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发生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桂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2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发生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的可行性。方法 60例发生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治疗组应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发生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的可行性。方法 60例发生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治疗组应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成功17例,好转7例,失败6例,总有效率为80.0%(24/30),患牙冠根比为(0.77±0.05),牙根管壁厚度为(2.21±0.33)mm;治疗组成功21例,好转8例,失败1例,总有效率为96.7%(29/30),患牙冠根比为(0.70±0.04),牙根管壁厚度为(2.45±0.32)mm;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患牙冠根比及牙根管壁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发生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是可行的,有助于患牙的再发育,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血运重建术 根尖周病变 年轻恒牙 可行性
下载PDF
牙髓血运重建术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牙根管壁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巧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究牙髓血运重建术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牙根管壁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牙髓血运重建术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牙根管壁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填充,对照组患者采用Vitapex填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牙骨质样组织沉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牙冠根比及牙根管壁厚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牙冠根比、牙根管壁厚度、牙骨质样组织沉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牙根折断和根管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牙齿染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疗效显著,不足之处在于存在牙齿染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根尖周病变 牙髓血运重建术
下载PDF
实验性鼠根尖周炎组织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梅陵宣 刘正 张濒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磨牙牙髓在自然暴露状态下组织学动态过程。方法 :16只SD大鼠磨牙开髓 ,分别于术后 1、2、3、4周取下颌骨组织 ;拍根尖X线片 ,图像分析系统测根尖阴影面积 ;组织经固定、脱钙后作组织切片 ,HE染色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 目的 :观察大鼠磨牙牙髓在自然暴露状态下组织学动态过程。方法 :16只SD大鼠磨牙开髓 ,分别于术后 1、2、3、4周取下颌骨组织 ;拍根尖X线片 ,图像分析系统测根尖阴影面积 ;组织经固定、脱钙后作组织切片 ,HE染色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从术后 1周始根尖阴影面积逐渐增大 ,第 3周达峰值(1.2 5± 0 .15 )mm2 ,4周后相对稳定 ;组织学变化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过程 ,术后 1周根尖区即可见炎细胞浸润及轻度骨吸收 ;2周后牙髓全部坏死 ,根尖炎症加重 ;3周后根尖周出现根尖脓肿 ;4周后炎症浸润减轻 ,并可见立方状成骨细胞。结论 :开放大鼠磨牙髓腔使口腔菌丛感染后 ,可建成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 1~ 3周表现为急性炎症阶段 ,根尖周破坏逐渐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组织学检查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牙齿半切技术在磨牙保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袁志萍 张晔缨 +1 位作者 李红梅 王燕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30-731,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牙齿半切技术在磨牙保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技术用于 136颗磨牙保存治疗中 ,对病变局限在根部的患牙 ,如合并牙周炎、尖周炎、根折及牙根纵裂等 ,拔除病患牙根 ;如病变在根分歧和髓室底时 ,只行牙齿半切术 ;将... 目的 探讨应用牙齿半切技术在磨牙保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技术用于 136颗磨牙保存治疗中 ,对病变局限在根部的患牙 ,如合并牙周炎、尖周炎、根折及牙根纵裂等 ,拔除病患牙根 ;如病变在根分歧和髓室底时 ,只行牙齿半切术 ;将患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根据每颗牙齿缺损的程度、邻牙状况、对合牙及全身健康状态等因素 ,进行固定修复。结果 经 3年观察 ,保存成功率达94 85 %。结论 该技术操作简单 ,使用范围较广 ,在磨牙保存治疗中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半切术 根折 尖周损害 牙周炎
下载PDF
不同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尖周病变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7
5
