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N1和PON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原发性痛经间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涤 吕红霞 +2 位作者 张秀清 游丽琴 金永堂 《疾病控制杂志》 200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痛经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收集了某纺织厂 499名新婚女工的资料 ,采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对氧磷 1(PON1)和对氧磷 2 (PON 2 )两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原发性痛经的关系。结果 在未调整环境影响因素下 PON1Arg192 Gln/ Gln19... 目的 研究原发性痛经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收集了某纺织厂 499名新婚女工的资料 ,采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对氧磷 1(PON1)和对氧磷 2 (PON 2 )两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原发性痛经的关系。结果 在未调整环境影响因素下 PON1Arg192 Gln/ Gln192 Gln基因型可明显增加痛经危险度 ,而 PON2 Ala148Ala基因型虽对痛经有增强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ON1:OR=1.91,95 %CI 1.33~ 2 .75 ;PON2 :OR=1.33,95 % CI 0 .84~ 2 .11)。调整潜在影响因素后 ,PON1Arg192Gln/ Gln192 Gln基因型仍显示增加痛经危险度 ,而 PON2 Ala 148Ala基因型虽显示有增强痛经趋势 ,但仍无统计学意义。 (PON 1:OR=2 .0 1,95 % CI 1.36~ 2 .96 ;PON2 :OR=1.31,95 % CI0 .80~ 2 .13)。分析 PON1和 PON2基因间交互作用结果显示 ,同时存在 PON1Arg192 Gln/Gln192 Gln和 PON 2 Ala148Ala基因型时 ,可明显增加原发性痛经危险度 (OR=1.86 ,95 % CI1.0 7~ 3.2 3) ,但显示出的基本上仍然是 PON1的影响。结论 表明原发性痛经与 PON1基因遗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痛经 遗传易感性 pon1 pon2
下载PDF
CYP2C19、ABCB1及PON1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 被引量:23
2
作者 任晓蕾 张春燕 +3 位作者 詹轶秋 黄琳 贺真 冯婉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671-2674,共4页
目的:利用CYP2C19、ABCB1及PON1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12月收治的2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基于引物末端延伸的测序法(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17、CYP2C19*... 目的:利用CYP2C19、ABCB1及PON1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12月收治的2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基于引物末端延伸的测序法(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17、CYP2C19*3、CYP2C19*2、ABCB1及PON1)的基因型,临床药师根据基因类型提出给药建议。另选取1例反复缺血性卒中患者,测定氯吡格雷抑制率和血凝块形成的强度(MA)及上述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的基因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结果:在23例患者中,CYP2C19*17检测结果均为CC的野生型,其中CYP2C19*3检测结果为AG的突变杂合型1人,CYP2C19*2检测结果为AG的突变杂合型10人,此11人为中间代谢型,CYP2C19*2检测结果为AA的突变纯合型3人,为慢代谢型,上述14人建议停用氯吡格雷;余9人为正常代谢型,其中无ABCB1基因突变纯合型,PON1基因突变型6人,建议按正常剂量服用氯吡格雷。1例反复缺血性卒中患者2次检测氯吡格雷抑制率均为0,MA分别为66.4、68 mm,其ABCB1为突变杂合型,药物吸收减慢,CYP2C19*2为突变杂合型,PON1为突变杂合型,酶活性减弱,药物代谢减慢,建议停用氯吡格雷。结论:通过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可达到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目的,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pon1 ABCB1 氯吡格雷 缺血性卒中患者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血Hb、SF、PON1水平与围生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琳 宋玮钕 黄桉风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295-1297,1333,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血Hb、SF、PON1水平与围生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妊娠期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血Hb、SF、PON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b、SF、P... 目的分析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血Hb、SF、PON1水平与围生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妊娠期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血Hb、SF、PON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b、SF、PON1水平与围生结局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围生结局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Hb、SF及PO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生结局正常患者血Hb、SF及PON1水平明显高于围生结局不良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Hb、SF及PON1水平与围生结局均呈正相关(r=0.712、0.695、0.428,均P<0.05)。Hb、SF及PON1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血Hb、SF及PON1水平呈显著降低,与围生结局呈显著正相关,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预测围生结局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HB SF pon1 围生结局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2C19、PON1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梁欣 陈世财 +4 位作者 夏彬彬 李六水 陈静 李亚利 刘鑫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5-588,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PON1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75例进行PCI的ACS患者的CYP2C19*2、*3、*17、PON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PON1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75例进行PCI的ACS患者的CYP2C19*2、*3、*17、PON1及ABCB1基因型,用血栓弹力图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将血小板聚集率>50%的患者列入氯吡格雷抵抗组,血小板聚集率≤50%列入氯吡格雷敏感组。