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黄满丽 许毅 +5 位作者 胡健波 周韦华 魏宁 胡少华 戚洪莉 罗本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年龄为18~45岁的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年龄为18~45岁的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20 mg/d,研究组加用2周rTMS真性刺激,以10 Hz、90%运动阈值刺激患者左前额叶背外侧;对照组加用2周rTMS伪刺激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评估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①治疗2周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7%vs29%,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总分明显下降,2周时研究组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15.36±1.73vs17.43±2.44,P<0.01)。③在WCST测验中,治疗后研究组分类数增加(P<0.05),并且好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CPT测验中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④经rTMS治疗后患者未见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0 Hz rTMS辅助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能增强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治疗 抑郁症/药物疗法 磁力学/治疗应用 电磁场 物理治疗技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2
作者 江方正 叶向红 +3 位作者 李维勤 彭南海 赵允召 任建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入住我科ICU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120例,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试验组60例,采取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及三步缩唇呼吸法、四步有效咳嗽法、五步叩背法、...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入住我科ICU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120例,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试验组60例,采取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及三步缩唇呼吸法、四步有效咳嗽法、五步叩背法、六步雾化吸入法;双号为对照组60例,采取呼吸道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24h、48h、168h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及自主排痰能力,以及48h、168h肺不张的发生、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情况。结果通过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后,试验组患者168h自主排痰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24h、48h、168h,心率、SpO2、呼吸频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168h肺不张发生、气管插管、肺部感染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能改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氧合和自主排痰能力,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和气管插管患者、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物理治疗技术 集束化管理 腹腔感染
原文传递
胸部物理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孙洋洋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0-1152,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伴有进行性肺功能下降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在我国内地城市人口占主要死因的第4位,农村居第1位。近年来相关指南提出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伴有进行性肺功能下降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在我国内地城市人口占主要死因的第4位,农村居第1位。近年来相关指南提出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物理治疗技术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希颖 季必华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虽无特效方法,但通过恰当的综合治疗可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症状。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常用药物。外用治疗为临床推荐的方法之一,其中辣椒素高浓度贴剂可用于其他治疗...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虽无特效方法,但通过恰当的综合治疗可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症状。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常用药物。外用治疗为临床推荐的方法之一,其中辣椒素高浓度贴剂可用于其他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系统治疗者。而麻醉镇痛药、神经阻滞疗法等因其不良反应较大,不作为一线疗法。此外,新兴药物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自控镇痛技术等方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治疗应用 药用制剂 外用药 物理治疗技术 心理治疗过程
原文传递
红蓝光照射及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马月仙 王永琴 +4 位作者 杨惠芳 孙晶 刘微 邢海宁 李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611-2615,共5页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面部痤疮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面部痤疮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100例。C组患者采用传统红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者在C组基础上加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A组患者在红蓝光照射及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西黄胶囊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数目,Ig G、Ig A、Ig M,补体C3、C4,白介素(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 IL-2R)水平,性激素[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 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B、C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数目少于B、C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数目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A组Ig G、C3、C4、IL-2水平低于B、C组(P<0.05)。治疗后A组Ig G、C3、C4、IL-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3组男性和女性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B、C组,B组SF-36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红蓝光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且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物理治疗技术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被引量:23
6
