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肺功能的快速康复 被引量:34
1
作者 周渝斌 刘伦旭 +5 位作者 喻鹏铭 苏建华 沈诚 蒲强 马林 车国卫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和开放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微创手术能否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161例肺部病变患者中纳入138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和开放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微创手术能否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161例肺部病变患者中纳入138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开胸组[开胸组,70例,男53例、女17例,年龄(56.1±9.7)岁]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VATS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53.4±6.5)岁],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 d、3 d、7 d和30 d)疼痛、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1)疼痛程度于术后第1 d、3 d 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3±0.79 vs.3.93±0.67,2.88±0.59 vs.3.03±0.71,P>0.05),但在术后第7 d、30 d开胸组显著高于VAST组(1.61±0.33 vs.1.22±0.12,1.58±0.26 vs.1.19±0.31,P<0.05)。(2)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术后静息心率均显著高于术前[(84.13±17.21)次/分vs(.73.67±10.32)次/分,(86.13±19.67)次/分vs(.72.24±14.21)次/分,P<0.05];而VATS组于术后第3 d降至术前水平,开胸组于术后第7 d恢复至术前水平。(3)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静息血氧饱和度于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6.34%±2.11%vs.97.12%±2.31%,95.33%±4.13%vs.94.93%±4.31%,P>0.05)。(4)术后第3 d运动前后VATS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开胸组[(11.11±4.81)次/分vs.(18.23±6.17)次/分,3.10%±1.20%vs.7.40%±2.70%,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小,有助于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开胸手术 快速康复
原文传递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小锋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术毕所有患者都以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术毕所有患者都以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记录患者MAP、HR的变化、清醒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期间R组患者MAP、HR波动比F组更平稳,术后清醒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比F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开胸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比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的血压和心率更平稳,术后患者能迅速平稳地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手术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下载PDF
地佐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战爱玲 李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4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4 h(T2)、12 h(T3)...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4 h(T2)、12 h(T3)、24 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浓度。于T1~4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各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后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浓度T2时点明显高于T1(P<0.05),IL-10浓度T3、T4时点明显高于T1(P<0.05)。与B组相比,A组T3、T4时点TNF-α、IL-6浓度均较低(P<0.05),IL-10浓度较高(P<0.05);A组T3、T4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地佐辛用于老年开胸手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可减轻围术期的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平衡,且术后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开胸手术 炎性细胞因子 镇痛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佘洋 魏小斌 +1 位作者 李锋 毛爱优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5期3085-309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术(O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搜集EM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NSCLC患者行VATS或OT后的术后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 目的系统评价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术(O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搜集EM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NSCLC患者行VATS或OT后的术后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1月。检索的文献由两名人员单独筛选,对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后收集相关资料并交叉检查结果。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5年生存率、心房颤动、空气泄露、肺不张、脓胸、肺炎、支气管胸膜瘘、总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包括5 785例NSCLC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VATS组在术后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OT组(OR=1.360,95%CI 1.099~1.683,P=0.005);VATS组心房颤动发生率(OR=0.622,95%CI 0.425~0.908,P=0.014)、空气泄露发生率(OR=0.703,95%CI 0.530~0.931,P=0.014)、脓胸发生率(OR=0.328,95%CI 0.161~0.665,P=0.002)、肺炎发生率(OR=0.591,95%CI 0.372~0.939,P=0.026)、总并发症发生率(OR=0.530,95%CI 0.439~0.639,P<0.05)均低于OT组,而两组术后肺不张发生率(OR=0.777,0.432~1.396,P=0.398)、气管胸膜瘘发生率(OR=0.948,95%CI 0.269~3.336,P=0.9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ATS治疗NSCLC对提高5年生存率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术。考虑到纳入结果在质和量上的局限,还需更高质量的研究来证实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 开胸术 5年生存率 并发症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姬魁权 何锴 +2 位作者 龙明波 张永国 陈绿绿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黔南布依族苖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n=35)、椎旁神经阻滞组(...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黔南布依族苖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n=35)、椎旁神经阻滞组(N组,n=35)和观察组(O组,n=35)。C组行全身麻醉诱导;N组行椎旁神经阻滞后全身麻醉诱导;O组行椎旁及膈神经阻滞后全身麻醉诱导。比较三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切口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侧肩膀痛VAS评分、术后24 h内患者自控镇痛(PCA)使用次数。结果O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术后切口痛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术后同侧肩膀痛VAS评分低于C组、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术后24 h内PCA使用次数低于C组、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的用量,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及同侧肩膀痛,能减少术后PCA使用次数,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普遍推广,让广大患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膈神经阻滞 开胸 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晋 黄保堂 +1 位作者 孙玉桂 庄敏彦 《微创医学》 2017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开胸术治疗;治疗组38例,以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开胸术治疗;治疗组38例,以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多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为97.37%(37/38),对照组为94.74%(36/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能降低患者生存期,但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其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单向式肺叶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开胸手术
