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咏物诗的发生及其原品格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邹巅
-
机构
中南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23-24,38,共3页
-
文摘
远古人类的思维是一种诗性思维,其文化是一种"表象文化",这是咏物诗发生的原动力。远古的人们在繁复沉重的劳动中,为消除惫累,怡悦身心,并传接劳动所攒积的经验与知识,创造了咏物诗。因此,游戏愉悦和致知益智,乃是咏物的"原品格"。
-
关键词
咏物诗
原品格
诗性思维
表象文化
-
Keywords
object-chanting poetry
original motive power
original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忧时悯俗 托物见志——侯方域咏物诗的心路观照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陆亮
-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7-31,共5页
-
文摘
侯方域的咏物诗创作体现了他"忧时悯俗,托物见志"的论诗主张。其咏物诗按题材可分为自然天象类、动物类、植物类及文物类,这四大类咏物诗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侯方域的慷慨壮志、怨刺精神、亡国之痛、光复愿望、故国之思及归隐情结,是明清易代之际侯方域艰辛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
关键词
侯方域
咏物诗
心路历程
-
Keywords
Hou Fangyu
object - chanting poetry
spiritual cours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邹巅
肖玉林
-
机构
中南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湘南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湘南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3-45,54,共4页
-
文摘
将《橘颂》与《弹歌》作一番比较,显示屈原的《橘颂》才真正完成了咏物诗的创格。《弹歌》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咏物诗,其咏物意象是物象的再现,《橘颂》则借橘的吟咏,创立了咏物原则和咏物境界,奠定了中国咏物诗的基础。
-
关键词
《橘颂》
咏物诗
创格
中国
屈原
物象
意象
境界
-
Keywords
Tangerine Ode
Bamboo Bow Ode
object-chanting poetry
cre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5
-
-
题名浮靡诗风的彻底清扫——论虞世南诗歌的开创性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俞欣
-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世界文学研究》
2013年第3期35-42,共8页
-
文摘
虞世南被唐太宗称为“五绝之臣”,当代研究者所选取的研究内容多是他的书法艺术,虞世南的五绝之臣的社会地位,或者是以他生活的历史时期、历史人物为研究对象,他的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认为仍有绮靡之气。但是综观虞世南的应诏诗、咏物诗、边塞诗歌,他的诗歌不论是在诗歌字词的使用上还是物象的描摹以及艺术风格的塑造上,都擅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开创性。他的应制诗写景细腻,善于抓住瞬间的感受,很多句子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对联。他的咏物诗格调高洁,大声咏唱,掷地有声,为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他的边塞诗斗志昂扬,气势磅礴,成为开盛唐之音的先锋,在初唐诗坛上彻底清扫了浮靡之风。
-
关键词
诗歌用字
物象描摹
咏物诗
边塞诗
创新
-
Keywords
Poetic Words
object Description
object-chanting poetry
Frontier Fortress Poem
Innovativeness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论汉武帝“天马诗”的文学成就与社会意义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高淑平
-
机构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
出处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7-90,共4页
-
文摘
在诗歌极不发达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创作了两首颇具文学色彩的歌咏天马的诗。诗歌题材因事取象,咏物语言形象鲜明,并且具有象征和昭示的历史内涵,从而体现了汉武帝"以文为治"的传统政治理念,这也正是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成就和社会意义,并因这种独特的文学性和历史感而在咏物文学史中具有典型性。
-
关键词
汉赋
咏物诗
汉武帝
天马诗
因事取象
以文为治
-
Keywords
Hanfu
object-chanting poetry
steed poems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彭城刘氏诗人与南朝咏物诗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邹建雄
-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8-76,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诗学文献集成校笺”(14ZDB06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南朝彭城刘氏文学研究”(14XZW045)。
-
文摘
咏物诗起源甚早,但至南朝才开始兴盛,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南朝咏物诗所咏之物具有广泛性、细琐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其描写事物能做到细致生动、工巧入微,与女性相关的咏物诗往往与艳情相联系,形成了宫体诗。南朝彭城刘氏诗人是南朝咏物诗的杰出代表,其诗既具有南朝咏物诗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咏物诗描写女性的比例较大,有所寄托的作品较多,有明显的用典意识,能独出机杼、立意出新,这些特征使彭城刘氏诗人的咏物诗别具一格,值得深入研究。
-
关键词
南朝彭城
刘氏诗人
咏物诗
-
Keywords
