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丝绸之路视域下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景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在草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以前,北方地区从石器时代就存在着现代人扩散的北方线路、早期陶器的西传线路、彩陶艺术的北传线路、轮轴机械制玉技术的南传线路等,表明多种文化互动和交流,并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主要构成之中。先秦时期,北... 在草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以前,北方地区从石器时代就存在着现代人扩散的北方线路、早期陶器的西传线路、彩陶艺术的北传线路、轮轴机械制玉技术的南传线路等,表明多种文化互动和交流,并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主要构成之中。先秦时期,北狄、西戎、东夷中的北方族群形成方国文明,经过相互交往交融成为华夏族的主要构成之一。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背景下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等民族通过和亲等途径相互交融,北匈奴西迁中亚与世界其他民族相融,扩大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域空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南迁或东移中原地区与汉族相融,汉族也开始反向往边地迁徙,促成了全国性的民族交融局面。隋唐时期,继承前代的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之势,又一次出现了在“大一统”背景下的南北和东西方民族融合及文化交流的局面,进一步拓展了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空间。宋辽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又一个高峰,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与汉族交融,原宋地的汉族继续南下,加深了南方汉族与当地民族的交融,最后全部融入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南北和东西方商贸往来及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草原丝绸之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一个兴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丝绸之路 北方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康建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6-39,共4页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重点以“草原文化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研究”“蒙古与北方民族医药历史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旨在开展综合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既有宏观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微观个案研究,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关键词 草原文化 草原丝绸之路 蒙医药 北方民族 蒙古
下载PDF
北方民族鹰崇拜文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额尔德木图 《满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北方民族鹰崇拜习俗,与其萨满信仰、文学艺术一道,形成独具特色的鹰文化体系。鹰崇拜文化起源于北方民族狩猎经济,渗透于北方民族萨满信仰、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各方面。古代北方民族不仅敬仰鹰的威严、勇猛,而且将其视为美的化身。从古... 北方民族鹰崇拜习俗,与其萨满信仰、文学艺术一道,形成独具特色的鹰文化体系。鹰崇拜文化起源于北方民族狩猎经济,渗透于北方民族萨满信仰、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各方面。古代北方民族不仅敬仰鹰的威严、勇猛,而且将其视为美的化身。从古至今,鹰频繁出现于文学、绘画、歌舞等艺术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鹰崇拜 艺术作品 文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凝聚与演进——从“民族”角度认识中国历史 被引量:6
4
作者 石硕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1期87-101,172,共16页
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文章以历史上中国的“扩大”与“绵延”为基本线索,对中华民族的凝聚与演进,尤其对华夏农耕民族与北方民族的交融汇聚机制、北方民族不断南下对民族融合的推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文章认... 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文章以历史上中国的“扩大”与“绵延”为基本线索,对中华民族的凝聚与演进,尤其对华夏农耕民族与北方民族的交融汇聚机制、北方民族不断南下对民族融合的推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文章认为,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上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基本趋势是朝彼此依存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密不可分的整体方向演进,这个整体正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形成凝聚的根本,也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绝、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之所以成为可能并持续不断,其精髓与核心在于包容。中华民族的凝聚与发展,正是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包容和彼此接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华夏农耕民族 北方民族 民族融合
原文传递
古代北方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多元解读 被引量:5
5
作者 安丰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7,共5页
北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形成了一系列独具北方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体现在生产生活、宗教祭祀、族规民约等多个层面;生产层面以适度获取为前提,生活层面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信仰层面... 北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形成了一系列独具北方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体现在生产生活、宗教祭祀、族规民约等多个层面;生产层面以适度获取为前提,生活层面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信仰层面以敬奉祈福为目标,从而为北方少数民族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共生互利"的多赢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少数民族 生态伦理思想 多元解读
原文传递
从体部指数值探讨中国族群体部特征的共性
6
作者 李咏兰 于会新 +3 位作者 宇克莉 张兴华 包金萍 郑连斌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族群体部特征的共性。方法对中国62个族群的8项体部指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发现,男性52个族群、女性59个族群聚入了北方族群为主的混合组及南方族群为主的混合组。8个汉族族群分别聚入各个组中,没有聚合出汉族组。体... 目的探讨中国族群体部特征的共性。方法对中国62个族群的8项体部指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发现,男性52个族群、女性59个族群聚入了北方族群为主的混合组及南方族群为主的混合组。8个汉族族群分别聚入各个组中,没有聚合出汉族组。体部指数的分型结果表明,长躯干型、中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和中腿型是中国男性族群主要的体部类型。中躯干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和中腿型是中国女性族群主要的体部类型。这表现出中国各族群体部特征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中国族群体部特征的一致性与其族源相近有关,汉族在中国各个族群交流融合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汉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融入北方汉族,北方汉族南下促进了南方汉族的形成,使得南方汉族与北方汉族体部特征具有相似性,也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融入南方汉族。此外,迁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也逐渐融入少数民族中。结论中国各族群体部特征存在明显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特征 南方族群 北方族群 体部指数 活体测量
