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 被引量:282
1
作者 乔友林 赵宇倩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患者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地域、人群等差异。在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综合防控受到高度重视。目前,预防宫颈癌的最有效措施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注射人乳头...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患者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地域、人群等差异。在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综合防控受到高度重视。目前,预防宫颈癌的最有效措施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注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以预防HPV感染的一级预防已应用于全世界多个国家。开展针对适龄妇女的人群宫颈癌筛查,进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患者死亡率。通过制定适宜于各国的宫颈癌综合防治策略,并有效地应用于目标人群,宫颈癌有望成为人类通过综合防控战胜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子宫颈 流行病学因素 癌前状态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疫苗 病毒体 筛查
原文传递
西藏自治区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2
2
作者 靳琼 沈铿 +12 位作者 李辉 周先荣 黄惠芳 冷金花 章文华 龚晓明 程雪梅 索朗 祝燕春 郎景和 鲁重美 王萍 莫文秀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西藏自治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及与HPV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于2007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和那曲3个地区的3036例妇女进行流行病学问卷凋杏和HPVDNA分型检测,并对... 目的了解我国西藏自治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及与HPV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于2007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和那曲3个地区的3036例妇女进行流行病学问卷凋杏和HPVDNA分型检测,并对与HPV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网素分析。结果3036例妇女中,HPV感染患者为279例,总感染率为9.19%(279/3036),其中高危型HPV、低危型HPV和HPV复合感染率分别为7.05%(214/3036)、2.14%(65/3036)和1.32%(40/3036);不同年龄、民族、地区妇女间HP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的亚型中,HPV16(1.52%)最常见,其次为HPV33(1.42%)、58(1.22%)、52(1.15%)和31(1.05%);不同年龄妇女中,HPV感染的亚型分布也略有不同。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态、初次性生活年龄和妊娠次数为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吸烟(P=0.027)、性伴侣数(P=0.198)和初次性生活年龄(P=0.237)为影响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两藏自治区妇女宫颈HPV感染率低于国内外平均水平,其最常见的亚型为HPV16。影响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性伴侣数和初次性生活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乳头状瘤病毒科 DNA 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颈
原文传递
HPV感染与BV、VVC、TV的相关性基于1261例妇科门诊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9
3
作者 孟龄婷 薛艳 +3 位作者 岳婷 杨雷 高丽 安瑞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6—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同时检测阴道微生态及HPV分型的1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6—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同时检测阴道微生态及HPV分型的1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261例患者中,HPV感染者328例,HPV感染率26.01%(328/1261);328例HPV感染者中,患阴道感染性疾病者219例(66.8%,219/328),933例未感染HPV者中,患阴道感染性疾病者503例(53.9%,503/933),HPV感染者较未感染者患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x^2=5.87,P=0.01)。142例BV患者中感染HPV者54例(38.0%,54/142),296例中间型BV患者中感染HPV者88例(29.7%,88,296),231例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中感染HPV者51例(22.1%,51/231),99例VVC患者中感染HPV者15例(15.2%,15/99),2例TV患者中感染HPV者0例(0/2);BV、中间型BV患者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VC、TV患者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中间型BV与HPV感染呈正相关(OR=2.17,95%C,为1.37~3.43,P〈0.01;OR=1.49,95%CI为1.00—2.22,P=0.04),VVC、Tv与HPV感染无相关性(P〉O.05)。结论BV与HPV感染,尤其是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而VVC、TV与HPV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阴道病 细菌性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滴虫性阴道炎
原文传递
重庆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及年龄的分层分布 被引量:48
4
