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穷愁诗人的心曲与歌哭——江湜的诗论和诗作 被引量:2
1
作者 左鹏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114,共8页
江湜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能是一名诗人,这是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冷峻的体认,也透露出一种仕进无门的无可奈何;江湜讲究真情实感、避免平庸、追求独创、不同流俗的诗歌主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他众体兼擅的诗歌创作不仅实践着这种理论主张,... 江湜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能是一名诗人,这是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冷峻的体认,也透露出一种仕进无门的无可奈何;江湜讲究真情实感、避免平庸、追求独创、不同流俗的诗歌主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他众体兼擅的诗歌创作不仅实践着这种理论主张,而且成就了这位杰出诗人的大家气象;江湜尝获得多位论者的高度评价,他作为中国近代杰出诗人的重要地位应当得到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湜 诗歌主张 创作成就 文学史地位 《伏敔堂诗录》
原文传递
从杨德豫译诗看其诗学观 被引量:1
2
作者 边立红 侯燕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主张"以顿代步",韵式悉依原著,在译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诗学观,并且在诸多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德豫 诗学观 格律诗 以顿代步
下载PDF
试帖诗与翁方纲诗学观
3
作者 唐芸芸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9-114,共6页
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给时人的诗学观念带来了冲击。对于诗学家翁方纲来说,如何处理普通诗歌和试帖诗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翁方纲有自己成熟的诗学观念,他清楚地区分试帖诗与普通诗歌,在诗法规范、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 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给时人的诗学观念带来了冲击。对于诗学家翁方纲来说,如何处理普通诗歌和试帖诗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翁方纲有自己成熟的诗学观念,他清楚地区分试帖诗与普通诗歌,在诗法规范、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虽然二者在作法上有一定程度的相通之处,但理论来源是不一样的。翁方纲的诗学观并不受试帖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帖诗 翁方纲 诗学观
下载PDF
论《苕溪渔隐丛话》的宋诗史观 被引量:7
4
作者 聂巧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3-94,共12页
《苕溪渔隐丛话》可视为一部简明而形象的北宋诗歌发展史。它重视大家 ,尤其是北宋四大家 ;推尊苏黄等元诗人 ;重视创作的时代氛围以及前代作家如杜甫等对宋诗的巨大影响。《丛话》在诗史观上“宗唐祧宋” ,既肯定宋诗的历史地位 ,又... 《苕溪渔隐丛话》可视为一部简明而形象的北宋诗歌发展史。它重视大家 ,尤其是北宋四大家 ;推尊苏黄等元诗人 ;重视创作的时代氛围以及前代作家如杜甫等对宋诗的巨大影响。《丛话》在诗史观上“宗唐祧宋” ,既肯定宋诗的历史地位 ,又对其创作得失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丛话》突破前人以“品”分类的体例 ,以“大家、名家”为纲编纂 ,既能真实地反映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 ,也能给诗人以准确的历史定位。《丛话》别裁真伪的考辨和论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苕溪渔隐丛话》 北宋 诗歌 诗史观 历史地位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从夏敬观《唐诗说》看同光体后期诗人的诗史观
5
作者 吴淑钿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2-124,共13页
夏敬观是近代同光体后期诗人 ,《唐诗说》所载他的两种评唐诗著述 ,表现了同光诗人在现代唐诗史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本文通过此两种著述 ,首先归纳夏氏的诗学观点 ,再用比较方法 ,论夏氏从诗史角度考察唐诗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最后指出... 夏敬观是近代同光体后期诗人 ,《唐诗说》所载他的两种评唐诗著述 ,表现了同光诗人在现代唐诗史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本文通过此两种著述 ,首先归纳夏氏的诗学观点 ,再用比较方法 ,论夏氏从诗史角度考察唐诗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最后指出他在两种著述中寄寓的论述意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敬观 《唐诗说》 诗人 诗史观 现代研究意识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旧体诗人新媒介场域中“被阅读”的诉求
