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临界需氮量动态定量模型 被引量:53
1
作者 薛晓萍 陈兵林 +3 位作者 郭文琦 周治国 张丽娟 王以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63-2370,共8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和河南安阳两个生态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基于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干物质动态累积模型,建立了棉花花后动态临界氮吸收速率、临界氮需求量的定量化模型.结果表明,两生态区的临界最大氮吸收速率...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和河南安阳两个生态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基于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干物质动态累积模型,建立了棉花花后动态临界氮吸收速率、临界氮需求量的定量化模型.结果表明,两生态区的临界最大氮吸收速率均出现在花后42d,分别为5.3和4.4kg·hm^-2·d^-1,临界快速氮累积期分别在花后的23—59d和23~61d,安阳的最大临界日需氮量明显大于南京.根据模型得到:安阳生态区适宜施氮量在240~360kg·hm^-2之间,且360kg·hm^-2。条件下其氮累积接近临界需求,南京生态区240kg·hm^-2。施氮量的氮累积与临界值相近.两区域基肥施用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26%和27%,且适宜的追肥时间应在花后22d左右.由于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不同氮处理试验,有合理可靠的生理依据,为定量确定不同气候区域的动态施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态区 模型 临界氮浓度 需氮量
下载PDF
植物氮素吸收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平 陈举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33-35,共3页
氮是植株生长发育所需求的第一大矿质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吸收获得。因此,了解植物吸收氮素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对明确氮素吸收机理,提高氮素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无机态氮(NO-3、NH+4)和小分子... 氮是植株生长发育所需求的第一大矿质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吸收获得。因此,了解植物吸收氮素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对明确氮素吸收机理,提高氮素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无机态氮(NO-3、NH+4)和小分子有机态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植物所能吸收利用的主要是NO-3态氮素。该研究介绍了植物对氮素的需求、NO-3吸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这对认识氮素吸收机理、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需求 氮素吸收 硝态氮
下载PDF
利用Δ^(15)N值评估不同硝态氮浓度下的桑树幼苗无机氮供需关系
3
作者 张富荣 吴沿友 张开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5,共10页
喀斯特地区土壤中的硝态氮占主导地位,但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因此,种植在喀斯特地区的桑树幼苗可能会遭受低氮胁迫。为了给种植在喀斯特地区的桑树幼苗提供科学的无机氮管理,该研究以桑树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 喀斯特地区土壤中的硝态氮占主导地位,但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因此,种植在喀斯特地区的桑树幼苗可能会遭受低氮胁迫。为了给种植在喀斯特地区的桑树幼苗提供科学的无机氮管理,该研究以桑树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以改进的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为培养基质,以δ^(15)N值为22.35‰的硝酸钠提供唯一氮源,设置3个硝态氮浓度梯度(0.5、2.0、8.0 mmol·L^(-1)),测定桑树幼苗的光合特征以及叶、茎和根的干重、碳含量、氮含量和δ^(15)N值,分析不同供氮水平下桑树幼苗的生理响应,通过整个植株尺度的稳定氮同位素分馏值评估桑树幼苗的氮需求与氮供应的关系,通过植株的氮积累量与碳积累量研究碳氮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当硝态氮浓度在0.5、2.0 mmol·L^(-1)时,增加硝态氮的浓度能显著提高桑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进而显著促进生物量的积累。然而,当硝态氮浓度超过2.0 mmol·L^(-1)时,更多的硝态氮供应(8.0 mmol·L^(-1))并没有带来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的显著增加。(2)增加硝态氮的供应量能促进桑树幼苗的氮同化,桑树幼苗的氮积累量随着硝态氮供应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然而,桑树幼苗的碳积累量在硝态氮浓度为2.0 mmol·L^(-1)和8.0 mmol·L^(-1)时无明显变化。(3)桑树幼苗的硝态氮同化产物的稳定氮同位素分馏值在硝态氮浓度为2.0 mmol·L^(-1)时达到最小。综上所述,硝态氮浓度为2.0 mmol·L^(-1)时的无机氮供应量接近桑树幼苗的无机氮需求量,外部氮供应量与植株氮需求量接近平衡意味着植物体内的碳氮代谢能够有效协调,进而实现了碳氮同化产物的同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桑树 碳氮代谢 稳定氮同位素分馏 氮需求
下载PDF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棉花开花后氮动态需求定量诊断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薛晓萍 王以琳 +2 位作者 郭文琦 陈兵林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79-1585,共7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长江中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淮棉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确定方法,确立了开花后棉花地上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棉花开花后动态氮吸收、...