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与疾病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葳 陆大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61-763,共3页
A Review] The neuroendocrine-immunoregulatory network is fundament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homeostasi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role of neuroimmunoregulatory mechanism in the occurance ... A Review] The neuroendocrine-immunoregulatory network is fundament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homeostasi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role of neuroimmunoregulatory mechanism in the occu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me diseases, which may have important therapeutic implication for the cli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 免疫学 神经免疫调节
下载PDF
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抑制腹腔给予LPS诱导的延髓内脏带内Fos表达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志军 饶志仁 +1 位作者 邱建勇 鞠躬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1,I001,共5页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在免疫系统至延髓内脏带 (MVZ)通路中的可能性。 方法 对雄性 SD大鼠行膈下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或假切断手术 ,存活 4周后再经腹膜腔注入免疫刺激剂脂多糖 (L PS)或无菌生理盐水(NS) ,3h后处死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在免疫系统至延髓内脏带 (MVZ)通路中的可能性。 方法 对雄性 SD大鼠行膈下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或假切断手术 ,存活 4周后再经腹膜腔注入免疫刺激剂脂多糖 (L PS)或无菌生理盐水(NS) ,3h后处死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对 MVZ进行 Fos染色。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腹腔给予 L PS后 ,MVZ可发现大量 Fos表达 ;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组大鼠腹腔给予 L PS后 ,MVZ内的 Fos表达量则明显减少。 结论 迷走神经参与外周免疫信息向中枢的传递 ,外周免疫信息可经迷走神经传至 MVZ,MVZ是“免疫 -脑通讯”的中继站 ,机体内存在“迷走神经→ MVZ”神经免疫调节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脏带 膈下 迷走神经切断术 FOS 脂多糖
下载PDF
湿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郑跃 赖维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湿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直是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迟发型超敏反应外,Treg细胞、皮肤屏障缺陷、病原微生物定植、基因多态性或变异及某些新发现的炎症介质也与湿疹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十年湿疹发... 湿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直是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迟发型超敏反应外,Treg细胞、皮肤屏障缺陷、病原微生物定植、基因多态性或变异及某些新发现的炎症介质也与湿疹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十年湿疹发病机制特别是免疫机制的研究有了进展,为进一步阐明湿疹的机制及研究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神经免疫调节 免疫
原文传递
Interplay between inflammation,immune system and neuronal pathways:Effect 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被引量:23
4
作者 Benedicte Y De Winter Joris G De M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4期5523-5535,共13页
Sepsis i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presenting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ostly due to multiple organ failure.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sis i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presenting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ostly due to multiple organ failure.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sisinduce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hrough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ileus.In this review we address the rol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the mediators,cell types and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volved,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models of inflammation-induced ileus and (preliminary) clinical data.The complex interplay within the gastrointestinal wall between mast cells,residential macrophages and glial cells on the one hand,and neurons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on the other hand,involves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Toll-like receptors and a plethora of neuroactive substances such as nitric oxide,prostaglandins,cytokines,chemokines,growth factors,tryptases and hormones.Multidirectional signaling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wall,the spinal cord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mpacts inflamm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We propose that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should target inflamm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gas-trointestinal sensitivity and even pain signaling on the other hand,for instance by impeding afferent neuronal signaling,by activation of the vagal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 or by the use of pharmacological agents such as ghrelin and ghrelin agonists or drugs interfering with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sis ILEUS Nitric oxide PROSTAGLANDINS Oxidative stress Residential macrophages Mast cells Neurons AFFERENT neuroimmunomodulation INFLAMMA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IMMUNE RESPONSE RELATED TO OPIOID-LIKE PEPTIDES 被引量:20
