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声诊断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35
1
作者
陈定章
周晓东
+4 位作者
朱永胜
丛锐
李钧
张琪
刘晓琴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病变和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5例正常查体肢体外周神经、12例外周神经损伤及6例神经肿瘤,术前超声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神经纵切面声像图为多条线性的平行较强回声;横...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病变和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5例正常查体肢体外周神经、12例外周神经损伤及6例神经肿瘤,术前超声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神经纵切面声像图为多条线性的平行较强回声;横切面为圆形中等回声结构,中心为点状强回声。2例外周神经完全离断,显示连续性中断,近端形成神经瘤;7例外周神经部分损伤,显示连续性部分中断;3例卡压性损伤,神经水肿增粗,内部呈束状低回声不清晰。6例神经肿瘤与神经相连续。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外周神经病变和损伤首选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原文传递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
17
2
作者
刘国顺
李雯曦
+1 位作者
谌丹丹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病理证实的pPNET的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8例行CT平扫加增强,1例行CT和MRI检查。左侧腹膜后4例,胸腔2例,鼻腔1例,3例累及椎...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病理证实的pPNET的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8例行CT平扫加增强,1例行CT和MRI检查。左侧腹膜后4例,胸腔2例,鼻腔1例,3例累及椎体及附件,左侧肩胛骨3例,右侧跟骨1例,左侧下颌骨1例,骨盆4例(左侧耻骨2例,右侧髂骨2例),左侧股骨前外侧肌1例。20例pPNET软组织肿块均明显,13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T2FLAIR/T2FS等或稍高信号。15例边界不清,5例边界清晰,8例病灶内可见纡曲血管影,6例可见分隔或分隔样强化。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呈中至重度强化。结论:pPNET影像学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
15
3
作者
谢娟
韩福刚
舒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pNT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密度/信号、钙化、坏死囊变、增强表现、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pNT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密度/信号、钙化、坏死囊变、增强表现、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所有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其中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31例肿瘤均单发,包括24例节细胞神经瘤(GN)、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和4例神经母细胞瘤(NB)。31枚病灶中,20枚为规则形,其中11枚位于肾上腺、9枚位于纵隔;11枚为不规则形,其中1枚位于肾上腺,其余10枚位于颈部、非肾上腺腹膜后及后纵隔,位于脊柱旁椎管内外病灶可呈哑铃状改变。GN、GNB、NB病灶在边界、密度/信号、钙化、坏死囊变、强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pNT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NB强化最显著,且早期即可出现明显强化;GN、GNB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可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pNT包括不同亚型,多见于肾上腺、纵隔、颈部及非肾上腺腹膜后;各亚型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结合患者的发病年龄和临床资料有助于区分pNT各亚型及其他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文一
周俊林
+2 位作者
董驰
刘建莉
张婧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膜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MRI的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9例患者中年龄以10 ~ 20岁者最多,8例与...
目的 探讨脑膜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MRI的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9例患者中年龄以10 ~ 20岁者最多,8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并呈梭形.MRI 7例表现为T1WI不均匀等低信号,2例不均匀低信号,9例各病灶内均可见更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或高信号,内可见更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物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可见短粗脑膜尾征.6例邻近颅骨破坏明显,其中2例突破颅板侵犯头皮下软组织,1例病变推挤右眼导致突出,3例出现远处转移.病理结果示细胞密度大,内有不同程度出血、坏死,细胞胞质透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9例呈CD99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结论 脑膜pPNE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不同于脑膜瘤,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胰腺癌513例神经浸润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陈颖
史敏
+1 位作者
于观贞
朱明华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神经浸润的特征及其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光镜下观察491例胰腺导管腺癌、22例其他胰腺恶性肿瘤、41例胰腺良性病变和21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神经浸润状况,分析其与其他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胰腺导管...
