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膈神经逆转机械通气诱导膈肌功能不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安广涪 陈淼 +2 位作者 詹文锋 胡北 张红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膈神经对机械通气过程中诱导的膈肌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自主呼吸组、电刺激组、机械通气组、电刺激协同机械通气组(协同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 目的探讨电刺激膈神经对机械通气过程中诱导的膈肌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自主呼吸组、电刺激组、机械通气组、电刺激协同机械通气组(协同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给予气管插管18 h,自主呼吸组和电刺激组自主吸入空气,机械通气组给予潮气量1 ml/100 g机械通气,电刺激组和协同组经颈部电极外接导线进行电刺激。处死大鼠取膈肌组织,测量离体膈肌收缩力峰峰值与收缩最大速率,使用定量PCR法检测成肌分化抗原(MyoD)与肌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结果协同组MyoD表达水平(吸光度值2^-ΔΔCt值)为(11.7±2.8),机械通气组表达水平为(40.9±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细胞生成素在协同组(2.6±2.8)、机械通气组(1.6±0.7)与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协同组与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膈神经可能通过改变MyoD和肌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部分抵消机械通气对膈肌功能的损伤,对膈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电刺激膈神经
原文传递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顾敏 华伟 +6 位作者 丁立刚 王靖 樊晓寒 刘志敏 薛聪 金汉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索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阜外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选择植入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 1458Q,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前采集... 目的探索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阜外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选择植入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 1458Q,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前采集各项临床基线参数。住院期间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采集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术后6个月通过测量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来评估患者对CRT反应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占70.8%.平均年龄(54.6±9.4)岁,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28±0.04,QRS时限(163.8±23.5)ms。术中有4例患者(16.7%)在使用传统起搏向量(双极)时出现膈神经刺激或者左心室阈值过高的情况,而4极导线通过程控为其他向量有效克服了上述问题,避免了术中调整左心室导线位置。随访期间观察到了1例导线脱位,1例囊袋血肿。此外,随访期间还出现了4例膈神经刺激以及2例左心室高阈值(阈值≥3V/11/18)。通过重新选择左心室起搏向量,上述问题均成功解决。经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8±0.05增加到0.38±0.11(P〈0.001)。共有17例患者(占70.8%)经超声心电图评价为对CRT有反应。16例患者(占66.7%)的心功能分级至少改善1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CRT中选择左心室4极导线是可行的。使用左心室4极导线提高了CRT成功率。并发症低,术后患者对CRT反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4极导线 膈神经刺激
原文传递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蓝荣芳 徐伟 +3 位作者 狄文成 吉文庆 李晓宏 余洪松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中应用左心室4极导线患者20例,并挑选左心室大小、射血分数以及... 目的探讨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中应用左心室4极导线患者20例,并挑选左心室大小、射血分数以及病因相匹配的20例植入传统左心室双极导线患者.组成1:1配对。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导线位置,左、右心室传导时间(LV-RV conduction time)差异。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膈神经刺激(PNS)发生率,左心室平均起搏阈值、导线脱位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再住院率。结果4极导线组手术时间[(102.85±12.01)]min对(114.70±19.36)min,P〈0.05]、X线曝光时间[(16.90±2.13)]min对(22.5±3.57)min,P〈0.05]及PNS发生率(0对25%,P〈0.05)均小于双极导线组;4极导线组导线定位于左心室侧壁血管(90%对65%,P〈0.05)和非心尖部比例(100%对85%,P〈0.05)高于双极导线组;4极导线组左、右心室传导时间较双极导线组长(30.95ms对26.00ms,P〈0.05)。随访1年,4极导线组左心室起搏阈值较双极导线组低[(1.20±0.55)V/0.4ms对(2.35±0.96)V/0.4ms,P〈0.05]。两组LVEF及LVEDD变化、导线脱位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4极导线能降低CRT的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4极导线 心脏再同步治疗 膈神经刺激
原文传递
