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贵州傩戏文化 |
庹修明
|
《教育文化论坛》
|
2010 |
12
|
|
2
|
壮族傩仪调查与傩书研究初探 |
林安宁
刘垚瑶
|
《百色学院学报》
|
2016 |
6
|
|
3
|
方相氏逐疫与自然时序转换的关系 |
王铭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5
|
|
4
|
傩仪“过关”的象征结构 |
梁正海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6
|
|
5
|
从巫礼傩仪到舞榭歌台——戏曲脸谱的形成与演变论析 |
陈友峰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6 |
5
|
|
6
|
土家族“收神疯”傩仪的象征人类学解读 |
陈玉平
龚德全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9 |
3
|
|
7
|
清代湖湘疫病民俗研究 |
吴娅娜
易法银
|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8
|
“游神”仪式中“大神尪”手工制作技艺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以福建福州长乐后团“塔骨”手工制作技艺为例 |
林枫
郑玉玲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论江西南丰跳傩的文化象征 |
刘永红
|
《池州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0
|
祭祀·祈祷·娱乐——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傩戏调查 |
朱恒夫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遗俗”的当下功能——以安徽贵池傩仪式音乐为例 |
孟凡玉
|
《文化艺术研究》
|
2009 |
2
|
|
12
|
试析傩礼中方相氏的地位嬗变 |
刘振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3
|
基于民俗仪式与符号阐释的《大傩图》补证 |
黄杰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4
|
敦煌傩:作为仪式与戏剧的中介——以敦煌驱傩词为考察中心 |
喻忠杰
|
《吐鲁番学研究》
|
2017 |
0 |
|
15
|
清代秧歌考 |
郑元祉
|
《地方文化研究》
|
2015 |
0 |
|
16
|
燕赵傩、武文化融合研究——以武安固义傩仪为例 |
苗凯亮
|
《体育研究与教育》
|
2024 |
0 |
|
17
|
米仓山南麓的行傩逐疫习俗探析 |
杜建华
王屹飞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18
|
12岁: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论贵州德江土家族儿童“过关”傩仪 |
陈玉平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19
|
戏曲与傩仪:闽台“大神尪”傩舞的形态特征与戏曲化趋势 |
郑玉玲
林枫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20
|
大同寺儿村石雕与北魏傩仪 |
曹彦
韦正
|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