作者 彭彩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牙髓炎及牙周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78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牙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 目的探讨不同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牙髓炎及牙周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78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牙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30例(41颗)采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形成术治疗,B组30例(37颗)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行根尖诱导形成术,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A组术后1年治疗有效率为90.24%,B组为70.27%,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2年疗效显示,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年就诊次数较B组少,术后根尖闭合时间较B组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形成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牙周病效果满意,可减少就诊次数与治疗周期,也能减轻患者痛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尖周病变 牙髓炎 根尖诱导成形术
下载PDF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高海拔地区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巢世娟 姚毅章 赵国廷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40-144,171,共6页
目的探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高海拔地区患者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长期居住于高海拔地区的96例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重建术组与成形术组,各48例。重建术组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成形术组采用根尖诱导成... 目的探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高海拔地区患者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长期居住于高海拔地区的96例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重建术组与成形术组,各48例。重建术组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成形术组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24 h的凝血指标,以及术前及术后随访18个月时的牙根生长发育情况、龈沟液中相关生长因子水平。随访18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随访期间根管内感染、牙根折断、牙齿染色的发生情况。结果重建术组、成形术组分别失访1例、2例患者。重建术组总有效率高于成形术组(P<0.05)。与术前24 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浆凝血酶时间(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缩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与成形术组相比,重建术组的TT更长,PT和APTT更短,FIB水平更高(均P<0.05)。术后随访18个月时,重建术组牙冠根比、牙根管壁厚度均优于成形术组,龈沟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成形术组,根管内感染、牙根折断发生率均低于成形术组(均P<0.05)。结论与行根尖诱导术者相比,高海拔地区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牙髓血运重建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更为显著。牙髓血运重建术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牙根生长,可能与该手术能够人为形成血凝块,从而增加牙组织相关生长因子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病变 年轻恒牙 牙髓血运重建术 凝血指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牙根生长 高海拔地区
下载PDF
Metapex糊剂根管封药超填应用于根管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黄静 江波 +1 位作者 曹前 罗冬云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7期364-366,共3页
目的比较Metapex糊剂根管封药超填与氢氧化钙根管封药对牙髓治疗失败后根尖周病患牙行根管再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根尖周病患牙62颗行根管再治疗,分Metapex糊剂根管封药超填组32颗和氢氧化钙根管封药组30颗,随访分析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比较Metapex糊剂根管封药超填与氢氧化钙根管封药对牙髓治疗失败后根尖周病患牙行根管再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根尖周病患牙62颗行根管再治疗,分Metapex糊剂根管封药超填组32颗和氢氧化钙根管封药组30颗,随访分析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Metapex糊剂根管封药超填组和氢氧化钙根管封药组再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7%(30/32)和8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周暗影小于或等于5 mm,Metapex糊剂根管封药超填组疗效优于氢氧化钙根管封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0.037);根尖周暗影大于5 mm,氢氧化钙根管封药组疗效优于Metapex糊剂根管封药超填组(χ2=6.686,P=0.035);有窦道者,Metapex糊剂根管封药超填组疗效优于氢氧化钙根管封药组(χ2=4.971,P=0.043)。结论 Metapex糊剂超填是较适用于有窦道及根尖周暗影小于或等于5 mm患牙根管再治疗的根管封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PEX糊剂 根尖周病损 根管再治疗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根管治疗前后病变区域变化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分析锥形束CT(CBCT)对患牙根管治疗前后病变区域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接受根管治疗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CBCT扫描和数字化根尖片诊断,分析根管填充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病变区域变化。结果两种... 目的分析锥形束CT(CBCT)对患牙根管治疗前后病变区域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接受根管治疗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CBCT扫描和数字化根尖片诊断,分析根管填充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病变区域变化。结果两种方法评价中,42根根管意见不统一,X线片和CBCT对根管充填长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0.05),X线片和CBCT对根管充填密实度评价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70颗牙髓炎,52颗根尖周病,其中根尖周病患牙采用X线片诊断24颗有根尖阴影,CBCT诊断52颗有根尖阴影,回访后X线片诊断和CBCT诊断根管治疗后疾病存在显著差异(P<0.05)。CBCT检测结果显示12例新增根管周病变,36颗未愈合。结论CBCT能够准确评估根管治疗程度和效果,对治疗后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锥形束CT 根尖周病变 X线片
