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改进的τ-p变换算法提取瞬态瑞雷波频散曲线 被引量:37
1
作者 宋先海 肖柏勋 +2 位作者 张学强 顾汉明 刘江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传统的τ p变换算法易出现假频和端点效应。基于前人的思想,笔者对时空域中传统的τ p变换算法进行了改进,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理论模型试算证实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τ p变换算法进行波场分离提取... 传统的τ p变换算法易出现假频和端点效应。基于前人的思想,笔者对时空域中传统的τ p变换算法进行了改进,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理论模型试算证实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τ p变换算法进行波场分离提取瞬态瑞雷波频散曲线具有失真小、可靠性高、压制假频和端点效应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瑞雷波勘探 波频散曲线 Τ-p变换 假频 端点效应 双曲线速度滤波
下载PDF
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魏仁敏 于海初 蔡尚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能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 观察 46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 (Ⅰ组 :平均年龄 62岁 )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Pd、左房内径 (LAD)和左室射血分数...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能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 观察 46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 (Ⅰ组 :平均年龄 62岁 )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Pd、左房内径 (LAD)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 48例高血压病患者 (Ⅱ组 :平均年龄 58岁 )比较。结果 Pmax :Ⅰ组非常显著高于Ⅱ组[(12 4 92± 14 0 6)ms比 (112 52± 11 68)ms,P <0 0 0 1] ;Pd :Ⅰ组非常显著高于Ⅱ组 [(50 89±13 72 )ms比 (3 7 82± 9 0 1)ms,P <0 0 0 1] ;LVEF :Ⅰ组显著低于Ⅱ组 [(62 0 9± 6 3 2 ) %比(65 14± 5 89) % ,P <0 0 5]。Pm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Pmax、Pd、LVEF均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Pd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max、LVEF和Pd均可能预测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阵发性心房颤动 p波离散度 左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24h动态心电图中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潘华 杜建英 +1 位作者 张文静 李国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46-48,共3页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在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Pd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126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A组(偶发房早)、B组(频发房早及短阵房速)、C组...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在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Pd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126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A组(偶发房早)、B组(频发房早及短阵房速)、C组(阵发性房颤)、D组为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检测并记录患者的Pd、Pmax、LADD及Pd、Pmax阳性率,并预测Pd、Pmax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通过检测,结果显示,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Pd、Pmax都升高显著,其中C组最为显著,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和LADD关系不大;A、B、C三组中,B组的Pd、Pmax阳性率分别为66.67%、71.43%,C组的Pd、Pmax阳性率分别为78.57%、83.33%,较A组(40.48%、47.62%)显著升高,差异明显(P<0.05);比较Pd和Pmax的预测值,灵敏度比较接近,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较Pmax升高明显,阴性预测值则微微低于Pmax;比较Pmax+Pd发和单个的指标,阴性预测值与特异度下降(60.34%、61.80%),但是阳性预测值与灵敏度有所增加(92.07%、93.20%)。结论:Pd (P波离散度)可以作为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新的指标,而联合检测Pd与Pmax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金壹伍 金振一 +1 位作者 马兰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患者129例,其中PAF患者(PAF组)67例并随机分为3个亚组:美托洛尔组(A组,n=22)、参松养心胶囊组(B组,...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患者129例,其中PAF患者(PAF组)67例并随机分为3个亚组:美托洛尔组(A组,n=22)、参松养心胶囊组(B组,n=21)、美托洛尔和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组(C组,n=24),62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PAF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及左心房内径(LAD),疗程为3个月,观察PAF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PAF组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B、C组治疗3个月后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水平(不含A组)及PAF的复发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Pd≥40 ms比最大P波时限≥110 ms对预测PAF患者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降低,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升高,最大P波时限≥110ms且P波离散度≥40 ms对预测PAF患者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比单一指标高。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有效地降低PAF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水平和PAF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高敏C反应蛋白 阵发性心房颤动 美托洛尔 参松养心胶囊
下载PDF
面波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金聪 杨文海 +1 位作者 罗登贵 刘江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5-2742,共8页