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长江中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淮棉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确定方法,确立了开花后棉花地上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棉花开花后动态氮吸收、累积、临界需求量及氮累积亏缺的定量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安阳、南京2试点的棉株地上干物质氮浓度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开花后棉花生育进程的延后而降低,安阳试点不同施氮水平间棉株地上干物质氮浓度值的差值明显小于南京。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CNFNC=α×DMM^-6(安阳:α=3.837,b=0.131,南京:α=2.858,b=0.131),参数。的差异表明在达到同样的生物量条件下,安阳试点的氮吸收能力大于南京。棉花开花后动态氮吸收速率、累积、临界需求量及氮累积适宜度的定量诊断模型可精确定量描述不同施氮水平棉花从开花至吐絮以日为时间步长的干物质增长速率、氮吸收速率、氮累积量。施氮水平对地上千物质瞬时增长速率有较大影响,施氮水平过低或过高时其增长速率均下降。棉株日氮吸收量和总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棉株对氮的容纳有一定的限度。通过对比2试点氮累积量与临界需氮量差值的动态变化,认为安阳试点的适宜施氮水平应在240~360kg.hm^-2之间并接近于360kg·hm^-1,而南京则在240kg.hm^-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临界氮浓度 生长速率 氮吸收速率 需氮量
下载PDF
红芸豆对氮素的需求规律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彩霞 黄高鉴 +2 位作者 王永亮 郭军玲 杨治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9-989,共11页
为探明山西省红芸豆的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并明确其适宜施氮量,以‘英国红’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红芸豆干物质和养分的累积与分配特征,并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对红芸豆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在... 为探明山西省红芸豆的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并明确其适宜施氮量,以‘英国红’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红芸豆干物质和养分的累积与分配特征,并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对红芸豆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在山西省中部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基地和西部地区岢岚县曹家沟村进行试验。东阳试验基地设置了4个氮水平(kg×hm^-2)处理,分别为0(N1)、60(N2)、120(N3)和180(N4);岢岚县曹家沟村设置5个氮水平(kg×hm^-2)处理,分别为0(N1)、60(N2)、120(N3)、180(N4)和240(N5)。结果表明,红芸豆在不同氮肥处理间籽粒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籽粒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N3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2359.89 kg×hm^-2和2452.26 kg×hm^-2,产量差异主要来自百粒重;干物质累积随生育进程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两个试验点均表现出N3处理单株籽粒所占总干物质比重最高,分别为49.97%与47.65%;植株氮素累积与分配与干物质累积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两个试验点单株籽粒最高含氮量分别在N4(东阳)和N3(岢岚)处理,分别为每株0.72 g和0.99 g。说明合理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籽粒的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的转运效率,显著提高了红芸豆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的转移率,增加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山西省中部地区红芸豆推荐氮肥施用量为110.36 kg×hm^-2,西部地区为126.3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芸豆 籽粒产量 施氮量 氮素需求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农作物对氮肥吸收速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瑜芳 张蔚榛 《灌溉排水》 CSCD 1996年第3期1-8,共8页
农作物对氮素吸收量的确定是衡量农田氮肥利用率、拟定最优施肥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农田氮素转化运移模拟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就国内外有关农作物对氮素吸收量的几种主要计算方法,即根据根系吸水率和土壤溶液含N浓度估算根系吸氮量的... 农作物对氮素吸收量的确定是衡量农田氮肥利用率、拟定最优施肥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农田氮素转化运移模拟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就国内外有关农作物对氮素吸收量的几种主要计算方法,即根据根系吸水率和土壤溶液含N浓度估算根系吸氮量的方法、根据作物根系的吸氮能力而估算根系吸氮速率法和根据作物潜在氮素需求函数确定根系吸氮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吸氮速率 对流 扩散 氮肥利用率 作物
下载PDF
Efficacy and Economics of Different Need Based Nitrogen Management Approaches in Winter Rice
7
作者 Nilufar Akhtar Jahan Sabina Yeasmin +3 位作者 Md. Parvez Anwar Md. Ariful Islam Hamidur Rahman A. K. M. Mominul Islam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13期2601-2611,共11页