作者 杨赟平 杨双双 张莉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9-250,254,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及与年龄的相关性,为HPV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集2008年4月至2012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0 856例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并对HPV-DNA进行基因分型,结合年龄信息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及与年龄的相关性,为HPV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集2008年4月至2012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0 856例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并对HPV-DNA进行基因分型,结合年龄信息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 HPV感染率为37.3%(4 044/10 856),其中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为27.2%(2 956/10 856),以16型(8.4%)最常见,其次为52型(4.1%)。HPV感染以单一型感染(83.6%)为主,而在多重感染中,85.5%为二重感染。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庆地区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和年龄分布异质性,提示HPV预防性疫苗的使用应同时考虑分型和年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年龄分布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重庆
下载PDF
2007-2008年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7
5
作者 武明辉 张淞文 +34 位作者 张为远 周保利 谢争 王建东 冯静 王军华 蒋京伟 朱力 黄石全 潘静 刘新芝 张运平 赵温 李虹 罗晓航 史坤翀 王桂凤 付立平 李桂香 陶惠芬 戴春香 何瑞霞 金蕾 刘广美 王奎香 叶家林 刘似英 王梅 闫学明 胡桂玲 林如静 孙嫦月 曾红 吴丽荣 程亚利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2-897,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布特点,初步探讨HR—HP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2个区县137个社区25~54岁已婚妇女...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布特点,初步探讨HR—HP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2个区县137个社区25~54岁已婚妇女6185例进行妇科检佥、宫颈HR—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3.0软件双次录入、审核数据后,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生殖道HR—HPV感染率为9.89%。城区、近郊、远郊妇女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9.34%、10.51%和9.51%(P〉0.05);本市、外地户籍妇女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9.53%和11.30%(P〈0.05)。(2)HR—HPV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25~44岁年龄段妇女的HR—HPV感染率稳定在10%左右,30~34岁者HR—HPV感染率最高,为11.21%;44岁以上则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下降,50-54岁降至最低(7.78%)。(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爪,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配偶性伴侣数〉1个者、外地户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其感染HR—HPV的可能性大。(4)感染HR—HPV人群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病率明显高于未感染人群(分别为29.76%、3.32%,P〈0.01)。结论(1)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牛殖道HR—HPV感染率为9.9%,在地域分布上无差异。(2)北京地区HR—HPV感染的危险人群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者、配偶多个性伴侣者、外地户籍及文化程度较高者。(3)HR—HPV感染是发生CIN及宫颈癌的重要因素,但HR—HPV感染并不等于一定发生CIN和宫颈癌;应对HR—HPV感染者定期随访以了解其感染及宫颈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子宫颈 抽样研究 问卷调查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及子宫颈菌群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展 张岱 +5 位作者 肖冰冰 张瑞 白会会 董翰宇 毕蕙 刘朝晖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1-480,共10页
目的 了解高危型HPV感染妇女阴道菌群及子宫颈菌群的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及子宫颈菌群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对照组5例,HPV16/18组5例,HPV其他高危型组5例,子宫颈癌... 目的 了解高危型HPV感染妇女阴道菌群及子宫颈菌群的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及子宫颈菌群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对照组5例,HPV16/18组5例,HPV其他高危型组5例,子宫颈癌组3例),填写调查问卷、行阴道及子宫颈分泌物微生态检测,同时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行菌群分析。 结果 阴道菌群分析结果:(1)阴道菌群主要有6个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菌门及软壁菌门,正常阴道菌群以厚壁菌门为主,高危型HPV感染者拟杆菌门、梭菌门增多,子宫颈癌组梭菌门显著增多;(2)正常阴道菌群在属水平以乳杆菌属为主,高危型HPV感染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阿托波菌属、巨球菌属及纤毛菌属增多,子宫颈癌组纤毛菌属显著增多;(3)高危型HPV感染后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但4组阴道菌群Alpha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73)。子宫颈菌群分析结果:(1)子宫颈菌群多样性高于阴道菌群;(2)高危型HPV感染者子宫颈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4组子宫颈菌群Alpha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P=0.046);(3)对照组子宫颈菌群较阴道菌群变形菌门增加,HPV感染后子宫颈变形菌门明显增加;(4)衣原体感染在子宫颈癌组明显增加。 结论 子宫颈菌群多样性高于阴道菌群;高危型HPV感染者子宫颈菌群变化较阴道菌群更明显;梭菌门-纤毛菌属及衣原体与子宫颈癌相关,子宫颈变形菌门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微生物群 阴道 子宫颈 高通量核苷酸系列分析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钰颖 宋晓彬 +5 位作者 郝世超 欧龙 马佳平 符健 韩耀风 周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3-447,453,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内地尖锐湿疣(CA)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Science Direct On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关于我国内地CA患者HPV检测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 目的了解我国内地尖锐湿疣(CA)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Science Direct On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关于我国内地CA患者HPV检测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2013年12月。