下载PDF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适应证的考量 被引量:6
9
作者 曾雄群 徐帅妹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10期613-620,共8页
根管治疗后疾病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对于无法通过根管再治疗解决问题的病例,根尖外科手术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手段。近年来,随着口腔手术显微镜的应用与显微器械的发展,显微根尖外科手术较传统根尖外科手术减小了治疗创伤,进一步提高... 根管治疗后疾病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对于无法通过根管再治疗解决问题的病例,根尖外科手术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手段。近年来,随着口腔手术显微镜的应用与显微器械的发展,显微根尖外科手术较传统根尖外科手术减小了治疗创伤,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成功率。然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手术方式,在临床应用当中,应该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和时机。本文针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文献回顾,同时结合作者团队的临床经验进行探讨。阐述在根管治疗后疾病发生后,有效的根管再治疗与良好的冠部封闭是首要的考量;当根管再治疗确认失败或无法完成时,应充分考虑患牙解剖因素、病损范围以及牙周情况等,谨慎制定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病变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 根管再治疗 根管治疗后疾病 适应证
下载PDF
上颌窦解剖结构及其与上颌后牙显微根尖手术的关系
10
作者 成应琪 黄正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因而该区域显微根尖手术难度较大。上颌窦的一些解剖特征也使得显微根尖手术对临近解剖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增加,影响手术的过程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上颌窦的解剖特征包括其形态与发育、上颌窦... 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因而该区域显微根尖手术难度较大。上颌窦的一些解剖特征也使得显微根尖手术对临近解剖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增加,影响手术的过程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上颌窦的解剖特征包括其形态与发育、上颌窦口、施耐德黏膜、上颌窦分隔、上牙槽后动脉及其与上颌后牙的关系等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就上颌窦对上颌后牙区显微根尖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并发症、手术预后及成功率等的影响进行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手术 上颌窦 上颌后牙区 解剖关系 根尖周疾病 手术入路 预后因素
下载PDF
473例根尖周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静 樊建荣 陈新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465-467,共3页
目的:总结经组织病理证实的根尖周病变病例,进行详细的临床病理分析,并与国外报道作对比性研究。方法:收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7~2007年间来自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科送检标本,经病理证实为根尖周病变473例存档蜡块,该病变占同期病检... 目的:总结经组织病理证实的根尖周病变病例,进行详细的临床病理分析,并与国外报道作对比性研究。方法:收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7~2007年间来自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科送检标本,经病理证实为根尖周病变473例存档蜡块,该病变占同期病检总数的1.67%。纳入标准均为牙髓来源的根尖周病变,包括根尖囊肿、根尖肉芽肿和根尖脓肿。详细记录临床病理资料和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结果:473例中男258例,女215例,年龄分布范围广(7~78岁),以20~29岁最多(22.98%)。所有根尖周病变均发生于颌骨生牙区,其中上颌319例,下颌154例。发生于上颌前牙最多,其次为下颌后区→上颌后牙区→下颌前牙区,前后牙均累及者28例。X线表现为根尖区0.3~2.2cm密度减低影。病理诊断为根尖囊肿363例,根尖肉芽肿110例。结论:473例根尖周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国外报道基本相似,但根尖囊肿肉芽肿比与文献报道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病变 根尖肉芽肿 根尖囊肿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根管治疗失败患者感染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琛 《当代医学》 2022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未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尖周病损组织菌群构成和根管内壁及根外生物膜超微结构,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牙体牙髓科收治的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40例,分为未... 目的观察未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尖周病损组织菌群构成和根管内壁及根外生物膜超微结构,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牙体牙髓科收治的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40例,分为未经治疗组和治疗失败组,各20例。采集两组患者牙窝内根尖周病损组织,提取细菌DNA,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根尖周病损组织中菌群构成。取两组患者根尖部位,劈开后经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内壁及根外生物膜超微结构。