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9
篇文章
<
1
2
…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诗歌写作教学的缺位对新诗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陆凌霄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出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空白期”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诗的发展。要想恢复和发展我国的诗歌事业 ,必须先从恢复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制度开始。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歌写作教学
空白期
恢复
中学语文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人译诗 融贯中西——杨宪益的诗人情怀与翻译
被引量:
7
2
作者
辛红娟
唐宏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鲜有谈及对翻译的看法与见解,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大量英汉、汉英翻译作品批评展开,尤其集中于《红楼梦》英译及鲁迅系列作品英译,较少有对他翻译思想的深层次、全面挖掘。为此,以杨宪益的诗人身份为突破口,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其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关系,得出关于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启示,拓展杨宪益翻译思想研究的现实维度,为当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诗歌
创作
翻译
译者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冰心、林徽因诗歌精神的现代性
被引量:
6
3
作者
白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认证自我的存在,发现美的价值,做人生价值定位,以感情的真实和理性的智慧的交融,将人生价值追求和艺术审美追求完美契合,以女性生命觉醒和社会价值定位呈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林徽因
女性
心智构建
诗歌精神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隐语”与“诗体”之互动及唐代的隐语诗书写
4
作者
仲昭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隐语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文体,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不被主流士人所重视。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篇》在总结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对“隐语”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其优劣。“隐语”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独特的价值,然而却很少有人提及...
隐语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文体,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不被主流士人所重视。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篇》在总结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对“隐语”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其优劣。“隐语”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独特的价值,然而却很少有人提及其对其他文学体式的影响。唐代的诗歌创作中有一类特殊的“隐语诗”,它们或借鉴了“隐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或本身就兼有“诗”与“谜”的双重特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同时,笔记小说中的“隐语”创作也受到“诗体”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呈现出齐整、庄典的美学风格。唐代的隐语诗,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谐隐”传统,又在唐代政治、文化影响下生长出的一类特殊的存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语
诗歌书写
文体互动
以诗为隐语
讽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写作的另一种可能——评刘阶耳诗集《强迫症》
5
作者
李艳云
臧新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刘阶耳的诗歌有意背离当下诗歌写作的一般路径,带有明显的先锋性,呈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其诗歌写作的独特性具体体现为诗歌语体的杂糅性,淡化形象与情境的稳定性设置,对人之当代存在样貌展开文化反思与批判。诗歌语体的杂糅使得刘阶耳...
刘阶耳的诗歌有意背离当下诗歌写作的一般路径,带有明显的先锋性,呈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其诗歌写作的独特性具体体现为诗歌语体的杂糅性,淡化形象与情境的稳定性设置,对人之当代存在样貌展开文化反思与批判。诗歌语体的杂糅使得刘阶耳的诗歌“众声”嘈杂又制衡,形成独特的语体表达张力;诗歌形象的不稳定性与抽象性,使得诗人情绪表达沉淀为对人类复杂存在经验的并置化思考,增强了其诗歌言说当下存在的精确性与概括性;对人类当代存在样貌的文化反思与批判,使得诗歌跳脱、不稳定的外部结构获得一种稳定的内在向心力,形成刘阶耳诗歌表意世界的“稳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诗歌写作
先锋
稳定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寺行香制度与唐代文人及其诗歌创作
6
作者
李谟润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25-138,共14页
与唐代文人频繁游寺息息相关的国忌佛寺行香制度,渊源已久,但前人追溯其源时多有讹误。国忌佛寺行香,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增益完善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并长久奉行,且与相当一部分唐代文人产生关联,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一...
