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寰枕减压术联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新军 韩杨云 +4 位作者 孙中书 叶峰 陈晨 刘盈盈 刘家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寰枕减压术联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改良寰枕减压术联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及... 目的探讨改良寰枕减压术联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改良寰枕减压术联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患者25例,现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脊髓背侧脑脊液流速峰值、电生理监测结果、寰齿间距(ADI)、脊髓空洞直径和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CCOS)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脊髓背侧脑脊液流速峰值[(3.25±0.47)cm/s]高于术前脊髓背侧脑脊液流速峰值[(2.13±0.1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的ADI值降低,脊髓空洞直径降低,CCOS评分增加,电生理监测异常者所占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损害、感染、脑脊液漏、瘫痪、呼吸衰竭及死亡患者。结论应用改良寰枕减压术联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能有效地起到寰枕区减压及寰枢椎解剖复位的作用,脊髓空洞缓解率高、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Ⅰ型 脊髓空洞症 寰枢椎脱位 寰枕减压术 枕颈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10例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金兰 吴素香 +1 位作者 吴华芬 郑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224,共3页
报告了10例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准确评估患者肢体感觉、活动、肌力,加强对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压疮、供... 报告了10例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准确评估患者肢体感觉、活动、肌力,加强对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压疮、供骨区血肿、植骨块脱出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是提高手术疗效、促进康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护理
原文传递
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侯铁胜 傅强 +3 位作者 赵杰 李明 贺石生 何大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 :探讨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同时应用枕颈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 6~ 2 4个月(平均 2 2个月 )随访。结... 目的 :探讨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同时应用枕颈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 6~ 2 4个月(平均 2 2个月 )随访。结果 :术后症状缓解 ,神经功能改善者占 91% (2 1/2 3 ) ,术后 9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 10 0 %。无内固定棒钉断裂及脱钩现象 ,仅有 1例术后 3个月出现枕骨部螺钉松动。结论 :在行枕颈融合时应用枕颈内固定具有可获得术后枕颈部即刻稳定 ,防止植骨块移位 ,术后无需卧石膏床和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 内固定系统 枕颈融合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定制枕颈融合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赵保印 牛国旗 +5 位作者 刘路坦 孙正 聂虎 陈辉 余若晨 王震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3D打印个体化定制枕颈融合系统(3D printing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system,3D-OCF)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设计并研制3D-OCF,将该内固定系统与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作对比,建立两套枕颈融合内固定方式...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3D打印个体化定制枕颈融合系统(3D printing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system,3D-OCF)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设计并研制3D-OCF,将该内固定系统与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作对比,建立两套枕颈融合内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术后上颈椎活动,分别在屈伸、侧屈及旋转6种工况下施加40 N垂直载荷及1.5 N·m力矩的预载荷,观察两种内固定系统固定下椎体活动度、枕骨位移峰值及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分布。结果:在屈伸、侧屈、旋转6种工况下,与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相比,3D-OCF固定的上颈椎各节段活动度明显降低,各节段整体活动度下降73.02%~100.00%;椎体位移峰值,与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相比,3D-OCF固定的颈椎最大位移值明显降低,各个工况下下降了78.09%~95.73%;内固定系统应力分析,在屈伸、侧屈、旋转6种工况下,两套内固定系统所受最大应力值均在前屈状态下,3D-OCF最大应力值为37.43 MPa,Summit内固定系统最大应力值为533.32 MPa。