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增加降水和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凯 雷虹 +1 位作者 夏扬 于国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9-407,共9页
设置3个水分梯度,即自然降水(W_1)、自然降水增加50%(W_2)和增加100%(W_3)以及4个施氮梯度,即模拟氮沉降添加0(N_1)、5(N_2)、10(N_3)和15(N_4)g N·m^(-2)·a^(-1),研究增加降水和氮添加对杨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 设置3个水分梯度,即自然降水(W_1)、自然降水增加50%(W_2)和增加100%(W_3)以及4个施氮梯度,即模拟氮沉降添加0(N_1)、5(N_2)、10(N_3)和15(N_4)g N·m^(-2)·a^(-1),研究增加降水和氮添加对杨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降水和氮添加对杨树幼苗NSC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随着降水的增加,N_1水平叶片和枝条可溶性糖含量不变,叶片、枝条、主干、粗根和细根淀粉含量下降;N_2和N_3水平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或保持不变,淀粉含量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N_4水平各器官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升高或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氮沉降的增加,W_1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不变,淀粉含量增加,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不变;W_2处理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不变或先增加后减少,淀粉含量降低或先增加后降低;W_3处理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均增加.各水分和施氮梯度处理下,杨树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为39.1~88.3 mg·g^(-1),叶片中最高,细根中最低,淀粉含量为23.3~46.8 mg·g^(-1),粗根中最高,细根中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分配格局 沙地
原文传递
内蒙古半干旱区树木非结构性碳、氮、磷的分配格局 被引量:41
2
作者 印婧婧 郭大立 +1 位作者 何思源 张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9-527,共9页
为探讨半干旱区树木各器官中养分浓度的分配格局、养分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以及植物器官养分浓度与树种、土壤养分条件之间的关系,选取内蒙古东南缘的两种天然的典型树种(白桦和白杄),对其叶片、树干、基部最粗根以及根尖中的总非结构... 为探讨半干旱区树木各器官中养分浓度的分配格局、养分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以及植物器官养分浓度与树种、土壤养分条件之间的关系,选取内蒙古东南缘的两种天然的典型树种(白桦和白杄),对其叶片、树干、基部最粗根以及根尖中的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氮(N)和磷(P)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NC浓度在叶片中最高,在根尖中最低,两者的浓度差异在53%以内;而N和P浓度在叶片和根尖中最高,树干和基部最粗根中最低,不同器官最大差异达98%。这种分配格局与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生产、养分的吸收和储藏)密切相关。此外,白杄的TNC∶N和TNC∶P均大于白桦,这些格局不仅和树种本身的生理特性有关,而且反应了土壤的养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白桦 白杄 植物器官 半干旱
下载PDF
土壤干旱对小麦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伟杨 钱希旸 +3 位作者 李银银 徐云姬 王志琴 杨建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1-500,共10页
为探讨土壤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以高产小麦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为材料进行盆栽,自分蘖末期至成熟设置正常供水(WW)、土壤轻度干旱(MD)和土壤重度干旱(SD)3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 为探讨土壤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以高产小麦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为材料进行盆栽,自分蘖末期至成熟设置正常供水(WW)、土壤轻度干旱(MD)和土壤重度干旱(SD)3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W相比,MD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的根系氧化力、根系及籽粒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的含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运转量;根冠比、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片中Z+ZR的含量在WW和MD处理间无显著差异;SD处理则降低了产量和植株生理活性。MD处理显著提高了穗粒数、粒重和产量,SD处理的结果则相反;穗数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两个品种的结果趋势相同。相关分析表明,根系氧化力、根系和籽粒中Z+ZR含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NSC运转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千粒重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轻度干旱可提高小麦根系生理活性并促进光合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进而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干旱 根系活性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产量
下载PDF
光强对杉木幼苗形态特征和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青青 马祥庆 +4 位作者 黄智军 郭思 王大洋 王昌辉 刘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55-4462,共8页
