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质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 被引量:41
1
作者 苏君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5,共7页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政策理念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这必将有利于增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语词象征符号的合法性地位,坚定我国政府、学校与社会实施素质教育的意志与信念...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政策理念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这必将有利于增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语词象征符号的合法性地位,坚定我国政府、学校与社会实施素质教育的意志与信念,扩大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与讨论范围,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发展。素质教育在当前兼具政策语体与科学语体双重特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对素质教育问题的讨论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对立与否定关系。为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改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必须克服以下四种错误认识:其一,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为一种取消考试的教育;其二,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为一种以技能培养取向为主的才艺教育;其三,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工具性教育;其四,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为一种无约束的自由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政策语体 科学语体
下载PDF
中国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刑法样本与理论贡献 被引量:31
2
作者 于志刚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共11页
以网络在网络犯罪中的地位看,网络犯罪先后经历了以网络为对象的犯罪、以网络为工具的犯罪和以网络为空间的犯罪三个发展阶段。目前的网络犯罪呈现三个阶段交织并行的样态,其中以网络为空间的犯罪在网络犯罪整体比例趋重,并成为中国网... 以网络在网络犯罪中的地位看,网络犯罪先后经历了以网络为对象的犯罪、以网络为工具的犯罪和以网络为空间的犯罪三个发展阶段。目前的网络犯罪呈现三个阶段交织并行的样态,其中以网络为空间的犯罪在网络犯罪整体比例趋重,并成为中国网络犯罪不同于别国的重大差异。中国网络犯罪的司法实践与立法走向,逐步确立了以"共犯行为正犯化"、"预备行为实行化"、"平台责任"为核心的具有内在统一逻辑的宏观回应路径,微观回应路径则是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格外关照。以上构成了中国对于网络犯罪治理的刑法样本及其理论贡献。中国刑法应进一步坚守自身的学术使命,强化自身的实践自觉,推动网络刑法的逻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立法样本 刑事政策 话语体系 理论贡献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 被引量:28
3
作者 祁占勇 李莹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2,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载指导利益分配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政策工具为策略选择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文本话语表达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要有协调统一的动力形成机制和丰富充分的多元价值取向,过程保障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政策话语不断强化民众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政策 动力机制 价值取向 过程保障 政策话语
原文传递
公共政策的话语建构:政策过程的后实证主义理论解释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海柱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5年第3期86-96,共11页
"话语"是政策过程中的普遍性因素,公共政策是话语建构下的产物。在政策过程的话语建构解释模型中,特定时期内的政策选择与变迁,并非决策者对"客观"社会问题的直接回应,而是通过一定的话语论证策略对社会"问题&... "话语"是政策过程中的普遍性因素,公共政策是话语建构下的产物。在政策过程的话语建构解释模型中,特定时期内的政策选择与变迁,并非决策者对"客观"社会问题的直接回应,而是通过一定的话语论证策略对社会"问题"自身、相关群体的"身份"以及政策方案之"合理性"依据进行特定建构从而服务于自身意图的体现。政策过程在根本上体现为一个围绕特定议题的意义赋予、话语宣称与竞争的过程,最终的政策产出反映的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政策话语的内容。影响政策话语竞争的因素除了话语自身的合理性之外,还包括宏观情境因素、话语行动者的资源、权力地位与策略使用,以及政策经验反馈的影响。缘于对话语因素的关注,政策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修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政策过程 话语 话语建构 后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论知识产权的公共政策性 被引量:20
5
作者 孔祥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9,共11页
知识产权具有财产性和公共政策性的二重性,公共政策性构成其显著特性,并塑造了其独特的财产性。知识产权的财产性要求进行严格保护,而公共政策性则要求保护利益上的平衡和兼顾。知识产权的公共政策性衍生了诸多具体特征,需要根据其具体... 知识产权具有财产性和公共政策性的二重性,公共政策性构成其显著特性,并塑造了其独特的财产性。知识产权的财产性要求进行严格保护,而公共政策性则要求保护利益上的平衡和兼顾。知识产权的公共政策性衍生了诸多具体特征,需要根据其具体特征扬长避短和健康运行,使其各得其所。当今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政策治理,既在较大程度上源于公共政策性,又需要把握好界限,防止其泛化和抑制法治。公共政策性对构建知识产权国际话语权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但此类构建应当正视现实和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公共政策 政策治理 法治治理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作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政治势能”——贺东航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0
6
