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被引量:679
1
作者 邵帅 李欣 +1 位作者 曹建华 杨莉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88,共16页
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在同时考虑雾霾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滞后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影响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和相应的治霾政策讨论。结果... 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在同时考虑雾霾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滞后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影响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和相应的治霾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无论采用官方的人均GDP还是卫星监测的稳定灯光亮度指标,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大部分东部省份处于雾霾污染随经济增长水平提高而加剧的阶段;二产畸高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人口的快速集聚及公路交通运输强度的提升共同促使雾霾污染加剧,而研发强度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减霾效果,因此,促增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促降因素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是导致中国雾霾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雾霾污染在时间单维度、空间单维度和时空双维度上分别表现出雪球效应、泄漏效应和警示效应,因而治霾政策必须坚持常抓不懈、联防联控和惩一儆百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污染 治霾政策 空间溢出效应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夜间灯光数据
原文传递
中国的城市化推进与雾霾治理 被引量:209
2
作者 邵帅 李欣 曹建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65,共18页
本文利用卫星监测的夜间灯光数据构造的灯光复合指数和PM_(2.5)浓度分别表征城市化水平和雾霾污染程度,就城市化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特别检验了紧凑集约型和规模扩张型两种城市化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的异... 本文利用卫星监测的夜间灯光数据构造的灯光复合指数和PM_(2.5)浓度分别表征城市化水平和雾霾污染程度,就城市化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特别检验了紧凑集约型和规模扩张型两种城市化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显示:就全国整体而言,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单调线性关系,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加剧雾霾污染的阶段,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雾霾污染加剧并非城市化推进的必然结果而是其阶段性表现;紧凑集约型的城市化深度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促降效应,而规模扩张型的城市化广度推进模式则不利于抑制雾霾污染;集聚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城市化影响雾霾污染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雾霾污染 PM2.5浓度 夜间灯光数据 GS2SLS
原文传递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和空间回归模型的城市常住人口格网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翔 陈振杰 +4 位作者 吴洁璇 汪文祥 曲乐安 周琛 韩肖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98-1305,共8页
精确掌握常住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助于明确社会发展情况、提高人口管理能力。目前人口数据主要以行政区为单元统计,难以表现城市内部的人口分布特征。然而,在城市中,受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亮化灯光的影响,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对人... 精确掌握常住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助于明确社会发展情况、提高人口管理能力。目前人口数据主要以行政区为单元统计,难以表现城市内部的人口分布特征。然而,在城市中,受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亮化灯光的影响,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对人口回归,精度降低。如何提高城市常住人口回归结果的精度,值得深入研究。上海是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上海面临巨大人口压力。因此,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区,以NPP-VIIRS(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夜间灯光数据、乡镇级常住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提取商业和居住区的灯光数据来缓解交通、城市亮化区的影响,提高灯光累计值与常住人口数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从0.7032提高至0.8026)。然后,本文用空间回归模型对上海市2013年常住人口进行回归,相对误差为10.57%,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乡(镇、街道)修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空间回归模型对常住人口回归可以取得较高的精度,且格网化结果能够弥补传统统计数据空间分辨率低的缺点,更加详细地刻画常住人口的圈层特征与真实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常住人口 格网化 空间回归模型 上海市
原文传递
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1 位作者 揣小伟 孙树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4,共8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和LISA时空跃迁分析,探究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和LISA时空跃迁分析,探究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类型由良好耦合协调转化为优质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东部>西部>中部、南部>北部的趋势,空间格局较为稳定。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总体上呈减小趋势,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空间集聚性呈波动变化趋势。(2)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结果表明:年末总人口与空间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均GDP和碳排放强度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第二产业比例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负向作用,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能源消费 碳排放 耦合协调度 夜间灯光数据 新型城镇化 绿色低碳发展
原文传递
近10年湖北省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9
5
作者 赵维清 李经纬 +3 位作者 褚琳 王天巍 李朝霞 蔡崇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722-7736,共15页