This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nitrogen (N) management approaches in winter rice.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wo rice varieties: 1) BRRI (Bangladesh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dhan29-an inbred... This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nitrogen (N) management approaches in winter rice.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wo rice varieties: 1) BRRI (Bangladesh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dhan29-an inbred and 2) Dhanigold-a hybrid, and eight N management approaches: 1) BRRI recommended N (control), 2) Soil analysis based N management, 3) N application based on Agro-ecological zone, 4) 20 kg·N·ha-1 at ≤35 SPAD (Silicon photon activate diode) value, 5) 30 kg·N·ha-1 at ≤35 SPAD value, 6) 20 kg·N·ha-1 at ≤3.0 LCC (leaf colour chart) value, 7) 30 kg·N·ha-1 at ≤3.0 LCC value and 8) Urea Super Granule. Between two varieties, hybrid Dhani gold produced higher grain yield (6.67 t·ha-1) than the inbred BRRI dhan29. Application of 20 kg·N·ha-1 at ≤3.0 LCC value gave the highest grain yield (7.10 t·ha-1), whereas the lowest grain yield (5.92 t·ha-1) was found from the SPAD approach with 20 kg·N·ha-1 at ≤35 SPAD value. In case of treatment interaction highest grain yield (7.34 t·ha-1) was found in BRRI dhan29 coupled with 20 kg·N·ha-1 at ≤3.0 LCC value with 18 kg·N·savings·ha-1 over control, maximum gross income (146,800 BDT·ha-1) and net benefit (142,120 BDT·ha-1),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identical with the grain yield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Dhani gold and 30 kg·N·ha-1 at ≤3.0 LCC value but required 42 kg·extra·N·ha-1 (over control). The lowest grain yield (5.19 t·ha-1) was found when Dhanigold was coupled with 30 kg·N·ha-1 at ≤35 SPAD value, while the 20 kg·N·application·ha-1 at ≤35 SPAD value gave moderate yield (6.87 t·ha-1) with considerable higher gross (139,600 BDT·ha-1) and net (136,090 BDT·ha-1) incomes than the control (gross: 121,000 and net: 115,600 BDT·ha-1).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20 kg·N·ha-1 at ≤3.0 LCC value appeared as the promising practice for inbred BRRI dhan29, and 30 kg·N·ha-1 at ≤35 SPAD value for hybrid Dhanigold in terms of yield, N use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winter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nitrogen demand Leaf Color CHART SPAD METE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itrogen ECONOMICS
下载PDF
山东规模化猪场污染物产生量和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诚 张印 +3 位作者 王彦平 蔺海朝 王继英 武英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为合理规划区域内的养殖规模、降低养殖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选择山东省典型的规模化生猪生产场,采用全粪尿法测定3个饲养阶段的猪(保育猪、育肥猪和妊娠2个月的母猪)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粪尿产生量,对部分代表性粪、尿样品... 为合理规划区域内的养殖规模、降低养殖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选择山东省典型的规模化生猪生产场,采用全粪尿法测定3个饲养阶段的猪(保育猪、育肥猪和妊娠2个月的母猪)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粪尿产生量,对部分代表性粪、尿样品进行氮、磷、铜和锌含量检测,估算出山东省规模化猪场的产污系数。根据201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公布的农作物每公顷产量及单位产量消耗的养分量,基于氮平衡,计算出山东省不同区域内不同种植结构对氮的需求量进而估算出猪承载量。结果表明:⑴不同生产阶段猪的产污系数不同,母猪产生量最高,总氮为52.69 g/d,总磷为32.02 g/d;育肥猪次之,总氮为32.98 g/d,总磷为17.66g/d;仔猪的产生量最小,总氮为18.15 g/d,总磷为7.8 g/d。⑵山东农田需氮量及猪承载量最大的为蔬菜地,每公顷需氮为2 208.11 kg,可承载122头仔猪、67头育成猪和53头繁殖母猪,每公顷需氮量和猪承载力最小的为薯类,每公顷需氮32.93 kg,可承载5头仔猪、3头育成猪和2头繁殖母猪。本研究可为降低养殖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及合理安排养殖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污系数 作物需氮量 承载力
下载PDF
利用水生植物氮同位素作为人为氮输入太湖的生物指标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勇丽 余辉 +4 位作者 徐军 牛远 沙永翠 郭子军 田学达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更准确地评估人为氮输入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而初级生产者的N同位素已成为一个有用的生物指标.本研究通过测定太湖和太湖周围湖荡水生植物的δ15N,与水体中的环境因子做GAM分析,结果表明δ15N与... 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更准确地评估人为氮输入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而初级生产者的N同位素已成为一个有用的生物指标.本研究通过测定太湖和太湖周围湖荡水生植物的δ15N,与水体中的环境因子做GAM分析,结果表明δ15N与水体中的铵态氮、正磷酸盐、总氮都有很显著的相关性,而这主要是由于植物在吸收和同化过程中有较大的同位素效应.水生植物的氮同位素值与氮的有效性和植物对氮的需求有关.当氮浓度有限时,植物对氮的需求变大并且减少了15N的分馏,水生植物则有较高的同位素值,而高氮浓度下,氮的可用性超过植物对氮的需求,15N分馏增大则氮同位素值较低.无锡地区和吴江地区湖荡水生植物同位素值有显著的差异性,无锡地区湖荡湿地富营养化最严重,所以水生植物的δ15N值比吴江地区高.总体来说,水生植物氮同位素可以作为评价生态系统人为氮输入影响的一个有效且简单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δ15N GAM 植物氮的需求 人为氮输入 生物指标
