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萁多糖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陶海南 刘辉 +3 位作者 薛喜文 陈欣虹 刘全俊 吴琼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1996年第4期306-308,共3页
本文报告了从紫萁中分离到的紫萁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色八叠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者根据祖传秘方的配制工艺和使用方法,将紫萁多糖应用于临床外科烧烫伤的治疗,发现其抗菌消炎的作用优于应用原药的治疗效果;临床试用... 本文报告了从紫萁中分离到的紫萁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色八叠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者根据祖传秘方的配制工艺和使用方法,将紫萁多糖应用于临床外科烧烫伤的治疗,发现其抗菌消炎的作用优于应用原药的治疗效果;临床试用的效果优于体外平皿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多糖 烧伤 治疗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紫萁多糖单糖组成及摩尔比GC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戴金凤 李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92-494,共3页
紫萁多糖具有抗菌消炎活性 ,用酸水解、糖腈乙酸酯衍生化和气相色谱 (GC)分析法研究了紫萁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摩尔比。结果表明 :紫萁多糖由葡萄糖 (Glu .)、甘露糖 (Man .)、木糖 (Xyl.)和半乳糖 (Gal.)组成 ,其摩尔比为 :Glu .∶Man .∶... 紫萁多糖具有抗菌消炎活性 ,用酸水解、糖腈乙酸酯衍生化和气相色谱 (GC)分析法研究了紫萁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摩尔比。结果表明 :紫萁多糖由葡萄糖 (Glu .)、甘露糖 (Man .)、木糖 (Xyl.)和半乳糖 (Gal.)组成 ,其摩尔比为 :Glu .∶Man .∶Xyl.∶Gal.=0 .17∶0 .33∶0 .4∶1,为进行紫萁多糖结构和功能相关性研究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多糖 摩尔比 单糖组成 气相色谱分析 药用植物
下载PDF
薇菜、蕺菜中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三桥 周建军 李新生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0年第3期65-67,共3页
对秦巴山区薇菜 (Osmundajaponicathunb .)、蕺菜 (Houttuyniacordatathunb.)两种山野菜可食部分中氨基酸、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等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所测定的 1 7种氨基酸中 ,薇菜含 1 7种氨基酸 ,蕺菜含 1 6... 对秦巴山区薇菜 (Osmundajaponicathunb .)、蕺菜 (Houttuyniacordatathunb.)两种山野菜可食部分中氨基酸、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等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所测定的 1 7种氨基酸中 ,薇菜含 1 7种氨基酸 ,蕺菜含 1 6种氨基酸 ,七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各自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数分别为 4 3 .2 6%、3 6.58%。薇菜、蕺菜灰分含量分别为 8.1 1 %、9.4 0 % ;粗蛋白含量分别为 2 2 .80 %、1 7.2 2 % ;粗脂肪含量分别为 3 .3 4 %、5.4 3 % ;粗纤维含量分别为 1 3 .0 7%、1 7.89% ;总糖含量分别为 2 1 .1 4 %、1 3 .4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蕺菜 氨基酸 营养素 测定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薇菜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瑞 程超 汪兴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97-300,共4页
对野生和栽培薇菜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薇菜资源提供依据。分别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仪(ICP)半定量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方法对野生薇菜和栽培薇菜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对野生和栽培薇菜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薇菜资源提供依据。分别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仪(ICP)半定量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方法对野生薇菜和栽培薇菜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比较两者的差异。二者在叶绿素、总糖含量上差异极显著(P值分别为0.006和0.002),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野生和栽培薇菜的氨基酸含量呈现不规则变化。薇菜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包括人体必需的部分微量元素Fe、Zn、Mn、Cu,其中野生种的K和P元素的含量高于栽培种,而栽培种的S元素的含量高于野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营养 成分 评价
下载PDF
球磨法和均质法改善薇菜粉物化及功能性质 被引量:11
5
作者 符群 李卉 +1 位作者 王路 王振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5-291,共7页