为了明确湖北省植被长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利用Landsat影像提取2005年、2010年以及2015年湖北省景观类型信息,分析近10年来景观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5—2015年夏季MODIS/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Theil Sen median趋势、Mann... 为了明确湖北省植被长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利用Landsat影像提取2005年、2010年以及2015年湖北省景观类型信息,分析近10年来景观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5—2015年夏季MODIS/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Theil Sen median趋势、Mann Kendall检验等分析方法对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显著性进行探讨;采用最小二乘法对NDVI与气候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使用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探讨NDVI与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类型变化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多,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变而来,集中在武汉、荆州、襄阳城市圈;研究区NDVI值整体上表现为西高东低,以林地为主的十堰、恩施等地区NDVI值较高,以建设用地为主的武汉、襄阳、荆州等地区NDVI值较低;整体上NDVI变化呈轻微改善趋势,局部地区下降明显,鄂西北、鄂西南等地区NDVI稍有上升,武汉城市圈植被呈退化趋势;NDVI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均较弱,气候因子不是该区NDVI变化的主导因子;NDVI与夜间灯光亮度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030,整体上人类经济活动与NDVI呈负相关关系,且有着分区性的特点,在武汉、襄阳等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对NDVI起抑制作用,而在恩施、十堰等林地为主的地区人类活动对NDVI起促进作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和植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是湖北省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NDVI 时空分布 气候因子 夜间灯光数据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天山北坡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性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泓瑾 刘琳 +5 位作者 张正勇 刘亚 田浩 康紫薇 王统霞 张雪莹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4-1259,共16页
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研究对于充分认识气候变化的成因和机制、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地处西北干旱区且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基于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以... 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研究对于充分认识气候变化的成因和机制、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地处西北干旱区且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基于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以夜间灯光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等共同表征人类活动强度,分析2000—2018年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二者的时空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①2000年以来天山北坡平均人类活动强度(0.11)较低,整体呈阶梯式缓慢上升趋势(0.0024 a^(-1)),其中人类活动强度较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增加滞后1~2 a。②天山北坡年均地温为7.18℃且呈显著升温态势,变化率(0.02℃·a^(-1))约为全球的2.33倍,春季显著增温(0.068℃·a^(-1))对整体升温的贡献最大;受高程和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性状的显著影响,研究区地温空间上呈南低北高特征。③天山北坡人类活动区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显著正相关,呈东强西弱分布特征,其空间分异与相关性的表达受到人类活动范围、表现形式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林种植、城市绿化和植树造林等与植被相关的人为干预能够有效减弱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增温。本文不仅为人类活动强度的精细刻画提出了新思路,更可为区域人地协调和统筹发展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定量表征 夜间灯光数据 人口分布 关联分析 天山北坡
原文传递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连片特困区GDP估算及其空间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宗光 胡德勇 +1 位作者 李吉贺 岑建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构建高精度的特困区GDP空间数据库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建立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连片特困区GDP的回归模型,实现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估...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构建高精度的特困区GDP空间数据库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建立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连片特困区GDP的回归模型,实现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估算特困区GDP;然后分别对第一和第二、三产业GDP进行空间化建模:第一产业GDP与土地利用数据相结合建模,第二、三产业GDP与夜间灯光数据相结合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特困区GDP的估算结果较为准确,县级尺度的估算精度达到87.38%;连片特困区多为GDP低密度区,GDP基本处于50万元/km2以下,西北地区甚至出现大片低于5万元/km2。因此,高精度的连片特困区GDP密度分布图能够准确地反映特困区经济分布状况,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 夜间灯光数据 土地利用 空间化 特困区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城市扩展对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顺石 彭雨龙 +1 位作者 秦建新 谭子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186,共9页