选取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5个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60%、40%、15%和5%),研究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叶片的非结... 选取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5个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60%、40%、15%和5%),研究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叶片的非结构性碳含量(NSC)特征.结果显示:(1)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在40%光照强度下最大,而比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递增趋势;(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杉木幼苗各器官生物量下降,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降低,茎和叶生物量比增加;(3)杉木幼苗在60%光照强度下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最高,5%光照强度下含量最低;(4)杉木幼苗比叶面积与叶生物量以及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叶生物量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杉木幼苗能够通过形态学上的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的光强环境,提高光竞争能力和生存适合度,但在5%光照强度下,由于较难维持碳收支平衡而不利于其生长和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非结构性碳 比叶面积 生物量分配 适应
下载PDF
土壤水分亏缺对水稻茎秆贮藏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转的调节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维 蔡一霞 +3 位作者 蔡昆争 张建华 杨建昌 朱庆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9-828,共10页
以两个茎秆贮藏物质利用效率不同的水稻(Oryzasativa)杂交组合(‘汕优63’和‘Pc311/早献党’)为材料,进行土壤水分亏缺处理(Water_deficit),以水层灌溉为对照(Well_watered),研究水分亏缺对水稻茎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其关键酶活性... 以两个茎秆贮藏物质利用效率不同的水稻(Oryzasativa)杂交组合(‘汕优63’和‘Pc311/早献党’)为材料,进行土壤水分亏缺处理(Water_deficit),以水层灌溉为对照(Well_watered),研究水分亏缺对水稻茎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其关键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水分亏缺促进了水稻茎秆贮藏物质的运转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开花前茎秆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对产量贡献率分别提高了1.9~3.0倍(与水层灌溉相比)。土壤水分亏缺诱导了水稻茎节间α_淀粉酶、β_淀粉酶、α_葡萄糖苷酶、D_酶活性上升,但淀粉磷酸化酶受到了抑制,说明土壤水分亏缺加强水稻茎秆贮藏淀粉水解途径,而不是磷酸解途径。就蔗糖代谢而言,土壤水分亏缺提高了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和活化状态,抑制蔗糖转化酶活性,促进蔗糖合成,加速贮藏物质快速降解和转移,从而调节稻株贮藏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非结构性糖 淀粉水解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水稻 贮藏碳水化合物 土壤水分亏缺 籽粒产量 茎秆 运转
下载PDF
多效唑和干旱胁迫对毛竹实生苗活力、光合能力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丽芝 潘春霞 +3 位作者 邵珊璐 陶晨悦 王威 应叶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82-2091,共10页
以1年生毛竹实生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多效唑对不同水分条件下毛竹实生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碳氮比、根系活力的影响。设置3个水分梯度:W1(75%相对田间持水量,CK)、W2(50%相对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和W3... 以1年生毛竹实生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多效唑对不同水分条件下毛竹实生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碳氮比、根系活力的影响。设置3个水分梯度:W1(75%相对田间持水量,CK)、W2(50%相对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和W3(35%相对田间持水量,重度干旱),以及2个多效唑浓度:P1(0mg/L)、P2(40mg/L)。结果表明:随干旱强度增加,P1W1、P1W2、P1W3处理叶色逐渐变淡。与对照P1W1相比,P1W2和P1W3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含量显著下降(P<0.05),Pn、Tr、WUE显著下降(P<0.05),Ls显著上升(P<0.05),毛竹叶片及根系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显著上升(P<0.05),毛竹根系活力显著下降。多效唑处理后,P2W2和P2W3的叶片色素含量相对于P2W1显著提高,但P2W2与P2W3无显著差异。同时,施加多效唑使Pn显著提高,P2W3较P1W3增加了146.9%。此外,P2W3处理使可溶性糖大量积累,达最大值3.41mg/g;毛竹叶片及根系淀粉含量显著上升,根系活力显著提高。试验揭示了多效唑通过提高干旱水平下毛竹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光合速率,增加光合色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并将养分从地上转移到地下部分,进而抵御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多效唑 毛竹 根系活力 光合能力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
下载PDF
