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伊代技术现象学评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凡 曹继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1,共5页
技术现象学是技术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伊代是其流派的典型代表。伊代的技术现象学包括体现关系和释义关系等四种人类与技术的基本关系,技术非中立的、放大-缩小的本质特征,工具的"意向性"能力和技术的潜在倾向性等方面。技术... 技术现象学是技术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伊代是其流派的典型代表。伊代的技术现象学包括体现关系和释义关系等四种人类与技术的基本关系,技术非中立的、放大-缩小的本质特征,工具的"意向性"能力和技术的潜在倾向性等方面。技术现象学认为,工具是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居间调节者,它既是知识产生的基础,又是对所获得事物的非中立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代 技术现象学 技术哲学 工具
下载PDF
多领域中的物转向及其本质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庆峰 闫宏秀 《哲学分析》 2011年第1期158-165,199,共8页
物转向是当前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伦理学中"物伦理学"、符号学中的物体语义学、分析哲学语境中的人工物研究等等都是这一动向的展现。但是物转向的实质却不相同。在科学技术哲学中,物转向意味着其摆脱先验研究路向,关注... 物转向是当前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伦理学中"物伦理学"、符号学中的物体语义学、分析哲学语境中的人工物研究等等都是这一动向的展现。但是物转向的实质却不相同。在科学技术哲学中,物转向意味着其摆脱先验研究路向,关注经验研究;在伦理学中,物转向意味着其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关注物的伦理性;在生存哲学中,物转向意味着开始摆脱理性传统,关注身体研究。现象学的物转向意味着摆脱先验意识,关注语境。物转向可以看做是对传统语言学转向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下载PDF
教师到底应该因何施教——基于技术现象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谭维智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2-111,共10页
教师做出的施教选择本质上是在多种限制性条件下做出的有限选择,教师的个人性介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施教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教学技术和知识,本质上都是对身体的应用。教师施教的过程总体上是一种身体的呈... 教师做出的施教选择本质上是在多种限制性条件下做出的有限选择,教师的个人性介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施教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教学技术和知识,本质上都是对身体的应用。教师施教的过程总体上是一种身体的呈现过程,教师通过内居于技术而实现与教学技术的融合。教师对教学技术的辅助意识,意味着实现了身体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已经把技术纳入自己的身体之中。知识和技术的具身性赋予了教师身教理论上的合法地位。以身施教所指向的是学生的以身学习,学生的学习也要通过身体来进行。正是通过运用局部视觉的身体定位,学习者才能够从施教者身上观察、看到、学习到客观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施教 身体 技术现象学
原文传递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内在逻辑纾解——基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14
4
作者 郝建江 郭炯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81,共7页
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教育环境、资源、教学、评价等生态性全方位升级与创新,但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也为教师的技术应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科学理性地认知教师亟需智能技术赋能的原因、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作用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教育环境、资源、教学、评价等生态性全方位升级与创新,但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也为教师的技术应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科学理性地认知教师亟需智能技术赋能的原因、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作用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能够为教师智能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宏观指引。为此,基于技术现象学中的人类存在认识、技术作用分析、人技关系研究,对智能技术与教师的本质及二者关系进行分析,明晰当前智能技术所引发的代具拓展、解蔽丰富、遮蔽深化、座架促逼,以及技术进化所引发的体系转变与社会变革现象,探讨当前人类教师在自身缺陷凸显、发展创新必须、存在状态转变等方面的内容,进而从宏观知觉视角和延异运动视角,分析师技关系的内容丰富、深化与相互促逼发展作用,为教师的智能技术应用,提供一些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本质 技术体系 教师定位 师技关系 技术现象学
下载PDF
从身体感知到技术具身感知:元宇宙感官生态的技术现象学辨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邓志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4,共10页
元宇宙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悠久的思想和艺术渊源。文学艺术、哲学和日常生活梦想等都是实践“元宇宙”的早期样态,囿于技术,这几种形态的感官生态比较单一。随着网络游戏和虚拟实践的出现,感官生态开始趋于多样化... 元宇宙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悠久的思想和艺术渊源。文学艺术、哲学和日常生活梦想等都是实践“元宇宙”的早期样态,囿于技术,这几种形态的感官生态比较单一。随着网络游戏和虚拟实践的出现,感官生态开始趋于多样化,感官体验也较之前丰富。元宇宙诞生后,可以提供视听味嗅触等感官的共享,从而建构了较完整的感官生态系统。但元宇宙对人类感官维度的拓展不过是虚拟世界的技术具身感官,在被“去情境化”之后,其感官体验与现实中的身体感知有着质的区别,技术现象学将有助于厘清这种类似感官的现象学本质。为此,要保留身体的微观知觉,处理好身体感官和技术具身感官的主次关系;实现元宇宙感官技术的再情境化即次级工具化,以构建空间主体健全的感官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身体感知 技术具身感知 再情境化 感官生态 技术现象学
