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筋脉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群励 梁晓春 +3 位作者 姜楠 栾松 崔丽英 郭赛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10期860-865,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54例2型DPN患者分为筋脉通组和弥可保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筋脉通胶囊,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54例2型DPN患者分为筋脉通组和弥可保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筋脉通胶囊,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神经电生理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1或P<0.05);神经系统症状减轻,神经体征总体改善率为50.0%;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异常的改善率为36.0%,SSR上肢波幅明显增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善率为MCV15.8%、SCV25.0%,尺神经运动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测未见异常改变(P>0.05);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脉通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体征,对SSR及NCV检测参数亦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筋脉通胶囊 电生理 神经功能评分 中医证候评分
下载PDF
针刺介入时机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勇 王洪 +1 位作者 赵军 付强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介入针刺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对缺血脑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机制...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介入针刺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对缺血脑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机制及介入时机。方法将2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小时针刺组、72小时针刺组和168小时针刺组5组,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在术后1、3、7、14天,4个时间点采用Garcia复合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探查缺血脑组织中的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并在显微镜下记录阳性细胞数目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各组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优于模型组(P<0.001);2小时针刺组分别优于72小时、168小时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中风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Bcl-2,Bax表达均增高,1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术后2小时与模型组、72小时、168小时针刺组比较,可明显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小时与168小时针刺组比较可明显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大鼠的Garcia评分,改善其运动、感觉和协调功能;针刺可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功能,而且在缺血性中风后越早介入针刺治疗疗效越好,存在一个最佳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针刺 神经功能评分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2 Bcl-2相关X蛋白 大鼠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BDNF、TrkB、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未艾 岳增辉 +4 位作者 谢志强 谢莉娜 郭斌 王彭汉 黄麟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4-958,977,共6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3只实验大鼠通过2次随机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干预同模型组只分离不结扎不插线)、模型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结合内囊注射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制作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阳陵泉、曲池)、中药组(加味芍药甘草汤水煎剂灌胃)、针药组(电针阳陵泉、曲池+加味芍药甘草汤水煎剂灌胃)和西药组(巴氯芬溶液灌胃)7组各9只。各治疗组大鼠成模后第1天开始干预连续5 d,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和肌张力评分,检测大脑皮质中BDNF、TrkB、GABAa受体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和肌张力评分上升明显(P<0.01),BDNF、TrkB和GABAa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P<0.01);经治疗后各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其中针药组效果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P<0.05,P<0.01)。结论: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缓解卒中后肢体痉挛,针药结合方案优于单纯电针和中药疗法,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大脑皮质中BDNF、TrkB、GABAa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肢体痉挛 针药结合 神经功能评分 肌张力评分 BDNF TRKB GABAA受体
下载PDF
耳穴压豆对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雪钰 朱振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期2397-240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常规护理对处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23年10月—2024年5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诊断为脑梗死恢复期住院康复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常规护理对处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23年10月—2024年5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诊断为脑梗死恢复期住院康复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操作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结果2个月后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Barthel评分为(71.500±6.730)分、NIHSS评分为(2.450±1.120)分,2个月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5%、Barthel评分为(61.000±6.440)分、NIHSS评分为(7.150±2.100)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常规护理组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脑梗死恢复期 神经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钟芳芳 吴承龙 +2 位作者 桂小红 娄一萍 王赵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5期51-54,共4页
目的 评估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住院的7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抗血小板、他汀... 目的 评估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住院的7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抗血小板、他汀降脂、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分析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观察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联用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1)。治疗后联用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联用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6%,对照组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与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依达拉奉 脑梗死 神经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128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伟然 葛晓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9期139-140,共2页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及肠外营养和常规护理2种护理方式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寻求最佳的护理方式用于临床推广。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25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及肠外营养和常规护理2种护理方式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寻求最佳的护理方式用于临床推广。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25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8例。根据分组分别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及肠外营养和常规护理2种方式进行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并对其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及数据分析。结果:营养支持和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评分、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和护理后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评分、营养指标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营养支持和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营养指标的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护理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干预 肠外营养 神经功能评分 营养指标
下载PDF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5期255-256,共2页
目的 分析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 目的 分析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1个月、5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护理后,比较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下载PDF
黄芩汤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临床研究
8
作者 汪天宇 程业 +3 位作者 章杰民 金莹祺 郑丽丹 张晋红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芩汤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T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芩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脊髓... 目的:观察黄芩汤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T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芩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脊髓功能独立性量表(SCIM-Ⅲ)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ASIA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上述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自我照顾、呼吸和括约肌管理、移动能力及SCIM-Ⅲ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上述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2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ADL评分、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汤联合运动疗法治疗TSCI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黄芩汤 运动疗法 康复评定 BERG平衡量表 ASIA神经功能评分