下载PDF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72例诊疗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廖小敏 李志敏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6期1030-1031,共2页
目的探讨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72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插管率高,但复发率高。结论 COPD并... 目的探讨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72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插管率高,但复发率高。结论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缓解者症状,但根治需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开胸手术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肺周围结节36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江波 黎业科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2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周围结节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4月于本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诊治的36例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常规开胸术诊治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手术时间、引流...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周围结节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4月于本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诊治的36例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常规开胸术诊治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的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包括25例良性病变,11例恶性病变,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的应激指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周围结节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应激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肺周围结节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石维超 高琳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9期74-77,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诊治的10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各50例。胸腔镜组行胸腔...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诊治的10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各50例。胸腔镜组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开胸组行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开胸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低于开胸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的CRP、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胸腔镜组的CRP、TNF-α、IL-1β水平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COR、PGE_(2)、ACTH、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的COR、PGE_(2)、ACTH、NE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优于开胸手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的激活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血气胸 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下载PDF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术后切口镇痛疗效的临床研究(附30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玉山 黎萍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术后切口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30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冷冻组)与同期收治的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冷冻组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手术...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术后切口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30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冷冻组)与同期收治的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冷冻组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管所在肋间神经根部进行冷冻,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冷冻组术后72 h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是防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手术 肋间神经冷冻 切口镇痛
下载PDF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彦龙 蓝斌 李锐雄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29-32,39,共5页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的8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胸腔镜组(VATS组,48例)和开胸组(OT组,34例),对比...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的8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胸腔镜组(VATS组,48例)和开胸组(OT组,34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并按术前存在合并症及不同病理分期分层分析,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肺不张、肺漏气及房颤发生率、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率、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总体并发症、肺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化疗间隔时间均少于OT组(P<0.05);OT组术中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总数优于VATS组(P<0.05);VATS组手术费用及高值耗材费用高于OT组(P<0.05);VATS组和OT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5.8%、69.3%、52.9%和91.2%、62.8%、3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VATS具有出血量少、疼痛轻、可缩短术后开始化疗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能达到同样的淋巴结清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小细胞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技术 开胸手术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胸部创伤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磊 苗晓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89-196,共8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胸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胸部创伤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版...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胸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胸部创伤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版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7项,患者2210例。Meta分析显示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RR值0.47(95%CI:0.33–0.65),P<0.001),且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无明显差异[RR值0.82(95%CI:0.24–2.79),P=0.75]。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合并MD值–100.39 mL(95%CI:–103.06至–97.72),P<0.001]、手术时间[合并MD值为–15.56 min(95%CI:–16.60至–14.56),P<0.001]、术后引流量[合并MD值–150.19 mL(95%CI:–188.71至–111.67),P<0.001]、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合并MD值–1.64 d(95%CI:–1.75至–1.52),P<0.001]及住院时间[合并MD值–4.61 d(95%CI:–5.23至–3.99),P<0.001]均显著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患者。结论:胸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胸部创伤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部创伤 开胸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胸腔镜切除术治疗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树桥 陈福楠 黄文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7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切除术治疗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胸手术)和研究组(胸腔镜切除术),各40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住... 目的:分析胸腔镜切除术治疗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胸手术)和研究组(胸腔镜切除术),各40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使用钉仓数量、术中出血量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中使用钉仓数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肺多发结节采用胸腔镜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比较,其效果更为突出,且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属于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肺多发结节 胸腔镜切除术 开胸手术