根据样本量对各文献HPV感染率进行加权合并,计算CA患者的HPV及各基因型合并感染率,并分析不同研究年份、研究地区CA患者的HPV合并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患者感染/检出HPV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累计CA患者10 757例,感染HPV 9 328例(86.7%)。CA患者的HPV合并感染率为95.7%〔95%CI(95.2%,96.2%)〕,其中合并感染率较高的前3种基因型为HPV6/11〔81.2%,95%CI(77.1%,85.2%)〕、HPV6〔43.8%,95%CI(35.2%,52.5%)〕、HPV11〔38.3%,95%CI(32.8%,43.8%)〕。1990—2003、2004—2013年CA患者的HP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96.6%〔95%CI(95.8%,97.5%)〕、94.6%〔95%CI(94.0%,95.3%)〕;东、中、西部患者的HP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95.1%〔95%CI(94.4%,95.7%)〕、91.7%〔95%CI(89.3%,94.1%)〕、96.5%〔95%CI(95.4%,9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年份、研究地区、标本类型、诊断方法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的影响因素(P<0.05)。对不同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年份、研究地区、标本类型、诊断方法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6的影响因素,研究年份、研究地区为西部、标本类型、诊断方法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11的影响因素,研究地区为中部、标本类型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16的影响因素,研究地区、标本类型、诊断方法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18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国内地CA患者的HPV感染以HPV6、HPV11基因型为主,感染率近10年来有所下降,东部地区感染率较高。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剥落细胞进行DNA检测,可以提高CA患者的HPV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妊娠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何玥 吴玉梅 +7 位作者 王彤 宋芳 王雁 赵群 孔为民 段微 朱力 张为远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HR)HPV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8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孕期检查的孕13~32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经三阶梯筛查并宫颈活检诊...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HR)HPV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8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孕期检查的孕13~32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经三阶梯筛查并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炎的患者21例及CIN的患者147例(其中CINI68例、CINⅡ37例、CINIII42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II)检测妊娠合并宫颈炎及CIN患者的HR—HPVDNA载量,并行对数(log10)转换。168例患者均随访至产后3~6个月。观察妊娠合并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HR—HPV阳性率、产后3~6个月HR—HPV自然转阴率及孕期和产后3~6个月HR—HPVDNA载量变化[用M(P25、P75)表示]。结果(1)孕期HR—HPV阳性率:妊娠合并CIN III、II、I及宫颌炎患者HR—HPV阳性率分别为98%(41/42)、86%(32/37)、76%(52/68)及62%(13/21),妊娠合并不同级别CIN及宫颈炎患者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产后3~6个月HR—HPV自然转阴率:妊娠合并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产后3~6个月HR—HPV自然转阴率CIN III为5%(2/41)、CIN II为47%(15/32)、CINI为52%(27/52)及宫颈炎为10/13,妊娠合并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产后3~6个月HR—HPV自然转阴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3)HR—HPVDNA载量:妊娠合行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孕期HR—HPVDNA载量CIN III为2.02ng/L(1.53、2.67ng/L),CINII为1.94ng/L(0.75、2.75ng/L),CINI为2.04ng/L(0.08、2.95ng/L),宫颈炎为1.98.g/L(-0.07、2.47ng/L),妊娠合并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孕期HR—HP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产后3~6个月复查时,HR—HPVDNA载量CINIU为1.55ng/L(0.90、2.10ng/L),显著高于CIN II的0.09ng/L(-0.69、1.74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高危型HPV阴性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智敏 曾俐琴 +4 位作者 彭秀红 毛玲芝 孙小丽 李裕华 罗喜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3-68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阴性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诊治,有HPV检测结果的子宫颈癌患者共785例。(1)使用专用的HPV子宫颈刷采集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阴性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诊治,有HPV检测结果的子宫颈癌患者共785例。(1)使用专用的HPV子宫颈刷采集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高危型HPV分型(共13种HPV型别,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检测,检测出其中任何一型HPV者即为高危型HPV阳性,未检测到任何一型HPV者即为高危型HPV阴性;对检测出的高危型HPV阴性标本进一步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其高危型HPV感染状态,两种方法检测的HPV型别相同,当HC-Ⅱ检测的荧光读数与阴性测定值(RLU/CO)比值≥1.0时为高危型HPV感染阳性,〈1时为高危型HPV感染阴性。