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地表覆被发生显著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原始植被生长环境。文章采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植被指数产品、MDSP-OLS(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 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地表覆被发生显著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原始植被生长环境。文章采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植被指数产品、MDSP-OLS(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城市夜间灯光时间序列等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植被生长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城市群扩张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7年,研究区植被覆盖情况良好,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多年平均值在0.4~0.6之间,整体上植被生长向良好态势发展;研究区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并具有两个明显阶段:2001—2009年呈波动上升趋势,2010—2017年呈显著线性上升趋势;受城市群扩张影响,长沙、株洲、湘潭3个城市周边区域NDVI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下降速率较为缓慢;MDSPOLS城市夜间灯光序列数据变化趋势可有效指示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扩张过程;长株潭城市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发展,87.46%城市扩张区域NDVI保持较低水平的显著性上升趋势,仅有7.13%城市扩张区域NDVI呈显著性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长株潭城市群 城市扩张 夜间灯光数据 绿地系统
原文传递
浙江省近20年植被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贺忠华 张育慧 +3 位作者 何月 张小伟 蔡菊珍 雷莉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30-1539,共10页
浙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植被变化受到生态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多源遥感和地面观测2000—2019年生态植被参量、气象和气候因子以及夜间灯光数据等,分析浙江区域生态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关系;... 浙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植被变化受到生态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多源遥感和地面观测2000—2019年生态植被参量、气象和气候因子以及夜间灯光数据等,分析浙江区域生态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关系;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探讨植被变化趋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等研究多元因子贡献率。结果表明,浙江区域近20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总增长趋近年均值的7.66%,而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增加总量约为多年均值的1.48倍。森林和城市区植被分别呈现显著增长和减少趋势(森林EVI:0.60×10^−3 a^−1。城市EVI:−1.11×10^−3 a^−1)。气温、日照和降水共同影响植被变化特征,其中气温变化是引起区域近20年植被变化趋势的主要气候因子(r=0.54,P<0.01)。夜间灯光变化代表的城市扩张等人为活动是引起城市及周边植被减少的主要原因(r=−0.60±0.13),而远离城市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0.56±0.13)。植被年际变化的多变量贡献分布表明,表征人类活动的夜光数据在全省范围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气候因素则会影响局部地区。其中近20年浙江区域气温升高和城市扩张分别对省内植被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因此,区域气候条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浙江省植被生长趋势变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 GPP 植被趋势 气候因子 夜光数据 驱动分析
下载PDF
近10年北京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的地表温度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晓萌 孙永华 +2 位作者 孟丹 余洁 李小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694-6703,共10页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10年极端高温发生时MODIS卫星的地表温度(LST)产品数据,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应用差值、等温线、剖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市近10年来极端高温发生时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10年极端高温发生时MODIS卫星的地表温度(LST)产品数据,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应用差值、等温线、剖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市近10年来极端高温发生时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极端高温时的地表温度升高,高温区范围增加,城市功能拓展区与发展新区的高温区增加面积大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与生态涵养区;(2)北京市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扩张对极端高温条件下的地表温度时空分布与变化趋势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极端高温 城市化 夜间灯光数据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呼包鄂城市群空间扩张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彦开 赵渺希 荣丽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49,共7页
为了揭示呼包鄂城市群时空演化特征和主导因素并明确其所处发展阶段,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市群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5个时期建成区轮廓,运用规模扩张指数、重心偏移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其扩张过程、扩张方向和空... 为了揭示呼包鄂城市群时空演化特征和主导因素并明确其所处发展阶段,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市群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5个时期建成区轮廓,运用规模扩张指数、重心偏移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其扩张过程、扩张方向和空间格局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构建驱动力模型,探究其时空扩张驱动力。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呈现“先快后慢、先强后弱”的中心圈层式扩张的空间形态演变特征;(2)扩张方向上呈现“顺势转移、逐心而动”和“大幅东进、加速南移”的空间重心迁移特征;(3)空间格局上呈现核心-边缘分布以及“由极化转向集聚”的组织结构特征;(4)动力机制上以行政力和内源力平行驱动为主,市场力和外向力对城市群空间扩张影响作用依次递减。区域城镇化进程较快,总体处于快速发展的低级一体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张 空间格局 城镇化 驱动力 夜间灯光数据 呼包鄂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成区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奥勇 毋冰龙 +2 位作者 白召弟 王晓峰 陈子娴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3-523,共11页
