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蹄疫灭活病毒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对提高牛呼吸道先天免疫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乙江 张泉鹏 +11 位作者 苗海生 段体祥 张应国 杨柱昌 李世钰 冯德正 陈德寿 雷锦文 高花英 鲍晓伟 李作生 杨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4-939,共6页
本研究采用O型口蹄疫灭活病毒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喷鼻气雾免疫健康牛,并设单独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组、灭活病毒、常规疫苗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评价O型口蹄疫灭活病毒配合免疫增强剂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喷鼻气雾免疫健康牛对其呼吸道先天免疫力... 本研究采用O型口蹄疫灭活病毒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喷鼻气雾免疫健康牛,并设单独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组、灭活病毒、常规疫苗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评价O型口蹄疫灭活病毒配合免疫增强剂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喷鼻气雾免疫健康牛对其呼吸道先天免疫力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免疫后灭活病毒配合免疫增强剂试验组牛鼻黏膜与肺内支气管黏膜中TLR7的表达和CD3^+淋巴细胞呈极显著增多(p<0.01);而常规口蹄疫灭活苗对其TLR7的表达和CD3^+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灭活病毒配合免疫增强剂试验组牛呼吸道组织中IL-12水平呈极显著增加(p<0.01),IL-4和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常规口蹄疫灭活苗对牛呼吸道组织中IL-4、IL-10和IL-12的影响不明显(p>0.05)。表明O型口蹄疫灭活病毒配合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牛呼吸道先天免疫力。本研究为研发口蹄疫灭活病毒的鼻腔疫苗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枯草芽孢杆菌 鼻腔免疫 呼吸道黏膜 TLR7 CD3^+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8
2
作者 蒋韬 梁仲 +6 位作者 陈涓 何继军 吕律 马维民 田宏 刘在新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5,共6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将兔、豚鼠抗O型FM-DV多抗用DEAE-Sephose层析柱纯化。胶体金标记O型豚鼠口蹄疫抗体,形成金标探针并将其喷涂于玻璃纤维上。兔抗O型FMDV抗体和羊抗豚鼠IgG分别标...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将兔、豚鼠抗O型FM-DV多抗用DEAE-Sephose层析柱纯化。胶体金标记O型豚鼠口蹄疫抗体,形成金标探针并将其喷涂于玻璃纤维上。兔抗O型FMDV抗体和羊抗豚鼠IgG分别标记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带和质控带,各部件按顺序装配形成快速诊断试纸条。如果待检样品中含有O型FMDV,它将与玻璃纤维上的胶体金探针和兔抗O型FMDV抗体形成夹心复合物,并在检测带被固定,沉集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条带。在田间试验中,53份试验样本分别用试纸条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2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5.45%和90.91%。评价试验证实,本研究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非常适于基层兽医实验室诊断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试纸条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以免疫球蛋白为载体的抗O型口蹄疫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凯 陈光辉 +10 位作者 张震宇 严维耀 郑兆鑫 孙理云 盛祖恬 尤永进 徐泉兴 朱彩珠 冯霞 张强 卢永干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79-683,共5页
以自体免疫球蛋白作为外源抗原的载体来研制疫苗是一条研制安全、高效疫苗的新途径。将猪IgGH链基因中的CDR3区缺失 ,剩余的两个片段分别连接到pBluescriptⅡSK(+)和 pBluescriptⅡKS(+)上 ,其中一片段再与编码FMDVVP1两个拷贝的 141~ ... 以自体免疫球蛋白作为外源抗原的载体来研制疫苗是一条研制安全、高效疫苗的新途径。将猪IgGH链基因中的CDR3区缺失 ,剩余的两个片段分别连接到pBluescriptⅡSK(+)和 pBluescriptⅡKS(+)上 ,其中一片段再与编码FMDVVP1两个拷贝的 141~ 16 0位氨基酸残基和一个拷贝的 2 0 0~ 2 13位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串联片段2 0AA~ 14AA~ 2 0AA的核苷酸片段相连。然后将它们切下与质粒表达载体 pET2 8b相连 ,构建出融合表达质粒pET2 8b FH ,经限制酶酶解及DNA序列分析证明该融合基因各连接点及读框正确。转入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S表达出一分子量为 6 4kD的蛋白质。经ELISA检验证明 ,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的融合蛋白有O型FMDV抗原活性。将该融合蛋白肌肉注射免疫豚鼠和猪 ,攻毒实验表明 ,疫苗pET2 8b FH对豚鼠产生了保护作用 ,保护率为 6 6 % ,对猪也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疫苗 o口蹄疫病毒 构建
下载PDF
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感染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4
作者 涂亚斌 周国辉 +4 位作者 张亚科 王志国 张守红 王海伟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1-564,568,共5页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断方法。本方法首先用通用型引物进行RT-PCR,确定是否为FMDV感染,然后用特异性引物鉴别O型或Asia1型FMDV的感染。用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符合性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方法可用于O型和Asia1型FMD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ASIA1口蹄疫病毒 RT-PCR 鉴别诊断方法
下载PDF
嵌合O型口蹄疫病毒多表位基因猪细小病毒VLPs载体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8
5
