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隽 《航空科学技术》 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
就日益增多的废旧飞机回收问题,详细介绍了飞机机队再利用协会(AFRA)的作用,以及空中客车公司的飞机使用寿命终结高级管理流程(PAMELA)项目的情况。
关键词 飞机再利用 飞机机队再利用协会 最佳管理典范 飞机使用寿命终结的高级管理流程
下载PDF
突破“灰姑娘”范式的自我价值实现——基于《帕梅拉》中的人物角色分析
2
作者 李涛 陶艳春 陈建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90-394,共5页
《帕梅拉》是英国小说家塞缪尔·理查森的代表作品。为了更深入地解读帕梅拉这一人物角色,以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性恶论为切入点,采用逻辑推理法,突破“灰姑娘”范式的常规观点,从帕梅拉自我价值体系的正向、逆向、隐性... 《帕梅拉》是英国小说家塞缪尔·理查森的代表作品。为了更深入地解读帕梅拉这一人物角色,以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性恶论为切入点,采用逻辑推理法,突破“灰姑娘”范式的常规观点,从帕梅拉自我价值体系的正向、逆向、隐性实现,这3个层面进行研究。通过帕梅拉对其丈夫B先生的改造、感化、维护,分析其形象的复杂性。帕梅拉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其从女仆逐步转变为贵妇,身份转变后帕梅拉所经历的价值观的调整和重新自我定位又使其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梅拉》 角色分析 自我价值 实现
下载PDF
“美德”背后的“愉悦”:理查森的《帕梅拉》及其18世纪互文史
3
作者 魏艳辉 《英语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7-51,共15页
“美德”最初在英国小说话语中指美好的品质与德行,但在《帕梅拉》中其含义被窄化为“贞洁”。伊恩·瓦特认为窄化的目的是传播节制情欲的观念,为中产阶级婚姻树立典范。本文把《帕梅拉》置于18世纪的历史语境中,观察它与艳情小说... “美德”最初在英国小说话语中指美好的品质与德行,但在《帕梅拉》中其含义被窄化为“贞洁”。伊恩·瓦特认为窄化的目的是传播节制情欲的观念,为中产阶级婚姻树立典范。本文把《帕梅拉》置于18世纪的历史语境中,观察它与艳情小说、戏仿作品与女性操行指南所形成的互文史,重新审视它所倡导的“美德”的实质,并以此修正和深化瓦特的观点。“愉悦”话语产生于放荡主义的社会风气、早期性解放运动、经验主义哲学思潮。小说成为“愉悦”话语再现与传播的主要媒介。“美德”与“愉悦”相互对立,彼此界定。事实上,理查森运用“愉悦”话语,重建美德话语,其目的正是规训女性情欲,稳定婚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愉悦 互文史 《帕梅拉》 塞缪尔·理查森
原文传递
服饰“物语”——论《帕梅拉》里的博弈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堃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服饰的作用在《帕梅拉》里不容小觑。帕梅拉和B先生先后策略性地进行服饰展示,使得博弈之势明朗。三个衣服包裹的对峙将博弈推向高潮。围绕着服饰实质上进行着美德之爱和情欲之爱的交锋。
关键词 《帕梅拉》 塞缪尔·理查逊 服饰 物语 博弈
下载PDF
“英雄”的演化:从茉儿到帕梅拉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梅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2期65-92,共28页
1720到1740年间,英国社会的思想氛围发生了某种戏剧性的变化。笛福和理查逊的两部重要小说,即《茉儿·佛兰德斯》和《帕梅拉》,从一个角度折射出这种转变。两书就题材看有明显的相似性:其主人公均为出身贫苦的下层女子。她们都从当... 1720到1740年间,英国社会的思想氛围发生了某种戏剧性的变化。笛福和理查逊的两部重要小说,即《茉儿·佛兰德斯》和《帕梅拉》,从一个角度折射出这种转变。两书就题材看有明显的相似性:其主人公均为出身贫苦的下层女子。她们都从当家庭女仆起步,都曾被主人家的少爷追求、引诱,经历了人生风雨后又都成了富裕的闲适"淑女"。不过,与近似之处相比,她们所选择的不同道路却更耐人寻味。小说是西方现代社会成型期里应运而生的一种主流文学形式,其主人公(hero,即"英雄")是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主角,因而这两部关键作品所体现出的"英雄"的演化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儿 帕梅拉 英雄
下载PDF
自省与他审:《帕梅拉》的女德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塞缪尔.理查逊的道德小说《帕梅拉》中塑造了具有坚定贞洁信仰的女性帕梅拉。他通过意识差异、融合而引起的矛盾对话反映帕梅拉的女性美德自省,并利用大众阅读后产生的心理共鸣进行道德说教。具有女性意识的帕梅拉的自我塑造及自我提升... 塞缪尔.理查逊的道德小说《帕梅拉》中塑造了具有坚定贞洁信仰的女性帕梅拉。他通过意识差异、融合而引起的矛盾对话反映帕梅拉的女性美德自省,并利用大众阅读后产生的心理共鸣进行道德说教。具有女性意识的帕梅拉的自我塑造及自我提升过程反映了的中产阶级上升论及关怀女性的道德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理查逊 《帕梅拉》 文化效应
下载PDF
相似的境遇 不同的命运——帕梅拉、苔丝、晴雯三位女性命运之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叶春莉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9-80,89,共3页
