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秀芬 刘利民 +5 位作者 齐鑫 张金鑫 肇同斌 王一 刘雪峰 周永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59-2967,共9页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以典型生态脆弱区晋西北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取的1980、1990、2000及2010年4期土地利用信息,对该区1980—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以典型生态脆弱区晋西北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取的1980、1990、2000及2010年4期土地利用信息,对该区1980—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林地面积分别经历了增-减-增和减-增-减的过程,工矿居民地面积持续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主要流向草地和林地;工矿居民地的增加主要以耕地面积的减少为代价;减少的水域面积转为草地和耕地;未利用地的持续减少则是由于生态工程实施和城市扩张占用所致.2000年之前,研究区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高于后期;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以工矿居民地、未利用地及林地和草地的变化程度较剧烈.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共同驱动了区域耕地和工矿居民地的演变;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是驱动林草面积变化的主要对策因素;干旱化加剧的气候特征是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及林地恢复较慢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地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力
原文传递
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苏志珠 刘蓉 +4 位作者 梁爱民 马义娟 王国玲 高君亮 哈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7,共7页
晋西北是我国北方旱作农田沙化土地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开展不同地类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及其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期为该区沙化土地类型和程度评价及其防治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对研究区农田、人工林地(乔木)和荒地的表层(0—20cm... 晋西北是我国北方旱作农田沙化土地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开展不同地类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及其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期为该区沙化土地类型和程度评价及其防治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对研究区农田、人工林地(乔木)和荒地的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样进行粒度和有机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土壤的机械组成均为粉粒(0.002~0.05mm)>极细砂(0.05~0.1mm)>细砂(0.1~0.25mm)>黏粒(<0.002mm),中砂及以上粒级(>0.5mm)含量极少,其中粉粒、极细砂和细砂为优势粒级组分,三者含量之和在90%以上。农田受翻耕影响,其表层和下层土壤机械组成差异不大;人工林地中林间表层受草本植被影响,其表层颗粒明显细于下层;荒地由于受冬春季风蚀影响,其表层则略粗于下层。不同地类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均表现出表层含量大于下层,总体上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农田>荒地>人工林地。不同地类的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关系,呈现出粉粒和黏粒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细砂和极细砂与有机质则呈负相关关系,在相关程度上,粉粒和细砂与有机质含量的正、负相关性最大,是研究区不同地类土壤有机质积累与否的关键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土地 机械组成 有机质 晋西北
下载PDF
晋西北矿区、非矿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尚义 牛俊杰 +1 位作者 朱炜歆 张秀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6-991,共6页
晋西北地区是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短缺的水资源本身难以保证矿业开发的大规模用水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又因地下开采而遭受严重破损和污染,两者矛盾十分尖锐。为确定晋西北地区土壤干层深度,了解... 晋西北地区是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短缺的水资源本身难以保证矿业开发的大规模用水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又因地下开采而遭受严重破损和污染,两者矛盾十分尖锐。为确定晋西北地区土壤干层深度,了解不同植被土壤的水分差异,评价采矿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对矿区、非矿区3种植物种类0~600 cm土壤深度的水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非矿区土壤含水量为:柠条〉小叶杨〉沙棘;土壤干层深度为:小叶杨〉沙棘〉柠条;不同采样地点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为:矿区〈非矿区;土壤含水量与采样地点、土壤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植物种类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非矿区 植物种类 土壤深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干层 晋西北
原文传递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下的土壤碳氮累积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史利江 高杉 +3 位作者 姚晓军 张晓龙 李文刚 高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87-1796,共10页