与唐代文人频繁游寺息息相关的国忌佛寺行香制度,渊源已久,但前人追溯其源时多有讹误。国忌佛寺行香,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增益完善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并长久奉行,且与相当一部分唐代文人产生关联,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一些史料,可以看到唐代文人参与国忌佛寺行香的盛况。现存唐人描写国忌佛寺行香的诗歌虽不多,但仍留下一些对已故帝王功业的尊崇仰慕与对当下政权稳固的忧虑及思考等重要心理印迹和信息,透露出与唐代诗人及唐诗创作关联的诸多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行香制度
唐代文人
佛寺体验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依园七子”与清初诗人并称群体结社
被引量:
1
7
作者
赵忠敏
朱则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61,共10页
清代诗人并称现象既普遍而又复杂,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一定范围内的文坛实况。社集活动是产生诗人齐名并称事件的重要机缘。“依园七子”是康熙年间活跃于吴中地区的一个重要诗人群体。其核心人物为顾嗣协,他构筑“依园”作为雅集场...
清代诗人并称现象既普遍而又复杂,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一定范围内的文坛实况。社集活动是产生诗人齐名并称事件的重要机缘。“依园七子”是康熙年间活跃于吴中地区的一个重要诗人群体。其核心人物为顾嗣协,他构筑“依园”作为雅集场所,与诸遗老结成忘年交,频繁唱和,并编纂了《依园七子诗选》,一时传为美谈。从“七子诗会”到“依园诗社”,诸子的雅集活动持续长达二十年。他们以群体的形式,宣示抵制流俗的品格操守,通过诗歌砥砺志节、慰藉彼此孤介的心灵,在创作追求上达成共同默契,成为清初诗人并称群体结社的一个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园七子
结社
并称群体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犹豫的写作者
被引量:
5
8
作者
吴投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我写诗的时间虽不短,但一直是在犹豫中写作,也似乎一直停留在学步的阶段。我从自己的写作中,也通过长期的阅读感受到,写作中的犹豫不仅具有个人意义,而且几乎是诗人要面对的普遍情境,甚至可以说是诗人命运中具有象征性的一部分。
关键词
诗歌写作
个人意义
普遍情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与道进退,淡乃其至:张栻的人生境界与诗歌书写
被引量:
1
9
作者
曾维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张栻开创南轩学派,为南宋中兴时期著名学者,也是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他一生与道进退,矢志致君泽民的事业,其诗歌即有深入表现,渗透着以道自任、忧患民瘼的精神情怀。与社会政治中“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内在相通,赋性冲和、钟情自...
张栻开创南轩学派,为南宋中兴时期著名学者,也是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他一生与道进退,矢志致君泽民的事业,其诗歌即有深入表现,渗透着以道自任、忧患民瘼的精神情怀。与社会政治中“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内在相通,赋性冲和、钟情自然是其个性品格的另一面,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自然山水在其诗中表现充分。他主张学者不汩利禄,不眩文采,“淡乃其至”成为其人生境界与诗学追求,他往往以冲和的语言、平淡的意象营造出淡雅诗境。明道义而抒性情,以思理慧性见长,是宋代诗学乃至宋学的特色,张栻与道进退、淡乃其至的人生境界与诗歌书写可谓典型,对南宋中兴时期学术发展与多元诗学风貌的建构具有特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与道进退
自然性情
人生境界
诗歌书写
南宋中兴
湖湘学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诗意
被引量:
4
10
作者
杨守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共5页
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有诗意,但作为"文学中之文学"的诗歌,其诗意自不同于其他文体。一首诗的诗意,不是一般所说的构成作品内容的"意义"、"意蕴"、"寓意"之类,而是作者重在以虚玄性的创作方式...
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有诗意,但作为"文学中之文学"的诗歌,其诗意自不同于其他文体。一首诗的诗意,不是一般所说的构成作品内容的"意义"、"意蕴"、"寓意"之类,而是作者重在以虚玄性的创作方式,通过特定技巧与意象组合,创造出来的具有本体构成性与自足功能性的有意味的想象世界。中国当代新诗之所以陷入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诗意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诗意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莎拉·蒂斯黛尔诗歌创作论
11
作者
陈义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102,共11页
莎拉·蒂斯黛尔是20世纪初美国诗坛独具风格的女诗人。她的诗歌继承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歌的“夜莺传统”,兼具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之特点。她所开创的“恋歌体”别具一格,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声望。由于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诗歌在美国...
