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茜 陈美云 林秀瑶 《中国康复》 2014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治疗前后采用... 目的:观察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治疗前后采用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饮水试验分级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咽部刺激
下载PDF
中药冰棒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常国宁 康进忠 郭严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冰棒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 目的:探讨中药冰棒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冰棒咽部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吞咽过程中舌骨、甲状软骨前移及上移的距离)、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WST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舌骨和甲状软骨前移、上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PA、AL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冰棒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提高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冰棉棒 咽部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 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媛 赵正恩 +5 位作者 张少军 汪玲 赵利 邓佩琳 张锐 吴涛 《陕西中医》 2020年第2期238-240,257,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红肿,冷敷后红肿消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灸 咽部冰刺激训练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兰香 郭爱松 +1 位作者 奚广军 朱振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280-5282,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及进食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及进食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咽部冰刺激。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咽部冰刺激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训练 咽部冰刺激 急性脑卒中 吞咽困难
下载PDF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配合醒脑开窍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海文 张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评价深层咽肌神经刺激配合醒脑开窍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8例。3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药物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深... 目的 评价深层咽肌神经刺激配合醒脑开窍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8例。3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药物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配合醒脑开窍针,B组采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C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治疗。3组均治疗4周。采用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标准评估患者误吸程度,采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估患者吞咽困难程度,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B、C组误吸程度分级[(4.2±0.5)级、(4.0±0.4)级比(3.0±0.5)级,F=6.117]高于A组(P<0.05),吞咽困难评分[(5.3±1.3)分、(5.1±1.1)分比(7.6±1.4)分,F=6.541]低于A组(P<0.05)。A组总有效率[96.4%(27/28)比85.7%(24/28)、82.1%(23/28),χ2=4.766、7.791]高于B、C组(P<0.05)。结论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配合醒脑开窍针可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程度分级,改善吞咽困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 醒脑开窍 针刺疗法 脑卒中康复
原文传递
调神利咽针刺联合咽部冷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宋巍 王晓强 杨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调神利咽针刺联合咽部冷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调神利咽针刺联合咽部冷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病情稳定无进展后于入院第3天行咽部冷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合调神利咽针刺治疗,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微型营养评价(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据以判定吞咽障碍疗效、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MN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营养状况良好率均较治疗前升高、营养不良危险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利咽针刺联合咽部冷刺激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同时提升其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利咽针刺 咽部冷刺激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微型营养评价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对脑出血后重度吞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7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对脑出血后重度吞咽障碍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和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 目的探讨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对脑出血后重度吞咽障碍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和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100例。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格拉斯哥(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和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洼田饮水试验评级、GCS评分低于护理前。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护理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GC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护理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实施后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冷刺激 康复措施 脑出血 重度吞咽障碍 影响
下载PDF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洁 李则衡 +2 位作者 魏涛 黄颖 陈国芳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0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6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6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X线吞咽造影检查评分(VFSS)、生活质量(SWAT-QO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营养状态(Hb、ALB、PAB)、吸入性肺炎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VFS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WAT-QOL、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ALB及PA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8%(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0.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7%(P<0.05)。结论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吸入性肺炎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 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0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小青 王颖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治疗... 目的观察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治疗,疗程均为3周。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WAL-QOL、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MBI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B、ALB、Hb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Hb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刺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
下载PDF
头项针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静 朱颖 +3 位作者 毛君慧 袁健辉 徐亚林 黄金秀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1-485,497,共6页
目的:观察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头项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卒中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予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康... 目的:观察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头项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卒中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予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康复训练治疗,各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项针治疗,头针穴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下2/5,项针穴取风池、翳明、供血、治呛、吞咽等。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级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洼田饮水试验及FOI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VDS、SWAL-QOL评分改善程度及洼田饮水试验、FOIS评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头项针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咽期 头项针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 康复训练 随机对照试验(RCT)
原文传递