探讨黄土丘陵区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蓄积速率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规律,不仅对于精确评估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工程的土壤碳氮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家积极推进碳中和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右玉县典型生态恢复... 探讨黄土丘陵区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蓄积速率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规律,不仅对于精确评估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工程的土壤碳氮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家积极推进碳中和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右玉县典型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以相邻农田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恢复年限下的土壤碳氮特征和固碳(氮)效应。结果表明:以20 a和50 a为界,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氮)效应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阶段。从短期(<20 a)来看,退耕还林(草)的土壤固碳(氮)效应不明显,甚至导致了土壤表层(0—20 cm)SOC和STN含量和储量的降低,而退耕还灌的土壤碳氮增汇效应较为显著;从中期(21—50 a)来看,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3种植被的土壤碳氮增汇效应显著,其中草地在恢复21—35 a后,土壤固碳(氮)达到最高值,之后其SOC、STN含量和储量开始降低,而林地和灌木地的土壤碳(氮)汇效应表现显著;从长期来看(>50 a),林地表层土壤碳(氮)增汇效应仍持续增强,而灌木地和草地SOC、STN含量和储量,均低于对照农田。总体来看,退耕还林在中期和长期的土壤碳氮蓄积效应相当可观,退耕还灌在短期和中期的土壤碳氮蓄积效应表现显著;对于草地,仅在退耕中期(21—35 a)表现出一定的土壤碳氮增汇效应。从表层土壤的碳氮平均蓄积速率来看,林地在退耕中期和长期,均表现出较高的平均碳氮蓄积速率,而灌木地在退耕早期(<20 a),其表层土壤平均碳氮蓄积速率最快,之后,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步降低,最终转变为负值(>50 a);而草地仅在退耕21—35 a,土壤碳氮蓄积速率表现为正值,其余阶段均为负值。退耕还林(草)后的表层SOC含量与STN含量、C/N和土壤含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土壤容重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C/N受SOC的影响较大;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可促进SOC和STN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植被恢复 晋西北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晋西北地区风能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涛涛 延军平 +1 位作者 李双双 王腾 《干旱气象》 2012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选取晋西北7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点1957~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实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该地区近50多a来气候变化对风能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1957~2010年晋西北气候暖干... 选取晋西北7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点1957~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实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该地区近50多a来气候变化对风能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1957~2010年晋西北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全年和四季平均风速、风能密度均呈明显减弱趋势;气温和风速、风能密度之间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气温每升高1℃,平均风速下降0.08 m/s,风能密度下降1.11 W/m2;影响风能资源下降主要原因为东亚季风环流的变化,另外下垫面变化与大气排放量增多也有较大影响。研究认为该地区风能资源潜在蕴藏量不断减小,影响地区风能资源的持续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气候变化 农牧交错带 晋西北
下载PDF
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德怀 李素清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等级分类和D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被群落进行了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分析.TWINSPAN分类将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被87个样方109个种划分为11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特征.分...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等级分类和D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被群落进行了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分析.TWINSPAN分类将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被87个样方109个种划分为11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特征.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丛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海拔、坡向和土壤水分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和土壤水分是决定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丘陵风沙区 人工植被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1975-2014年晋西北地区沙漠化动态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丁文广 陈利珍 +1 位作者 李丹璐 耿怡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4-1003,共10页
晋西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上,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利用1975年的MSS影像、1985-2014年TM/ETM影像等5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研究晋西北地区1975-2014年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旨在为晋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 晋西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上,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利用1975年的MSS影像、1985-2014年TM/ETM影像等5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研究晋西北地区1975-2014年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旨在为晋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时期沙漠化面积呈波动变化,过去40 a间,沙漠化面积总体减少了1 842.63 km2。(2)1975-2005年期间,研究区属于土地利用极缓慢速变化型,2005-2014年间研究区属于土地利用慢速变化型。(3)1975^(-1)985年和1985^(-1)995年,两个时期研究区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变化以稳定型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59.10%、68.61%,1995-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变化以发展型为主,所占比重为52.23%,而2005-2014年间沙漠化土地变化以逆转型为主,所占比重为5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地区 沙漠化 动态变化