目的探讨胰腺癌神经浸润的特征及其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光镜下观察491例胰腺导管腺癌、22例其他胰腺恶性肿瘤、41例胰腺良性病变和21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神经浸润状况,分析其与其他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胰腺导管腺癌的神经浸润率为74%,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的23%(P〈0.01)。导管腺癌癌细胞通常穿越外周神经中膜到达内部的神经纤维束,有的甚至横断整根神经纤维。但神经浸润与导管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52%的胰腺导管腺癌癌旁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且程度严重,远高于其他类型胰腺癌(14%)及胰腺良性病变(15%)的慢性炎症发生率(P〈0.01)。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的发生率为65%,远高于其他恶性肿瘤的36%和胰腺良性病变的22%(P〈0.01)。胰腺导管腺癌的神经浸润与癌旁慢性胰腺炎症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神经均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神经浸润是胰腺导管腺癌特征性的生物学行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周围神经肿瘤性浸润
临床病理学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洪
肖丽达
+1 位作者
古琳若
张广俊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13-14,4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30例正常肢体外周神经和32例肢体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其中肢体外周神经损伤25例,肢体外周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膜瘤4例。结果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正常外周神经...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30例正常肢体外周神经和32例肢体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其中肢体外周神经损伤25例,肢体外周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膜瘤4例。结果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正常外周神经声像图,高频超声对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总符合率为90.6%(29/32),并总结肢体各类型外周神经损伤及神经纤维瘤,神经鞘膜瘤声像图特点。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外周神经损伤和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外周神经
损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眼眶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栋
杨立娟
+2 位作者
赵荧
王俊明
鲁龙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眼眶外周神经源性肿瘤(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PN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3例眼眶PNST患者(包括23例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5例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F))的临床...
目的:探讨眼眶外周神经源性肿瘤(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PN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3例眼眶PNST患者(包括23例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5例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F))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形态、MRI信号强度、CT值、强化方式等,统计三者影像学特点,对比差异。结果:眼眶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在是否伴发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肿瘤的好发位置、骨质是否受累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鞘瘤较多发生于肌锥内间隙,骨质受累较少见;神经纤维瘤较多发生于肌锥外间隙,骨质受累多见。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两者在肿瘤形态及密度、信号均匀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形态多规则,密度、信号多不均匀。PNF的MRI表现为肿瘤沿神经弥漫性生长,呈“蠕虫样”外观,肿瘤内部信号与神经纤维瘤类似,具有特征性。结论:眼眶PNS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考虑肿瘤是否伴发NF-Ⅰ、好发位置、骨质是否受累等特征对眼眶PNST的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围神经肿瘤DNA倍体分析及P53表达意义
被引量:
1
8
作者
郝风云
张景芳
+1 位作者
张采欣
纪祥瑞
《齐鲁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DNA倍体分析,佐以检测p53基因表达,研究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临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5例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肿瘤单细胞DNA倍体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DNA倍体分析,佐以检测p53基因表达,研究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临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5例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肿瘤单细胞DNA倍体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3例良性肿瘤DNA倍体检测均为二倍体;42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中检出异倍体4例,二者差别无意义。SPF、PI值在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中差别有显著意义(χ2=28.674、23.730,P<0.001),且与MPNST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s=0.418、0.347,P<0.01、0.05)。P53阳性表达在MPNST显著高于良性者(χ2=34.719,P<0.001);P53阳性表达强度与MPNST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0.326,P<0.05)。P53阳性表达强度与异倍体的出现及SPF、PI值均呈正相关(rs=0.318~0.354,P<0.05)。结论SPF、PI值在良性周围神经肿瘤向恶性转化过程中会不断升高,对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检测P53表达是鉴别诊断良、恶性以及判断MPNST恶性程度高低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DNA倍体分析
流式细胞术
基因
p5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肢体恶性肿瘤侵害周围神经干的临床与病理观察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锐
郝克强
刘晓雨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受肿瘤侵害的神经干组织学形态,探讨肿瘤侵害神经干的发生机制。方法12例肢体恶性肿瘤伴有神经损害症状的截肢标本,解剖出受侵段神经干。大体观察及石蜡切片,HE染色、变色酸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2例中,7例神经受肿瘤挤压、...
