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磷胁迫下小麦地上部某些性状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国栋 李继云 李振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5-242,共8页
用液培方法并结合田间试验研究了低磷胁迫下小麦的磷素利用效率、光合效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抗衰老能力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效基因型相比,磷高效基因型的叶绿素含量和CO2固定速率分别高320%和26.0%,叶片膜脂抗过氧化能力... 用液培方法并结合田间试验研究了低磷胁迫下小麦的磷素利用效率、光合效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抗衰老能力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效基因型相比,磷高效基因型的叶绿素含量和CO2固定速率分别高320%和26.0%,叶片膜脂抗过氧化能力高75.0%,蒸腾速率低130.0%,根际土壤含水量高56.6%。在低磷条件下,所有基因型的磷素利用效率都显著提高,但磷高效基因型提高563.0%,而磷低效基因型仅提高66.0%。说明小麦的光能利用效率、植株的保水能力、生物膜的抗氧化能力都与基因型的磷素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小麦 性状 基因型差异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滇池流域大棚土壤磷素利用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包立 刘惠见 +3 位作者 邓洪 黄维恒 张乃明 董新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5-824,共10页
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滇池流域大棚种植中大部分磷素最终汇入滇池,是滇池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及生物性状,吸附土壤中的磷肥,减少磷素迁移流失。通过室内模拟结合实际... 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滇池流域大棚种植中大部分磷素最终汇入滇池,是滇池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及生物性状,吸附土壤中的磷肥,减少磷素迁移流失。通过室内模拟结合实际农业生产的方法,研究了生物炭对滇池流域大棚土壤中磷素利用和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提高大棚土壤中小白菜磷肥利用率,当生物炭添加量为8%(质量百分比)且减半施肥(33 kg hm^(-2),P_2O_5)时,小白菜磷肥利用率由14.77%提高至31.21%,提高了1.11倍,大棚土壤的磷流失量降低43.83%。生物炭可促进大棚小白菜的生长,小白菜出苗率提高7%~9%,子叶展平率提高10%~12%。株高提高69.51%,株重提高71.75%,产量提高31.87%。总之,施用比例8%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可提高大棚土壤有效磷含量,减少磷素流失,改善小白菜生长状况,可作为大棚土壤的优良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大棚土壤 小白菜 磷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白浆土-植物系统营养物质转化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 Ⅰ.^(32)P同位素示踪法对白浆土中P肥利用率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法云 高子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4-178,共5页
利用32P同位素示踪法对白浆土中P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岗地白浆土上,表层土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供P不足现象,白浆层土壤有效P含量严重缺乏.表层土壤中当季P肥利用率的变幅范围为6.09~12.35%,白浆层土... 利用32P同位素示踪法对白浆土中P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岗地白浆土上,表层土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供P不足现象,白浆层土壤有效P含量严重缺乏.表层土壤中当季P肥利用率的变幅范围为6.09~12.35%,白浆层土壤P肥利用率为13%左右.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白浆土OlsenP的含量,加速土壤本身P的活化,各种有机物中,以猪粪对土壤潜在P的活化效果最好.将OlsenP与X值、A值比较,认为OlsenP是评价白浆上P肥力简便易行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同位素示踪 白浆土 P肥利用率
下载PDF
滴灌磷肥分配比例对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戚昕元 曹国军 +1 位作者 耿玉辉 邹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在灌水定额(150 mm)和施磷量(P2O580 kg/hm^(2))一定的条件下,研究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对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分次施磷处理(P2,P3,P4,P5)产量均高于一次性基肥处理P1,... 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在灌水定额(150 mm)和施磷量(P2O580 kg/hm^(2))一定的条件下,研究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对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分次施磷处理(P2,P3,P4,P5)产量均高于一次性基肥处理P1,以P4处理(磷肥40%基肥、15%拔节追肥、35%喇叭口追肥、10%抽雄追肥)产量最高,为12370.0 kg/hm^(2),比P1处理增产5.2%。磷肥分次施用可提高拔节期之后植株磷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以P4处理磷素吸收积累量最高,完熟期达81.9 kg/hm^(2)。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可作为磷素营养的关键阶段,并以抽雄期-灌浆期为重。磷肥分次施用与P1处理相比,磷肥利用率提高28.1%~87.0%,磷肥偏生产力提高2.0%~5.2%,磷肥农学效率提高22.4%~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 膜下滴灌 分配比例 玉米 产量 磷肥利用率