作者 贺东航 贾秀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0-18,共9页
“政治势能”是传统话语的现代表述,是中国治理模式的一个全新的阐释框架。政治势能的价值在于,它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政治运作的核心变量来看,正视中国政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这是对国家-社会二元思维的突破,其理论成果适用于... “政治势能”是传统话语的现代表述,是中国治理模式的一个全新的阐释框架。政治势能的价值在于,它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政治运作的核心变量来看,正视中国政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这是对国家-社会二元思维的突破,其理论成果适用于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研究诸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势能 治理 中国经验 公共政策 高位推动 话语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发展脉络与构建逻辑 被引量:18
7
作者 于春洋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101,共14页
政策文本是研究党和国家政治话语发展脉络与构建逻辑的重要素材。运用定量词频分析与定性语句分析方法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的重要政策文本,可以发现伴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的不断深... 政策文本是研究党和国家政治话语发展脉络与构建逻辑的重要素材。运用定量词频分析与定性语句分析方法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的重要政策文本,可以发现伴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的不断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经过从“树立”“培养”“培育”再到“铸牢”的关键表述方式演进,历经提出、发展和确立三个阶段最终得以形成。动机和目标是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构建逻辑的两个维度。践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内部动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外部动机,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基础目标,实现“共同体”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远景目标。内部动机与外因动机相互结合,基础目标与远景目标彼此呼应,成为党和国家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策话语 增进共同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从公众话语走向政策话语:一项政策问题建构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靳永翥 刘强强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2,共7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实证主义逐渐兴起并演化成为一种潮流。与实证主义所强调的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所不同,后实证主义将价值多元和建构主义引入自己的视域。在这种背景下,话语模式也从以前的"实在论"转向"建构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实证主义逐渐兴起并演化成为一种潮流。与实证主义所强调的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所不同,后实证主义将价值多元和建构主义引入自己的视域。在这种背景下,话语模式也从以前的"实在论"转向"建构论",它要求人们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感受、认知、体验和创建世界。在"建构论"视角下,公共政策的建构与传统的科学理性主义主导下自上而下的创设有所不同,它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话语建构过程,因此成为一项理解政策问题建构的新路径。那么,现实世界中公众话语是如何建构成为政策话语的?我们寻访了四个方面的理论线索:存在一个话语能量场、公众话语的演进过程、形成话语联盟以及话语自身的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初步勾勒出政策问题话语建构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话语 政策话语 政策问题 后实证主义 建构主义
原文传递
回归人的价值理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的话语实践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滕珺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2,共5页
"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本研究借助福柯的"话语实践"分析框架,运用N-Vivo8.0对UNESCO的"终身教育"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终身"的哲学根源是回归人的价值理性,彰显... "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本研究借助福柯的"话语实践"分析框架,运用N-Vivo8.0对UNESCO的"终身教育"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终身"的哲学根源是回归人的价值理性,彰显人、制度和合作的力量。这正是"终身教育"拥有如此强劲生命力的根源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公平 终身教育 教育政策
原文传递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变迁的路径与特点——基于1978-2013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曲铁华 崔红洁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6,113,共7页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从1978年至2013年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其政策文本的分析和解读,透视出教师教育政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遵循的价值取向变迁的路径,即从工具本位向教师本位的移行;从注重职前培养向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过渡;...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从1978年至2013年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其政策文本的分析和解读,透视出教师教育政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遵循的价值取向变迁的路径,即从工具本位向教师本位的移行;从注重职前培养向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过渡;由强调效率到更加关注公平;由一元化迈向多元化。同时,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变迁过程,呈现出追求"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均衡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开放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政策 价值取向 变迁 政策文本