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快速准确地获取城市建成区扩张信息,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对于今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8年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大尺度不透水面指数提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并基于统计数据... 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快速准确地获取城市建成区扩张信息,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对于今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8年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大尺度不透水面指数提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并基于统计数据比较法得到城市建成区,对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各城市的建成区扩张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实现了对城市建成区的高精度提取,可为城市长时间序列的时空变化监测提供新的数据基础;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成区由2000年的1279.00 km^(2)增加到2018年的4730.25 km^(2),广州、深圳、东莞的建成区扩张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793.50、812.75、1027.50 km^(2);在空间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成区扩张主要发生在各城市之间的交界地带,逐步形成了佛山—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大型城市群核心建成区,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慢;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成区重心2000~2018年由东莞转移到广州。总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成区在2000~2018年扩张整体呈现由快变慢、东快西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 夜间灯光数据 不透水面 比较法 时空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时空扩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茜铭 郑伯红 熊羽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文章基于1993—2017年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与ArcGIS,采用参考数据辅助对比法提取城市群建成区范围,利用Landsat 8遥感影像和Kappa系数进行精度检验,运用时空扩展规模、重心偏移及景观格局形态... 文章基于1993—2017年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与ArcGIS,采用参考数据辅助对比法提取城市群建成区范围,利用Landsat 8遥感影像和Kappa系数进行精度检验,运用时空扩展规模、重心偏移及景观格局形态分析方法对城市群演变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动态阈值法提取夜光数据城市群建成区与实际符合,演变规律与规划、经济和政策贴合,经过中速调整过渡—高速边缘扩展—低速内部填充—快速飞地式扩展过程,呈现复杂周期性变化。②城市群重心由荆州市石首市南移至益阳市南县内,常德市与岳阳市主导城市群快速发展。③景观格局破碎度较高,空间连通性较弱,城镇相对独立,城市群呈"五核"空间扩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群 城市建成区 景观格局 重心分析 生态保护
原文传递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优势或政策陷阱——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韩振国 朱洪宇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8,共10页
在遵循“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可推广可复制为基本要求”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在7年内实现了6批自贸区的规划及21个自贸区的试点。本文基于2013—2019年美国VIIRS卫星夜间灯光数据对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区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自贸... 在遵循“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可推广可复制为基本要求”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在7年内实现了6批自贸区的规划及21个自贸区的试点。本文基于2013—2019年美国VIIRS卫星夜间灯光数据对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区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显著地提高了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反而因可能的虹吸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贸区在经济发展层面的政策效应现阶段表现为显著的“属地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了自贸区战略中的辐射效应目标并未实现,或许掉入“政策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夜间灯光数据 制度优势 政策陷阱
原文传递
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时空演变与预测:基于山西省夜间灯光数据 被引量:12
15
作者 常建波 付兴涛 +1 位作者 郑美君 郝舒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9,共9页
为了研究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进行“碳达峰”预测,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基于1997-2020年夜间灯光数据反演该省碳排放量,并采用引力模型与标准差椭圆模型对高碳排放区展开为期20年的时空演变分析,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山... 为了研究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进行“碳达峰”预测,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基于1997-2020年夜间灯光数据反演该省碳排放量,并采用引力模型与标准差椭圆模型对高碳排放区展开为期20年的时空演变分析,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山西省“碳达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997-2020年山西省碳排放量以5.8%的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太原市和大同市为高碳排放区,阳泉市为低碳排放区;太原对其周边城市碳排放产生明显引力作用,形成以其为中心的高碳排放区,碳排放重心由晋中地区向太原迁移;目前山西省煤炭产业仍然占据优势地位,但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有望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且峰值排放量为14.5亿t,研究结果将为区域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及碳减排机制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革命 夜间灯光数据 碳排放 时空演变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利用城市夜间灯光资料和NDVI研究成都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程志刚 杨欣悦 +2 位作者 董思言 孙晨 吴洋 《气象科技进展》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利用SPOT VEG NDVI植被覆盖度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成都地区近16年来城市化进程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城市化进程呈增长的趋势,但各地区发展程度差异较大。1998—2013年成都地区植被整体覆盖度较好,... 利用SPOT VEG NDVI植被覆盖度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成都地区近16年来城市化进程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城市化进程呈增长的趋势,但各地区发展程度差异较大。1998—2013年成都地区植被整体覆盖度较好,且植被覆盖度与夜间灯光亮度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78以上。城市活动越强烈的地方植被覆盖度越小,即城市中心植被覆盖度最低,距离城市中心越远植被覆盖度较高,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城市周边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大。总体而言,成都地区植被覆盖程度处于增加趋势或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NDVI 植被覆盖度 夜间灯光数据