下载PDF
肺部疾病中胸腔镜手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伟明 吕文强 +1 位作者 张志峰 彭仕骏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3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的25例传统开胸手术作比较。结果经比较,VATS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开胸...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的25例传统开胸手术作比较。结果经比较,VATS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开胸手术组,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风险小、疗效可靠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临床推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S 传统开胸 肺部疾病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开胸过程突发室颤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向敏峰 王奇 +2 位作者 陈卫民 吴先球 蒋清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开胸过程突发室颤的原因、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1992年以来我院5例ACHD患者开胸过程发生室颤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胸过程发生室颤的5例患者经处理均恢复为术前心律,4例继续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开胸过程突发室颤的原因、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1992年以来我院5例ACHD患者开胸过程发生室颤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胸过程发生室颤的5例患者经处理均恢复为术前心律,4例继续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1例放弃手术,术后死亡.结论 ACHD开胸过程突发室颤与长期心内异常分流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心肌功能障碍有关,麻醉及开胸时手术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应立即进行胸内心脏按压以保证有效循环,尽可能早地进行胸内电除颤复律,根据复苏效果判断机体能否耐受继续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 开胸手术 心室颤动 胸内 心脏按压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16
作者 唐骁 舒畅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取开胸手...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取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止痛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均有一定疗效,但胸腔镜手术应用价值更高,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纵隔肿瘤
下载PDF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17
作者 陈美玲 李晓芬 黄丽君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11期1841-1842,1862,共3页
目的临床手术的专业性和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大大提高了临床手术中护士的配合难度。为了改善原有巡回护士工作内容不明确,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秩序不明确、丢三落四等情况,使得繁杂的手术工作做到快中有序,提升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目的临床手术的专业性和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大大提高了临床手术中护士的配合难度。为了改善原有巡回护士工作内容不明确,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秩序不明确、丢三落四等情况,使得繁杂的手术工作做到快中有序,提升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巡回护理流程图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就医,需要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5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延续原有工作流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流程图的工作流程;比较2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数和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数(15)明显低于对照组(7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957,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16±2.83)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6.17±4.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72,P〈0.05)。结论巡回护理流程图在开胸手术患者中应用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术中出差错的概率,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回护理 流程图 开胸手术
原文传递
胸腔镜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王海兵 王庆峰 冯瑞庆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0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对淋巴结清扫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胸段食管癌70例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行右开胸三切口手术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胸腔镜手术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对淋巴结清扫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胸段食管癌70例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行右开胸三切口手术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胸腔镜手术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21.25±42.20)ml]、手术后胸腔引流的总量[(1 012.20±411.14)ml]均少于对照组,胸部手术用时[(130.28±25.24)min]、手术后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6.35±1.20)d]均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均数和总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出血量、引流量,缩短手术用时,且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淋巴结清扫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开胸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研究
19
作者 田彬 刘万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Ⅲ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手术过程中3组患者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4、8hVAS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且术后4h内V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和Ⅱ组无差别,均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吗啡复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开胸手术 超前镇痛
下载PDF
肺部疾病中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徐中华 钱永跃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7-8,12,共3页
目的 :在肺部疾病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比较显示其优越性。方法 :施行VATS40例 ,其中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VAMT) 2 0例 (研究组 ) ;同期施行常规开胸手术 40例 (对照组 ) ,手术疾病均包括自发性气胸及肺部占位... 目的 :在肺部疾病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比较显示其优越性。方法 :施行VATS40例 ,其中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VAMT) 2 0例 (研究组 ) ;同期施行常规开胸手术 40例 (对照组 ) ,手术疾病均包括自发性气胸及肺部占位性病变等。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 ,手术效果满意 ,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分别为 ( 140 .78± 6 0 .34) ,( 2 15 .76± 6 2 .34)min〕 ,失血量〔分别为( 2 6 0 .41± 16 5 .37) ,( 6 80 .38± 341.72 )ml〕及手术恢复、胸液量、胸管置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 ,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为P <0 .0 1)。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手术时间短、疗效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常规开胸 肺部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