3D-OCF的最大应力值与使用传统Summit内固定系统相比,3D-OCF各个工况的最大应力值明显降低,且各个工况下应力差均衡,无明显应力集中点。结论:3D-OCF能为枕颈融合内固定术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且3D-OCF装置应力相对较为分散,系统装置发生断裂、失效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3D打印 个体化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可 卢雨霆 +4 位作者 张圆 罗小辑 蒋电明 钟伟洋 权正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7例患有枕颈失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枕颈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0.87±14.08)岁。术...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7例患有枕颈失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枕颈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0.87±14.08)岁。术前诊断为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33例,先天性枕颈畸形12例,上颈椎肿瘤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应用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ymptom rating scale,VAS)评分及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8~88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5.79±16.12)月,术后X线检查提示46例枕颈部植骨融合良好,1例植骨融合失败,植骨融合率97.9%;JOA评分由术前(12.32±2.97)分,降至术后(14.85±2.26)分;VAS评分由术前(6.55±1.14)分,降至术后(1.91±1.06)分;JOA及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7,P=0.000;t=52.54,P=0.000)。结论:应用颈椎弓根螺钉和板-棒系统行枕颈融合术,因其优秀的力学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是解决枕颈结合部失稳的安全、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枕颈失稳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植骨方法在后路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闫应朝 王雍立 +4 位作者 王向阳 池永龙 徐华梓 林焱 倪文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弓根或Magerl螺钉固定术(27例)或枕颈固定术(5例)。术中植骨时在C1和C2后弓或C2和枕骨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压实后将少许稍长的皮质骨条铺在表面,再放置明胶海绵2条,用可吸收线缠绕在两侧内置物上或缝合于两侧软组织上,形成网状结构,术后颈托固定,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经口咽前路松解复位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咽后间隙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于术后2周恢复。术中无内固定或植骨困难,术后随访未见复位丟失或假关节形成。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3年2个月,平均19.1±7.2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改良植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寰枢关节 枕颈融合术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寰枕关节-枕骨髁-斜坡置钉技术的数字化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树一 许楠健 +4 位作者 李豪杰 王扬 施凯日 彭宇杰 马维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1973-197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后路寰枕关节-枕骨髁-斜坡螺钉技术的置钉参数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共46例检查者的上颈椎CT影像资料,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0~55(39±9)岁。通过Mimics19.0... 目的探讨中国人后路寰枕关节-枕骨髁-斜坡螺钉技术的置钉参数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共46例检查者的上颈椎CT影像资料,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0~55(39±9)岁。通过Mimics19.0软件数字化三维重建共获得92侧上颈椎模型,并进行模拟置钉。螺钉进钉点选择寰椎后弓与侧块下关节突移行处中点,直径3.5 mm,长度50 mm。对92枚虚拟螺钉进行详细的置钉参数测量,包括测量螺钉与其周围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寰椎内和枕骨侧(枕骨髁-斜坡内)钉道长度。对左右侧置钉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确认双侧置钉有无差异。结果在46例重建模型中,共置入92枚后路寰枕关节-枕骨髁-斜坡螺钉,全部螺钉完全固定于斜坡内,未突破上部的蝶窦,未进入椎管和枕骨大孔内,未损伤舌下神经管等周围结构。置钉后模型左、右侧螺钉的钉道参数结果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螺钉进钉点距寰椎上缘垂直距离为(12.6±1.0)mm,螺钉进钉点距寰椎下缘垂直距离为(6.5±0.6)mm,螺钉距寰椎椎动脉孔内侧缘距离为(6.7±0.6)mm,螺钉进钉点距寰椎内侧壁距离为(6.6±0.7)mm,螺钉外缘与舌下神经管的距离为(5.5±0.6)mm;螺钉内倾角为21.2°±2.5°,螺钉头倾角为52.0°±3.4°,寰椎内钉道长度为(12.1±0.9)mm;枕骨侧(枕骨髁-斜坡内)钉道长度为(37.9±0.9)mm。