(2)回顾性分析高危型HPV阴性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包括年龄构成、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结果(1)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显示,785例子宫颈癌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714例(91.0%,714/785),高危型HPV阴性71例(9.0%,71/785);HC-Ⅱ方法检测显示,71例高危型HPV阴性的子宫颈癌患者的RLU/CO比值均〈1,即其高危型HPV感染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0%(71/71)。(2)高危型HPV阴性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年龄构成:71例高危型HPV阴性患者中,高发年龄段为41~55岁,共43例(60.6%);714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中,41~55岁者392例(54.9%)。高危型HPV阴性与阳性患者间高发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3,P=0.571)。TCT检测结果:71例高危型HPV阴性患者中,行TCT检测者32例,其中炎症或无异常6例(18.8%),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0例(31.2%),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细菌性阴道病和阴道微生态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忆 吴丹 +3 位作者 李柱南 张峥嵘 许颖 林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和阴道微生态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病诊治中心进行阴道分泌物HRHPV筛查的1768名女性的临床资料。1768例女... 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和阴道微生态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病诊治中心进行阴道分泌物HRHPV筛查的1768名女性的临床资料。1768例女性分为HR-HPV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女性中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p H值、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和白细胞酯酶)和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1768例研究对象中,HR-HPV阳性组527例(29.80%),HR-HPV阴性组1241例(70.20%)。细菌性阴道病共114例(6.44%),其中HRHPV阳性组中细菌性阴道病的构成比为11.57%,HR-HPV阴性组中细菌性阴道病的构成比为4.27%,两组细菌性阴道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四项指标均阳性者(p H>4.5,唾液酸苷酶阳性、过氧化氢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98例(5.54%),其中HR-HPV阳性组中微生态四项指标均阳性者的构成比为8.54%,HR-HPV阴性组中微生态四项指标均阳性者的构成比为4.27%,阴道微生态四项指标均阳性者的构成比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和阴道微生态改变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减少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维护阴道微生态平衡,可以降低HR-HPV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阴道病细菌性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微环境
下载PDF
2007-2008年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为远 武明辉 +5 位作者 张凇文 周保利 李长东 王建东 朱力 潘静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病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随机抽取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25-54岁已婚妇女6339例(其中城区妇女942例,近郊区妇女3000例,远郊区妇女...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病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随机抽取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25-54岁已婚妇女6339例(其中城区妇女942例,近郊区妇女3000例,远郊区妇女2397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并对TCT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6339例妇女中,TCT结果异常者占9.58%(607/6339);病理检查诊断为CIN者占5.84%(370/6339),占TCT结果异常者的60.96%(370/607),其中CIN Ⅰ为4.65%(295/6339),CINⅡ为0.80%(51/6339),CINⅢ为0.38%(24/6339);早期浸润癌为0.06%(4/6339).城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为4.46%(42/942),近郊区妇女为6.27%(188/3000),远郊区妇女为6.01%(144/2397),不同地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CIN的患病率为5.84%,城区与近、远郊区妇女宫颈病变患病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癌前状态 流行病学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高危型HPV亚型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颈癌中的感染状况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文鹏 安菊生 +9 位作者 姚洪文 李宁 张媛媛 葛丽 宋艳 王憨杰 袁光文 孙阳春 黄曼妮 吴令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3-294,295-300,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癌中高危型HPV亚型的感染状况,并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颈癌的致癌HPV亚型进行归因分析。方法2009年2月—2016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共1 541例,其中位年龄为4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癌中高危型HPV亚型的感染状况,并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颈癌的致癌HPV亚型进行归因分析。