下载PDF
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家齐 闵维方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8,共10页
本文使用地级市人均财政性教育支出构建省级教育基尼系数衡量教育横向公平,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以夜间灯光亮度和性别间教育差异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公平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 本文使用地级市人均财政性教育支出构建省级教育基尼系数衡量教育横向公平,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以夜间灯光亮度和性别间教育差异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公平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教育公平程度和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当教育基尼系数为0.236时,教育公平程度对省域经济发展最为有利;以夜间灯光亮度为因变量的模型,教育基尼系数的最优值为0.288。研究还显示,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基于此,各省政府应统筹安排地区间教育财政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于地市间教育投入差异较大的省份,应通过转移支付、政策支持等方式缩小地区间的教育财政投入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经济增长 教育基尼系数 夜间灯光数据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研究——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钟洋 林爱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8-305,共8页
运用Landsat系列卫星同期影像数据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了校正,继而使用基于辅助数据的比较法确定提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基础之上选取了景观总面积、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进而运用景... 运用Landsat系列卫星同期影像数据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了校正,继而使用基于辅助数据的比较法确定提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基础之上选取了景观总面积、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进而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4.2对体现1992—2013年共22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的8个景观格局指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1992—2013年这22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幅达到7.02倍,斑块数量增幅为2.35倍,斑块密度的增加也较为明显,同时景观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新兴小城镇,具体的,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8.86%和18.87%,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特征,但是在整体上所有的景观总面积、最大板块指数和平均边界密度等8个指标的演变过程均体现出一定的波动和无序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基于辅助数据的比较法 空间格局
下载PDF
郑州市绿地景观破碎化对人为活动的时空响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莹 张淑梅 +4 位作者 张煜 郑琳琳 赵晓玉 陶怡蕾 田国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1-239,共9页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2000、2009、2017年夜间灯光数据及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结合ArcGIS、Fragstats和GeoDA软件,综合运用人类聚居指数(HSI)和景观格局指数(SPLIT/COHESION/PD/LSI),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究人为活动强度与...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2000、2009、2017年夜间灯光数据及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结合ArcGIS、Fragstats和GeoDA软件,综合运用人类聚居指数(HSI)和景观格局指数(SPLIT/COHESION/PD/LSI),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究人为活动强度与城市绿地景观破碎化的时空关联性。结果表明:1)1992-2017年人为活动高强度区域以郑州市主城区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方向呈放射状扩大;2)1992-2017年绿地斑块分割度指数从306.74下降到125.12、结合度指数从98.82上升到99.45、斑块密度从21.54下降到15.01、景观形态指数从499.26上升到534.90,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降低;3)1992-2017年郑州人类聚居指数(HSI)与绿地景观斑块分割度指数(SPLIT)的Moran's Ⅰ分别为0.50、0.63、0.76、0.82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与绿地景观结合度指数(COHESION)Moran's Ⅰ分别为-0.66、-0.63、-0.77、-0.80具有空间负相关性,在99.9%的置信度下的空间自相关是显著的。研究揭示了城市化背景下绿地景观破碎化对人为活动强度的响应关系,以期为城市发展和绿地规划及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人为活动强度 绿地景观破碎化 时空响应
下载PDF
时序InSAR技术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可靠性及沉降梯度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峰 汪云甲 闫世勇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9-979,共11页
为系统评价时序InSAR技术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进一步挖掘监测结果中隐藏的空间地理信息,利用两种时序InSAR技术对天津市及周边区域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并基于水准数据测量结果、不同时序InSAR技术监测结果以及夜间灯光数据二次分... 为系统评价时序InSAR技术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进一步挖掘监测结果中隐藏的空间地理信息,利用两种时序InSAR技术对天津市及周边区域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并基于水准数据测量结果、不同时序InSAR技术监测结果以及夜间灯光数据二次分析结果,研究了系统评价监测结果可靠性的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精度和可靠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空间插值与梯度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两个重点沉降区域进行了沉降梯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时序InSAR技术监测结果精度较高、可靠性较好;2重点沉降区域分布于天津市市区周边辖区,而市区相对比较稳定;3沉降梯度较大区域多分布于"沉降漏斗"的边缘,沉降梯度大小与沉降速率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技术 夜间灯光数据 可靠性分析 沉降梯度分析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