结论后路寰枕关节-枕骨髁-斜坡螺钉技术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治疗枕颈交界区不稳的有效方法,可作为一种新的后路枕颈融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斜坡螺钉 三维重建 解剖学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枕骨板联合C2双侧椎板螺钉交叉棒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邱锋 许喜林 +4 位作者 马向阳 江伟城 刘耿超 方周群 林泽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采用生物力学测试评价枕骨板联合C2双侧椎板螺钉交叉棒固定寰枢椎的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尸体标本制备寰枢椎失稳模型,植入枕骨板及C2双侧椎板螺钉后,分别行平行棒固定及交叉棒固定。按照失稳模型(失稳组)、平行棒固定后(平行固定... 目的采用生物力学测试评价枕骨板联合C2双侧椎板螺钉交叉棒固定寰枢椎的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尸体标本制备寰枢椎失稳模型,植入枕骨板及C2双侧椎板螺钉后,分别行平行棒固定及交叉棒固定。按照失稳模型(失稳组)、平行棒固定后(平行固定组)、交叉棒固定后(交叉固定组)顺序,采用生物力学三维测试仪测量寰枢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的活动度。测试后X线片观察内固定物位置。结果生物力学测试显示,交叉固定组及平行固定组在各方向活动度均明显小于失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屈、后伸以及左、右侧屈方向,交叉固定组及平行固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旋转方向,交叉固定组活动度明显小于平行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完成后X线片检查示内固定物位置均良好。结论应用枕骨板联合C2双侧椎板螺钉固定时,采用交叉棒固定方式可进一步增强枕颈融合的轴向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固定 交叉棒 生物力学 寰枢椎不稳
原文传递
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明 蔡贤华 +2 位作者 黄卫兵 张中 李世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的临床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0具国人干燥枕颈部标本,测量与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解剖径线及钉道参数;并以此类数据为依据,在所测量的干燥标本上模拟行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经X线摄... [目的]探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的临床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0具国人干燥枕颈部标本,测量与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解剖径线及钉道参数;并以此类数据为依据,在所测量的干燥标本上模拟行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经X线摄片检查内固定位置并测量钉道实际角度。[结果]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钉道在矢状面上呈后倾,在冠状面上呈外倾。左右两侧钉道角度大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理想外倾角为(18.15±3.70)°,理想后倾角为(24.20±4.91)°,理想钉道长度为(34.45±2.9)mm;模拟行内固定验证,术后影像学及直视下检查结果显示,螺钉钉道均经过枕寰枢关节,角度均在此范围内,无穿出骨质者。[结论]采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行枕颈融合内固定在解剖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枕颈融合 前路 经关节螺钉 内固定 枕骨髁
原文传递
枕颈融合固定在颅颈部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高卫真 崔华 +5 位作者 贾锋 王勇 包映晖 张晓华 钱列 殷玉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枕颈融合固定在颅颈交界处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诱发电位监测下对36例颅颈交界处畸形行枕颈部减压,术中采用Vertex枕骨钉–椎板钩系统固定16例,Vertex螺钉–钛棒系统固定11例,Mountaineer OCT系统固定9例。术... 目的·研究枕颈融合固定在颅颈交界处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诱发电位监测下对36例颅颈交界处畸形行枕颈部减压,术中采用Vertex枕骨钉–椎板钩系统固定16例,Vertex螺钉–钛棒系统固定11例,Mountaineer OCT系统固定9例。术后随访2~12年(平均7年),依据颈椎JOA评分表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与术前比较,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无内固定棒钉断裂及脱钩现象。JOA评分结果显示:治愈24例(66.7%),显效4例(11.1%),有效8例(22.2%),无效0例。结论·枕颈固定融合有助于恢复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明确的手术指征、合适的术式及内固定材料,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内固定 颅颈交界处不稳
下载PDF
枕颈后路短节段固定的交叉棒与平行棒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
11
作者 王大天 邱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9-25,共7页