结果两组根尖周病损组织G;菌检出率和克隆比均高于G;菌(P<0.05);未经治疗组根尖周病损组织中具有较高检出率的菌种从高到低依次为具核梭杆菌(Fusobaeterium nueleatum)、隐蔽小杆菌(Dialister invisus)、纤细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gracilis)、轻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治疗失败组根尖周病损组织中具有较高检出率的菌种从高到低依次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惰性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egnis)、纤细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gracilis)、具核梭杆菌(Fusobaeterium nueleatum)、隐蔽小杆菌(Dialister invisus);未经治疗组中,有4例根尖孔周围见骨质陷窝,陷窝内有根管生物膜存在,主要由球菌组成,其他16例仅有少量牙骨质吸收,未见根管生物膜形成;治疗失败组中牙根尖外表面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骨质吸收,根管内壁有呈间断岛状或分布连续片状分布的根管生物膜存在,主要由球菌或杆菌组成。结论以粪肠球菌为主的细菌定植和根尖外表面根管生物膜的形成可能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根管治疗失败 根尖周病损组织 根管生物膜
下载PDF
IL-1α、IL-1β和TNF-α mRNA在实验性鼠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梅陵宣 刘正 张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检测IL 1α、IL 1β和TNF αmRNA在鼠根尖周炎组织中的表达 ,了解上述细胞因子与根尖周炎的关系。方法  16只SD大鼠第一、二磨牙开髓 ,分别于术后 3d、7d、14d、2 8d取磨牙根尖周组织 ,提取总RNA ,用RT PCR方法测定IL 1α、IL 1... 目的 检测IL 1α、IL 1β和TNF αmRNA在鼠根尖周炎组织中的表达 ,了解上述细胞因子与根尖周炎的关系。方法  16只SD大鼠第一、二磨牙开髓 ,分别于术后 3d、7d、14d、2 8d取磨牙根尖周组织 ,提取总RNA ,用RT PCR方法测定IL 1α、IL 1β和TNF αmRNA的表达 ,用看家基因 β Actin作内参照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术后 7d鼠根尖周组织中即有IL 1α、TNF α、IL 1βmRNA的表达 ,14d达高峰 ,2 8d有所下降 ,但IL 1α和TNF α的表达量大于IL 1β表达量 ,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IL 1α和TNF α可能是导致鼠根尖周炎的主要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IL-1Α IL-1Β TNF-Α mMRNA表达
下载PDF
免疫抑制鼠根尖周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陵宣 刘正 张濒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434-436,I001,共4页
目的 :了解免疫抑制对根尖周炎致病作用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分成两组 ,实验组每周 1次环磷酰胺 (70mg/kg)腹腔注射 ,并作尾静脉血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总数明显下降时 ,行下颌磨牙开髓术 ,术后 1、2、3、4周取材 ,摄X线牙片 ,测X线... 目的 :了解免疫抑制对根尖周炎致病作用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分成两组 ,实验组每周 1次环磷酰胺 (70mg/kg)腹腔注射 ,并作尾静脉血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总数明显下降时 ,行下颌磨牙开髓术 ,术后 1、2、3、4周取材 ,摄X线牙片 ,测X线片所示根尖周稀疏区面积 ;制作组织切片 ,HE染色。结果 :用药前外周血白细胞密度为 (1132 0± 3882 )× 10 6/L ,用药后 (12 70± 4 4 9)× 10 6/L ,下降非常显著。术后 1、2、3、4周根尖阴影面积与对照组呈相似的动态过程。组织学观察 :两组呈相似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过程。结论 :免疫抑制剂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对鼠根尖周炎病程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免疫抑制 组织病理学 环磷酰胺 白细胞
下载PDF
CBCT在诊断根尖周病损中的应用及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宏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CBCT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以及与传统X线影像技术的区别。方法:选取3例临床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及比较,同时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结果::X线片有时不能如实反映出根尖周病损以及在有大面积根尖低密度阴影时无法反映病损的实际大小... 目的:分析CBCT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以及与传统X线影像技术的区别。方法:选取3例临床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及比较,同时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结果::X线片有时不能如实反映出根尖周病损以及在有大面积根尖低密度阴影时无法反映病损的实际大小,追加CBCT后,更为客观真实地了解病损的实际大小,使诊断和治疗更清晰明确。结论:CBCT作为一种新型口腔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在很多方面比X线片更具优势,但并不代表可以代替口腔常规x线检查,它只能在进行了完善的临床检查,而传统X线影像无法提供更多信息的疑难病例使用,以进一步诊断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X线片 诊断 根尖周炎
下载PDF
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华夏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导致根管治疗术失败的主要临床因素,为RCT更趋于完善,成功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按研究病例的纳入标准,选择首次RCT失败患牙169颗为研究对象,运用该患牙就诊时临床检查情况与首次RCT前病历资料做对照,结合X线影... 目的分析导致根管治疗术失败的主要临床因素,为RCT更趋于完善,成功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按研究病例的纳入标准,选择首次RCT失败患牙169颗为研究对象,运用该患牙就诊时临床检查情况与首次RCT前病历资料做对照,结合X线影像技术分析,综合判定RCT失败的主要临床因素,研究根尖周状态、根管充填位置、密实程度、冠渗漏等因素与可能导致RCT失败的关系。结果 169颗患牙中,首次治疗前根尖有病变患牙最多,141颗(83.43%);其次为根管充填位置欠佳,101颗(59.76%);冠渗漏79颗(46.75%);遗漏根管20颗(11.83%);牙纵折3颗(1.78%)。患牙有多种情况交叉发生现象。