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发生膈神经刺激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俞洁霏 陆秋芬 +3 位作者 孙健 王君 张澎湃 李毅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术后膈神经刺激的发生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接受CRT植入术者,术后随访观察膈神经刺激发生情况,根据有无膈肌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有症状组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分析膈神经刺激的预测因素...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术后膈神经刺激的发生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接受CRT植入术者,术后随访观察膈神经刺激发生情况,根据有无膈肌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有症状组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分析膈神经刺激的预测因素。结果共入选31例,其中10例(32%)术后发生了膈神经刺激,8例通过程控可缓解症状。左室电极植入在后侧静脉发生膈神经刺激的风险高(P=0.047)。单极与双极电极膈神经刺激的发生无差异(P=0.677)。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室电极植入在后侧静脉(P=0.047)、膈神经刺激试验阳性(P=0.003)、术前QRS波时限较窄(P=0.003)和6个月后左室起搏阈值升高(P=0.031)可预测术后是否发生膈神经刺激症状。结论左室电极植入在后侧静脉、膈神经刺激试验阳性、术前QRS波时限较窄和6个月后左室起搏阈值升高是CRT患者术后发生膈神经刺激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膈神经刺激 左室电极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经静脉膈神经刺激治疗心衰合并陈-施氏呼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蔚 张一明 管玉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2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总结经静脉膈神经刺激治疗心衰合并陈-施氏呼吸(CSR)患者的护理与监测要点,以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和最佳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19例行经静脉膈神经刺激治疗的心衰患者进行护理与监测及术后随访,尤其是做好膈神经刺激仪植入后生命体... 目的总结经静脉膈神经刺激治疗心衰合并陈-施氏呼吸(CSR)患者的护理与监测要点,以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和最佳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19例行经静脉膈神经刺激治疗的心衰患者进行护理与监测及术后随访,尤其是做好膈神经刺激仪植入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多导睡眠监测、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通过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19例心衰患者经过膈神经刺激治疗,有效减轻了患者的CSR,提高了夜间氧饱和度。结论膈神经刺激仪植入、多导睡眠监测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刺激 心衰 陈-施氏呼吸 护理
下载PDF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邹彤 佟佳宾 +8 位作者 施海峰 陈浩 刘俊鹏 张倩 王志蕾 金鑫 吴素娟 曲祎玫 杨杰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北京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连续收治的CRT新植入患者共40例,分为四极导线组(13例)和双极导线组(27例)。比较两... 目的初步探讨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北京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连续收治的CRT新植入患者共40例,分为四极导线组(13例)和双极导线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心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左心室导线置入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导线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四极导线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8.2±4.1)%比(33.3±5.0)%,P=0.026]、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4±0.4)级比(2.8±0.6)级,P=0.037]、CRT有反应率[11例(84.6%)比18例(66.7%),P=0.017]和心功能改善≥1级[10例(76.9%)比18例(66.7%),P=0.019]均优于双极导线组。此外,对于QRS波时限的缩短[(141.7±14.0)ms比(154.4±15.3)ms,P=0.006],四极导线组优势更为显著;而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极导线组在围术期对于膈神经刺激和阈值的管理优于双极导线组。结论短期随访提示左心室四极导线在血流动力学改善、CRT有反应率和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双极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 膈神经刺激 NYHA心功能分级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的膈神经和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 被引量:3
7
作者 庄立 汤晓芙 +2 位作者 许贤豪 王湘 蒋景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36-538,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患者膈神经重复电刺激 (PRNS)和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IRNS)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 检测 113例MG患者PRNS、IRNS、肢体及颅神经重复电刺激 (RNS)和临床症状评分 ,并同时检测用力肺活量 (FVC)。结果 FVC取决于...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患者膈神经重复电刺激 (PRNS)和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IRNS)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 检测 113例MG患者PRNS、IRNS、肢体及颅神经重复电刺激 (RNS)和临床症状评分 ,并同时检测用力肺活量 (FVC)。结果 FVC取决于PRNS、IRNS及面神经RNS ;I型和Ⅱ型患者存在临床下呼吸功能障碍 ,Ⅱb型与Ⅲ型和Ⅳ型相比 ,虽PRNS波幅递减程度不同 ,但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RNS和IRNS阳性率高于FVC和呼吸困难症状阳性率 ;PRNS敏感性高于IRNS。结论PRNS和IRNS是直接反映MG患者呼吸功能受累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及进行临床分类 ;建议对Ⅱ型患者常规行PRNS和IRNS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肋间神经 重症肌无力 电刺激
