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53
1
作者 潘卫松 刘美凤 +4 位作者 石钺 邢东明 杜力军 何希辉 张宏印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2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的讨论,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综述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心得,对上述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紧密结合,... 目的:通过对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的讨论,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综述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心得,对上述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药理学 血清化学 中药药代动力学 中药研究 中药药效
下载PDF
大黄虫丸血浆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东生 陈方平 +5 位作者 贺石林 解勤之 付斌 李昕 曹星玉 陈焱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建立血浆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话血化瘀方剂大黄(?)虫丸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54人,其中5人服大黄(?)虫胶囊,5人服阿司匹林用于制备含药的血清和血浆,44人不服药,采血后分离血小板PRP,随机分成8组:自体血清组、异体血... 目的建立血浆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话血化瘀方剂大黄(?)虫丸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54人,其中5人服大黄(?)虫胶囊,5人服阿司匹林用于制备含药的血清和血浆,44人不服药,采血后分离血小板PRP,随机分成8组:自体血清组、异体血清组、大黄应虫血清组、阿司匹林血清组、自体血浆组、异体血浆组、大黄(?)虫血浆组、阿司匹林血浆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的血清和血浆孵育30 min,用ADP和肾上腺素二种诱导剂处理,观察各组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用ADP和肾上腺素二种诱导剂处理,血小板在自体血清组、异体血清组、大黄应虫血清组、阿司匹林血清组中均不聚集,而在自体血浆组、异体血浆组、大黄(?)虫血浆组、阿司匹林血浆组中聚集。用ADP诱导自体血浆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1 min聚集率)、P5(5 min聚集率)、PM(最大聚集率)、TM(解聚集率)、I(聚集时间) 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黄(?)虫胶囊和阿斯匹林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P5、PM、I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0.01),TM也显著下降(P<0.05)。大黄(?)虫胶囊与阿斯匹林组比较,P1、PM、I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P5、TM 二者作用相似。用肾上腺素诱导自体血浆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P5、PM、TM、I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黄(?)虫胶囊和阿斯匹林组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zhe虫丸 血浆药理学 血清药理学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体外细胞实验中药干预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领弟 孙孟瑶 +3 位作者 张芳 李盼盼 师伟 徐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48-1451,共4页
中药及复方的药理研究为中医中药的科学性提供证据,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在中药及复方的体外细胞实验中应用广泛,中药的复杂性使药物的添加方式成为研究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应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3种:中药提取物/纯化物直接添加、中药... 中药及复方的药理研究为中医中药的科学性提供证据,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在中药及复方的体外细胞实验中应用广泛,中药的复杂性使药物的添加方式成为研究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应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3种:中药提取物/纯化物直接添加、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血浆药理学。3种添加方法各有利弊,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干预方法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国内研究多采取中药血清/血浆药理学,但是局限于口服中药复方的研究,同时其他给药途径的研究方法基础薄弱,需要归纳与总结。总之,中药干预方法的选择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讨论。就此文章查阅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文献,对体外细胞实验中中药的干预方法及选择进行总结,为今后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血清药理学 血浆药理学 优劣比较 应用
原文传递
降脂平肝汤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苗宇船 李明磊 +4 位作者 刘杨 郭继龙 曾群 韩德五 赵元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降脂平肝汤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以浓度分别为5×10-5,5×10-6,5×10-7,5×10-8,5×10-9mol.L-1的胰岛素孵育HepG2细胞24 h,建立并筛选最佳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以20%大鼠空白... 目的:探讨降脂平肝汤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以浓度分别为5×10-5,5×10-6,5×10-7,5×10-8,5×10-9mol.L-1的胰岛素孵育HepG2细胞24 h,建立并筛选最佳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以20%大鼠空白血清及5μmol.L-1罗格列酮为对照,采用细胞培养、糖原染色、葡萄糖摄取分析等方法检测20%降脂平肝汤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以5×10-7mol.L-1的胰岛素成功建立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与胰岛素抵抗模型组相比,降脂平肝汤含药血清组及罗格列酮组在基础状态下和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以及糖原含量均明显增加,细胞糖原颗粒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平肝汤含药血清能减轻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平肝汤 HEPG2细胞 胰岛素抵抗 血清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浆药理学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泽苗 钟佳贤 李青南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2期62-64,共3页
