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娅丽 李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5-362,共8页
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祁连山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天然分布区的10个群体的8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 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祁连山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天然分布区的10个群体的8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讨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实性状在群体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球果干质量和球果长/球果径外,其余性状在群体内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变异为27.18%,小于群体内的变异(72.82%);球果长、球果径、球果干质量、球果形状指数、种子长、种子宽、千粒重和种子形状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5.80%、19.29%、9.66%、8.38%、15.34%、6.52%和13.94%;8个种实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球果干质量、种子长、千粒重、球果长和球果径为青海云杉易测定和重要的种实性状;种实性状呈现出以经度变异为主的梯度规律性;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青海云杉10个群体划分为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祁连山保护区青海云杉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刘建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的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呈倒"J"型,存在明显的径阶缺陷,但种群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种群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并向随机分... 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的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呈倒"J"型,存在明显的径阶缺陷,但种群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种群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并向随机分布发展;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状态,并且聚集度依赖于种群密度;人为和自然干扰以及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共同造成了种群的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种群 分布格局 聚集分布
下载PDF
阿尼玛卿山地不同海拔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树轮生长特性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50
3
作者 彭剑峰 勾晓华 +3 位作者 陈发虎 刘普幸 张永 方克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68-3276,共9页
利用位于同一坡面的青海云杉树芯样本,建立了4个海拔高度的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结果表明年表序列特征值大都因海拔而不同,各年表序列对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不同高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树木生长都与前一年10月份月均温显著正相关,与... 利用位于同一坡面的青海云杉树芯样本,建立了4个海拔高度的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结果表明年表序列特征值大都因海拔而不同,各年表序列对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不同高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树木生长都与前一年10月份月均温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8月份和当年5、6月份月均温显著负相关;与前一年9、10月份和当年5月份的降水量都呈显著正相关,但都随海拔升高呈波状变化。树轮宽度指数与不同时段的温度和温暖指数都呈负相关,表明5~9月是该地区青海云杉生长较为活跃的季节。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低海拔生长的青海云杉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都比高海拔生长的更显著,显然不同于以前研究的森林上下限树木的生长模式。4a表主成分中的第一主分量贡献率为81.071%,表明同一坡面影响树木生长的大环境因子是一致的。第一主分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同样显示出前一年生长季末和当年生长季初的水热组合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区域模拟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并认清了同一坡面青海云杉树轮记录的共性和差异,为今后树轮采样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海拔梯度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下载PDF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党宏忠 周泽福 赵雨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4,共5页
运用统计建模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冠截留与降水、林分郁闭度间的关系.构建包含林分郁闭度因子的改进模型,通过模拟认为,复合模型I=a(1-e-PC)+bPC模拟精度高,参数物理意义较明确,其中参数a(1.362 7)代表了林... 运用统计建模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冠截留与降水、林分郁闭度间的关系.构建包含林分郁闭度因子的改进模型,通过模拟认为,复合模型I=a(1-e-PC)+bPC模拟精度高,参数物理意义较明确,其中参数a(1.362 7)代表了林冠吸附容量系数,b(0.183 5)代表了区域的降雨蒸发系数,较好地解释了青海云杉林冠截留吸附、湿润与蒸发物理过程的机理.分析表明,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率随降水的变化曲线可分为快变期(完满郁闭度截留率大于36.1%,降水小于5 mm)、渐变期(完满郁闭度截留率36.1%~20.4%,降水5~25 mm)和稳定期(完满郁闭度截留率小于20.4%,降水大于25 mm)3个阶段,完满郁闭度林冠稳定截留率为20.4%,反映了青海云杉树冠几何形态特征与截留特征间的关系.观测期间青海云杉现实林分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9.36%~23.96%,完满郁闭度林分截留率的平均值为25.67%.青海云杉树干次茎流率均低于0.1%,平均为0.018 2%,树冠的几何形态结构(枝叶的分布与排列)不利于形成树干茎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林冠截留 树干茎流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王娅丽 李毅 陈晓阳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7,共8页