原文传递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静 罗素新 黄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751-756,共6页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表现,治疗难度大。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器械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传统的器械治疗主要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催生了器械治疗的发展。本...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表现,治疗难度大。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器械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传统的器械治疗主要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催生了器械治疗的发展。本文就器械治疗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械治疗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心房分流术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 自主神经调节器 膈神经刺激器
下载PDF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勇 陈康玉 +4 位作者 严激 徐健 孙贤林 安春生 苏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3-1656,共4页
目的评估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30例,分为左心室四极导线组和双极导线组。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同步性、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左室导线置入时... 目的评估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30例,分为左心室四极导线组和双极导线组。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同步性、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左室导线置入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室导线位置均无显著差异。四极导线组可选择的起搏向量远多于双极导线组。术后1个月的超声优化程控显示,四极导线组优化后主动脉射血速度时间积分(AOVTI)和左室同步性均显著改善,同时优于双极导线组优化后(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四极导线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双极导线组(P<0.05)。结论左心室四极导线与双极导线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其血液动力学、同步性和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双极导线,并可能有助于减少膈神经刺激避免二次手术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 膈神经刺激
下载PDF
正常人膈神经和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的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立 汤晓芙 +2 位作者 许贤豪 王湘 蒋景文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健康人膈神经重复电刺激 (PRNS)和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 (IRNS)特点。方法检测了 2 8例健康人双侧PRNS和IRNS ,刺激频率为 3Hz和 5Hz ,记录第 4或第 5波与第 1波间波幅衰减的百分比。结果 PRNS和IRNS均不存在年龄、性别、侧别... 目的 探讨健康人膈神经重复电刺激 (PRNS)和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 (IRNS)特点。方法检测了 2 8例健康人双侧PRNS和IRNS ,刺激频率为 3Hz和 5Hz ,记录第 4或第 5波与第 1波间波幅衰减的百分比。结果 PRNS和IRNS均不存在年龄、性别、侧别间的差异 ;合并双侧后的结果显示PRNS和IRNS波幅衰减百分比均小于 7%。PRNS在操作上难度大于IRNS。结论 可将波幅衰减大于 15 %作为PRNS和IRNS异常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膈神经 肋间神经 电刺激 PRNS IRNS
原文传递
Bipolar Leads for Prevention of Phrenic Nerve St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ORPHEE Observational Study
11
作者 Henri Benkemoun Maxime Pons +5 位作者 Luc Kubler Hugues Bader Antoine Dompnier Cyrus Moini Bérangère Leroy-Salaun Nicolas Lellouche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7年第10期323-331,共9页
Background: Up to one in three patients implanted with a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defibrillator (CRT-D) device experience phrenic nerve stimulation (PNS). Quadripolar leads are effective at reducing PNS, but ... Background: Up to one in three patients implanted with a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defibrillator (CRT-D) device experience phrenic nerve stimulation (PNS). Quadripolar leads are effective at reducing PNS, but compared to standard bipolar leads they have limitations related to maneuverability and high pacing thresholds. The ability of standard bipolar leads to overcome PNS is explored here. Methods: The French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ORPHEE enrolled 90 CRT-D-eligible patients. Detection of PNS took place after satisfactory positioning of the LV bipolar lead (stable pacing threshold - LV ring, LV tip - RV ring and LV ring - RV coil) could prevent PNS from occurring in at least 90% of patients. Results: In 80 evaluable patients, PNS was reported in 12 patients (15%). Reprogramming overcame PNS in 10 patients: LV ring - RV coil in 8 patients;LV tip - LV ring in 1;and LV tip- RV ring in 1. As PNS