不同库容量类型基因型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潘俊峰 崔克辉 +4 位作者 向镜 魏冬 王凯 黄见良 聂立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材料,测定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NSC)含量和积累量(移栽后30d、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穗颈节间直径和维管束数量、产... 在大田条件下,以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材料,测定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NSC)含量和积累量(移栽后30d、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穗颈节间直径和维管束数量、产量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家系按库容量大小聚类,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家系间库容量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为289.4~945.4g/m2;按库容量从小到大依次可聚类为A、B、C、D、E和F共6种类型,平均库容量分别为388.0、575.3、667.3、728.4、793.4、887.2g/m2;抽穗期NSC含量和积累量均显著大于移栽后30d和成熟期。总体上,小库容量类型(类型A和B)移栽后30d NSC含量和积累量显著高于大库容量类型,相反在成熟期低于大库容量类型;在抽穗期,NSC含量在不同类型间变化不大,而大库容量类型茎鞘NSC积累量大于小库容量类型。大库容量家系穗颈节维管束多,但源库比(单位库容量的叶面积)较小;移栽后30d到抽穗期,不同库容量类型基因型间NSC含量的变化无差异,然而积累量的变化随着库容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着库容量的增加,NSC表观转运量显著增加,而茎鞘NSC对产量的表观贡献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特点。大库容量类型茎鞘NSC对产量的表观贡献较高,这与其抽穗前茎鞘NSC积累量高、灌浆结实期NSC表观转运量大、茎维管束多、源库比小紧密相关。由于大库容量类型源库比率较小,采取增源(尤其是茎鞘中NSC的积累)的栽培措施利于大库容量基因型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库容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积累与转运 重组自交系
下载PDF
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杜建会 邵佳怡 +1 位作者 李升发 秦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8-1388,共11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树木生长和代谢的重要物质,对树木适应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从时间尺度来看,受树木自身生长和碳储存策略影响,其NSC含量在年际尺度上变化不大。各个气候区树木NSC含量主控因素不同,其在季节尺度上差异明...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树木生长和代谢的重要物质,对树木适应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从时间尺度来看,受树木自身生长和碳储存策略影响,其NSC含量在年际尺度上变化不大。各个气候区树木NSC含量主控因素不同,其在季节尺度上差异明显。从空间尺度来看,在全球或大陆尺度上,受水热梯度影响,树木NSC含量随纬度降低总体下降,但变化不显著。而在地区尺度上,因水热梯度减小,采样频率低,树木NSC含量随纬度降低呈相反趋势。受树种特性及区域微生境影响,树木NSC含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更加复杂。树木NSC含量在不同时空尺度的波动受多个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光合产物合成、呼吸作用消耗以及生长之间的权衡,决定了树木NSC含量的变化动态。不同研究方法各异,使得树木NSC含量在多时空尺度结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需要统一样品采集与分析标准,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并从整株入手,对不同树种及各个龄级的树木NSC含量在多时空尺度上进行测定,探讨NSC储存、转化与分配在树木生长和存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树木
原文传递
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花后碳氮积累与转运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雅薇 蒲玮 +3 位作者 赵波 魏桂 孔凡磊 袁继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5-928,共14页
为了探明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碳、氮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对氮肥响应的差异,以期为品种高效施氮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耐低氮品种‘正红311’(Zhenghong311,ZH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Xianyu 508, XY508)为材料... 为了探明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碳、氮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对氮肥响应的差异,以期为品种高效施氮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耐低氮品种‘正红311’(Zhenghong311,ZH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Xianyu 508, XY508)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300和450 kg hm–2),于2017—2019年研究氮肥水平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物质,包括干物质、全氮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不足时,玉米通过增加花前贮存碳、氮物质对籽粒的转运以保证产量。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玉米花后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生产及其对籽粒质量的贡献率。与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相比,在低氮条件下,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在花前、花后均保持较高的植株干物质、NSC和氮素量,花后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质量的贡献率更高,从而拥有更高的籽粒产量;品种间花前物质转运率及其对籽粒质量的贡献率差异不大。面对低氮胁迫,正红311既保证了花前贮存物质充分向籽粒运输,同时维持着较高的同化物积累能力来影响其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氮性 玉米 干物质 氮素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磷肥对紫花苜蓿再生过程中根茬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姜慧新 沈益新 +2 位作者 翟桂玉 刘信宝 原培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6-141,共6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对紫花苜蓿再生过程中主根、根冠和残茬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存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NSC主要贮存在主根和根冠部,主根和根冠中的淀粉是再生过程中被利用最多的NSC。