莎拉·蒂斯黛尔是20世纪初美国诗坛独具风格的女诗人。她的诗歌继承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歌的“夜莺传统”,兼具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之特点。她所开创的“恋歌体”别具一格,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声望。由于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诗歌在美国兴起,蒂斯黛尔的声望很快被以庞德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人遮蔽,她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位“被忽略的”诗人。蒂斯黛尔的诗歌在全世界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她对中国新诗发轫时期的诗人,特别是对胡适、闻一多等,都产生过显著的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对蒂斯黛尔诗歌的翻译很不系统,对其诗歌的研究更是近乎空白。本文试图以传记批评的视角全面探索蒂斯黛尔的诗歌创作生涯,兼论她对发轫期中国新诗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斯黛尔
诗歌创作
“恋歌”
中国新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愈涉病诗文及其病中心理研究
12
作者
邓喻丹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72-76,共5页
韩愈诗文中有大量关于疾病的描写,记载了他对齿病、疟疾、足弱等疾病的亲身体验。艰难痛苦的经历使得他的诗文中充满了郁积忧患的情感,自我开解的精神以及强化焦虑的时间意识等内容。家族普遍早逝的生存状况和仕途失意的双重冲击是其病...
韩愈诗文中有大量关于疾病的描写,记载了他对齿病、疟疾、足弱等疾病的亲身体验。艰难痛苦的经历使得他的诗文中充满了郁积忧患的情感,自我开解的精神以及强化焦虑的时间意识等内容。家族普遍早逝的生存状况和仕途失意的双重冲击是其病中心理的主要成因,同时中唐世风与士人心态的转变亦是影响其创作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疾病
诗文创作
病中心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写作,是为了在大地上翩翩起舞——阿人初访谈录
13
作者
白哈提古丽·尼扎克
阿人初
《写作》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阿人初作为新疆少数民族90后代表性诗人,在其诗歌写作中,一直没有停止追求和追问的步伐,他在首部诗集《返回》中,试图带着语言和不断重塑的身份,返回人最初的状态;在第二部诗集《终结的玫瑰》中,找到了意义和精神终结的玫瑰;在第三部诗...
阿人初作为新疆少数民族90后代表性诗人,在其诗歌写作中,一直没有停止追求和追问的步伐,他在首部诗集《返回》中,试图带着语言和不断重塑的身份,返回人最初的状态;在第二部诗集《终结的玫瑰》中,找到了意义和精神终结的玫瑰;在第三部诗集《顶碗舞》,则是试图构建出自己的乌托邦,即让每个灵魂翩翩起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人初
少数民族文学
诗歌写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驿路唐诗对边域陌生事物的书写
14
作者
吴淑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8,共13页
边域风物风情描写是唐诗对前代诗歌的重要突破。唐前边域书写关注面狭窄,描写不够充分,多是概念化认知。唐代边域辽阔,驿路畅达,诗人见多识广,使唐诗边域书写变得丰富多彩,其中对陌生事物的书写获得了空前成功,主要是:用铺叙手法使边域...
边域风物风情描写是唐诗对前代诗歌的重要突破。唐前边域书写关注面狭窄,描写不够充分,多是概念化认知。唐代边域辽阔,驿路畅达,诗人见多识广,使唐诗边域书写变得丰富多彩,其中对陌生事物的书写获得了空前成功,主要是:用铺叙手法使边域风物风情得到充分展现;以中原中心为对比使边域色彩更加突出也更容易表达情感;以同理心为向度展开的描写则充满想象且具有共情特征。三种方法都有将感观审美强化的效果,也在尊重词源学规则的基础上使用了前代文学中少见的创新性词汇,为唐诗边域书写的陌生化审美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驿路
边域
书写
陌生事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与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
3
15
作者
龚帆元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公认的领袖,其诗歌创作对英美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究其渊源,应归功于中国古典诗歌。文章从中国古典诗歌赋予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灵感、拓宽其诗歌创作与翻译视野、丰富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等方...
