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与实践:1998—2010 被引量:88
1
作者 彭小龙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2,共18页
1998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是多种社会需求合力催生的结果,承载了推进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强化司法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多重期望。然而,由于陪审员难以有效地参与审判,该制度在人力补充、调解协商、知识提供等方面的作用... 1998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是多种社会需求合力催生的结果,承载了推进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强化司法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多重期望。然而,由于陪审员难以有效地参与审判,该制度在人力补充、调解协商、知识提供等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其他效果则不太明显。经验材料由此呈现"一种制度实践、两种复苏原因及效果判断"的现象。相对于立法意图和人们的预期,人民陪审已出现某种程度的职能异化。未来的改革应致力于职能分化,强化专门领域案件和轻微案件中民众参与审判的作用,同时注重提升陪审员在重大案件中的代表性和参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陪审制度实施效果 陪审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技术主义进路:镜鉴与期待 被引量:19
2
作者 魏晓娜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47,共16页
中国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目前在立法和实践中均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应当反思目前的改革与研究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其他国家践行审判中心主义的历程中汲取外部灵感。日本追求公判中心主义近百年,在2009年裁判员制度施... 中国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目前在立法和实践中均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应当反思目前的改革与研究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其他国家践行审判中心主义的历程中汲取外部灵感。日本追求公判中心主义近百年,在2009年裁判员制度施行后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不触动宏观结构的前提下,走出一条“技术主义”的改革路线。中国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实际上走的也是一条技术主义路线。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走技术主义路线如果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和发力点,那么也能推动审判中心主义的发展。走技术主义进路的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应当将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但人民陪审员制度和其他相关支持性制度及规则,也应当具备工具主义理性,其改革应有意识地统合于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大方向之下,避免与之发生冲突。技术主义路线只是在目前不可能发生大的立法变动的前提下的权宜之计。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未来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进行结构性调整仍然是一个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人民陪审员 庭前会议 讯问录音录像
原文传递
论法官指示制度之构建——兼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之适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欣 陈建新 聂玉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9,共9页
我国法官指示制度的建立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和合议制度变革的需要,是化解现有陪审合议庭顽症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现有陪审制度"平民性"丧失的新路径,对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完善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与域外的法官指示制度比较... 我国法官指示制度的建立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和合议制度变革的需要,是化解现有陪审合议庭顽症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现有陪审制度"平民性"丧失的新路径,对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完善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与域外的法官指示制度比较,我国现有法官指示制度具有如下缺陷:粗陋的内容规定、悖反的权威扩张、缺失的救济途径、狭小的适用空间,应从内容完善、权力制约、权利救济、适用扩展四个方面对上述缺陷予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指示制度 陪审员 陪审员制度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的要求及实现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昂 杨征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9-188,共10页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实践中陪审的形式化问题严重,"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问题突出,问题解决之道是推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实质性参审强调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活动并独立提出案件处理意见,从而在参审过程中真正发挥实质...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实践中陪审的形式化问题严重,"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问题突出,问题解决之道是推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实质性参审强调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活动并独立提出案件处理意见,从而在参审过程中真正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实质性参审不足问题是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瓶颈,推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要求切实加强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陪审案件信息知情保障、合议庭法官对人民陪审员陪审案件所需法律知识与法律技能的服务与指导、人民陪审员独立发表意见保障、充分尊重人民陪审员的独立地位与陪审权利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制 实质性参审 要求 实现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框架内外的思考 被引量:9
