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及其演变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章应 白小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6,共5页
按照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记录语词的构成情况,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施事+动作、施事+动作+受事、动作+受事、动作+处所、工具+动作等,这些结构的共同特征是均由核心意义和附加意义合成,核心意义保持不变,附加意义随着不同语境变换。随... 按照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记录语词的构成情况,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施事+动作、施事+动作+受事、动作+受事、动作+处所、工具+动作等,这些结构的共同特征是均由核心意义和附加意义合成,核心意义保持不变,附加意义随着不同语境变换。随着文字记录语词的精密化发展,附加意义由固定而松动到最后完全脱落。表现在所记录语词上则是语词分化程度的不同,分别是语词未分化、正在分化和已分化三种情况。表现在文字上则是文字类化程度不同,分别是专字专用、相互混用和固定通用三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东巴文 异体字
原文传递
论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传统情歌及婚姻习俗
2
作者 和云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167,共11页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以女性为主体的一妻多夫制婚姻习俗;江边方言区的情歌则兼具东、西两个方言区婚姻民俗。总体而言,文章试图以情歌为示例,陈述和解读一个相对复杂的民族、地域、文化“三交”史实及婚俗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传统情歌 婚姻习俗
下载PDF
历史、文化与行动中的医学多元——对一个纳西族村落疾病与治疗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和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6,共5页
对医学多元现象的讨论是医学人类学的经典议题,但是医学多元常被作为各种人类学研究的描述性背景或理论预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地方医学多元的现象常在历史线索中与国家政策、当地人的求医行为以及地方文化相缠绕。不同的医学以... 对医学多元现象的讨论是医学人类学的经典议题,但是医学多元常被作为各种人类学研究的描述性背景或理论预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地方医学多元的现象常在历史线索中与国家政策、当地人的求医行为以及地方文化相缠绕。不同的医学以及医疗资源在地方层面上的格局,通过治疗师与求医者的互动以及能动选择而得到不断的塑造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多元 纳西族 能动性
原文传递
纳西族、藏族宗教文化交融互渗关系研究——以“数”、卐字符号和阿弥学经为解剖实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国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8,共9页
纳西族居住在滇、川、藏交界地域,藏族居住在青藏高原,纳、藏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互吸收、借鉴、交融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和藏族苯教、佛教相互渗透是其文化交融的重要方面。解剖研究纳、藏文化中有关"数"和卐符号... 纳西族居住在滇、川、藏交界地域,藏族居住在青藏高原,纳、藏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互吸收、借鉴、交融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和藏族苯教、佛教相互渗透是其文化交融的重要方面。解剖研究纳、藏文化中有关"数"和卐符号信仰等内容,可以窥探纳、藏文化互相吸收、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藏族 宗教文化
原文传递
和实生物:纳西族饮食民俗类别及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杰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纳西族饮食民俗既是历史传统中约定俗成的,也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得以重构而不断扬弃下沉淀生成的。纳西族饮食民俗按其内容可分为日常饮食、节庆宴席、娱乐休闲饮食等等三个类型,其风味食品以丽江粑粑、丽江黑凉粉、米灌肠为代表。纳西... 纳西族饮食民俗既是历史传统中约定俗成的,也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得以重构而不断扬弃下沉淀生成的。纳西族饮食民俗按其内容可分为日常饮食、节庆宴席、娱乐休闲饮食等等三个类型,其风味食品以丽江粑粑、丽江黑凉粉、米灌肠为代表。纳西族饮食民俗特征主要有实用性、协调规范性、伦理审美性、发展变迁性。纳西族传统文化中强调"和合"思想,其传统宗教——东巴教主旨在于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如何和谐相处,表现在饮食文化及思想上,也主张调和五味,兼容并包,这与中华文化的"中和"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饮食民俗 饮食类别 特征
下载PDF
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四玉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7-63,共7页