原文传递
施磷对春玉米磷肥利用及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
5
作者 郝中明 刘杭 +2 位作者 李翠兰 谢修鸿 高强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0-607,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磷对春玉米产量、根系生长、植株磷素积累与转移、磷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磷库转化的影响,为东北典型黑土区玉米磷肥减施增效调控途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施磷量增加玉米子粒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磷处...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磷对春玉米产量、根系生长、植株磷素积累与转移、磷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磷库转化的影响,为东北典型黑土区玉米磷肥减施增效调控途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施磷量增加玉米子粒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磷处理增产9.1%~15.0%,而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磷有助于增加玉米根系数、改善玉米根系形态,有利于玉米根系下扎和侧向伸展;根系活力受施磷量的影响程度较大,过量施磷会严重降低根系活力,而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适当减磷则对根系活力影响不大;施磷可以增加玉米植株磷素的吸收,提高玉米子粒磷素的积累量;春玉米磷肥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磷素吸收效率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磷分级可以发现,土壤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磷肥主要提高土壤有效性无机磷源和潜性有机磷源的相对含量,而对土壤潜性无机磷源和有效性有机磷源的相对含量影响较小。因此,结合磷素盈余量和磷肥利用率等指标,在此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约60 kg/hm^(2)较为适宜,既达到了“黄金玉米带”的高产稳产,又实现了磷肥减施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玉米 产量 根系活力 磷素利用率 土壤磷组分
原文传递
湿法磷酸原位酸解废弃羽毛制备含氨基酸磷酸一铵 被引量:3
6
作者 何福多 原一帆 +4 位作者 周小厚 徐露 孙崇庆 王辛龙 许德华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无机肥料有机化是中国肥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湿法磷酸原位酸解羽毛蛋白质制备含氨基酸磷酸一铵的新思路。以湿法磷酸为介质,利用磷酸原位酸解羽毛蛋白质使其转化为氨基酸,再经中和、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出含氨基酸磷酸一铵新型肥料。... 无机肥料有机化是中国肥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湿法磷酸原位酸解羽毛蛋白质制备含氨基酸磷酸一铵的新思路。以湿法磷酸为介质,利用磷酸原位酸解羽毛蛋白质使其转化为氨基酸,再经中和、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出含氨基酸磷酸一铵新型肥料。探究了不同的羽毛与湿法磷酸的质量体积比、不同酸解时间对制备的磷酸一铵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羽毛与湿法磷酸的质量体积比(g/L)为150、酸解时间为16 h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磷酸一铵表现最优,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达到6.43%。相较于普通磷酸一铵,含氨基酸磷酸一铵水溶性磷与有效磷的比值提升了14.5%,水不溶物质量分数降低了20.73%,氨基酸对磷酸一铵的增效作用十分明显。分析表明,水不溶物含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抑制了磷酸一铵中NH_(4)MgPO_(4)·H_(2)O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 氨基酸 湿法磷酸 磷酸一铵 磷利用率
下载PDF
反刍动物对磷的利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阳 杨昕涧 +3 位作者 杜红方 陈书琴 王永华 解祥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03-3409,共7页
磷是参与动物机体多种生物学反应的必需元素之一,但畜禽养殖,尤其是反刍动物养殖过程中磷排泄带来的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提高磷的利用率、减少磷排泄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反刍动物磷利用的... 磷是参与动物机体多种生物学反应的必需元素之一,但畜禽养殖,尤其是反刍动物养殖过程中磷排泄带来的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提高磷的利用率、减少磷排泄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反刍动物磷利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其代谢特点归纳了提高磷利用率的措施,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植酸磷 生产性能 消化率 磷利用率
下载PDF
减磷条件下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明慧 田虹雨 +1 位作者 刘之广 巩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9-528,共10页