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公认的领袖,其诗歌创作对英美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究其渊源,应归功于中国古典诗歌。文章从中国古典诗歌赋予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灵感、拓宽其诗歌创作与翻译视野、丰富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对庞德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庞德
诗歌创作
翻译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黄鹤楼下谈诗
被引量:
2
16
作者
张执浩
《写作》
2018年第5期5-11,共7页
诗歌是一种声音,有着内在的节律和声韵,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和与自身气质匹配的发声方式,是诗人写出属于自己诗歌的秘径。诗歌中全新的情感世界由诗人和读者共同创造,这需要写作者信任读者,将诗中"未说出&qu...
诗歌是一种声音,有着内在的节律和声韵,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和与自身气质匹配的发声方式,是诗人写出属于自己诗歌的秘径。诗歌中全新的情感世界由诗人和读者共同创造,这需要写作者信任读者,将诗中"未说出"的部分交给读者去领悟。好诗歌的诞生过程是神秘的,是诗人遵从内心的呼唤、提炼自己所有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结果,而非刻意为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诗人不断保持警醒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
诗歌气韵
诗歌创作
诗人使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创意写作为旨归的“诗歌写作”工作坊教学探索
被引量:
2
17
作者
刘小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基于创意写作理念的"诗歌写作"教学设计,一方面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工作坊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验和写作训练;另一方面将中国当代诗歌现场引入诗歌教学,使大学诗歌写作教学紧跟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前沿。课程教学...
基于创意写作理念的"诗歌写作"教学设计,一方面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工作坊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验和写作训练;另一方面将中国当代诗歌现场引入诗歌教学,使大学诗歌写作教学紧跟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前沿。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师指导下,既通过写作起步训练,让学生克服对诗歌写作的障碍心理,改正有关诗歌写作的不正确观念,从而逐步掌握诗歌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通过诗歌类型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多种类型诗歌写作的主要要求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写作
创意写作
工作坊
诗歌类型
作家障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写作者的文体意识
被引量:
1
18
作者
邱华栋
《写作》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写作者的文体意识表现为:在处理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时,充分意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从某一具体的文体出发,选择适恰的写作方式。诗歌语言的高度浓缩性呈现了人与世间万物相遇的瞬间,在诗歌写作中需要始终保持语言的敏感。小说...
写作者的文体意识表现为:在处理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时,充分意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从某一具体的文体出发,选择适恰的写作方式。诗歌语言的高度浓缩性呈现了人与世间万物相遇的瞬间,在诗歌写作中需要始终保持语言的敏感。小说因其篇幅不同,对主题、人物、时间与空间等层面的描写各有侧重。就写作题材的选择来看,当代题材旨在透露当下社会的本质;历史题材则旨在寻找他者的眼光和内心的声音,在历史中展现中西文明的真实裂缝。针对非虚构文学写作这一新兴文体,分别从'非虚构'和'文学'两个关键词出发,强调在写作过程中,虽然事实真实是刚性存在的,但也要注重借助对话、潜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等虚构文学写作的手段增强作品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写作
诗歌写作
小说写作
非虚构文学写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抒情模式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诗词创作的诗学传统
被引量:
3
19
作者
周建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141,共7页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写作
屈原
抒情模式
楚辞特色
诗学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柳如是诗词创作的女性心理
20
作者
贺超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8-60,共3页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女诗人 ,其人品及诗品均以独立自由之精神倍受陈寅恪先生的欣赏。本文基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 ,将柳作与男性文人同题之作相比 ,从文本的角度以及创作心理的角度 。
关键词
女性心理
女性主义
诗词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写作教学的缺位对新诗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陆凌霄
机构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学院
出处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文摘
