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脂酸和月桂酸在Novozym 435催化下对芦丁酯化及分子筛对酯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段煜 杜宗良 +1 位作者 唐卫文 吴大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41-746,共6页
为了增加芦丁的脂溶性从而使其具有更优秀的抗氧化活性,以硬脂酸和月桂酸为酰基供体,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下对芦丁选择性酯化。经色谱柱提纯,得到两种带不同长度烃基的芦丁脂肪酸酯。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芦丁硬脂酸进行了结... 为了增加芦丁的脂溶性从而使其具有更优秀的抗氧化活性,以硬脂酸和月桂酸为酰基供体,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下对芦丁选择性酯化。经色谱柱提纯,得到两种带不同长度烃基的芦丁脂肪酸酯。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芦丁硬脂酸进行了结构鉴定,表明该类酯化物的酯化反应位为鼠李糖的C4位羟基。以高效液相色谱监测酯化反应进程,分子筛添加时间对酯化率的研究结果显示,分子筛对酯化率和反应速率有提高的作用。分子筛添加时间对酯化率有影响。对于硬脂酸为酰基供体的情况,反应24 h后添加分子筛的酯化反应可以得到最大的酯化转化率46%。以月桂酸为酰基供体的酯化反应,反应11 h后添加分子筛可以得到最大的酯化转化率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 芦丁硬脂酸酯 芦丁月桂酸酯 novozym 435 分子筛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酶促脂肪酸甲酯化工艺条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豪 乙引 +2 位作者 洪鲲 万晴姣 牛晓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25-130,共6页
为了获得菜籽油脂肪酸酶促甲酯化合成生物柴油的最佳反应条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影响酯化率的5个因素进行筛选,发现酶质量分数、反应温度、摇床转速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显著影响酯化率。基于该4因素的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 为了获得菜籽油脂肪酸酶促甲酯化合成生物柴油的最佳反应条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影响酯化率的5个因素进行筛选,发现酶质量分数、反应温度、摇床转速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显著影响酯化率。基于该4因素的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酯化率的最显著因子,反应时间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反应温度和摇床转速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在优化条件下,醇/脂肪酸摩尔比1.25∶1、酶质量分数11.5 g/kg脂肪酸、反应温度42.2℃、摇床转速199 r/min,反应6 h后,酯化率可达95.67%,与响应面拟和方程的预测值(96.52%)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酯化 脂肪酸 诺维信435脂肪酶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棉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新工艺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瑛 黎洁 闫云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43,共4页
探索了以乙酸甲酯作为酰基受体,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棉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酯交换条件为:脂肪酶Novozym 435加入量为棉籽油质量的30%,乙酸甲酯和棉籽油的摩尔比14∶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4 h。在此条件下... 探索了以乙酸甲酯作为酰基受体,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棉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酯交换条件为:脂肪酶Novozym 435加入量为棉籽油质量的30%,乙酸甲酯和棉籽油的摩尔比14∶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4 h。在此条件下,精制棉籽油和粗制棉籽油的最高甲酯得率均可达到97%,且反应物乙酸甲酯和副产物三乙酸甘油酯均对脂肪酶无失活作用。该工艺有利于连续操作,脂肪酶反应40批次后的酶活没有显著变化,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棉籽油 乙酸甲酯 novozym 435 酯交换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脂肪酶催化合成中长碳链甘三酯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剀舟 毕艳兰 +3 位作者 马素敏 孙尚德 杨国龙 汪学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5,共5页
采用响应面设计对脂肪酶Novozym 435在无溶剂体系中催化甘油和中长碳链脂肪酸(辛酸、癸酸和油酸混合物)酯化反应合成中长碳链甘三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反应时间对中长碳链甘三酯得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 采用响应面设计对脂肪酶Novozym 435在无溶剂体系中催化甘油和中长碳链脂肪酸(辛酸、癸酸和油酸混合物)酯化反应合成中长碳链甘三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反应时间对中长碳链甘三酯得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底物摩尔比(脂肪酸与甘油摩尔比)对中长碳链甘三酯得率不具有显著性影响。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90℃,加酶量6.5%(以脂肪酸和甘油的总质量计),底物摩尔比3.5∶1,反应时间12.97 h。在此条件下,平均甘三酯得率为78.5%;产品中甘三酯、甘二酯、甘一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5.6%、0.3%、0.1%和14.0%;产品甘三酯中辛酸、癸酸和长碳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5.4%、10.7%和63.9%,与目标中长碳链甘三酯产品指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ozym 435 中长碳链甘三酯 酯化 响应面
下载PDF
有机溶剂体系中酶法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启思 杨继国 +2 位作者 曾凡逵 王永华 杨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0,共4页
对有机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叔丁醇体系中最适用酶为Novozym435。摇瓶反应最优条件为:红花籽油与甘油的摩尔比1∶3,酶加量为油质量的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初始加水量3%... 对有机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叔丁醇体系中最适用酶为Novozym435。摇瓶反应最优条件为:红花籽油与甘油的摩尔比1∶3,酶加量为油质量的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初始加水量3%,油醇比40%。在此基础上进行填充床反应器反应,流速为0.2mL/min,产品中单甘酯含量为63%,且反应体系稳定,连续运行14d后,单甘酯含量仍能保持在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ozym 435 甘油解 叔丁醇 填充床反应器
