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2 位作者 凌锋 张秋航 鲍遇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人路(TSRSA)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以提高手术全切率与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TSRSA显微手术切除2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其最大直径在1.8...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人路(TSRSA)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以提高手术全切率与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TSRSA显微手术切除2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其最大直径在1.8~5.7cm(平均3.9cm)。对手术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该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19例(83%),次全切除4例(17%),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3例(13%),术后并发中脑出血1例,皮下积液1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及其他并发症。结论TSRSA适用于主体在后颅窝的Ⅱ型岩斜区脑膜瘤。采用该入路处理岩斜区脑膜瘤,通过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和岩尖,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降低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
原文传递
Keyhole approach surgery for petroclival meningioma 被引量:9
2
作者 ZHU Wei MAO Ying ZHOU Liang-fu ZHANG Rong CHEN L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39-1342,共4页
Background In China, the feasibility of keyhole approach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 has not been well evaluated. This report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in 25 patient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 wh... Background In China, the feasibility of keyhole approach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 has not been well evaluated. This report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in 25 patient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keyhole approach surgery. Methods From July 2000 to July 2005, 25 patient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 were subjected to resection via subtemporal, retrosigmoid or combined keyhole approaches. The extent of tumor resection was evaluated by MRI 3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umors ranged from 2 to 7 cm (mean, 4.5 cm). Gross total resection (GTR) was achieved in 14 patients, giving a GTR rate of 56%. Subtotal resection (STR) was carried out in 8 patients and partial resection in 3. Thirteen patients kept normal neurological status, whereas others suffered from cranial nerve deficits (Ⅶ, Ⅶ, Ⅲ and lower CN). One patient died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Conclusions Keyhole approach surgery, especially the combined keyhole approach is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 It provides easy and quick access to the supra- and infratentorial juxta-clival region without drilling of the petrous bon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approach can be minim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hole surgery petroclival meningioma subtemporal approach retrosigmoid approach
原文传递
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英文)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2 位作者 A Samii M Samii 凌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探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11例。所有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侵袭海绵窦和... 目的探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11例。所有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侵袭海绵窦和/或Meckel's腔,其中6例伴有脑干受压移位,3例有岩尖骨性改变,5例肿瘤部分或全部包绕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前有听力者9例,其中1例因肿瘤巨大,术后听力丧失。出院后随访,7例、3例和1例面神经功能分别恢复至1级、2级和3级。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用的乙状窦后改良入路,适合于主体在后颅窝,并向中颅窝、Meckel's腔扩展的岩斜区大型肿瘤的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外科 岩斜区脑膜瘤 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结节入路 颅神经
下载PDF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高进宝 于斌 赵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改善预后。方法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区脑膜... 目的探讨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改善预后。方法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区脑膜肿瘤患者26例,其中单纯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7例,联合采用神经导航和术中MRI或电生理监测下手术11例,单纯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8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并对手术入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3例(88.5%),次(近)全切除(SimpsonⅢ、Ⅳ级)3例(11.5%)。术后新增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例(23.1%),无死亡病例。术后半年随访,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170分23例,KPS〈70分3例。术后随访3~3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是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入路,掌握好手术的策略和技巧,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颞下锁孔入路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手术技巧
原文传递
岩斜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8
5
作者 闫雅凤 唐晟 +1 位作者 史凤霞 秦燕 《护理学报》 2006年第8期30-31,共2页