目的观察受肿瘤侵害的神经干组织学形态,探讨肿瘤侵害神经干的发生机制。方法12例肢体恶性肿瘤伴有神经损害症状的截肢标本,解剖出受侵段神经干。大体观察及石蜡切片,HE染色、变色酸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2例中,7例神经受肿瘤挤压、推移,但神经外膜完好,无肿瘤细胞浸润。3例神经干一侧面受侵及,神经外膜不完整。肿瘤细胞侵及神经外膜,轴突增粗、空泡变及脱髓鞘。2例神经干完全受侵及,神经外膜完全破坏,肿瘤细胞侵及神经束膜。结论肢体恶性肿瘤早期对神经干以机械性压迫损害为主,随病程进展,肿瘤细胞侵及神经外膜,甚至神经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肿瘤浸润
脊神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
9
10
作者
金腾
吴刚
+1 位作者
李小明
王仁法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扫描。结果:4例神经...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扫描。结果:4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葡萄藤"状,10例神经纤维瘤为分叶状,6例神经鞘瘤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恶性蝾螈瘤为团块状。神经纤维瘤MR均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夹杂低信号分隔;神经鞘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即"靶征";恶性蝾螈瘤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内可见环形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影。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信号特点均对其MRI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4
11
作者
董荣芳
宫丽华
+3 位作者
孙晓淇
苏永彬
张文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lar schwannoma,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30例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CS中,女性22...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lar schwannoma,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30例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CS中,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龄12~65岁,平均44.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椎管内、肢体及腹腔,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术前病程14天~30年,大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可伴感觉障碍,最大径1~20.5 cm,平均5.8 cm。镜下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楚,厚薄不等的纤维性包膜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丰富的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与经典型神经鞘瘤Atoni A区类似,细胞有轻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0~8个/10 HPF),间质内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免疫表型:30例S-100、SOX10及H3K27me3均弥漫阳性,12例GFAP阳性(12/30,40%),2例CD34小灶阳性(2/30,6.7%),Ki-67增殖指数1%~20%。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2个月,4例局部复发。结论C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及滑膜肉瘤鉴别。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复发与病变部位和手术切缘是否阳性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肿瘤
神经鞘瘤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H3K27me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诊断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35
1
作者
陈定章
周晓东
朱永胜
丛锐
李钧
张琪
刘晓琴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科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
解放军临潼疗养院二疗区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
出处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514-516,共3页
基金
西京医院临床高新技术资助项目(XJGX0511M09)
文摘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病变和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5例正常查体肢体外周神经、12例外周神经损伤及6例神经肿瘤,术前超声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神经纵切面声像图为多条线性的平行较强回声;横切面为圆形中等回声结构,中心为点状强回声。2例外周神经完全离断,显示连续性中断,近端形成神经瘤;7例外周神经部分损伤,显示连续性部分中断;3例卡压性损伤,神经水肿增粗,内部呈束状低回声不清晰。6例神经肿瘤与神经相连续。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外周神经病变和损伤首选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Keywords
Ultrasonography
peripheral
nerves/injurie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
17
2
作者
刘国顺
李雯曦
谌丹丹
魏新华
机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8-933,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病理证实的pPNET的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8例行CT平扫加增强,1例行CT和MRI检查。左侧腹膜后4例,胸腔2例,鼻腔1例,3例累及椎体及附件,左侧肩胛骨3例,右侧跟骨1例,左侧下颌骨1例,骨盆4例(左侧耻骨2例,右侧髂骨2例),左侧股骨前外侧肌1例。20例pPNET软组织肿块均明显,13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T2FLAIR/T2FS等或稍高信号。15例边界不清,5例边界清晰,8例病灶内可见纡曲血管影,6例可见分隔或分隔样强化。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呈中至重度强化。结论:pPNET影像学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R445.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R730.4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
15
3
作者
谢娟
韩福刚
舒健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6-500,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pNT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密度/信号、钙化、坏死囊变、增强表现、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所有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其中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31例肿瘤均单发,包括24例节细胞神经瘤(GN)、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和4例神经母细胞瘤(NB)。31枚病灶中,20枚为规则形,其中11枚位于肾上腺、9枚位于纵隔;11枚为不规则形,其中1枚位于肾上腺,其余10枚位于颈部、非肾上腺腹膜后及后纵隔,位于脊柱旁椎管内外病灶可呈哑铃状改变。GN、GNB、NB病灶在边界、密度/信号、钙化、坏死囊变、强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pNT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NB强化最显著,且早期即可出现明显强化;GN、GNB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可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pNT包括不同亚型,多见于肾上腺、纵隔、颈部及非肾上腺腹膜后;各亚型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结合患者的发病年龄和临床资料有助于区分pNT各亚型及其他疾病。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Keywords
Neuroblastoma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athology,surgical