下载PDF
2000—2008年晋西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艳红 焦晓燕 +1 位作者 苏志珠 阎永康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39-443,共5页
利用晋西北河曲、保德、偏关地区2000,2008年2个时期TM遥感影像数据,在Erdas,Arc GIS等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解译影像处理数据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域近8 a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间,河曲、... 利用晋西北河曲、保德、偏关地区2000,2008年2个时期TM遥感影像数据,在Erdas,Arc GIS等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解译影像处理数据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域近8 a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间,河曲、保德、偏关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表现出草地、森林和居民工矿建设用地明显增加,农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大。农田大量转化为草地、森林和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反映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大且流转方向一致,结构调整趋于合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度 转移矩阵 晋西北地区
下载PDF
晋西北不同土地恢复管理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爽 王雅 +1 位作者 刘海龙 张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晋西北丘陵风沙区由于受风蚀影响,土壤沙化十分严重,生态恢复是缓解此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不同土地恢复管理措施旨在为提高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风沙区农田土壤质量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晋西北五寨县作... 【目的】晋西北丘陵风沙区由于受风蚀影响,土壤沙化十分严重,生态恢复是缓解此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不同土地恢复管理措施旨在为提高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风沙区农田土壤质量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晋西北五寨县作为研究区,设置4种土地恢复措施:传统翻耕播种玉米(CTC)、免耕播种玉米(NTC)、免耕播种苜蓿(NTA)、撂荒地(WL)。通过野外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0—50 cm土层土壤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结果】1)晋西北地区土壤主要以砂粒和粉粒为主。撂荒地砂粒含量最大,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其它3种措施下的土壤表层砂粒含量均小于深层。不同土地恢复措施间粒度参数差异较大,翻耕分选较差,免耕玉米和免耕苜蓿属于分选中等到分选较好范围,表明翻耕地块土壤受到人为扰动较大,导致土壤偏细,其粉粒含量在0—50 cm土层变化范围为6.5%~15.3%,而免耕苜蓿和免耕玉米土壤环境相对较好。2) 4种土地恢复措施下表层0—40 cm的土壤容重均低于深层土壤,翻耕、免耕播种玉米和免耕播种苜蓿的土壤容重范围在1.10~1.50 g/cm^3之间,表现为WL>NTA>NTC>CTC,撂荒地土壤容重与其它三种处理措施的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 <0.05),其他三种措施间差异不显著,40—50 cm土层四种土地恢复措施之间无显著差异;表层0—30 cm的土壤孔隙度以翻耕总孔隙度最大。翻耕地块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种恢复措施,其它三种恢复措施间无显著性差异,40—50 cm土层四种土地恢复措施之间无显著差异。3)不同土地恢复措施之间土壤质量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存在较大差异,翻耕地块表层0—20 cm土壤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种恢复措施;免耕苜蓿和免耕玉米地块毛管持水量无显著差异,两者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土壤粒度 土壤水分 容重 土壤孔隙度 恢复措施
下载PDF
山西省晋西北贫困地区某乡镇光棍问题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殷海善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38-442,共5页
光棍的存在是贫困山区的一种普遍现象。通过对山西省贫困地区五村庄的调查,发现男子中光棍的比例占到总人口的7.4%,占总户数的29.3%,巨大的光棍群带来了买婚、骗婚以及其它婚姻问题,分析造成光棍问题的原因和农村正常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 晋西北 贫困地区 光棍问题 调查
下载PDF
晋西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亏缺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玲 刘庚 +1 位作者 冯向星 牛俊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为了解人工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亏缺现状,对区域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晋西北岚县典型人工林和对照样地撂荒地进行土壤水分测定,通过构建土壤水分亏缺定量评价模型,对柠条林(Cartagena korshinskii)、油松林(Pinus tabuli... 为了解人工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亏缺现状,对区域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晋西北岚县典型人工林和对照样地撂荒地进行土壤水分测定,通过构建土壤水分亏缺定量评价模型,对柠条林(Cartagena korshinskii)、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和撂荒地雨季和非雨季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水分亏缺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随土层深度增加,3种植被的土壤剖面含水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柠条、油松林土壤剖面含水量分别在300和400 cm深度后呈降低趋势,撂荒地土壤剖面含水量变化呈增长型,土壤含水量最高;(2)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有效储水量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撂荒地>柠条>油松,土壤水分相对亏缺量表现为:油松>柠条>撂荒地;(3)柠条、油松林地存在明显亏缺现象,样地土壤水分平均相对亏缺指数分别为0.24、0.69,撂荒地为-0.19。油松林地的土壤水分亏缺程度高于柠条林和撂荒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亏缺 人工林地 植被类型 晋西北
下载PDF
植被类型对晋西北地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炜歆 牛俊杰 +2 位作者 刘庚 李颖俊 李垚栋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2期71-75,共5页
