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12月期间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检测结果阳性患者21例划入A组,阴性患者21例划入B组。A组患者中接受交叉配型患者10例划入C组,未...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12月期间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检测结果阳性患者21例划入A组,阴性患者21例划入B组。A组患者中接受交叉配型患者10例划入C组,未接受交叉配型患者11例划入D组,比较AB组的输注成功率和CD组的24 h CCI水平、实验时间和费用。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输注成功率61.9%低于B组(90.5%,P<0.05)。C组平均输血后24 h CCI水平[(8.5±0.8)×109/L]高于D组[(2.3±0.5)×109/L,P<0.05)C组实验时间、费用[(60.3±2.6)min、(713.5±50.9)元/次]与D组[(59.2±2.4 min)、(715.7±52.3)元/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密切相关,交叉配型能够提高患者24 h CCI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12月期间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检测结果阳性患者21例划入A组,阴性患者21例划入B组。A组患者中接受交叉配型患者10例划入C组,未接受交叉配型患者11例划入D组,比较AB组的输注成功率和CD组的24 h CCI水平、实验时间和费用。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输注成功率61.9%低于B组(90.5%,P<0.05)。C组平均输血后24 h CCI水平[(8.5±0.8)×109/L]高于D组[(2.3±0.5)×109/L,P<0.05)C组实验时间、费用[(60.3±2.6)min、(713.5±50.9)元/次]与D组[(59.2±2.4 min)、(715.7±52.3)元/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密切相关,交叉配型能够提高患者24 h CCI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