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刈割时主根...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对紫花苜蓿再生过程中主根、根冠和残茬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存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NSC主要贮存在主根和根冠部,主根和根冠中的淀粉是再生过程中被利用最多的NSC。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刈割时主根和根冠部淀粉的贮存量,270 kg P2O5/hm2处理的植株主根和根冠部淀粉贮存量分别比0 kg P2O5/hm2处理的植株高73.5%和31.1%;施磷肥处理提高了主根中α-淀粉酶的活性,加快了主根和根冠部贮存淀粉在再生早期的降解,提高了主根和根冠部淀粉转化为再生生物量的效率,促进了休眠芽的萌发和新生茎的生长。270 kg P2O5/hm2处理的植株刈割后13 d的每株再生生物量极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的植株(P<0.01)。结果说明,紫花苜蓿主根和根冠部贮存的NSC是再生的主要营养源;施磷肥通过提高紫花苜蓿根茬组织中NSC的贮存量和利用效率,为刈割后的早期再生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加快紫花苜蓿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紫花苜蓿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Α-淀粉酶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杉木幼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叶旺敏 熊德成 +7 位作者 杨智杰 朱益广 张秋芳 刘小飞 林伟盛 胥超 张景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01-2509,共9页
为阐明杉木生长特征及光合能力对未来全球变暖的响应方式,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内开展的土壤增温(电缆加热,+4℃)实验,研究了增温条件下杉木幼树生长(树高、地径)特征及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并对土... 为阐明杉木生长特征及光合能力对未来全球变暖的响应方式,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内开展的土壤增温(电缆加热,+4℃)实验,研究了增温条件下杉木幼树生长(树高、地径)特征及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并对土壤有效氮(N)、叶片N含量、叶绿素含量(Chl)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增温条件下,杉木幼树净光合速率(P_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71.4%、51.3%,增温后杉木叶片能维持较高的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2)增温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使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N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引起杉木叶片N含量显著提高。而N作为叶绿素的重要组成物质,增温后,叶片N含量显著提高,最终导致杉木幼树叶片Chl a、Chl b及Chl总量显著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76.3%、55.8%、68.7%,Chl a/b值亦呈增加趋势。3)增温对杉木幼树生长及叶片NSC含量并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增温通过改变杉木叶片气孔导度敏感性以及促进杉木叶片Chl含量合成,增加叶片对CO_2的吸收以及光能捕获能力,进而提高光合效率。同时,增温引起的根系高温可能大幅度提高杉木呼吸强度,加剧对杉木叶片碳水化合物的消耗过程,使其NSC含量无显著变化,从而导致杉木幼树生长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杉木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层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4 位作者 李帅锋 徐崇华 郎学东 黄小波 钟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5-782,共8页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浓度、分配和季节性动态在林冠层、亚冠层和林下层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冠层中可溶性糖及NSC浓度最高,分别为3.9%和13.3%,可溶性糖淀粉比在...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浓度、分配和季节性动态在林冠层、亚冠层和林下层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冠层中可溶性糖及NSC浓度最高,分别为3.9%和13.3%,可溶性糖淀粉比在林下层最低,为0.76,而淀粉浓度则在各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3个林层的可溶性糖均主要分配在叶片中,淀粉和NSC主要分配在根中.亚冠层中叶片和树干的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林冠层和林下层,枝和根的可溶性糖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叶片的淀粉浓度则随林层高度降低而增加,但根淀粉浓度则是在林下层最低,为10.7%,枝和树干的淀粉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差异;叶片NSC浓度为林冠层(10.7%)显著低于亚冠层(12.3%)和林下层(12.0%),但根的NSC浓度在林下层中最低,为14.2%;林下层叶片、枝、树干中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均最低,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最低值出现在林冠层(0.79).3个林层NSC及其组分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可溶性糖及可溶性糖淀粉比均为雨季显著高于旱季,而淀粉和NSC浓度则均在旱季中较高.不同林层NSC及其组分浓度的差异反映了不同高度树种碳利用策略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物种的共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林层 季节动态 季风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带状采伐对毛竹非结构性碳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苏文会 曾宪礼 +1 位作者 范少辉 倪慧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34-2940,共7页
