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9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水体氮素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1
作者 吴雅丽 许海 +2 位作者 杨桂军 朱广伟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8,共10页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氮的限制常常伴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了解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氮素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太湖水体氮素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从外源、内源两大方面介绍了太湖水体中氮素的来源,着重分析和比较了河道输入、大气输入以及沉积物释放不同污染源的输入比例.太湖水体氮素污染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其中西部和北部污染较重而东南部相对较轻,入湖河道输入的外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染在太湖外源污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释放也是氮素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对释放量的估算主要是基于底泥悬浮引起的总量估算,关于这些释放量能有多少比例可以被浮游植物利用还不清楚,尤其是有机颗粒物在水体中停留期间的矿化再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氮素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生物固氮目前对太湖氮素输入的贡献很小,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水体氮素自净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氮素 污染来源 迁移转化 氮素平衡
下载PDF
城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3
2
作者 金赞芳 王飞儿 +1 位作者 陈英旭 小仓纪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用N同位素分析方法并结合调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 ,对杭州市城区 2 1口水井取样分析以确定杭州城市地下水的水质结果显示 :本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严重 ,杭州城市地下水水质属于Ⅲ类水标准 ,不宜饮用。有 4 0 5 %样品的NO3 N含量... 用N同位素分析方法并结合调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 ,对杭州市城区 2 1口水井取样分析以确定杭州城市地下水的水质结果显示 :本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严重 ,杭州城市地下水水质属于Ⅲ类水标准 ,不宜饮用。有 4 0 5 %样品的NO3 N含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N10mgL-1)。我们发现不同的土地利用区有不同的NO3 N水平 (N 0 0 4~ 34 4 1mgL-1)。同时我们引进N同位素方法以辨明NO3 N污染源 :居住区地下水δ15NNO3值为 10 4‰~ 2 2 0‰ ,农业区δ15NNO3值的为 17 5‰~ 19 5‰。生活污水是城市浅层地下水的主要NO3 N污染源。在居住区还存在点源污染 ,如化粪池 ;种植蔬菜施用的有机肥则是农业区的NO3 N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水污染 硝酸盐污染 成因 氮同位素 污染源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小麦幼苗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黄勤妮 印莉萍 +3 位作者 柴晓清 刘祥林 洪剑明 赵微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11期856-862,共7页
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酶活性测定、Northern 分子杂交等技术,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的根、叶和离体叶在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同工酶变化, 以及不同氮... 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酶活性测定、Northern 分子杂交等技术,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的根、叶和离体叶在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同工酶变化, 以及不同氮源对GS基因转录-GS-m RNA 的影响. 同时与硝酸还原酶(NR)活性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当以NH+4 作唯一氮源时,小麦幼苗根谷氨酰胺合成酶(GSr)和叶细胞质谷氨酰胺合成酶(GS1)活性要比以NO-3 作唯一氮源的高.当以NO-3 为唯一氮源时, NO-3 则促进完整叶片和离体叶片叶绿体谷氨酰胺合成酶(GS2)活性. 从转录水平上看,NH+4 促进根GS-m RNA 的合成,而NO-3 促进叶GS-m 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谷氨酰胺合成酶 氮源
下载PDF
不同氮量和氮源下烤烟精油成分含量与香吃味的关系 被引量:66
4
作者 史宏志 韩锦峰 +1 位作者 王彦亭 刘清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在氮素营养水平较低时,烟叶中的低分子量、由碳水化合物降解转化形成的精油成分含量较高。随着氮素营养水平的提高,由苯丙氨酸、类胡萝卜素和西柏三烯降解转化形成的香气成分含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在烟叶精油成分中,苯甲醛、苯乙... 在氮素营养水平较低时,烟叶中的低分子量、由碳水化合物降解转化形成的精油成分含量较高。随着氮素营养水平的提高,由苯丙氨酸、类胡萝卜素和西柏三烯降解转化形成的香气成分含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在烟叶精油成分中,苯甲醛、苯乙醛、大马酮含量与评吸总分呈正相关,在碳氮代谢较为协调时其含量最高;茄尼酮、巨豆三烯酮、西柏三烯醇等与香气量呈正相关。但在无机氮施用量过高时,则与香气质变劣、刺激性增强相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量 氮源 精油成分 香吃味
下载PDF
氮源与无机盐对高浓度酒精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43
5
作者 吕欣 段作营 毛忠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9-162,共4页
在完全合成培养基条件下 ,就尿素、硫酸铵 2种氮源和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氯化钙 3种无机盐对 1株产高浓度酒精的酿酒酵母的间歇发酵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与尿素相比硫酸铵是较好的无机氮源 ,发酵终了酒精浓度可达 119.9g/L;... 在完全合成培养基条件下 ,就尿素、硫酸铵 2种氮源和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氯化钙 3种无机盐对 1株产高浓度酒精的酿酒酵母的间歇发酵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与尿素相比硫酸铵是较好的无机氮源 ,发酵终了酒精浓度可达 119.9g/L;并初步得到该株酵母发酵所需各无机盐的临界浓度分别为 :硫酸镁 5 g/L,磷酸二氢钾 5 g/L(或 <5 g/L) ,氯化钙 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无机盐 浓度 酒精发酵 影响因素 培养基 临界浓度