结果 CYP2C19*2、*3基因为突变杂合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野生型显著升高,而CYP2C19*2/*2、*2/*3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更高。PON1基因突变率为59.43%,其中突变纯合型为15.43%。ABCB1突变率为60.57%,其中突变纯合型为14.86%。两者虽然突变率较高,但都对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PCI术后ACS患者的CYP2C19*2、*3基因突变显著影响氯吡格雷疗效,PON1及ABCB1基因则与其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细胞色素P450 2C19 pon1 ABCB1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宏生 许锡荣 +1 位作者 沈琪 金妍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4期606-608,612,共4页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性收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80例,分为莫西沙星组(n=40)和对照组(n=40)。监测治疗前后血清总...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性收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80例,分为莫西沙星组(n=40)和对照组(n=40)。监测治疗前后血清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氧化应激指数(OSI)和PON1水平改变。结果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后TAS和PON1水平明显上升(P<0.05),TOS和OSI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可见TOS和OSI水平明显下降(P<0.05)。莫西沙星与△TAS(r=0.703,P=0.01)和△PON1(r=0.783,P=0.01)呈正相关,与△TOS(r=-0.598,P=0.03)呈负相关。结论 MDR-TB患者体内处于氧化应激损伤状态,通过莫西沙星联合抗痨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氧化-抗氧系统的失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多重耐药肺结核 对氧磷酶
下载PDF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PON1、SOD、MDA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邵伟华 姚丽霞 +3 位作者 王素星 吕彩霞 王娜 李绍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218-3222,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心肾综合征(cardio renal syndrome,CRS)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l,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 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的影响,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心肾综合征(cardio renal syndrome,CRS)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l,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 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的影响,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CRS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CRS的机制。方法收集老年2型CRS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心脉隆组(49例)。对照组按照现行指南给予抗心衰、保肾治疗,心脉隆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5 mg/kg,日二次静点,疗程15 d。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 d测定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PON1、SOD、MDA,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PON1、SOD、MDA分别与NT proBNP、EF、CysC、eGFR的关系;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NYHA)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5 d后2组EF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CysC、NT 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其中心脉隆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心脉隆组治疗后eGFR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5 d后两组PON1、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MDA较治疗前下降(P<0.05),心脉隆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同期对照组更明显(P<0.05);心脉隆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vs 89.80%,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ON1、SOD分别与eGFR、EF正相关(P<0.05),与CysC、NT proBNP呈负相关(P<0.05);MDA与eGFR、EF呈负相关(P<0.05),与CysC、NT proBNP呈正相关(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清PON1、SOD、MDA水平与老年2型CRS患者心肾功能相关,可用于老年2型CRS病情监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CRS患者的心肾功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与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老年2型C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CRS 心脉隆注射液 pon1 氧化应激
下载PDF
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董婧 石国华 +2 位作者 黄澍 李龙宣 李文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464-2468,共5页