下载PDF
扁桃酸的酶促光学拆分 被引量:7
6
作者 高静 贺莹 姜艳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26-2932,共7页
对在非水体系中,利用脂肪酶催化水解扁桃酸乙酯外消旋混合物拆分R(-)-扁桃酸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筛选出脂肪酶N435作为催化剂,叔丁醇作为溶剂.确定了最适的反应条件:脂肪酶N435浓度为2·5g·L-1,RS(-+)-扁桃酸乙酯浓度为0·25... 对在非水体系中,利用脂肪酶催化水解扁桃酸乙酯外消旋混合物拆分R(-)-扁桃酸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筛选出脂肪酶N435作为催化剂,叔丁醇作为溶剂.确定了最适的反应条件:脂肪酶N435浓度为2·5g·L-1,RS(-+)-扁桃酸乙酯浓度为0·25mol·L-1,水∶RS(-+)-扁桃酸乙酯的摩尔比为5∶1,反应温度为40℃,摇床转速为200r·min-1,反应时间为24h.在此条件下,R(-)-扁桃酸乙酯的转化率为41·6%,对映体过量百分率达84·0%.考察了底物R(-)-扁桃酸乙酯和产物R(-)-扁桃酸对反应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顺序机制和拟稳态法,建立了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扁桃酸乙酯 R(-)-扁桃酸 脂肪酶N435 光学拆分 动力学
下载PDF
有机相中酶催化1-苯基乙胺的不对称酰胺化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刚 戴军强 +1 位作者 吴坚平 杨立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41-1745,共5页
在有机相中,对酶催化条件下的1-苯基乙胺酰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酰基供体、酶、溶剂的筛选和酯量、底物胺浓度、酶量、摇床转速、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发现乙酸异丙烯酯为较佳的酰基供体,脂肪酶Novozym 435对该反应的催化活... 在有机相中,对酶催化条件下的1-苯基乙胺酰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酰基供体、酶、溶剂的筛选和酯量、底物胺浓度、酶量、摇床转速、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发现乙酸异丙烯酯为较佳的酰基供体,脂肪酶Novozym 435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较高,甲苯为最适的介质,最适酯量为底物胺量的0.6倍,最佳底物胺浓度、酶量、摇床转速、温度分别为200mmol.L-1、4mg.ml-1、200r.min-1、30℃。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的对映体选择率(E)达到89。反应4h转化率为39%,产物的对映体过剩值(eep)为96%;反应10h转化率达到52.4%,底物的对映体过剩值(ees)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异丙烯酯 脂肪酶 novozym 435 酰胺化反应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中酶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永学 吾满江.艾力 +2 位作者 刘勇 甘争艳 孙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8-381,共4页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共轭亚油酸(简称CLA)和甘油为原料,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结果表明:n(甘油)/n(CLA)=5,酶添加量为体系总质量的4%,65℃反应6 h后,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为98.18%。所得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为淡黄色...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共轭亚油酸(简称CLA)和甘油为原料,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结果表明:n(甘油)/n(CLA)=5,酶添加量为体系总质量的4%,65℃反应6 h后,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为98.18%。所得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为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酸价低于3,Novozym 435的操作半衰期为3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无溶剂体系 酯化 novozym 435
下载PDF
高酸值米糠油酶法酯化脱酸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聪 曾庆梅 +2 位作者 靳靖 魏春燕 黄博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6-160,共5页
对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高酸值米糠油酯化脱酸进行了研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脱酸条件。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在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出米糠油酯化脱酸最佳工艺参数为... 对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高酸值米糠油酯化脱酸进行了研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脱酸条件。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在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出米糠油酯化脱酸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质量分数1.1%、甘油添加量0.42 mg、温度56.4℃、反应时间23.2h。实际测得脱酸后米糠油酸值(KOH)由56 mg/g降为5.04 mg/g,游离脂肪酸酯化率达到9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脂肪酶 novozym 435 酯化脱酸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外消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水解制备对映体纯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媛媛 宗敏华 +2 位作者 娄文勇 林颖敏 吴虹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基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碳酸氢铵可有效地促进酶促外消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不对称水解这一有趣现象的发现 ,探讨了利用有机介质中酶促外消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不对称水解制备对映体纯 D 对羟基苯甘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可能性 ,研究了不同... 