5
作者 FILOMENA PETTI ALFIO BANGRAZI +2 位作者 ALDO LIGUORI GABRIELLA REALE FLORA IPPOLIT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5-63,共9页
Experimental research has recently shown that acupuncture induces the formation of opioid-like peptides (OLPs) in animals. In order to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we tested the beta-endorphin levels and other parameters... Experimental research has recently shown that acupuncture induces the formation of opioid-like peptides (OLPs) in animals. In order to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we tested the beta-endorphin levels and other parameters (VIP, lymphocyte subsets, NK cells and monocyte phagocytosis) in a group of 9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various painful disorder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Zusanli (St 36) and Hegu (LI 4) acupoints were selected. A homogeneous group of 30 subjects was used as control. Evaluation of the above parameters was made with 3 series of blood tests before treatment, 30 minutes and 24 hours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achieved: 1)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beta-endorphin levels remained high even 24 hours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addition, we demonstrated an inverted correlation between beta-endorphins and VIP; 2) 30 minutes after acupuncture session, 80% of the treated patie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CD3 and CD4 values and an increase of CD8 24 hours after stimulation; 3) Monocyte phagocytosis was increased in 45% of the treated subjects 30 minutes from starting treatment, and in 100% of them after 24 hours. The percentage of NK cells was also increased in 40% of cases after 30 minutes, and in 50% after 24 hours. However,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suc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immune parameters were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Analgesia Adult Female Humans Killer Cells Natural Male Middle Aged neuroimmunomodulation Pain PHAGOCYTOSI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BETA-ENDORPHIN
全文增补中
阿片受体介导大鼠海马内脑啡肽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娜 王阿敬 +2 位作者 杨渝珍 胡谋先 谢虹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以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自然杀伤细胞(NKcel)活性为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指标,观察了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Naloxone,NLX)对大鼠海马内微量注射甲硫脑啡肽所致的免疫功能增强作用的影响... 以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自然杀伤细胞(NKcel)活性为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指标,观察了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Naloxone,NLX)对大鼠海马内微量注射甲硫脑啡肽所致的免疫功能增强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海马内微量注射白细胞介素1(IL1)诱导剂(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haride,LPS,50ng/1μl)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2)双侧海马内预先注射甲硫脑啡肽(MENK,浓度:10μg/μl)各1μl,可阻止脑内LPS降低免疫功能的作用。(3)脑啡肽的这种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10μg/1μl)阻断。(4)海马内单纯注射纳洛酮对机体免疫功能也起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海马内脑啡肽对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是通过阿片受体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免疫调节 海马 脑啡肽 阿片受体
下载PDF
电针“强壮”穴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神经免疫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佳 刘建民 +2 位作者 刘溪泉 梁凤霞 王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索电针延缓衰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常规电针组(电针治疗时电流强度为1 mA)和强刺激电针组(电针治疗时电流强度为4.5 mA),每组均10只,后3组进行D-半... 目的:探索电针延缓衰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常规电针组(电针治疗时电流强度为1 mA)和强刺激电针组(电针治疗时电流强度为4.5 mA),每组均10只,后3组进行D-半乳糖致衰造模。电针治疗穴取"关元""足三里",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通过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肽Y信使核糖核酸(NPY mRNA)、白介素6受体(IL-6R)的表达,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大鼠PVN区NPY mRNA水平降低、血清IL-6、PVN区IL-6R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两种强度电针治疗组大鼠PVN区NPY mRNA升高、血清IL-6、PVN区IL-6R水平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电针组比较,强刺激电针组作用明显(P<0.05)。结论:电针强壮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功能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且强刺激电针组疗效优于常规电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衰老 神经免疫调节 白细胞介素6 神经肽Y
