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境、互明、关联、明示、意图——关联理论基础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开举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关联理论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要真正弄懂关联理论 ,了解该理论与传统理论之间的差别 ,就必须先弄清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本文着重讨论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认知语境、互明、关联、明示及意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认知语境 互明 明示 交际意图
下载PDF
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尧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80-85,共6页
言语交际需要一定的语境效果;好的语境效果,有利于交际的顺延。口头交际中,语境效果的获得与发话人的明示有着直接的联系。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灵活变换明示方式,以期获得理想的语境效果,是发话人自然会(也必须)首先考虑的问... 言语交际需要一定的语境效果;好的语境效果,有利于交际的顺延。口头交际中,语境效果的获得与发话人的明示有着直接的联系。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灵活变换明示方式,以期获得理想的语境效果,是发话人自然会(也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本文仅从明示———推理的视角对此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效果 口头交际 交际场合 交际对象 言语交际 推理 视角 浅析 联系 方式
下载PDF
明示——推理:交际理解的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利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中提出了言语交际的“明示——推理”模式。他们认为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而言,交际是一个明白无误地示意过程,即交际时说话人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但从听话人的角度而言,交际又是... 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中提出了言语交际的“明示——推理”模式。他们认为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而言,交际是一个明白无误地示意过程,即交际时说话人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但从听话人的角度而言,交际又是一种推理过程,即从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关联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根据关联原则,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交际 “明示-推理”模式 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 语境效果 Sperber WILSON 交际意图
下载PDF
认知语境参与下的交际意图的实现及其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德生 宋潇潇 《云梦学刊》 2008年第6期137-140,共4页
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意图有效的表达、传递以及辨识的过程。交际意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发话人对意图的表达和传递以及听话人对意图的推理和辨识也是一个动态认知过程。在示意——推理的交际模式中,示意与互明是交际意图实现的必要条... 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意图有效的表达、传递以及辨识的过程。交际意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发话人对意图的表达和传递以及听话人对意图的推理和辨识也是一个动态认知过程。在示意——推理的交际模式中,示意与互明是交际意图实现的必要条件和标准。认知语境在交际中的语用制约和推理功能决定了它在交际意图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意图 认知语境 示意 互明 示意—推理模式
下载PDF
寒暄语与关联理论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理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38-140,共3页
寒暄语是一种用以建立和维持人们之间恰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语言,它具有很深的社会文化印记。从寒暄语的内容和它所遵循的规则性分析其主要的特性,而后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寒暄交际过程进行阐释。
关键词 寒暄语 关联理论 明示 推理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Fictional Dialogues of Love in a Fallen City in the Light of Relevance Theory
6
作者 邵金玲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8期252-255,共4页
Although literary works are imaginary,they are based on careful observations of the real world.The fictional world is an imitation of the real world.So there is a strong similarity between them.The character utterance... Although literary works are imaginary,they are based on careful observations of the real world.The fictional world is an imitation of the real world.So there is a strong similarity between them.The character utterances in fictions may be artificial in reality,but they are true in fictions.Therefore,pragmatic theories also have validity for literary interaction in theory.The au thor analyzes the fictional dialogues in Eileen Chang' s novel——Love in a Fallen Cit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communica tion model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In the academic field,Relevance Theory has been applied to explain a wide range of phenomena in translation,stylistics,phonology,and English teaching.However,the researches on mass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are still on th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tional dialogues ostension and INFERENCE releva