通过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献的搜集,从纳西族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民俗、传统节日、传统医药、传统技艺、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九个方面分类梳理,对目前的研究特点进行综述和简要评析。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纳西族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云南省纳西、普米、傈僳族肥胖状况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高血压的预警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晶 傅宁薇 +2 位作者 范宁 马威 徐飞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5-950,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普米、傈僳族的肥胖流行状况和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内脏脂肪等级的临界点来预警高血压,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90岁纳西、普米、傈僳族1471名,采用活体测量的... 目的探讨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普米、傈僳族的肥胖流行状况和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内脏脂肪等级的临界点来预警高血压,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90岁纳西、普米、傈僳族1471名,采用活体测量的方法对其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并测量血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以BMI、腰围、内脏脂肪等级绘制各民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IBM 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688名纳西族中肥胖108人(15.7%),腹型肥胖385人(56%),内脏脂肪超标197人(28.5%);513名普米族中肥胖46人(9%),腹型肥胖279人(54.4%),内脏脂肪超标113人(22%);270名傈僳族中肥胖率24人(8.9%),腹型肥胖121人(44.8%),内脏脂肪超标54人(20%)。3个民族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脂肪超标的总体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5.724、10.007、10.886,P<0.05)。纳西族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脂肪超标率最高(P<0.05)。高血压患病601人(40.9%),腹型肥胖和内脏脂肪超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0.676,0.456,P<0.05)。可选用BMI、腰围、内脏脂肪等级预警高血压(AUC>0.5,P<0.05)。结论纳西族、普米族和傈僳族的肥胖率等处于较高水平,可通过监测腰围和BMI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病并对提早防治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普米族 傈僳族 肥胖 高血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活体测量 成人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阈下的纳西族女性服饰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宁宁 谢芳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14,共4页
生态美学是一种在生态学和美学纬度下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一致的存在论审美观。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为指导,对纳西族女性服饰从功能、色彩及演变上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展示纳西族女性服饰所传递... 生态美学是一种在生态学和美学纬度下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一致的存在论审美观。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为指导,对纳西族女性服饰从功能、色彩及演变上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展示纳西族女性服饰所传递的纳西民族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的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和谐美 纳西族 女性服饰
下载PDF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政治文化的形成因素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俊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98,共4页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发展和纳西文明的进程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历史上滇西北区域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历史因素、地理环境、政治生态、主流政治文化、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等社会政治环境...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发展和纳西文明的进程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历史上滇西北区域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历史因素、地理环境、政治生态、主流政治文化、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等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各层面的因素都对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政治文化的形成产生制约和影响,从而形成了这一时期纳西族以共同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木氏土司 政治文化
下载PDF
乡土社群建造偏好的群体分类研究——以茨满村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曦 索靖轩 林徐巍 《世界建筑》 2022年第9期4-8,共5页