Diagnosis,differential
分类号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R730.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文一
周俊林
董驰
刘建莉
张婧
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脑膜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MRI的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9例患者中年龄以10 ~ 20岁者最多,8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并呈梭形.MRI 7例表现为T1WI不均匀等低信号,2例不均匀低信号,9例各病灶内均可见更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或高信号,内可见更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物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可见短粗脑膜尾征.6例邻近颅骨破坏明显,其中2例突破颅板侵犯头皮下软组织,1例病变推挤右眼导致突出,3例出现远处转移.病理结果示细胞密度大,内有不同程度出血、坏死,细胞胞质透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9例呈CD99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结论 脑膜pPNE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不同于脑膜瘤,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脑膜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Keywords
Meningeal
tumor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athology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胰腺癌513例神经浸润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陈颖
史敏
于观贞
朱明华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
长征医院肿瘤科
出处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99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2A14)
文摘
目的探讨胰腺癌神经浸润的特征及其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光镜下观察491例胰腺导管腺癌、22例其他胰腺恶性肿瘤、41例胰腺良性病变和21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神经浸润状况,分析其与其他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胰腺导管腺癌的神经浸润率为74%,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的23%(P〈0.01)。导管腺癌癌细胞通常穿越外周神经中膜到达内部的神经纤维束,有的甚至横断整根神经纤维。但神经浸润与导管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52%的胰腺导管腺癌癌旁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且程度严重,远高于其他类型胰腺癌(14%)及胰腺良性病变(15%)的慢性炎症发生率(P〈0.01)。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的发生率为65%,远高于其他恶性肿瘤的36%和胰腺良性病变的22%(P〈0.01)。胰腺导管腺癌的神经浸润与癌旁慢性胰腺炎症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神经均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神经浸润是胰腺导管腺癌特征性的生物学行为之一。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周围神经肿瘤性浸润
临床病理学
Keywords
Pancreatic
neoplasms
neoplasm
metastasi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Clinical
pathology
分类号
R735.9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洪
肖丽达
古琳若
张广俊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
出处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13-14,40,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30例正常肢体外周神经和32例肢体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其中肢体外周神经损伤25例,肢体外周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膜瘤4例。结果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正常外周神经声像图,高频超声对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总符合率为90.6%(29/32),并总结肢体各类型外周神经损伤及神经纤维瘤,神经鞘膜瘤声像图特点。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外周神经损伤和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外周神经
损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Keywords
Ultrasonography
Peripheal
nerve
Lesion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眼眶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栋
杨立娟
赵荧
王俊明
鲁龙龙
机构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出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75-179,共5页
基金
西安市第四医院2019年科研孵化基金(编号:FZ-50)。
文摘
目的:探讨眼眶外周神经源性肿瘤(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PN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3例眼眶PNST患者(包括23例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5例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F))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形态、MRI信号强度、CT值、强化方式等,统计三者影像学特点,对比差异。结果:眼眶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在是否伴发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肿瘤的好发位置、骨质是否受累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鞘瘤较多发生于肌锥内间隙,骨质受累较少见;神经纤维瘤较多发生于肌锥外间隙,骨质受累多见。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两者在肿瘤形态及密度、信号均匀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形态多规则,密度、信号多不均匀。PNF的MRI表现为肿瘤沿神经弥漫性生长,呈“蠕虫样”外观,肿瘤内部信号与神经纤维瘤类似,具有特征性。结论:眼眶PNS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考虑肿瘤是否伴发NF-Ⅰ、好发位置、骨质是否受累等特征对眼眶PNST的诊断至关重要。
关键词
眶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Orbital
neoplasm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Tomography
Spiral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739.72 [医药卫生—肿瘤]
R814.4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R445.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围神经肿瘤DNA倍体分析及P53表达意义
被引量:
1
8
作者
郝风云
张景芳
张采欣
纪祥瑞
机构
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泰安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出处
《齐鲁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3k02)