目的:探讨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59例,测定CYP2C19(rs4244285、rs4986893)、ABCB1(... 目的:探讨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59例,测定CYP2C19(rs4244285、rs4986893)、ABCB1(rs1045642)和PON1(rs662)基因型及血栓弹力图(TEG),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记录临床终点事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CYP2C19、ABCB1、PON1基因型、一般情况及临床因素对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氯吡格雷疗效。结果:5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治疗相关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发生率为8.5%。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6.0±10.1)%、(78.4±17.3)%和(66.4±23.0)%,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47),ABCB1和PON1各基因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CYP2C19、ABCB1、PON1基因型与HTPR相关(P=0.681)。随访1年中,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患者的临床事件分别有2、3和3例;ABCB1携带TT、TC、CC等位基因患者的临床事件分别有1,3和4例;PON1携带AA、AG、GG等位基因患者的临床事件分别有4,2和2例,各基因型之间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尚不能预测服用氯吡格雷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ABCB1 pon1 氯吡格雷 血小板高反应性 血栓弹力图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对氧磷酶的某些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赞梅 王汉斌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型糖尿病发病 多基因家族 基因多态性 血清对氧磷酶 动脉粥样硬化 pon1 pon2 神经毒剂 基因产物 密切关系 有机磷 脑卒中 冠心病
下载PDF
年龄与性别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与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晓宇 石秀锦 +2 位作者 续茜桥 彭文星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龄和性别对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254例纳入研究的患者连续服用标准双抗≥3天后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将PAR>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比较不同...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龄和性别对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254例纳入研究的患者连续服用标准双抗≥3天后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将PAR>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人群中PON1 Q192R基因型与CR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人群PON1 Q192R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为37%。在整体人群中,PON1 Q192R突变纯合型(A/A)患者中CR发生率(59.39%)与野生型(G/G)患者(43.58%)及突变杂合型(G/A)患者(49.00%)中CR发生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2<0.001,P3=0.02)。在≤65岁的患者中,G/G型患者的CR发生率(41.69%)与A/A型(57.5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2<0.001),而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不同基因型CR发生率虽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2,P3>0.05)。男性患者中CR发生率(45.87%)显著低于女性(53.91%,P=0.01)。同时,在男性患者中,G/G型患者CR的发生率(40.63%)与A/A型(57.0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2<0.001),而在女性患者中,不同基因型的患者间,CR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1,P2,P3>0.05)。结论:高龄和女性作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削弱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造成的个体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pon1 Q192R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苯海索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程度 何远宏 +2 位作者 晁志文 朱迎慧 王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苯海索片联合盐酸司来吉兰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司来吉兰片,5 mg/次,... 目的探讨盐酸苯海索片联合盐酸司来吉兰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司来吉兰片,5 mg/次,若控制不佳可增至10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苯海索片,开始1~2 mg/d,然后每3~5天增加2 mg,至疗效最好而又不出现副反应为止,最大剂量10 mg/d,分3~4次服用。两组患者均经12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CA、MMSE、SPOCA-AUT、UPDRS和PDQ-39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YKL40、胱抑素C(Cys-C)、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 TNFR-1)、脂联素(APN)、尿酸(UA)、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氧磷脂酶1(PON1)和循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G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5),MMSE、SPOCA-AUT、UPDRS和PDQ-39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评分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YKL40、Cys-C、s TNFR-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APN、U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S、SOD、PON1、CG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盐酸苯海索片联合盐酸司来吉兰片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海索片 盐酸司来吉兰片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胱抑素C 脂联素 对氧磷脂酶1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CYP2C19和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和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晓宇 彭文星 +1 位作者 井浣雨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19和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11月于我院行PCI术的患者245例,同时进行CYP2C19和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最终共计纳入245例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 目的:研究CYP2C19和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11月于我院行PCI术的患者245例,同时进行CYP2C19和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最终共计纳入245例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在其出院6个月和12个月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分别研究CYP2C19*2、*3、PON1 Q192R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结果:CYP2C19*2和/或*3突变组服用氯吡格雷5 d后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未突变组[(36.99±15.40)%vs (48.66±15.15)%,P=0.000)],且突变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突变组(16.83%vs 34.03%,P=0.003,OR=2.022),而未突变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突变组(18.81%vs 7.64%,P=0.009,OR=0.406)。