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中过氧化氢的来源及在微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章可可 周学东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0,共6页
过氧化氢(H_2O_2)作为口腔中一种重要的抑菌物质,在口腔微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口腔龈上菌斑定植的先锋菌中,约有80%细菌属于口腔链球菌属,这些口腔链球菌可以利用不同的氧化酶合成H_2O_2,同时H_2O_2可通过抑制对H_2O_2敏感的... 过氧化氢(H_2O_2)作为口腔中一种重要的抑菌物质,在口腔微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口腔龈上菌斑定植的先锋菌中,约有80%细菌属于口腔链球菌属,这些口腔链球菌可以利用不同的氧化酶合成H_2O_2,同时H_2O_2可通过抑制对H_2O_2敏感的微生物参与菌间竞争拮抗,使氧耐受菌得以存活,从而调节生物膜的发展过程;H_2O_2还可通过影响微生物细胞外DNA的释放和感受态细胞的形成进而影响基因的水平转移,调节生物膜对口腔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口腔微生物也可通过一系列机制耐受H_2O_2。此外,H_2O_2在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口腔中H_2O_2的来源及其在口腔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口腔微生物 口腔微生态 生物膜 微生物与宿主
下载PDF
牙周因素对种植体周围病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青 安维康 +3 位作者 刘利鹏 王菁 邓天政 马楚凡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06-612,共7页
随着种植义齿在临床修复中的广泛应用,种植修复后最常见的生物学并发症——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发展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种植体周围病所导致的软组织破坏和骨组织吸收对种植体在口内的长期稳定、美观及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且目前尚... 随着种植义齿在临床修复中的广泛应用,种植修复后最常见的生物学并发症——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发展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种植体周围病所导致的软组织破坏和骨组织吸收对种植体在口内的长期稳定、美观及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牙周炎作为种植体周围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会显著增加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风险,降低种植体的成功率。目前认为,种植体周围较差的软组织封闭、牙周炎症状态对口腔微生物环境和宿主免疫微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共同导致了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文章就现有牙周因素与种植体周围病的分子学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对牙周因素影响种植体周围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以期在临床上为种植体周围病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病 牙周因素 软组织封闭 口腔微生物 免疫微环境
原文传递
微结构芯片对石墨粉吸附及3种口腔微生物黏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邱瑜蕾 周学东 包崇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通过制备精确控制微结构的材料样品,比较不同尺寸无生命物质的吸附行为及不同尺寸微生物的黏附行为,探讨微结构影响微生物黏附增殖的机制。方法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翻制羟磷灰石(HA)芯片上的23个微结构,并分别与不同尺寸的石墨粉... 目的通过制备精确控制微结构的材料样品,比较不同尺寸无生命物质的吸附行为及不同尺寸微生物的黏附行为,探讨微结构影响微生物黏附增殖的机制。方法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翻制羟磷灰石(HA)芯片上的23个微结构,并分别与不同尺寸的石墨粉和不同尺寸的口腔微生物共培养,观察并比较微结构大小及形状对石墨粉吸附和微生物黏附的影响。结果 30~50μm的石墨粉在各尺寸微结构上的吸附量无显著差异,10~20μm的石墨粉在10μm和20μm的结构上吸附量最多;白假丝酵母菌最易黏附于尺度与其大小相当的5μm微结构区。微结构对呈链状生长的变异链球菌黏附影响不大。结论微结构对无生命物质的吸附与二者的尺度大小呈正相关,对微生物的黏附也产生同样影响,即与大小尺度呈正相关性;但一些特殊增殖行为的细菌,如呈链状生长的变异链球菌,微结构形状及尺度大小对其黏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芯片 石墨粉 口腔微生物
下载PDF
新疆博州地区三民族儿童口腔优势菌群结构
4
作者 李贝贝 吴泽钰 +3 位作者 杨婷 曹宏飞 董英 赵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研究新疆博州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3~5岁儿童的口腔唾液细菌优势菌群结构多样性的差异,并探讨与低龄儿童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从本课题组在新疆博州地区3~5岁儿童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时建立的资料样本库中选取唾液样本120例(汉... 目的研究新疆博州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3~5岁儿童的口腔唾液细菌优势菌群结构多样性的差异,并探讨与低龄儿童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从本课题组在新疆博州地区3~5岁儿童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时建立的资料样本库中选取唾液样本120例(汉族40例,维吾尔族40例,蒙古族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每个民族中高龋组(ECC)各20例,无龋组(CF)各20例,取非刺激性唾液,提取细菌DNA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对PCR-DGGE指纹图谱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DGGE总体图谱表明: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具有民族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维吾尔族总的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条带数:87.00±10.40,多样性指数:5.99±1.12)大于汉族(条带数:63.00±8.07,多样性指数:3.29±0.74)和蒙古族(条带数:71.60±5.79,多样性指数:4.98±0.50)(P<0.05),高龋儿童组的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小于无龋儿童组(P<0.05),无龋儿童组的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存在民族差异(P<0.05);聚类分析发现:每个民族组内大部分样本均表现出明显的聚类群。结论博州地区儿童口腔唾液细优势菌群结构多样性在民族之间差异明显,在低龄儿童龋病进展中,细菌多样性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民族 口腔微生物 菌群结构
原文传递
口腔微生物致宿主表观遗传改变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时小婷 潘亚萍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640-643,共4页
微生物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能够调控宿主的生理功能,其中一种重要的调控方式是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发生稳定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表观遗传调控在微生物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 微生物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能够调控宿主的生理功能,其中一种重要的调控方式是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发生稳定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表观遗传调控在微生物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明确微生物对宿主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有利于开展临床靶向治疗,加强表观遗传调节剂的临床应用,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新的策略。该文对几种口腔常见微生物引起的宿主表观遗传改变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 乙酰化