基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碳酸氢铵可有效地促进酶促外消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不对称水解这一有趣现象的发现 ,探讨了利用有机介质中酶促外消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不对称水解制备对映体纯 D 对羟基苯甘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可能性 ,研究了不同来源的酶、摇床转速、水含量、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浓度、反应介质及温度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 11种酶中脂肪酶Novozym 4 35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较高 ,叔丁醇为最合适的反应介质 ,最适水含量为0 4 % (V/V) ,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的适宜浓度为 2 0mmol/L ,最适摇床转速和反应温度分别为 130r/min和 30℃ .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 2 6h后 ,底物转化率和产物ee分别为 39 8%和 95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novozym 435 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 不对称水解 D-对羟基苯甘氨酸 有机介质
下载PDF
酶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溶剂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永学 吾满江.艾力 刘勇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研究了以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为原料,利用脂肪酶Novozym 435在异辛烷和无溶剂两种反应体系中采用直接酯化法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并探讨了温度和时间对溶剂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n(甘油):n(CLA)=2:1,酶添加量为体系总质量... 研究了以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为原料,利用脂肪酶Novozym 435在异辛烷和无溶剂两种反应体系中采用直接酯化法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并探讨了温度和时间对溶剂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n(甘油):n(CLA)=2:1,酶添加量为体系总质量的1%的条件下,反应24 h后,不同反应体系中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相近,分别为83.44%和88.24%,而所得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组成有显著差别,分别形成W/O型和O/W型微乳液,前者以单甘酯和二甘酯为主产物,后者以三甘酯为主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溶剂效应 酯化 novozym 435
原文传递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生物拆分制备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普 任峰 +1 位作者 黄金 何军邀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09-413,435,共6页
以含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为反应介质,采用脂肪酶Novozym 435生物拆分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乙酯(DMCPE)制备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S-(+)-DMCPA).研究表明:Novozym435在含离子液体[BMIM]OTF体系中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最好.通过对... 以含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为反应介质,采用脂肪酶Novozym 435生物拆分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乙酯(DMCPE)制备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S-(+)-DMCPA).研究表明:Novozym435在含离子液体[BMIM]OTF体系中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最好.通过对离子液体体积分数、缓冲液pH值、底物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BMIM]OTF体积分数6%,Novozym 435用量16g/L,DMCPE浓度100mmol/L,缓冲液pH 7.2,30℃,反应52h.在优化的条件下,产率达47.4%,ee值为97.4%.考察了脂肪酶Novozym 435的重复利用情况,结果发现:脂肪酶可重复使用4次.与水相拆分相比,采用含亲水性离子液体[BMIM]OTF共溶剂体系进行DMCPE的生物拆分,底物浓度可由65mmol/L提高到100mmol/L,反应时间缩短12h,有效地提高了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novozym 435 生物拆分 S-(+)-2 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月桂酸淀粉酯的合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辛嘉英 刘铁 +1 位作者 王艳 陈林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5,共4页
在无溶剂体系中,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月桂酸玉米淀粉酯。考察时间、底物配比、酶添加量、水活度等因素对淀粉酯合成的影响。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4h、温度60℃、月桂酸与淀粉质量比4:1、酶添加量3%,取代度可达到0.1339... 在无溶剂体系中,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月桂酸玉米淀粉酯。考察时间、底物配比、酶添加量、水活度等因素对淀粉酯合成的影响。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4h、温度60℃、月桂酸与淀粉质量比4:1、酶添加量3%,取代度可达到0.1339。并使用FT-IR谱图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说明月桂酸玉米淀粉酯合成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淀粉酯 无溶剂体系 novozym 435
下载PDF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俊燕 陆向红 +1 位作者 聂勇 计建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0,66,共5页