原文传递
变应性鼻炎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 被引量:17
8
作者 蔡诗茹 娄鸿飞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9-864,共6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特应性个体接触了变应原后在鼻黏膜发生的主要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非感染性炎症,可引发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等症状。AR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特应性个体接触了变应原后在鼻黏膜发生的主要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非感染性炎症,可引发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等症状。AR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常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Yorganciolu等(2008)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AR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影响到高达40%的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神经免疫调节 神经肽类 鼻高反应性
原文传递
β-内啡肽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12
9
作者 严伟星 郑震林 +1 位作者 王健鹤 张清泉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本实验结果示:电针大鼠“足三里”可增强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垂体、肾上腺中中β-内啡肽(β-Ep)含量下降,血浆β-Ep含量增加;首次发现电针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β-Ep增加。提示电针作为非特异性刺激,可激... 本实验结果示:电针大鼠“足三里”可增强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垂体、肾上腺中中β-内啡肽(β-Ep)含量下降,血浆β-Ep含量增加;首次发现电针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β-Ep增加。提示电针作为非特异性刺激,可激活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中的β-Ep细胞,释放β-Ep,经体液途径影响全身的免疫机能,传递中枢调控信息;电针刺激也可作用于免疫器官,使之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导致免疫细胞间调控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啡肽 脾淋巴细胞 神经免疫调节
下载PDF
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东岩 杨海永 +2 位作者 董旭 何雷 麻聪聪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条神经免疫通路,主要依靠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上的α7nAchR相结合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防止组织损伤。α7nAchR是胆碱能递质的主要受体,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起关键作用。针刺治疗有明确的抗炎作...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条神经免疫通路,主要依靠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上的α7nAchR相结合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防止组织损伤。α7nAchR是胆碱能递质的主要受体,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起关键作用。针刺治疗有明确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针刺抗炎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该文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概述、α7nAchR结构及功能、α7nAchR的分布、α7nAchR在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作用、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机制等方面对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探究针刺抗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乙酰胆碱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信号通路 神经免疫调节
下载PDF
玫瑰痤疮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宋晓婷 刘擘 +1 位作者 陈玉迪 赵作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遗传因素、皮肤局部免疫失衡、神经免疫功能和神经血管环路紊乱、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微生物菌群失调等均参与了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玫瑰痤疮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红斑痤疮 病理过程 神经免疫调节 局部免疫失衡 神经免疫 皮肤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肠脑轴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屹 余刚 +1 位作者 郑鹏 王昊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0-1023,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脑黑质致密部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在大脑之外(包括肠神经系统)也有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微生物-肠-脑轴是将大脑和肠道功能整合的双向信息...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脑黑质致密部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在大脑之外(包括肠神经系统)也有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微生物-肠-脑轴是将大脑和肠道功能整合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肠道与大脑之间主要依靠神经通路、内分泌途径以及免疫途径进行信息交流。肠神经系统可能作为α突触核蛋白播散的渠道,通过迷走神经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有学者认为PD发病最初可能起源于肠道。