5
作者 魏晓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人民陪审员法》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条件、遴选程序、适用人民陪审员的案件范围、人民陪审员的职权、陪审法庭的组织形式等核心问题作出很多突破性改革。考察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制度框架本身,考... 《人民陪审员法》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条件、遴选程序、适用人民陪审员的案件范围、人民陪审员的职权、陪审法庭的组织形式等核心问题作出很多突破性改革。考察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制度框架本身,考量其设计是否有助于制度功能与制度目的的实现,也需要跳出人民陪审员的制度框架,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审视其是否契合于整个诉讼环境以及契合的程度。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框架来看,上述改革措施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其总体上有助于解决人民陪审员制度固有的问题,也有利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的发挥。然而,一旦超越制度框架,则会发现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与其他司法改革举措和诉讼制度存在一定的抵牾,比较突出的有人民陪审员审前阅卷的做法与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相冲突、将陪审案件提交审委会讨论的规定与当下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不协调、陪审法庭与第二审法庭的关系仍有待于科学处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司法民主 遴选机制 陪审团裁决不受弹劾原则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法》第20条法官指示条款的程序化塑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星译 《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54,共15页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陪审流于形式”的弊象饱受诟病,而在制定法层面,法官与人民陪审员的“权力失衡”使“参审虚化”现象进一步加剧。2018年《人民陪审员法》第20条模糊地规定了法官对人民陪审员的指示义务,缺少可具操作性的程序指引...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陪审流于形式”的弊象饱受诟病,而在制定法层面,法官与人民陪审员的“权力失衡”使“参审虚化”现象进一步加剧。2018年《人民陪审员法》第20条模糊地规定了法官对人民陪审员的指示义务,缺少可具操作性的程序指引。欧陆事实问题清单制度和英美陪审团指示规则并非解决我国司法顽症的最佳路径。法官指示的理论基础(或曰义务来源)在于实质真实发现,而非贯彻司法民主。为防止法官滥用指示权,有必要对《人民陪审员法》第20条作限缩性解释,即指示内容仅限于与罪责实体事实、证据适用相关的特定法律问题;指示作出仅限于合议庭评议环节。同时,还应当确立判断指示是否适当的“形式+实质”的双重审查标准,并辅之以程序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法官指示 合议庭评议 实质真实发现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中人民陪审员制度适用的挑战及其应对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恒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8,共18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间客观上存在张力关系。在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中,人民陪审员制度适用的挑战体现在:人民陪审员参与空间愈加有限、事实审与法律审区分难度增大、人民陪审员审判能力被削弱等等。产生上述挑战的原因... 人民陪审员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间客观上存在张力关系。在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中,人民陪审员制度适用的挑战体现在:人民陪审员参与空间愈加有限、事实审与法律审区分难度增大、人民陪审员审判能力被削弱等等。产生上述挑战的原因包括两种制度改革预期目标有别、陪审规则设计存在内生不足、合作性司法理念强化法律职业联系、考核任务增加工作负担等方面。顺应我国刑事司法发展趋向,宜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参与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之主要方案:第一,坚持审判中心主义以统筹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进程;第二,调整人民陪审员参与认罪认罚案件的审判规则;第三,以优化检法职权关系为依托规范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第四,健全考核机制以提高认罪认罚案件审判质量。由此,进一步提升我国刑事案件繁简分流进程中审判方式改革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案件 人民陪审员 法官 事实认定 法律适用
下载PDF
论适用人民陪审员的案件范围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国征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5,共6页
我国关于适用人民陪审员案件范围的立法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赋予当事人选择适用人民陪审员的权利,是司法民主的一种体现。但现行法律关于适用人民陪审员范围的规定仍然存在不明确、不合理之处,理论上... 我国关于适用人民陪审员案件范围的立法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赋予当事人选择适用人民陪审员的权利,是司法民主的一种体现。但现行法律关于适用人民陪审员范围的规定仍然存在不明确、不合理之处,理论上对此存在较大争议,实务上陪审率也存在较大差异。陪审率的高低并不等于司法民主水平的高低,从法律制度完善角度看,应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适用人民陪审员,同时限制当事人申请适用人民陪审员的案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适用范围 司法民主
下载PDF
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及其改革——兼论中外“陪审”之“陪”的语义差别 被引量:4
9
作者 唐东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80-87,共8页
我国陪审制度之"陪",从清朝末年的引进,发展到如今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其中内含了多重的语义和价值吁求。现行立法中的"人民陪审员",既不是英美法系大众化的"陪审团成员",也不是大陆法系专家化的"参审... 我国陪审制度之"陪",从清朝末年的引进,发展到如今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其中内含了多重的语义和价值吁求。现行立法中的"人民陪审员",既不是英美法系大众化的"陪审团成员",也不是大陆法系专家化的"参审员"。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应当把握人民陪审之"陪"的语义及其折射的伦理价值需求,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平衡和协调民意监督、政治民主和司法借力这"三重价值期望",保证人民陪审员的实质性参与,将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一分为三":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人民陪审团制度、机册(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专册(人民)陪审员制度,真正实现人民陪审的司法借力和"民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之“陪” 人民陪审员 语义分析 三重价值期望 三元立法重构