通过研究带状采伐对春笋和新竹非结构性碳与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探究毛竹林带状采伐后新竹生长状况、适应策略及恢复潜力。本文以带状采伐毛竹林3种恢复径级(大、中、小)的新竹为研究对象,以择伐样地新竹为对照,分析了各恢复状态(径级... 通过研究带状采伐对春笋和新竹非结构性碳与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探究毛竹林带状采伐后新竹生长状况、适应策略及恢复潜力。本文以带状采伐毛竹林3种恢复径级(大、中、小)的新竹为研究对象,以择伐样地新竹为对照,分析了各恢复状态(径级)新竹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春笋和新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择伐林新竹和采伐带大径级新竹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为竹秆(大于70%)>竹枝(10%~20%)>竹叶(低于10%);小径级新竹竹叶比例显著增大,达45.1%,其次为竹秆32.9%,竹枝占地上总生物量22%。带状采伐林春笋NSC含量在生长后期明显低于对照择伐林春笋(P<0.05);同时,带状采伐3种径级新竹各器官中NSC含量亦均低于择伐林新竹,各器官间,NSC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竹叶>竹鞭>竹枝>竹秆>竹蔸>蔸根。带状采伐后,采伐带新竹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与对照择伐林出现了较大差异,各器官NSC含量较对照林新竹总体呈现降低趋势,但采伐带小径级新竹枝叶生物量比例增大且NSC含量较高,表现出克隆植株毛竹在高强度采伐后的自我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采伐 生物量分配 可溶性糖 淀粉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中国4种典型森林中常见乔木叶片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娜妮 何念鹏 于贵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46-1854,共9页
植物叶片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不仅为植物的代谢过程提供重要能量,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温带针阔混交林(长白山)、温带阔叶林(东灵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神农架)和热带雨... 植物叶片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不仅为植物的代谢过程提供重要能量,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温带针阔混交林(长白山)、温带阔叶林(东灵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神农架)和热带雨林(尖峰岭)4种森林类型的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163种常见乔木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探讨了不同森林类型植物叶片NSC的差异及其地带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从森林类型上看,植物叶片NSC含量从北到南递减,即温带针阔混交林(170.79mg/g)>温带阔叶林(100.27mg/g)>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1.24mg/g)>热带雨林(80.13mg/g)。(2)从生活型上看,无论是落叶树还是阔叶树,其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均表现为: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北方森林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种>常绿树种,或阔叶树种>针叶树种。(3)森林植物叶片NSC含量、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比值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森林植物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以及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比值均具有明显的从北到南递减的地带性规律;其NSC含量以及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比值与温度和水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的变化规律可能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重要机制之一。该研究结果不仅为阐明中国主要森林树种碳代谢和生长适应对策提供了数据基础,而且为理解区域尺度森林植被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 温度 可溶性糖 淀粉 生活型 森林
下载PDF
‘波叶金桂’对干旱和高温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汪俊宇 王小东 +5 位作者 马元丹 傅卢成 周欢欢 王彬 张汝民 高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1-691,共11页
为了探讨植物对干旱、高温及协同胁迫的响应,该研究以木犀(Osmanthus fragrans)‘波叶金桂’为材料,采用盆栽质量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和高温胁迫,利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 为了探讨植物对干旱、高温及协同胁迫的响应,该研究以木犀(Osmanthus fragrans)‘波叶金桂’为材料,采用盆栽质量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和高温胁迫,利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其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及次生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波叶金桂’叶片NSC组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高温胁迫下显著降低,在协同胁迫后持续性下降,重度协同胁迫下,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分别比对照降低47.7%、46.4%、34.4%和38.2%。