作者 潘群兴 诸玉梅 +5 位作者 王永山 何孔旺 王晓丽 欧阳伟 毕振威 夏兴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模拟PPV VP2蛋白表面不同Loop区插入O型FMDV VP1蛋白上多表位基因(VP1:21~40、141~160和200~213残基)空间构象,并在VP2 N端引入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PADRE),人工合成嵌合基因并克隆到杆状... 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模拟PPV VP2蛋白表面不同Loop区插入O型FMDV VP1蛋白上多表位基因(VP1:21~40、141~160和200~213残基)空间构象,并在VP2 N端引入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PADRE),人工合成嵌合基因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 HTA中,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抗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FMDV VP1∶PPV VP2,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对rBac-FMDVVP1∶PPV VP2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Western-blotting分析,在64 000处出现一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主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表达的嵌合蛋白PPV∶VP2-FMDV∶VP1具有与全病毒类似的血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o口蹄疫病毒 病毒样颗粒 分子设计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和塞内卡病毒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展 陈信全 +2 位作者 冯国金 黄慧贤 利光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1-607,共7页
为建立O型口蹄疫病毒(FMDV-O)和塞内卡病毒(SVV)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FMDV-O VP2基因序列和SVV P3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Express3.0软件分别设计引物与探针,并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可同时鉴别检测FMDV-O和SVV的双重荧光定... 为建立O型口蹄疫病毒(FMDV-O)和塞内卡病毒(SVV)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FMDV-O VP2基因序列和SVV P3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Express3.0软件分别设计引物与探针,并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可同时鉴别检测FMDV-O和SV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临床常见猪病毒,结果显示可同时检测出FMDV-O和SVV核酸,且与猪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猪水疱病毒(SV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A型口蹄疫病毒(FMDV-A)、A-1型口蹄疫病毒(FMDVA-1)核酸均无交叉反应,并可检测到FMDV-O PanAsia株、cathay株、Ind-2001株和Mya-98株等主要流行株,特异性强;该方法对含FMDV-O和SVV拼接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7.17×10^(2)拷贝/μL,敏感性高;利用该方法检测了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提取的3种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各病毒单一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FMDV-O和SVV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别检测FMDV-O和SVV,为口岸检疫的快速通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塞内卡病毒 双重RT-qPCR方法 P3基因 VP2基因
下载PDF
重组表达口蹄疫病毒T细胞表位猪细小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潘群兴 王永山 +4 位作者 何孔旺 欧阳伟 王晓丽 诸玉梅 夏兴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4-848,共5页
为增强表位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中编码T细胞表位肽(aa 21~aa 40)序列连接于猪细小病毒(PPV)VP2的5'端,并插入到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FastBac HTA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FMDV-VP1-PPV-VP2,转化含有... 为增强表位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中编码T细胞表位肽(aa 21~aa 40)序列连接于猪细小病毒(PPV)VP2的5'端,并插入到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FastBac HTA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FMDV-VP1-PPV-VP2,转化含有穿梭载体Bacmid的E.coli DH10Bac中,经蓝白菌落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FMDV-VP1-PPV-VP2,转染昆虫草地夜蛾(Sf9)细胞,并在Sf9中进行了表达。电镜观察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rPPV∶VLP(FMDV)。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与PPV VP2天然蛋白相似的免疫原性。小鼠免疫实验证实,在低浓度FMDV抗原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而且该病毒样颗粒能诱导机体产生抗FMD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病毒样颗粒 o口蹄疫病毒 T细胞表位
下载PDF
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崔辰 黄立纲 +6 位作者 李晶 邹兴启 朱元源 谢磊 赵启祖 杨利敏 刘文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19-1530,共12页
表达并纯化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CLEIA)检测方法。建立的VP1-CLEIA方法特异性为100%,板内变异系数在1.10%–6.70%之间,板间变异系数在0.66%–4.80%... 表达并纯化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CLEIA)检测方法。建立的VP1-CLEIA方法特异性为100%,板内变异系数在1.10%–6.70%之间,板间变异系数在0.66%–4.80%之间,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且灵敏度高于ELISA方法。通过对山东、辽宁、河北地区采集的250份临床血清的检测表明,该方法与间接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3.50%,与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00%,表明本次建立的VP1-CLEIA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猪O型FMDV感染或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VP1蛋白 化学发光酶联免疫