高频面波方法是以瑞雷波和勒夫波为研究对象,在水文、工程和环境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思想是利用面波的频散特性来反映浅层地质问题,提取高质量的频散曲线成了面波勘探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通过对理论模型研究说明,利用τ-p变换... 高频面波方法是以瑞雷波和勒夫波为研究对象,在水文、工程和环境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思想是利用面波的频散特性来反映浅层地质问题,提取高质量的频散曲线成了面波勘探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通过对理论模型研究说明,利用τ-p变换与F-K变换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进行频散能量成像,其效果在高频范围差别不大,在低频范围F-K变换提取频散曲线更为精确;与瑞雷波记录相比,勒夫波记录信噪比较高,通过对同一地区采集的瑞雷波和勒夫波进行频散分析可知,瑞雷波记录频散能量成像效果差,频散能量出现间断、跳跃的现象,而勒夫波记录频散能量连续、集中,相速度分辨率较高,提取频散曲线简单清晰,可为反演地表横波精细速度结构提供更好的频散曲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波 勒夫波 频散曲线 Τ-p变换 F-K变换
原文传递
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6
作者 倪明科 宗文霞 +2 位作者 林琍 张明 李昌 《中国医药》 2016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ICM患者108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ICM患者108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片5 mg,3次/d,2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并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Pmax、P波离散度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9%(47/56)比67.3%(3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LVEF、LVFS、Pmax、P波离散度、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F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51±7)%比(39±7)%、(44±6)%,(37±9)%比(22±6)%、(25±6)%],Pmax、P波离散度和血浆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75±18) ms比(116±13)、(89±18)ms,(25±13)ms比(41±18)、(38±12)ms,(37±7) mg/L比(49±5)、(43±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尼可地尔能明显抑制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能改善心功能,降低Pmax、P波离散度及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房性心律失常 尼可地尔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阵发性房颤与NT-proBNP水平及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玲 闫超 +1 位作者 孙晶 李武武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与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同期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与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同期健康体检的34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体检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和P波离散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房颤组房颤时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体检组(P<0.05);②房颤组转复为窦性心律后NT-proBNP水平仍显著高于体检组(P<0.05);③房颤时NT-proBNP水平高于转复为窦性心律后NT-proBNP水平(P<0.05);④房颤组转复为窦性心律后P波离散度与体检组P波离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P波离散度大于体检组;⑤房颤组转复后NT-proBNP水平与P波离散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215)。结论检测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和P波离散度对房颤的诊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N末端脑钠肽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琰 柳韶真 +1 位作者 苗莉 孙光伟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3469-3473,共5页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P波离散度(Pd)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58例老年PA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79例/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平均用量为(8.37±2.69)mg/d,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P波离散度(Pd)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58例老年PA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79例/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平均用量为(8.37±2.69)mg/d,联合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0.4克/粒,每次口服4粒,每天3次)+比索洛尔[平均用量为(8.41±2.70)mg/d]进行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治疗的总有效率,并监测患者的静息心室率、Pd、P波最大时限(Pmax)及统计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结果经药物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分别为:治疗后3个月78.5%vs.62.0%,治疗后6个月82.3%vs.67.1%。联合治疗组患者Pd和Pmax均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分别为:治疗后3个月Pd(34.51±3.99)ms vs.(37.25±4.65)ms,Pmax(106.79±10.91)ms vs.(110.39±11.87)ms;治疗后6个月Pd(29.73±3.08)ms vs.(35.88±5.17)ms,Pmax(100.71±11.76)ms vs.(107.45±9.88)ms,但静息心室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MLHFQ评分分别为:治疗后3个月(30.37±6.33)分vs.(39.25±5.78)分,治疗后6个月(24.77±4.32)分vs.(30.21±6.13)分。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PAF的效果较单用比索洛尔更为显著,可降低Pd及Pmax,提高生活质量,但未协同增加比索洛尔对静息心室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比索洛尔 阵发性房颤 p波离散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阵列声波测井波形二维谱分布的纵、横波时差处理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朱留方 沈建国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用Matrix方法可以从阵列声波测井波形中得到其二维谱分布。利用这些分布曲线可以得到地层的纵、横波以及Stoneley波时差 ,研究孔隙结构和孔隙流体特征。参考STC处理思路 ,主要讨论用二维谱分布求地层的纵、横波和Stone ley波时差的方法 ... 用Matrix方法可以从阵列声波测井波形中得到其二维谱分布。利用这些分布曲线可以得到地层的纵、横波以及Stoneley波时差 ,研究孔隙结构和孔隙流体特征。参考STC处理思路 ,主要讨论用二维谱分布求地层的纵、横波和Stone ley波时差的方法 :群速度法和相速度法。给出类似于STC方法的图件 ,但其灰度不是相关系数 ,宽度表示时差的频散。在得到地层纵、横波时差的同时 ,对测量波形或地层纵、横波时差的频散特征有一定的显示 ,为认识孔隙及孔隙流体特征提供信息。用该方法处理单极子阵列声波测井波形 ,得到地层的纵波、横波以及Stoneley波的时差及其频散指示 ,处理偶极子声波测井波形 ,得到横波时差及频散分布。对比单极子和偶极子处理结果 ,两者得到的横波时差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声波测井 纵横波 时差 谱分布 波形处理 Matrix方法 频散曲线