作者 文琼芳 黄烽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5期465-469,共5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骼和肌腱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对AS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AS诊断和治疗进展迅速。传统治疗药物的规范化治疗、新型治疗药物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的出现,正在改写AS药物...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骼和肌腱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对AS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AS诊断和治疗进展迅速。传统治疗药物的规范化治疗、新型治疗药物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的出现,正在改写AS药物治疗历史。早期、足量、规律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是迅速抑制炎症、延缓新骨形成和影像学进展的重要方法。新型生物制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物理治疗技术 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压力治疗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孙毅 原标 李春民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深静脉血栓(DVT)的常见预防措施为药物预防,但是药物预防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减弱等。压力治疗是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其不良反应也较小,是安全又经济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梯度压力弹... 深静脉血栓(DVT)的常见预防措施为药物预防,但是药物预防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减弱等。压力治疗是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其不良反应也较小,是安全又经济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足底静脉泵、持续强化循环治疗压缩装置4种临床常用压力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物理治疗技术 压力治疗 袜子 加压
原文传递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瑛 庄建华 +2 位作者 赵忠新 李艳成 靳哲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9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25.7%...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9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25.7%(239/931)。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97例,眼震的平均潜伏期为(0.88±0.72)s,持续时间(26.36±19.71)S;水平离地性眼震者42例,平均潜伏期(2.69±1.83)S,持续时间(53.48±43.12)s;其中39例眼震表现为水平略带扭转向上而非纯水平,占16.3%(39/239)。离地组眼震潜伏期明显长于向地组(t=-6.33,P〈0.001),眼震持续时间亦明显长于向地组(t=-3.99,P〈0.00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予以Barbecue翻滚法治疗,192例经(1.6±0.8)个循环复位成功;水平离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40例眼震转化为向地性,经(1.9±0.8)个循环后复位成功。结论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BPPV的比例较预期高。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可直接给予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离地性眼震患者应先行左右侧头训练,再给予Barbecue翻滚法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眼震 病理性 物理治疗技术
原文传递
卒中后痉挛状态的评价和治疗 被引量:18
9
作者 卢柳梅 田帅 张圣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2-558,共7页
痉挛状态是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造成患者功能能力显著受限,并影响患者及其看护者的生活质量。卒中后痉挛状态(poststroke spasticity,PSS)的患病率估计为19%~42.6%。通常可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改良Tardieu量表和肌电描... 痉挛状态是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造成患者功能能力显著受限,并影响患者及其看护者的生活质量。卒中后痉挛状态(poststroke spasticity,PSS)的患病率估计为19%~42.6%。通常可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改良Tardieu量表和肌电描记术评价PSS。PSS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应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肌痉挛状态 物理治疗方法 肉毒杆菌毒素类 神经肌肉药
原文传递
改良Epley法与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晓燕 雍军 刘立中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4-63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改良Epley法与改良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耳石复位法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 目的系统评价改良Epley法与改良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耳石复位法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OVID、PubMed、EMBASE和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1期)以及康健循证医学知识仓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2月,纳入有关改良Epley法与改良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随机对照实验,经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实验,合计453例患者,其中改良Epley法治疗组232例,改良Semont法治疗组2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改良Epley法治疗一周时的疗效(包括一周治愈率和一周有效率)优于改良Semont法,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义lOR=3.25,95%CI(2.08,5.10),P〈0.01;OR=4.72,95%CI(1.16,19.15),P=0.03];而在三个月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上,两组结果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2.10,95%CI(0.57,7.75),P=0.27;OR=0.82,95%CI(0.44,1.52),P=0.53;OR=0.56,95%CI(0.20,1.57),P=0.27]。结论改良Epley法在快速缓解后半规管BPPV症状方面优于改良Semont法,但长期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二者相当,由于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和可能存在的发表性偏倚的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物理治疗技术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患者的综合物理治疗30例报告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丽琨 蔡斌 +3 位作者 岳冰 姜鑫 范帅 陆沈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治疗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重建术后关节粘连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 ACL 术后关节粘连患者30例,对患膝施以 Kaltenborn 流派的关节...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治疗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重建术后关节粘连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 ACL 术后关节粘连患者30例,对患膝施以 Kaltenborn 流派的关节松动技术的手法治疗为主,固定股骨远端,沿着胫骨干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分离牵伸,并在胫骨粗隆处做胫骨相对股骨向后的滑动,同时辅以干扰电、超声波治疗、蜡疗、软组织松动。手法治疗后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平衡稳定性训练。最后予冰敷结束治疗。每周3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4周和12周评估: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角度( ROM )、视觉模拟疼痛指数( 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 )(0~10分)、膝关节 HSS 功能评分。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采用 SPSS 19.0软件包,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差异。结果 ROM:治疗前(69.8±15.1)°,治疗后4周(88.3±13.9)°,治疗后12周(103.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2个月 ROM 为(117.3±11.6)°。VAS 评分:治疗前(2.0±1.3)分,治疗后4周(0.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周 VAS 评分为0分。HSS 评分优良率:治疗后4周6.7%,治疗后12周33.3%,随访12个月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物理治疗膝关节镜 ACL 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活动度,减轻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并且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膝关节 物理治疗方法 韧带 关节