下载PDF
从话语阐释到话语规划:语言政策研究的话语路径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方小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9,共11页
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 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等问题,认为语言政策并不中立,而是为了维护主流群体的利益,应该寻求针对语言权利的补偿措施;话语互动认为语言政策是“多声部”的,政策的制定、传播和实施都涉及话语协商和利益博弈,政策主体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援用”政策话语,导致语言政策的“再语境化”;话语规划认为“政策即话语”,语言政策进程就是塑造、指导和影响人们语言观念的话语操作进程,其核心问题是确定哪些语言问题应受社会关注,哪些语言理念应写入政策文本之中,哪些意识形态应作为社会共识而传播,哪些政策话语在本地化过程中落实为具体措施。美国“英语促进会”(ProEnglish)致力于推动官方英语立法,这一机构的语言政策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注意、创制、传播、援用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模式,呈现出明显的话语规划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政策 话语路径 话语批评 话语互动 话语规划
下载PDF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一钢 张书宁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4,共9页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乡村教师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出发,审视乡村教师政策话语的演进脉络和发展特征可以发现,专项计...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乡村教师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出发,审视乡村教师政策话语的演进脉络和发展特征可以发现,专项计划是补充乡村师资的重要抓手、职前职后一体化是乡村教师素质提升新趋向、乡村教师待遇保障由"保基本"转向"全覆盖"、乡村教师区域配置的均衡与公平得以强调。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在政策话语内容、话语立场和政策执行方面与理想状态仍存在一定差距,还需通过强化对乡村教师的战略关注,均衡配置政策话语;彰显政策话语的乡村立场,避免城乡同质化;完善政策话语落实机制,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以推进乡村教师政策话语合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乡村教师 教育政策 政策文本 话语分析
下载PDF
政策学习与全球化时代的话语权力——从政策知识到“合法性”的寻求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程韡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跨国家层面的政策学习是全球化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原本旨在"解决问题"的政策学习却在造成大规模政策趋同的同时,也不断剥夺着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力。拉美国家经济政策和中国技术标准政策学习的两个案例,都表明了传统政策... 跨国家层面的政策学习是全球化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原本旨在"解决问题"的政策学习却在造成大规模政策趋同的同时,也不断剥夺着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力。拉美国家经济政策和中国技术标准政策学习的两个案例,都表明了传统政策学习理论所信仰的政策知识中立的预设难以成立。引入STS建构主义的视角则可揭示出:一方面政策话语作为一种边界对象,更多是为发展中国家的施政提供了"合法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话语权力的建构形塑发展中国家的认知和行动。在发达国家过河拆桥地限制真正的"好"政策并通过智库渗透等更加隐蔽的手段宣扬所谓的"好"政策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对政策学习中的话语权争夺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学习 全球化 政策话语 话语权力 边界对象
原文传递
观念、话语、制度:一个教育政策分析的三维框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东彪 傅树京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3,共5页
长期以来,教育政策分析研究往往重视正式制度忽视非正式制度,这是教育政策分析研究的重要缺失。作为新制度主义的一个理论流派,话语制度主义重新界定了制度、个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教育政策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制度视野,解释功能和方法论... 长期以来,教育政策分析研究往往重视正式制度忽视非正式制度,这是教育政策分析研究的重要缺失。作为新制度主义的一个理论流派,话语制度主义重新界定了制度、个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教育政策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制度视野,解释功能和方法论意蕴。此外,话语制度主义的制度逻辑也为教育政策分析提供了一个包括:观念、话语和制度的三维分析框架,有助于我国专业化教育政策分析研究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话语制度主义 分析框架 观念 话语 制度
下载PDF
我国文化政策的演变与前瞻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秋山 陈世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文化政策演变的结构性梳理发现,从"一元主导、二元对立"到"多元和谐共存"是我国文化政策演变的基本趋势:战略地位上,文化从"边缘"变为"主流";功能定位上,文化从"... 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文化政策演变的结构性梳理发现,从"一元主导、二元对立"到"多元和谐共存"是我国文化政策演变的基本趋势:战略地位上,文化从"边缘"变为"主流";功能定位上,文化从"思想管制工具"提升为国家"软实力";管理思想上,实现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话语权力配置上,从垄断性"国家话语"转换为市场、公民和国家共同参与的"国家整合话语"。正是这种成功的文化政策转换,促成了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 文化政策 公民话语 制度变迁 二元对立语境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政策话语研究——基于语用学理论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雪伟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2020年第5期32-46,共15页