1988年,日本国东京都医院的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方法。但随着该方法的广泛应用,不少问题凸显出来,2008年,贺石林创立"血浆药理学"方法,提出在一些研究中,血浆... 1988年,日本国东京都医院的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方法。但随着该方法的广泛应用,不少问题凸显出来,2008年,贺石林创立"血浆药理学"方法,提出在一些研究中,血浆药理学的效果优于血清药理学。对血清药理学和血浆药理学进行比较,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血浆药理学 血清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血浆药理学的鳖甲超微粉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平华 靳世英 +4 位作者 李寅超 迟淑萍 徐和 韩晋 袁海龙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用血浆药理学方法,体外观察鳖甲超微粉含药血浆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肝纤维化细胞模型,以大鼠含药血浆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指标,采用效应动力学方法,确定大鼠给药方案和采血时间,并优选体系中血浆添加量。制备鳖甲超... 目的用血浆药理学方法,体外观察鳖甲超微粉含药血浆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肝纤维化细胞模型,以大鼠含药血浆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指标,采用效应动力学方法,确定大鼠给药方案和采血时间,并优选体系中血浆添加量。制备鳖甲超微粉和普通粉含药血浆,MTT法检测含药血浆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含药血浆对HSC-T6细胞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鳖甲超微粉和普通粉含药血浆对HSC-T6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合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超微粉组的抑制作用强于普通粉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鳖甲超微粉碎后可提高其抗肝纤维化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 超微粉 血浆药理学 HSC-T6细胞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浆和血清对缺氧损伤大鼠BMECs纤溶系统和黏附分子表达影响及与体内实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罗银河 葛金文 +4 位作者 刘林 王国佐 易亚乔 廖君 石咏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41-3246,共6页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对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纤溶系统和黏附分子的表达与体内实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为半体内实验选择含药血浆还是含药血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对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纤溶系统和黏附分子的表达与体内实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为半体内实验选择含药血浆还是含药血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氧培养箱孵育BMECs,采用ELISA法测定PAI-1、t PA的表达,RT-PCR法检测ICAM-1、VCAM-1 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ICAM-1、VCAM-1蛋白的含量。结果: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浆较含药血清更显著降低缺氧损伤大鼠BMECs PAI-1、增强t PA水平,含药血浆和含药血清均能明显降低ICAM-1、VCAM-1、ICAM-1 mRNA及VCAM-1 mRNA含量,与空白血浆、空白血清比较,差异显著(P<0.05);半体内实验的含药血浆与体内实验真实值各指标相关系数均高于含药血清。结论:含药血浆比含药血清更接近体内真实情况,在进行半体内实验研究中药复方对纤溶系统和黏附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时,特别是研究纤溶系统PAI-1和t PA指标的表达时,建议优先选择血浆药理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缺氧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清药理学 血浆药理学 体内实验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浆和含药血清对氧剥夺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vWF、6-keto-PGF1α的影响及与体内实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罗银河 葛金文 +4 位作者 刘林 王国佐 易亚乔 廖君 石咏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604-608,共5页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对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分泌NO、v WF、6-ketoPGF1α的水平与体内实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为半体内实验选择含药血浆还是含药血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氧剥夺BMECs模型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对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分泌NO、v WF、6-ketoPGF1α的水平与体内实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为半体内实验选择含药血浆还是含药血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氧剥夺BMECs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浆和含药血清对BMECs条件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并与补阳还五汤干预的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血浆上述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发现:与空白血浆组合空白血清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浆和含药血清均能明显降低氧剥夺BMECs条件培养液中v WF的含量,升高NO、6-keto-PGF1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含药血浆组v WF、6-keto-PGF1α水平与体内实验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8和0.933,明显高于含药血清组(r=0.715、0.770,P<0.05),而含药血浆组和含药血清组NO含量与体内实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0.7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半体内实验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血浆药理学方法比血清药理学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药理学 血浆药理学 体内实验 一氧化氮(NO)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 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
下载PDF
高良姜不同提取工艺的血清药化 被引量:3
9
作者 何燕 刘晓东 +4 位作者 霍仕霞 彭晓明 高莉 甘萍 闫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81-2683,共3页
目的基于血清药化的研究,评价高良姜四种不同提取工艺所得物(常规粉末、超微粉、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血中移行情况。方法以血清色谱指纹图谱为指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高良姜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不同工艺下高良姜提取物的入... 目的基于血清药化的研究,评价高良姜四种不同提取工艺所得物(常规粉末、超微粉、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血中移行情况。方法以血清色谱指纹图谱为指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高良姜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不同工艺下高良姜提取物的入血种类有差异,高良姜超微粉工艺下其峰面积最大,其次是高良姜水提物,高良姜醇提物及高良姜粉末。结论高良姜超微粉工艺更有利于动物对高良姜药材中入血成分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血清药物化学 血中移行成分