帕梅拉、苔丝、晴雯三位美丽的女性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她们美丽动人,出生低微;她们都是敢说敢言,不畏权势,极力争取平等权利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但是她们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人生观以及社会背景的差异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 帕梅拉、苔丝、晴雯三位美丽的女性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她们美丽动人,出生低微;她们都是敢说敢言,不畏权势,极力争取平等权利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但是她们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人生观以及社会背景的差异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梅拉 苔丝 晴雯 人生观 社会背景
下载PDF
《帕梅拉》:文学公共领域与道德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振明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9年第2期92-98,共7页
塞缪尔·理查逊的代表作《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深具影响力的一部文学作品。小说中的女主角帕梅拉凭借个人美德挫败了意图不轨的少东家B先生,并促使后者改过自新。理查逊的明确的道德说教意图是在文本中的个人主体性与社会公共性互... 塞缪尔·理查逊的代表作《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深具影响力的一部文学作品。小说中的女主角帕梅拉凭借个人美德挫败了意图不轨的少东家B先生,并促使后者改过自新。理查逊的明确的道德说教意图是在文本中的个人主体性与社会公共性互为建构中实现的,文学公共领域的实例由此成型。细究文学公共领域与道德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理解18世纪英国小说融于社会意识建构的实施路径,也为此时期的文本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梅拉》 文学 公共领域 道德性
原文传递
塞缪尔·理查逊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洋 程丽蓉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国内外学界对塞缪尔·理查逊的研究主要从书信体小说结构模式、情节安排、艺术特点、人物心理分析、女性主义、道德坚守等角度来进行。对理查逊小说的分析和解读主要集中在《帕梅拉》和《克拉丽莎》两部小说上,对其第三部小说《查尔... 国内外学界对塞缪尔·理查逊的研究主要从书信体小说结构模式、情节安排、艺术特点、人物心理分析、女性主义、道德坚守等角度来进行。对理查逊小说的分析和解读主要集中在《帕梅拉》和《克拉丽莎》两部小说上,对其第三部小说《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传》的研究甚少。我们需要加强学术史的研究,运用更多的批评方法和审美理论进行对理查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理查逊 帕梅拉 克拉丽莎 研究述评
下载PDF
情感认知对比分析:《帕梅拉》与《爱玛》对爱的认知
10
作者 李丹云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4-100,共7页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研究属于认知文学批评范式之一,文章选取理查森的《帕梅拉》和奥斯丁的《爱玛》进行情感认知对比分析,探讨两位女主人公对爱的认知过程和特征。就情感强度而言,两书都突出了情感和理性认知内在的混合性、不稳定性和生...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研究属于认知文学批评范式之一,文章选取理查森的《帕梅拉》和奥斯丁的《爱玛》进行情感认知对比分析,探讨两位女主人公对爱的认知过程和特征。就情感强度而言,两书都突出了情感和理性认知内在的混合性、不稳定性和生成性。从书信体到自由间接引语的话语形式发展,再到人物内心情感心智发展,体现了文学情感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对文学情感叙事批评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认知 《帕梅拉》 《爱玛》
下载PDF
从布衣平民到缙绅贵妇——《帕梅拉》服饰政治的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栩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49-552,共4页
作为《帕梅拉》中重要的叙事元素,服饰是帕梅拉定义和言说自我的重要方式,并从某种程度上建构了她的身份和人格;服饰也是B先生控制帕梅拉身体和思想的特殊手段,是男性权力的试验场。从服饰角度分析帕梅拉的身份焦虑以及她与B先生一波三... 作为《帕梅拉》中重要的叙事元素,服饰是帕梅拉定义和言说自我的重要方式,并从某种程度上建构了她的身份和人格;服饰也是B先生控制帕梅拉身体和思想的特殊手段,是男性权力的试验场。从服饰角度分析帕梅拉的身份焦虑以及她与B先生一波三折的情感历程,从而揭示父权制社会中服饰政治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和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梅拉 服饰政治 女性身体 身份焦虑 规训
下载PDF