为研究不同超微粉碎方法对薇菜粉体物性、主要成分含量及活性物质保留的影响,该文以行星球磨法、高压均质法对薇菜进行超微粉碎,分别研究薇菜超微粉体的粒径、休止角、粉体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等物理性质;检测其总蛋白、粗脂肪、多... 为研究不同超微粉碎方法对薇菜粉体物性、主要成分含量及活性物质保留的影响,该文以行星球磨法、高压均质法对薇菜进行超微粉碎,分别研究薇菜超微粉体的粒径、休止角、粉体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等物理性质;检测其总蛋白、粗脂肪、多糖、总黄酮、总多酚等主要成分含量;通过薇菜超微粉提取液抑制?-葡萄糖苷酶及?-淀粉酶的能力,初步探究两种薇菜超微粉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对比常规粉碎方法,经行星球磨法和高压均质法处理后,粉体粒径分别减小1/48倍和1/65倍,粉体休止角增加,粉体膨胀力降低,高压均质和行星球磨法的持水力分别是常规粉碎法的2.43倍和2.44倍、持油力分别是常规粉碎法的1.99倍和1.52倍;几种主要成分高压均质法、行星球磨干法显著高于常规粉碎;2种超微粉提取物的?-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抑制率均优于常规粉碎提取物。上述结果表明:2种超微粉碎方法均有改善粉体物性作用,高压均质法对于薇菜粉体纤维组织破坏更加完全,主要成分易溶出,微粉处理促进了粉体的降血糖生理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加工 物性特征 薇菜 超微粉碎 功能成分
下载PDF
贵州薇菜资源调查及其生态因素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谋强 崔德祥 +2 位作者 罗登峰 赵大芹 王宋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1期41-44,共4页
调查表明:薇菜是一种光温生态幅度宽,水分需求大的酸土植物,有紫、绿叶两种类型。贵州境内各县都有薇菜分布,以遵义、铜仁两地区,黔东南、黔南两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北部、毕节地区东部等各县(市)分布相对集中,蕴蓄量大。薇菜都... 调查表明:薇菜是一种光温生态幅度宽,水分需求大的酸土植物,有紫、绿叶两种类型。贵州境内各县都有薇菜分布,以遵义、铜仁两地区,黔东南、黔南两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北部、毕节地区东部等各县(市)分布相对集中,蕴蓄量大。薇菜都生长在海拔500~2400m的黄壤、黄棕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山地草甸土等酸土地带;其中.在海拔800~1800m,年阵雨后1100mm以上。年降雨日数165~210天,雨水四季分配相对均匀的酸土地段。薇菜生长密茂。全省薇菜蕴蓄量年约5000t,1994年,在交通方便,海拔800~1300m地段己开发利用约15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分布 蕴蓄量 土壤 气候条件 贵州
下载PDF
紫萁贯众中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8
7
作者 郎爽 闫艳韬 +3 位作者 刘畅 杨锦 王子健 高增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1期1497-1504,1511,共9页
目的:筛选紫萁贯众中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将紫萁贯众已分离得到的23个化合物与18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评价结合能、结合模式及发生相互作用的氨基酸等指标进行虚拟筛选... 目的:筛选紫萁贯众中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将紫萁贯众已分离得到的23个化合物与18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评价结合能、结合模式及发生相互作用的氨基酸等指标进行虚拟筛选,得到候选化合物,并通过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实验验证候选化合物抑制NA的活性。结果:候选化合物异银杏双黄酮对NA抑制作用较强,IC50值为(42.54±2.85)μmol·L^-1。结论:紫萁贯众中化合物异银杏双黄酮具有较好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作用,为紫萁贯众在抗流感病毒临床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紫萁贯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贯众 流感病毒 分子对接 神经氨酸酶
下载PDF
薇菜干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睿 朱薇玲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9-21,共3页
研究了薇菜的干制和复水工艺,并据此生产出营养和味道适宜的薇菜小食品。
关键词 薇菜干 加工工艺 复水工艺 薇菜食品
下载PDF
中药紫萁贯众中紫萁酮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东 厉博文 +2 位作者 杨岚 付梅红 方婧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建立中药紫萁贯众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柱色谱法从紫萁贯众中分离紫萁酮,对紫萁酮HPLC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分离得到紫萁酮化学单体作为含量测定对照品。含量测定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 目的建立中药紫萁贯众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柱色谱法从紫萁贯众中分离紫萁酮,对紫萁酮HPLC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分离得到紫萁酮化学单体作为含量测定对照品。含量测定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2 nm;流速为1 mL.min-1。紫萁酮进样量在1.62~324 ng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0%,RSD为1.67%。不同产地药材中含量为0.026 7%~0.051 7%。结论首次建立了中药紫萁贯众中紫萁酮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控制紫萁贯众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贯众 紫萁 紫萁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紫萁提取液抑菌试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泽宏 何义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98,共4页