原文传递
健脾消积汤含药血浆对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昊 诸佳瑜 +7 位作者 莫晓丽 李雨轩 袁小川 李科志 黄山 何剑波 陈闯 邬国斌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消积汤含药血浆对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脾消积汤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以健脾消积汤、生理盐水灌胃后,获取其血浆。以10%、15%、20%健脾消积汤组大鼠血浆作用于肝癌HepG... 目的探讨健脾消积汤含药血浆对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脾消积汤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以健脾消积汤、生理盐水灌胃后,获取其血浆。以10%、15%、20%健脾消积汤组大鼠血浆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含药血浆组),同时以等浓度的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浆处理HepG2细胞(空白血浆组)。两组细胞分别培养24 h、48 h、72 h后,以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两组大鼠15%血浆作用于肝癌HepG2 48 h后,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空白血浆组及含药血浆组的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20%含药血浆组在48 h的A值均低于相对应浓度的空白血浆组(P<0.05);含药血浆组仅于48 h时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0,但各组间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浆组HepG2的迁移细胞数少于空白血浆组(P<0.05)。含药血浆组TGF-β_1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血浆组(P<0.05),且TGF-β_1的蛋白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有所下调。结论健脾消积汤含药血浆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_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健脾消积汤 增殖 迁移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浆药理学
下载PDF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再思考 被引量:22
11
作者 葛金文 朱惠斌 +2 位作者 王宇红 贺蓉 贺石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6期16-22,15,共8页
血清的形成与凝血及其相关过程(纤溶与补体系统活化)的蛋白酶级联反应以及血小板和白细胞活化有关,这些过程直接影响血标本的组成,并可能也影响中药成分;但这些过程可用抗凝剂而加以避免。因此,血浆的组成较血清能更好地反映生理、病理... 血清的形成与凝血及其相关过程(纤溶与补体系统活化)的蛋白酶级联反应以及血小板和白细胞活化有关,这些过程直接影响血标本的组成,并可能也影响中药成分;但这些过程可用抗凝剂而加以避免。因此,血浆的组成较血清能更好地反映生理、病理状况和吸收进入循环血中药物变化。根据已有报道,药物浓度与反应物质在血浆与血清中可能存在差异,故倡导在中药半体内实验中采用血浆药理学方法。由于不同抗凝剂的作用机制各异,究竟哪一抗凝剂适用于哪类半体内实验,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我们建议在大多数中药半体内实验中,可以采取含药血浆与含药血清平行观察,除非事先对该试验的干扰已有充分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血清药理学 血浆药理学/方法 半体内实验
下载PDF
黄芩含药血浆与含药血清中黄芩苷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林 罗银河 +1 位作者 易亚乔 葛金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从大鼠灌胃黄芩煎液的给药剂量、天数及采血时间方面开展试验,比较含药血浆与含药血清中黄芩苷,初步探讨建立规范的黄芩中药血浆药理方法。方法大鼠灌胃黄芩煎液后,取其第1、3天给药后的1h,2h及第5天给药后1h、2h、6h、12h含药血浆... 目的从大鼠灌胃黄芩煎液的给药剂量、天数及采血时间方面开展试验,比较含药血浆与含药血清中黄芩苷,初步探讨建立规范的黄芩中药血浆药理方法。方法大鼠灌胃黄芩煎液后,取其第1、3天给药后的1h,2h及第5天给药后1h、2h、6h、12h含药血浆和含药血清,采用HPLC-MS法,测定含药血浆和含药血清中黄芩苷含量。结果大鼠灌胃黄芩3~5天取药后1h含药血浆与血清黄芩苷浓度相对较高。结论为黄芩中药血浆药理方法学给药剂量、时间及采血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LC-MS/MS 含药血浆 中药血浆药理方法
原文传递
中药血浆药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林 罗银河 葛金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7-1209,共3页
完善和发展中药血浆药理方法是可行的和必要的,越来越多学者主张半体内实验采用血浆进行研究,除非抗凝剂干扰实验。文章从血浆与血清差异性研究、中药药效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中药血浆代谢产物研究对中药血浆药理方法运用进展情... 完善和发展中药血浆药理方法是可行的和必要的,越来越多学者主张半体内实验采用血浆进行研究,除非抗凝剂干扰实验。文章从血浆与血清差异性研究、中药药效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中药血浆代谢产物研究对中药血浆药理方法运用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药血浆 血浆药理方法 血清药理学 半体内实验
原文传递
麻黄汤含药血浆与血清蛋白质(肽)组学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林 葛金文 +4 位作者 王国佐 罗银河 易亚乔 黄娟 杜青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06-1611,共6页
目的:通过对麻黄汤含药血浆和血清蛋白质(肽)组学的比较,探讨凝血及相关过程对含药血浆与血清的影响,为中药血浆药理学方法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DE技术分析含药血浆和血清蛋白质(肽)组学,运用300DPI扫描、PDQuest 7.3.0软件、ESI-M... 目的:通过对麻黄汤含药血浆和血清蛋白质(肽)组学的比较,探讨凝血及相关过程对含药血浆与血清的影响,为中药血浆药理学方法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DE技术分析含药血浆和血清蛋白质(肽)组学,运用300DPI扫描、PDQuest 7.3.0软件、ESI-MS/MS对重要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对比麻黄汤血浆和血清差异蛋白的特征。结果:与BP比较,麻黄汤DCP共识别到3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6个差异点表达上调,6个差异点表达下调;与BS比较,麻黄汤DCS共识别到1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4个差异点表达上调,4个差异点表达下调;与DCS比较,麻黄汤DCP共识别到26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8个差异点表达上调,8个差异点表达下调;去除纤维蛋白原血浆前后比较,麻黄汤DCP共识别到2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0个差异点表达上调,4个差异点表达下调。成功鉴定出血浆与血清中7个高表达差异蛋白,分别为α-1-AT、Apo E、Apo A-I、γ-FIB、HP、FPA和molybdate ABC transporter。结论:麻黄汤DCP与DCS具有明显的蛋白改变,且差异蛋白可能是研究麻黄汤药理作用的有效靶点。通过本研究,为探讨建立中药血浆药理学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含药血浆 中药血浆药理方法 二维电泳-质谱联用 蛋白质(肽)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