但PON1 Q192R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两组间血小板聚集率、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CYP2C19*2、*3基因突变会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进而增加术后MACE的发生,降低服药期间出血的发生风险。未发现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CYP2C19 pon1 Q192R 基因多态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氧磷酶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初生 邓海龙 +2 位作者 毕笑寒 赵文 冼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982-985,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对氧磷酶1(PON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30例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于心脏停搏前及恢复心脏血氧灌注后采集...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对氧磷酶1(PON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30例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于心脏停搏前及恢复心脏血氧灌注后采集患者右心房组织,使用Real-time PCR检测PON1 mRNA的表达;分别于术前30 min、术后1 h和术后3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PON1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MDA水平,并就血清PON1活性与SOD和MDA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恢复心脏血氧灌注后心肌组织PON1 m RNA的表达为(0.61±0.16),显著低于心脏停搏前的(0.99±0.17)(P<0.05)。相较于术前,患者术后1 h的血清PON1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3 d的血清PON1和SOD水平均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PON1水平与SO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6,P<0.05),PON1水平与MD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83,P<0.05)。结论 PON1参与了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缺血再灌注过程,血清PON1活性与SOD和MDA显著相关,PON1可能是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氧化应激损伤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缺血再灌注 氧磷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ABCB1、PON1、CYP2C19基因型检测及指导PCI术后精准用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吉业 孙晓庆 +2 位作者 王相村 卢波 赵娟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究蒙阴地区冠心病患者ABCB1、PON1、CYP2C19基因型分布特点及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精准用药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为临床试验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蒙阴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5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基因型检测,对... 目的探究蒙阴地区冠心病患者ABCB1、PON1、CYP2C19基因型分布特点及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精准用药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为临床试验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蒙阴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5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基因型检测,对基因型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基因型结果对需要行PCI术的患者分为正常代谢型组(183例)和慢代谢型组(115例)。正常代谢型组男129例、女54例,年龄63.0(53.3,70.0)岁,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慢代谢型组男88例、女27例,年龄64.0(54.0,70.0)岁,术后服用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或西洛他唑100 mg/次、2次/d,以上两组均联合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根据病情选择服用其他药物。于术后12个月内随访和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结果入选患者中ABCB1基因突变频率为61.14%(480/785);PON1基因突变频率为67.64%(531/785);CYP2C19快代谢基因型占40.89%(321/785),超快代谢基因型占0.89%(7/785),中间代谢基因型占43.82%(344/785),慢代谢基因型占14.39%(113/785)。本地区冠心病患者的氯吡格雷吸收与代谢相关基因突变频率较高。慢代谢型组患者精准用药后与正常代谢型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1%(16/115)比9.84%(18/183)](P>0.05)。结论蒙阴地区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吸收与代谢相关基因突变率较高,依据基因型指导PCI术后精准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基因型 ABCB1 pon1 CYP2C19 精准用药
下载PDF