目的:分别比较枕颈融合中两种内固定方式——枕骨髁Y形板+枢椎一侧椎板螺钉/另一侧椎弓根螺钉(A组)和枕骨髁Y形板+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B组)的交叉棒和平行棒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人体尸体颈椎标本,完成完整状态的生物力学... 目的:分别比较枕颈融合中两种内固定方式——枕骨髁Y形板+枢椎一侧椎板螺钉/另一侧椎弓根螺钉(A组)和枕骨髁Y形板+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B组)的交叉棒和平行棒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人体尸体颈椎标本,完成完整状态的生物力学测量后,制备寰枢椎失稳模型,每一例标本均植入枕骨髁Y形板及枢椎一侧椎板螺钉、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按顺序分别测量枢椎一侧椎板螺钉/另一侧椎弓根螺钉平行棒固定(A1组)、枢椎一侧椎板螺钉/另一侧椎弓根螺钉交叉棒固定(A2组)、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平行棒固定(B1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交叉棒固定(B2组)的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结果:与完整状态组相比较,A1、A2、B1、B2四种内固定组合在屈伸、侧屈、旋转六个方向上的稳定性均强于完整状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B1、B2组间比较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稳定性在左/右旋转上较A2、B1、B2三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2、B1、B2组间比较在左/右旋转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颈后路短节段固定时,应首选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当无法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时,应尽量选择条件相对允许的一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使用椎板螺钉代替。此时,采用交叉棒的连接方式可获得同双侧椎弓根螺钉相似的固定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测试 板-钉-棒短节段枕颈固定 交叉棒 平行棒
原文传递
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在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华 张东升 +3 位作者 郑勇强 廖穗祥 夏虹 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制可用于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的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设计1套符合儿童解剖学特点、低切迹多锚点的枕颈内固定装置,观察1例幼儿应用该枕颈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结果成功研制由蝶形枕骨板、椎弓根螺钉和3... 目的研制可用于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的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设计1套符合儿童解剖学特点、低切迹多锚点的枕颈内固定装置,观察1例幼儿应用该枕颈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结果成功研制由蝶形枕骨板、椎弓根螺钉和3.5 mm钛棒组成的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将该系统用于1例2岁寰枢椎脱位患儿,术后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脊髓压迫解除,内固定在位良好,术后随访1年,随访期间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恢复正常行走。结论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有效增强了枕骨固定强度,可用于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脱位 枕颈固定 内固定器 骨板 骨螺丝 儿童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中枕骨双皮质螺钉固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岩 杨峰 +4 位作者 麻昊宁 宋继鹏 王延雷 龚龙 谭明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078-2081,共4页
[目的]介绍枕颈融合术中枕骨双皮质螺钉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0年10月一2019年6月,对16例枕颈不稳患者应用枕骨双皮质钉固定融合术。术中使用限深钻垂直于枕外隆突钻孔至特定深度,距内骨板2mm处,随后用探针探测钉道... [目的]介绍枕颈融合术中枕骨双皮质螺钉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0年10月一2019年6月,对16例枕颈不稳患者应用枕骨双皮质钉固定融合术。术中使用限深钻垂直于枕外隆突钻孔至特定深度,距内骨板2mm处,随后用探针探测钉道内壁以防穿透,然后以每次1mm特定深度钻孔直至到达内骨板,期间用探针探测,随后按钉道方向置人直径3.5mm,长度20隱螺钉,前方穿透深度距内骨板不超过2mm。[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随访时间平均(21.44±6.18)个月,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J0A评分由术前(8.87±2.37)分提升至(12.88±1.73)分,VAS评分由术前(6.19±1.13)分改善至(2.38±1.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枕骨板结合双皮质螺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枕颈失稳的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不稳 双皮质螺钉 枕骨板 后路手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金属框架固定行枕颈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增明 唐毓金 温洁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评价金属框架重建枕颈部的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在7具完整成人枕骨颈椎(C0-6)标本上对横韧带切除齿状突切骨后失稳的(C0-6)节段,分别安装金属框架和棘突枕颈钢板内固定,通过摄像将1.53Nm载荷下的三维... [目的]评价金属框架重建枕颈部的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在7具完整成人枕骨颈椎(C0-6)标本上对横韧带切除齿状突切骨后失稳的(C0-6)节段,分别安装金属框架和棘突枕颈钢板内固定,通过摄像将1.53Nm载荷下的三维运动记录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其重建枕颈部即时稳定性的效果,[结果]在1.53Nm载荷作用下,金属框架组(C0-6)节段的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的ROM分别为5.9°、7.7°、5.6°、11.2°,比棘突枕颈钢板组分别缩小了157.6%、68.8%、58.9%、131.3%:[结论]枕颈框架组较有效地恢复枕颈部失稳后的即时稳定性,是枕颈融合术中较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脊往生物力学 内固定 金属框架 寰枢椎不稳