下载PDF
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ES-2菌株产抗菌脂肽的影响 被引量:47
6
作者 孙力军 陆兆新 +2 位作者 别小妹 吕凤霞 方传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389-3398,共10页
【目的】研究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ES-2菌株产生抗菌脂肽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产抗菌脂肽的培养基提供指导。【方法】通过HPLC技术对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对ES-2菌株抗菌脂肽组分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改进的Landy培养基抗菌脂肽产量... 【目的】研究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ES-2菌株产生抗菌脂肽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产抗菌脂肽的培养基提供指导。【方法】通过HPLC技术对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对ES-2菌株抗菌脂肽组分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改进的Landy培养基抗菌脂肽产量较高;葡萄糖是ES-2菌株产生脂肽的良好碳源,特别是对surfactin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蔗糖和乳糖也是产生fengycin的良好碳源;L-谷氨酸和L-天门冬酰胺是抗菌脂肽产生的良好氮源;而不同的氨基酸组合并不有利于抗菌脂肽的产生;实验结果还显示,6种脂肪酸对抗菌脂肽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结论】改进的Landy合成培养基是ES-2菌株产生脂肽适宜的培养基,在抗菌脂肽生产中向培养基中加入合适种类的糖和氨基酸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培养基 抗菌脂肽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的修正和排放量计算:2000年 被引量:40
7
作者 孙庆贺 陆永琪 +2 位作者 傅立新 田贺中 郝吉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4,共5页
根据我国城市的发展状况 ,采用城市分类的方法 ,将我国 2 6 1个地级市按照人口数量分为 5个类别。每类城市选取一个典型城市进行实地调查 ,对我国燃烧锅炉和机动车的NOx 的排放因子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适合我国目前排放水平的各类城市的... 根据我国城市的发展状况 ,采用城市分类的方法 ,将我国 2 6 1个地级市按照人口数量分为 5个类别。每类城市选取一个典型城市进行实地调查 ,对我国燃烧锅炉和机动车的NOx 的排放因子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适合我国目前排放水平的各类城市的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排放因子。并依据 2 0 0 0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民用炉具的燃料消耗量和机动车保有量 ,以地级市为基本单位 ,估算了 2 0 0 0年我国各地区的NOx 排放量 ,分析了分地区、分行业、分燃料类型的NOx 排放特征。 2 0 0 0年我国NOx 排放总量为 11.12Mt,其中固定源占 6 0 .8% ;移动源占 39.2 %。NOx 排放在地域、行业和燃料类型上分布均不平衡。NOx 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 ,其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燃煤为最重要的NOx 排放源 ,其排放量占燃料型NOx 排放量的 72 .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排放因子 固定源 移动源 排放量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氮源及氮素吸收 被引量:44
8
作者 罗绪强 王世杰 刘秀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4-1100,共7页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其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所需氮的来源及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均受控于其种类和生长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改变植物生长区原有氮的形态、浓度、赋存方式等,从而改变氮...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其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所需氮的来源及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均受控于其种类和生长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改变植物生长区原有氮的形态、浓度、赋存方式等,从而改变氮对植物的供给状况;另一方面可能引起植物生长区土壤质量、水分利用状况、光照等的改变,从而产生耦合现象,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使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发生改变,导致植物生长区的种群类型及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并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演替。本文主要对陆地生态系统中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的来源及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高等植物 氮源 陆地生态系统 吸收利用
下载PDF
灰树花液体深层培养工艺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汪维云 吴守一 朱金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8-382,共5页
对灰树花进行了液体深层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碳源以豆粉+麸皮、玉米粉+麸皮和氮源以蛋白胨、牛肉膏等较适宜菌丝生长的物质,确定了灰树花深层培养的液体培养基配方;并研究了培养条件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得出了培养液p... 对灰树花进行了液体深层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碳源以豆粉+麸皮、玉米粉+麸皮和氮源以蛋白胨、牛肉膏等较适宜菌丝生长的物质,确定了灰树花深层培养的液体培养基配方;并研究了培养条件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得出了培养液pH在530~600和通气量为1:(100~140)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深层培养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Treatment of coke plant wastewater by SND fixed biofilm hybrid system 被引量:33
10