下载PDF
小说交际的认知语用研究——品读《红楼梦》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虹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文所构建的小说交际的认知语用模式认为,小说交际是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多种途径在多种语境中进行的明示一推理交际,其核心目的是意义的构建。由于交际双方不见面,没有也不可能互动,小说交际的意义构建高度依赖语境和语用策略。对... 本文所构建的小说交际的认知语用模式认为,小说交际是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多种途径在多种语境中进行的明示一推理交际,其核心目的是意义的构建。由于交际双方不见面,没有也不可能互动,小说交际的意义构建高度依赖语境和语用策略。对《红楼梦》的品读证明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强大的阐释力,这对文学研究、文学的认知语用研究以及文学文本的解读都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交际 明示 推理 认知语境 《红楼梦》
下载PDF
关联理论与语用推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申开敏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认知过程,认知的实现在于它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关联性。因此,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个有目的、由说话人示意、听话人推理的动态过程。论文着重分析关联理论对语用推理的解释。
关键词 语言交际 关联性 推理 示意 明说 暗含 动态语境
下载PDF
“认同”与“明示”——汉语本土新词英译原则与策略之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瑞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1-56,96,共6页
在既有汉语新词的分类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对汉语本土新词进行重新界定,并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认同"观和关联理论中的"明示"说角度通过对汉语本土新词英译的实例探讨对传统的"直译"、"直译加注"和&q... 在既有汉语新词的分类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对汉语本土新词进行重新界定,并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认同"观和关联理论中的"明示"说角度通过对汉语本土新词英译的实例探讨对传统的"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三类翻译策略进行全新阐释,最后证明了英译汉语本土新词时应首先遵循"认同"原则,对待不同种类的汉语本土新词的英译要采取不同策略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明示” 汉语本土新词 翻译原则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论推理与句层翻译
10
作者 梁艳君 耿智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1,共4页
关联理论强调语境效果以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双语交际过程,语境效果和推理模式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认知阶段。本文试图揭示这一普遍的认知阶段,探讨运用推理原则对英译汉和汉译英中句层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交际 关联 明示 推理 认知环境 翻译
下载PDF
话语标记语you see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成团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9,24,共6页
日常言语会话中存在很多类似you know,you see,see,say,listen的话语标记语。以往对这一类插入语的研究多数从语法语义的单一角度切入,而从社交、认知、心理等多层面的语用探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以英语中的yousee/see为对象,并以互动式... 日常言语会话中存在很多类似you know,you see,see,say,listen的话语标记语。以往对这一类插入语的研究多数从语法语义的单一角度切入,而从社交、认知、心理等多层面的语用探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以英语中的yousee/see为对象,并以互动式会话语料为例,多维度探讨它在语境条件下的语用功能,比如互动明示标记功能、情态强示标记功能及认知启动标记功能,旨在揭示它在交际语境条件下的语用理据与语用模式。本研究指出,you see/see一类的话语标记成分在言语交际,尤其是互动式人际交往中具有很强的动态语境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YOU SEE 语用功能 互动明示 情态强示 认知启动
原文传递
关联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被引量:9
12
作者 丛日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按照Sperber&Wilson的交际观,阅读也是一种交际过程。是作者通过编码将信息输入,读者通过解码将信息输出,并接受的过程;是作者的明示、读者的推理过程;是作者达到最佳语境效果,读者付出最小心力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获取共同的认知... 按照Sperber&Wilson的交际观,阅读也是一种交际过程。是作者通过编码将信息输入,读者通过解码将信息输出,并接受的过程;是作者的明示、读者的推理过程;是作者达到最佳语境效果,读者付出最小心力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获取共同的认知环境的过程等。依据关联理论的这些观点,探讨其对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明示/推理 编码/解码 语境效果 互明认知环境
下载PDF
明示/推理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7
13
作者 丛日珍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3期72-76,共5页
按照Sperber&Wilson的交际观,阅读也是一种交际过程.说话者就是作者,听话者就是读者.阅读的过程则是作者的明示、读者的推理过程;读者推理的基础在于作者的编码;作者明示的目的在于读者付出最小心力,获取最佳语境效果.同时,明示/推理... 按照Sperber&Wilson的交际观,阅读也是一种交际过程.说话者就是作者,听话者就是读者.阅读的过程则是作者的明示、读者的推理过程;读者推理的基础在于作者的编码;作者明示的目的在于读者付出最小心力,获取最佳语境效果.同时,明示/推理交际能否获得成功有赖于作者、读者认知环境的互明.本文依据明示/推理的这些观点,探讨其对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明示/推理 编码 语境效果 互明认知环境
下载PDF
对关联理论若干定义的修正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孟建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导致关联理论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巨大争议和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该理论有四个重要定义存在巨大缺陷:关联、个人关联、关联原则、明示——推理。以上四个重要定义在内容的阐释上均出现或偏差、或笼统、或自相矛盾等问题。基于之前所做... 导致关联理论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巨大争议和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该理论有四个重要定义存在巨大缺陷:关联、个人关联、关联原则、明示——推理。以上四个重要定义在内容的阐释上均出现或偏差、或笼统、或自相矛盾等问题。基于之前所做的批评分析,对这四个定义做修正研究十分必要。修正研究是完善关联理论的一个必要举措,也是关联理论批评研究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义修正 关联 个人关联 关联原则 明示——推理