下载PDF
枕颈融合的临床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岩 谭明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779-1783,共5页
枕颈不稳是由各类病理原因导致的可危及生命的枕颈区域不稳定和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尽快重建枕颈部位正常解剖关系和恢复其稳定性至关重要。从自体腓骨移植融合以来,此区域手术报道逐渐增多,枕颈固定理念及技术迅速发展,然而各类手术并... 枕颈不稳是由各类病理原因导致的可危及生命的枕颈区域不稳定和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尽快重建枕颈部位正常解剖关系和恢复其稳定性至关重要。从自体腓骨移植融合以来,此区域手术报道逐渐增多,枕颈固定理念及技术迅速发展,然而各类手术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并且考虑到其复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结构,枕颈区域融合仍需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对枕颈融合的相关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内固定 手术技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前路枕骨髁螺钉置钉
16
作者 施凯日 李豪杰 +5 位作者 王扬 周树一 彭宇杰 陈云琳 胡旭栋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6-682,692,共8页
目的:使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前路枕骨髁螺钉的相关置钉参数,探讨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共50例枕颈部形态正常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30例,女20例,年龄42.2±8.6岁(23~68岁)。排除... 目的:使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前路枕骨髁螺钉的相关置钉参数,探讨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共50例枕颈部形态正常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30例,女20例,年龄42.2±8.6岁(23~68岁)。排除感染、肿瘤、解剖畸形、骨折脱位、退行性变及严重骨质疏松,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枕骨及寰椎进行三维CT重建后,模拟前路置入直径3.5mm的枕骨髁螺钉,测量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及寰枕关节面的距离、螺钉与舌下神经管的最短垂直距离、进入枕骨髁骨质内的钉道长度,再用3-matic软件测量螺钉的头倾角及外倾角,将螺钉各置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模拟成功置入100枚前路枕骨髁螺钉,三维模型观察均无枕骨髁内外侧壁、寰枕关节面及舌下神经管的损伤。前路枕骨髁螺钉各置钉参数左右两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钉点距枕骨髁内侧缘水平距离及寰枕关节面垂直距离分别为3.28±0.54mm、2.84±0.45mm,螺钉头倾角、外倾角、距离舌下神经管最短垂直距离及钉道长度分别为4.07°±2.40°、33.09°±4.37°、4.76±0.74mm、21.54±2.01mm。结论: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前路枕骨髁螺钉置钉,显示正常成人枕骨髁有足够的体积空间容纳直径3.5mm的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前路枕骨髁螺钉技术是治疗枕颈不稳时颅侧固定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枕骨髁螺钉 三维重建 枕骨髁 枕颈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手术治疗游离齿状突11例
17
作者 杨浩 王卫东 +1 位作者 王玉强 王利民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齿状突手术治疗及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名游离齿状突患者,分别行寰枢椎或枕颈融合术,其中3例行后弓切除加枕颈融合术,5例患者行寰枢椎固定融合术,3例异位游离齿状突患者行枕颈融... 目的探讨游离齿状突手术治疗及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名游离齿状突患者,分别行寰枢椎或枕颈融合术,其中3例行后弓切除加枕颈融合术,5例患者行寰枢椎固定融合术,3例异位游离齿状突患者行枕颈融合术,随访患者术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11例患者中10例出现颈部疼痛缓解;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8例患者中,7例明显改善;9例术后达到放射学融合。结论寰枢椎及枕颈融合术是治疗游离齿状突的主要手术方法,对于异位游离齿状突患者可行枕颈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齿状突 枕颈融合 寰椎 枢椎 寰枢椎固定
原文传递