以大豆油为原料,以Novozym 435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采用滴加甲醇的方法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甲醇滴加速度、水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级数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滴加可以减弱甲醇对酶的毒害,达到添加叔戊醇相同的... 以大豆油为原料,以Novozym 435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采用滴加甲醇的方法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甲醇滴加速度、水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级数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滴加可以减弱甲醇对酶的毒害,达到添加叔戊醇相同的效果。甲醇的滴加速度、反应温度对脂肪酸甲酯收率有很大影响,可以调节甲醇的滴加速度和反应温度提高脂肪酸甲酯收率,甲醇滴加速度3.43×10-4g甲醇/(g油·min),反应温度60℃是适宜的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产物收率可以达到98.75%。反应生成的甘油会影响酶的活性和产物收率,采用二级反应,级间脱除甘油,有利于产物收率的提高。对于Novozym 435固定化脂肪酶,水的添加不利于产物收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加甲醇法 novozym 435 酯交换 脂肪酸甲酯
下载PDF
Tandem Biocatalysis by CotA-TJ102@UIO-66-NH2 and Novozym 435 for Highly 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HMF into FDCA 被引量:3
15
作者 Xin Chang Chengyu Zhang +8 位作者 Lan Gao Xiao Liu Shengping You Wei Qi Kang Wang Xin Guo Rongxin Su Han Lu Zhimin He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9年第5期488-496,共9页
2,5-Furandicarboxylic acid (FDCA) is a potential biorenewable chemical for applications including plastics, polyamides, drugs, etc. The selective biosynthesis of FDCA from 5-hydroxymethylfurfural (HMF) by a speci c en... 2,5-Furandicarboxylic acid (FDCA) is a potential biorenewable chemical for applications including plastics, polyamides, drugs, etc. The selective biosynthesis of FDCA from 5-hydroxymethylfurfural (HMF) by a speci c enzyme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we reported an e cient strategy to produce FDCA from HMF by the tandem biocatalysis of laccase (CotA-TJ102@UIO-66-NH 2 ) and Novozym 435. For the rst step, a nanoparticl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was synthesized as a carrier to immobilize CotA-TJ102@UIO-66-NH 2 , which was assign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5-formyl-2-furancarboxylic acid (FFCA) and featured an enzyme loading of 255.54 mg/g, speci c activity of 135.90 U/mg, and solid loading ratio of 99.65%.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an ideal FFCA yield of 98.5% was achieved, and the CotA-TJ102@UIO-66-NH2 pre- sented a high recycling capacity after 10 cycles. For the second step, Novozym 435 was applied for the further conversion of FFCA into FDCA, presenting a high FDCA yield of 95.5%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Novozym 435 also exhibited a high recyclability after eight cycles. As a result, the tandem biocatalysis strategy provided a 94.2% FDCA yield from HMF, indicating its excellence as a method for FDCA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A-TJ102@UIO-66-NH 2 novozym 435 TANDEM BIOCATALYSIS 5-HYDROXYMETHYLFURFURAL 2 5-Furandicarboxylic acid
下载PDF
酶法醇解-气相色谱法分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sn-2脂肪酸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婷婷 杨虹 +2 位作者 董朝青 曹文明 姜元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89,共5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中长碳链甘油三酯sn-2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将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利用Novozym435酶法醇解得到2-单甘酯,采用BSTFA-TMCS(体积比99∶1)硅烷化衍生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测定sn-2脂肪酸。最优测定条件为:200 mg油脂样品,脂肪酶添... 建立了一种测定中长碳链甘油三酯sn-2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将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利用Novozym435酶法醇解得到2-单甘酯,采用BSTFA-TMCS(体积比99∶1)硅烷化衍生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测定sn-2脂肪酸。最优测定条件为:200 mg油脂样品,脂肪酶添加量88 mg,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 h,硅烷化试剂添加量200μL,HP-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60 m×0.25 mm×0.25μm),柱温从100℃以5℃/min升温至180℃,再以1℃/min升温至230℃,再以5℃/min升温至300℃。该方法用于分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样品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RSD小于1.5%,分析长链甘油三酯样品时,结果与猪胰脂肪酶法、Novozym435法结果一致,RSD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脂肪酸 中长碳链甘油三酯 novozym435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利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转酯反应对映选择性合成(R)-α-硫辛酸的手性前体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伟佳 郑高伟 +2 位作者 陈焕辉 朱志荣 许建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7,119,共6页