原文传递
射频热凝术治疗中老年人膝骨性关节炎顽固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袁义 吴立东 +2 位作者 章海均 张波 王秋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中老年人膝关节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我院门诊与住院的膝骨性关节伴顽固性疼痛的患者18例,用连续射频热凝去神经化治疗,并与同期行关节镜清理联合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的...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中老年人膝关节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我院门诊与住院的膝骨性关节伴顽固性疼痛的患者18例,用连续射频热凝去神经化治疗,并与同期行关节镜清理联合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进行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1、4、12周用牛津膝关节评分问卷及VAS疼痛评分评估。结果射频消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oxford=4.12、3.98,F。ns=3.98、4.11,P〈0.05),术后1、4、12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f)xford=1.215、1.426,tvAs=1.319、1.123、0.867,P〉0.05)。结论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用射频热凝术去神经化,创伤小,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治疗技术 骨关节炎 关节镜检查
原文传递
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金峰 王爱民 +1 位作者 许丽辉 朱正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排痰,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叩背排痰。记录并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患者的... 目的探讨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排痰,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叩背排痰。记录并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血氧饱和度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能有效促进患者痰液排除,进而改善患者氧合功能,有望成为促进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背部 物理治疗技术 通气机 机械
原文传递
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3
14
作者 骆伟 王坤 李小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组基础上接受物理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组基础上接受物理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ADL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AS I级(16.33%比34.69%)、I^+级(26.53%比48.98%)比例显著升高,MAS II级比例(42.86%比14.29%)显著降低(P<0.05或<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后MAS分级情况无显著改变(P均>0.05)。与药物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上肢FMA评分[(16.79±4.52)分比(20.58±4.44)分]、下肢FMA评分[(19.77±5.06)分比(24.62±6.47)分]、ADLS评分[(49.16±11.20)分比(58.82±11.48)分]均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物理治疗技术 康复
下载PDF
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雷龙 丁玲芳 +6 位作者 赵文华 傅建明 伍学民 李琦 倪云建 杜炎芳 肖旺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观察日常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有交感症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期间颈项疼痛明显的患者,按视... 目的观察日常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有交感症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期间颈项疼痛明显的患者,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进行不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进行自我康复,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仅适当教授患者颈椎病的知识及合理的颈椎保健锻炼方法。治疗后1~3、4~6个月时通过电话、门诊或家庭会见随访,询问并记录患者自重颈椎牵引装置的使用情况、Mc Gill疼痛问卷简化量表(Mc Gill简化量表)评分及复发次数,对颈椎病再次复发时VAS评分、PPI评分及症状分布、药物治疗情况进行统计,记录患者对自重颈椎牵引装置的综合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PP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4~6个月VAS评分、PPI评分及复发次数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1~3个月、4~6个月VAS评分、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4~6个月VAS评分、PPI评分、复发次数均较治疗后1~3个月降低(P〈0.05)。两组患者症状分布及药物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自重颈椎牵引装置的综合满意度评分为(81.2±4.6)分。结论日常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交感症状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康复 物理治疗技术 交感症状 颈椎牵引
下载PDF
神经根沉降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刚 高晓平 +2 位作者 陈和木 王冬 李键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沉降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相关性及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效果的预判作用。方法选取68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神经根沉降征是否阳性分为A组(阳性组)36例,B组(阴性组)32例。对A、B两组患者进... 目的探讨神经根沉降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相关性及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效果的预判作用。方法选取68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神经根沉降征是否阳性分为A组(阳性组)36例,B组(阴性组)32例。对A、B两组患者进行年龄、性别、病程、硬膜囊受压面积比及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再予以两组患者相同的保守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硬膜囊受压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整体的硬膜囊压迫程度较B组重,当硬膜囊受压面积比>25%时,出现阳性神经根沉降的病例明显增多;两组间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比较,治疗后B组JOA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VAS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神经根沉降征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VAS评分、JOA评分无差异;硬膜囊受压面积越大,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率越高。神经根沉降症阳性的LDH患者保守治疗效果较阴性者差,提示神经根沉降征可能作为一个预测LDH患者保守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神经根病 物理治疗技术
