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批评与诗歌解读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4,共5页
新批评,主张作品本体论,摒弃历史和传记的传统方法,转向文本内部寻找意义,对文本进行语言学的解读。这种将文学从“外在研究”转向“内在研究”的方法风靡欧美长达半个世纪,曾经是美国大学里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文... 新批评,主张作品本体论,摒弃历史和传记的传统方法,转向文本内部寻找意义,对文本进行语言学的解读。这种将文学从“外在研究”转向“内在研究”的方法风靡欧美长达半个世纪,曾经是美国大学里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文坛上新理论层出不穷,但是新批评作为形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却从未退出过,其理论至今仍有重要影响。其文本分析的原则和方法业已成为诗学解读的基础和常规。本文在简述新批评的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之上,以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为例,展示“细读”在诗歌解读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新批评 形式主义 诗歌 解读
下载PDF
意义的不确定性与多重阐释的可能——读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被引量:8
2
作者 苏新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一位极受欢迎的当代美国诗人,一般认为他的诗歌通俗易读。但易读并不意味着易懂。他的诗歌其实蕴涵着一种意义的不确定性,亦即诗人以语汇、意象、修辞和格律等手段在诗歌中组合成一套复杂的意义系统,使得诗歌具有多重...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一位极受欢迎的当代美国诗人,一般认为他的诗歌通俗易读。但易读并不意味着易懂。他的诗歌其实蕴涵着一种意义的不确定性,亦即诗人以语汇、意象、修辞和格律等手段在诗歌中组合成一套复杂的意义系统,使得诗歌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性。本文即以弗罗斯特诗歌《未选择的路》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 诗歌 不确定性 多重阐释
下载PDF
译者的“他者”思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反观——以《古诗十九首》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谢艳明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2期84-90,共7页
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诗无达诂"的诗歌阐释观点后,中国自古以来的诗词研究者们无不皓首穷经地解读古典诗词。然而,受常态化的汉语文化思维结构的影响,许多古典诗词文本得不到充分的多角度的阐释。翻译是译者使用"他者&qu... 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诗无达诂"的诗歌阐释观点后,中国自古以来的诗词研究者们无不皓首穷经地解读古典诗词。然而,受常态化的汉语文化思维结构的影响,许多古典诗词文本得不到充分的多角度的阐释。翻译是译者使用"他者"思维对原文本的检索和阐释。在外域文化思维介入之后,译者会得出与传统训诂不同的阐释,并且从中国古典诗词文本中发现逻辑思维、叙述结构等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产生更传神合理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思维 叙事语法 叙事逻辑 诗词翻译 文本阐释
下载PDF
《元张雨、杨维桢、文信诗文》卷及相关问题考略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连起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110,共20页
此卷三位作者,张雨、杨维桢诗、书皆名显于当时,文信则鲜为人知。本文评述了张雨的诗和书法在不同阶段所受到的不同影响;分析了杨维桢的思想、性格、经历与其诗文书法之风格特点的关系;考察了文信的生平及作品。此外,还对前人涉及此卷... 此卷三位作者,张雨、杨维桢诗、书皆名显于当时,文信则鲜为人知。本文评述了张雨的诗和书法在不同阶段所受到的不同影响;分析了杨维桢的思想、性格、经历与其诗文书法之风格特点的关系;考察了文信的生平及作品。此外,还对前人涉及此卷及其作者的一些问题加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维桢 张雨 诗文 考略 相关 风格特点 作者 书法
原文传递
朱熹“思无邪”的哲学底蕴——兼论中国哲学中的“思”“行”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3,共8页
朱熹创造性阐释“思无邪”,不仅赋予“思”以实义,而且认为“思”为“事”“言”“行”之先。这一创造性阐释使得朱子的“思无邪”内涵丰富驳杂,甚至相互龃龉,需要整体把握。概括而言,朱子的“思无邪”至少具有三种涵义,即《诗》之情感... 朱熹创造性阐释“思无邪”,不仅赋予“思”以实义,而且认为“思”为“事”“言”“行”之先。这一创造性阐释使得朱子的“思无邪”内涵丰富驳杂,甚至相互龃龉,需要整体把握。概括而言,朱子的“思无邪”至少具有三种涵义,即《诗》之情感丰富真挚皆“无邪”、学《诗》者之“思”应“无邪”、《诗》之功能在于能矫正学者之“思”至于“无邪”。朱熹对于“思无邪”的阐释,尤其是对于《诗》之情皆“无邪”的阐释彰显了其对情感的重视,但实际上他的“情”是其“天理”的一部分,包含在其哲学体系中,而并非如“知情意”系统中独立的“情”。朱熹论“思无邪”的三种内涵不同程度上皆与朱子之哲学思想及宋代理学密切相关,又与传统的诗教思想存在巨大差异,侧面预示了理学发展的空间与走向。朱子“思无邪”重“思”的特征与宋代理学重“内求”的倾向密切相关,是中国哲学“思”“行”关系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明代理学转入“渺茫”留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思无邪” 诗教 创新阐释
