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肩负的重要任务 被引量:3
1
作者 方巍巍 肖凌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年第5期83-86,共4页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国情、历史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这门课的独特优势,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使命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载PDF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施乾信 李飞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36-136,138,共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对本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该课程的定位,处理好该课程教学中的三对关系,同时要注意丰富教学手段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对本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该课程的定位,处理好该课程教学中的三对关系,同时要注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思考
原文传递
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文理差异教学——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
3
作者 董杰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过程中,文、理科学生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认清专业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材施教,同时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尝试必要的教学改...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过程中,文、理科学生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认清专业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材施教,同时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尝试必要的教学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纲要》 文理科 差异 教学
下载PDF
《纲要》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析
4
作者 文永林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8-171,共4页
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独特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育大学生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为什么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独特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育大学生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为什么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动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
下载PDF
利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倩倩 《高教学刊》 2018年第24期81-83,共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新时代推进"纲要"课程建设,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厘清各学科间的差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综合运用多种研究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新时代推进"纲要"课程建设,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厘清各学科间的差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综合运用多种研究视角;合理运用有价值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建设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中学历史学习经验在“纲要”课教学中“负迁移”表现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利新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大学生既有的历史学习经验对"纲要"的教学有一定的"负迁移"影响。为克服这种"负迁移",首先必须明确"纲要"课的政治属性;调查学生原有历史知识真实水准,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 大学生既有的历史学习经验对"纲要"的教学有一定的"负迁移"影响。为克服这种"负迁移",首先必须明确"纲要"课的政治属性;调查学生原有历史知识真实水准,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扭转应试教育观念,完善"纲要"课程考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负迁移” 中学历史知识
下载PDF
习近平历史观引领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姣丽 《林区教学》 2021年第5期5-8,共4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历史观强调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连续性,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基本原理地位,并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资鉴作用。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历史观强调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连续性,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基本原理地位,并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资鉴作用。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学中贯彻和融入党的十九大精神,解决实践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探索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尊重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引导原则,同时积极探索习近平历史观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有效融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历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改革创新
下载PDF
习近平历史观“三进”探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8
作者 晏红 《林区教学》 2022年第9期5-8,共4页
高校加强习近平历史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意义重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要把握习近平历史观的基本内涵,将理论体系转化为教材体系,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习近平历史观“三进”,用习近平新时... 高校加强习近平历史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意义重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要把握习近平历史观的基本内涵,将理论体系转化为教材体系,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习近平历史观“三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历史观 三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多媒体教学的若干思考
9
作者 申艳红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0-93,共4页
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能弥补学习内容抽象、课堂沉闷乏味等不足现象,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绝不是"媒体"越多越好。在"纲要"课教学中,应用... 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能弥补学习内容抽象、课堂沉闷乏味等不足现象,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绝不是"媒体"越多越好。在"纲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时要注意教学中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的有效应用以及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等对课程的影响。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才更能卓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优势,才是真正具有实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课堂 实效性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形式的选择及运作
10
作者 王亚娟 《煤炭高等教育》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规定的高校本科生4门公共必修课之一,其教材内容时间跨度长,知识点多,教学任务重,但学时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规定的高校本科生4门公共必修课之一,其教材内容时间跨度长,知识点多,教学任务重,但学时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史讲论的特点,内在决定了历史展现的重要性,该课程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再现、重温、走进、探究历史等途径积极探讨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从历史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整体教育效果,增强其育人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学 教学形式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中几个党史问题的思考
11
作者 牛建立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2-19,共8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论述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间是1932年底;论述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矛盾表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原地主和富农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论述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间是1932年底;论述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矛盾表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原地主和富农的改造没有论述。笔者提出: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间是1933年3月下旬;新中国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原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但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成分没有改变,在集体劳动中继续接受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第四次反“围剿” 基本矛盾 原地主和富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