下载PDF
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现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为加强防御,在北部边疆长期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明代在海洋空间面临实质性挑战后,在东部近海地区也开始构建了长城防御体系。长城一方面起到了有效的防御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被动特征,无法彻底解决来自北方族群与东部...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为加强防御,在北部边疆长期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明代在海洋空间面临实质性挑战后,在东部近海地区也开始构建了长城防御体系。长城一方面起到了有效的防御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被动特征,无法彻底解决来自北方族群与东部海域的威胁,反而产生“反噬效应”,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与社会动荡,甚至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这是影响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重要因素。长城虽然是政权之间的界限,却并非族群之间的界限,而是一条生态过渡区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北方族群 “反噬效应” 生态界限
下载PDF
论北方民族的天崇拜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林 《满语研究》 200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天是北方民间广泛崇拜的对象,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汉族和信奉萨满教的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蒙古等民族,以及日本、朝鲜、俄罗斯境内即东北亚地区的民族,都有许多敬天的习俗和祭天仪式。在人类文化史上,天崇拜是具... 天是北方民间广泛崇拜的对象,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汉族和信奉萨满教的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蒙古等民族,以及日本、朝鲜、俄罗斯境内即东北亚地区的民族,都有许多敬天的习俗和祭天仪式。在人类文化史上,天崇拜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但在北方民间却有一些突出特点,它延续的历史悠长,流传范围广泛,它渗透在民俗活动、民俗心理中,而且在传承过程中,天的作用与功能也愈益繁多,在整体上,则表现了一种原始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萨满文化 天崇拜
下载PDF
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景明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部分民族的调查,在经济类型、居民收入、政策法律、婚姻家庭、饮食文化、居住形式、宗教信仰、科技教育等方面,现代北方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互动的本质关系。现今由于草原... 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部分民族的调查,在经济类型、居民收入、政策法律、婚姻家庭、饮食文化、居住形式、宗教信仰、科技教育等方面,现代北方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互动的本质关系。现今由于草原生态环境逐渐退化,导致了北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弱化。将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链条继续保持下去,有利于促进北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传统文化 草原生态 调查与思考
下载PDF
中越边境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深析越南北部地区的复杂宗教生态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祖祥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9期52-61,79,共11页
近代以来,越南北部民族地区的原生型宗教生态逐渐发展为天主教、福音教与各传统宗教并存并对后者形成强烈冲击的再生型宗教生态。在国际政治博弈、地缘社会与民族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天主教、福音教发展迅速,地下教会无序发... 近代以来,越南北部民族地区的原生型宗教生态逐渐发展为天主教、福音教与各传统宗教并存并对后者形成强烈冲击的再生型宗教生态。在国际政治博弈、地缘社会与民族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天主教、福音教发展迅速,地下教会无序发展现象突出,各民族传统宗教衰落明显。宗教生态发展失衡带来的宗教问题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宗教事件频繁发生。这种发展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邻近地区宗教生态平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北部民族地区 宗教生态 儒教 福音教
下载PDF
“顶上风云”:满人髡发源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美凤 《满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62-64,65-71,I0001-I0004,共14页
1911年,孙中山打着"驱逐鞑虏"的大旗推翻清朝,改朝换代后,清人男子的辫子逐渐消失。从清代的髡发蓄辫上溯至元代的蒙古人,与宋对峙的辽代契丹族、金代女真族或西夏党项族,乃至于魏晋时期北方的诸"鞑虏"或更早的匈... 1911年,孙中山打着"驱逐鞑虏"的大旗推翻清朝,改朝换代后,清人男子的辫子逐渐消失。从清代的髡发蓄辫上溯至元代的蒙古人,与宋对峙的辽代契丹族、金代女真族或西夏党项族,乃至于魏晋时期北方的诸"鞑虏"或更早的匈奴人等,其发式非髡即披,髡除位置不同,蓄发长短、发辫式样也相异。若从初民社会图腾组织与图腾信仰的角度来看这些髡发蓄辫的源起,孙中山口中的"鞑虏"也许并非未开化的鞑虏,末代皇帝溥仪剪辫之时可能也会踌躇再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发式 北方民族
下载PDF
族群互动与“南北朝”现象:一个体制问题的政治学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阎步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01,共8页
北方族群对中国制度史留下了多方面影响,其中包括其所建立的若干异族王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政治体制的形态与方向。从政治学上说,其影响可简要归结为强化专制集权和激活官僚体制。学者提出了一个"两个南北朝"的概念。在&q... 北方族群对中国制度史留下了多方面影响,其中包括其所建立的若干异族王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政治体制的形态与方向。从政治学上说,其影响可简要归结为强化专制集权和激活官僚体制。学者提出了一个"两个南北朝"的概念。在"两个南北朝"的时代,南系王朝的某些政治变迁,令中国史的另一些可能性显露出来了。而在这时,北系由少数民族入主建立的王朝,构成了一个"矫枉过正"的分力。这个分力的基础是"部族武力的体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族群 制度史 “两个南北朝” “部族武力的体制化”
下载PDF
草原丝绸之路形成的区位优势及其在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景明 肖瑞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5期60-75,M0005,共17页