结论 RCT失败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患牙治疗前根尖周严重病变的存在,根管充填欠佳,冠渗漏,遗漏根管。彻底去除感染源、杜绝继发性感染发生是RCT应遵循的两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根尖周病变 根充位置 冠渗漏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实验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露 于静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3,6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根尖周组织和实验性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表达的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的作用。方法:HE染色与VEGF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大鼠根尖周炎进展情况和VEGF在...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根尖周组织和实验性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表达的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的作用。方法:HE染色与VEGF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大鼠根尖周炎进展情况和VEGF在根尖周组织的表达部位与程度,检测VEGF表达阳性部位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结果:根尖孔周围炎性浸润区、根尖周肉芽组织及吸收程度严重的根尖周骨组织中,VEGF表达较正常组强,并有随牙髓暴露时间增长而逐渐增高趋势。结论:VEGF参与根尖周炎症的进展及肉芽组织形成,可能参与调节根尖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 mRNA在实验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亦菁 吴补领 余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 -κB)mRNA在实验性鼠根尖周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 ,探讨NF -κB在根尖周炎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NF -κB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未处理组和牙...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 -κB)mRNA在实验性鼠根尖周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 ,探讨NF -κB在根尖周炎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NF -κB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未处理组和牙髓暴露 3天组根尖周组织中NF -κBmRNA表达极少 ,NF -κBmRNA在牙髓暴露 7天后即可明显检测到 ,7~ 14天NF -κBmRNA表达随炎症发展而递增 ,2 8天开始回落。结论 NF -κB参与调控根尖周炎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根尖周炎 反转录PCR NF-ΚB MRNA
原文传递
根尖周病变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免疫组化定位
19
作者 张晓磊 彭彬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12-214,i00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根尖周病变过程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 ODF)的表达,探讨ODF与破骨细胞及根尖周骨吸收的关系. 方法:将25只SD大鼠开髓,分别于术后0,7,14,21,28 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大鼠根尖周病变过程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 ODF)的表达,探讨ODF与破骨细胞及根尖周骨吸收的关系. 方法:将25只SD大鼠开髓,分别于术后0,7,14,21,28 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ODF及破骨细胞在根尖周病损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在正常根尖周组织中偶见ODF表达阳性细胞和前破骨细胞;术后7 d根尖周有炎症细胞浸润,可见较多的ODF阳性细胞和少量破骨细胞;术后14 d根尖周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应,ODF阳性细胞及破骨细胞的数量上升至高峰;术后21~28 d根尖周病损进入慢性炎症期,ODF表达迅速下降,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ODF表达于根尖周病损中,可能诱导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导致牙槽骨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破骨细胞 根尖周病变 骨吸收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的表达与根尖周骨吸收的关系
20
作者 王莉 彭彬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72-274,I0006,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在大鼠根尖周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DGF-B与根尖周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将24只SD大鼠开髓,分别于术后7,14,21,28 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PDGF-B在大鼠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在大鼠根尖周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DGF-B与根尖周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将24只SD大鼠开髓,分别于术后7,14,21,28 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PDGF-B在大鼠根尖周炎中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观察破骨细胞。结果:在根尖周炎的急性期,即术后7 d和14 d,PDGF-B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都增多,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在根尖周炎的慢性期,即术后21 d和28 d,PDGF-B表达继续增高,而破骨细胞数却迅速下降,二者为负相关。结论:PDGF-B在根尖周炎早期可能主要发挥促骨吸收作用,而在慢性期,PDGF-B可能主要与根尖周炎的修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GF-B 根尖周炎 破骨细胞 骨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