下载PDF
比较法视野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相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9,共13页
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在强化职业化主审法官主导地位的同时,提出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的改革目标。比较日本、韩国的民众参与司法裁判的新制度,可知中、日、韩三国的制度改革虽然目标相近,但制度背景、制... 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在强化职业化主审法官主导地位的同时,提出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的改革目标。比较日本、韩国的民众参与司法裁判的新制度,可知中、日、韩三国的制度改革虽然目标相近,但制度背景、制度内容及其取得的效果却有较大差异。如何平衡好司法专业性与民众参与之间的关系并确保专业性优先,是当前中国司法改革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参与审判并非普通民众参与司法活动的唯一形式,应当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形式和渠道,加强顶层设计,重视发挥人民陪审员提供专业知识和参与纠纷调解的作用。在今后的人民陪审制改革中要转换视角,弱化政治意义而强化司法功能,细化相应的程序实体规则,注意考虑司法审判相关主体与参与司法裁判民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参与司法裁判 人民陪审员 司法改革 比较法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中事实审、法律审分离模式之提倡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立丰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13,共9页
宏观层面,表征我国此轮司法改革"专业化"及"民主化"两大维度的员额制与陪审制并行不悖,且互为制衡、互为依托,都服务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总体改革目标。微观层面,以司法... 宏观层面,表征我国此轮司法改革"专业化"及"民主化"两大维度的员额制与陪审制并行不悖,且互为制衡、互为依托,都服务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总体改革目标。微观层面,以司法民主化为前提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应从立法角度合理预判司法民主化与司法专业化之间存在的技术兼容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目前正在逐步落实推进的事实审、法律审分离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事实审 法律审 陪审制 员额制
下载PDF
陪审团事实裁决终局性的理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永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4,共5页
陪审团对事实的裁决之所以具有终局性,根据在于其裁决是公意的反映,其审判是基于同意的统治,陪审团与法官之间的分权制衡有利于保障其裁判的公正性,陪审团决策中立、民主和科学使其裁决的可靠性具有保障,陪审团是非负责机构无法对其追... 陪审团对事实的裁决之所以具有终局性,根据在于其裁决是公意的反映,其审判是基于同意的统治,陪审团与法官之间的分权制衡有利于保障其裁判的公正性,陪审团决策中立、民主和科学使其裁决的可靠性具有保障,陪审团是非负责机构无法对其追究责任。但人不是万能的,陪审团的原则和精神在现实中也难以完全落到实处,其裁决也时常犯错误,故有必要向相关人士提供救济机会。陪审制的内在逻辑及其蕴含的政治智慧,对于我国的司法改革极具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团 法律审 事实审 既判力 人民陪审员
下载PDF
陪审制的功能、机制与风险防范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晓娜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中国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量"上的增长,在陪审员的社会代表性和参加审判的实质性等"质"的方面,人民陪审员制度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要通过资格条件、遴选机...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中国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量"上的增长,在陪审员的社会代表性和参加审判的实质性等"质"的方面,人民陪审员制度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要通过资格条件、遴选机制、法庭配比、表决规则方面的改革,扩大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社会基础,提高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实质性,同时防范民众参与审判可能带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司法民主 法定陪审
下载PDF
我国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的反思与进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立伊 《行政与法》 2017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有助于提升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的质效,进而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既要确保人民陪审员"当家作主",又要引导人民陪审员公正裁判以预防"失控的陪审员"... 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有助于提升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的质效,进而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既要确保人民陪审员"当家作主",又要引导人民陪审员公正裁判以预防"失控的陪审员"。因此,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应在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具体包括:构建以证据评价为基础的事实认定模式,优化参审案件的范围和人民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组成比例及选任模式,完善法官指示规则和合议庭评议表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审机制 程序保障 人民陪审员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选任难的困局与解局——基于S省C区人民陪审员选任的样本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群 《行政与法》 2020年第2期81-91,共11页