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出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空白期”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诗的发展。要想恢复和发展我国的诗歌事业 ,必须先从恢复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制度开始。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歌写作教学
空白期
恢复
中学语文教学
Keywords
poetry
writing
teaching
of
poetry
writing
blank
resum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s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人译诗 融贯中西——杨宪益的诗人情怀与翻译
被引量:
7
2
作者
辛红娟
唐宏敏
机构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40-144,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青年基金项目(0YJC740111)
湖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10WLH47)
+1 种基金
中南大学中央高校青年助推项目(2010QN10)
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专项经费资助
文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鲜有谈及对翻译的看法与见解,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大量英汉、汉英翻译作品批评展开,尤其集中于《红楼梦》英译及鲁迅系列作品英译,较少有对他翻译思想的深层次、全面挖掘。为此,以杨宪益的诗人身份为突破口,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其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关系,得出关于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启示,拓展杨宪益翻译思想研究的现实维度,为当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杨宪益
诗歌
创作
翻译
译者主体
Keywords
Yang
Hsien-yi
poetry
poetry
writing
poetry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冰心、林徽因诗歌精神的现代性
被引量:
6
3
作者
白薇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文摘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认证自我的存在,发现美的价值,做人生价值定位,以感情的真实和理性的智慧的交融,将人生价值追求和艺术审美追求完美契合,以女性生命觉醒和社会价值定位呈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
冰心
林徽因
女性
心智构建
诗歌精神
诗歌创作
Keywords
Bing
Xin
Lin
Hui-yin
female
mind
configuration
poetic
spirit
poetry
writing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隐语”与“诗体”之互动及唐代的隐语诗书写
4
作者
仲昭龙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文摘
隐语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文体,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不被主流士人所重视。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篇》在总结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对“隐语”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其优劣。“隐语”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独特的价值,然而却很少有人提及其对其他文学体式的影响。唐代的诗歌创作中有一类特殊的“隐语诗”,它们或借鉴了“隐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或本身就兼有“诗”与“谜”的双重特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同时,笔记小说中的“隐语”创作也受到“诗体”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呈现出齐整、庄典的美学风格。唐代的隐语诗,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谐隐”传统,又在唐代政治、文化影响下生长出的一类特殊的存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隐语
诗歌书写
文体互动
以诗为隐语
讽喻
Keywords
enigmatic
language
poetry
writing
stylistic
interaction
creating
enigmatic
language
by
poetry
allego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写作的另一种可能——评刘阶耳诗集《强迫症》
5
作者
李艳云
臧新华
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文摘
刘阶耳的诗歌有意背离当下诗歌写作的一般路径,带有明显的先锋性,呈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其诗歌写作的独特性具体体现为诗歌语体的杂糅性,淡化形象与情境的稳定性设置,对人之当代存在样貌展开文化反思与批判。诗歌语体的杂糅使得刘阶耳的诗歌“众声”嘈杂又制衡,形成独特的语体表达张力;诗歌形象的不稳定性与抽象性,使得诗人情绪表达沉淀为对人类复杂存在经验的并置化思考,增强了其诗歌言说当下存在的精确性与概括性;对人类当代存在样貌的文化反思与批判,使得诗歌跳脱、不稳定的外部结构获得一种稳定的内在向心力,形成刘阶耳诗歌表意世界的“稳定结构”。
关键词
《强迫症》
诗歌写作
先锋
稳定结构
Keyword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oetry
writing
vanguard
stable
structur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寺行香制度与唐代文人及其诗歌创作
6
作者