原文传递
话语标记语“你知道”的语用功能——从认知、心理和社交多角度考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单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你知道"的语用功能是动态的、语境的,需要打破单一视角的研究模式,对其进行多角度考察。文章从认知、心理和社交三个角度探讨了"你知道"在汉语口语交际中所发挥的认知语境构建功能、心理情态强示功能和关联推理明... "你知道"的语用功能是动态的、语境的,需要打破单一视角的研究模式,对其进行多角度考察。文章从认知、心理和社交三个角度探讨了"你知道"在汉语口语交际中所发挥的认知语境构建功能、心理情态强示功能和关联推理明示功能,揭示了其语用理据,并认为应该从语用视角出发,把话语标记语放在动态的交际语境中去多角度研究,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其语用功能及语用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你知道 认知语境构建功能 心理情态强示功能 关联推理明示功能
下载PDF
“认同”与“明示”——汉语本土新词的英译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既有汉语新词的分类基础上重新界定汉语本土新词,利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认同"观和关联理论中的"明示"说角度对汉语本土新词英译的实例探讨,重新阐释了"直译""直译加注"和&... 在既有汉语新词的分类基础上重新界定汉语本土新词,利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认同"观和关联理论中的"明示"说角度对汉语本土新词英译的实例探讨,重新阐释了"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三类传统策略,提出英译汉语本土新词时应首先遵循"认同"原则,对待不同种类的汉语本土新词的英译要采取不同策略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明示” 汉语本土新词 英译原则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对等翻译原则
17
作者 郭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182-184,共3页
对等原则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都被当作是翻译的重要标准。翻译是否能真正实现对等这一问题也已成为当前翻译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对等原则,从而论述对等原则的局限性,作者因此认为,等值翻译不是... 对等原则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都被当作是翻译的重要标准。翻译是否能真正实现对等这一问题也已成为当前翻译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对等原则,从而论述对等原则的局限性,作者因此认为,等值翻译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近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原则 关联理论 明示-推理 认知语境
下载PDF
反实在论的历史主义策略探究
18
作者 顾益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6,共6页
对科学实在论长期而有力的挑战来自于科学史探究。悲观归纳论者指出非奇迹论证将指称的实在性和连续性作为理论近似真标志的观点完全违背科学史。当代实在论者运用局部化策略,通过回顾科学史指出过去成功理论中近似真的部分继续为实在... 对科学实在论长期而有力的挑战来自于科学史探究。悲观归纳论者指出非奇迹论证将指称的实在性和连续性作为理论近似真标志的观点完全违背科学史。当代实在论者运用局部化策略,通过回顾科学史指出过去成功理论中近似真的部分继续为实在论辩护,但他们的"惨胜"为反实在论提供了新的论据。斯坦福进一步提出历史明示策略,通过全面的科学史研究支持其反实在的均变论主张,认为科学共同体最终抛弃当前最佳科学理论,选择后来构想出的全新理论的巨变不会停止。但反实在论者对历史主义策略的依赖以及避免走向激进的举措,也使其只建立起狭隘的合理性和进步性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实在论 悲观归纳 局部化策略 均变论 历史明示策略
原文传递
句子中的降级说明成分“一个NP”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灿龙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60,共12页
"一个NP"直接接在人称代词或部分名词后面的用法多见于口语体表达中。这种用法一度是语法学界的热门话题。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个NP"的指称类型和"人称代词+一个NP"的语用功能上,迄今没有取得一致性... "一个NP"直接接在人称代词或部分名词后面的用法多见于口语体表达中。这种用法一度是语法学界的热门话题。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个NP"的指称类型和"人称代词+一个NP"的语用功能上,迄今没有取得一致性的认识。本文认为,无论是从句法上还是从语义上来说,体词与"一个NP"的直接组合只现于动态语言交际之中,属于一种现场表达用法。"一个NP"的使用旨在对体词所指人物或事物的身份、属性、特征等进行说明,属于"降级说明成分",它的使用旨在突出、强化相关命题内容的理据性,从而更为鲜明地增强整个语言表达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文章最后指出,宾语和定语位置上的体词直接接"一个NP"的用法跟作主语的体词接"一个NP"在语用功能方面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词 “一个NP” 降级说明 语用功能 规约评价 明示 强化
原文传递
Zhao Benshan's Short Sketch in the View of Relevance Theory
20
作者 张红霞 王震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4期186-187,192,共3页
In the view of pragmatics, and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this thesis gives analysis to Zhao Benshan's short sketch via typical cases to find the factors triggering humorous effect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 In the view of pragmatics, and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this thesis gives analysis to Zhao Benshan's short sketch via typical cases to find the factors triggering humorous effect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pragmatic effect of short sketch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evance theory Zhao Benshan’s short sketch ostensive inference mode CONTEXT SEPARATE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