下载PDF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陶惠伟 刘少稳 +5 位作者 林佳雄 聂振宁 吴鸿谊 程宽 陈松文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78例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式为电解剖标测系统加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测量术前体表心电图各导联的P波时限,计...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78例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式为电解剖标测系统加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测量术前体表心电图各导联的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随访32.9±4.8个月,有效组64例,复发组14例。复发组术前的P波离散度(46.2±11.8ms)较有效组(37.4±14.2ms)大(P<0.05)。若以40ms为界值,术前P波离散度预测术后房颤复发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59%。其他的临床及心电图指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肯定,复发组患者术前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非复发组,术前P波离散度对术后房颤的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p波离散度 复发
下载PDF
Relationships of 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ant P-wave Dispersion in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 被引量:10
11
作者 Li-Hui Zheng Yan Yao Ling-Min Wu Kui-Jun Zhang Shu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450-1454,共5页
Background: Current evidence links atrial fibrillation (AF) to the inflammation. Inflammatory indexes such as 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ersistence of AF.... Background: Current evidence links atrial fibrillation (AF) to the inflammation. Inflammatory indexes such as 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ersistence of AF. However,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the atrial electrophysiological remodeling indexed by P-wave dispersion (Pa) remains unclear. Methods: The study consisted of 71 patients with lone paroxysmal AF (AF group) and 71 age- and gender-matched controls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out history of AF (control group). Electrocardiography, P hs-CRP, and othe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age, gender, hyperlipidemia, etc. Compared to controls, left atrial diameter (44 ± 7 vs 39 ± 7 mm), Pd (49 ± 13 vs 26 ± 8 ms), and hs-CRP (2.17 [1.46-2.89] vs 1.12 [0.74-1.41] rag/L) were increased (P 〈 0.05), respectively. Linear regression identified hs-CRP as an independent correlation ofPd level both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the AF group (r = 0.464 and 0.313; P 〈 0.001, respectively).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hs-C RP as an independent determinant of AF (odds ratio [OR] =l 5.43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6.031-39.476: P 〈0.001). Further adjusted tbr Pd, both Pd and hs-CRP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AF, but the OR for hs-CRP in predicting AF has been attenuated from 15.430 to 6.246. Conclusions: In lone AF, P and plasma hs-CRP concentration are inter-associated and related to A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s-CRP and AF may be mediated by Pe, suggesting an important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the atrial electrophysiological remodeling predisposing to 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INFLAMMATION p-wave dispersion
原文传递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倩 刘亚宁 +5 位作者 赵彦蕾 谢瑞芹 尤玲 吴敬兰 靳丽丽 姚丽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个月。根据3个月之内(早期)和之外(晚期)复发房颤情况,分为两个对比组:早期复发组和早期未复发组;晚期复发组和晚期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波时限,计算出最长P波时限(Pmax),最短P波时限(Pmin),以及两值之差即P波离散度(Pd),分析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早期复发房颤,与早期未复发组患者比较,Pd明显增长[(74.35±17.78) ms vs (60.73±18.37) ms,P=0.008];12例早期复发患者(70.6%)出现延迟恢复,未发现早期复发为晚期复发预测因子。14例患者晚期复发房颤,与晚期未复发组患者相比,Pd明显增长[(75.71±16.49)ms vs (61.06±18.59) ms,P=0.008]。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d≥60 ms对预测术后晚期复发房颤有一定价值,敏感度85%、特异度50%、阳性预测值26.7%、阴性预测值94.3%。