PON1、ABCB1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梦佳 赵军 +1 位作者 袁圆 马建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研究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PON1 rs662、ABCB1 rs104564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治疗上采用阿司匹林100 mg/d加... 目的研究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PON1 rs662、ABCB1 rs104564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治疗上采用阿司匹林100 mg/d加氯吡格雷75 mg/d治疗21天后改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法检测PON1 rs662、ABCB1 rs1045642位点的基因型,并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随访有无复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上述基因多态性在男性与女性、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闭塞型之间的分布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在纳入150例轻型脑卒中患者中,ABCB1 rs1045642各基因型在维汉之间存在分布差异,汉族与维吾尔族ABCB1基因型分布主要以突变杂合型(CT)为主,汉族人群中突变纯合型(TT)较少(9.3%),而维吾尔族人群中突变纯合型较多(42.8%)。经3个月随访后,150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再发缺血事件,其中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5例,缺血性脑卒中2例,尚不能认为PON1及ABCB1突变纯合型脑卒中后3个月的复发风险增加。经6个月随访后,124例患者中共21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其中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14例,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7例,PON1突变纯合型较野生型及突变杂合型脑卒中后6个月的复发风险增加(OR=3.794,95%CI 1.384~10.404,P=0.016),PON1突变纯合型为卒中后6个月复发的危险因素,尚不能认为ABCB1突变纯合型脑卒中后6个月的复发风险增加。结论ABCB1 rs1045642各基因型在维汉之间存在分布差异,维吾尔族人群中突变纯合型(TT)较多;PON1突变型缺血事件复发率高,是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6个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pon1 ABCB1 短期预后
下载PDF
PON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意义和免疫浸润分析
15
作者 龙小玲 卜昆鹏 +6 位作者 曹昭 黄军强 马彩芳 卢秋龙 曾焕 张云 舒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4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索人对氧磷酶-1(PON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意义和免疫浸润分析。方法首先使用在线数据库TIMER、HCCDB和Kaplan-Meier Plotter,获得HCC患者PON1的基因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并收集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在广... 目的探索人对氧磷酶-1(PON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意义和免疫浸润分析。方法首先使用在线数据库TIMER、HCCDB和Kaplan-Meier Plotter,获得HCC患者PON1的基因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并收集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HCC患者的癌及癌旁肝组织,检测PON1基因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相关参数,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与肝癌患者预后有意义的参数并构建预后模型。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免疫细胞浸润特征。结果PON1的基因表达水平在HCC组织中均显著低于癌旁,且PON1低表达与HCC的预后不良相关(P<0.05)。PON1 mRNA水平、BCLC分期、CNLC分期、T分期、微血管侵犯(MVI)数量、血管侵犯、血清AFP水平与HCC预后显著相关(P<0.05)。BCLC分期、血清AFP、PON1 mRNA表达水平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三个指标建立的1、2、3年总生存期预后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及临床实用价值(C-index=0.757)。免疫浸润分析显示,PON1与HCC中多种免疫浸润细胞显著相关(P<0.05)。结论低表达的PON1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PON1联合血清AFP水平、BCLC分期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肝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1 预后 肝癌 免疫炎症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PON1(rs662)基因多态性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陆文岐 周月广 +1 位作者 刘小畅 金鑫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397-1400,1417,共5页
目的:探讨PON1(rs662)基因多态性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279例PCI术后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1及阿司匹林100 mg·d-1抗血小板治疗,服用5 d后空腹抽取静脉血,并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将氯吡格雷治... 目的:探讨PON1(rs662)基因多态性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279例PCI术后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1及阿司匹林100 mg·d-1抗血小板治疗,服用5 d后空腹抽取静脉血,并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将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PR)定义为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0%。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PON1(rs662)基因多态性及临床因素对HPR的影响,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curve)检验联合独立风险因素模型预测HPR的效力。结果:279例PCI术后患者HPR发生率为1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PON1(rs662)A等位基因(OR=2.101,95%CI=1.002~4.406,P=0.049)、糖尿病(OR=1.921,95%CI=1.023~3.604,P=0.042)为HPR的独立风险因素。联合独立风险因素模型预测HP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0(95%CI=0.600~0.760,P<0.001)。结论:PON1(rs662)A等位基因及糖尿病为PCI术后患者HPR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联合独立风险因素模型预测HPR的效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 血小板高反应性 血栓弹力图 危险因素 冠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ABCB1、CYP3A5和PON1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雷晓辉 翟娅婧 +2 位作者 贺海蓉 王学良 吕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6-733,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肠道多药耐药蛋白1基因ABCB1、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A5、对氧磷酶-1基因PON1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到2015年3月6日为止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肠道多药耐药蛋白1基因ABCB1、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A5、对氧磷酶-1基因PON1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到2015年3月6日为止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项研究,共32 675例患者。