本文就近年来针对肠脑轴在P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PD的可能发病机制以及解释部分临床表现,并可能为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肠神经系统 神经免疫调节 微生物-肠-脑轴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对动物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树新 库宝善 林志彬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研究3种免疫增强剂对动物免疫功能及睡眠的影响。给小鼠注射异丙肌普,一周后其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腹腔巨噬细胞释放IL-1和TNF的能力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给家兔注射转移因子,一周后其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研究3种免疫增强剂对动物免疫功能及睡眠的影响。给小鼠注射异丙肌普,一周后其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腹腔巨噬细胞释放IL-1和TNF的能力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给家兔注射转移因子,一周后其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血清TNF水平增加,睡眠时间也明显延长;静脉或脑室内注射胞壁酰二肽,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TNF水平增高,可延长家兔睡眠时间。以上结果提示增强免疫功能可延长动物睡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睡眠 神经免疫调节 药物
下载PDF
中风1号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江磊 王海颖 邵念方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观察中风 1号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1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口服中风 1号颗粒 ,每次 15 g;对照组口服醒脑再造丸 ,每次 9g。均每日 3次 ,14日为 1个疗程 ,连用 2个疗程。同时检测内皮素 (ET 1)、一氧化氮... 目的 :观察中风 1号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1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口服中风 1号颗粒 ,每次 15 g;对照组口服醒脑再造丸 ,每次 9g。均每日 3次 ,14日为 1个疗程 ,连用 2个疗程。同时检测内皮素 (ET 1)、一氧化氮 (NO)、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EFAF)及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 (EFAI)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9.2 9%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5 .36 % ) ;治疗组治疗后 ET 1、NO、EFAF、EFAI、T细胞亚群 (OKT3、OKT4、OKT8)及 OKT4/ OKT8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在缺血性卒中时存在内皮素、一氧化氮平衡紊乱及神经免疫调制功能障碍 ,中风 1号对其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脑循环状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神经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焱玲 丁桂凤 +1 位作者 李欧 范少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62-365,共4页
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神经免疫调节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 ,神经系统通过分布于皮肤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作用于皮肤的免疫细胞 (包括Langerhans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等 ) ,影响这些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其中T淋巴细胞... 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神经免疫调节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 ,神经系统通过分布于皮肤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作用于皮肤的免疫细胞 (包括Langerhans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等 ) ,影响这些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其中T淋巴细胞是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 ,由于T淋巴细胞调节的紊乱 ,导致T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 ,释放相关的细胞因子 ,可能诱导了银屑病表皮角朊干细胞增殖状态的病理性改变 ,使角朊细胞过度增殖、表皮可凋亡的角朊细胞异常分化 ,从而诱发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神经免疫调节紊乱的病变过程。目前研究表明 ,在与皮肤有关的神经递质中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是与皮肤免疫细胞联系较密切的神经肽 ,能刺激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 ,影响免疫细胞的迁移。同时 ,在银屑病斑块型皮损内 ,CGRP的分泌释放增加 ,并与皮损表皮的Langerhans细胞密切接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病因学 神经免疫调节 T细胞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海马内注射脑啡肽对细胞免疫功能及脑内IL-1α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阿敬 杨渝珍 +5 位作者 吴远明 谢虹 胡谋先 高娜 洪佳 孙材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8-354,共7页
本文研究了海马内微量注射脑啡肽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及海马内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甲硫-脑啡肽或亮-脑啡肽各1μl(18mmol/L)能明显增强ConA刺激的脾淋... 本文研究了海马内微量注射脑啡肽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及海马内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甲硫-脑啡肽或亮-脑啡肽各1μl(18mmol/L)能明显增强ConA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而双侧海马内微注射脂多糖各1μl(50ng/μl)则起抑制作用。切除双侧肾上腺后,海马内注射脑啡肽仍可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浓度亮-及甲硫-脑啡肽(10 ̄(-10),10 ̄(-11)mol/L)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脾淋巴细胞,也明显增强ConA刺激的细胞增殖活性。(2)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脂多糖各1μl(50ng/μl),于90min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到海马结构内IL-1α基因表达,而海马内甲硫或亮脑啡肽注射30min后再给予脂多糖,则未检测到IL-1αcDNA的扩增条带。