结论:Pd与持续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有关,其中Pd≥60 ms对预测持续性房颤术后晚期复发有一定的价值,其中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最长p波时限 最短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重构心电图P波及外周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俊彪 刘辉 《安徽医学》 2020年第7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室重构、心电图P波离散度及外周血Apelin-13、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P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室重构、心电图P波离散度及外周血Apelin-13、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P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获取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P波离散度及外周血Apelin-13、TGF-β1检测数据,随访并统计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LA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波离散度低于对照组,且血清Apelin-13高于对照组,TGF-β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AD、LVEF、P波离散度、Apelin-13、TGF-β1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至少随访1年,随访率100%。治疗组治疗后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分别为94.83%、87.93%、81.03%,高于对照组的82.76%、72.14%、63.79%(P<0.05),且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AF)者所占比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13.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为永久性AF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可有效改善PAF患者心室重构、心电图P波离散度及外周血Apelin-13、TGF-β1水平,有助于维持窦性心律及改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室重构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无症状房颤发生率与P波最大时限及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邹春霞 彭长农 +1 位作者 王小庆 廖志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875-879,共5页
目的通过监测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房高频事件(AHRE)及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及离散度(Pd),以帮助评估无症状房颤的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共随访初次植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无房颤病史的患者73例,其中植入美敦力Adapta L ADDR01起搏... 目的通过监测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房高频事件(AHRE)及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及离散度(Pd),以帮助评估无症状房颤的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共随访初次植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无房颤病史的患者73例,其中植入美敦力Adapta L ADDR01起搏器34例,植入美敦力Advisa A3dr01起搏器39例,在观察期内关闭节律及频率干预机制。观察AHRE的时间、频率及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及离散度;术后总共平均随访18个月。房颤发作定义为起博器记录到AHRE>5 min。结果植入双腔起搏器3个月后共45例患者发现AHRE>5 min(61.64%),其中无房颤再发相关的症状或体征者38例(84.44%);18个月后共53例患者程控时发现AHRE>5 min(72.60%),其中无房颤再发相关的症状或体征者47例(88.68%),3个月时高血压(HBP)患者结局的发生风险是非HBP患者的4.67倍,18个月时Pd>40 ms和Pmax>100 ms是AHRE>5 min事件的危险因素,即Pd>40 ms患者比起Pd≤40 ms易有无症状房颤,风险是18.30倍;Pmax>100 ms患者较Pmax≤100 ms的患者发生结局的风险是15.72倍;A3组及Adapta组患者AHRE>5 min的检出率在3个月时分别是66.67%、55.88%,18个月时分别是79.49%、6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AHRE可增加检测无症状房颤的可能性。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平台的双腔起搏器更好地鉴别所有类型的房性心律失常;HBP是房颤事件的较准确的预测因子;Pd>40 ms和Pmax>100 ms是AHRE>5 min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房颤 心房高频事件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原文传递
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覃晓波 张琴 +2 位作者 孙中波 陈晓婕 黄颖 《循证医学》 CSCD 2009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组(研究组)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组(对照组)P波离散度值,采用RevMan4.2.2统计学软件,以加权均数...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组(研究组)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组(对照组)P波离散度值,采用RevMan4.2.2统计学软件,以加权均数差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19个研究的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为16.40,95%可信区间为(13.01,19.78),合并效应检验Z=9.49,P<0.01。结论P波离散度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META分析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肌病房性心律失常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进建 曾凯 +1 位作者 谢胜伟 陈美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1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及P波离散度(Pdisp)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ICM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及P波离散度(Pdisp)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ICM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服药4周)44例。冠状动脉造影并计算SYNTAX评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并计算Pdisp,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快速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结果两组SYNTAX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7.7)分比(25.5±8.1)分,P〉0.05];治疗组对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5%比65.0%,P〈0.05),血清NT-proBNP水平和Pdisp显著下降[(675.5±288.6)ng/L比(876.3±345.8)ng/L,(23±10)ms比(38±15)ms,均P〈0.05],LVEF和FS显著高于对照组[(52.5±12.2)%比(44.3±6.6)%,(37.4±11.3)%比(25.4±5.7)%,均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显著缓解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降低Pdisp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房性心律失常 p波离散度 稳心颗粒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汤建民 黄振文 +6 位作者 李鼎 简立国 张丽华 张彦周 邱春光 董建增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预激综合征患者旁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旁道后P波离散度(Pd)的计算,探讨预激综合征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机制。