李谟润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25-138,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唐代文人佛寺体验与唐诗及文献考证、系年整理综合研究”(项目号:18BZW088)。
文摘
与唐代文人频繁游寺息息相关的国忌佛寺行香制度,渊源已久,但前人追溯其源时多有讹误。国忌佛寺行香,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增益完善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并长久奉行,且与相当一部分唐代文人产生关联,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一些史料,可以看到唐代文人参与国忌佛寺行香的盛况。现存唐人描写国忌佛寺行香的诗歌虽不多,但仍留下一些对已故帝王功业的尊崇仰慕与对当下政权稳固的忧虑及思考等重要心理印迹和信息,透露出与唐代诗人及唐诗创作关联的诸多情形。
关键词
佛寺行香制度
唐代文人
佛寺体验
诗歌创作
Keywords
Practice
of
Burning
Incense
in
the
Buddhist
Temple
Literati
in
the
Tang
Dynasty
Experience
in
the
Buddhist
Temple
poetry
writing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B94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依园七子”与清初诗人并称群体结社
被引量:
1
7
作者
赵忠敏
朱则杰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6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代诗人并称群体通论”(项目编号:17FZW0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代诗人并称现象既普遍而又复杂,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一定范围内的文坛实况。社集活动是产生诗人齐名并称事件的重要机缘。“依园七子”是康熙年间活跃于吴中地区的一个重要诗人群体。其核心人物为顾嗣协,他构筑“依园”作为雅集场所,与诸遗老结成忘年交,频繁唱和,并编纂了《依园七子诗选》,一时传为美谈。从“七子诗会”到“依园诗社”,诸子的雅集活动持续长达二十年。他们以群体的形式,宣示抵制流俗的品格操守,通过诗歌砥砺志节、慰藉彼此孤介的心灵,在创作追求上达成共同默契,成为清初诗人并称群体结社的一个典型。
关键词
依园七子
结社
并称群体
诗歌创作
Keywords
The
Seven
Poets
from
Yi-yuan
literati
association
collectively
named
poets
group
poetry
writing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犹豫的写作者
被引量:
5
8
作者
吴投文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文摘
我写诗的时间虽不短,但一直是在犹豫中写作,也似乎一直停留在学步的阶段。我从自己的写作中,也通过长期的阅读感受到,写作中的犹豫不仅具有个人意义,而且几乎是诗人要面对的普遍情境,甚至可以说是诗人命运中具有象征性的一部分。
关键词
诗歌写作
个人意义
普遍情境
Keywords
poetry
writing
personal
significance
general
situation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与道进退,淡乃其至:张栻的人生境界与诗歌书写
被引量:
1
9
作者
曾维刚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基金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资助项目“宋诗特色题材研究”(BRA2019267)。
文摘
张栻开创南轩学派,为南宋中兴时期著名学者,也是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他一生与道进退,矢志致君泽民的事业,其诗歌即有深入表现,渗透着以道自任、忧患民瘼的精神情怀。与社会政治中“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内在相通,赋性冲和、钟情自然是其个性品格的另一面,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自然山水在其诗中表现充分。他主张学者不汩利禄,不眩文采,“淡乃其至”成为其人生境界与诗学追求,他往往以冲和的语言、平淡的意象营造出淡雅诗境。明道义而抒性情,以思理慧性见长,是宋代诗学乃至宋学的特色,张栻与道进退、淡乃其至的人生境界与诗歌书写可谓典型,对南宋中兴时期学术发展与多元诗学风貌的建构具有特定意义。
关键词
张栻
与道进退
自然性情
人生境界
诗歌书写
南宋中兴
湖湘学派
Keywords
Zhang
Shi
moral
principle
natural
disposition
life
realm
poetry
writing
the
resurgent
period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uxiang
School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诗意
被引量:
4
10
作者
杨守森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共5页
文摘
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有诗意,但作为"文学中之文学"的诗歌,其诗意自不同于其他文体。一首诗的诗意,不是一般所说的构成作品内容的"意义"、"意蕴"、"寓意"之类,而是作者重在以虚玄性的创作方式,通过特定技巧与意象组合,创造出来的具有本体构成性与自足功能性的有意味的想象世界。中国当代新诗之所以陷入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诗意的缺失。
关键词
诗
诗意
诗歌创作
Keywords
poetry
poetic
flavor
poetry
writing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莎拉·蒂斯黛尔诗歌创作论
11
作者
陈义海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102,共11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美国田园诗歌综合研究”(2020SJZDA025)。
文摘