本文认为,群众参审热情有待提升、候选人不愿担任人民陪审员比例较高是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群众参审积极性主要受制于实质参审难、权责不清晰、激励失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人民陪审员选任难的之破局——从要... 本文认为,群众参审热情有待提升、候选人不愿担任人民陪审员比例较高是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群众参审积极性主要受制于实质参审难、权责不清晰、激励失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人民陪审员选任难的之破局——从要素论到系统论,从陪审权利到陪审权利义务并重。选任之理在选任之外,从陪审实质化出发,提高陪审效率,增强人民陪审员的正义获得感,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司法规律的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机制,人民何以陪审的困局方能真正解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实质参审 陪审义务 司法公信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中的利益部门化及其反思
16
作者 张庆霖 廖永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160,共7页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颁布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发生了明显的职能异化和虚化现象,其原因是受到了部门利益的影响,亦即法院系统在该制度的立法和实施过程中谋求本部门工作的便利和利益,以致影响了人民陪审固有价值的...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颁布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发生了明显的职能异化和虚化现象,其原因是受到了部门利益的影响,亦即法院系统在该制度的立法和实施过程中谋求本部门工作的便利和利益,以致影响了人民陪审固有价值的实现。要想实现其司法民主、司法监督等预设价值,就必须将陪审还原为公民的宪法性权利,去除部门利益的影响,具体包括科学民主立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部门利益 部门化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下载PDF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问题检视与改革前瞻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良军 《理论界》 2016年第12期84-92,共9页
司法实践运行中呈现出的陪审员选任的"精英化"、陪审员管理的"半职业化"、陪审员知识的"专业化"以及陪审员审判的"陪衬化"等问题,已然阻碍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实际效用的正常发挥。人民陪审制... 司法实践运行中呈现出的陪审员选任的"精英化"、陪审员管理的"半职业化"、陪审员知识的"专业化"以及陪审员审判的"陪衬化"等问题,已然阻碍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实际效用的正常发挥。人民陪审制度的内在本质是实现裁判规范证成中合法和合理矛盾动态平衡化的一种中介装置,是促进裁判规范理性证成之理性法律论辩外部视角的制度化。因此,我国当前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试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促进裁判规范的理性证成这一内在本质,亦即从扩大可以参与陪审的社会公众的范围和保障陪审员在实际审判中意见表达的相对独立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度 理性法律论辩 职业法官 人民陪审员
原文传递
论大合议庭中陪审员对事实的认定
18
作者 郑旭 陈诗怡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规定七人合议庭审判案件的,人民陪审员仅可对事实认定独立发表意见并表决,不可就法律适用进行表决。但是该法及我国三大诉讼法均未对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审权限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规定七人合议庭审判案件的,人民陪审员仅可对事实认定独立发表意见并表决,不可就法律适用进行表决。但是该法及我国三大诉讼法均未对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审权限内的事实问题应当指某一行为或事件是否发生或客观存在,而事实确定后的后果则属于法律问题,但从法理以及司法实践来看,部分事实问题仍然由职业法官进行认定,例如非法证据的排除以及证据是否采信。大合议庭审理案件中人民陪审员可以通过听取证人证言、向证人发问以及勘验犯罪现场认定案件事实,准确参与审判,保证司法民主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参审制 事实问题 问题列表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与法律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红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6-20,7,共6页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没有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而是由人民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这就要求人民陪审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是陪审员胜任陪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关涉陪审制...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没有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而是由人民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这就要求人民陪审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是陪审员胜任陪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关涉陪审制度价值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法律教育本身是适用于多个领域,对于人民陪审员这个特殊群体,更有必要通过法律教育来提高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法律素质 法律教育
下载PDF
刑事审级制度的现实挑战与应对转型——基于当下刑事司法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宇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中国实行四级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这种审级制度设置源于法律移植、历史传统、地缘环境以及认知理念等因素的考量。但是当下正在积极推行试点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强烈冲击了司法裁判生效过程的一元化特征,并对... 中国实行四级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这种审级制度设置源于法律移植、历史传统、地缘环境以及认知理念等因素的考量。但是当下正在积极推行试点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强烈冲击了司法裁判生效过程的一元化特征,并对各级刑事审判机关的职能划分提出了挑战,进而影响刑事审级制度的设置。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司法改革的推进,中国刑事审级制度的设置应当进行调整,实现司法裁判生效过程的多元化,并重塑各级刑事审判机关的职能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裁程序 人民陪审员 一审终审 三审终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