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大同恒安街两座北魏墓发掘简报
1
作者 周晓燕 古顺芳 +1 位作者 刘俊喜 李虹芳(绘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2,共22页
2013年5-7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恒安街北侧的北魏墓群进行发掘,其中M11和M96均为带斜坡墓道的方室土洞墓。两座墓葬均出土20余件器物,种类、样式非常相似。所出陶俑与以往发表的北魏平城墓葬出土陶俑既有相似之处,... 2013年5-7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恒安街北侧的北魏墓群进行发掘,其中M11和M96均为带斜坡墓道的方室土洞墓。两座墓葬均出土20余件器物,种类、样式非常相似。所出陶俑与以往发表的北魏平城墓葬出土陶俑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区别,有明显的关陇风格。两座墓葬既有关中十六国风格,又显示出鲜卑文化特征,处于北魏平城随葬陶俑样式发展变换的重要过渡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 北魏墓 陶俑 关陇风格
原文传递
延续与交融:北魏墓葬舞蹈图像研究
2
作者 元空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55-66,共12页
北魏是汉唐之间乐舞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北魏墓葬舞蹈图像作为对当时舞蹈相对直观的反映,一方面延续了汉代以来中原周边地区所保存的中原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又对北方游牧民族、汉族和西域诸民族的艺术因素进行了重组和融合。在以平城为... 北魏是汉唐之间乐舞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北魏墓葬舞蹈图像作为对当时舞蹈相对直观的反映,一方面延续了汉代以来中原周边地区所保存的中原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又对北方游牧民族、汉族和西域诸民族的艺术因素进行了重组和融合。在以平城为都城的北魏时期,墓葬舞蹈图像没有体现出统一的规范,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型、汉族文化型和西域诸民族文化型三类图像并存,处于一种“杂而不融”的状态。在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三种文化型的舞蹈图像进入了深度融合的阶段,产生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这对后来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墓葬 舞蹈 图像
原文传递
墓葬文物视角下的北魏音乐文化探讨
3
作者 曹明明 《云冈研究》 2023年第2期55-60,共6页
从墓葬文物视角观察,北魏王朝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拓跋代国时期,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鼓吹成为主流的音乐文化形式;北魏平城时期,鼓吹、燕乐、百戏等音乐文化形式相继出现,精彩纷呈;北魏洛阳时代,鼓吹再度恢复,并汲取了... 从墓葬文物视角观察,北魏王朝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拓跋代国时期,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鼓吹成为主流的音乐文化形式;北魏平城时期,鼓吹、燕乐、百戏等音乐文化形式相继出现,精彩纷呈;北魏洛阳时代,鼓吹再度恢复,并汲取了当时西域和江南的大量音乐元素。可见北魏音乐文化向华夏文明复归,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王朝 音乐形态 墓葬文物
原文传递
北魏平城与洛阳墓葬陶俑之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雁 刘斌 潘海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82,共10页
北魏先后定都于平城和洛阳,史学界一般将其分别称为平城期与洛阳期。本文以墓葬中的陶俑为对象,比较了两个时期陶俑的异同之处:一方面随葬陶俑原本是汉文化的丧葬习俗,另一方面陶俑种类以及服饰的变化也显示出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文章... 北魏先后定都于平城和洛阳,史学界一般将其分别称为平城期与洛阳期。本文以墓葬中的陶俑为对象,比较了两个时期陶俑的异同之处:一方面随葬陶俑原本是汉文化的丧葬习俗,另一方面陶俑种类以及服饰的变化也显示出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北魏两个时期的汉化进程及其影响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平城期 洛阳期 墓葬陶俑
原文传递
洛阳北魏元邵墓与杨机墓出土墓志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0-12,90,共4页
洛阳北魏孝文帝之孙元邵墓志与北魏重臣杨机墓志内容丰富,折射出北魏晚期诸多社会问题形成、发展及内在联系。同时还反映出北魏王朝由河阴之役后逐步走向衰落分裂的重要史实。
关键词 洛阳 北魏 元邵墓志 杨机墓志 墓志内容 社会问题
下载PDF
怀仁丹扬王墓的年代与墓主探讨
6