原文传递
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林瑞庆 罗满林 +2 位作者 黄毓茂 刘镇明 辛朝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95,共4页
以O型口蹄疫病毒(FMDV)流行毒株为研究对象,通过RT PCR扩增出VP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 32a中,分析比较不同地区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序列,为构建VP1重组基因工程苗奠定基础.经测序表明,目的基因VP1已以正确的阅读框架整合至表达质粒中... 以O型口蹄疫病毒(FMDV)流行毒株为研究对象,通过RT PCR扩增出VP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 32a中,分析比较不同地区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序列,为构建VP1重组基因工程苗奠定基础.经测序表明,目的基因VP1已以正确的阅读框架整合至表达质粒中,应用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菌,通过IPTG诱导方法,表达包含VP1基因产物的融合蛋白,经SDS 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蛋白表达量高,反应原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猪O型FMDV重组多表位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明 邵军军 +4 位作者 林彤 赵付荣 刘泽众 常惠芸 吴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制备猪O型FMDV广谱多表位疫苗,并筛选最适合的免疫佐剂.【方法】选取O型FMDV 3个毒株VP1蛋白的优势表位,设计并合成重复串联表位基因3FoEN2,并克隆猪IgG重链恒定区基因.利用BamHⅠ,EcoRⅠ等位点将2个基因依次克隆到pProEX-HTb载... 【目的】制备猪O型FMDV广谱多表位疫苗,并筛选最适合的免疫佐剂.【方法】选取O型FMDV 3个毒株VP1蛋白的优势表位,设计并合成重复串联表位基因3FoEN2,并克隆猪IgG重链恒定区基因.利用BamHⅠ,EcoRⅠ等位点将2个基因依次克隆到pProEX-HT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IgG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IPTG诱导表达得到融合蛋白pE-IgG,经SDS-PAGE电泳分析,Western-blotting鉴定.分别用5种佐剂ISA206、ISA201、IMS1313、603、ISA61乳化融合蛋白配制疫苗免疫BALB/c雌鼠,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水平.【结果】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正确表达,大小为45kU,且能与感染O型FMDV的猪的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ISA201佐剂试验组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结论】pE-IgG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与ISA201佐剂混合制备成的猪O型口蹄疫病毒多表位疫苗可刺激动物机体产生高水平抗体,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表位 佐剂 疫苗
下载PDF
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保护性抗原表位重组PRRSV的构建及其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童武 徐彦召 +8 位作者 周艳君 姜一峰 张善瑞 王亚欣 朱建平 虞凌雪 孙晶 陈焕春 童光志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1-1440,共10页
以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的感染性分子克隆(rHuN4-F112)作为载体,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l基因的421~480nt(141~160aa)和598~639nt(200~213aa)两优势保护性抗原表位串联成的目的基因,通过突变PCR的方法插入... 以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的感染性分子克隆(rHuN4-F112)作为载体,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l基因的421~480nt(141~160aa)和598~639nt(200~213aa)两优势保护性抗原表位串联成的目的基因,通过突变PCR的方法插入Nsp2中的508~532位缺失区域,经体外转录后转染至BHK-21细胞中培养36h,将上清接种至MARC-145细胞中培养,并在MARC-145细胞中连续传代,拯救重组病毒。经RT-PCR扩增,MluI酶切及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插入的外源基因及人为突变的Mlu1分子标记都正确,说明重组病毒拯救成功,且该重组病毒能够在MARC-145细胞中稳定传代,将此重组病毒命名为rPRRSV-F112-O/VPlep。rPRRsv-F112-O/VPlep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在该病毒中成功获得了表达。经过生物学特性分析,该病毒的TCID50=-log10-6.75/0.1mL,且在MARC-145细胞中整体生长速度与其亲本病毒rHuN4-Fll2(△508-532)相似,但明显高于rHuN4-F112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o口蹄疫病毒 感染性分子克隆 重组病毒
原文传递
猪口蹄疫的鉴别和防治措施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银昌 《今日畜牧兽医》 2011年第1期27-28,共2页
1口蹄疫的特点 1.1发病特点 猪口蹄疫主要是O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在的春寒冷的季节,在猪群中反复发生流行.对幼仔猪100%的发病,