调查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分布区的10个群体,每群体10个个体,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 调查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分布区的10个群体,每群体10个个体,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讨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群体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球果干质量和球果长/球果径外,其余性状在群体内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变异为31.20%,小于群体内的变异(68.80%)。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表型性状呈现出以经度变异为主的梯度规律性。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青海云杉10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天然群体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森林的水分调节功能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金叶 王艺林 +1 位作者 金博文 车克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处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以独特的水文作用成为山前平原及川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以典型山地森林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要群落青海云杉林为例 ,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森林调节小气候的水文规律及功能 ,揭示了森... 处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以独特的水文作用成为山前平原及川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以典型山地森林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要群落青海云杉林为例 ,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森林调节小气候的水文规律及功能 ,揭示了森林对降水的分配调节作用。森林通过林冠层截留降水使到达林内的降水量减少、强度降低、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减弱 ,避免林内发生地表径流引起水土流失 ;森林通过林冠层遮蔽减弱太阳辐射降低了林内土壤蒸发 ,保持林内湿度较高、土壤含有较多水分 ,为喜湿耐荫植物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阴湿环境 ,并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 ;森林的蒸腾发散使同一高度林区上空的湿度比草地或裸地高 ,改变了局地大气环流 ,为降水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小气候 水文功能 干旱半干旱区 森林 水分调节功能 云杉材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冠层水文功能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金博文 王金叶 +1 位作者 常宗强 葛双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9-42,共4页
在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数学模型对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阐述了青海云杉林冠层引起大气降水量变化和质变的水文功能 ,模拟出了青海云杉林冠截留降水模型。结果表明 :林内透过雨量随降雨量的... 在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数学模型对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阐述了青海云杉林冠层引起大气降水量变化和质变的水文功能 ,模拟出了青海云杉林冠截留降水模型。结果表明 :林内透过雨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者之间的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一定的降雨量范围内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 ;青海云杉林冠层平均截留降水率为 2 9.4%,它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大 ;林冠截留降雨量比降雪量约少 1 0 %~ 3 0 %,实测平均少 1 1 .7%;降雨对林冠的淋溶作用使林内透流雨中离子总量比林外雨中增加 1倍 ,因林冠截留而输入林地矿质元素的增加量为6 1 .0 4 2 4 kg· hm-2 · 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林冠层 水文生态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海拔分布特征 被引量:37
8
作者 马剑 刘贤德 +4 位作者 金铭 赵维俊 成彩霞 孟好军 武秀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13,共7页
选取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 900~3 300 m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 选取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 900~3 300 m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容重、pH、全钾含量逐渐减小;土壤全磷含量先减小后增大,速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呈增强趋势;脲酶活性总体上呈先减弱后增强趋势,蛋白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且差异不显著(P>0.05)。(3)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密切相关,其中蔗糖酶、脲酶、蛋白酶与土壤全氮、全钾、速效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4)4种土壤酶活性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酶促反应具专一性和共同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青海云杉林 海拔梯度 土壤酶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青海云杉潜在分布格局模拟 被引量:35
9