【目的】褪黑素对植物具有多种有益功效,但其化学性质活泼,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包膜技术制备出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以下简称功能肥),研究其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褪黑素高效施用和番... 【目的】褪黑素对植物具有多种有益功效,但其化学性质活泼,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包膜技术制备出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以下简称功能肥),研究其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褪黑素高效施用和番茄节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以水泡法研究功能肥中褪黑素的释放速率,然后以穴盘育苗方式研究功能肥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方式,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施磷(记作+P)和不施磷(记作-P)两个磷处理水平,再分别添加尿素缓释肥(对照,仍记作-P和+P)或功能肥(记作-P+M和+P+M),研究功能肥对植株生长和干物质分配、根系生长、磷素吸收和分配、磷肥利用率、肥料产量贡献率、根系磷酸酶活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利用褪黑素制备功能肥时存在一定的损耗,包膜后褪黑素的实际含量为包膜时褪黑素总用量的35%。水泡至60 d时,功能肥中褪黑素残余量为6.61%。番茄穴盘育苗中施用功能肥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壮苗指数较对照提升70.2%。盆栽试验表明,-P处理下番茄根、茎、叶、果的生物量分别较+P处理下降低了19.64%、18.51%、28.99%和28.73%,根和茎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了10.03%和11.63%,叶和果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减少了2.74%和2.39%。应用功能肥能显著提升两种磷处理条件下所有组织的生物量积累,增加+P条件下根的干物质分配比例达12.14%,降低-P条件下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达6.00%和5.90%,增加9.06%的果干物质分配比例。-P处理降低根系的总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增加根尖数量,施用功能肥能提高两种磷水平下根系的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尖数量。-P处理显著降低了番茄植株根、茎、叶、果的磷含量,增加根、茎和叶的磷分配比例,减少果的磷分配比例。应用功能肥能显著提升两种P处理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 磷肥处理 生长 产量品质 磷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滴灌磷肥对棉田土壤磷含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甘浩天 廖欢 +3 位作者 郝海波 管新羽 王卓然 侯振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32,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肥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效磷及棉花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选取5种滴灌用磷肥:磷酸一铵(MAP)、聚磷酸铵(APP)以及大量元素水溶肥固体型(SF)、悬液型(LSF)、清液型(LCF),并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共6个处理。...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肥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效磷及棉花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选取5种滴灌用磷肥:磷酸一铵(MAP)、聚磷酸铵(APP)以及大量元素水溶肥固体型(SF)、悬液型(LSF)、清液型(LCF),并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共6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以及棉花生长、磷素吸收和产量。结果表明:在一个灌溉施肥周期内,施用清液型水溶肥(LCF)和聚磷酸铵(APP)较其它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棉花各生育期,聚磷酸铵(APP)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较其它处理显著增加,清液型水溶肥(LCF)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在盛铃期时较聚磷酸铵(APP)显著增加了21.41%;聚磷酸铵(APP)较磷酸一铵(MAP)显著促进了吐絮期棉花茎、叶的干物质及磷素积累量,而清液型水溶肥(LCF)干物质和磷素吸收在棉铃的分配比例最高,分别为64.89%、69.28%;清液型水溶肥(LCF)产量最高,聚磷酸铵(APP)次之,分别较磷酸一铵(MAP)提高了8.97%、2.87%;施用清液型水溶肥(LCF)较其它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而聚磷酸铵(APP)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最高。综上,施用聚磷酸铵(APP)和清液型水溶肥(LCF)能使土壤有效磷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清液型水溶肥有更强的磷素迁移能力。两种肥料(聚磷酸铵、清液型水溶肥)均能促进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磷素吸收,但聚磷酸铵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而清液型水溶肥则是增加了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磷肥 土壤有效磷 磷素吸收 磷肥利用率
下载PDF
减磷加炭对北疆春小麦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佳琪 杨卫君 +4 位作者 贾永红 李永昊 邢东建 惠超 高文翠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期13-19,共7页