浅论《沙米拉》对《帕梅拉》的戏仿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文慧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沙米拉》按照《帕梅拉》故事的发展,对主要情节进行了戏仿,调侃并揭露了理查森创作的疏漏和不真实。《沙米拉》的失败之处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三个方面分析可见:在情节设计上不够严谨、故事发展略显松弛;在人物塑造上刻画单一... 《沙米拉》按照《帕梅拉》故事的发展,对主要情节进行了戏仿,调侃并揭露了理查森创作的疏漏和不真实。《沙米拉》的失败之处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三个方面分析可见:在情节设计上不够严谨、故事发展略显松弛;在人物塑造上刻画单一、缺少多样性;而在主题上,不仅没能反对和嘲讽理查森的美德观,反而在无意中表达了与前者相似,甚至一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梅拉》 塞缪尔·理查森 《沙米拉》 戏仿 科尼·科伯 菲尔丁
下载PDF
多重张力的汇合:《帕梅拉》矛盾解读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文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有关《帕梅拉》的矛盾解读是多重张力汇合的结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认同到两种帕梅拉形象,一种为理查逊在小说中建构起来的作为道德楷模的帕梅拉形象,另一种则为帕梅拉在信件中建构起来的有着微妙心理的自我形象。这两种帕梅拉形象... 有关《帕梅拉》的矛盾解读是多重张力汇合的结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认同到两种帕梅拉形象,一种为理查逊在小说中建构起来的作为道德楷模的帕梅拉形象,另一种则为帕梅拉在信件中建构起来的有着微妙心理的自我形象。这两种帕梅拉形象间的张力导致了《帕梅拉》的矛盾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梅拉》 理查逊 矛盾解读 张力 道德楷模
下载PDF
Literature Review of Pamela
14
作者 CHU Shiq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年第12期749-752,共4页
As one of the best renowned English novelists in the 18th century,Richardson has created several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among which his first epistolary novel Pamela pioneered English Sentimentalism literature.Since... As one of the best renowned English novelists in the 18th century,Richardson has created several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among which his first epistolary novel Pamela pioneered English Sentimentalism literature.Since publication,Pamela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nd studied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As for me,I’d like to mainly giv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Pamela at home and abroad.It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to promote ou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thus bringing us muc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ela Literature review At home and abroad
下载PDF
服从抑或反抗——基于女性主义解读《帕梅拉》
15
作者 钟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6-30,共5页
《帕梅拉》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出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之手,最早出版于1740年,被称之为英语最早的小说之一。作为一部言情小说,却没有因情爱降低小说的品位,相反从对女性主义视角上看,它歌颂了女性美德,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评论驻足。... 《帕梅拉》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出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之手,最早出版于1740年,被称之为英语最早的小说之一。作为一部言情小说,却没有因情爱降低小说的品位,相反从对女性主义视角上看,它歌颂了女性美德,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评论驻足。文章通过意识的差异和融合所引起的矛盾对话反映出帕梅拉的女性美德自省,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道德说教的共鸣。可以说,在女性意识的影响下,女主人完成了自我塑造,提升了自我,凸显了自身所具备的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梅拉》 女性主义 塞缪尔·理查逊 英国文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帕梅拉》中写作的作用(英文)