以多年生紫萁初生嫩叶为材料,将其分为红叶类和绿叶类,再按孢子叶和营养叶分别分为四种类型烘干,检测了紫萁干品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 lococus aureus)... 以多年生紫萁初生嫩叶为材料,将其分为红叶类和绿叶类,再按孢子叶和营养叶分别分为四种类型烘干,检测了紫萁干品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 lococus aureus)、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Thom)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紫萁全株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地下部位比地上部位的抑菌效果好,提取液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对酵母菌抑菌效果不明显,对青霉菌无抑菌效果,醇提法比水提法提取的抗菌性物质更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醇提液 水提液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紫萁营养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东 刘为广 +2 位作者 杨岚 李玉洁 朱晓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7-589,共3页
目的对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干燥营养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体积分数95%乙醇对紫萁干燥营养叶进行提取,对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NMR和MS等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 目的对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干燥营养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体积分数95%乙醇对紫萁干燥营养叶进行提取,对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NMR和MS等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对羟基苄叉丙酮(2)、3',4'-二羟基苄叉丙酮(3)、原儿茶醛(4)、原儿茶酸(5)、对羟基苯甲醛(6)、15-二十九酮(7)、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1、2、4、6、7为首次从紫萁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科 紫萁 化学成分 去氢催吐萝芙木醇 对羟基苄叉丙酮
原文传递
软包装水煮薇菜工艺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婧敏 王翎羽 +3 位作者 杨华 吴晓丹 马银霞 王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6-298,303,共4页
研究了薇菜的软包装水煮工艺及品质。研究通过对薇菜干进行浸泡复水等预处理之后,加工成添加调味品包装后的水煮薇菜,同时针对复水过程中的口感进行研究,得到复水前后山野薇菜的硬度变化较大,咀嚼性及弹性变化不是很大,保持着优良的品质... 研究了薇菜的软包装水煮工艺及品质。研究通过对薇菜干进行浸泡复水等预处理之后,加工成添加调味品包装后的水煮薇菜,同时针对复水过程中的口感进行研究,得到复水前后山野薇菜的硬度变化较大,咀嚼性及弹性变化不是很大,保持着优良的品质,结果确定热-冷-热-冷(80℃)这一复水过程;针对杀菌过程中风味研究得到杀菌温度为85℃,杀菌时间为10min;通过以上方面的研究为薇菜的综合加工提供一条良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加工工艺 品质 电子鼻
下载PDF
紫萁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艳 赵海泉 张莉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2-15,共4页
采集同一环境不同生长时期的紫萁,经过杀青、烘干、粉碎、脱脂、乙醇浸提,再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紫萁各部位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期,根状茎的黄酮含量较高,其次是叶片;在同一部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随生长期变化。
关键词 紫萁 黄酮 生长期 不同器官
下载PDF
紫萁孢子的无菌培养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义发 易咏梅 +1 位作者 赵小兰 骆兆琴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3-615,共3页
以紫萁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紫萁离体培养各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孢子囊为外植体接种比直接接种孢子效果更理想;孢子萌发最佳培养基是1/2MS+0.3%活性炭;对原叶体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2MS培养基;对孢子体诱导最佳方案是以灭菌... 以紫萁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紫萁离体培养各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孢子囊为外植体接种比直接接种孢子效果更理想;孢子萌发最佳培养基是1/2MS+0.3%活性炭;对原叶体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2MS培养基;对孢子体诱导最佳方案是以灭菌河沙为基质的不完全培养基;激素处理对孢子体诱导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孢子 原叶体 孢子体 无菌培养
下载PDF
薇菜红变底物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瑞 莫开菊 +2 位作者 程超 向曦 汪兴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40-442,共3页
分析了薇菜浸提液对pH值的颜色反应及可见光谱特性、原花色素特征反应和缩合多酚的TCL,以期初步确定薇菜红变的底物.结果表明薇菜红变的底物是原花色素和花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还未能准确判定薇菜中原花色素的具体类型及结构.
