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士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6
1
作者 肖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分析了博士研究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教学模式 应用能力
下载PDF
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对策与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志远 胡双启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9-71,共3页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几项旨在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学科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严把生源质量关;注重学位论文选题的科...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几项旨在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学科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严把生源质量关;注重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质量 创新能力
下载PDF
顶尖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古继宝 蔺玉 张淑林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92-1699,共8页
博士生科研绩效是博士生学习与科研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直接反映其科研能力的高低,顶尖博士生必然有着非常突出的科研绩效。本文从个体因素、导师因素和培养机制等因素出发,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已毕业的博士生为样本收集相关数据... 博士生科研绩效是博士生学习与科研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直接反映其科研能力的高低,顶尖博士生必然有着非常突出的科研绩效。本文从个体因素、导师因素和培养机制等因素出发,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已毕业的博士生为样本收集相关数据建立二值逻辑回归模型,研究影响顶尖博士生培养的关键点及作用机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导师的学术经验、学术地位和所给予的指导量是顶尖博士生培养的关键点。中国高校可以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并将每位导师所带博士生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培养出更多顶尖博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尖博士生 科研绩效 逻辑回归模型
下载PDF
美国博士生学业完成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海生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美国博士生教育面临获博士学位比例低,获学位用时长,少数族裔、本土学生以及女性学生学业完成率低等困境。造成博士生学业完成低迷的原因除严格的淘汰制度外,还包括院系要求不明确、论文选题不当、导师指导不力、学生能力不足、学习意... 美国博士生教育面临获博士学位比例低,获学位用时长,少数族裔、本土学生以及女性学生学业完成率低等困境。造成博士生学业完成低迷的原因除严格的淘汰制度外,还包括院系要求不明确、论文选题不当、导师指导不力、学生能力不足、学习意愿不强、人际关系不和、资助不足以及就业市场对博士学位需求不足等。美国的经验表明,完善招生环节、强化分流筛选机制、加强导师指导绩效考核以及更好地发挥院系主体作用有助于问题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博士生 学业困境 完成学业率
原文传递
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阅与公开评阅结果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梁书静 陈红 +2 位作者 周庆环 曲琳 张斯琴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2年第4期262-264,共3页
完善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是加强论文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论文公开评阅和双盲评阅是目前的两种主要评阅方式。通过对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论文公开评阅与双盲评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公开评阅成绩的总均分为96.39±2.06... 完善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是加强论文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论文公开评阅和双盲评阅是目前的两种主要评阅方式。通过对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论文公开评阅与双盲评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公开评阅成绩的总均分为96.39±2.069,双盲评阅成绩的总均分为85.18±6.63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P=0.001(P〈0.01)。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论文 双盲评阅 公开评阅
原文传递
RDSS/SINS组合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林雪原 刘建业 汪叔华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基于RDSS/SINS组合系统 ,给出了一套消除RDSS实时性差的方案 ,提出了一种非等间隔测量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案与算法用于RDSS/SINS组合导航系统时 。
关键词 双星定位 非等间隔测量 卡尔曼滤波器 位置补偿 组合 RDSS SINS
下载PDF
论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燕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伟英 张姗姗 张小升 《教学研究》 2008年第6期504-507,共4页
分析了我国博士生在科研能力、论文质量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创新能力的现状,据此提出一系列提高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包括培养良好的学术环境、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扩大与外界交往等方面。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美国“未来师培训计划”的特点及其启示
8
作者 邱艳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美国为期十年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不仅成功地提高了未来高校教师——博士们的教学能力和职业适应力,还凸显出鲜明的特点:目标明确,定位适当;多方组织,双边参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模式多样,过程连续;经费来源多渠道性。这对... 美国为期十年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不仅成功地提高了未来高校教师——博士们的教学能力和职业适应力,还凸显出鲜明的特点:目标明确,定位适当;多方组织,双边参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模式多样,过程连续;经费来源多渠道性。这对优化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强化博士生对教学的关注、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博士生 教学能力 职业适应力