关键词 口蹄疫 o口蹄疫病毒 防治 鉴别 发病特点 发生流行 季节性 仔猪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雨 宋晓晖 +7 位作者 肖颖 王睿男 李秀梅 任雪建 李雪刚 魏巍 杨林 王传彬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建立动物血清中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通过获得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融合蛋白与相关单克隆抗体,制备了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竞争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检测猪、牛、羊血清中的O型口蹄疫病毒VP... 为建立动物血清中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通过获得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融合蛋白与相关单克隆抗体,制备了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竞争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检测猪、牛、羊血清中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抗体,与其他偶蹄类动物病原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指标、敏感性指标进行了验证,同国产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了比较,阳性样品符合率92.62%,阴性样品符合率92.14%,总符合率92.45%;重复性试验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低于10%和15%。综上,该研究建立的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化学发光 免疫分析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猪O型口蹄疫病毒强弱毒株VP_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娄高明 杜伟贤 +5 位作者 魏平华 宋长绪 杨傲冰 周秀蓉 张春红 谢明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7-381,共5页
本研究根据口蹄疫病毒 (FMDV)VP1基因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用于扩增整个VP1基因的引物 (5P、P6 )。从细胞培养液或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PT_PCR扩增 ,从F2 9株、O3I3株和T5 0 9株中均获得了 1条约 740bp的DNA电泳带。将PCR产物双酶... 本研究根据口蹄疫病毒 (FMDV)VP1基因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用于扩增整个VP1基因的引物 (5P、P6 )。从细胞培养液或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PT_PCR扩增 ,从F2 9株、O3I3株和T5 0 9株中均获得了 1条约 740bp的DNA电泳带。将PCR产物双酶切后电泳回收 ,插入到相应双酶切的pUC18质粒中 ,获得了重组质粒。通过PCR鉴定 ,证明重组质粒pUCVP1/F2 9、pUCVP1/O313、pUCVP1/T5 0 9均插入了VP1基因。对上述 3个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后分析 ,F2 9强毒株与O3I3、T5 0 9弱毒株相比 ,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8.75 %和 99.0 6 % ;因F2 9株核苷酸发生 3个碱基缺失与 1个碱基替换 ,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仅为 44 .13%和 41.32 % ;而T5 0 9株与O3I3株相比 ,其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37%和 95 .31%。通过序列分析发现 ,本研究的 3个毒株与国内大多数毒株 (包括 1997年台湾暴发FMDV所分离的毒株 ,除O/A/ 5 8株外 )均属于同一基因型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85 %~ 94% ;而与国外毒株相比 ,属不同的基因型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 81%~ 82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除F2 9株与O/HK/ 93株及 1997年台湾暴发FMDV分离的少数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 45 %~ 6 3%外 ,本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测定 强毒株 弱毒株
下载PDF
2020年新疆规模化猪场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小玉 屈勇刚 +5 位作者 常军帅 王紫阳 党瑞莹 孙琼飞 周海琴 李岩 《中国猪业》 2021年第3期69-71,共3页
为了解2020年新疆规模化猪场0型口蹄疫病毒抗体水平,本研究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B-ELISA)方法对采集的469份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0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8.06% (413/469)。不同类别猪群抗体的阳性率均达到8... 为了解2020年新疆规模化猪场0型口蹄疫病毒抗体水平,本研究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B-ELISA)方法对采集的469份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0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8.06% (413/469)。不同类别猪群抗体的阳性率均达到85.00%以上。结果表明,8个规模化猪场0型口蹄疫病毒抗体阳性率均达到国家标准(70%),但1个规模化猪场阳性率仅为56.70%,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免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抗体水平 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猪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中阳性参考品的制备
16
作者 陈信全 张展 +2 位作者 周伟光 张峥嵘 黄慧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5期56-60,69,共6页
为制备猪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FMDV-O)阳性质控品,根据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设计阳性参考品序列,通过基因拼接技术和装甲RNA技术,制备含有口蹄疫O型病毒和塞内卡病毒目的基因的装甲RNA病毒样颗粒,用来作为塞内卡病毒(SVA)和O... 为制备猪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FMDV-O)阳性质控品,根据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设计阳性参考品序列,通过基因拼接技术和装甲RNA技术,制备含有口蹄疫O型病毒和塞内卡病毒目的基因的装甲RNA病毒样颗粒,用来作为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FMDV-O)的阳性参考品。结果表明,该阳性质控品无生物传染性,可以真实模拟病毒粒子结构,耐受DNaseI及RNaseA,稳定性高,在-70℃保存18个月,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制备的含有猪O型口蹄疫病毒和塞内卡病毒目的基因的装甲RNA病毒样颗粒,可以作为SVA和FMDV-O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阳性参考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塞内卡病毒 o口蹄疫病毒 MS2噬菌体 装甲RNA技术 阳性参考品
下载PDF
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单抗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17
作者 廖焕程 石正旺 +6 位作者 罗俊聪 王婉莹 冯露 周静 张帆 石鑫泰 田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12-4020,共9页