下载PDF
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口腔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文静 康文燕 +3 位作者 刘晓明 孙磊 冯强 葛少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目的阐明牙周基础治疗对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牙周炎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的14例单纯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 目的阐明牙周基础治疗对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牙周炎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的14例单纯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组)患者和14例伴T2DM的CP(CP-T2DM组)患者,采集所有患者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1.5和3个月的唾液、舌背及4个象限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的龈下菌斑样本,利用16S rRNA(V3-V4区)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样本内微生物。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两组患者的微生物分布和群落结构信息。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均由同一名牙周主治医师根据牙周检测指标对患者牙周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收集患者血液,并对其相关代谢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CP-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7.46±1.69)%]与基线[(7.65±1.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610),治疗后3个月CP组及CP-T2DM组探诊深度[CP组:(2.94±0.46)mm,CP-T2DM组:(2.95±0.35)mm]及出血指数(CP组:1.91±0.42,CP-T2DM组:1.67±0.49)均较基线时的探诊深度[CP组:(3.99±0.77)mm,CP-T2DM组:(3.80±0.76)mm](F=25.61,P<0.001;F=17.63,P<0.001)和出血指数(CP组:3.03±0.52,CP-T2DM组:2.54±0.65)(F=28.43,P<0.001;F=20.21,P<0.001)显著下降。菌群分析显示,基础治疗前后CP及CP-T2DM组内相同位点α及β多样性指数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P及CP-T2DM组各位点微生物组成相似,但各位点菌群丰度发生改变,治疗后CP及CP-T2DM组唾液和舌背样本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与各自组内龈下菌斑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CP组龈下菌斑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随牙周基础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在CP-T2DM组龈下菌斑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随牙周基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P及CP-T2DM组基线龈下菌斑中互养菌门、脱硫代硫酸盐弧菌科、甲烷短杆菌属、TG5菌属较基础治疗后3个月均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糖尿病 2型 RNA 核糖体 16S 牙菌斑 口腔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中药酚性化合物对口腔微生物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宗雅文 程磊 +2 位作者 郭强 周学东 任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酚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中药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等药理特性,是许多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口腔微生物的组成、代谢等关系着口腔微生态的平衡,是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近来的研究发现,中药酚性化合物可以调节口腔... 酚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中药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等药理特性,是许多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口腔微生物的组成、代谢等关系着口腔微生态的平衡,是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近来的研究发现,中药酚性化合物可以调节口腔微生物组成、代谢及致病毒力等,从而在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感染等口腔疾病的防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中药酚性化合物对口腔微生物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酚性化合物 口腔微生物 致病毒力
下载PDF
正畸治疗过程中早期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奎池(综述) 杨正艳(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61-465,共5页
口腔颌面部错合畸形会影响颌面部美观、口腔健康,有碍于牙颌面发育,进而对儿童情感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患者对正畸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满足治疗需求可能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不及时加以控制,这些不利的早期改变就有... 口腔颌面部错合畸形会影响颌面部美观、口腔健康,有碍于牙颌面发育,进而对儿童情感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患者对正畸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满足治疗需求可能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不及时加以控制,这些不利的早期改变就有可能发展成为龋病等不可逆性损伤。该文主要对近年来正畸治疗过程中早期龋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关注正畸治疗与龋病的关系、矫治器对口腔菌群的影响及早期龋的检测和防治的前沿,以期为正畸患者早期龋的早期识别及防治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早期龋 口腔健康 口腔微生物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菌群与胃癌及舌苔相关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义拼 刘昭函 杨朝阳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0期242-246,共5页
既往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观点尚不能完全解释微生物与胃癌的相关性。口腔聚集菌群种类及数量众多,同时具有远处散播能力,部分研究报道显示口腔微生物与胃癌间存在潜在关系,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放线菌、韦荣球菌等均与胃癌... 既往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观点尚不能完全解释微生物与胃癌的相关性。口腔聚集菌群种类及数量众多,同时具有远处散播能力,部分研究报道显示口腔微生物与胃癌间存在潜在关系,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放线菌、韦荣球菌等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菌群诱发胃癌的作用机制逐步被阐明。口腔菌群聚集于舌面,在宏观层面上影响舌苔成像结果,研究报道舌苔与中医证素及菌群间有相互关系。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医舌苔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旨在探讨舌苔、菌群、胃癌间的潜在联系,为胃癌早期筛查、预防、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口腔微生物 舌苔 相关性