方法2009年2月—2016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共1 541例,其中位年龄为49岁(20~82岁);来自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其他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和华南)的患者分别为961、244、175、87和74例;病理类型:鳞癌1 337例、腺癌87例、腺鳞癌23例、黏液性癌20例、透明细胞癌19例、内膜样癌12例、神经内分泌癌25例、浆液性癌9例、绒毛状腺癌5例、微偏腺癌4例。(1)分析不同地区、诊断年龄、病理类型的子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2)采用比例归因方法计算13种高危型HPV亚型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颈癌中的归因比例,以及九价HPV疫苗预防的高危型HPV亚型在子宫颈鳞癌和腺癌中的归因比例。结果(1)1 541例子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的总感染率为86.6%(1 335/1 541)。1 337例子宫颈鳞癌患者中,≥60岁患者的高危型HPV的单一感染率(68.3%,110/161)明显低于45~49岁和≤44岁者[分别为77.4%(578/747)、80.4%(345/429),P=0.008],但其高危型HPV的混合感染率(23.0%,37/161)明显高于45~59岁和≤44岁者[分别为11.4%(85/747)、11.7%(50/429),P<0.01];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其他地区子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86.8%(834/961)、87.7%(214/244)、83.4%(146/175)、83.9%(73/87)和91.9%(68/74);子宫颈鳞癌(86.8%,1 337/1 541)和腺癌(5.6%,87/1 541)是子宫颈癌常见的病理类型,子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黏液性癌、神经内分泌癌、绒毛状腺癌的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分别为90.1%(1 205/1 337)、74.7%(65/87)、87.0%(20/23)、65.0%(13/20)、72.0%(18/25)和5/5,但子宫颈浆液性癌、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和微偏腺癌的高危型HPV感染率较低,分别为4/9、3/12、2/19、0/4。(2)采用比例归因方法计算结果显示,HPV 16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宫颈肿瘤 组织学类型肿瘤 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
原文传递
HIV阳性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华放 刘敏 许艳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HIV阳性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情况。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进行子宫颈病变筛查的58例HIV阳性妇女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9例HIV阴性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子宫颈液基薄... 目的探讨HIV阳性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情况。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进行子宫颈病变筛查的58例HIV阳性妇女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9例HIV阴性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HPV检测。观察两组妇女的TCT异常率、高危型HPV阳性率等,从而分析HIV感染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妇女的TCT异常率(91.4%,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45.8%,2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65,P=0.036);观察组妇女的高危型HPV阳性率(34.5%,20/58)明显高于对照组(16.9%,1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59,P=0.041)。高危型HPV阳性的HIV阳性妇女,其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仙1的比例(15.0%,3/20)、CD4^+/CD8^+比值〉1的比例(为0)与高危型HPV阴性者[分别为31.6%(12/38)、7.9%(3/38)]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378,P=0.042和)(x^2=9.245,P=0.045)。高危型HPV阳性的HIV阳性妇女,其AIDS不同临床分期的比例与高危型HPV阴性者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阳性妇女出现TCT异常、感染高危型HPV的比例大,而且HIV阳性妇女感染高危型HPV与CD。’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及AIDS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血清阳性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阴道涂片
原文传递
标准·方案·指南——2014年美国癌症学会最新宫颈癌筛查指南及筛查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6
14
作者 Robert A Smith Deana Manassaram-Baptiste +6 位作者 Durado Brooks Vilma Cokkinides Mary Doroshenk Debbie Saslow Richard C Wender Otis W Brawley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163-3164,共2页
美国癌症学会(ACS)每年都会发布有关癌症早期检测、癌症筛查率数据与趋势报告及相关问题的指南,并会持续关注可能需要在癌症筛查指南中做出相应改变与更新的医学科学文献中出现的新证据以及需要传达给临床工作者与公众的筛查相关信息。... 美国癌症学会(ACS)每年都会发布有关癌症早期检测、癌症筛查率数据与趋势报告及相关问题的指南,并会持续关注可能需要在癌症筛查指南中做出相应改变与更新的医学科学文献中出现的新证据以及需要传达给临床工作者与公众的筛查相关信息。在制定新指南的过程中,ACS至少每5年对指南更新1次,如有重要新证据出现,则更新间隔时间会更短。本期就2014年ACS关于宫颈癌筛查的最新指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诊断检查服务 指南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下载PDF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联合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飞翔 江俊青 +1 位作者 罗克锴 赵铮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探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在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病人分流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对病人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诊断为ASCUS,并同时进行HPV DNA、血清SCC检测和阴道镜检下定位活检的17... 