笔者报道50例岩斜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病房,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清除导致外伤的危险因素,预防外伤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氧饱和度变化,掌握好气管插管时机及拔除时机;有效治疗、护理脑神经... 笔者报道50例岩斜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病房,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清除导致外伤的危险因素,预防外伤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氧饱和度变化,掌握好气管插管时机及拔除时机;有效治疗、护理脑神经损伤所致的并发症,开展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脑膜瘤 手术前后 护理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2 位作者 A.Samii M.Samii 凌锋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总结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 目的总结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72.7%),次全切除3例。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2例(18.2%),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处理岩斜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该入路明显扩大对中颅窝和上斜坡的显露,是切除主体位于后颅窝,同时累及中颅窝的岩斜区肿瘤的良好途径,掌握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学 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庆九 成晓江 +6 位作者 更·党木仁加甫 栾新平 卡合尔曼·卡德尔 付强 汪永新 刘波 柳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以提高手术全切率与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21例岩斜区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对于...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以提高手术全切率与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21例岩斜区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对于术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该手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48%),次全切除8例(38%),大部切除3例(14%),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症状或原有脑神经损害症状明显加蕞7例(33%),无长期昏迷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神经内镜辅助组手术效果优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岩嵴人路适用于肿瘤主体在中颅窝的I型岩斜区腩膜瘤,通过磨除岩骨,术中辅助神经内镜,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
原文传递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紫兰 陈周青 +7 位作者 顾枫 杨兴宇 葛祎 马超 尤万春 蔡湛 朱昀 王中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进展情况。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进展情况。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采用翼点入路者5例、颞下经天幕入路10例、Kawase入路10例、乙状窦后入路22例、联合入路4例。术后随访中位时间30个月。肿瘤与脑干粘连、术前MRI T_(2)WI显示瘤周水肿及入院KPS评分≤80分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5);不同手术入路及肿瘤切除程度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岩斜区脑膜瘤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肿瘤与脑干粘连及瘤周水肿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手术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Kawase's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国智 李书瑞 +5 位作者 王霞 常成 陈建军 晁艳艳 李海红 张钧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0期84-86,91,共4页
目的探究颞下经岩骨前入路(Kawase's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Kawase&... 目的探究颞下经岩骨前入路(Kawase's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Kawase's入路组,27例)、对照组(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组,29例)。观察两组肿瘤切除情况、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生活质量评分(KP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62. 96%)高于对照组(58. 62%),次全切除率(33. 33%)、部分切除率(3. 70%)低于对照组(34. 48%、6. 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11、0. 008、0. 281,P> 0. 05)。术前两组NIHSS、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439、0. 470,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NIHSS、KPS评分均显著改善,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8. 694,P <0. 05),而KP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456,P>0. 05)。研究组皮下积液发生率(0)、并发症总发生率(11. 11%)低于对照组(13. 79%、34. 48%)(χ2=4. 011、4. 285,P均<0. 05)。结论Kawase's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wase′s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岩斜区脑膜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最小化经岩骨前后路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伟 赵乐 李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旨在描述最小化前路和后路联合(APC)经岩骨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PCMs)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对16例接受最小化APC经岩骨入路的良性(WHO分级I级)大型/巨大型PCMs(≥30 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旨在描述最小化前路和后路联合(APC)经岩骨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PCMs)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对16例接受最小化APC经岩骨入路的良性(WHO分级I级)大型/巨大型PCMs(≥30 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技术包括颞枕下开颅术和最小化岩骨磨除术。评估手术和临床结局、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2±2.1)h。肿瘤体积由术前(26.3±10.9)cm^(3)减小至(1.3±1.9)cm^(3),15例(93.8%)患者肿瘤切除率≥90%,包括8例肉眼全切除和7例次全切除;1例获得肿瘤部分切除。术后损伤包括面部麻木2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轻度动眼神经麻痹1例,一过性外展神经麻痹1例。无新发运动障碍。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改善10例(62.5%),稳定6例(37.5%),无恶化病例。结论最小化APC经岩骨入路能充分广泛显露岩斜区肿瘤,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大型/巨大型P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化岩骨磨除 前路和后路联合经岩骨入路 大型/巨大型 岩斜区脑膜瘤
下载PDF
经小脑幕入路与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东流 管义祥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3期514-516,共3页