作者 QI Rong YANG Kun YU Zhao-x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3-159,共7页
In this article, coke plant wastewater was treated by a simultaneous nitrifying and denitrifying (SND) fixed biofilm hybrid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itable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were important for the pe... In this article, coke plant wastewater was treated by a simultaneous nitrifying and denitrifying (SND) fixed biofilm hybrid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itable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were important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o-degradation system.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is system was satisfactory, higher than 94%, and ammonia nitrogen was higher than 95%. The ef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could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except for very few situ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ufficient carbon source was important for making ammoni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Then the TiN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is system can be brought higher than 94%. Dissolved oxygen (DO)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ND bio-degradation system, and the suitable DO is about 3.5-4.0 mg/L at the forepart of reactor. In addi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as almost not affected by pH va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feasible to treat coke plant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ke plant wastewater SND fixed biofilm ammonia nitrogen COD carbon source
下载PDF
基于^(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地下河硝态氮来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汪智军 杨平恒 +3 位作者 旷颖仑 贺秋芳 袁文昊 袁道先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48-3554,共7页
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的监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S2硝态氮浓度(20.35 mg/L)比入口D1(3.20 mg/L)高6倍多.受农业生产施肥和降雨... 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的监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S2硝态氮浓度(20.35 mg/L)比入口D1(3.20 mg/L)高6倍多.受农业生产施肥和降雨冲刷稀释效应的影响,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较低且比较稳定,2008年4月至7月较高但受降雨冲刷稀释影响变化较大,2008年8月至9月随降雨减少,土壤中残留的化肥造成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偏高.根据NO3--δ15N值识别出了地下河硝态氮来源变化特征为:D1处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3--δ15N值为-0.857‰±2.01‰(n=9),其硝态氮来源为稻田中残留的化肥;2008年4月、6月中下旬NO3--δ15N值为2.50‰±0.29‰(n=3),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与土壤有机氮的混合;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NO3--δ15N值分别为-3.74‰和0.52‰,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S2处硝态氮不仅来自上游的化肥,更主要的是来自中下游的耕地、林地土壤渗透水或侧向裂隙水带来的土壤有机氮与化肥,其中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3--δ15N值为4.77‰±0.73‰(n=9),其硝态氮主要来自于土壤有机氮;2008年4~6月NO3--δ15N值为3.16‰±0.39‰(n=5),其硝态氮来自于土壤有机氮与化肥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15^N同位素 硝态氮 来源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碳源和氮源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Y1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宋宇杰 李屹 +1 位作者 刘玉香 和文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91-2497,共7页
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脱氮细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Y1.本实验对菌株Y1在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底物浓度下的脱氮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1可以利用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生长,不能利用羟胺;以氨氮为唯一氮源... 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脱氮细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Y1.本实验对菌株Y1在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底物浓度下的脱氮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1可以利用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生长,不能利用羟胺;以氨氮为唯一氮源进行硝化作用时,柠檬酸钠和乙酸钠是最佳碳源,最佳碳氮比为15,菌株Y1可降解高浓度氨氮,在36h内将400mg·L-1氨氮全部去除,1600mg·L-1氨氮的去除率可达21.3%,最大降解速率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以硝氮或亚硝氮为唯一氮源进行反硝化时,菌株Y1可以适应高浓度氮源但不能完全去除氮源,当碳氮比为20,经36h培养硝氮和亚硝氮的去除率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碳源 氮源 不动杆菌