下载PDF
BPPV诊疗系统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鹏飞 高冠彩 +1 位作者 赵丹 宋玉强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41-344,349,共5页
目的对BPPV诊疗系统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选择耳石复位的方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BPPV诊疗系统复位(试验组)或手法复位(对照组)治疗BPPV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Jadad评分≥3... 目的对BPPV诊疗系统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选择耳石复位的方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BPPV诊疗系统复位(试验组)或手法复位(对照组)治疗BPPV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Jadad评分≥3分的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807例患者,试验组复位1次、复位次日、复位后1周(包括1周治愈率和1周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获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D=0.16,95%CI=0.06~0.26,P<0.05;RD=0.32,95%CI=0.20~0.43,P<0.05;RD=0.24,95%CI=0.09~0.40,P<0.05;RD=0.11,95%CI=0.06~0.15,P<0.05)。结论试验组的短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建议临床上对BPPV患者采用BPPV诊疗系统进行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PV诊疗系统 手法复位 物理治疗方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META分析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物理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失眠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佳 熊敏 +1 位作者 刘继红 廖春莲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4期3758-3761,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物理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失眠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VR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每组25例。VR组运用VR技术物理疗法,药...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物理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失眠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VR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每组25例。VR组运用VR技术物理疗法,药物组给予短效苯二氮类药物口服,均持续观察2周,评定2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入睡非快速眼动(NREM)潜伏期,觉醒次数,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等,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患者入睡时间和睡眠情况,分析VR技术物理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失眠中的效果,以及VR技术物理疗法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VR组患者出院时入睡NREM潜伏期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入睡NREM潜伏期、觉醒次数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R组患者出院时MMSE、HAMA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技术物理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失眠效果显著,且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无不良影响,可作为临床优化治疗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 物理治疗方法 卒中 入睡和睡眠障碍/治疗
下载PDF
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霖 朱琳 +4 位作者 侯敬贤 单桂香 曹磊 刘秀贞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行门诊康复训练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30例,根据采取的... 目的探讨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行门诊康复训练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30例,根据采取的康复治疗方式,将30例患者分为一般康复训练组(15例)和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次/周的康复医学科门诊日常康复指导和2 h/d的强化性家庭康复训练,共训练4周。(1)一般康复训练组采用常规家庭康复训练,包括斜板站立、站起-坐下、弯腿-伸腿、站立位前后迈步训练以及保护下进行步行训练。训练频次为2 h/d,5 d/周。(2)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在家庭康复中,将"迈步"动作精简分解为踝关节外翻、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伸髋伸膝踝关节背屈三个动作进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的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FMA-LE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64,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0±4)、(21±4)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2±4)、(25±6)分。两组治疗前FMA-L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治疗后,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优于一般康复训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75.69,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5.3±1.0)、(46.4±1.3)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6.8±1.4)、(49.7±1.2)分。两组间BB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物理治疗技术 动作分析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下载PDF
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欣 王小亭 +7 位作者 李若祎 孙建华 赵明曦 张青 李奇 李尊柱 罗红波 邓海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肺部超声检查而制订的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重症肺炎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采用肺部超声主导的体... 目的探讨根据肺部超声检查而制订的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重症肺炎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采用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对照组采用传统胸部物理治疗方法。比较两组入住ICU第1天、第3天、第7天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入ICU第3天和第7天的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应用肺部超声主导的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计划,可精准实施胸部物理治疗策略,加速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肺炎 引流 体位 物理治疗技术 重症监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