下载PDF
现象学技术哲学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6
作者 舒红跃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现象学是现代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海德格尔着眼于对技术的形而上的分析,伯格曼和伊德则实现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克努斯和斯蒂格勒在现象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技术的两条新的路径。有别于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纯粹形而上的... 现象学是现代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海德格尔着眼于对技术的形而上的分析,伯格曼和伊德则实现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克努斯和斯蒂格勒在现象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技术的两条新的路径。有别于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纯粹形而上的追问,当代技术哲学转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利用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从伦理、政治、工程和日常生活等多个角度展开对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技术哲学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现象学视野中人与技术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正风 黄锫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7,共5页
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与世界以及技术与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和多样。现象学的分析试图揭示不同技术在人与世界关系中呈现出的不同面貌,这既有助于避免技术工具论和本质主义的错误,也有助于发现技术哲学研究的新问题。
关键词 现象学 技术 关系
原文传递
对伊德“人-技术关系现象学”的辨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宁宁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51,共7页
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在技术哲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这一理论有基本的局限性。首先,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难以解释技术的具身何以可能;其次,其理论上的困境来自方法论上的偏向,... 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在技术哲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这一理论有基本的局限性。首先,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难以解释技术的具身何以可能;其次,其理论上的困境来自方法论上的偏向,伊德在分析技术时与他在分析科学仪器时共享了知觉变更这一方法;第三,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实质上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科学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技术关系现象学 伊德 技术现象学 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技术现象学视阈下的身体与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周丽昀 庞西院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54-358,共5页
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看,身体和技术并非二元对立的客体性的存在,而是双向地交互影响着。一方面,身体以其结构和功能影响着技术,表现为"身体化的技术";另一方面,技术愈加贴近身体,甚至内化于身体之中,表现为"技术化的身体&... 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看,身体和技术并非二元对立的客体性的存在,而是双向地交互影响着。一方面,身体以其结构和功能影响着技术,表现为"身体化的技术";另一方面,技术愈加贴近身体,甚至内化于身体之中,表现为"技术化的身体"。技术是身体的第二自然,身体是技术的有机构成,身体与技术相互交融,彼此互塑。身体与技术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跳出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从实体性思维转向关系思维,从概念思维转向实践思维,从静态思维转向动态思维,从名词思维转向动词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技术 技术现象学
下载PDF
从诠释到他异:AI媒体技术带来的社交与认知变革 被引量:9
10
作者 牟怡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1,共10页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使得媒体研究中的诸多传统范式或多或少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边界已然模糊,而前者正在对后者的诠释功能产生不可忽略的消解作用。伴...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使得媒体研究中的诸多传统范式或多或少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边界已然模糊,而前者正在对后者的诠释功能产生不可忽略的消解作用。伴随AI而来的新问题,使得技术现象学中关于人机关系的讨论再次热烈起来。文章以技术现象学家唐·伊德的技术中介理论为指导,在回顾了传统媒体所扮演的诠释角色以及近期的困境后,提出AI技术提供了一个他者的视角,这或许会是可行的解决路径。基于此,文章从认知推理逻辑和媒体感官比例等概念入手,讨论了AI技术这个他者应该被赋予何种特征,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机之间的他异关系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媒体技术 诠释关系 他异关系 技术现象学 认知变革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如何存在?——基于技术现象学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珊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2,共10页