作者 刘中伟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8,共11页
怀仁丹扬王墓为北魏平城时代晚期墓葬,是刘昶生前预营的自己与三位夫人的合葬墓。北魏平城时代太和以前不见多室墓,丹扬王墓前后双室、前室两侧附耳室的结构,是文明太后太和改制、推行汉化制度下的产物。墓葬中的忍冬纹特征与云冈二期... 怀仁丹扬王墓为北魏平城时代晚期墓葬,是刘昶生前预营的自己与三位夫人的合葬墓。北魏平城时代太和以前不见多室墓,丹扬王墓前后双室、前室两侧附耳室的结构,是文明太后太和改制、推行汉化制度下的产物。墓葬中的忍冬纹特征与云冈二期石窟、平城时代太和以来墓中所见忍冬纹一致,鲜卑装人物砖的图案借鉴了太延二年(472年)以后墓葬中的人物俑形象,而人物砖的排列方式则与云冈二期石窟开始出现的供养人构图范式一致,说明墓葬年代不可能早于云冈二期石窟开凿的年代。残存的金箔屑、铅板等应为墓中原随葬器物的残留,同类器物仅见于平城时代晚期墓葬。丹扬王墓的位置,地处北魏王朝规划的南来汉人墓葬区范围内。这为丹扬王墓的年代与墓主身份推定提供了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扬王墓 北魏 平城时代 多室墓 忍冬纹
原文传递
北魏墓室壁画中的佛教因素对高句丽墓室壁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常乐 郑京日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因曹魏"薄葬"之风的流行,中原壁画墓虽渐趋式微,辽东地区的壁画墓却仍在继续且在以朝阳为中心的辽西鲜卑聚集地盛行开来。河西一带与东北地区在北魏的征讨下渐次为北魏所统合,而这些地域内墓葬装饰中的汉魏传统也被北魏所受... 因曹魏"薄葬"之风的流行,中原壁画墓虽渐趋式微,辽东地区的壁画墓却仍在继续且在以朝阳为中心的辽西鲜卑聚集地盛行开来。河西一带与东北地区在北魏的征讨下渐次为北魏所统合,而这些地域内墓葬装饰中的汉魏传统也被北魏所受融。在此背景之下,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壁画墓也受到了北魏壁画墓中佛教因素的影响,其固有墓葬壁画风俗发生了重要变化。伴随着高句丽对佛教的受容慢慢形成了高句丽自己的墓室文化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墓室壁画 佛教因素 高句丽 影响
下载PDF
翁滚梁墓地年代辨析
8
作者 吴松岩 赵菲 《草原文物》 2022年第2期70-75,共6页
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翁滚梁墓地,目前就其年代有少许争议。发掘者认为是北魏时期墓葬,张景明认为是大夏时期墓葬。本文主要通过对该墓地M6的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的全面、细致地分析,认为该墓地应为太武帝统一北方(439年)后至迁都洛阳之... 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翁滚梁墓地,目前就其年代有少许争议。发掘者认为是北魏时期墓葬,张景明认为是大夏时期墓葬。本文主要通过对该墓地M6的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的全面、细致地分析,认为该墓地应为太武帝统一北方(439年)后至迁都洛阳之前(494年)的北魏墓葬。现阶段如果没有明确纪年或墓志,尚不能区分出大夏墓葬与同时期北魏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滚梁 北魏 大夏 镇墓
下载PDF
山西大同北魏贾宝墓(M13)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张海蛟 侯晓刚 《云冈研究》 2021年第4期39-46,共8页
贾宝墓墓铭中纪年和墓主人籍里明确,是近年来北魏平城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通过墓主人籍里、墓内设施和随葬器物三个方面,对该墓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认为,贾宝家族可能是太延五年(439)自凉州移民时迁徙于平城,其本人当属有一定财力... 贾宝墓墓铭中纪年和墓主人籍里明确,是近年来北魏平城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通过墓主人籍里、墓内设施和随葬器物三个方面,对该墓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认为,贾宝家族可能是太延五年(439)自凉州移民时迁徙于平城,其本人当属有一定财力的士族。其墓内设施"晋制"鲜明,与"籍里"相合。随葬器物如木堂、随葬陶俑和镇墓组合、雕刻繁复的石灯等,都体现出外来人群受平城主流文化的熏陶程度和不同文化的交融程度。此外,还对该墓出土铜铃等物的功能进行了推测,认为这些铜铃和水滴状铜饰片应是悬挂于帷帐正面上部的装饰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墓 凉州 镇墓俑 石灯 铜铃
原文传递
大同北魏沙岭7号墓壁画中车舆研究
10
作者 吴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2-66,共5页
大同北魏沙岭7号墓壁画题材丰富,对认识北魏早期的社会状况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壁画中车舆结构和细节辨识,分析北魏平城时代早期的车舆制度,由小及大,可知拓跋鲜卑定都平城后的文化建设过程,其以汉晋旧制为摹本,将礼制建设贯穿其中,融... 大同北魏沙岭7号墓壁画题材丰富,对认识北魏早期的社会状况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壁画中车舆结构和细节辨识,分析北魏平城时代早期的车舆制度,由小及大,可知拓跋鲜卑定都平城后的文化建设过程,其以汉晋旧制为摹本,将礼制建设贯穿其中,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并有选择地进行利用与改造,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独特文化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沙岭7号墓 壁画 车舆