目的探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在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病人分流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对病人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诊断为ASCUS,并同时进行HPV DNA、血清SCC检测和阴道镜检下定位活检的175例病人,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HPV和SCC均阴性。结果175例ASCUS病人,病理活检炎症或正常133例,宫颈上皮细胞瘤变(CIN)Ⅰ28例,CINⅡ/Ⅲ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例。HPV DNA阳性对于CINⅡ及以上的检出率为16.00%(12/75),显著高于HPV DNA阴性病例检出率2.00%(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上皮细胞瘤变(CIN)级别的增加,HPV阳性率越高。而血清SCC含量大于>1.5 ng/m L组与血清SCC≤1.5 ng/m L组对于CINⅡ及以上的检出率分别为37.50%(6/16)、5.03%(8/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检测对于预测CINⅡ及以上病理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60.87%、98.00%、16.00%;血清SCC检测对于预测CINⅡ及以上病理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2.86%、93.79%、94.97%、37.50%;二者联合检测应用预测宫颈癌高级别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57.76%、98.94%、16.05%。结论单独HPV DNA或血清SCC检测对于ASCUS病人分流具有一定意义,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宫颈癌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减少宫颈癌高级别病变的漏诊和不必要的活检,能在早期有效分流管理ASCUS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探针 HPV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宫颈非典型增生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下载PDF
HIV阳性妇女子宫颈感染HPV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永喜 熊艳 +3 位作者 桂希恩 荣玉萍 蔡红兵 马玲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分析HIV阳性妇女子宫颈感染HPV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中心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HIV阳性妇女293例作为观察组,HIV阴性妇女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标准问卷调查两组妇女的基本信息和H1V相关信息,... 目的分析HIV阳性妇女子宫颈感染HPV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中心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HIV阳性妇女293例作为观察组,HIV阴性妇女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标准问卷调查两组妇女的基本信息和H1V相关信息,Pap涂片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测,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3种HPV亚型。HPV阳性妇女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12个月。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V感染率分别为44.4%(130/293)和20.0%(40/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型是最常见的亚型,观察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3.7%(40/293)和7.0%(14/200),其次是58、52、43和18型,两组感染率分别为9.2%(27/293)和3.0%(6/200),8.2%(24/293)和2.5%(5/200),8.2%(24/293)和1.5%(3/200),6.8%(20/293)和2.5%(5/200)。随访至12个月时,两组HPV持续感染率分别是47.5%(48/101)和21.1%(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持续感染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初次检查HPV多重感染(OR=6.4,95%CI为1.6~25.6)、随访时患者的CD。T淋巴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低(与CD。细胞计数〉3.5×10^8个/L比较,2.0×10^8个/L≤CD。细胞计数≤3.5X10。个儿的OR值=8.1,95%CI为1.3—56.3,CD。细胞计数〈2.0×10^8个几的OR值=9.1,95%CI为1.8—46.9),以及宫颈细胞学Pap涂片检查结果异常(OR=18.1,95%CI为4.5~76.9)。结论HIV阳性妇女的HPV感染率高,且易持续感染。减少多重HPV感染以及纠正异常的宫颈细胞可降低HIV阴性妇女的HPV持续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宫颈肿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阴道微生物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上皮内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雨莲 邱丽华 +1 位作者 高华 狄文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01-305,共5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可能是造成HPV持续感染继而发生宫颈病变的伴随因素。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仅由少数几种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主要菌群。随着对细菌...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可能是造成HPV持续感染继而发生宫颈病变的伴随因素。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仅由少数几种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主要菌群。随着对细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阴道菌群中非乳酸杆菌属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存在密切联系。标志性的阴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与宿主细胞及HPV相互作用,导致阴道局部免疫抑制、慢性炎症的状态,从而造成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病变。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尤其是乳酸杆菌为主的阴道菌群是未来HPV感染及相关宫颈病变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阴道微生物多样性改变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的研究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阴道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乳头状瘤病毒科 宫颈肿瘤