教师的存在方式正在被人工智能改变,并日益转化为人与技术间的关系问题。为探讨教师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追问教师存在的“真相”,文章从教师存在的本质、教师存在与技术工具间的关系、教师存在的现象学还原、教师存在需要什么技术等方面... 教师的存在方式正在被人工智能改变,并日益转化为人与技术间的关系问题。为探讨教师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追问教师存在的“真相”,文章从教师存在的本质、教师存在与技术工具间的关系、教师存在的现象学还原、教师存在需要什么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基于技术现象学的思考。研究发现,教师存在的本质特征是身体的使用,教师并不依赖于技术工具而存在,技术工具的使用是对教师存在的强化,而不是对教师存在价值的消解。教师存在的核心不是技术人工物而是“关系”,技术的作用方式必须彰显教师的存在;教育技术的生成与发展需要教师存在的创造性转化,教师则需要通过技术具身以实现自身存在方式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的技术 存在方式 身体技术 技术现象学
下载PDF
技术现象学、经验转向与技术文化——伊德的技术哲学评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易显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2-85,共4页
伊德的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探究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伊德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把技术哲学从形而上的思辨转向了对日常生活中技术问题的研究,这与国内重视"技术实践论"... 伊德的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探究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伊德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把技术哲学从形而上的思辨转向了对日常生活中技术问题的研究,这与国内重视"技术实践论"研究存在着相似性。伊德技术哲学的主要缺陷包括:对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进行了单向度的研究;过份聚焦于技术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研究,而对作为技术哲学核心的技术价值论研究明显欠缺;研究对象主要面向的是技术而不是技术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伊德 技术哲学 技术现象学 经验转向
下载PDF
教育中信息技术用途及限度的伊德技术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良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5-20,共6页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必要的。技术现象学中最基础的问题就是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伊德指出人与技术存在4种关系,即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与背景关系,这4种关系形成了"人-技术"关系的连续统,具有较好的理论自洽性与普适性。用这一框架来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则分别对应于教育传播技术、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游戏技术和默会教学法。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限度应重点考虑技术对人的知觉的片面转化、人工智能的局限和技术的文化适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技术现象学 具身关系 解释关系 它异关系 背景关系
下载PDF
用知觉去解决技术问题——伊德的技术现象学进路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正清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92,127,共7页
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有别于传统的现象学和解释学,其使用后现象学的方法来描述现代技术的问题,把技术问题的源头追溯到人的知觉和人的生存。技术现象学理论运用身体知觉、人与技术的关系和技术中介透明性等概念,分析技术哲学中技术悲观论... 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有别于传统的现象学和解释学,其使用后现象学的方法来描述现代技术的问题,把技术问题的源头追溯到人的知觉和人的生存。技术现象学理论运用身体知觉、人与技术的关系和技术中介透明性等概念,分析技术哲学中技术悲观论的直接回归身体知觉和技术乐观论的盲目转化身体知觉这两种倾向,来描述、解释技术的物质性问题、透明性问题、目的性问题,指出透明性是使人忽视身体知觉并单一化身体知觉的原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要用知觉主义的技术现象学去重新审视人在生活世界中与技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现象学 技术 知觉 透明性
原文传递
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刚要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29,共7页
教育理论(原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日益为教育学家所关注。为了更清晰、更系统地研究这一课题,作者以"教育哲学"作为平台,并借助"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的概念,引导出对教育中技术问题的整体性理论探讨。具体来说,是基... 教育理论(原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日益为教育学家所关注。为了更清晰、更系统地研究这一课题,作者以"教育哲学"作为平台,并借助"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的概念,引导出对教育中技术问题的整体性理论探讨。具体来说,是基于后现象学"变更—多重稳定"的方法论,从日常流行的"技术工具论"出发,经由后现象学的"工具实在论"和"具身理论",分别对教育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与探究。最终试图形成教育哲学视域中关于技术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期使其成为教育理论(原理)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技术向度 后现象学 技术工具论 工具实在论 具身理论
下载PDF
梅洛-庞蒂与延展认知
16
作者 孟强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37,共8页