下载PDF
从北魏墓表的解读看当代魏碑书法研习
11
作者 王强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北魏时期的楷书艺术独树一帜,为后世竞相研习,影响极为深远。北魏墓表的书写有以下特点:方圆兼备、曲直相辅、轻重有度、笔意糅合。今人追捧魏碑的原因是:清代尚碑之风延续;追求审美多元化;研究资料的丰富化。
关键词 北魏 墓碑墓表 审美 研习取法
下载PDF
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两座北魏墓的发掘 被引量:39
12
作者 程永建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4-57,106-112,共21页
1987年,在洛阳市吉利区发掘了北魏时期的吕达、吕仁父子墓。墓葬的分布位置符合当时的埋葬制度,两座墓出土的随葬品处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转变期,形成前、后期不同风格的组合。吕达墓所出嵌蓝宝石金戒指及胡俑等,是北魏迁洛以后以洛阳为... 1987年,在洛阳市吉利区发掘了北魏时期的吕达、吕仁父子墓。墓葬的分布位置符合当时的埋葬制度,两座墓出土的随葬品处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转变期,形成前、后期不同风格的组合。吕达墓所出嵌蓝宝石金戒指及胡俑等,是北魏迁洛以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洛阳市 北魏纪年墓 吕达墓 吕仁墓
原文传递
怀仁丹扬王墓补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倪润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7,共6页
本文对正史记载的九位"丹扬王"的官爵变迁和丧葬情况逐一考察,将山西怀仁县丹扬王墓墓主人的生活时代缩小到北魏时期,然后根据墓葬形制的特殊性,推断是孝文帝时期重臣刘昶与三位公主夫人的合葬墓,后因迁葬而空穴。并对该墓出... 本文对正史记载的九位"丹扬王"的官爵变迁和丧葬情况逐一考察,将山西怀仁县丹扬王墓墓主人的生活时代缩小到北魏时期,然后根据墓葬形制的特殊性,推断是孝文帝时期重臣刘昶与三位公主夫人的合葬墓,后因迁葬而空穴。并对该墓出土人物画像砖和甬道壁画的文化来源稍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仁丹扬王墓 北魏 墓主人 砖画与壁画
下载PDF
北魏辛穆墓志铭考释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俊芳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7-79,共3页
辛穆家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显赫士族,家族成员十余人均为官清廉,在史书上留下名号。辛穆是其家族中的佼佼者,颇有政绩,其墓志的出土为研究辛氏家族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证史、补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北魏 辛穆墓志 考释
下载PDF
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村北魏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少兵 索秀芬 +2 位作者 马婧 田丽 郭殿勇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1,共4页
1992年9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鄂尔多斯博物馆、乌审旗文物管理所,对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村周围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5座墓葬,其中4座为北魏墓葬,墓葬均为带有墓道土洞墓。小型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大... 1992年9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鄂尔多斯博物馆、乌审旗文物管理所,对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村周围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5座墓葬,其中4座为北魏墓葬,墓葬均为带有墓道土洞墓。小型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大型墓葬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随葬品数量不多,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料珠、泥钱等。对比墓葬形制和随葬品,这批发掘的四座墓葬是北魏占领大夏国首都统万城后遗留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家梁村 北魏 带有墓道土洞墓 随葬品
原文传递
北魏平城时代维摩信仰研究
16
作者 郭静娜 《云冈研究》 2023年第4期71-78,共8页