关键词 薇菜 红色素 原花色素 鉴定
下载PDF
硒矿粉对薇菜增硒效应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何文静 郑威 +5 位作者 周长辉 张绪华 邢丹英 徐建龙 袁志华 刘环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596-598,604,共4页
对6年生孢子苗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和7年苗龄的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含硒量为83 mg/kg的硒矿粉,施用量分别为0、600、1 200、1 800、2 400、3 000 kg/hm2,检测薇菜收获物的硒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硒矿粉能够极显著提高... 对6年生孢子苗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和7年苗龄的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含硒量为83 mg/kg的硒矿粉,施用量分别为0、600、1 200、1 800、2 400、3 000 kg/hm2,检测薇菜收获物的硒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硒矿粉能够极显著提高薇菜的硒含量,能够作为富硒栽培的有效措施;2在孢子苗上,施用硒矿粉的薇菜其平均硒含量为0.213 5 mg/kg,比对照增加17.90%,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8×10-9x2+4×10-5x+0.178 2(r=0.776 6),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施用量超过此值后,薇菜的硒含量呈下降趋势;3野生转人工栽培薇菜施用硒矿粉后平均硒含量为0.214 3mg/kg,比对照增加6.51%;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1×10-8x2+4×10-5x+0.192 4(r=0.550 7),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4在硒矿粉施用量低于1 800 kg/hm2的情况下,孢子苗薇菜的硒含量低于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量高于2 400 kg/hm2后则呈相反趋势;5空白处理(土壤硒含量0.308 1 mg/kg)的薇菜含硒量已经高于0.181 1 mg/kg,达到了湖北省关于富硒食品地方标准(DB42/211-2002)中富硒薇菜(0.15~1.0 mg/kg)的下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矿粉 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 富硒效应
下载PDF
薇菜孢子仿生繁殖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连生 高德锋 《长江蔬菜》 2004年第4期54-55,共2页
通过6个播种量和4个播种期进行薇菜孢子仿生播种繁殖,观察孢子体(幼苗)与播种期和播种密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播期越早越有利于孢子体幼苗的形成,最适播种量为10~60ml/m2。
关键词 薇菜 紫萁 野碗豆 仿生繁殖 种苗 孢子体 播种量
下载PDF
紫萁组织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泽宏 何义发 +2 位作者 周吉源 张秋萍 黄剑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紫萁孢子叶小叶整体表面消毒比孢子粉消毒更简便易行,效果也更理想.不加任何激素与附加低浓度激素(低于1.0 mg/L)同样有很高的孢子萌发率,将MS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减半促进孢子萌发,糖浓度在2%-3%范围内较合适,低于2%和高出4%,孢子萌发... 紫萁孢子叶小叶整体表面消毒比孢子粉消毒更简便易行,效果也更理想.不加任何激素与附加低浓度激素(低于1.0 mg/L)同样有很高的孢子萌发率,将MS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减半促进孢子萌发,糖浓度在2%-3%范围内较合适,低于2%和高出4%,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25℃左右是原叶体增值的适宜温度,无机盐浓度对原叶体增殖无明显影响,培养基中附加少量活性炭和KH2PO4对原叶体增殖和生长有促进作用.6-BA0.5mg/L+NAA0.5mg/L、6-BA1.0mg/L+NAA0.5 mg/L、NAA0.5mg/L+KT 5.0mg/L和NAA1.0mg/L+KT5.0mg/L都能促进原叶体增殖.6-BA 0.5 mg/L+NAA1.0mg/L分化假根的能力最强,可作孢子体生根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无菌培养 孢子粉 孢子叶小叶
下载PDF
芽前除草剂对薇菜播孢基质处理试验初报
19
作者 张建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3-755,共3页
选用禾耐斯(Harness)、金都尔(Dual Gold)、氟乐灵(Trifluralin)和丁草胺(Butachlor)4种芽前除草剂,对薇菜芽前播孢基质作除草试验,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禾耐斯、氟乐灵的除草效果显著,对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的综合防效达90%以上,... 选用禾耐斯(Harness)、金都尔(Dual Gold)、氟乐灵(Trifluralin)和丁草胺(Butachlor)4种芽前除草剂,对薇菜芽前播孢基质作除草试验,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禾耐斯、氟乐灵的除草效果显著,对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的综合防效达90%以上,药效长达46 d,禾耐斯对薇菜孢子的萌发无影响,氟乐灵对孢子的萌发有轻微影响;金都尔、丁草胺的除草效果次之,且对薇菜孢子萌发影响较大。综合评价:禾耐斯是薇菜孢子繁殖基质的首选芽前除草剂,氟乐灵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前除草剂 蔽菜 播孢基质 处理
下载PDF
薇菜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初步探讨
20
作者 赵杰 王玢琪 +3 位作者 贾晓 童益琴 何义发 葛台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1-807,共7页
利用改良FIASCO法(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开发出的9对多态性SSR引物评价了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2个野生居群(庐山和恩施)、1个栽培居群(恩施)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结果显示,9... 利用改良FIASCO法(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开发出的9对多态性SSR引物评价了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2个野生居群(庐山和恩施)、1个栽培居群(恩施)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结果显示,9个SSR标记在3个薇菜居群中共检测到47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22个,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00~0.944和0.577~0.834,香农指数为0.962~1.860,表明各SSR位点多态性较高;各居群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均大于平均观测杂合度且种内近交系数均为正值,说明3个薇菜居群中都存在非随机交配现象;对各居群的相关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恩施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而其栽培居群最低;庐山野生居群与恩施野生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92,说明两地野生薇菜居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AMOVA分析也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野生居群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遗传多样性 SSR FIASC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