下载PDF
GPS滑坡高程监测的数据处理问题 被引量:27
9
作者 曾旭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着力于GPS在滑坡监测中的数据处理研究 ,得到滑坡监测点较精确的垂直位移。将GPS数据处理成果与相应的二等精密水准成果进行比较 ,采用二元方差分析理论 ,得出了GPS监测可以替代精密水准 。
关键词 GPS 滑坡 高程监测 数据处理
下载PDF
翻译学博士生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来自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借鉴 被引量:10
10
作者 穆雷 邹兵 董冀卿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6,共7页
翻译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内翻译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起步较晚,当前国内学界对翻译学博士生的培养问题关注不多,更少探讨如何提升其理论研究能力和理论创新意识。本文以在翻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丰富... 翻译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内翻译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起步较晚,当前国内学界对翻译学博士生的培养问题关注不多,更少探讨如何提升其理论研究能力和理论创新意识。本文以在翻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英国赫瑞瓦特大学为例,透过考察其培养目标定位、入学基本要求、导师培养方式、专业课程设置、培养过程管理、学位论文要求等重点培养环节,总结其在研究生理论素养培养方面的特色,为国内高校翻译学博士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博士生 理论研究能力 理论创新意识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
原文传递
国际上博士生规模与名额分配机制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锋亮 袁本涛 刘帆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0,共5页
我国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培养往往面临着院系和导师之间争夺博士生名额的问题。为了解国外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本文作者对美国的俄亥俄州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和香港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这些学校并... 我国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培养往往面临着院系和导师之间争夺博士生名额的问题。为了解国外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本文作者对美国的俄亥俄州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和香港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这些学校并没有出现博士培养方面的供需矛盾,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层层放权,最后的决定权集中在基层的研究中心以及教师个体手中。这对我国高校的博士生名额分配机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名额分配 自主权 协调
下载PDF
基于降阶观测器的鲁棒H^∞优化控制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翁正新 王广雄 姚一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62,共6页
基于H∞范数约束下的二次稳定概念.给出了结构参数不确定线性定常多变量系统鲁棒稳定且具有干扰衰减的等价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H∞设计方法,并通过一实例描述了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设计的全过程,给出了仿真结果.
关键词 鲁棒 干扰衰减 自动控制 降阶观测器
下载PDF
交流·创新·发展——首届“哈音·博学乐风”音乐学博士论坛综述
13
作者 王宇翔 王岩 《北方音乐》 2023年第1期109-117,共9页
2022年10月28—29日,由哈尔滨音乐学院研究生处与音乐学系共同主办的首届“哈音·博学乐风”音乐学博士论坛,以“学科发展·学术创新·学习交流”为主题,采取线下观摩、线上交流的形式召开。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 2022年10月28—29日,由哈尔滨音乐学院研究生处与音乐学系共同主办的首届“哈音·博学乐风”音乐学博士论坛,以“学科发展·学术创新·学习交流”为主题,采取线下观摩、线上交流的形式召开。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悉尼大学、哈尔滨音乐学院等6所院校与音乐研究机构的23名音乐博士生参与了为期一天半的论坛,共有6场学术研讨会,涉及古代音乐史与形态研究、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音乐家与作品分析、音乐学理论与表演美学研究等5个专题,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也凸显了哈尔滨音乐学院在音乐学学科与博士生培养方面的创新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创新 发展 “哈音·博学乐风” 博士论坛 综述
下载PDF
当代史学与社会发展--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历史学)纪要
14
作者 王泳军 任朝旺 苟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史学传统,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史学都对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代史学也应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2009年10月28日至30日,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历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社... 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史学传统,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史学都对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代史学也应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2009年10月28日至30日,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历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于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所长步平教授三位专家分别就"关于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关于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思考"等三个主题作了学术报告,不仅展现了专家们深厚而精湛的学术理论功底,也让与会者受益匪浅。此次会议收到83篇投稿,其中44篇入选会议论文,18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论文对历史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填补和强化了历史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对历史定论和陈说有了新的看法和观点,展现了当代史学博士生较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发掘和检阅了我国史学研究的后备力量。此次会议举办规格之高、筹备工作之完善、参与范围之广、论文质量之上乘为近年国内同类会议所少见,为全国史学专业博士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切磋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史学 社会发展 史学功能 博士生会议