方法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127例。根据既往有无阵发性房颤(PAF)发作将... 目的通过分析预激综合征患者旁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旁道后P波离散度(Pd)的计算,探讨预激综合征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机制。方法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127例。根据既往有无阵发性房颤(PAF)发作将患者分为PAF组(23例)和无PAF组(NPAF,104例)2组进行分析。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成功术后24h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d。结果消融前PAF组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较NPAF组短(前传:265.3±42.5msvs331.4±38.7ms;逆传:255.8±46.7msvs317.5±31.7ms;P均<0.05)。消融术后心电图Pmax和PdPAF组显著长于NPAF组(Pmax:135.2±12.5msvs120.4±8.7ms;Pd:51.6±10.3msvs32.7±6.7ms;P均<0.05)。结论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预激综合征 心房颤动 阵发性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p波离散度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心房电机械检测与阵发性房颤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初志辉 惠杰 +4 位作者 宋建平 杨俊华 程绪杰 汪康平 韩莲花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电-机械检测(Pd、Pmax、LAD)和心脏神经内分泌激素BNP水平与阵发性房颤(PAF)相关性及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阵发房颤患者,及92例无房颤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测量左房最大内径(... 目的探讨心房电-机械检测(Pd、Pmax、LAD)和心脏神经内分泌激素BNP水平与阵发性房颤(PAF)相关性及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阵发房颤患者,及92例无房颤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测量左房最大内径(LAD)及监测血液脑钠肽(BNP)水平,随访1~3年,观察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情况。结果有PAF患者Pd(p<0.001),Pmax(p<0.001),LA(p<0.05),BNP(p>0.05)大于无PAF患者;单变量分析显示LAD、Pmax、Pd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多变量分析显示Pd为PAF的独立预测因子;以Pd≥45.0ms为切点值预测阵发性房颤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准确率为71.4%。结论Pd、Pmax、LAD及BNP联合分析,对PAF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Pd可作为PAF的一个无创特异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p波离散度 左房内径
原文传递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娟 赵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4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观察组)的Pmax、P波最短时限(Pmin)和Pd,同时与66例原发性高...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观察组)的Pmax、P波最短时限(Pmin)和Pd,同时与66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PAF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Pmax和Pd分别为(120.5±10.0)ms和(47.6±9.0)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6.5)ms和(28.5±7.5)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预测PAF的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72.0%,阳性预测值为82.4%;Pd预测PAF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6.1%;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91.7%。结论 Pmax和Pd是预测高血压合并PAF的两个简便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阵发性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珠海市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wd、QTd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燕 刘新宇 +6 位作者 陈佑明 邵小飞 黄敬 陈珊莹 李永强 李宾 邹和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珠海市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波间期离散度(Pwd)、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珠海市湾仔社区65岁以上的本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登记居民的健康资料、体格检查以及生化项目实验室检查数据。... 目的:探讨珠海市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波间期离散度(Pwd)、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珠海市湾仔社区65岁以上的本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登记居民的健康资料、体格检查以及生化项目实验室检查数据。同时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Pwd、QT间期(QT)、QTd,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完成筛查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385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0.13%。排除75例可能对心电图有影响的情况后,共31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69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纳入代谢综合征组(MS组),余下241例纳入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MS组在性别、高血压患病率、腹型肥胖比例、体质指数、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收缩压方面与NM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在年龄、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方面,MS组的心率、Pwd、QTc、QTd、QTcd明显高于NMS组(P<0.05或<0.001),而两组QT间期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代谢综合征的老年居民可表现出心电图Pwd、QTc、QTd、QTcd明显延长,需重视对这部分人群心电图的检测及心律失常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老年人 p波间期离散度 Q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