目的比较经小脑幕入路与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60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均采取脑膜瘤切除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经小脑幕入路,观察组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手术切除程度... 目的比较经小脑幕入路与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60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均采取脑膜瘤切除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经小脑幕入路,观察组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手术切除程度,手术前后的NIHSS评分值,术后3年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4、8个月的NIHSS评分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为3.13%(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4/28)(P<0.05)。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对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率明显高于经小脑幕入路,且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更为显著、复发率较低,但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小脑幕入路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岩斜区脑膜瘤
下载PDF
岩斜脑膜瘤显微切除术入路的选择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源福 肖绍文 +2 位作者 张超元 吴雪松 陈志毅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探讨岩斜脑膜瘤显微切除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脑膜瘤患者59例,其中单次手术患者55例(93.2%),二次手术患者4例(6.8%1。手... 目的探讨岩斜脑膜瘤显微切除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脑膜瘤患者59例,其中单次手术患者55例(93.2%),二次手术患者4例(6.8%1。手术入路包括:颞下经天幕入路17次(27.0%),乙状窦前经岩嵴入路17次(27.0%),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9次(46.0%)。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按随访结束时患者的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判断患者的预后。统计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59例肿瘤中获全切除31例(52.5%),次全切除19例(32.2%1,大部分切除9例(15.3%)。患者首次围手术期均存活。随访患者55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3~131个月,平均42.6月。发生永久神经功能损害16例。11例患者复发进展,6例行伽玛刀治疗,1例放疗,4例再手术。死亡2例,均死于复发再手术后。55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2例,预后不良13例。肿瘤大小、脑干水肿、术前KPS评分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采用适宜手术入路、手术策略和技巧.岩斜脑膜瘤显微切除术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脑膜瘤 显微切除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庆九 付强 +7 位作者 更.党木仁加甫 卡合尔曼.卡德尔 杜郭佳 成晓江 汪永新 刘波 柳琛 栾新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6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以提高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2011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3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岩斜区脑膜瘤,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2... 目的:探讨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以提高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2011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3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岩斜区脑膜瘤,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8例。全切除术后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最高(P<0.05),而次全切除与大部分切除相比,其术后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次全切除是一个合理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分析(附18例报道)
14
作者 董博凯 王壮壮 +2 位作者 刘彦廷 孙拯 田春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岩斜区脑膜瘤(PCM)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手术治疗的18例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PCM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4例采用改良颞下岩前入路。肿瘤切除达到Sim... 目的探讨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岩斜区脑膜瘤(PCM)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手术治疗的18例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PCM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4例采用改良颞下岩前入路。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分级Ⅰ级15例,Ⅱ级2例,Ⅲ级1例。术后发生面瘫2例。术后随访6~16个月,全切除肿瘤无复发,残余肿瘤无进展;末次随访KPS评分与BN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改良颞下岩前入路KPS评分、BNI分级明显优于乙状窦后入路(P<0.05)。结论对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PCM,显微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改良颞下岩前入路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三叉神经痛 颞下岩前入路 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扩大翼点-经颞叶-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4
15
作者 文立利 王汉东 +6 位作者 马驰原 樊友武 李杰 李劲松 潘云曦 周渊 唐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总结扩大翼点-经颞叶-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岩斜脑膜瘤的手术经验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扩大翼点-经颞叶-经小脑幕入路切除的岩斜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大型14例,巨大型19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45%),... 目的 总结扩大翼点-经颞叶-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岩斜脑膜瘤的手术经验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扩大翼点-经颞叶-经小脑幕入路切除的岩斜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大型14例,巨大型19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45%),次全切除17例(52%),部分切除1例(3%).术后死亡1例.2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7.8个月.随访截止时11例(39%)患者KPS评分较术前改善,12例(43%)无变化,5例(18%)变差.3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 扩大翼点-经颞叶-经小脑幕入路是切除大型和巨大型岩斜脑膜瘤合适的入路选择,特别适用于向中颅窝及幕上侵及的巨大型岩斜脑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脑膜瘤 颅底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子进 袁贤瑞 +6 位作者 邹华元 姜维喜 罗端午 彭泽峰 李学军 廖艺玮 刘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及影响肿瘤切除相关因素,总结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至2010年4月手术治疗的71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男:女为1.0:2.9,平均年龄...