草原丝绸之路地处北纬40至50度之间的狭长自然地带,由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组成,呈现出草原生态环境,便于东西方向的交通,向西通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向南通往中国的内地,向北连接西伯利亚和贝加尔地区,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网状线路,与其... 草原丝绸之路地处北纬40至50度之间的狭长自然地带,由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组成,呈现出草原生态环境,便于东西方向的交通,向西通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向南通往中国的内地,向北连接西伯利亚和贝加尔地区,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网状线路,与其他丝路和廊道相比具有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传统背景的区位优势。随着北方民族的西迁和南移,促进东西方和南北方人群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带动了政治相融、商贸往来、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彰显出草原丝绸之路在沟通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丝绸之路 区位优势 北方民族的贡献 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试论先秦文学中的北方民族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一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9-75,共7页
通过对《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周礼》《礼记》以及诸子典籍等先秦时期主要的文学作品典籍内容进行筛选与分析,尝试探究对这一时期中原政权以北的民族政权的丰富形态、生活生产、政权建立与变迁、与中原政权的互动等记载,探... 通过对《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周礼》《礼记》以及诸子典籍等先秦时期主要的文学作品典籍内容进行筛选与分析,尝试探究对这一时期中原政权以北的民族政权的丰富形态、生活生产、政权建立与变迁、与中原政权的互动等记载,探讨由此呈现出的北方民族与中原华夏政权的关系,华夏集团对待北方民族政权的态度,以及在游牧文明影响下中原文学所呈现的有着类似审美风格和精神内涵的文学作品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北方民族 游牧文化
下载PDF
论金代多元一体的各民族文学(下)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惠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0-40,共11页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永不停顿与衰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而金代文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相激相融历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这一点,亟待文学史家在新的世纪构建中国文学史完备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宏大工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进行认真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文学 北方民族 游猎文化
下载PDF
北朝诗人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研究
16
作者 陈英哲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86-187,共2页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北朝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在他们的诗歌中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解读是比较深刻的。因此,科学分析两者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北朝诗人的创作风格,也...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北朝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在他们的诗歌中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解读是比较深刻的。因此,科学分析两者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北朝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理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诗人 北方少数民族 文化关系 关联性
下载PDF
论北方族群法与东亚法文化圈的关系:以盗罪倍赃制的传播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春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21,共13页
文化圈的形成,必有一些纽带与媒介起作用,北方族群法在古代东亚法文化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如此。北方族群法与中原法的关系相当复杂,有彼此交融混合的一面,而有些日本学者却过于强调它们的“冲突”。以北方族群法为纽带,在东至日本列... 文化圈的形成,必有一些纽带与媒介起作用,北方族群法在古代东亚法文化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如此。北方族群法与中原法的关系相当复杂,有彼此交融混合的一面,而有些日本学者却过于强调它们的“冲突”。以北方族群法为纽带,在东至日本列岛,西至中亚,北到草原大漠,南到中南半岛之内的诸文明,联合而成一个东亚法文化圈。在此文化圈内,由于具体文化、环境、社会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同源性制度又发生变化,在同一性中发展出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族群法 东亚法文化圈 中华法系 盗罪倍赃
下载PDF
沉浸式体验视角下的陕北民族乐器数字化产品设计研究
18
作者 安胜男 强薇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24期98-100,共3页
文章以陕北民族乐器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沉浸式体验视角,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用户对于陕北民族乐器的理解和欣赏。通过选取唢呐乐器作为设计对象,以数字化唢呐乐器产品的设计构思与开发为具体研究过程,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虚拟音乐产... 文章以陕北民族乐器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沉浸式体验视角,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用户对于陕北民族乐器的理解和欣赏。通过选取唢呐乐器作为设计对象,以数字化唢呐乐器产品的设计构思与开发为具体研究过程,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虚拟音乐产品体验,进而激发大众对于陕北民族乐器的兴趣,有效推广民族乐器文化的数字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体验 陕北民族乐器 数字化 唢呐 产品设计
下载PDF
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研究
19
作者 王亚琪 汪鸿宾 +2 位作者 雷少华 刘仁憨 郭卫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5-88,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法,对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是北方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节会体育文化活动是表象,意识形态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文化认同、审美情趣、族群个性...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法,对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是北方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节会体育文化活动是表象,意识形态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文化认同、审美情趣、族群个性和精神状态等;它不但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将会成为未来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节会体育 文化特征 价值和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