中医康复护理联合中药药棒咽刺激干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邵婷婷 陈凌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4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联合中药药棒咽刺激干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联合中药药棒咽刺激干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联合中药药棒咽刺激,2组均连续干预4周。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情况、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2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GUSS评分及VFSS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GUSS评分及VFS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后,2组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7.17%、90.57%,与对照组的26.42%和73.5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联合中药药棒咽刺激干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可改善其吞咽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口腔期 中医康复护理 中药药棒咽刺激 吞咽功能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结合咽部冰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金莲 张芳 周丽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7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结合咽部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情况、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结合咽部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情况、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结合咽部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UES完全开放率高于对照组,PTT短于对照组,HmaxD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吞咽症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结合咽部冰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咽期活动情况及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形态调整 摄食训练 咽部冰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咽期活动 吞咽功能
下载PDF
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金秋 朱智敏 尹晓晓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624-62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0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法联合NMES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营养指标、日常生活能力... 目的观察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0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法联合NMES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营养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浓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法联合NMES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能提高患者的疗效、营养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期吞咽障碍 针刺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下载PDF
帕金森病吞咽障碍及其经颅磁刺激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秀琴 闫福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0期2314-2320,共7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吞咽障碍是PD患者主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机制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进行性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SDQ吞咽障碍问卷和MDT-PD慕尼黑帕金森...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吞咽障碍是PD患者主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机制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进行性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SDQ吞咽障碍问卷和MDT-PD慕尼黑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测试是目前被广为认可的是用于对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排查的有效工具,VFSE吞咽造影检查和VESS内镜吞咽检查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对患者吞咽障碍进行评价的金标准。目前PD吞咽障碍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缺乏普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引入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围绕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筛查和评估及经颅磁刺激治疗进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吞咽障碍 非运动症状 咽障碍问卷 吞咽造影检查 纤维内窥镜吞咽评估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咽部肌群电刺激联合冰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庭书 吴卫华 +1 位作者 谢崇武 段丽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4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咽部肌群电刺激(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经吞咽障碍功能分级标准确诊的11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组40例;PMES治疗组40例;冰刺激治疗组3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吞... 目的观察咽部肌群电刺激(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经吞咽障碍功能分级标准确诊的11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组40例;PMES治疗组40例;冰刺激治疗组3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3.61,P<0.05),联合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t=6.57;7.81,P<0.05),PMES治疗组高于单纯冰刺激治疗组。结论 PMES联合冰刺激训练治疗PSD有显著疗效;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优于单一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肌群电刺激 冰刺激 卒中后吞咽困难
下载PDF
黄帝内针配合咽部冰刺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晓燕 朱云 何霞 《四川中医》 2021年第8期186-189,共4页
目的:观察黄帝内针配合咽部冰刺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 目的:观察黄帝内针配合咽部冰刺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黄帝内针配合咽部冰刺激,10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吞咽能力(洼田饮水试验)、生活质量[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水平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窒息、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SWAL-QOL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帝内针配合咽部冰刺激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黄帝内针 咽部冰刺激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冠兰 周三连 +2 位作者 翟佳佳 葛春雨 曹月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吞咽功能、神经功能、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评分为(4.04±0.51)分,高于对照组的(2.81±0.38)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为(21.05±1.11)分,低于对照组的(25.75±4.5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7.03±2.31)分,低于对照组的(9.22±2.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9.88±5.18)g/L,血红蛋白水平为(135.34±13.13)g/L,体质指数为(20.58±1.25)kg/m^(2),均高于对照组的(36.11±4.12)g/L、(125.85±12.84)g/L、(19.22±1.31)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提升其吞咽功能、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营养状况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咽部冰刺激训练 神经功能 营养状况
原文传递
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Meta 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荟芳 王冉冉 王德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0-1286,共7页
目的综合评价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 目的综合评价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20年6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研究,包括325例患者。咽部电刺激在吞咽障碍严重程度评定量表评分(SMD=-0.27,95%CI-0.53^-0.01,P=0.04)和拔管率(RR=4.69,95%CI 2.02~10.87,P<0.001)方面有效,但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SMD=0.24,95%CI-0.32~0.79,P=0.40)、渗漏-误吸量表评分(MD=-0.18,95%CI-0.74~0.39,P=0.54)和住院时间(SMD=-0.16,95%CI-0.42~0.11,P=0.25)方面与对照治疗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咽部电刺激能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鼻饲拔管率,但在经口摄食、减少误吸和住院时间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咽部电刺激 Meta分析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咽部冰刺激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吞咽障碍的影响
19
作者 张念娇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0期95-97,104,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咽部冰刺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吞咽障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咽部冰刺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吞咽障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实验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吞咽障碍生活质量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咽部冰刺激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芳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1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观察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 目的:观察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与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洼田饮水试验(WTDWT)]、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WTD-WT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53,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距离均显著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5.399、2.037、2.939,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SSA评分显著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7,P<0.05),两组患者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9,P<0.05)。治疗2周内,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9,P<0.05),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1、1.013,P>0.05)。结论: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有助于增强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冰刺激 低频脉冲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