在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中,梅洛-庞蒂对涉身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与延展认知的关系尚未得到重视。从思想史上看,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几乎没有对延展认知产生影响,不过,从思想逻辑上看,二者具有相同的旨趣。通过考察... 在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中,梅洛-庞蒂对涉身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与延展认知的关系尚未得到重视。从思想史上看,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几乎没有对延展认知产生影响,不过,从思想逻辑上看,二者具有相同的旨趣。通过考察作为在世存在载体的身体及其延展性,这一点得到了有力论证。它们均拒绝内在主义,主张知觉和认知是人与外部技术工具的协同成就。在日新月异的技术社会,这一思路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技术对认知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延展认知 现象学 认知科学 技术
原文传递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现象学追问
17
作者 赵磊磊 董艳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135,共11页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正处于以数智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化时代。技术现象学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视角。从技术意向性、技术工具化、技术人工物、人技关系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进行技术现...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正处于以数智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化时代。技术现象学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视角。从技术意向性、技术工具化、技术人工物、人技关系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进行技术现象学还原。通过技术现象学诊断发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隐忧主要表现为技术技能培养进路与技术导向的错位,技术整合偏差阻碍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技术生活离身化制约产教深度融合,技术遮蔽掣肘职业院校学生适应性培养。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隐忧,应摆脱技术理性的困局,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功能承载;关注技术整合偏差调节,构建指向校企联动的职业院校数字治理体系;注重具身技术体验,塑造面向产教对话的虚实融生型实践场域;聚焦主体性职业适应,健全学徒培养共同体数字交互伦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技术现象学 本质还原
原文传递
信息化学习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的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文新 赵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引发了学习活动的深刻变革。与这场变革中日新月异的实践样态相比,关于信息化学习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作为技术现象学的集大成者,美国哲学家唐·伊德在有机整合现象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开启了...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引发了学习活动的深刻变革。与这场变革中日新月异的实践样态相比,关于信息化学习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作为技术现象学的集大成者,美国哲学家唐·伊德在有机整合现象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开启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为深入揭示信息化学习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以伊德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鲜活实践的考察发现:信息化学习包含了“具身”“诠释”和“背景”等多重复杂的人机关系,用“唯一本质”的思维方式是不能予以诠释的。对未来研究而言,需要突破实体还原论与二元对立论的思维局限、超越工程范式与人文范式的割裂对峙、重视理论的实践关怀与实践的理论提升并不断推动复杂性理论视野下学习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学习 唐·伊德 技术现象学 学习的技术机制
下载PDF
身体、文化及关系:“幕”的观影现象学
19
作者 吴梦晗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6-62,共7页
电影是人认识世界的窗口,而对电影的观看需依赖字幕、弹幕和屏幕等媒介。首先,必须在身体的参与之下,“幕”才能从作为人造物的物质技术转变为影响人观看活动的媒介技术。其次,字幕源于影视的精准表达,弹幕源于网络社交形式的创新,屏幕... 电影是人认识世界的窗口,而对电影的观看需依赖字幕、弹幕和屏幕等媒介。首先,必须在身体的参与之下,“幕”才能从作为人造物的物质技术转变为影响人观看活动的媒介技术。其次,字幕源于影视的精准表达,弹幕源于网络社交形式的创新,屏幕源于集体观看和沉浸体验的需求,作为传播的“幕”凸显其文化属性。最后,在唐·伊德提出的人与技术的关系中可以窥见,字幕在具身关系中作为观看主体的延伸,弹幕在诠释关系中作为观看对象的补充,屏幕在背景关系中提供观看活动的场域。由对观影媒介之“幕”的现象学解读或许可以成为媒介技术之于人类生活世界未来发展的一个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现象学 电影 媒介
下载PDF
感官技术:艺术形态史的技术现象学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妍 司峥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4-160,192,共8页
在现象学哲学对主体、认知、技术关系的反思中,“身体”作为“主体”的“认知”能力逐渐被重新发现,“身体”的“技术感知”现象凸显。当代数字技术进一步表明,人类的创造技术本质上可谓力图超越身体局限的“感官技术”,技术的历史就是... 在现象学哲学对主体、认知、技术关系的反思中,“身体”作为“主体”的“认知”能力逐渐被重新发现,“身体”的“技术感知”现象凸显。当代数字技术进一步表明,人类的创造技术本质上可谓力图超越身体局限的“感官技术”,技术的历史就是不断完善的“感官技术”史。有什么样的“感官技术”,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形态。本文从“感官技术”的角度重新考察艺术、感知、技术的关系,探究技术要素的革命对艺术形态演变的影响,通过梳理身体感官技术与身体艺术(乐舞—戏剧)、感官媒介技术与符号媒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文学、影像艺术、传感技术与虚拟艺术电子游戏)九大艺术形态感知模式的变革与审美范式的嬗变可见,艺术形态的演变,正是感官技术所关联着的、人类不断发展中的审美理想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技术 技术现象学 艺术形态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