下载PDF
古典诗词多元阐释的可能与限度
6
作者 王昕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4-100,共7页
古典诗词的多元阐释,从诗人、文本、读者方面都能找到根据。诗人“言外之意”的追求,诗词用语的多义性、句法的特殊性、表达的婉曲性,读者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阐释方法,使得诗词具有阐释的无限可能性。读者在阐释过程中,应该发掘文本的... 古典诗词的多元阐释,从诗人、文本、读者方面都能找到根据。诗人“言外之意”的追求,诗词用语的多义性、句法的特殊性、表达的婉曲性,读者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阐释方法,使得诗词具有阐释的无限可能性。读者在阐释过程中,应该发掘文本的多种可能意义,但也要尽量避免有意或无意的过度阐释。诗词多元阐释旨在通过综合比较,择出较为合理的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与鉴赏古典诗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阐释 多解 限度
下载PDF
合理运用文体分析,深刻体会诗歌之美——以埃德加·爱伦·坡的《乌鸦》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辉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在诗歌教学中适当运用文学文体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英语诗歌之美学价值和文学的无穷魅力。文章拟以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叙事诗《乌鸦》为例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 在诗歌教学中适当运用文学文体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英语诗歌之美学价值和文学的无穷魅力。文章拟以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叙事诗《乌鸦》为例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把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和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诗歌 解读
下载PDF
1920—1940年代读者批评与新诗“颓废”诗学的传统文化阐释
8
作者 田源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1-50,共10页
1920—1940年代,受到无意识积淀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读者进入新诗批评领域,吸收西方“颓废”诗学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现代化塑造能量,为新式的文学审美注入现代主义的理论品格。基于中西异质文化的摩擦、比照、交融,许多民国报刊批评文献... 1920—1940年代,受到无意识积淀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读者进入新诗批评领域,吸收西方“颓废”诗学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现代化塑造能量,为新式的文学审美注入现代主义的理论品格。基于中西异质文化的摩擦、比照、交融,许多民国报刊批评文献适量摄入儒、道、佛的传统文化思想,读者群体潜移默化地完成对象征派、左翼、“现代派”和西南联大诗人诗歌的过滤性阐释,中国新诗“颓废”诗学在特定文学生态语境里发生选择性突变。传统文化的指认造就了西方诗学传播接受的现代性蜕变,传统文化自觉的话语建构,暗含逆向整合的先锋实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颓废” 诗学 阐释 现代性 传统文化 读者批评
下载PDF
唐诗中的外来商品及色彩转喻——以“瑟瑟”诗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文凡 陈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唐代的"瑟瑟"是波斯、南诏和西域诸国官方用来进贡与贸易交流的一种珍稀商品。因其独特魅力,唐代诗人创作了五十三首"瑟瑟"诗,诗作中对"瑟瑟"既有传统释义的承续发展,又有首开先河的新兴释义。诗人将&qu... 唐代的"瑟瑟"是波斯、南诏和西域诸国官方用来进贡与贸易交流的一种珍稀商品。因其独特魅力,唐代诗人创作了五十三首"瑟瑟"诗,诗作中对"瑟瑟"既有传统释义的承续发展,又有首开先河的新兴释义。诗人将"瑟瑟"以物代色,借用其明艳亮丽的色彩转喻江水碧色、茶末鲜色、衣饰丽色、松竹青色等,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创作色彩层次,并提升了唐诗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瑟瑟” 本源释义 色彩转喻 意象构建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译解方法之浅见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郁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9,共8页