下载PDF
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伟 郝敏 +12 位作者 陈春林 刘萍 凌斌 康山 陆安伟 王武亮 赵卫东 朱前勇 赵岳阳 赵宏伟 靳双玲 倪妍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共13年间中国11省市37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46313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 目的探讨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共13年间中国11省市37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46313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期,选择期别为Ⅰa2~Ⅱa2期、行B型或C型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颈癌患者共19041例,其中年龄≤35岁的年轻患者1888例(≤35岁组),年龄>35岁的中老年患者17153例(>35岁组),分析2004-2016年的13年间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1)2004-2016年的13年间,≤35岁组患者的构成比呈显著下降趋势(χ^2趋势=119.543,P<0.01);在≤35岁组患者中,2004-2010年间的构成比明显高于2011-2016年间[分别为12.6%(820/6484)、8.5%(1068/12557);χ^2=82.101,P<0.01].(2)与>35岁组患者比较,≤35岁组患者的初潮年龄较早、结婚年龄较晚、孕次和产次较少,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35岁组患者比较,≤35岁组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分别为68.5%、83.4%)、外生型肿瘤(分别为56.2%、63.2%)、非鳞癌(分别为12.0%、13.9%)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低分化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35岁组患者比较,≤35岁组患者中切缘阳性(分别为1.8%、1.1%)、间质浸润深度>1/2(分别为50.9%、40.1%)所占比例均较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旁浸润、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方面,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4-2016年的13年间,年轻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对于中老年患者,年轻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初潮年龄较早、Ⅰ期和非鳞癌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年龄因素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鳞状细胞 肿瘤侵润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重视女性生殖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葛雪飞 耿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由于宫颈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宫颈上皮不可避免地受到阴道微生态的影响。阴道微生态失平衡不仅引起阴道炎,还与HPV感染和宫颈癌相关。目前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主要与少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其中HPV16、18引起全世界70%的宫颈癌,因此... 由于宫颈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宫颈上皮不可避免地受到阴道微生态的影响。阴道微生态失平衡不仅引起阴道炎,还与HPV感染和宫颈癌相关。目前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主要与少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其中HPV16、18引起全世界70%的宫颈癌,因此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及治疗后随访中意义重大,而临床上HPV检测的目的在于检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故要求HPV检测方法应设立以CIN2+病变为终点的HPV阳性阈值。综上,了解阴道微生态、HPV感染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明确HPV检测的目的,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 微生物群 乳头状瘤病毒科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1256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亚型分布调查 被引量:15
20
作者 宋艳芳 祝先进 +2 位作者 林青 高芳琳 林上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调查1 256例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福州地区1 256例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HPV检查,分析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结果 1 256例患者中共检出HP... 目的调查1 256例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福州地区1 256例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HPV检查,分析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结果 1 256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396例,感染率为31.53%,其中高危亚型313例,感染率为25.16%,低危亚型149例,感染率为11.86%。在HPV感染者中检出率较高的HPV高危型有16型(8.76%),58型(5.49%),52型(5.25%);低危型有6型(4.14%),11型(3.58%)。各年龄组(≤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岁)人群中HPV感染率分别为45.92%(45/98)、28.68%(117/408)、29.08%(139/478)、33.79%(74/219)和39.62%(21/53),≤24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χ2=14.392,P〈0.05)。结论在福州地区1 256例女性人群中,各年龄段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其中≤24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达45.92%;HPV感染的常见型别为HPV 16、58、52、6和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乳头状瘤病毒科 宫颈肿瘤 宫颈疾病 DNA 病毒 芯片分析技术 福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