莎拉·蒂斯黛尔是20世纪初美国诗坛独具风格的女诗人。她的诗歌继承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歌的“夜莺传统”,兼具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之特点。她所开创的“恋歌体”别具一格,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声望。由于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诗歌在美国兴起,蒂斯黛尔的声望很快被以庞德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人遮蔽,她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位“被忽略的”诗人。蒂斯黛尔的诗歌在全世界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她对中国新诗发轫时期的诗人,特别是对胡适、闻一多等,都产生过显著的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对蒂斯黛尔诗歌的翻译很不系统,对其诗歌的研究更是近乎空白。本文试图以传记批评的视角全面探索蒂斯黛尔的诗歌创作生涯,兼论她对发轫期中国新诗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关键词
蒂斯黛尔
诗歌创作
“恋歌”
中国新诗
Keywords
Teasdale
poetry
writing
“Love
Songs”
Chinese
New
poetry
分类号
I7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愈涉病诗文及其病中心理研究
12
作者
邓喻丹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72-76,共5页
文摘
韩愈诗文中有大量关于疾病的描写,记载了他对齿病、疟疾、足弱等疾病的亲身体验。艰难痛苦的经历使得他的诗文中充满了郁积忧患的情感,自我开解的精神以及强化焦虑的时间意识等内容。家族普遍早逝的生存状况和仕途失意的双重冲击是其病中心理的主要成因,同时中唐世风与士人心态的转变亦是影响其创作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
韩愈
疾病
诗文创作
病中心理
Keywords
Han
Yu
disease
poetry
writing
illness
psycholog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写作,是为了在大地上翩翩起舞——阿人初访谈录
13
作者
白哈提古丽·尼扎克
阿人初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不详
出处
《写作》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文摘
阿人初作为新疆少数民族90后代表性诗人,在其诗歌写作中,一直没有停止追求和追问的步伐,他在首部诗集《返回》中,试图带着语言和不断重塑的身份,返回人最初的状态;在第二部诗集《终结的玫瑰》中,找到了意义和精神终结的玫瑰;在第三部诗集《顶碗舞》,则是试图构建出自己的乌托邦,即让每个灵魂翩翩起舞。
关键词
阿人初
少数民族文学
诗歌写作
Keywords
Arintrue
Ethnic
Literature
poetry
writing
.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驿路唐诗对边域陌生事物的书写
14
作者
吴淑玲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8,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驿路唐诗边域书写研究”(17BZW006)。
文摘
边域风物风情描写是唐诗对前代诗歌的重要突破。唐前边域书写关注面狭窄,描写不够充分,多是概念化认知。唐代边域辽阔,驿路畅达,诗人见多识广,使唐诗边域书写变得丰富多彩,其中对陌生事物的书写获得了空前成功,主要是:用铺叙手法使边域风物风情得到充分展现;以中原中心为对比使边域色彩更加突出也更容易表达情感;以同理心为向度展开的描写则充满想象且具有共情特征。三种方法都有将感观审美强化的效果,也在尊重词源学规则的基础上使用了前代文学中少见的创新性词汇,为唐诗边域书写的陌生化审美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驿路
边域
书写
陌生事物
Keywords
post
road
border
regions
poetry
writing
unfamiliar
thing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与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
3
15
作者
龚帆元
机构
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文摘
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公认的领袖,其诗歌创作对英美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究其渊源,应归功于中国古典诗歌。文章从中国古典诗歌赋予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灵感、拓宽其诗歌创作与翻译视野、丰富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对庞德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古典诗歌
庞德
诗歌创作
翻译
影响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
poetry
Pound
poetry
writing
translation
influence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黄鹤楼下谈诗
被引量:
2
16
作者
张执浩
机构
武汉市文联
湖北省作协
出处
《写作》
2018年第5期5-11,共7页
文摘
诗歌是一种声音,有着内在的节律和声韵,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和与自身气质匹配的发声方式,是诗人写出属于自己诗歌的秘径。诗歌中全新的情感世界由诗人和读者共同创造,这需要写作者信任读者,将诗中"未说出"的部分交给读者去领悟。好诗歌的诞生过程是神秘的,是诗人遵从内心的呼唤、提炼自己所有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结果,而非刻意为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诗人不断保持警醒和反思。
关键词
现代诗
诗歌气韵
诗歌创作
诗人使命
Keywords
Modern
poetry
Spirit
of
poetry
poetry
writing
Poets'
Duty.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创意写作为旨归的“诗歌写作”工作坊教学探索
被引量:
2
17
作者
刘小平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基金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以创意写作为旨归的‘诗歌写作’教学模式探索"(粤教高函[2014]107号)
文摘