干旱胁迫和协同胁迫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1-脱氧木酮糖-5-磷酸还原酶(DXR)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而脂氧合酶(LOX)活性表现出持续性上升趋势;高温胁迫后,HMGR、DXR和LO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干旱胁迫下萜烯类VOCs释放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度干旱胁迫和高温胁迫下分别比对照高37.9%和32.3%;协同胁迫下萜烯类释放量逐渐降低,干旱、高温和协同胁迫诱导醛类释放量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波叶金桂’通过NSC进行自我渗透调节,同时合成大量萜烯类化合物来提高抗旱性;‘波叶金桂’调控萜烯类化合物合成以及绿叶挥发物(GLVs)的释放抵御高温胁迫;协同胁迫下萜烯类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受阻,‘波叶金桂’提高GLVs合成与释放量抵御协同胁迫;中度和重度协同胁迫导致‘波叶金桂’细胞膜严重受损,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 干旱高温胁迫 非结构性碳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次生代谢酶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七子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月灵 金则新 +3 位作者 罗光宇 陈超 孙中帅 王晓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3-971,共9页
以濒危植物七子花二年生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处理对幼苗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关系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对照(CK)、干旱胁迫(D)、接种AMF(AMF)... 以濒危植物七子花二年生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处理对幼苗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关系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对照(CK)、干旱胁迫(D)、接种AMF(AMF)、干旱胁迫和接种AMF(D+AMF)。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七子花根系AMF的侵染率显著下降,但接种AMF处理植株的株高、叶片数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接种AMF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植株根、叶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及茎、叶淀粉含量,且茎和叶可溶性糖与淀粉比显著下降。干旱胁迫导致植株C含量在根和叶中显著增加,P含量在茎中显著减少;与干旱胁迫相比,胁迫下接种AMF植株根、茎、叶P含量及叶C含量显著提高,而根C、N含量及茎C含量显著降低。胁迫下接种AMF植株根、茎C∶N、C∶P、N∶P和叶N∶P均显著低于单一胁迫处理。NSC与C∶N∶P计量比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根、叶P含量与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茎P含量与淀粉和NS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器官N∶P与NS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七子花幼苗的生长,接种AMF通过提高植株根和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增加地上部分淀粉含量,促进P元素吸收和降低各器官N∶P来增强植株耐旱性,从而提高七子花幼苗在干旱环境中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子花 干旱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C∶N∶P计量比
原文传递
平茬高度对中国沙棘萌枝能力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田登娟 白双成 +4 位作者 聂恺宏 吉生丽 刘姝玲 陈文红 李根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7-634,共8页
为探讨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伐桩萌枝的养分投资与分配机制,以陕西省定边县15a中国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平茬(对照)和平茬高度0、10、20 cm处理,分析伐桩萌枝能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对平茬高度的... 为探讨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伐桩萌枝的养分投资与分配机制,以陕西省定边县15a中国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平茬(对照)和平茬高度0、10、20 cm处理,分析伐桩萌枝能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对平茬高度的响应规律及其因果关系。结果显示:(1)随平茬高度增大,伐桩萌枝数量上升,萌枝存活力及生长能力先升后降;各个构件NSC含量先升后稳或先升后降,所有平茬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2)各个构件NSC储量先升后降,平茬10 cm时叶片、根系及整个克隆NSC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3)地上构件NSC分配比例先升后降、地下构件则先降后升,平茬10 cm时叶片、根系NSC分配比例最高且明显高于对照。(4)萌枝生长量与叶片NSC含量、储量呈显著正相关,萌枝数量及萌枝存活数量与其具有正相关趋势。研究表明,适当高度平茬可提高叶片和根系的NSC含量、储量及其分配比例,从而促进伐桩萌枝生长及其存活;中国沙棘叶片和根系的NSC含量、储量及其分配比例均以平茬10 cm时最大,且萌枝生长及存活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高度 萌枝能力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中国沙棘
下载PDF
水分处理对榆树幼苗不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凯 赵成姣 +2 位作者 林婷婷 于国庆 孙菊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21,共9页