本研究旨在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口蹄疫新型Cathay毒株的研究提供生物材料。PEG沉淀法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 本研究旨在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口蹄疫新型Cathay毒株的研究提供生物材料。PEG沉淀法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获得2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针对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0E6与11C7。叠加试验表明,两株单抗的叠加率为49.45%,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间接ELISA和IFA试验显示,两株单抗与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单抗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Cathay株口蹄疫病毒,不与其他口蹄疫病毒毒株交叉反应。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0E6单抗的轻链为Kappa链,11C7单抗的轻链为Lamda链,两株单抗重链类型均为IgG2a。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两株特异性结合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两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与特异性。应用两株单抗建立O型口蹄疫Cathay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良好,为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的快速诊断防控与研究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Cathay拓扑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ELISA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扩军 乔军 +4 位作者 孟庆玲 陈创夫 马铈委 黄炯 魏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6,21,共5页
为建立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以猪抗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SPA蛋白(葡萄球菌蛋白A)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方法。结果表明,IFA最佳工作条件为,一抗最适稀释度... 为建立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以猪抗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SPA蛋白(葡萄球菌蛋白A)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方法。结果表明,IFA最佳工作条件为,一抗最适稀释度为1∶50,FITC标记的二抗的最适稀释度为1∶800,最适孵育时间均为1h。特异性试验表明,用建立的IFA检测方法只能检测O型FMDV,而A型、AsiaⅠFMDV型和猪水疱病病毒(SVD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建立的检测O型FMDV抗原的IFA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FMD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其在感染机体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帅 林彤 +4 位作者 邵军军 丛国正 独军政 高闪电 常惠芸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5-328,共4页
利用O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和7次亚克隆后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经间接ELISA检测,2株杂交瘤细胞株(3E1、7E6)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00、1... 利用O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和7次亚克隆后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经间接ELISA检测,2株杂交瘤细胞株(3E1、7E6)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00、1∶10240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2株McAb可与不同株的O型FMDV反应,而不与其他血清型的FMDV反应。Western blot和叠加试验表明2株单抗可识别O型FMDV结构蛋白VP1上的同一个抗原表位。此特异性McAb的获得将为O型FMDV疫苗的研制和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ELISA
下载PDF
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相对亲和力的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帅 林彤 +1 位作者 邵军军 常惠芸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对3株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的相对亲和力进行测定。方法:用纯化的O型口蹄疫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一种检测方法,将3株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制备腹水并纯化,并用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定3株单克隆抗体(4A9、4C3... 目的:对3株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的相对亲和力进行测定。方法:用纯化的O型口蹄疫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一种检测方法,将3株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制备腹水并纯化,并用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定3株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的相对亲和力。结果:检测方法中抗原、酶标抗体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800和1∶10000,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4A9约在5.242μg/ml(1∶600),4C3约在0.763μg/ml(1∶5000),9F12约在0.127μg/ml(1∶40000),即9F12>4C3>4A9。结论:用建立的ELISA方法测定了3株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的相对亲和力,将为进一步研究口蹄疫病毒而选取合适的单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相对亲和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