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根洋 赵杰 +4 位作者 连小峰 陈志明 侯铁胜 何大为 王以进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目的评价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6例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在标本完整状态(NS)、枕寰枢失稳模型(DS)、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固定+纵棒固定(AF)、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C3侧块螺钉+纵棒固定(BF)、后路... 目的评价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6例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在标本完整状态(NS)、枕寰枢失稳模型(DS)、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固定+纵棒固定(AF)、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C3侧块螺钉+纵棒固定(BF)、后路枕骨螺钉+C2椎弓根钉固定+C3椎板钩+纵棒固定(CF)、后路枕骨螺钉+C3椎板钩+C4椎板钩+纵棒固定(DF),共6种状态下,依次用KD-1型三维运动实验机进行测量相应节段的运动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齿状突及横韧带切除后,枕颈部会严重失稳,即DS组运动范围(ROM)较NS组明显增大10-1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枕颈失稳后,AF组ROM明显比DS组减小13-16%(P<0.05),与NS组仅相差5-6%(P>0.05)。3.BF组ROM比失稳减小17-19%(P<0.05),更加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4.CF组ROM比DS组减小18-23%(P<0.05),亦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5.DF组ROM比DS组减小19-23%(P<0.05),也能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但椎板钩有滑动现象,相邻节段代偿运动加大。结论枕颈融合固定时,C2椎体骨质良好者,单纯C2椎弓根固定已足够稳定;在颈椎有C2椎弓根固定再加上C3侧块螺钉或C3椎板钩时,固定更坚强可靠,但多牺牲了一个椎体的活动度;颈椎以C3椎板钩+C4椎板钩固定时,也能达到可靠的枕颈固定,但有侧方滑动的趋势,同时固定的节段最长,邻近节段退变会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枕颈融合术 内固定方式 颈椎生物力学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技术进展
19
作者 张璨 陈赞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寰枢椎脱位病因复杂,病理形态多样。根据寰枢椎脱位的病理学解剖特点,结合临床技术制订合理的分类标准,并针对不同类别脱位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综合应用各种寰枢椎松解技术、复位技术、内固定技术和融合技术,才能取得外科治疗的满意效... 寰枢椎脱位病因复杂,病理形态多样。根据寰枢椎脱位的病理学解剖特点,结合临床技术制订合理的分类标准,并针对不同类别脱位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综合应用各种寰枢椎松解技术、复位技术、内固定技术和融合技术,才能取得外科治疗的满意效果。本文探讨了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详细讨论了基于不同寰枢椎脱位类型的治疗策略,分析了临床分型和治疗策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后路寰枢椎关节松解融合技术在未来可能对传统分类和治疗策略带来的挑战,显微脊柱外科技术可能在改善手术技术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枕关节 先天畸形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 颅颈交界区畸形 关节间撑开 枕颈内固定
原文传递
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穗祥 郑勇强 +3 位作者 张东升 李洪吉 夏虹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5-540,共6页
目的 :评价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6具新鲜冰冻人体枕颈部标本,年龄为20~35岁,男3具,女3具。每具标本解剖截取其C6以上的部位,保留枕骨粗隆以下的颅骨骨性结构及其与颈椎相连的韧带部分,仔细剔除附着... 目的 :评价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6具新鲜冰冻人体枕颈部标本,年龄为20~35岁,男3具,女3具。每具标本解剖截取其C6以上的部位,保留枕骨粗隆以下的颅骨骨性结构及其与颈椎相连的韧带部分,仔细剔除附着于颅脊交界区骨性结构周围的肌肉组织,完整地保留该区域的各种韧带与关节囊,制作为正常模型(N组),用Motion Analysis三维运动测试机测量C0~C3节段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运动范围(ROM);然后离断寰枢椎间横韧带,制成寰枢椎的失稳模型(UN组),测量C0~C3节段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ROM;再将每具标本进行新型蝶形枕颈系统固定,蝶形枕骨板先后依次以11枚螺钉固定(A组)、以7枚螺钉固定(B组)及以3枚螺钉固定(C组),最后每具标本进行SUMMIT系统固定(D组),每种固定后测量C0~C3节段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ROM。对蝶形枕骨板不同的固定方式与寰枢正常模型、失稳模型及SUMMIT系统固定进行组间比较,比较A、B、C、D组内固定方式中枕颈部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稳定性。结果:在6种不同工况下,A、B、C、D组固定方式稳定性均优于正常组及失稳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上的比较,A、B、C、D四种内固定方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左右旋转方向上,A、B、C、D四种不同固定方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B、C、D三种内固定方式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与B、C、D三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固定与SUMMIT内固定系统固定一样能提供有效的力学固定强度,其中以11枚螺钉固定的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固定在旋转稳定性上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寰枢椎脱位 蝶形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