6
作者 张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方面显露出群体性的仪式化倾向,他们通过新媒介竭力展示自身,摹画其在公众视野中风流蕴藉、高蹈独立的形象,以期获得世人关注,进而达成对其文化立场、审美趣味与精神诉求的理解与体认。这样的结果说明中国现代旧体诗人在经历了新旧文化、新旧文学的碰撞之后,最终在报纸杂志上找寻到了获得和维系受众的文学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旧体诗人 新媒介 被阅读 诗学观 形象塑造
下载PDF
梅尧臣的“平淡”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斌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5-133,共9页
梅尧臣是宋代诗学“平淡”论的首倡者,被誉为宋代“平淡”诗风的开山鼻祖。在批评晚唐五代以来西昆体之流弊的基础上,梅尧臣一改西昆体诗风浮艳、内容空虚、语言晦涩的缺点,倡导了平淡的风格,并在丰富的诗歌实践基础上,对“平淡”的地... 梅尧臣是宋代诗学“平淡”论的首倡者,被誉为宋代“平淡”诗风的开山鼻祖。在批评晚唐五代以来西昆体之流弊的基础上,梅尧臣一改西昆体诗风浮艳、内容空虚、语言晦涩的缺点,倡导了平淡的风格,并在丰富的诗歌实践基础上,对“平淡”的地位、内涵和本质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建构了其独特的“平淡”理论,是宋代“平淡”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开启有宋一代文艺之“平淡”风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平淡 诗学观
下载PDF
革命精神的高扬:论怀安诗派的诗学探索和创作实践
8
作者 王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7期58-64,共7页
怀安诗社是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古典诗社,具有较为典型的诗歌流派属性,其以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主要成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诗学观念和创作实践。总体来看,它传承了早期革命者的诗歌风格,基调昂扬并富有战斗精神,同时他们对传... 怀安诗社是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古典诗社,具有较为典型的诗歌流派属性,其以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主要成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诗学观念和创作实践。总体来看,它传承了早期革命者的诗歌风格,基调昂扬并富有战斗精神,同时他们对传统诗歌中雅俗问题的探讨亦值得注意,在继承诗界革命和南社等革命诗派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此外,他们对诗教功能的承续与实践,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精神 怀安诗派 革命诗派 诗学观
下载PDF
诗意变形:多和田叶子诗学观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培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多和田叶子是日本当代为数不多的用日语和德语写作的作家之一。她跨出母语,置身于语言的夹缝中体验、思考、翻译、写作。本文以其诗学核心理念“变形”为出发点,探讨多和田翻译与写作的关系,以此揭示其写作动因、文学语言特点和主要创... 多和田叶子是日本当代为数不多的用日语和德语写作的作家之一。她跨出母语,置身于语言的夹缝中体验、思考、翻译、写作。本文以其诗学核心理念“变形”为出发点,探讨多和田翻译与写作的关系,以此揭示其写作动因、文学语言特点和主要创作思想。“变形”贯穿在多和田的写作和翻译过程中,她的写作其实是一种“变形”的翻译,而她的翻译也是一种“变形”的写作,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中,多和田的“变形”诗学作为一种边界诗学,呈现出跨文化和表演美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和田叶子 变形 诗学观 写作
原文传递
姚华诗学观刍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海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7-22,共6页
近代著名黔籍学者姚华一生创作诗歌甚富,其所持诗学观念亦值得后人关注。本文通过对姚华所存论诗文字的梳理,辨析姚华于诗学方面的理论观点。姚华诗学核心理论在于"诗统"观的提出。因为兼具文学家与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姚华还... 近代著名黔籍学者姚华一生创作诗歌甚富,其所持诗学观念亦值得后人关注。本文通过对姚华所存论诗文字的梳理,辨析姚华于诗学方面的理论观点。姚华诗学核心理论在于"诗统"观的提出。因为兼具文学家与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姚华还力图以诗歌为桥梁,架构诗歌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联系,提出诗、书、画三者相结合的审美思想。此外,姚华的"别子为祖"、对诗歌礼乐教化功能的推崇、强调诗歌自身的审美属性、推崇唐宋诗家等观点,或可见姚华于传统诗学的继承,或可窥姚华本人对传统诗学理论的冷静反思与大胆求索。其间亦折射出二十世纪初近代诗坛守正求新的格局与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华 诗学观 诗统