上述结果表明,海马结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中脑啡肽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结构IL-1α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脑啡肽 白细胞介素-1Α 基因表达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主亚基受体激活相关多肽的理化特性与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长凯 赵杰 +13 位作者 李伍举 冯健男 刘淑红 朱克 王吉庆 尹安民 韩大跃 张万琴 姜潮 姜长斌 聂志余 王耀山 包礼平 范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分析人N 甲基 D 门冬氨酸受体 (NMDAR)主亚基NR1a上两个受体激活相关多肽P1、P2的抗原性及其理化特性。方法 用GOLDKEY软件从蛋白质数据库中调出人NR1a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分别在其第一、第三跨膜域前后逆向、顺向截取 15 1和 1... 目的 分析人N 甲基 D 门冬氨酸受体 (NMDAR)主亚基NR1a上两个受体激活相关多肽P1、P2的抗原性及其理化特性。方法 用GOLDKEY软件从蛋白质数据库中调出人NR1a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分别在其第一、第三跨膜域前后逆向、顺向截取 15 1和 14 4个氨基酸长度的多肽片段P1与P2 ,选取Hopp&Woods与Kyte亲水性、Janin表面可及性、Karplus Schulz主链柔韧性及Welling抗原性等参数予以多参数分析 ,采用Prosite程序与Chou Fasman方法比较其氨基酸位点与二级结构特征 ,以此为基础综合判定P1与P2片段的抗原位点并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 P1、P2多肽片段上可能分别有 6和 7个 8~ 15aa长序列具有良好的抗原性。P1相关序列主要分布于其氨基端 ,与配体结合关键氨基酸残基相距较远。P2上的相关序列分布较均匀 ,包含有受体激活重要相关位点或与配体结合关键氨基酸残基距离较近。P2片段的总体抗原性、亲水性与可及性均强于P1,尤以其近膜的 15个残基为著。P1、P2多肽片段均含有一定数量的 β 转角 ,但P1片段含有较多的半胱氨酸残基和无规卷曲 ,而P2片段则含有较多的芳香族残基并以α螺旋结构为主。结论 人NMDAR主亚基NR1a上的两个受体激活相关多肽P1、P2均具有一定数量的抗原位点 ,与P1相比较 ,P2可能更易成为NMDAR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免疫调节 抗原 多肽片段P1 多肽片段P2 氨基酸类 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原文传递
哮喘大鼠肺与大脑皮层的白三烯B_4含量和白三烯A_4水解酶的mRNA表达上升 被引量:7
18
作者 邓杨梅 谢强敏 +2 位作者 陈季强 邓俊芳 卞如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6-299,322,共5页
目的 :观察抗原攻击的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大脑皮层的 LTB4含量及其合成酶 m 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用卵白蛋白致敏大鼠 ,抗原攻击后 ,用反向高效液相法 (RP- HPLC)测定肺组织和大脑皮层匀浆的 LTB4含量。用半定量 RT- PCR法检测 LTA4水... 目的 :观察抗原攻击的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大脑皮层的 LTB4含量及其合成酶 m 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用卵白蛋白致敏大鼠 ,抗原攻击后 ,用反向高效液相法 (RP- HPLC)测定肺组织和大脑皮层匀浆的 LTB4含量。用半定量 RT- PCR法检测 LTA4水解酶 m RNA的表达量。结果 :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大脑皮层匀浆中的 LTB4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 L TA4水解酶 m RNA的表达也明显提高。地塞米松 (DXM,0 .5 mg/ kg,ip)可以减少 L TB4含量的增加 ,抑制 LTA4水解酶 m RNA的表达。结论 :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大脑皮层的 LTB4含量及其合成酶的 m R-NA的表达同步增高 ,提示哮喘时中枢神经系统对肺组织可能有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病因学 白三烯类 大脑皮质 神经免疫调节 大鼠
下载PDF
免疫应答中小鼠脾GAP-43神经支配的可塑性──神经纤维数量和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宏 王凌 +1 位作者 黄传书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6-360,I004,I005,共5页
为了解脾交感神经在免疫功能增强时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脾内生长相关蛋白样免疫反应(GAP-43-LI)性神经在结核菌素衍生蛋白(PPD)诱发的免疫反应高峰期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动... 为了解脾交感神经在免疫功能增强时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脾内生长相关蛋白样免疫反应(GAP-43-LI)性神经在结核菌素衍生蛋白(PPD)诱发的免疫反应高峰期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动物在接受两次PPD注射(21d+7d)后,脾GAP-43-LI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加并伴有分布和形态的变化。于对照动物,脾GAP-43-LI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少量伸入动脉周围淋巴鞘的脾基质中,而在免疫刺激的动物,不仅血管周围的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动脉周围淋巴鞘外层、边缘区和红髓等免疫应答活跃的部位也出现许多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分支和纤维上膨体明显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免疫应答中脾神经成分发生活跃的结构重塑,这些变化有可能与神经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免疫调节 交感神经 神经支配 小鼠
下载PDF
睡眠障碍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翟茜 侯金超 方向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934-937,共4页
背景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在脓毒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睡眠障碍显著影响机体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系统阐述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对机体免疫... 背景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在脓毒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睡眠障碍显著影响机体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系统阐述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控及对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脓毒症的神经-免疫-内分泌治疗提供防治新策略。内容综述睡眠障碍的类型和其对免疫功能及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趋向睡眠障碍是目前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由此引起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功能障碍导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佳,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将开启脓毒症治疗的新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免疫 神经免疫调节 脓毒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