下载PDF
口腔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振国 赵晓静 +3 位作者 刘博罕 贾倩 刘继轩 何昆仑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肠道微生物在医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微生物群进行综合分析,扩大了对由宿主和微生物群组成的生态系统的认识。本文对口腔和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口腔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牙周致病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泽坤 徐欣 周学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2-736,共5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原因,有研究指出牙周感染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周病原体可通过直接侵袭、诱导血小板活化凝集、免疫炎症反应、菌血症、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引发CVD。患者进行牙周干预治...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原因,有研究指出牙周感染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周病原体可通过直接侵袭、诱导血小板活化凝集、免疫炎症反应、菌血症、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引发CVD。患者进行牙周干预治疗后CVD症状也得到了缓解。大量证据表明牙周病和CVD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但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牙周病的治疗及牙周健康的改善是一项长期工作,在临床上如何长期有效地通过预防牙周病来降低CVD的发生率是一项具有挑战的研究。本文对牙周致病菌在CVD中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CVD的发病机制,为CVD的临床防治提供潜在的靶点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口腔微生物 心血管疾病 机制
原文传递
口腔微生物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 张薇 +2 位作者 余繁荣 闫玉琴 苏少晨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3期488-493,共6页
胃癌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胃癌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口腔是人体消化道的起点,同时也是人体主要的微生物菌库之一,而口腔微生物与胃... 胃癌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胃癌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口腔是人体消化道的起点,同时也是人体主要的微生物菌库之一,而口腔微生物与胃肠道疾病存在紧密联系。近年来,关于口腔微生物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随着胃癌的发生发展出现显著改变,其中幽门螺杆菌已被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除幽门螺杆菌外,口腔内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其他细菌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也有密切联系。因此,深入研究口腔微生物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将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口腔微生物 细菌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口腔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乘光 任彪 +1 位作者 程磊 周学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0-766,共7页
口腔的适宜环境为微生物定植提供了条件,而口腔微生物是诱发口腔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治疗是控制口腔感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青蒿素是从传统中医药黄花蒿中提取出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具高效低毒的抗疟效果而成... 口腔的适宜环境为微生物定植提供了条件,而口腔微生物是诱发口腔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治疗是控制口腔感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青蒿素是从传统中医药黄花蒿中提取出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具高效低毒的抗疟效果而成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抗氯喹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来,青蒿素已被证实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其他寄生虫、肿瘤等效果,而部分微生物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对青蒿素及衍生物在口腔相关微生物方面的作用效果进行综述,总结分析之前的成果及进展,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并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完善现有技术及标准以明确青蒿素及衍生物对效果存在争议的微生物的作用,扩大对口腔感染性疾病相关微生物的检测,在抗真菌领域明确与现有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这几个方向有待深入研究.另外在抗口腔感染性疾病研究过程中,青蒿素及衍生物的给药方案、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毒副作用等方面是深入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研究的新方向.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相关研究的完善与口腔感染性疾病治疗潜在需求,青蒿素及衍生物在口腔微生物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口腔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青蒿素衍生物 口腔微生物 抗菌药 抗真菌药(中药)
原文传递
口腔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郁懿 章蓓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随着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口腔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口腔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该文拟从传播途径、定植机制、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对两者相关性进行探讨。此外,口腔微生物在结直肠癌检测... 随着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口腔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口腔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该文拟从传播途径、定植机制、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对两者相关性进行探讨。此外,口腔微生物在结直肠癌检测中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针对口腔微生物的治疗能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口腔菌群 结直肠癌
下载PDF