党和政府颁布的宏观性政策文件对于规范和引导我国贫困治理的战略选择和工作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学界主要将扶贫政策作为解释和论证我国贫困治理的事实依据来源。然而,从政策本身出发,考察政策文本所建构的言语系统如何形塑... 党和政府颁布的宏观性政策文件对于规范和引导我国贫困治理的战略选择和工作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学界主要将扶贫政策作为解释和论证我国贫困治理的事实依据来源。然而,从政策本身出发,考察政策文本所建构的言语系统如何形塑我国贫困治理的方向和方式,进而建构扶贫工作的制度体系却并未成为研究重点。随着公共政策话语研究的日趋成熟,本文以语用学理论为分析视角,在梳理、整合既有公共政策话语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涵盖政策语句与语篇的话语分析框架,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颁布的六个典型扶贫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扶贫政策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逻辑顺序的语句和语篇来传递公共政策言说主体的政策目标、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对政策执行主体意识和行为的规范、约束和引导,最终达到"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政策话语,可以总结出我国政策话语的基本特征及其意涵,以及公共政策发挥其话语功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政策 政策话语 语用学 制度变迁
原文传递
我国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赟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0,共5页
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政策实践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我国教育政策实践的范式。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三个基本范畴是教育政策文本话语模式、教育政策价值选择和教育政策活动特征。在我国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历史变迁中,教育政策话语模式由"政... 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政策实践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我国教育政策实践的范式。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三个基本范畴是教育政策文本话语模式、教育政策价值选择和教育政策活动特征。在我国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历史变迁中,教育政策话语模式由"政治本位"、"经济本位"转向"教育本位";教育政策价值目标由"平均主义"、"效率优先"转向"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政策活动特征由"经验决策"、"理性决策"转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系统化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实践范式 话语模式 政策价值 教育决策
下载PDF
政策是什么——对我国法理学研究“去政策化”现象的反思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吕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主要被看成法律实践的阻碍因素和影响法学"学科自主"的消极因素,这样的认识促成了制定法意义上的中国主流法治话语的形成。另一方面,在完成了对政策的批判任务后,中国的法理学试图将政策驱逐出其研究领域,&q...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主要被看成法律实践的阻碍因素和影响法学"学科自主"的消极因素,这样的认识促成了制定法意义上的中国主流法治话语的形成。另一方面,在完成了对政策的批判任务后,中国的法理学试图将政策驱逐出其研究领域,"制定法"、"习惯"、"判例"成为中国法理学的研究重心,此即法理学研究中的"去政策化"。法理学研究的"去政策化"会带来诸多消极后果,法理学研究必须与制定法意义上的主流法治话语保持距离,惟此,法理学才能得到真正发展,而消除法理学研究"去政策化"的基本前提在于恢复"政策"的学术概念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 话语 制定法 主流 法治
原文传递
免费开放的政策话语与实践——基于武汉市三区基层文化馆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夏国锋 方坤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8-43,51,共7页
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创新方式,既是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大众的一项有效途径,同时也对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国家文化治理机制转型产生重要意义。从文... 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创新方式,既是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大众的一项有效途径,同时也对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国家文化治理机制转型产生重要意义。从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的政策制定到具体落实,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构想到实践的过程,也是文化政策从制度文本到具体实践的展开过程。但在免费开放的实践中也产生了政策话语与执行过程之间存在的张力问题。这种张力存在的内在逻辑源于基层文化馆作为具有相应自主性的行为主体面临财政压力所做出的策略回应及其在当下体制结构中的利益和政绩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免费开放 政策话语 政策实践 基层文化馆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中的反性骚扰政策——话语建构、政策过程与中国政策制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郦菁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5,共13页
"性骚扰"在公共空间日益被建构为紧迫的社会问题,而从公共讨论转化为政策实践却是充满不确定性、既有文献鲜有讨论的过程。文章从"比较女性主义政策"的基本视野、研究问题和理论张力出发来比较美国和欧洲反性骚扰... "性骚扰"在公共空间日益被建构为紧迫的社会问题,而从公共讨论转化为政策实践却是充满不确定性、既有文献鲜有讨论的过程。文章从"比较女性主义政策"的基本视野、研究问题和理论张力出发来比较美国和欧洲反性骚扰政策的两个面向:政策话语的机会结构、话语策略以及非意料后果;政策过程中由国家权力结构塑造的"进入点"、参与政策制定的行为主体等。以此为镜鉴,文章先提出中国高校短期可行的性骚扰防范机制,再探讨了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应"延伸"《妇女权益保障法》,通过行政-立法途径,利用妇联的枢纽作用,联合各方行动主体共同推进政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比较女性主义政策 性骚扰 政策话语 政策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