was avoided in 78 of 80 patients (97.5%),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significant (97.5% vs. 90%, p = 0.01). Conclusion: During CRT-D implantation, PNS occurred in 15% of patients. In most (97.5%) implanted patients, PNS could be avoided by vector reprogramming using a bipolar LV lead. For patients whose coronary sinus anatomy precludes the implantation of multi-electrode leads, bipolar leads are a suitable, reliable altern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renic nerve stimulation PACING VECTORS Left VENTRICULAR LEAD BIPOLAR LEAD Quadripolar LEAD
下载PDF
模拟膈神经生物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奕俊 徐向阳 +1 位作者 崔茂龙 王成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研究膈神经生物电脉冲 (bioelectricalimpulseofphrenicnerve ,BIPN)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家兔 18只 ,共 3 6根坐骨神经 ,平均分为 3组。A组为模拟膈神经生物电脉冲(BIPN)组。B组为连续方波脉冲刺激组。C组为不... 目的 研究膈神经生物电脉冲 (bioelectricalimpulseofphrenicnerve ,BIPN)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家兔 18只 ,共 3 6根坐骨神经 ,平均分为 3组。A组为模拟膈神经生物电脉冲(BIPN)组。B组为连续方波脉冲刺激组。C组为不作任何刺激对照组。术后 4周 ,取材检测。神经标本比较神经纤维计数、截面积及远端有髓纤维通过率。取胫前肌标本检测肌纤维截面积。结果 A、B、C 3组的神经缝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 12 3 6.9+ 2 0 2、10 82 .5 + 2 14 .6和 840 .6+ 174.4根。A、B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 3 .3 2 3、P值 <0 .0 1)。A、B、C 3组的神经纤维通过率分别为 5 8.5 + 7.0 1、5 3 .2 + 10 .4和 3 5 .2 + 7.3 %。A、B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 2 .2 2 1、P值 <0 .0 5 )。A、B、C 3组的神经纤维截面积分别为 12 7.4+ 7.2、119.1+ 5 .2和 118.8+ 5 .5 μm2 。A、B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 4.3 98、P值 <0 .0 1)。A、B、C 3组的肌纤维截面积分别为 70 4.8+ 10 8.5、62 3 .3 + 189.1和 5 80 .5 + 10 8.3μm2 。A、B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 2 .3 0 8、P值 <0 .0 5 )。结论 模拟膈神经电脉冲能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纤维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纤维 生物电 电刺激 统计学 实验研究 平均分 冲刺 意义
原文传递
左室四极起搏技术对扩大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获益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Dietmar Schmit 谭学瑞 +2 位作者 侯月梅 郑佳纯 陈少杏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23-325,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被证明是治疗心衰(heart failure,HF)的有效手段。CRT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降低住院率及全因死亡率。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心律转复除颤器 左心室四极导线 膈神经刺激
下载PDF
左室四极起搏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康玉 严激 +6 位作者 徐健 孙贤林 安春生 苏浩 孙琦 杨冬妹 胡杨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初步评估左心室四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的患者,植入应用左心室四极导线的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评估其安全性和急性期疗效。结果 2例患者均通过静脉途径成功植入CRT-D装置,仅1例在头... 目的初步评估左心室四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的患者,植入应用左心室四极导线的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评估其安全性和急性期疗效。结果 2例患者均通过静脉途径成功植入CRT-D装置,仅1例在头端(第1极)起搏测试时有膈神经刺激,未出现其他手术并发症。程控发现,优化的起搏向量下,2例患者的QRS时限和心脏同步性均最佳,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结论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同时,提高CRT急性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 膈神经刺激
原文传递
26例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15
作者 周颖 鲍敏芳 +3 位作者 王宇星 林海燕 张文波 徐耕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Starfix^4195美国美敦力公司)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Starfix^4195导线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1... 目的评价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Starfix^4195美国美敦力公司)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Starfix^4195导线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1±7.7)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其他5例。观察Staffix^4195导线植入至最优起搏位点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中位随访10.5个月,观察出现左心室导线脱位、膈神经刺激及阈值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Staffix^4195导线,手术成功率100%,24例患者(92.3%)左心室导线植入在最优起搏位点。CRT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的124例患者中,CRT有反应21例(87.5%),无反应3例(12.5%)。术后中位随访10.5个月,左心室导线起搏阈值稳定,与术中比较无明显增高[(1.0±0.5)V对(1.2±0.7)V,P〉0.05],术后均未出现左心室导线脱位、膈神经刺激等并发症。结论在CRT植入术中,Starfix^4195导线能稳定固定在左心室最优起搏位点,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并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 最优起搏位点 导线脱位 膈神经刺激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膈神经刺激的单中心回顾分析