16
作者 屈彩娥 李小玺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76-79,共4页
塞缪尔·理查逊的第一部书信体小说《帕梅拉》主要是由女主人公写给她父母的信件所构成的。实际上,读这些信的并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的主人B先生。本文旨在探索写作在《帕梅拉》中的作用。女主人公所写的书信与日记既是表达自我的媒... 塞缪尔·理查逊的第一部书信体小说《帕梅拉》主要是由女主人公写给她父母的信件所构成的。实际上,读这些信的并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的主人B先生。本文旨在探索写作在《帕梅拉》中的作用。女主人公所写的书信与日记既是表达自我的媒介,又是一个避难所,一种身体的代替品,而且还具有使坏人改邪归正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不仅颠覆了传统,也使她成为了完美的道德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理查逊 《帕梅拉》 写作 力量
下载PDF
一封写满文化符码的信——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帕梅拉》
17
作者 历伟 《外国语言文学》 2017年第3期197-203,共7页
18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形势在经历了"光荣革命"的更迭动荡后趋于平缓。但从笛福到理查逊的短短20年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仆役阶层的兴起,室内建筑布局变革带来景观革命,书信小说的发展,道德改良运动趋于困顿等社会现象都可以从... 18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形势在经历了"光荣革命"的更迭动荡后趋于平缓。但从笛福到理查逊的短短20年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仆役阶层的兴起,室内建筑布局变革带来景观革命,书信小说的发展,道德改良运动趋于困顿等社会现象都可以从理查逊《帕梅拉》一封包涵众多文化符码的信中找到不可多得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理查逊 《帕梅拉》 书信体小说 景观与历史 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WHO KILLED PAMELA WERNER?
18
作者 JEREMIAH JENNE 《The World of Chinese》 2019年第2期76-77,共2页
The grisly 1937 murder of 19-year-old Pamela Werner was first "solved" by Paul French's award-winning Midnight in Peking. Published in 2011, French's book was a minor sensation, a lurid rickshaw ride... The grisly 1937 murder of 19-year-old Pamela Werner was first "solved" by Paul French's award-winning Midnight in Peking. Published in 2011, French's book was a minor sensation, a lurid rickshaw ride through the fetid nether regions of Beijing society. Now a rival publication by fellow Brit and former policeman Graeme Sheppard claims to overturn that rickshaw and set the record stra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ela Werner PAUL FRENCH MIDNIGHT in PEKING
原文传递
《帕梅拉》中新道德范式的建构
19
作者 张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塞缪尔·理查逊通过《帕梅拉》将新兴中产阶级进取向上的自我形象投射到帕梅拉身上,解构了血统、出身与"绅士"精神的所谓天然联系,用理性、自制等话语对传统"绅士"观念进行了改写。帕梅拉所隐喻的是理查逊等中... 塞缪尔·理查逊通过《帕梅拉》将新兴中产阶级进取向上的自我形象投射到帕梅拉身上,解构了血统、出身与"绅士"精神的所谓天然联系,用理性、自制等话语对传统"绅士"观念进行了改写。帕梅拉所隐喻的是理查逊等中产阶级道德改良者倡导的新绅士形象,及中产阶级通过道德改革实现社会权力结构重组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理查逊 《帕梅拉》 新道德范式 绅士理想 中产阶级
下载PDF
帕美勒着装的蕴涵
20
作者 赵青 冯利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小说巨匠塞缪尔.理查逊用自己的小说《帕美勒,》(又名《美德有报》),向人们表明,美德最终会战胜邪恶,得到回报。小说的女主人公帕美勒通过对自己着装的选择体现了她性格...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小说巨匠塞缪尔.理查逊用自己的小说《帕美勒,》(又名《美德有报》),向人们表明,美德最终会战胜邪恶,得到回报。小说的女主人公帕美勒通过对自己着装的选择体现了她性格中并存的两个特点:反抗与顺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理查逊 帕美勒 反抗 顺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