Pengcheng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Liu’s poets
object-chanting poetr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双面观照——博山炉:出土实物与咏物诗的互证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张翔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95-401,共7页
-
文摘
博山炉是汉代考古中比较常见的器物,汉代以来也有不少歌咏博山炉的文学作品,将这两者互相印证进行研究可以增进对各自的进一步认识。一方面,用"博山"称以山峦形制为特征的熏炉至迟从晋人开始,晚于实物的出现。并且当时还有不少器物也具备这种山峦形制,也可以称为"博山"。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博山炉只是一种精美的实用器物,并非模拟"海上神山"而作。即使放置在陵墓中,也是视死如生的需要,并不出于祈求升仙的目的。另一方面,出土的博山炉实物为准确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南朝咏物诗人在歌咏博山炉的时候,高度融入了自己的审美体验,这种以表现物象美为最终目的的主体创造性,需要文学研究者重新估量。
-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
博山炉
咏物诗
海上神山
物象美
-
Keywords
dual-evidence methodology
Boshanlu (Mountain Censers)
object-chanting poetry
fairy mountain in the oceans
beauty of image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六朝咏物诗对谢物小启的影响
- 8
-
-
作者
陈鹏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邢台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六朝骈文的形式及其文化意蕴"的成果之一.批号:2008-ZX-069
-
文摘
六朝咏物诗与谢物小启主要产生于文学集团,描写对象也有很大的共同性。六朝后期写作咏物诗的文人大都创作有谢物小启。在六朝创作咏物诗最多的萧纲、萧绎二人所创作的谢物小启也是最多的。与南朝连篇累牍的咏物诗相比,北朝咏物诗的创作简直是不成比例。在庾信、王褒入北之前,北朝连一首谢物小启也没有。可见六朝咏物诗与谢物小启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对于谢物小启的写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齐梁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已相当成熟。谢物小启的产生及其写作技巧都受到当时咏物诗的深刻影响。
-
关键词
六朝
咏物诗
谢物小启
-
Keywords
the Six Dynasties
object -chanting poetry
object -appreciating poetry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萧纲咏物诗的艺术特色及诗学意义
- 9
-
-
作者
赵红菊
-
机构
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6-70,共5页
-
文摘
作为一代帝王,萧纲的咏物诗在梁代数量最多,成就也不同凡响。他不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亦最终完成了从咏物诗到宫体诗的过渡,在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贡献。
-
关键词
萧纲
咏物诗
宫体诗
过渡
-
Keywords
Xiao Gang
object-chanting poetry
palace-style poetry
transitio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白华山人厉志的咏物诗
- 10
-
-
作者
阮忠勇
-
机构
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白华山人厉志题画诗研究”(编号:Y201328307)成果之一
-
文摘
厉志《白华山人诗集》中的咏物诗共计120多篇,在诗集中所占比例极大。厉志的咏物诗大多写自己的闲情逸致,同时也展现了其对理想人格、高尚情操的追求与坚持。山人咏物诗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单纯咏物;二是借物抒情;三是托物言志。厉志的咏物诗继承了先秦以来咏物诗的优秀传统,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寄托遥深,文字洁净。
-
关键词
厉志
《白华山人诗集》
咏物诗
艺术特征
-
Keywords
Li Zhi
poetry Anthology of Baihuashan Hermit
object-chanting poetry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I207.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略论南朝文人集团对咏物诗的影响
- 11
-
-
作者
赵红菊
-
机构
内蒙古财经学院公共管理系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
文摘
整个六朝是文人集团大量出现和活动频繁时期,尤其是在南朝,其发展达到高潮,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咏物诗在南朝的兴盛,与文人集团的关系密切,其风格的相似性特征亦与之息息相关。
-
关键词
南朝
文人集团
咏物诗
影响
-
Keywords
Nan dynasty
literary groups
object-chanting poetry
influenc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南朝诗人对北朝文学的接受和发展——以咏物诗为例
- 12
-
-
作者
钟志强
-
机构
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3-86,共4页
-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汉魏六朝咏物诗及其诗学思想研究”,编号:15WX21
-
文摘
由于南北朝文学发展和审美趣味的迥异,北朝文学对南朝诗人的影响较不为人重视。在南朝诗人对北朝文学由否定到称赞的过程中,北朝文化中的乐府民谣、抒情方式和风格、内容等,都对南朝咏物诗的创作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捕捉并解析南朝咏物诗中的北朝文化因素有利于揭示蕴含于诗作中的创作思想。
-
关键词
咏物诗
创作思想
北朝文学
接受
-
Keywords
object-chanting poetry
creative thought
Northern Dynasty literature
acceptanc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庐山净土思想与六朝诗创作观探析——以咏物诗为例