本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磷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减磷加炭、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磷肥(P2O5)设4个水平,生物炭设3个水平。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磷素积累分配、磷素利用率、产量与磷肥利用率等指标的差... 本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磷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减磷加炭、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磷肥(P2O5)设4个水平,生物炭设3个水平。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磷素积累分配、磷素利用率、产量与磷肥利用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减量施磷15%(102 kg/hm^(2))配施生物炭22.5 t/hm^(2)(P3B2)处理下各指标综合效果最好,在该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量最高,为4.07 g/株,较对照增加8.24%,该处理下植株磷含量增加,且主要分配在穗部,较对照增加6.21%;茎部磷素转移在磷肥配施低炭时增幅最高,磷肥配施高量生物炭时增幅最低;叶部磷素转移在磷肥与生物炭配施时对植株叶部磷素的影响大于单施磷肥。本试验条件下,施磷102 kg/hm^(2)同时施加生物炭22.5 t/hm^(2)对提高茎、叶对籽粒的贡献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升了磷素利用效率与磷素生理效率,并且达到最好的增产效果,为北疆灌区磷肥减施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春小麦 生物炭添加 磷素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常绿—半常绿杨树磷素利用率评价
11
作者 钱莲文 郭建宏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15,共5页
采用砂培试验,对常绿杨3个无性系在低磷胁迫下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根冠比、生物量、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等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7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选取代表常绿杨生长性状78.58%的前2... 采用砂培试验,对常绿杨3个无性系在低磷胁迫下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根冠比、生物量、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等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7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选取代表常绿杨生长性状78.58%的前2个主成分作为常绿杨低磷胁迫下的生长性状选择的综合指标,得出3个无性系中磷素利用率最优是A-61/186,其次是A-65/27、A-6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杨树 主成分分析 生长性状 磷素利用率
下载PDF
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的氮磷收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家赫 许世玲 +6 位作者 左妍 张立坤 李瑞红 郭文飞 吴彦 赵春龙 于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4-743,共10页
为了探寻更清洁高效的养殖模式,研究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了改良,对5个月试验周期内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和氮磷收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池塘水体的理化指标呈波动性变化,试验结束时总氮、总磷浓度分别为4.85和1.04 mg/L,总... 为了探寻更清洁高效的养殖模式,研究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了改良,对5个月试验周期内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和氮磷收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池塘水体的理化指标呈波动性变化,试验结束时总氮、总磷浓度分别为4.85和1.04 mg/L,总氮浓度符合淡水养殖尾水排放二级标准。饲料和底泥是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池塘氮元素输入量的50.6%和43.7%,磷元素输入量的49.4%和46.9%;底泥积累是池塘氮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池塘氮磷元素输出量的53.3%和78.7%。试验池塘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65.2%和16.6%,其中鲤对氮磷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鱼类(P<0.05),鲢、鳙对磷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改良后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有效降低了营养负荷,提高了养殖生物的氮磷利用率,减轻了养殖尾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是一种成本较低且可持续发展的池塘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氮磷收支 氮磷利用率 养殖尾水
下载PDF
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氮磷收支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璐 李学梅 +3 位作者 吴兴兵 朱挺兵 杨德国 朱永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9,共7页