作者 曹雪萍 王婧如 +1 位作者 鲁松松 张晓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232-5240,共9页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有树种,在维系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其分布范围内的69个地理分布样点,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现实气候条件下青海云...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有树种,在维系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其分布范围内的69个地理分布样点,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现实气候条件下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及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同时结合3种大气环流模型模拟青海云杉在3种气候变化情景(温室气候排放量不同)下未来2050s和2080s潜在分布区的变化。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青海云杉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极高的准确度,所有模型的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测试值)均高于0.99;Jackknife检验和气候因子响应曲线表明年最低降雨量是限制青海云杉分布的主导因子;当前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于青海东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大部分地区、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山区以及陕西、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在未来3种增温情景下,青海云杉在2050s和2080s的潜在分布总面积与当前相比变化不明显,但不同适生等级的潜在分布面积变化较大,其中,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受气候增温影响显著,中度增温下这些区域在2080s的面积明显增大,而高度适生区(核心分布)则在所有增温情景下均呈缩小趋势。同时,在未来3种增温情景下,青海云杉在2050s和2080s的潜在分布区有向北移动趋势,但其心分布区域(高度适生区)仍然以青海东部、甘肃北部为主,无明显变迁趋势。从气候因素角度考虑,本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青海云杉依然在西部高山地区,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祁连山、贺兰山等山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将持续其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 青海云杉 潜在分布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冠层叶面积指数的反演方法 被引量:34
10
作者 赵传燕 沈卫华 彭焕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0-869,共10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参数。随着空间精细化模型的发展和基于过程的分布式模拟技术的应用,对LAI的区域估算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估算手段。该项研究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参数。随着空间精细化模型的发展和基于过程的分布式模拟技术的应用,对LAI的区域估算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估算手段。该项研究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鱼眼镜头法和经验公式法对林冠层LAI进行了测定,观测值分别为1.03~3.70、0.48~2.26和2.27~8.20,显然,仪器测定值偏低。针对针叶的集聚效应导致仪器测定值偏低的现象,利用跟踪辐射与冠层结构测量仪(TRAC)测定的青海云杉林聚集系数计算调整系数,对鱼眼镜头法获取的LAI值进行订正。根据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反演青海云杉林的植被指数与LAI的关系,最后获得了较合理的该地区林冠层LAI的空间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层叶面积指数 鱼眼镜头法 青海云杉 遥感数据(QuickBird) 祁连山区
下载PDF
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胡建忠 周心澄 +1 位作者 李文忠 张春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0,共5页
青海云杉为青海省大通县的顶极植物群落树种,是当地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通过研究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的土壤抗冲性,对于科学指导当地生产实践、制定退耕还林方案等十分必要。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土层、坡度、流量对抗冲... 青海云杉为青海省大通县的顶极植物群落树种,是当地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通过研究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的土壤抗冲性,对于科学指导当地生产实践、制定退耕还林方案等十分必要。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土层、坡度、流量对抗冲性的影响依次增强,以流量对抗冲性的影响最大。<1mm根数是影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生物因素,<1mm根数越多,土壤抗冲性越强。青海云杉人工林根系为表层聚积、下层骤减的分布类型。表土层(0~20cm)为根系密集分布层,<1mm根数占98.88%,根长占91.37%,该层根系对土壤颗粒的网络粘结作用最好,抗冲性最强,其平均值达到0.830min/g,为中层(0.201min/g)抗冲性的4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应重视对在表土层中密集分布须根类型植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青海云杉 人工林 土壤 抗冲性试验
下载PDF
青海云杉扦插的年龄效应及其生根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师晨娟 刘勇 +2 位作者 王春城 司瑞新 张林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采集青海云杉不同年龄母树的硬枝和嫩枝进行扦插试验,扦插前测定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激动素(KT)等内源激素,酚类化合物和营养物质含量,探讨其与插穗生根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母树年龄的增加,硬枝和嫩枝插穗中IAA... 采集青海云杉不同年龄母树的硬枝和嫩枝进行扦插试验,扦插前测定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激动素(KT)等内源激素,酚类化合物和营养物质含量,探讨其与插穗生根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母树年龄的增加,硬枝和嫩枝插穗中IAA,KT和GA含量及IAA/ABA和IAA/KT值均逐渐减少,ABA含量增加,生根率降低;全氮和酚类化合物含量与生根率呈负相关;插穗内全碳含量和C/N值与生根率正相关;嫩枝比硬枝插穗的生根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内源激素 酚类化合物 营养物质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分结构及其土壤水热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王立 赵永宏 常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5-391,共7页