文摘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DNA倍体分析,佐以检测p53基因表达,研究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临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5例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肿瘤单细胞DNA倍体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3例良性肿瘤DNA倍体检测均为二倍体;42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中检出异倍体4例,二者差别无意义。SPF、PI值在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中差别有显著意义(χ2=28.674、23.730,P<0.001),且与MPNST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s=0.418、0.347,P<0.01、0.05)。P53阳性表达在MPNST显著高于良性者(χ2=34.719,P<0.001);P53阳性表达强度与MPNST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0.326,P<0.05)。P53阳性表达强度与异倍体的出现及SPF、PI值均呈正相关(rs=0.318~0.354,P<0.05)。结论SPF、PI值在良性周围神经肿瘤向恶性转化过程中会不断升高,对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检测P53表达是鉴别诊断良、恶性以及判断MPNST恶性程度高低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DNA倍体分析
流式细胞术
基因
p53
Keyword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DNA
ploidy
analysis
Flow
cytometry
Genes,
p53
分类号
R739.4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肢体恶性肿瘤侵害周围神经干的临床与病理观察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锐
郝克强
刘晓雨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
齐齐哈尔一重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08-210,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受肿瘤侵害的神经干组织学形态,探讨肿瘤侵害神经干的发生机制。方法12例肢体恶性肿瘤伴有神经损害症状的截肢标本,解剖出受侵段神经干。大体观察及石蜡切片,HE染色、变色酸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2例中,7例神经受肿瘤挤压、推移,但神经外膜完好,无肿瘤细胞浸润。3例神经干一侧面受侵及,神经外膜不完整。肿瘤细胞侵及神经外膜,轴突增粗、空泡变及脱髓鞘。2例神经干完全受侵及,神经外膜完全破坏,肿瘤细胞侵及神经束膜。结论肢体恶性肿瘤早期对神经干以机械性压迫损害为主,随病程进展,肿瘤细胞侵及神经外膜,甚至神经束膜。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肿瘤浸润
脊神经
Keyword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tumor
infiltration
spinal
nerves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R730.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
9
10
作者
金腾
吴刚
李小明
王仁法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213-121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20108013
31170899
81071133)
文摘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扫描。结果:4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葡萄藤"状,10例神经纤维瘤为分叶状,6例神经鞘瘤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恶性蝾螈瘤为团块状。神经纤维瘤MR均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夹杂低信号分隔;神经鞘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即"靶征";恶性蝾螈瘤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内可见环形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影。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信号特点均对其MRI诊断有帮助。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Keyword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differential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39.43 [医药卫生—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4
11
作者
董荣芳
宫丽华
孙晓淇
苏永彬
张文
丁宜
机构
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影像科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0-1064,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lar schwannoma,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30例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CS中,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龄12~65岁,平均44.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椎管内、肢体及腹腔,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术前病程14天~30年,大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可伴感觉障碍,最大径1~20.5 cm,平均5.8 cm。镜下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楚,厚薄不等的纤维性包膜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丰富的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与经典型神经鞘瘤Atoni A区类似,细胞有轻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0~8个/10 HPF),间质内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免疫表型:30例S-100、SOX10及H3K27me3均弥漫阳性,12例GFAP阳性(12/30,40%),2例CD34小灶阳性(2/30,6.7%),Ki-67增殖指数1%~20%。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2个月,4例局部复发。结论C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及滑膜肉瘤鉴别。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复发与病变部位和手术切缘是否阳性直接相关。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肿瘤
神经鞘瘤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H3K27me3
Keyword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
schwannoma
cellular
schwannoma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H3K27me3
分类号
R739.4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声诊断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
陈定章
周晓东
朱永胜
丛锐
李钧
张琪
刘晓琴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
35
原文传递
2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诊断
刘国顺
李雯曦
谌丹丹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谢娟
韩福刚
舒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脑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
李文一
周俊林
董驰
刘建莉
张婧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原文传递
5
胰腺癌513例神经浸润的病理分析
陈颖
史敏
于观贞
朱明华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1
5
原文传递
6
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马洪
肖丽达
古琳若
张广俊
《海南医学》
CAS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眼眶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王栋
杨立娟
赵荧
王俊明
鲁龙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周围神经肿瘤DNA倍体分析及P53表达意义
郝风云
张景芳
张采欣
纪祥瑞
《齐鲁医学杂志》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肢体恶性肿瘤侵害周围神经干的临床与病理观察
张锐
郝克强
刘晓雨
《临床骨科杂志》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金腾
吴刚
李小明
王仁法
《放射学实践》
2014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董荣芳
宫丽华
孙晓淇
苏永彬
张文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