人们对于传世汉籍的译解和诠释有一个大致相同的地方,即为今所用、为己所用。中国古典诗词译解方法亦秉持这种态度。就个人积年研究所得,大致有以下四点见解奉献给读者:一、在译解诗词时,要准确理解字句词汇的本义或引申义,对于字词的... 人们对于传世汉籍的译解和诠释有一个大致相同的地方,即为今所用、为己所用。中国古典诗词译解方法亦秉持这种态度。就个人积年研究所得,大致有以下四点见解奉献给读者:一、在译解诗词时,要准确理解字句词汇的本义或引申义,对于字词的多义性尤要审慎辨析。二、在译解诗词时,要准确把握诗词中意象的特色,正确地领会诗词中典的含义。三、在译解诗词时,必须把握诗词的文体特点,既要细细梳理其篇章结构,又要细细体味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络,从整体上把握好全诗的抒情特质。四、在译解诗词时,力求知人论世,搞清楚诗人写作诗词的背景,包括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等;同时也应积极以意逆志,尽量揆情度理,以合理的联想进行合理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译解 方法
原文传递
机遇和挑战:关于新诗百年文化境遇与命运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国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12,共9页
如果从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算起,新诗已经走完百年岁月。但是就今日新诗状态来说,不论是从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还是就对于其创作实绩的评说来说,似乎多有不尽人意之处,甚至引起人们对于新诗未来的怀疑。无疑,作为传... 如果从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算起,新诗已经走完百年岁月。但是就今日新诗状态来说,不论是从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还是就对于其创作实绩的评说来说,似乎多有不尽人意之处,甚至引起人们对于新诗未来的怀疑。无疑,作为传统艺术精神的表达和积累,诗歌凝聚和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其发展、变化和创新,不仅持续不断为地为文学创作和理论提供借鉴、资源和活力,也是中国艺术精神变迁和更新的历史写照,反映了在不同语境和环境中艺术思维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其特征。而新诗在20世纪的产生,既表现了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诗歌史上的一次突变和转捩点,又突显了社会巨变和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的影响,使新诗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早产儿",带着鲜明的时代锋芒和特征,不得不经历漫长的生活考验和文化洗礼,在不断纠错和通融创新中才能赢得自己的未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早产儿” 过度阐释 未来性
下载PDF
让远古的歌声自由歌唱——我的《诗经》“读白”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抒雁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5-97,共3页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个诗歌总集,是一个民族从远古发出的第一段歌唱的旋律,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诗经》的解读要从儒家的那种道德、修身的角度中解放出来,从民歌的角度理解"国风"。对现代人来说,要以诗心翻译《诗经》,在...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个诗歌总集,是一个民族从远古发出的第一段歌唱的旋律,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诗经》的解读要从儒家的那种道德、修身的角度中解放出来,从民歌的角度理解"国风"。对现代人来说,要以诗心翻译《诗经》,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是唱谁的,谁唱的,唱什么东西,让《诗经》真正回到"诗"上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诗歌 解读
下载PDF
诗歌英译中隐喻的文化解读——以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文慧 朵云峰 《昆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6-79,共4页
隐喻与诗歌的紧密关系造就了隐喻的文化解读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性。以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句以及文本的不同层面来探讨诗歌中隐喻的文化解读,并进一步研析在隐喻的不同文化解读中译者如何为其字面意... 隐喻与诗歌的紧密关系造就了隐喻的文化解读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性。以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句以及文本的不同层面来探讨诗歌中隐喻的文化解读,并进一步研析在隐喻的不同文化解读中译者如何为其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间的疏离进行处理。实际上,对诗歌隐喻的文化解读是一次再创作,它使得原词隐喻在译文中呈现出新的意义,而译文读者则通过隐喻的解读增进了对诗人和诗词的世界的领略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隐喻解读 隐喻英译 文化解读 毛泽东诗词
下载PDF
儒家经典阐释与文化传承发展——以“毛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持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90-95,共6页