- 13
-
-
作者
钟志强
-
机构
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1-24,共4页
-
基金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庐山佛教文化与六朝咏物诗关系研究”(YG2015086)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庐山净土思想对六朝诗歌创作观念有独特影响,是研究佛教与诗学关系的重要部分,而学界研究尚不充分。净土像化思想、简易的修行法门、生死轮回观对六朝咏物诗"重象"创作观、省净的文风、与意象的哲理意味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普遍信仰净土思想的六朝诗人受异域宗教震撼之余,其审美情趣和创作实践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弥陀净土思想悄然重塑。
-
关键词
庐山
净土思想
六朝
咏物诗
创作观
-
Keywords
Lushan
Pure Land Thought
Six Dynasties
object-chanting poetry
Concept of Creation
-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元白咏物诗意象的传承性
- 14
-
-
作者
王琴
-
机构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6-70,共5页
-
文摘
咏物诗发展到中唐,许多动植物的意象已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元稹与白居易在复杂多变的中唐时期,通过咏物诗微妙地表达了自己不便言说的诉求。诗人通过对传统意象的经营运用,巧妙而坚定地干预现实,揭露社会弊端,展现心忧天下的胸怀,塑造高尚的人格理想,具有传统知识分子重修身、济苍生的远大理想。他们的咏物诗意象既有传承性,又独具个性。
-
关键词
咏物诗
元稹
白居易
抒情
意象
传承性
-
Keywords
object-chanting poetry
image
self-cultivation
devotion
inheritance
-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佛禅思想与南朝体物诗的范式研究
- 15
-
-
作者
丁红丽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117-123,共7页
-
基金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唐代西南流寓诗歌及传播研究”(20SKGH008)。
-
文摘
体物诗产生于佛教盛行的南朝,其产生与佛禅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表现出一系列范式特点。首先,在佛禅“守心”与“客尘”对立的“心物分离”思维方式影响下,体物诗表现为“无我性”,即诗人主体情志抽离的特点;其次是佛禅中“观五蕴”之修行方式对体物诗的影响,佛禅“返照内观”的修行方式,尤其“观五蕴”中“观”的修行方式直接影响到体物诗,使体物诗呈现出“描摹性”的特点;第三,佛禅“性空假有”思想影响了诗人对待物质世界的态度,体物诗人多以赏玩态度去观物,体物诗表现出赏玩性的特征。
-
关键词
体物诗
无我性
描摹性
赏玩性
-
Keywords
object-chanting poetry
Me-Detachment
Depiction
Appreciation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南朝竟陵八友咏物诗研究
- 16
-
-
作者
钟翠红
-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临沂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0ZWB006)
-
文摘
咏物诗在发展过程中,其托物言志传统至六朝时渐被专事咏物所取代。在此期间,竟陵八友咏物诗的创作无疑是最突出的。他们对咏物诗的突破与创变与汉魏以来的士人精神嬗变及文学观念的演进密切相关。其咏物诗体现了主体化、娱情化的诸多特质。就咏物诗整个发展阶段而言,竟陵八友在咏物诗由体物过渡到体人的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
关键词
竟陵八友
咏物诗
主体化
娱情化
-
Keywords
Jinlingbayou
object-chanting poetry
subjectiveness
enjoyment
-
分类号
I207.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晚唐花鸟画与咏物诗的融通
- 17
-
-
作者
王见楠
-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古典咏物诗审美发生学探源”(2018SJA1356)。
-
文摘
晚唐时期,花鸟画与咏物诗同步走向兴盛,诗画艺术呈现高度相关性与共通性。二者不仅在题材方面具有融通的特点,在技法和意境层面也互有呼应。在题材内容上,晚唐花鸟画与咏物诗皆长于借微物抒怀,侧重表现花木鸟禽的细微情状;花鸟画元素依托画壁、屏风、扇面等载体形式亦频频出现于晚唐咏物诗的意象世界。花鸟画的折枝式构图注重布局设色,能够转化为以简驭繁、以一对多的思维方式渗透到晚唐咏物诗的创作领域,从色彩特写与意象结缀两方面为诗人咏物注入绘画艺术的审美特质。
-
关键词
晚唐
花鸟画
咏物诗
绘画载体
折枝构图
审美特质
-
Keywords
the late-Tang dynasty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bject-chanting poetry
painting carriers
the composition of folding branche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慧远庐山教团的文学创作与咏物诗
- 18
-
-
作者
钟志强
-
机构
南昌师范学院
-
出处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26-128,共3页
-
基金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庐山佛教文化与六朝咏物诗关系研究”(YG2015086)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慧远庐山教团对六朝文学创作的影响较有研究价值,而学界尚未重视。庐山教团现存作品虽然没有留下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作,但其以山水、佛菩萨为吟咏中心的诗歌、韵文,以及诗集序等作品中流露出的文学观都可帮助我们了解其与咏物诗创作的联系。庐山教团对物像的执着,以其为展示佛理的重要手段对文士“重象”的创作观有重要影响。而其对诗中之“象”提出的更高标准——感兴,对陈子昂等人的兴寄说及后世形神兼备的咏物诗作有先导意义。
-
关键词
慧远
庐山教团
文学创作
咏物诗
-
Keywords
Huiyuan
Lushan Religious Groups
literary creation
object-chanting poetr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