在祁连山区,由于冻土的存在,在关注林分结构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林分结构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因为土壤温度调节着土壤水的形态(冻土水或消融水)及其植物的生长。为此,选择祁连山较典型的大野口流域,在各支流建立49... 在祁连山区,由于冻土的存在,在关注林分结构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林分结构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因为土壤温度调节着土壤水的形态(冻土水或消融水)及其植物的生长。为此,选择祁连山较典型的大野口流域,在各支流建立49块典型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样地进行树高、树冠、胸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野外调查;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林分结构及其土壤水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水平结构来看,胸径断面和冠幅投影面积与所在陆面面积比值为0.31%和25.58%,从垂直结构来看,树高、冠长分别为1.10 m·m-2和0.71 m·m-2。(2)径级从1-5 cm到26-30 cm、高度级从2-4 m到18-20 m、冠长级从2-4 m到12-14 m、冠幅级从2-4 m到4-6 m,其多度分别为89.4%、94.4%、77.8%和82.7%。(3)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他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胸径与树高、冠长、冠幅、树龄均中度正相关;郁闭度或林分密度与土壤含水率低度负相关,胸径和树高与40-60 cm深处的土壤含水率相关性最大,与0-10 cm和10-20 cm的相关性最小;郁闭度、冠长和冠幅对40-60 cm深处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大,胸径和树高与土壤温度负相关。在寒区旱区,林分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多度及其海拔、坡度、坡向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相互关系的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林分结构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机理提供参考资料,为生态建设中林分结构调整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可持续发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青海云杉 祁连山大野口
下载PDF
内陆黑河流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2
14
作者 苏培玺 严巧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6-1624,共9页
对黑河流域山地、绿洲和荒漠区木本植物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得出,山地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在-23‰^-29‰之间,平均值为-26.3‰;绿洲植物在-26‰^-30‰之间,平均值为-27.2‰;荒漠植物在-23‰^-28‰和-12‰^-15‰两... 对黑河流域山地、绿洲和荒漠区木本植物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得出,山地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在-23‰^-29‰之间,平均值为-26.3‰;绿洲植物在-26‰^-30‰之间,平均值为-27.2‰;荒漠植物在-23‰^-28‰和-12‰^-15‰两个范围,平均值分别为-26.0‰和-13.8‰,严酷生境植物δ13C值较高。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δ13C值,也表现为较差生境高于较好生境。荒漠河岸林树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柳树形叶的δ13C值低于杨树形叶。无论是山区还是荒漠区,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有些植物稳定碳同位素辨别力(Δ)减小,有些变化不明显,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值随着海拔升高线性递减显著。研究得出,荒漠植被中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C4植物占有一定比例。严酷生境下植物WUE高于较好生境。胡杨长条形叶的WUE最低,圆形叶的最高,由幼苗时期的柳树形叶向杨树形叶的演变中WUE在提高。青海云杉为黑河上游山区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植物。同种植物过高的δ13C值指示着植物的衰退和生境的严重胁迫。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是沿着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内陆河 稳定碳同位素辨别力 C4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环境 青海云杉 胡杨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维俊 刘贤德 +3 位作者 金铭 车宗玺 敬文茂 马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5-620,共6页
通过区域尺度,以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段的哈溪林场、中段的西水林场和西段的祁丰林场3个典型分布区的青海云杉纯林为研究对象,以设立的典型临时样方调查材料为研究基础,对祁连山青海云杉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青海云杉林成... 通过区域尺度,以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段的哈溪林场、中段的西水林场和西段的祁丰林场3个典型分布区的青海云杉纯林为研究对象,以设立的典型临时样方调查材料为研究基础,对祁连山青海云杉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青海云杉林成层结构、胸径结构、树高结构和冠幅结构的静态分布,并对胸径、树高和冠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表明:①青海云杉林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祁连山东、中、西段青海云杉林乔木层结构参数与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结构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祁连山中段苔藓较为发达;②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胸径结构呈"间歇"型,中段呈"倒J"型,西段呈"单峰"型,同时树高和冠幅结构表明,青海云杉林普遍存在更新不良的问题;③对祁连山不同研究区域青海云杉个体及3个调查区域所有个体的胸径、树高与冠幅进行曲线拟合,发现三者之间相关显著,均可用乘幂曲线模型Y=aXb进行较好的描述(P<0.01)。上述结论可为祁连山青海云杉的可持续经营、群落恢复和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群落结构 林层结构 国家自然保护区 祁连山
原文传递
青海云杉强化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守攻 王军辉 +3 位作者 刘娇妹 陈永国 陈海庆 钟永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8,共6页
研究了光照时间、温度和生长激素对青海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光处理对青海云杉播种苗的苗高、叶片数、新梢长、侧芽数有显著影响;通过光照处理,可以阻滞云杉的早期封顶,加光处理苗木除根系长外,其余各生长性状均显著优于不... 研究了光照时间、温度和生长激素对青海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光处理对青海云杉播种苗的苗高、叶片数、新梢长、侧芽数有显著影响;通过光照处理,可以阻滞云杉的早期封顶,加光处理苗木除根系长外,其余各生长性状均显著优于不加光对照;温室加光1年生苗高显著高于当地苗圃露地3年生和大棚2年生苗高,说明温室内的加光和加温措施对青海云杉的苗高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床上不加光容器苗(CK)的新梢长、侧芽数和叶片数大于地上不加光直播苗,表明地温也是影响云杉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青海云杉温室内1年生强化苗的苗高已超过传统露地苗圃3年生苗木,种苗比常规育苗制度提早3~4年出圃;GA3和6-BA均有促进苗高生长的效果,其最佳浓度为1g/kg6-BA和10g/kgGA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家系 苗期 强化育苗 苗高 光照时间 温度 生长激素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特征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效雄 刘贤德 赵维俊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100,共7页