利用商品脂肪酶Novozym 435介导的对映选择性转酯反应催化拆分(R,S)-6-羟基-8-氯辛酸乙酯(ECHO),以合成(R)-α-硫辛酸的手性前体。对酶促拆分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以乙酸乙烯酯为酰基供体,最适反应温度为50&#... 利用商品脂肪酶Novozym 435介导的对映选择性转酯反应催化拆分(R,S)-6-羟基-8-氯辛酸乙酯(ECHO),以合成(R)-α-硫辛酸的手性前体。对酶促拆分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以乙酸乙烯酯为酰基供体,最适反应温度为50°C,以异丙醚为反应介质,酶最适上载量为100g/mol ECHO,可以耐受的底物浓度为1mol/L。在产品的克级制备反应中,6h底物转化率为47%,产物(R)-6-乙酰氧基-8-氯辛酸乙酯的对映体过量值(eep)为90%,时空产率高达471g/(L·d),产品总收率为36.3%。该酶法催化的转酯化反应为(R)-α-硫辛酸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ozym 435 6-羟基-8-氯辛酸乙酯 转酯反应 (R)-α-硫辛酸 酶促拆分
下载PDF
末端巯基化聚己内酯和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的酶促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静文 郭圣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6-802,共7页
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下,分别以2-巯基乙醇、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了末端巯基化的聚己内酯(HS-PCL)和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EG-b-PCL);用IR、1H-NMR、GPC对聚合产... 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下,分别以2-巯基乙醇、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了末端巯基化的聚己内酯(HS-PCL)和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EG-b-PCL);用IR、1H-NMR、GPC对聚合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引发剂/单体投料比、聚合时间和温度对聚合产物的影响;考察了HS-PCL的巯基在二甲亚砜、四氢呋喃、丙酮中氧化生成二硫键的活性;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和1H-NMR研究了PEG-b-PCL在水溶液中自组装体的尺寸和结构.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预期结构;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在70℃下催化ε-CL本体聚合,2h的单体转化率达到80%;2-巯基乙醇和MPEG都可有效引发ε-CL开环聚合;HS-PCL在大气氛下,在所研究的介质中,于一定温度放置一定时间后,样品的数均分子量增大,但未达到原分子量的2倍,表明一部分HS-PCL的巯基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PCL-S-S-PCL;PEG-b-PCL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胶束,随共聚物中[CL]/[EO]由0.23增大到1.70,胶束粒径由64nm增大到12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ozym435 HS-PCL PEG-b-PCL 二硫键 自组装
原文传递
酶促酯化合成甘三酯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太宇 陈竞男 +4 位作者 徐广维 毕艳兰 杨国龙 孙尚德 汪学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38,共5页
为了满足市场对人工合成甘三酯的需求,研究以油酸和甘油为原料,在Novozym 435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甘三酯,得到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底物甘油与油酸摩尔比1∶3,加酶量4%(以底物甘油和油酸总质量计),反应时间6 h,残压0.9×10... 为了满足市场对人工合成甘三酯的需求,研究以油酸和甘油为原料,在Novozym 435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甘三酯,得到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底物甘油与油酸摩尔比1∶3,加酶量4%(以底物甘油和油酸总质量计),反应时间6 h,残压0.9×103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酯化度为94.36%±0.47%,产物中甘三酯含量为90.77%±0.8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酶重复使用9次,其催化活性无显著下降,酯化度、甘三酯含量分别为94.19%±1.70%、87.40%±2.62%;酶重复使用12次后,甘三酯含量仍能达到80%以上。经试验证实,该反应亦可推广应用于高酸值油脂的脱酸工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 甘三酯 novozym 435
下载PDF
脂肪酶Novozym435改性大豆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树鑫 张大斌 +3 位作者 王玥 向檬 曹阳 胡裕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5,共7页
为提高食用大豆油作为润滑剂的抗磨性能,在超声振动条件下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作为催化剂使食用大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甲醇进行环氧化反应,在温和反应环境下合成一种改性大豆油。利用红外、拉曼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使用同步热... 为提高食用大豆油作为润滑剂的抗磨性能,在超声振动条件下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作为催化剂使食用大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甲醇进行环氧化反应,在温和反应环境下合成一种改性大豆油。利用红外、拉曼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使用同步热分析仪TG-DSC考察其热氧化稳定性,在四球机上考察其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表面轮廓仪、拉曼光谱分析摩擦磨斑表面的微观形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大豆油的酸值、碘值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热氧化稳定性增强;同时其抗磨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磨斑直径降低了25.56%,磨损体积减少了54.18%。改性大豆油优异的抗磨性能主要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及磨损表面生成的有序润滑薄膜有关;由于其热氧化性能的提升,形成的有序润滑薄膜在润滑过程中作用时间大大增加,从而更加有效地抵抗摩擦过程中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ozym435 改性大豆油 热氧化稳定性 摩擦学性能 润滑薄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