设置正常供水、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分析两年生榆树幼苗不同器官的可溶性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随处理时间延长(15、30、45 d和60 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分处理15 d时,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叶片和细根可溶性糖含量... 设置正常供水、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分析两年生榆树幼苗不同器官的可溶性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随处理时间延长(15、30、45 d和60 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分处理15 d时,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叶片和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淀粉含量在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最低,为(18.35±0.06)mg·g^-1,茎和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重度干旱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处理30 d时,叶片淀粉和NSC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叶片淀粉含量在重度干旱处理最高,为(47.83±0.27)mg·g^-1,茎和粗根淀粉及NSC含量在轻度干旱处理下显著低于适宜水分处理。处理45 d时,随干旱程度增加,细根可溶性糖/淀粉呈下降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淀粉和茎淀粉含量在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60 d时,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叶片和细根可溶性糖/淀粉逐渐增加,粗根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在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NSC含量达到最大值(68.88±1.01)mg·g^-1。以上结果表明,榆树幼苗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及NSC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做出不同的响应,各器官NSC下降,并在粗根中积累。这为科尔沁沙地榆树防护林的水分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Ulmus pumila Linn) 幼苗 器官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干旱-高钙对麻栎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亚楠 张淞著 +5 位作者 张藤子 魏亚伟 李慧 周永斌 朱文旭 殷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77-2284,共8页
土壤高钙胁迫是干旱-半干旱区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阐明干旱-高钙对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的含量和分配的影响,以麻栎幼苗为研究对象,阐明干旱和干旱-高钙条件对其生长、光合特征及非结构... 土壤高钙胁迫是干旱-半干旱区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阐明干旱-高钙对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的含量和分配的影响,以麻栎幼苗为研究对象,阐明干旱和干旱-高钙条件对其生长、光合特征及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显著降低麻栎幼苗生物量,而干旱-高钙处理较干旱进一步降低了麻栎生物量;干旱-高钙在处理初期就能显著抑制麻栎幼苗净光合速率,处理3个月后干旱和干旱-高钙处理的麻栎幼苗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干旱处理麻栎幼苗平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19.90%,干旱-高钙处理麻栎幼苗整株的平均NSC含量则显著降低25.62%;干旱和干旱-高钙对麻栎幼苗NSC在不同器官间分配也产生不同影响,干旱条件下麻栎幼苗茎中NSC含量增加最多,较对照增加了52.34%,且淀粉的增高幅度(61.94%)高于可溶性糖(25.53%),干旱、高钙共同作用下麻栎幼苗全株平均NSC含量显著减少的同时,NSC积累在叶中,叶NSC含量显著提高32.31%,根、茎中NSC含量则分别显著降低了49.38%和35.31%。干旱-高钙胁迫降低麻栎幼苗NSC含量,且会减少NSC向枝干和根系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高钙 光合特性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麻栎
下载PDF
氮添加与降雨变化对红砂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婉婷 单立山 +2 位作者 李毅 白亚梅 马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3-811,共9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及分配对植物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开展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幼苗NSC影响的研究,为揭示干旱导致幼苗死亡机理及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幼苗自然更新及培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年生红砂幼苗为对象,测...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及分配对植物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开展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幼苗NSC影响的研究,为揭示干旱导致幼苗死亡机理及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幼苗自然更新及培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年生红砂幼苗为对象,测定了不同降雨(降雨减少(W-)、自然降水(W)和降雨增多(W+))和氮添加(N0(0 g N·m^-2·a^-1)、N1(4.6 g N·m^-2·a^-1)、N2(9.2 g N·m^-2·a^-1)、N3(13.8 g N·m^-2·a^-1))条件下红砂幼苗各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红砂幼苗各器官NSC含量为28.8~71.8mg·g-1,叶片含量最高,茎含量最低。氮添加和降雨变化对红砂幼苗叶片和根系淀粉及总NSC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茎无显著影响。各降雨条件下,氮添加均促进了红砂幼苗叶片淀粉和总NSC累积,在降雨增加30%的条件下氮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中高氮(N2和N3)叶片淀粉与总NSC含量显著高于低氮水平(N1和N0);在低氮降雨减少30%(N1W-)处理下,红砂叶片淀粉和NSC含量最小,而根系淀粉和NSC含量最大,即低氮干旱胁迫下红砂可通过NSC在不同器官的重新分配来适应胁迫环境。在自然降雨和降雨增加30%情况下,根系淀粉和NSC的含量随氮添加的增加而减小,且中高氮处理(N2和N3)显著低于对照(N0)。可见,叶片是红砂NSC的源,氮添加会促进红砂幼苗叶片NSC的累积,且这种促进效应与水分紧密相关,在降水增加情况下其效应更显著;而过量的氮添加会抑制根系NSC含量的积累,在低氮干旱胁迫下红砂也可通过叶片NSC向根系转移来适应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降雨变化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红砂幼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