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及口腔免疫特征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吴加豪 乔建瓯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 探讨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免疫特征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共65例,将其分为哮喘组(n=45)与非哮喘组(n=20),对两组患者行口腔微生物、口腔分泌... 目的 探讨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免疫特征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共65例,将其分为哮喘组(n=45)与非哮喘组(n=20),对两组患者行口腔微生物、口腔分泌物细胞因子、肺功能检测及口腔内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等相关检查,对哮喘患者的口腔常见微生物丰度差异及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哪些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口腔内免疫特征有较强的关联性。结果 曲霉菌、乙型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在哮喘组口腔中的丰度明显高于非哮喘组(P<0.01),同时上述菌种与哮喘患者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及肺功能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者口腔内曲霉菌、乙型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与口腔内EOS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6、0.042和0.031);曲霉菌、乙型链球菌与口腔分泌液中IL-7浓度呈正相关(P=0.015、0.026);乙型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与口腔分泌液中IL-21浓度呈正相关(P=0.042、0.028)。结论 口腔中特定的微生物与哮喘免疫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的发现将为进一步揭示这些口腔中常见菌种在塑造宿主口腔免疫环境和哮喘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哮喘 免疫特征
下载PDF
口含烟对人口腔致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茜 管莹 +5 位作者 米其利 黄海涛 杨继 徐玉琼 简小朋 夭建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15,共6页
【目的】研究口含烟对人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类型口含烟(胶基型、袋装型、含片型)提取物和传统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PM)基于烟碱含量配成不同浓度,研究其对变形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效应。选取20名志愿者吸食3种口... 【目的】研究口含烟对人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类型口含烟(胶基型、袋装型、含片型)提取物和传统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PM)基于烟碱含量配成不同浓度,研究其对变形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效应。选取20名志愿者吸食3种口含烟和传统卷烟,以吐取法采集吸食前5 min和吸食后0~2min,2~5 min,5~10 min,10~15min,90~95 min共6个时间段的唾液,提取唾液中细菌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探针法)检测各时间节点总细菌、变形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水平。【结果】(1)3种口含烟在体外对2种细菌无抑菌作用,普通卷烟TPM有一定抑菌作用。(2)吸食袋装型、含片型口含烟和传统卷烟后,唾液中细菌总量短期有所降低,但1 h后均恢复至使用前水平。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变形链球菌量变化趋势与总细菌基本一致。【结论】口含烟及传统卷烟在吸食后短期内对口腔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含烟 口腔致病菌 变形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唾液 口腔卫生
下载PDF
壳聚糖对几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邓婧 符大勇 +1 位作者 宋文斌 袁昌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壳聚糖(浓度为2.0%,1.5%,1.0%,0.5%)在pH6.5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壳聚糖(浓度为2.0%,1.5%,1.0%,0.5%)在pH6.5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环直径;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随机区组化设计方差分析、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在pH值6.5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形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多以小分子量的抑菌作用最好(变形链球菌以大分子量最好)(P<0.05,0.01);且随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增强(P<0.05);经高温处理的壳聚糖抑菌作用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壳聚糖在pH6.5条件下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口腔致病菌 抑菌试验
下载PDF
醇取丹参液对几种口腔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邓婧 张岱尊 杨文静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研究95%醇取丹参溶液对几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杯碟法检测丹参提取液对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并检测pH值的改变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采用SPSS10.0统计... 目的:研究95%醇取丹参溶液对几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杯碟法检测丹参提取液对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并检测pH值的改变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95%醇取丹参液对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均有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15.62、62.50和15.62mg/ml。pH值由3.5上升到7.0时,对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减弱(P<0.05),对牙龈卟啉菌的抑菌活性无影响(P>0.05)。结论:95%醇取丹参溶液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口腔致病菌 抑菌实验
下载PDF
丹参水煎液对几种口腔常驻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婧 许晓燕 +1 位作者 袁昌青 宋文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3-555,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水煎液对几种口腔常驻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含量的丹参水煎液(2.0、1.5、1.0、0.5g/ml)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丹参水煎液经... 目的:研究丹参水煎液对几种口腔常驻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含量的丹参水煎液(2.0、1.5、1.0、0.5g/ml)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丹参水煎液经高温高压(121℃,55kPa)和过滤2种消毒方法处理后的抑菌作用比较。结果:丹参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弱(P<0.01),随浓度的增高抑菌作用增强(P<0.05,0.01);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高温高压和过滤后的丹参水煎液抑菌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丹参水煎液对部分口腔常驻菌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口腔常驻菌 抑菌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