传统村落作为“人居型遗产”,既具有遗产之属性,也具有居所之属性,对其的保护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各方的利益和诉求。然而在遗产保护中,社群的话语往往相对较弱。因此,本文以一个典型的纳西族村落为例,考察了乡土社群中的不同群体对于地方... 传统村落作为“人居型遗产”,既具有遗产之属性,也具有居所之属性,对其的保护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各方的利益和诉求。然而在遗产保护中,社群的话语往往相对较弱。因此,本文以一个典型的纳西族村落为例,考察了乡土社群中的不同群体对于地方性建造传统的偏好情况。调查发现,民族、居住情况、年龄、学历4项属性与建造偏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属性的人群在建造偏好上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总体而言,社群成员对于纳西族建造传统仍然具有较高的集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乡土社群 建造偏好 群体分类 纳西族
下载PDF
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现象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沐晓 薛祖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7期97-100,共4页
丽江纳西族地区,殉情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曾一度盛行,在众多文化现象中自成一格。纳西族的殉情受民族文化中多种力量的影响,对此从社会心理、悲剧审美等方面,结合世界自杀文化对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现象进行解析与反思。
关键词 丽江 纳西族 殉情 文化
下载PDF
“麽些”考释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杰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7,共9页
"麽些"是汉文献中对纳西族的称呼,方国瑜、和志武认为这一他称义为"牧牛人",与历史上纳西族先民"牦牛羌"相关。但从族称命名规律、纳西族与牦牛羌的历史关系、牦牛文化、牛的语义分析来看,这一解释存在... "麽些"是汉文献中对纳西族的称呼,方国瑜、和志武认为这一他称义为"牧牛人",与历史上纳西族先民"牦牛羌"相关。但从族称命名规律、纳西族与牦牛羌的历史关系、牦牛文化、牛的语义分析来看,这一解释存在诸多疑点。基于纳西族传统文化变迁、东巴象形文字及纳西语的综合考察,"麽些"可释义为"天族"、"天之子民",这一本义与纳西族的祭天传统有着内在的逻辑统一性,是由"祭天人"、"敬天群"的称呼演化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他称 牧牛人 祭天 东巴
原文传递
玉龙县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四玉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3-17,共5页
玉龙县是中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在分析当前玉龙县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以保护为前提,立足传承,从政策导向、资本驱动、法律保护、数字化传播、人才培养、产业开发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玉龙县是中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在分析当前玉龙县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以保护为前提,立足传承,从政策导向、资本驱动、法律保护、数字化传播、人才培养、产业开发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玉龙县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下载PDF
纳西族汝卡东巴经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耀萍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纳西族汝卡支系的东巴经、东巴文较有特色,但学界公布的材料少,至今只见李霖灿、和志武先生搜集的123个汝卡字。受材料所限,相关研究也较少。笔者在五次田野调查、翻译了《送魂路线经》等九本汝卡东巴经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经书用字... 纳西族汝卡支系的东巴经、东巴文较有特色,但学界公布的材料少,至今只见李霖灿、和志武先生搜集的123个汝卡字。受材料所限,相关研究也较少。笔者在五次田野调查、翻译了《送魂路线经》等九本汝卡东巴经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经书用字研究。发现汝卡东巴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借形几种结构的字都具备,象形字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形声字较少。有的汝卡东巴文还保留着最初的造字理据,也有一些与一般东巴文造字理据不同,还有一些比一般东巴文更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汝卡 东巴经
原文传递
18世纪西南边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以司徒班钦三赴丽江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硕 姚婧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5,共10页
西藏噶玛噶举派高僧司徒班钦曾于公元1729至1759年间三次前往丽江地区。虽然噶玛噶举派在丽江传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至司徒班钦时期,由于蒙古势力南下、甘丹颇章政权崛起、改土归流等原因,噶玛噶举派在该区域的发展已大不如前。在此历... 西藏噶玛噶举派高僧司徒班钦曾于公元1729至1759年间三次前往丽江地区。虽然噶玛噶举派在丽江传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至司徒班钦时期,由于蒙古势力南下、甘丹颇章政权崛起、改土归流等原因,噶玛噶举派在该区域的发展已大不如前。在此历史背景下,司徒班钦应邀南下,于沿途建寺传法,同上至云南提督、丽江知府,下至把总、木瓜、班色、头人等大小官员及信众频繁交往,构建起了多民族的社会关系网络。司徒班钦接触和学习了纳西族、傈僳族、白族、汉族等多民族的文化,并将其引介到藏族社会,同时也将藏族文化进一步传播至兄弟民族地区,为18世纪我国西南地区的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文章以司徒班钦三赴丽江为切入点,对18世纪我国西南地区的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况、特征及影响,乃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徒班钦 丽江 纳西族 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借称:族群称谓的又一种形式——以川西南的“尔苏”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正康 《西北民族论丛》 2019年第2期256-266,351,共12页