原文传递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辛永飞 王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TIA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TIA组),以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根据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TIA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TIA组),以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将TIA组进一步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测定受试者的血清Hey水平,分析TIA与血清Hcy水平的关系以及Hcy与TIA患者NDS评分危险度分型的关系;以病程第14日为终点事件观察时间点,分析血清Hey水平与TIA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IA组血清He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mol/L:21.61±4.32比10.22±3.63,P〈0.05)。低危、中危、高危3组TIA患者血清Hcy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2±3.80、21.81±3.05、23.66±3.71μmol/L,P〈0.05);NDS也呈逐渐升高趋势(分:1.43±1.02、4.15±0.73、6.21±0.36,P〈0.05);TIA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D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6,P〈0.05)。不同预后类型3组患者血清He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A未再发作、继续发作和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Hey水平分别为(15.21±2.89、21.74±3.08、24.67±3.53μmol/L,P〈0.05),NDS评分也呈逐渐增高趋势(分:1.32±0.89、5.46±1.01、6.89±1.21,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TIA及TIA患者的NDS危险度分型有关,并与TIA患者预后存在一定联系。测定和干预Hey水平,有利于评估和改善TIA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预后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麦泉云 曹传伟 《疑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3436),对照组总有效率69.44%(253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别为(20.86±1.15)和(11.65±1.0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别为(21.13±1.11)和(15.74±0.8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脑梗死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脑梗死 急性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段卉娣 邱雅惠 +2 位作者 常宝印 于开军 王凤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3月入院治疗,且经核磁共振(MRI)或颅部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3月入院治疗,且经核磁共振(MRI)或颅部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6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2次/日,2周为一疗程,连续静脉滴注2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次,3次/日,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FDS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FDS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神经功能,调节血脂,促进血栓溶解等疗效,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血脂 全血黏度
下载PDF
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景蓉 刘运磊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0期2394-2395,共2页
目的:观察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络化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 目的:观察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络化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通络化痰汤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 生活能力指数
下载PDF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在乙型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龚放 彭明清 +1 位作者 王世伟 李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监测仪在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患儿的监护应用及结果分析。方法将30例乙型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初期和极期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对照组为排除了颅内病变和中枢神经疾病的患儿30...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监测仪在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患儿的监护应用及结果分析。方法将30例乙型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初期和极期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对照组为排除了颅内病变和中枢神经疾病的患儿30例。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监测仪分别监测乙型脑炎患儿病程为初期(T1)、极期(T2)、恢复期(T3)及康复出院时(T4)4个时间段的脑干扰系数,并与颅内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对15例典型乙型脑炎患儿在病程极期时使用20%甘露醇治疗后进行6h脑干扰系数连续监测。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脑干扰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脑干扰系数低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从T1~T2脑干扰系数上升达到最大值,从T2~T4逐渐下降;未治愈乙型脑炎患儿T2~T3脑干扰系数无下降趋势;在T1和T2时间点脑干扰系数与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典型15例极期乙型脑炎患儿经20%甘露醇治疗后2~3h脑干扰系数明显降低。结论 BORN-BE无创动态监护仪可客观提示乙型脑炎患儿病程的进展和预后,在乙型脑炎发病机制研究、脱水剂选择和疗效判断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无创脑水肿监护仪 脑水肿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脑梗死大鼠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常晓波 王舒 +2 位作者 樊小农 杨雪 石学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53-405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方法:将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进行提插手法针刺治疗,每12h 1次,共干预6次。以神经行为学、脑血流、梗死率、微循环、光镜等为测量指标。脑梗死大鼠... 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方法:将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进行提插手法针刺治疗,每12h 1次,共干预6次。以神经行为学、脑血流、梗死率、微循环、光镜等为测量指标。脑梗死大鼠模型于第12、24、36、48、60、72h针刺后进行6次神经行为学评分,借助因子分析方法,结合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分别与梗死率、脑血流、微循环、光镜等指标数据进行权重系数确定。结果:脑梗死大鼠的6次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73645、0.129477、0.271616、0.125729、0.132866、0.132859。结论:对于神经行为学指标来说,针刺第3次即36h处的权重最大,在针刺第4次以后各个指标的权重变化不是很大。可见,针刺第3次即36h处是行为学指标变化的关键节点,针刺48h以后脑梗死大鼠病情逐步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梗死模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权重系数 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皂贝化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芳 罗利俊 《河南中医》 2015年第6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观察皂贝化痰汤治疗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皂... 目的:观察皂贝化痰汤治疗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皂贝化痰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有效率7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皂贝化痰汤治疗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皂贝化痰汤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伟芳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降纤酶、奥...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降纤酶、奥扎格雷钠、盐酸丁咯地尔液序贯治疗。所有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评估I晦床疗效,记录不良用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06±1.69)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Fib分别为(3.96±0.88)mPa.s、(1.18±0.21)mPa·s、(2.03±0.82)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序贯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治疗青年人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宗羡 李晓静 赵玉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9期1036-1037,共2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5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86±1.15)分和(11.65±1.08)分(P<0.05),对照组分别为(21.13±1.01)分和(15.74±0.68)分(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青年人脑梗死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脑梗死 急性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脂蛋白a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涛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的方法,将72例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脑心通胶囊,...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的方法,将72例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脑心通胶囊,2周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CRP、LPa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 2周后2组CRP水平、LPa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组内比较均具有疗效。但组间比较:CRP水平的变化,治疗组3.09±1.02,对照组6.21±1.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LPa的变化,治疗组302.15±140.11,对照组574.55±120.3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治疗组为6.21±2.11,对照组为9.86±3.9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对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水平、LPa值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下载PDF
中医针灸疗法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向东 李梅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6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疗法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3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疗法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3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疗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疗法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尤瑞克林和舒血宁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霄莲 钟高贤 董亚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3期101-102,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分水岭脑梗死(WSI)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对比尤瑞克林和舒血宁对于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血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分水岭脑梗死(WSI)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对比尤瑞克林和舒血宁对于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血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补体末端复合体(TCC)水平。结果治疗后3、7、14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TC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相较于舒血宁,尤瑞克林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TCC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后期生活质量,疗效更为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舒血宁 急性分水岭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