分别有19项和8项研究报道了ABCB1C3435T、CYP3A5 A6986G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Meta分析结果显示,ABCB1C3435T和CYP3A5A6986G多态性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没有影响(OR=1.099,95%CI0.913,1.323,P=0.319;OR=0.844,95%CI0.784,1.220,P=0.844)。有19项关于PON1多态性的研究,发现Q192R突变与MACE的发生风险有关(OR=0.812,95%CI 0.671,0.984,P=0.033),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缺乏稳定性。结论 PON1Q192R突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ABCB1 CYP3A5 pon1 META分析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YP2C19、PON1基因多态性与FIB、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廉悦 杨雅清 +1 位作者 张阳 宋沧桑 《中国药物评价》 201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时CYP2C19、PON1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术的患者217例,对217例患者行CYP2C19...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时CYP2C19、PON1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术的患者217例,对217例患者行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PON1基因监测,观察患者在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75 mg·d^(-1)) 1个月以上的血浆FIB、D-二聚体指标。结果:在217名患者中CYP2C19~*17基因未检测出突变型等位基因,因此对超快代谢型基因不做统计分析。CYP2C19基因的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之间的FIB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快代谢型与中间代谢型、快代谢性与慢代谢型之间的D-二聚体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中间代谢型与慢代谢型之间D-二聚体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PON1基因GG型与GA型、GG型与AA型、GA型与AA型的FIB和D-二聚体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携带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的患者使用常规氯吡格雷剂量治疗,增加血栓风险,可考虑适当增加氯吡格雷服药剂量或改服替格瑞洛进行溶栓治疗。PON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血小板反应性差异并无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CYP2C19 pon1 基因多态性 PCI术后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对氧磷酶基因(PON1)启动子区T(-107)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舒凤 孙晓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索对氧磷酶基因 (PON1 )启动子区 T(- 1 0 7) 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病例组 1 55例 ,对照组 1 2 9例 ,提取空腹肘静脉血白细胞中 DNA,聚合酶链反应 (PCR)后限制性内切酶 Bst UI (Bsh1 2 36I)酶切、3%的琼脂糖凝胶电... 目的 探索对氧磷酶基因 (PON1 )启动子区 T(- 1 0 7) 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病例组 1 55例 ,对照组 1 2 9例 ,提取空腹肘静脉血白细胞中 DNA,聚合酶链反应 (PCR)后限制性内切酶 Bst UI (Bsh1 2 36I)酶切、3%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紫外分析仪下观察结果 ,当 - 1 0 7位碱基为 C时 ,酶切为 52 bp和 67bp的两个片断 ,未切开的片断为 1 1 9bp。结果 低表达基因型 TT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度显著升高 ,P=0 .0 0 5,OR= 2 .1 37(TT vs CC+CT) ,95%CI 1 .2 50~ 3.652 ,排除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干扰因素后也得到与前者一致的结果 ,P=0 .0 4 2 ,OR=1 .987(TT vs CC+CT) ,95%CI1 .0 1 8~ 3.880。结论  T(- 1 0 7) 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基因 启动子区 T(-107)C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相关性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下载PDF
血清PON1、Vaspin、GLP⁃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芳 张佳星 端木勤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5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氧磷脂酶⁃1(PON1)、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应急总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 目的探究血清氧磷脂酶⁃1(PON1)、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应急总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院时血清PON1、Vaspin、GLP⁃1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PON1、Vaspin、GL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5,34.104,27.429,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ON1、Vaspin、GLP⁃1水平间互呈正相关关系(r=0.775、0.702、0.752,P<0.05);血清PON1、Vaspin、GLP⁃1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曲线下面积为0.918(95%CI为0.860~0.957),较各指标单独诊断价值明显提高;血清PON1、Vaspin、GLP⁃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独立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ON1、Vaspin、GLP⁃1水平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病情程度有关,可检测其水平用于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pon1 VASPIN GLP⁃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