原文传递
补充植物碳源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 被引量:32
13
作者 赵联芳 朱伟 高青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4-649,共6页
为解决有机碳不足抑制反硝化反应造成的脱氮效率低下的问题,向人工湿地系统中添加富含有机质的植物材料作为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源,根据玉米秸秆、稻壳、木屑及芦苇竿4种植物材料有机物释放规律及植物体分解对水质的潜在影响情况,确定芦... 为解决有机碳不足抑制反硝化反应造成的脱氮效率低下的问题,向人工湿地系统中添加富含有机质的植物材料作为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源,根据玉米秸秆、稻壳、木屑及芦苇竿4种植物材料有机物释放规律及植物体分解对水质的潜在影响情况,确定芦苇竿为较适宜的植物碳源。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模型研究了补充芦苇竿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初步确定了试验条件下芦苇竿的适宜添加量范围为0.47-1.09 kg/m^2。硝态氮的沿程变化规律表明,芦苇竿释放出的有机物提供了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提高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 碳源 植物材料 反硝化
下载PDF
一株高效解磷真菌新菌株的筛选鉴定及解磷特性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豆豆 尚双华 +2 位作者 韩巍 房娜娜 依艳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84-2392,共9页
从辽宁省辽中县多年耕种的日光温室番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磷真菌,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对比,鉴定该菌株为草酸青霉菌的一株新菌株,将其命名为PSF1.该菌株能利用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可溶性淀粉等多种碳源和硫酸... 从辽宁省辽中县多年耕种的日光温室番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磷真菌,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对比,鉴定该菌株为草酸青霉菌的一株新菌株,将其命名为PSF1.该菌株能利用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可溶性淀粉等多种碳源和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硝酸钾、尿素等多种氮源进行生长代谢并表现出较强的解磷能力,在C/N 10∶1~60∶1、初始pH 7~8的条件下生长情况较好且解磷能力较高.该菌株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由7.00~7.50下降至2.06~4.87;在4种磷源培养液中的最高解磷量分别为磷酸三钙(869.62 mg·L^-1)>磷矿粉(233.56 mg·L^-1)>磷酸铝(44.77 mg·L^-1)>磷酸铁(28.42 mg·L^-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菌株在磷酸三钙、磷矿粉和磷酸铁培养液中的解磷量与pH的变化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磷酸铝培养液中无显著相关关系.菌株PSF1解磷能力强,生长条件广,推测其在土壤中有较强的解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菌 解磷能力 PH 碳源 氮源 碳氮比
原文传递
运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判别常州地区地下水氮污染源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登定 姜月华 +1 位作者 贾军远 蔡鹤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5,共5页
本文运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对常州地区地下水氮的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和微承压水中NO3-含量高,平均含量为38.32 mg/L,δ15N为4.818‰~32.834‰,δ18O为12.502‰~20.757‰,反映了多数潜水和微承压水受到了厩肥和污水的污染... 本文运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对常州地区地下水氮的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和微承压水中NO3-含量高,平均含量为38.32 mg/L,δ15N为4.818‰~32.834‰,δ18O为12.502‰~20.757‰,反映了多数潜水和微承压水受到了厩肥和污水的污染;中深层承压水(第1承压水、第2承压水、第3承压水)中NO3-含量低,NO3-平均含量为0.52 mg/L,未受到氮污染,δ15N为2.163‰~6.208‰,δ18O为17.051‰~23.201‰,NO3-应主要来源于早期形成时的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地下水 氮污染源分析
下载PDF
小球藻的筛选和异养培养 被引量:27
16
作者 闫海 周洁 +2 位作者 何宏胜 魏玉霞 孙建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8-412,共5页
从北京清河筛选出了具有异养能力的一株藻类,经初步鉴定为小球藻.在异养批量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源和碳氮比对筛选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当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时,硝酸钾和尿素都可以分别作为惟一氮源支持小球藻快速持续生长,而氯化铵作... 从北京清河筛选出了具有异养能力的一株藻类,经初步鉴定为小球藻.在异养批量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源和碳氮比对筛选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当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时,硝酸钾和尿素都可以分别作为惟一氮源支持小球藻快速持续生长,而氯化铵作为惟一氮源时因使培养物中的pH快速降低而抑制了小球藻的进一步生长.当葡萄糖和硝酸钾分别作为小球藻生长的惟一碳源和氮源时,在碳氮质量比从5到20范围内,小球藻的生长随碳氮质量比的升高而明显增加,最大OD680nm达到了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筛选 异养培养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夏季渤海湾及邻近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胡利民 邓声贵 +1 位作者 郭志刚 刘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6,共8页