北魏定都平城期间,由于统治者对佛教以及《维摩诘经》的推崇,维摩信仰风靡一时。以云冈石窟和北魏平城时期壁画墓为例,对云冈石窟中有关《维摩诘经》的图像、北魏平城时期壁画墓中所反映出的维摩信仰以及该时期维摩信仰对后世的影响进... 北魏定都平城期间,由于统治者对佛教以及《维摩诘经》的推崇,维摩信仰风靡一时。以云冈石窟和北魏平城时期壁画墓为例,对云冈石窟中有关《维摩诘经》的图像、北魏平城时期壁画墓中所反映出的维摩信仰以及该时期维摩信仰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信仰 平城时代 云冈石窟 壁画墓
原文传递
北魏墓室画像研究综述
17
作者 云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5-53,共9页
"北魏墓室画像"反映了这个时期墓室画像的特点,即民族色彩较浓厚,过渡性较显著。中外学者从墓室壁画、葬具图像、随葬品图像等方面对北魏墓室画像进行多角度研究。墓室画像中折射出的北魏社会生活,为探索北魏历史原貌提供诸... "北魏墓室画像"反映了这个时期墓室画像的特点,即民族色彩较浓厚,过渡性较显著。中外学者从墓室壁画、葬具图像、随葬品图像等方面对北魏墓室画像进行多角度研究。墓室画像中折射出的北魏社会生活,为探索北魏历史原貌提供诸多历史资料。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北魏墓室画像资料的发现及研究情况进行整理,从而使读者能够更方便全面地了解北魏墓室画像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墓室画像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北魏宁懋石室再检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梅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7,145,共11页
目前学者们对北魏宁懋石室的用途、图像结构和文化内涵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尤其对后壁所谓"宁懋夫妇像"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对石室的形制和图像源流、宁懋本人的匠作经历作了检讨,对石室后壁的人物图像作了重新释读,认为宁... 目前学者们对北魏宁懋石室的用途、图像结构和文化内涵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尤其对后壁所谓"宁懋夫妇像"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对石室的形制和图像源流、宁懋本人的匠作经历作了检讨,对石室后壁的人物图像作了重新释读,认为宁懋石室既沿用了平城时期的房形石椁传统,又注入了更多中原化的艺术元素,还开创了一个丧葬艺术的先例——以"主仆图"来表现内宅生活的场景。宁懋石室可谓北魏迁洛前后丧葬艺术变迁、文化转型、匠作体制综合影响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宁懋石室 房形石椁 葬具画像
原文传递
帷榻与屋帷:十六国北魏墓葬“饰帷”现象研究
19
作者 权弼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80,148,共15页
十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有帐座、帐钩以及彩绘木杆等遗物,当属悬挂布幕的“饰帷”类器具,其组合、搭建的形式多样。本文梳理了该时期墓葬中出土“饰帷”的实物遗存与图像资料,根据墓室空间布局情况,认为十六国北魏墓葬中的“饰帷”可分为... 十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有帐座、帐钩以及彩绘木杆等遗物,当属悬挂布幕的“饰帷”类器具,其组合、搭建的形式多样。本文梳理了该时期墓葬中出土“饰帷”的实物遗存与图像资料,根据墓室空间布局情况,认为十六国北魏墓葬中的“饰帷”可分为帷榻、屋帷与车帷三类,前两者为主要布置形式。帷榻、屋帷的布局方式可能受到汉晋时期墓葬壁画“饰帷”图像的影响。与汉晋时期墓葬中单独设立的帷帐相比,十六国北魏墓葬中的“饰帷”皆围绕墓主人搭建。该时期“饰帷”用于构建礼仪空间的属性趋于弱化,而普遍突出居室化、宅邸化的特征。“饰帷”文化内涵的转变,亦反映出十六国北魏时期部分南迁草原部族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帷” 十六国北魏时期 墓室空间 布置方式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墓葬中的石窟:邢合姜石堂壁画略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伯垚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1-90,142,共11页
近年出土的北魏邢合姜石堂,因其内壁绘满了佛教题材的图像而广受学界关注。本文分析了该石堂内壁图像的题材与布局,认为其制作者完全依照佛教石窟壁画的模式装饰了这组葬具。这一时期,石堂多与石床配合使用,以承放尸体,模仿了墓主人生... 近年出土的北魏邢合姜石堂,因其内壁绘满了佛教题材的图像而广受学界关注。本文分析了该石堂内壁图像的题材与布局,认为其制作者完全依照佛教石窟壁画的模式装饰了这组葬具。这一时期,石堂多与石床配合使用,以承放尸体,模仿了墓主人生前的居室与坐榻;此外,该石堂图像内容与《法华经》有重要联系,具有帮助信众禅观修行的作用。结合这两点来看,墓主生前修行的禅窟出现在墓葬中,来源于"事死如事生"的传统丧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邢合姜石堂 佛教 《法华经》 丧葬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