下载PDF
文化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亚秋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6期45-46,共2页
语言学派对翻译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对等理论。文化学派从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研究翻译理论,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从对等理论到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文章考察了翻译研究中这一过程如何发生,讨论了三... 语言学派对翻译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对等理论。文化学派从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研究翻译理论,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从对等理论到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文章考察了翻译研究中这一过程如何发生,讨论了三种主要的文化因素——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观是如何对文学翻译产生操控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 赞助人 意识形态 诗学观
下载PDF
“体制的革新和实验”——论康白情的诗歌主张及其历史定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奎林 黄梅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2-55,共4页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诗人 ,执着于挖掘母语的文学表现力。其新诗理论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 ,是晚清“诗界革命”真正过渡到“新诗运动”的号角 。
关键词 康白情 诗歌主张 创新 思想解放
下载PDF
新的诗观、诗美与诗话语的思考
13
作者 刘忠诚 《新余高专学报》 2001年第3期11-14,共4页
在对比我国古典诗观和西方现代派诗观的基础上,以片论的形式推出了新生代诗歌的诗观、诗美、诗话语的思考。其中有诗的表层话语与深层话语,诗的类型,外感诗与内省诗、心态诗与心源诗、诗的线性方程与非线性方程的思考,工具心态与内容心... 在对比我国古典诗观和西方现代派诗观的基础上,以片论的形式推出了新生代诗歌的诗观、诗美、诗话语的思考。其中有诗的表层话语与深层话语,诗的类型,外感诗与内省诗、心态诗与心源诗、诗的线性方程与非线性方程的思考,工具心态与内容心态的思考,诗如何进入悖论和跳出悖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诗歌 诗观 新美 诗话语 诗类型 诗歌理论
下载PDF
生命变奏的音符——阿毛诗歌阅读印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奎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0-63,共4页
在诗是人生、人生即诗的诗歌观的指引下,诗人阿毛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经验认知、生活感悟、人生幸福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成为传递诗人情感理想的精神寄托。诗集《变奏》无疑成为诗人阿毛个人记忆、文化经验和现实困境的表达体,呈现... 在诗是人生、人生即诗的诗歌观的指引下,诗人阿毛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经验认知、生活感悟、人生幸福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成为传递诗人情感理想的精神寄托。诗集《变奏》无疑成为诗人阿毛个人记忆、文化经验和现实困境的表达体,呈现出社会嬗变过程中个体阵痛的心灵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毛 诗歌观 《变奏》 文化经验
下载PDF
明遗民诗人宋曹诗学观刍议
15
作者 相文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7-21,共5页
明末清初著名盐城籍遗民诗人宋曹一生诗歌创作甚富,其所持的诗学观念既颇具个性特点,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江南遗民诗人所共有的诗学祈向,因此值得后人关注和研究。一方面,宋曹论诗以“性情”为主,认为诗歌要“情固”而又“蕴出”。... 明末清初著名盐城籍遗民诗人宋曹一生诗歌创作甚富,其所持的诗学观念既颇具个性特点,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江南遗民诗人所共有的诗学祈向,因此值得后人关注和研究。一方面,宋曹论诗以“性情”为主,认为诗歌要“情固”而又“蕴出”。另一方面,宋曹崇尚节气,注重忠孝,坚守儒家伦理道德精神。此外,宋曹选解杜诗、仿作杜诗等行为活动均体现出其崇杜、宗杜的诗学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曹 遗民诗人 诗学观
下载PDF
刘勰诗学观中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1
16
作者 归青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3,共5页