依据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样地设置方法,参照国际森林生态学大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10年和2011年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内建立了10.2hm2动态监测样地,定位调查了样地内19 927株DBH≥1cm活立木木本... 依据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样地设置方法,参照国际森林生态学大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10年和2011年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内建立了10.2hm2动态监测样地,定位调查了样地内19 927株DBH≥1cm活立木木本植物,完成了第一次群落特征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①青海云杉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4个层次。乔木层是群落的最主要层,整体而言其垂直高度结构复杂性要大于灌木层和草本层,苔藓层较为发达。②青海云杉径级结构呈明显的倒"J"形,个体集中在径级1~5cm至21~25cm,其占到总个体数目的91.42%,青海云杉更新良好。③青海云杉DBH≥1cm对应的树高结构呈"单峰"形,高度主要集中在小于6m,占到总个体数目的60.00%,高度偏小,小树较多,中树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树较少。同时,树高和胸径二者之间显著符合二次函数关系(p<0.05),反映了青海云杉群落生物学特征。④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青海云杉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对不同年龄段青海云杉小树、中树和大树点格局分析表明,随着龄级的增大,种群的聚集程度减小,即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青海云杉个体分布没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且2 534株大树随机分布在该样地,表明该群落未受大范围的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青海云杉 动态监测样地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机载LIDAR点云数据估测单株木生物量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清旺 李增元 +3 位作者 陈尔学 庞勇 田昕 曹春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5-770,共6页
使用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估测了典型树种的单株木生物量。首先由点云数据生成冠层高度模型(CHM),然后采用优化的单株木树冠特征识别算法估测相关的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估测参数(... 使用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估测了典型树种的单株木生物量。首先由点云数据生成冠层高度模型(CHM),然后采用优化的单株木树冠特征识别算法估测相关的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估测参数(树高、冠幅)与实测参数(树高、冠幅、胸径)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并与现有的单株木生物量实测相关生长方程联立,得到单株木生物量估测相关生长方程。结果表明,由LIDAR点云数据得到的单株木估测参数与实测参数显著相关,可以估测单株木生物量(R^2为0.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LIDAR) 树高 冠幅 胸径(DBH) 相关生长方程 生物量 青海云杉
下载PDF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青海云杉生长状况及其潜在分布区的模拟 被引量:25
19
作者 彭守璋 赵传燕 +2 位作者 许仲林 王超 柳逸月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5-614,共10页
根据Hutchinson的n维超体积概念以及物种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构建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在三维环境资源空间中的生物-地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在生长季平... 根据Hutchinson的n维超体积概念以及物种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构建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在三维环境资源空间中的生物-地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在生长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太阳直接辐射三维环境资源空间上的最佳配置为9℃、360mm和1.9×103kW·h·m–2;用三元方程式的拟合结果在大范围上预测了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区,并给出了其在对应地理位置上的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生态位 青海云杉 潜在分布 资源利用
原文传递
祁连山两种优势乔木叶片δ^(13)C的海拔响应及其机理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鹏 王刚 +1 位作者 张涛 陈年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以分布于祁连山北麓中段的两种优势乔木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山乔木叶片δ13C值对海拔(2600-3600m)、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叶片碳氮含量的响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这两种... 以分布于祁连山北麓中段的两种优势乔木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山乔木叶片δ13C值对海拔(2600-3600m)、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叶片碳氮含量的响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这两种乔木叶片δ13C值均随海拔升高呈增重趋势,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1)。海拔2600-3600m阳坡树种祁连圆柏叶片的δ13C值显著高于同海拔梯度阴坡树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青海云杉叶片的δ13C值均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1),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1)。祁连圆柏叶片δ13C值与土壤含水量(p<0.0001)、叶片含水量(p=0.01)和叶片碳氮比(C/N)(p<0.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1)。而青海云杉叶片δ13C值与土壤含水量、叶片全氮、叶片碳氮比和叶片含水量不相关。说明海拔变化引起的水热条件的改变,尤其是温度变化对高山乔木叶片碳同位素分馏起主要作用,但各个因子综合对高山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分馏的作用机制可能比较复杂,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响应 机理 叶片δ~13C值 青海云杉 祁连山 祁连圆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