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述《九评》与中苏论战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瑗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7,共6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旷日持久,历时十年,又称"十年论战"。它是中苏关系史和中共党史上一个十分重大而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场论战既表现了意识形态之争,又蕴含着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了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领导权之争。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旷日持久,历时十年,又称"十年论战"。它是中苏关系史和中共党史上一个十分重大而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场论战既表现了意识形态之争,又蕴含着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了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领导权之争。1963年9月中共中央开展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是中苏论战的转折点。它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当时的国内外影响最大、最代表中共方面论战的核心观点,从而使中共在中苏论战中由防御转为反攻,由半公开不指名争论转为全面公开的指名道姓的争论,把中苏论战推向顶点和高潮。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中苏关系的破裂,强化了毛泽东的"反修防修"思想,因而和旨在完成"反修防修"任务的"文化大革命"有着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评》
中苏论战
反修防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九评”到“新九评”:大国论争下党报批评性话语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
3
2
作者
辜晓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8,共10页
大国关系,无论分合,常由媒介参与构建。文章以《人民日报》20世纪60年代针对苏联发表的"对苏九评"(简称"九评")和2019年5月针对美国发表的连续9篇评论(简称"新九评")为样本,研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党报批...
大国关系,无论分合,常由媒介参与构建。文章以《人民日报》20世纪60年代针对苏联发表的"对苏九评"(简称"九评")和2019年5月针对美国发表的连续9篇评论(简称"新九评")为样本,研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党报批评性话语的发展变化。两次"九评"印证了《人民日报》政治评论话语向意识形态弱化、抗争性话语减少、规格常规化、篇幅轻型化变化的显著轨迹。"对苏九评"那种压倒一切的超常发表规格,如今已被完全放弃。动辄数万字的评论规模,也被代之以轻型化、均衡化、常规化的文本篇幅。"新九评"从标题到正文的去意识形态化和去政治标签化,则体现了党报评论经40年改革开放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更加务实的、更具新时代特征的话语方式和话语倾向。"新九评"在影响强度方面虽远比不上"对苏九评",但在数字转型、融合发展的传播大背景中,实现了党报评论的受众最大化和影响最广化,令党报主导的议题设置从官方舆论场扩散至民间舆论场,这也是"对苏九评"未能企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九评
新九评
中苏关系
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战
原文传递
宋代学者薛梦符杜诗注考论
3
作者
吴怀东
张智超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薛梦符注是著名的郭知达“九家注”中所收录的重要一家,是比较重要的早期杜诗注。据不完全统计,现存薛梦符注有315条,内容涉及名物考释、历史典故、诗文化用、诗义辨析等。从文献学角度辑录并研究薛注的内容及其特点、手法,发现薛梦符...
薛梦符注是著名的郭知达“九家注”中所收录的重要一家,是比较重要的早期杜诗注。据不完全统计,现存薛梦符注有315条,内容涉及名物考释、历史典故、诗文化用、诗义辨析等。从文献学角度辑录并研究薛注的内容及其特点、手法,发现薛梦符注包含考释名物、发掘典故、明确诗文化用、分析杜甫意图四个部分,通过赵次公对薛注的评论判断其对错并分析其致误之由,发现薛注虽然整体质量不高,但亦不乏精妙之处,不仅有助于理解杜诗,也有助于推进对北宋末年杜诗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九家注
薛梦符
杜诗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述《九评》与中苏论战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瑗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7,共6页
文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旷日持久,历时十年,又称"十年论战"。它是中苏关系史和中共党史上一个十分重大而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场论战既表现了意识形态之争,又蕴含着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了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领导权之争。1963年9月中共中央开展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是中苏论战的转折点。它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当时的国内外影响最大、最代表中共方面论战的核心观点,从而使中共在中苏论战中由防御转为反攻,由半公开不指名争论转为全面公开的指名道姓的争论,把中苏论战推向顶点和高潮。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中苏关系的破裂,强化了毛泽东的"反修防修"思想,因而和旨在完成"反修防修"任务的"文化大革命"有着直接的联系。
关键词
《九评》
中苏论战
反修防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Keywords
nine
commentaries
deba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struggle
against
revisionism
and
prevent
revisionism
from
happening
i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九评”到“新九评”:大国论争下党报批评性话语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
3
2
作者
辜晓进
机构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报业向融合媒体转型的路径选择:中美比较研究”(15BXW015)
文摘
大国关系,无论分合,常由媒介参与构建。文章以《人民日报》20世纪60年代针对苏联发表的"对苏九评"(简称"九评")和2019年5月针对美国发表的连续9篇评论(简称"新九评")为样本,研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党报批评性话语的发展变化。两次"九评"印证了《人民日报》政治评论话语向意识形态弱化、抗争性话语减少、规格常规化、篇幅轻型化变化的显著轨迹。"对苏九评"那种压倒一切的超常发表规格,如今已被完全放弃。动辄数万字的评论规模,也被代之以轻型化、均衡化、常规化的文本篇幅。"新九评"从标题到正文的去意识形态化和去政治标签化,则体现了党报评论经40年改革开放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更加务实的、更具新时代特征的话语方式和话语倾向。"新九评"在影响强度方面虽远比不上"对苏九评",但在数字转型、融合发展的传播大背景中,实现了党报评论的受众最大化和影响最广化,令党报主导的议题设置从官方舆论场扩散至民间舆论场,这也是"对苏九评"未能企及的。
关键词
人民日报
九评
新九评
中苏关系
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战
Keywords
People’s
Daily
nine
commentaries
new
nine
commentaries
Sino-Soviet
relations
Sino-US
relations
trade
war
between
China
and
US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宋代学者薛梦符杜诗注考论
3
作者
吴怀东
张智超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杜甫的日常生活经验及其经典性研究”(AHSKY2019D118)。
文摘
薛梦符注是著名的郭知达“九家注”中所收录的重要一家,是比较重要的早期杜诗注。据不完全统计,现存薛梦符注有315条,内容涉及名物考释、历史典故、诗文化用、诗义辨析等。从文献学角度辑录并研究薛注的内容及其特点、手法,发现薛梦符注包含考释名物、发掘典故、明确诗文化用、分析杜甫意图四个部分,通过赵次公对薛注的评论判断其对错并分析其致误之由,发现薛注虽然整体质量不高,但亦不乏精妙之处,不仅有助于理解杜诗,也有助于推进对北宋末年杜诗注的研究。
关键词
杜甫
九家注
薛梦符
杜诗注
Keywords
Du
Fu
nine
commentaries
Xue
Mengfu
Annotations
of
Du
Fu’s
Poem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述《九评》与中苏论战
李瑗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九评”到“新九评”:大国论争下党报批评性话语的历史变迁
辜晓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3
宋代学者薛梦符杜诗注考论
吴怀东
张智超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