刘勰的诗学观念中隐藏着若干矛盾。在诗歌的性质问题上,刘勰公开标举言志说的大旗,但在实际的审美欣赏中却不在意诗歌是否是言志的,实际上他已变成了一位缘情论者。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刘勰主张藻采与风骨并重,沿袭的是文质彬彬的思想;... 刘勰的诗学观念中隐藏着若干矛盾。在诗歌的性质问题上,刘勰公开标举言志说的大旗,但在实际的审美欣赏中却不在意诗歌是否是言志的,实际上他已变成了一位缘情论者。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刘勰主张藻采与风骨并重,沿袭的是文质彬彬的思想;但他在实际上又是秉承重风骨轻藻采的标准,从而与并重说法发生矛盾。一方面,刘勰将风骨提到很高的位置,作为评判作品的核心标准,另一方面,这一标准又难以涵盖他的审美实践的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诗学观 矛盾
下载PDF
蒲松龄与齐鲁诗坛
17
作者 李瑞豪 《殷都学刊》 2007年第4期112-117,共6页
蒲松龄与齐鲁诗坛的诗人交往很多,但很少受他们的影响,他认为写诗是"风雅"之事。蒲松龄的诗歌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但现实主义精神过强,自我形象很突出,与当时风行的"神韵说"背道而驰,却契合了"神韵说&qu... 蒲松龄与齐鲁诗坛的诗人交往很多,但很少受他们的影响,他认为写诗是"风雅"之事。蒲松龄的诗歌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但现实主义精神过强,自我形象很突出,与当时风行的"神韵说"背道而驰,却契合了"神韵说"的反对者赵执信的诗论。王士禛并不奖掖蒲松龄,赵执信与蒲松龄也没有交往。蒲诗远离了齐鲁诗坛,以极强的现实关怀消解了《聊斋志异》的浪漫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齐鲁诗坛 诗学观 叙事传统
下载PDF
唐朝“风骨”诗学观的发展历程
18
作者 王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27-130,共4页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闪耀夺目的明珠,其中流淌的“风骨”观念是最重要的创作理念之一。唐之前,“风骨”的含义经历了一个从描写自然事物到展现人物品格再到评价文学风格的发展过程。初唐至盛唐时期,“风骨”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闪耀夺目的明珠,其中流淌的“风骨”观念是最重要的创作理念之一。唐之前,“风骨”的含义经历了一个从描写自然事物到展现人物品格再到评价文学风格的发展过程。初唐至盛唐时期,“风骨”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魏征对齐梁诗风的纠正,为“风骨”声律论的提出做出铺垫;初唐四杰的诗歌提倡刚健骨气,开“风骨”先声;陈子昂标举了唐诗“风骨”的明确方向,对于“风骨”诗学观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唐朝诗歌“风骨”理论的梳理和归纳,对于理解当时诗歌的艺术特征、审美情趣和创作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风骨” 诗学观
下载PDF
实体之死——论海子诗学观的转变历程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孝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81-84,共4页
实体是海子诗学观中的重要概念。海子早期的诗歌以实体的眼光看待一切,把土地、水和东方精神看作永恒不变的实体,麦地诗歌带来了诗人独一无二的神性抒情。实体的涵义是为信仰者许诺另一个世界,当海子在现实中伤痕累累,超越性的精神诉求... 实体是海子诗学观中的重要概念。海子早期的诗歌以实体的眼光看待一切,把土地、水和东方精神看作永恒不变的实体,麦地诗歌带来了诗人独一无二的神性抒情。实体的涵义是为信仰者许诺另一个世界,当海子在现实中伤痕累累,超越性的精神诉求又面临困境时,诗人对实体的拯救性质绝望了,主体开始觉醒。通过对原始生命力量的呼唤,诗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太阳史诗的幻象化生存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实体 诗学观
下载PDF
从《直斋书录解题》看陈振孙的诗学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飞 郝永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6-71,共6页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发凡目录、点论诗词,不仅仅是一部目录学巨著,亦蕴涵着独特的诗学思想。《直斋书录解题》中所蕴含的陈振孙之诗学观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崇尚儒家思想,将人格修养作为评判诗歌的重要标准,提出"诗格"一词...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发凡目录、点论诗词,不仅仅是一部目录学巨著,亦蕴涵着独特的诗学思想。《直斋书录解题》中所蕴含的陈振孙之诗学观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崇尚儒家思想,将人格修养作为评判诗歌的重要标准,提出"诗格"一词,认为"人格"决定"诗格",不以诗人身份地位的高低来评价诗歌,不因名高而誉,不因名低而贬,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同时亦导致因人废言的产生,有偏颇之失。二是深受"崇陶"时代风气及儒家正统观念影响,以"风""气""清""澹"论诗。三是推崇"风雅精神",极力赞扬《诗经》及与之相承的建安文学,称赞"陶谢"诗风,反对怪劣矜饰的诗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斋书录解题》 陈振孙 诗学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