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及影响肿瘤切除相关因素,总结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至2010年4月手术治疗的71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男:女为1.0:2.9,平均年龄(47.0±11.2)岁,病程平均(32.5±3.0)个月.肿瘤大小平均44.4 mm.手术入路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65例,91.5%).肿瘤全切除48例(67.6%),其中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全切除47例(72.3%),围手术期死亡1例(1.4%),术后KPS评分平均(73.2±15.6)分.随访64例,随访平均时间(60.7±47.5)个月,末次随访KPS评分平均(83.2±13.4)分.肿瘤复发6例,进展8例,死亡7例.患者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和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1.3%、89.2%、88.5%和85.7%.肿瘤的质地(P=0.09)、类型(P=0.088)、是否侵犯海绵窦(P =0.001)及是否包裹神经血管(P=0.033)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因素.结论 明确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个体化地选择手术入路,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其中枕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是一种重要而实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骨斜坡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乙状窦后入路与远外侧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鹏颖 李军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0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与远外侧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间陕西省神木市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0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远外侧入路肿...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与远外侧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间陕西省神木市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0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远外侧入路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全切/近全切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次全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状窦后入路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的根治性切除率高,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均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 远外侧入路 岩斜区脑膜瘤
原文传递
岩斜区脑膜瘤术中外展神经的保护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宁 闫长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总结30例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并降低外展神经的损伤。方法总结30例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经验及外展神经受损情况,探讨Dorello's管区病理解剖特点与岩斜区脑膜瘤的关系。结果 30... 目的总结30例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并降低外展神经的损伤。方法总结30例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经验及外展神经受损情况,探讨Dorello's管区病理解剖特点与岩斜区脑膜瘤的关系。结果 30例岩斜区脑膜瘤,〈2.5 cm者6例,2.5~3.5 cm者16例,〉3.5 cm者8例。术后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2.5 cm者0例,2.5~3.5 cm者5例,〉3.5 cm者4例。暂时性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7例,永久性障碍者2例。结论岩斜区脑膜瘤术中外展神经出脑干端、穿岩斜硬脑膜端容易受损伤。提高对Dorello's区解剖认识、肿瘤的早期发现、良好的肿瘤暴露、神经粘连处的锐性分离等,有助于切除肿瘤并减少外展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脑膜瘤 Dorello's管 外展神经
下载PDF
基于影像学分型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宝成 张永发 +4 位作者 太柏 欧阳劲松 周帅 赵建华 胡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依据岩斜区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岩尖型16例中,11例颞下经天幕入路,5例岩前即Kawase入路;海... 目的探讨依据岩斜区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岩尖型16例中,11例颞下经天幕入路,5例岩前即Kawase入路;海绵窦型19例中,13例Kawase入路,5例乙状窦后入路,1例因累及颞下窝行Fisch颞下窝A型入路;天幕型38例中,6例颞下经天幕入路,13例乙状窦前入路,19例乙状窦后入路;上斜坡型34例中,21例乙状窦前入路,7例乙状窦后入路,4例Kawase入路,2例颞下联合乙状窦后入路。结果16例(100%)岩尖型、38例(100%)天幕型、32例(94.1%)上斜坡型及10例(52.6%)海绵窦型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仅9例(47.4%)海绵窦型和2例(5.9%)上斜坡型行大部分切除。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7例(25.2%),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KPS评分[(77.6±11.8)分]与术前[(74.3±15.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岩斜区脑膜瘤,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采取个体化手术入路,结合熟练的颅底解剖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可达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尽可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影像学分型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岩斜脑膜瘤15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子珍 杨堃 +7 位作者 蔡雄 黄秋虎 马春阳 陈政刚 孙邦勇 郑传宜 周建 吴然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Kawase入路,手术策略为全切除岩斜区肿瘤,术后辅以γ刀治疗。分析手术后颅神经功能和... 目的探讨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Kawase入路,手术策略为全切除岩斜区肿瘤,术后辅以γ刀治疗。分析手术后颅神经功能和患者生存状况。结果头痛头晕、外展麻痹和面部麻木是岩斜脑膜瘤的主要症状。手术近全切除肿瘤13例,次全切除2例。12例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6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6例,面部麻木7例,外展功能障碍4例,面瘫7例。随访6~59个月(平均38.6个月),12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他人照顾。13例无肿瘤复发,2例残余肿瘤增大者中1例经γ刀治疗肿瘤生长得到控制。动眼神经麻痹和面瘫均改善,面部麻木5例部分缓解,外展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对岩斜脑膜瘤应采用合理的手术策略,尽可能减少手术引起的神经损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手术策略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