汉代儒家以"毛诗"为代表的《诗经》阐释,创构并运用了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等方法,将文本、作者、社会历史以及接受者等要素全部纳入解释活动的过程中,高扬了诗歌的伦理政教意义。通过解析这些方法策略可以发现,儒家... 汉代儒家以"毛诗"为代表的《诗经》阐释,创构并运用了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等方法,将文本、作者、社会历史以及接受者等要素全部纳入解释活动的过程中,高扬了诗歌的伦理政教意义。通过解析这些方法策略可以发现,儒家的经典阐释既是传承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形式,又是经世致用、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 经典阐释 文化传承发展
下载PDF
悲剧诗歌的新典范——《孔雀东南飞》悲剧三重性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鹏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7期107-110,共4页
长篇叙事诗歌《孔雀东南飞》的出现,突破了此前悲剧诗歌的单一主题,将个体生命的毁灭、爱情失落及命运的不可抗这三重悲剧因素较好地糅合在一个叙事完整巧妙、具有典型悲剧意义的故事中,从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确立了中国古典悲剧诗歌... 长篇叙事诗歌《孔雀东南飞》的出现,突破了此前悲剧诗歌的单一主题,将个体生命的毁灭、爱情失落及命运的不可抗这三重悲剧因素较好地糅合在一个叙事完整巧妙、具有典型悲剧意义的故事中,从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确立了中国古典悲剧诗歌的新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诗歌 典范 《孔雀东南飞》 解读
下载PDF
如何展露一个文学的秘密?——以德里达读策兰的一首诗歌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幼壮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1,共11页
本文通过细读德里达对于诗人策兰一首诗歌的读解,深入探讨了德里达关于文学是一个秘密的思想。不过,这不是为了欣赏一首诗歌,而是为了了解一种诗学,一种为德里达和策兰共同信奉,但以不同方式分别加以呈现的诗学。对于这一诗学的认识,不... 本文通过细读德里达对于诗人策兰一首诗歌的读解,深入探讨了德里达关于文学是一个秘密的思想。不过,这不是为了欣赏一首诗歌,而是为了了解一种诗学,一种为德里达和策兰共同信奉,但以不同方式分别加以呈现的诗学。对于这一诗学的认识,不仅有助于对策兰诗歌意义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对德里达文学思想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策兰 诗歌与诗学 意义与阐释
原文传递
浅析清人咏藏诗释义中的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宝红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7,共7页
清代咏藏诗人多,诗作数量大,搜掘选注这些诗歌,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今人关于清代咏藏诗的整理注释,存在着释义歧出、字形讹误等问题。本文从中择取几条,试做补充释义。
关键词 清代 咏藏诗 释义 补正
下载PDF
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雯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9-73,共5页
为在中国语境中合理地提出文化诗学的理论与方法,我们需要对这种来自西方的批评方法进行追根溯源的认识和理解。文化诗学有其启发性意义,也有其局限。这为我们改造它、完善它,从而提出适合中国文学研究的文化诗学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文化诗学 文化阐释 文化价值观 诗意追求
下载PDF
运用文体分析体会诗歌之美——以诗歌《黑人谈河流》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君玲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1期75-77,87,共4页
在诗歌欣赏中适当运用文学文体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英语诗歌之美学价值和文学的无穷魅力。文章拟以美国诗人朗斯顿·休斯为例来说明如何把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和文学作品的... 在诗歌欣赏中适当运用文学文体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英语诗歌之美学价值和文学的无穷魅力。文章拟以美国诗人朗斯顿·休斯为例来说明如何把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和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诗歌 解读
原文传递
三种诗论的诠释学观照——《孔子诗论》、《左传》、《毛诗》解诗差异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桑大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7-101,共5页
《孔子诗论》突出了个体主体性与人本主义立场。与《左传》的神秘主义解诗方式和《毛诗》文本意义的体外言说机制均有不同。三种解诗方式使得诗的仁德之旨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走向,是主体独特的生命感悟与历史语境结合的自觉选择,反映了... 《孔子诗论》突出了个体主体性与人本主义立场。与《左传》的神秘主义解诗方式和《毛诗》文本意义的体外言说机制均有不同。三种解诗方式使得诗的仁德之旨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走向,是主体独特的生命感悟与历史语境结合的自觉选择,反映了在世者对“存在”意义的不同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体外言说机制 人本主义 神秘主义 《孔子诗论》 《左传》 《毛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