基于创意写作理念的"诗歌写作"教学设计,一方面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工作坊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验和写作训练;另一方面将中国当代诗歌现场引入诗歌教学,使大学诗歌写作教学紧跟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前沿。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师指导下,既通过写作起步训练,让学生克服对诗歌写作的障碍心理,改正有关诗歌写作的不正确观念,从而逐步掌握诗歌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通过诗歌类型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多种类型诗歌写作的主要要求和技巧。
关键词
诗歌写作
创意写作
工作坊
诗歌类型
作家障碍
Keywords
poetry
writing
creative
writing
workshop
types
of
poetry
writer's
block
分类号
G642.3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写作者的文体意识
被引量:
1
18
作者
邱华栋
机构
鲁迅文学院
出处
《写作》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文摘
写作者的文体意识表现为:在处理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时,充分意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从某一具体的文体出发,选择适恰的写作方式。诗歌语言的高度浓缩性呈现了人与世间万物相遇的瞬间,在诗歌写作中需要始终保持语言的敏感。小说因其篇幅不同,对主题、人物、时间与空间等层面的描写各有侧重。就写作题材的选择来看,当代题材旨在透露当下社会的本质;历史题材则旨在寻找他者的眼光和内心的声音,在历史中展现中西文明的真实裂缝。针对非虚构文学写作这一新兴文体,分别从'非虚构'和'文学'两个关键词出发,强调在写作过程中,虽然事实真实是刚性存在的,但也要注重借助对话、潜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等虚构文学写作的手段增强作品的文学性。
关键词
文体写作
诗歌写作
小说写作
非虚构文学写作
Keywords
Stylistic
writing
poetry
writing
Novel
writing
Non-fiction
Literature
writing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抒情模式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诗词创作的诗学传统
被引量:
3
19
作者
周建忠
机构
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14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楚辞文献的发掘
整理与研究"(13&ZD112)
文摘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关键词
诗词写作
屈原
抒情模式
楚辞特色
诗学传统
Keywords
poetry
writing
Qu
Yuan
lyrical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Elegies
of
the
South
poetic
tradition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柳如是诗词创作的女性心理
20
作者
贺超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8-60,共3页
文摘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女诗人 ,其人品及诗品均以独立自由之精神倍受陈寅恪先生的欣赏。本文基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 ,将柳作与男性文人同题之作相比 ,从文本的角度以及创作心理的角度 。
关键词
女性心理
女性主义
诗词创作
Keywords
woems
psychology
womenism
poetry
writing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诗歌写作教学的缺位对新诗发展的影响
陆凌霄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诗人译诗 融贯中西——杨宪益的诗人情怀与翻译
辛红娟
唐宏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冰心、林徽因诗歌精神的现代性
白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隐语”与“诗体”之互动及唐代的隐语诗书写
仲昭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诗歌写作的另一种可能——评刘阶耳诗集《强迫症》
李艳云
臧新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佛寺行香制度与唐代文人及其诗歌创作
李谟润
《文学与文化》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依园七子”与清初诗人并称群体结社
赵忠敏
朱则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一个犹豫的写作者
吴投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与道进退,淡乃其至:张栻的人生境界与诗歌书写
曾维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诗意
杨守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莎拉·蒂斯黛尔诗歌创作论
陈义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韩愈涉病诗文及其病中心理研究
邓喻丹
《韶关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写作,是为了在大地上翩翩起舞——阿人初访谈录
白哈提古丽·尼扎克
阿人初
《写作》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驿路唐诗对边域陌生事物的书写
吴淑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与翻译的影响
龚帆元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在黄鹤楼下谈诗
张执浩
《写作》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以创意写作为旨归的“诗歌写作”工作坊教学探索
刘小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写作者的文体意识
邱华栋
《写作》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屈原抒情模式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诗词创作的诗学传统
周建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柳如是诗词创作的女性心理
贺超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