晋西北地区是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水分是该区限制林草生长的主要因子,其土地植被承载力实质上是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确定晋西北地区土壤干层深度、了解不同植被土壤的水分差异,对岚县... 晋西北地区是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水分是该区限制林草生长的主要因子,其土地植被承载力实质上是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确定晋西北地区土壤干层深度、了解不同植被土壤的水分差异,对岚县5种植被类型下0—600 cm土壤深度的水分含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为沙棘>柠条>草地>落叶松>青杄,数值分别为10.23%—36.91%、11.28%—24.83%、10.69%—24.06%、11.12%—24.01%、10.07%—19.47%、5种植被的土壤含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植被下土壤平均含水量大小为沙棘>草地>柠条>落叶松>青杄,数值分别为(20.68±7.83)%、(18.41±3.47)%、(17.42±5.42)%、(16.71±4.32)%、(15.29±3.13)%;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深度的曲线拟合呈线性关系;土壤含水量与植被类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植被类型 土壤深度 含水量 土壤干化
下载PDF
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占金 秦作栋 程芳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28-5435,共8页
利用晋西北地区1975,1991,2000,2015,2019年遥感影像,采用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趋势,其中1975~1991年... 利用晋西北地区1975,1991,2000,2015,2019年遥感影像,采用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趋势,其中1975~1991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495.10km^2,非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506.12km^2);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689.0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1098.72km^2);2000~201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365.85km^2,中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0569.56km^2);2015~2019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31.3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非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909.93km^2).空间上呈现先偏南、后偏西北的迁移趋势,其中1975~1991年、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重心总体上偏南方向迁移,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分别为19.26,20.06km;2000~2019年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迁移,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为30.29km.1975~2019年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大风日数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晋西北
下载PDF
晋西北覆膜玉米田土壤水分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玲 牛俊杰 《绿色科技》 2015年第10期53-54,58,共3页
指出了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晋西北干旱地区覆膜玉米田苗期土壤水分含量,以露地作为对照,采用烘干法测定了0~600cm深度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田覆膜处理后,0~200cm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露地;其变化幅度较... 指出了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晋西北干旱地区覆膜玉米田苗期土壤水分含量,以露地作为对照,采用烘干法测定了0~600cm深度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田覆膜处理后,0~200cm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露地;其变化幅度较小,最低为11.5%,最高为17.1%。土壤水分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3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出波动性降低趋势。覆膜处理有一定的保水增温作用,使覆膜玉米田在苗期保持较充足土壤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水分含量 旱作玉米 晋西北
下载PDF
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锦涛 李素清 +1 位作者 赵德怀 Karsten Liber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7-65,共9页
采用TWINSPAN将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物群落87个样方分为11个群丛类型,作为11个综合资源位.采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该人工植物群落中16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 采用TWINSPAN将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物群落87个样方分为11个群丛类型,作为11个综合资源位.采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该人工植物群落中16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16个优势种群中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Shannon-Wiener生态位最宽,说明它们在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植物群落中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对有效资源的利用较充分,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2)不同优势种群在不同人工植物群落内的生态位宽度差异很大,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越强;同一优势种群在不同人工植物群丛内的生态位宽度差异也很大,如沙棘在群落Ⅵ中B1为0.131、B2为2.048,在群落Ⅺ中B1为1、B2为0.3)不同群落类型内生态位重叠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如群丛Ⅲ中(小叶杨-沙棘+柠条锦鸡儿-沙生冰草群丛),各主要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表明该群丛中的主要种群对生态因子有相似的要求.(4)生态位重叠与竞争之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种对间的生物学特性的左右,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可用于指导混交林营造,如油松-沙棘人工混交林群丛、小叶杨-沙棘人工混交林群丛中,主要种群之间的生态位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总体较低,群落内种间竞争并不十分激烈.说明油松或小叶杨与沙棘适合于在该区立地条件下混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风沙区 人工植物群落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晋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春季表层土壤水分对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雄兵 马义娟 +2 位作者 苏志珠 刘蓉 胡子豪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30-234,271,共6页