16
作者 林永青 王景峰 +2 位作者 陈样新 袁沃亮 陈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术中、术后膈神经刺激发生隋况及处理方法。方法心力衰竭患者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35~86岁,接受CRT/CRT—D植入术。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膈神经刺激发生情况,同时给予相应的处...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术中、术后膈神经刺激发生隋况及处理方法。方法心力衰竭患者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35~86岁,接受CRT/CRT—D植入术。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膈神经刺激发生情况,同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78例患者成功植入,成功率为98.7%。植入术中、术后膈神经刺激发生率为12.8%。后静脉、侧后静脉是其好发部位,身材偏矮小及心脏增大的患者CRT植入中出现膈神经刺激危险性增高。调整电极导线位置、输出电压和脉宽以及改变极性等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膈神经刺激。结论膈神经刺激是CRT/CRT-D植入术中、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格做好术中预防、术后随访,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以减少或避免膈神经刺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膈神经刺激 心力衰竭 并发症
原文传递
Quadripolar left ventricular pacing in amplifying CRT benefits
17
作者 Dietmar Schmitz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19-323,共5页
关键词 心脏病学 患者 临床治疗 症状
下载PDF
膈神经传导时间在麻醉复苏中的应用
18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4 位作者 张秀燕 李寅环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探讨膈神经传导时间 (PNCT)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对膈肌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 8例手术病人观察全麻使用肌松药前后颤搐性跨膈压 (Pdi(t) )和PNCT的变化。结果 :8例手术病人在全麻前 :Pdi(t) 为 ( 2 3 .7±2 4)cmH2 O ,左、右... 目的 :探讨膈神经传导时间 (PNCT)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对膈肌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 8例手术病人观察全麻使用肌松药前后颤搐性跨膈压 (Pdi(t) )和PNCT的变化。结果 :8例手术病人在全麻前 :Pdi(t) 为 ( 2 3 .7±2 4)cmH2 O ,左、右侧PNCT分别为 ( 5 7± 1 3)ms和 ( 5 6± 0 9)ms ;全麻使用肌松药后 :Pdi(t) 下降到 ( 11 5± 3 4)cmH2 O(下降率 5 1 5 %,P <0 0 1) ,而左、右侧PNCT则分别延长为 ( 6 1± 1 3)ms和 ( 6 4± 0 6 )ms ,并随Pdi(t) 的恢复而逐步缩短。结论 :肌松药诱发膈肌无力和引起双侧PNCT延长 ,且PNCT随着Pdi(t) 的恢复而缩短 ;PNCT的测定有助于间接监测全麻使用肌松药期间膈肌肌力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传导时间 麻醉 复苏 应用 膈肌功能
下载PDF
面神经核背内侧区的吸气启动效应
19
作者 高建新 宋刚 刘磊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3期22-25,共4页
采用实验性呼吸暂停的动物模型,以膈神经放电和其积分信号为中枢呼吸节律的指标,观察呼吸暂停时电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对呼吸节律的影响。实验结果:当动物呼吸停止时,电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可引起膈神经规律性吸气性放电,使呼吸暂停... 采用实验性呼吸暂停的动物模型,以膈神经放电和其积分信号为中枢呼吸节律的指标,观察呼吸暂停时电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对呼吸节律的影响。实验结果:当动物呼吸停止时,电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可引起膈神经规律性吸气性放电,使呼吸暂停时间缩短,自主呼吸提前出现,与前对照和区域对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在呼吸节律产生中具有吸气易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核 核背内侧区 DMNF呼吸中枢
下载PDF
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章志超 刘金明 +2 位作者 李祖虹 熊键 马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6-490,共5页
目的观察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及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及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膈神经电刺激及呼吸训练,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评估患者肺功能,采用Sheikh躯干控制评分量表(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估患者躯干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FVC[(4.21±0.49)L]、FEV1[(3.78±0.49)L/s]及PEF[(6.44±0.69)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评分[(71.88±14.86)分]、BBS评分[(50.44±4.7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传统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膈神经电刺激及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平衡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电刺激 呼吸训练 脑卒中 肺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