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FMJS数据...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2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Insall I/Ⅱ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21例,其中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8个月)。18例患者中,5例(I型1例、ⅡA型...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2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Insall I/Ⅱ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21例,其中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8个月)。18例患者中,5例(I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3例(I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1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后6个月,测量18例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肢体力线,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定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非手术患者的平均HSS评分为75.6分,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HSS评分为85.08分。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较好。展开更多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PFF)是一个严重并发症,充分了解其危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目的:识别术中易于出现股骨矩骨折的高危人群并评估其治疗后的短...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PFF)是一个严重并发症,充分了解其危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目的:识别术中易于出现股骨矩骨折的高危人群并评估其治疗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的712例初次THA(825髋)患者资料,选取19例(20髋)术中股骨矩骨折患者,按照1∶2进行同期随机配对非骨折患者38例(40髋),将两组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假体类型、股骨近端髓腔类型、术前诊断及合并症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这种类型骨折的发生率为2.42%(20/825),平均随访6.9±3.8个月,无一例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F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烟囱型髓腔和股骨近端结构异常的患者骨折风险更高。两组的假体植入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结论:术中发现并及时处理的股骨矩骨折(Vancouver A2型)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术前仔细评估X线片、术中轻柔操作和识别高危患者可能有助于降低术中PFF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
文摘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2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Insall I/Ⅱ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21例,其中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8个月)。18例患者中,5例(I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3例(I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1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后6个月,测量18例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肢体力线,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定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非手术患者的平均HSS评分为75.6分,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HSS评分为85.08分。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