以晋西北为研究区域,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春季表层土壤含水量、风蚀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表层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樟子松苗圃地>苦荞留茬地>撂荒地>杨树林地>春季翻耕地>柠条灌木地>退耕还草... 以晋西北为研究区域,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春季表层土壤含水量、风蚀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表层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樟子松苗圃地>苦荞留茬地>撂荒地>杨树林地>春季翻耕地>柠条灌木地>退耕还草地;随深度增加不同地类表层土壤水分流失量的垂直分布基本呈现减少的趋势,春季翻耕地表层土壤水分流失量最大,为6.52%,其次依次为退耕还草地、柠条灌木地、撂荒地、苦荞留茬地、杨树林地,最小的为樟子松苗圃地,仅有2.00%;各地类土壤风蚀量89.00%集中于近地表0~10 cm高度,春季翻耕地风蚀量最大,为8.93 g,其次依次为苦荞留茬地、退耕还草地、撂荒地、柠条灌木地、杨树林地,最小的为樟子松苗圃地,为0.36 g;农田地与非农田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与风蚀量均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农田地土壤风蚀量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更敏感。因此,农田地秋收后应实行留茬、覆盖等保护措施,春季翻耕要尽量靠近播种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表层土壤含水量 风蚀量 土壤风蚀 晋西北
下载PDF
晋西北地区沙棘产业发展综述与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富强 师占军 张天柱 《林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44-47,共4页
概述了沙棘的生态、生理学特性,对沙棘产业现状和前景做出了分析,讨论了在晋西北发展沙棘产业的可行性,提出了几点关于晋西北沙棘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肯定了晋西北沙棘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产业链 现状 建议 晋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晋西北主要造林树种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玲 牛俊杰 《山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6-9,55,共5页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的关键因子,为查明人工林土壤水分消耗状况,以晋西北岚县人工柠条和油松为研究对象,草地作为对照,定量分析和评价0-600cm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变化。结果表明: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在7.8%-9.7%之间变...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的关键因子,为查明人工林土壤水分消耗状况,以晋西北岚县人工柠条和油松为研究对象,草地作为对照,定量分析和评价0-600cm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变化。结果表明: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在7.8%-9.7%之间变化,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范围为7.3%-11.3%;油松和柠条林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度干层和中度干层,含水量小于6%的重度干层不存在;油松林地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使其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低于柠条林地。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不同。从土壤水分亏缺的垂直变化来看,表层〉中层〉底层。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柠条〉油松〉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人工林地 水分亏缺 晋西北
下载PDF
历史上的移民运动与民众生活方式变迁——兼谈走西口对晋西北乡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19
作者 赵新平 《阴山学刊》 2015年第4期38-42,共5页
"走西口"是发生于明清以及民国年间历时长、规模大和范围广的移民运动。其中山西以晋西北的河曲、保德等地的"走西口"最为普遍、最具代表性。走西口不仅对晋西北乡民的衣、食、住、行、乐等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 "走西口"是发生于明清以及民国年间历时长、规模大和范围广的移民运动。其中山西以晋西北的河曲、保德等地的"走西口"最为普遍、最具代表性。走西口不仅对晋西北乡民的衣、食、住、行、乐等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乡民的畜牧业和商业等劳动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使乡民养成不畏艰辛,敢于冒险的开拓精神和热情豪爽、粗犷率直的性格特征,以及十分凝重的恋乡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西口 晋西北 民众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晋西北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20
作者 殷海善 柴德惠 《山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晋西北地区在山西省人均耕地资源丰富,但是受到低温、干旱、坡度大的为害,农业生产广种薄收。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晋西北农业生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建设坡耕地退耕种草、饲料玉米、豆科杂粮和抗寒果树的4类用地结... 晋西北地区在山西省人均耕地资源丰富,但是受到低温、干旱、坡度大的为害,农业生产广种薄收。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晋西北农业生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建设坡耕地退耕种草、饲料玉米、豆科杂粮和抗寒果树的4类用地结构;②在农业生产中,促进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③加大地膜覆盖推广力度,尤其是宽幅地膜的推广、增施化肥和有机肥、引进良种、农田保护性耕作与粮草轮作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5大类实用农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土地资源 结构调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