本研究对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水质状况、氮磷收支和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期间各水质指标呈波动现象,其中TN(除5月份外)浓度较高,养殖末期(10-11月)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TP含量在4-6月份急剧上升,7-11月份TP含量显著高于4... 本研究对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水质状况、氮磷收支和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期间各水质指标呈波动现象,其中TN(除5月份外)浓度较高,养殖末期(10-11月)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TP含量在4-6月份急剧上升,7-11月份TP含量显著高于4月份。氮磷收支研究表明,饲料是养殖池塘氮、磷的主要来源,占氮总输入的(87.43±0.19)%,占磷总输入的(94.52±0.09)%。底泥沉积、水体渗漏、吸附等综合积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项目,分别占氮、磷总输出的(72.07±1.04)%和(85.27±1.08)%,其次是养殖鱼类,终末水层积累的氮磷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小。养殖池塘的氮、磷平均利用率分别为17.51%和9.78%,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对氮、磷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和鲢之间的氮、磷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生态混养 氮磷收支 氮磷利用率
下载PDF
聚磷酸盐与水溶性磷酸二铵不同比例掺混施用对滴灌棉花产量形成和经济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席亮 马林 +7 位作者 马伟栋 甘子华 张静雯 危常州 李俊华 普正仙 王芳 张新疆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探究聚磷酸盐与常规水溶磷肥在滴灌棉田中最佳的掺混方式,以期达到磷肥施用兼顾经济和高效利用的目的。在等磷施用量下(P_(2)O_(5)120 kg/hm~2),将聚磷酸铵1(APP1)、聚磷酸铵2(APP2)和三聚磷酸钾(KTPP)按照含P_(2)O_(5)占总磷用量的10%... 探究聚磷酸盐与常规水溶磷肥在滴灌棉田中最佳的掺混方式,以期达到磷肥施用兼顾经济和高效利用的目的。在等磷施用量下(P_(2)O_(5)120 kg/hm~2),将聚磷酸铵1(APP1)、聚磷酸铵2(APP2)和三聚磷酸钾(KTPP)按照含P_(2)O_(5)占总磷用量的10%、30%和50%与水溶性磷酸二铵掺混,形成9种不同种类的聚磷酸掺混磷肥,依次表示为APP1-10、APP2-10、KTPP-10、APP1-30、APP2-30、KTPP-30、APP1-50、APP2-50和KTPP-50。同时设置不掺混聚磷酸盐的常规水溶磷肥(DAP)和不施磷肥(P0)为对照。于滴灌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分别测定土壤深度0~20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植株生物量和磷吸收量。同时监测棉花结铃动态,成熟期测定产量及产量构成。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吸收量、棉花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伏前桃数、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均随聚磷酸盐掺混比例的增加表现出增加趋势。3种不同聚磷酸盐在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吸收量、棉花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伏前桃数、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上总体表现为APP2最优,其次是KTPP,最后为APP1。在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APP2-50处理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棉花磷吸收量均显著高于DAP和其他施磷处理,20~40 cm土壤有效磷在所有施肥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盛花期APP2-50处理棉花生物量与DAP无显著差异,但在盛铃期APP2-50棉花生物量显著高于DAP和其他施磷处理。所有聚磷酸掺混磷肥处理棉花结铃数均显著高于DAP,但棉花单铃重在各施磷处理间无差异。APP2-50处理籽棉产量、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最高。与DAP相比,APP2-50处理籽棉产量、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分别增加了10.7%、88.3%和7.6%。以上结果表明,将APP2按照含P_(2)O_(5)占总磷用量的50%与水溶性磷酸二铵掺混施用,可以提高滴灌棉田土壤有效磷含量,且对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滴灌棉花 磷肥农学利用率 产投比
下载PDF
施用含不同磷源和腐殖酸液体肥料对棉花生长发育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15
作者 李建峰 杨延龙 +5 位作者 马超 鄂玉联 孙文广 王静 胡艳飞 郑继亮 《肥料与健康》 CAS 2023年第4期38-43,共6页
为考察单一磷源(磷酸一铵)、混合磷源(聚磷酸铵+磷酸一铵)的液体肥料中添加腐殖酸前后对棉花生长发育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混合磷源+腐殖酸液体肥料处理的打顶后棉花株高、盛铃... 为考察单一磷源(磷酸一铵)、混合磷源(聚磷酸铵+磷酸一铵)的液体肥料中添加腐殖酸前后对棉花生长发育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混合磷源+腐殖酸液体肥料处理的打顶后棉花株高、盛铃前期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较施用单一磷源液体肥料和CK处理的分别提高4.8%、6.5%和11.8%、9.1%;在生育后期,施用混合磷源+腐殖酸液体肥料处理的吐絮期干物质积累量、籽棉产量较施用单一磷源液体肥料和CK处理的分别提高7.4%、12.4%和25.3%、33.7%;施用混合磷源+腐殖酸液体肥料处理的磷肥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较施用单一磷源液体肥料的提高46.2%、77.1%。棉花生产中施用混合磷源+腐殖酸液体肥料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和籽棉产量等方面表现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肥料 聚磷酸铵 腐殖酸 磷肥利用率 棉花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