下载PDF
厌氧消化中的需氮量
10
作者 赵剑强 《西安公路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4-37,107,共5页
本文将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需氮量分为生物细胞合成所需氮量及维持消化系统缓冲能力所需氮量两部分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对几种有机物厌氧消化最小需氮量的计算,表明用于微生物细胞合成所需氮量仅是厌氧消化总需氮量的一小部分,由此... 本文将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需氮量分为生物细胞合成所需氮量及维持消化系统缓冲能力所需氮量两部分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对几种有机物厌氧消化最小需氮量的计算,表明用于微生物细胞合成所需氮量仅是厌氧消化总需氮量的一小部分,由此认为污水厌氧处理需氮量计算式值得商榷。并对表示含氮量的不同方式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氮量 最小需氮量 碳氮比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氮转化与氧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何连生 刘鸿亮 +3 位作者 席北斗 朱迎波 魏自民 霍守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3-1087,共5页
应用N转化迁移模型分析廊道式人工湿地氮转化与氧供应的关系,验证目前湿地全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机制的有效性.对各个廊道进出水NH4^+-N、NO3^--N、TN、BOD5、DO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在水力负荷5cm/d条件下,各廊道湿地有机氮矿化率为0... 应用N转化迁移模型分析廊道式人工湿地氮转化与氧供应的关系,验证目前湿地全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机制的有效性.对各个廊道进出水NH4^+-N、NO3^--N、TN、BOD5、DO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在水力负荷5cm/d条件下,各廊道湿地有机氮矿化率为0.01~0.28g·(m^2·d)^-1、氨氮硝化率0.50~1.54g·(m^2·d)^-1,反硝化率0.41~1.13g·(m^2·d)^-1(占总氮损失的3.4%~35.4%)、植物净吸收氮0.07~0.26g·(m^2·d)^-1(占总氮损失的7%~33%).硝化反硝化与有机质降解同时进行,在进水端最明显,这与传统认识相悖.按照全程硝化化学计量学得到的硝化需氧量(NOD)高于实际的表面复氧和植物根系放氧.最后对在高浓度有机质存在条件下,能减少对氧需求的2种新型脱氮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硝化 反硝化 硝化需氧量
下载PDF
煤矸石陶粒滤料制备及在生物滤池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萍 李国昌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6,共4页
利用煤矸石作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生物滤池陶粒滤料。将滤料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结果表明:煤矸石陶粒滤料挂膜快、易于反冲洗,对水中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效果良好:在启动后的第6天,COD的除去率就达90.36%;第9天,NH3-N的去除率达到81... 利用煤矸石作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生物滤池陶粒滤料。将滤料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结果表明:煤矸石陶粒滤料挂膜快、易于反冲洗,对水中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效果良好:在启动后的第6天,COD的除去率就达90.36%;第9天,NH3-N的去除率达到81.63%。反冲洗24h后,COD的去除率恢复正常;96h后,NH3-N去除率恢复正常。当停留时间为2h、气水比为2.5、pH值为8~9时,NH3-N的除去率最高;当停留时间为2.5h、气水比为2.5时,COD的除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陶粒滤料 曝气生物滤池 氨氮(NH3-N) 化学需氧量(COD)
下载PDF
焦化废水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丰英 唐文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以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BAF)深度处理某焦化厂废水处理站二级未达标生化出水,在投加30%双氧水(H2O2/CODcr质量比为3)预处理后,并在气水比为3:1,回流比为(0.5~1):1的运行条件下,系统对CODcr、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 以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BAF)深度处理某焦化厂废水处理站二级未达标生化出水,在投加30%双氧水(H2O2/CODcr质量比为3)预处理后,并在气水比为3:1,回流比为(0.5~1):1的运行条件下,系统对CODcr、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1%、91.6%,系统出水CODcr,和NH,~N浓度分别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7--1996)的二级和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曝气生物滤池 氨氮 生化需氧量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菌剂处理生化厂废水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王莘 杨鑫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第12期94-95,共2页
本试验以有效微生物菌剂为实验材料,以生化厂(赖氨酸发酵)废水为试验样品,通过对照处理前后废水的pH、悬浮物含量(SS)、臭阈值、氯氮含量、化学需氧量(COD)等国家规定废水指标变化,确定微生物菌剂最佳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结... 本试验以有效微生物菌剂为实验材料,以生化厂(赖氨酸发酵)废水为试验样品,通过对照处理前后废水的pH、悬浮物含量(SS)、臭阈值、氯氮含量、化学需氧量(COD)等国家规定废水指标变化,确定微生物菌剂最佳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菌液投加量为40μL,处理时间为5天,有效微生物剂对废水处理效果最明显,此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75.铴,除臭率为70%,悬浮物去除率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 废水指标 氨氮 COD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