年始每年都举行规模宏大的“七七”纪念大会。在全面抗战周年纪念日举行“七七”纪念大会仪式,将当时尚处于局部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塑造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政党形象,唤起国共两党团结合作的思想共识,也有利于建构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斗的历史记忆,有效动员边区广大军民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七七”纪念大会 政治仪式
下载PDF
政治仪式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功能发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战明 郝媛媛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0-93,100,共5页
政治仪式使高校党员师生置身于特定场域,促使他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针对政治仪式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存在仪式参加者的情感体验空洞、形式化、平淡化问题,提出实施高校政治仪式供给侧改革,提高仪式举办者的政... 政治仪式使高校党员师生置身于特定场域,促使他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针对政治仪式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存在仪式参加者的情感体验空洞、形式化、平淡化问题,提出实施高校政治仪式供给侧改革,提高仪式举办者的政治站位和价值自觉,开辟多种渠道提升政治仪式神圣感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仪式 党史学习教育 功能发挥
下载PDF
阅兵仪式与国家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妍晴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99-103,共5页
国家形象作为反映在媒介和人们心中的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多要素构成的综合印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阅兵式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政治仪式,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 国家形象作为反映在媒介和人们心中的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多要素构成的综合印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阅兵式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政治仪式,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举行阅兵式有助于建立情感联系,激发民族自豪感,彰显国家的军事力量,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因此,有必要以仪式的政治象征理论为基础,对阅兵仪式进行全面剖析,探讨阅兵仪式与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仪式 阅兵 国家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