根据2006年8月在渤海湾及其邻近海域41个站位取得的155个样品的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的分析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资料,分析了该区夏季POC和PN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子与有机碳物源.结果表明,夏季水体中POC的浓度为15... 根据2006年8月在渤海湾及其邻近海域41个站位取得的155个样品的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的分析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资料,分析了该区夏季POC和PN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子与有机碳物源.结果表明,夏季水体中POC的浓度为155.9~1363.1μg/L,平均浓度为429.5μg/L;PN的浓度为26.2~225.5μg/L,平均浓度111.5μg/L.POC与PN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呈现近岸高、远岸低、表层低、底层高的特点.生物作用、水体温盐跃层和总悬浮颗粒物(TSM)是影响研究区POC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POC与TSM的相关分析表明,POC与TSM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来源的TSM是控制水体中POC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本区POC/PN的比值范围为3.4~7.0,但这一物源指标的应用受到海水中颗粒无机氮(PIN)的影响.通过建立POC和PN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了样品中PIN的含量.扣除样品中PIN的影响后,本研究区的POC/PON(颗粒有机氮)比值范围介于5.5~19.8之间,显示POC除了海洋生物为主要来源外,周边河流的陆源输入也有重要贡献.这一研究方法对认识中国近海的POC物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颗粒氮 物源 生物作用 渤海
原文传递
春大豆生长中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郭海龙 马春梅 +2 位作者 董守坤 金喜军 龚振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利用^15N示踪技术和框栽方法,对大豆不同生育期(苗期V4,初花期R1,盛花期R2,结荚初期R4,鼓粒期R5,成熟期R6,收获期R8)各部位及全株氮素来源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生育前期土壤氮和肥料氮是根、茎、叶片氮素的主要来... 利用^15N示踪技术和框栽方法,对大豆不同生育期(苗期V4,初花期R1,盛花期R2,结荚初期R4,鼓粒期R5,成熟期R6,收获期R8)各部位及全株氮素来源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生育前期土壤氮和肥料氮是根、茎、叶片氮素的主要来源,在生育后期根瘤固氮开始增加;随生长大豆荚果氮素中土壤氮所占比例逐渐减小,根瘤固氮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并在收获期(R8)达到总量的70.6%,肥料氮所占比例一直很低。苗期至初花期(V4~R1)是无机氮营养期,大豆主要依靠土壤氮和肥料氮;初花期至鼓粒期(R1~R5)是无机氮营养与根瘤固氮并行期,既依靠土壤氮和肥料氮,又有根瘤固氮的供应;鼓粒期至收获期(R5~R8)是根瘤固氮营养期,主要依靠根瘤固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素来源 土壤氮 肥料氮 根瘤固氮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上、下层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洛夫 孟江辉 +5 位作者 王维斌 靳军 吴琳 赵彦德 王萍 支东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7-390,共14页
根据原油物性、化学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等特征,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各层系的原油划分为2组:一组是储集在侏罗系及以下层系的原油(下层系原油),另一组是储集在白垩系及以上层系的原油(上层系原油)。同一组原油的物... 根据原油物性、化学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等特征,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各层系的原油划分为2组:一组是储集在侏罗系及以下层系的原油(下层系原油),另一组是储集在白垩系及以上层系的原油(上层系原油)。同一组原油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相似,而不同组的原油则相差较大。下层系原油为同一来源,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上层系原油亦为同一来源,主要来自侏罗系。利用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对该区进行油源划分和对比的结果与用密度、粘度、原油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所得到的结果完全吻合,可见含氮化合物也可以用于原油类型划分和油源对比方面的研究。最后建立了车排子凸起的油气成藏模式:车排子凸起紧邻凹陷,油源条件充足;构造位置有利,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该区发育的众多断层和不整合面,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时遇到不整合面则发生侧向运移,从而在空间上构成'Z'字形或呈阶梯状的运移路线,最终形成油藏类型多、含油层系多的成藏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原油 地球化学 油源 油气成藏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组合对小麦全蚀病菌产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余永廷 谢媛媛 +1 位作者 黄丽丽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利用改进的MS液体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氮源组合,分别在振荡培养小麦全蚀病菌7,14,21 d时(26℃,150 r/min),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培养滤液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以小麦茎秆、叶片,玉米茎秆、叶片... 利用改进的MS液体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氮源组合,分别在振荡培养小麦全蚀病菌7,14,21 d时(26℃,150 r/min),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培养滤液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以小麦茎秆、叶片,玉米茎秆、叶片和根系为碳源与不同氮源组合,培养滤液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小麦叶片为碳源时酶活性最高,以玉米根系为碳源时酶活性较低,但两者之间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培养基中加入有机氮时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加入无机氮,但两种有机氮培养基中的酶活性变化趋势完全不同。以牛肉膏为氮源时,在小麦全蚀病菌培养7 d时培养滤液中的酶活性最高,且酶活性随病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以蛋白胨为氮源时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在病菌培养21 d时最高。以上结果表明,供试各组合中以牛肉膏为氮源、小麦叶片为碳源的组合为最佳组合,7 d时有相对较高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菌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β—1 3-葡聚糖酶 MS培养基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