原文传递
从贝尔实验室的发展谈我国工科领域博士生的培养
15
作者 闵卓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0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对美国贝尔实验室多年发展的事实研究为前提 ,在首创精神、人文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进而结合我国工科类博士生培养的现实状况 ,提出了以前阶性的基础研究作为工科博士生培养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贝尔实验室 发展 工科博士生 培养
下载PDF
非医攻博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举措与成效
16
作者 史亚飞 《中医教育》 2009年第1期70-72,76,共4页
深入分析非医攻博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2007、2008两届非医攻博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的工作成效,从培养目标、学科背景、论文选题、时间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学位类型与主要研究方向,制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保证论文完成时间... 深入分析非医攻博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2007、2008两届非医攻博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的工作成效,从培养目标、学科背景、论文选题、时间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学位类型与主要研究方向,制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保证论文完成时间,加强论文集体指导,启发创新思维,严格论文评阅与答辩制度等措施,为进一步优化非医攻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非医攻博 学位论文 质量
原文传递
博士生的教与学——读“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学术文丛”
17
作者 周其厚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李良玉教授指导博士论文,倾尽全力,独具匠心。在选题上新颖独到,在史料上下硬工夫,提倡多学科解读与应用,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 李良玉 博士论文丛书 史学训练方法
下载PDF
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攻博专业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18
作者 潘华峰 冯毅翀 +3 位作者 程宾 盖丽丽 刘文红 张海艇 《中医教育》 2007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探明非医攻博专业研究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以加快我国中医学教育改革实践探索,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要求的中医学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方法围绕非医攻博专业研究生就业意向展开问卷调查,以用人单位聘用标准和制度、对... 目的探明非医攻博专业研究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以加快我国中医学教育改革实践探索,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要求的中医学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方法围绕非医攻博专业研究生就业意向展开问卷调查,以用人单位聘用标准和制度、对人才的要求和考察、对非医攻博专业及研究生的认识和评价等内容为主题展开访谈。结果非医攻博研究生就业意向与用人单位认识评价存在巨大矛盾;就业区域的选择比较局限,就业市场已接近饱和;用人单位对不同本科专业背景、不同年龄研究生有不同需求。结论完善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就业指导,出台与医学学制改革相配套的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医攻博 中医学 研究生 医学教育模式 就业现状
原文传递
博士生招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3
19
作者 谢太洵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博士生招生工作是博士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招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招生单位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和博士生的实际能力。博士生招生工作有其特点,但我们应看到博士生招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健全博士招考、转... 博士生招生工作是博士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招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招生单位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和博士生的实际能力。博士生招生工作有其特点,但我们应看到博士生招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健全博士招考、转变招生理念以及完善招考工作程序等问题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招生 问题 完善
下载PDF
国际官僚与国际制度竞争退出 被引量:13
20
作者 宋亦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93,157,158,共34页
当前,国际制度竞争成为国际纷争和国家间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主要演进趋势,然而部分相互竞争的国际制度却"逆势而动",它们的制度间关系不仅转向缓和,而且还开展了密切合作。这一"国际制度竞争退出"的情境不仅丰富... 当前,国际制度竞争成为国际纷争和国家间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主要演进趋势,然而部分相互竞争的国际制度却"逆势而动",它们的制度间关系不仅转向缓和,而且还开展了密切合作。这一"国际制度竞争退出"的情境不仅丰富了国际制度竞争研究的议题领域,还有助于开启以探讨国际制度竞争退出成因及路径为核心的"后制度竞争"研究议程。根据逻辑推断,国际制度的竞争力、国际官僚的政策取向、制度主导国的权力地位可能是促成国际制度竞争退出的影响因素。因此,基于国际能源署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能源署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两组案例以及由更具一般性的案例所组成的案例集对上述三个可能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检验。研究表明,国际制度竞争力较差与制度主导国权力地位较低并非国际制度竞争退出的必然因素,相反,是国际官僚对另一国际制度威胁的再认识、对制度间合作收益的新认知以及获得的"技术保护带"促使它们不再热衷竞争性政策和行动,由此促成了国际制度竞争的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官僚 国际制度竞争退出 国际能源署 石油输出国组织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