一个族群一般有自己的自称,而相邻不同族群会对其有不同的他称,这是很正常的族群认识行为,是人们区别"我者"与"他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一个具体的族群而言,可能除"自称"和"他称"外,尚有另... 一个族群一般有自己的自称,而相邻不同族群会对其有不同的他称,这是很正常的族群认识行为,是人们区别"我者"与"他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一个具体的族群而言,可能除"自称"和"他称"外,尚有另外一种类型的称谓,这就是借称。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西南部越西、甘洛两县藏族的"尔苏"称谓来源进行考证,认为汉语所称"摩梭"与脱苏语所称"尔苏"所指族群为同一族群,从而论证甘洛、越西藏族的"尔苏"称谓不是自称而是借称,并以此为例探讨"借称"这一掩盖在自称下面的民族称谓形式所隐藏的民族学意义。本文论证是为了弄清楚"尔苏"这一称谓的来源及其中的"他称"和"自称"与"借称"的关系。毋庸讳言,随着时间的延续,"借称"也有可能慢慢转变为"自称",当完成这种转变时,或许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就被掩盖了,要想找到这个被掩盖的历史事实,重新追溯其族群名称是自称,还是由借称演变而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苏 尔苏 摩梭 称谓 借称
原文传递
略论纳西族与理塘巴塘之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福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7,共8页
历史上藏羌彝走廊的民族关系复杂而多有变迁。过去学界论及巴塘、理塘和纳西族的关系,提及的多是明代木氏土司的势力抵达这两个地方之后的事。其实巴塘理塘和纳西族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根据史载和口碑资料,纳西语与史载的白... 历史上藏羌彝走廊的民族关系复杂而多有变迁。过去学界论及巴塘、理塘和纳西族的关系,提及的多是明代木氏土司的势力抵达这两个地方之后的事。其实巴塘理塘和纳西族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根据史载和口碑资料,纳西语与史载的白狼国关系密切,汉藏文史书所记的藏族最古四氏族中的"穆"部落与"白狼"部落之间的关系,也提供了研究纳西族与巴塘理塘两地关系的新线索。明代,纳西族与巴塘理塘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过诸多交流,历史上的"撒打"(三赕)即说明丽江和巴塘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个案实证分析,有利于深化对藏族与纳西族历史关系以及藏羌彝走廊的民族历史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理塘 巴塘 民族关系
原文传递
从“族称”角度看纳西族的族群认同 被引量:1
18
作者 和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4-101,共8页
族群概念的提出对研究人们共同体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本文试从族称角度讨论纳西族的族群认同问题,族称包括"自称"和"他称",族称不仅是代表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而且表明了族群认同建构过程中人们基于特定场域和... 族群概念的提出对研究人们共同体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本文试从族称角度讨论纳西族的族群认同问题,族称包括"自称"和"他称",族称不仅是代表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而且表明了族群认同建构过程中人们基于特定场域和具体情境下的理性选择,是人们的内心情感、关于族群的历史记忆、族群意识、族群边界、族群互动和国家权力对于族群分类的重要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族称 族群认同
下载PDF
纳西族乡土社群建造偏好研究--以茨满村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霄 潘曦 索靖轩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文章以乡土社群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民居看作社群自发性集体建造活动的产物,研究社群对民居建造做法的认知偏好。首先通过建造做法调查梳理出纳西族民居的建造流程及做法选项,接着以图像化的表达方式设计组织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对一个典型... 文章以乡土社群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民居看作社群自发性集体建造活动的产物,研究社群对民居建造做法的认知偏好。首先通过建造做法调查梳理出纳西族民居的建造流程及做法选项,接着以图像化的表达方式设计组织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对一个典型的纳西社群进行建造偏好调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社群成员尽管普遍偏好华丽的建筑形式,但对自然材料和建造做法的民族特性更为重视。将社会调查方法运用到民居研究中的尝试,是对既有定性研究的验证和补充,也可为该地区乡村保护与建设实践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 纳西族 社群 建造偏好
下载PDF
略论纳西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福泉 《民族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5-33,100-102,共12页
本文从东巴古籍记载的饮食习俗和当代的延续、饮食禁忌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食品祭祀和相关的水土观念、纳西族饮食中的民族文化融合以及饮食烹饪习俗中的社会性别和长幼观念五个方面探讨了纳西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纳西族的饮食文化源... 本文从东巴古籍记载的饮食习俗和当代的延续、饮食禁忌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食品祭祀和相关的水土观念、纳西族饮食中的民族文化融合以及饮食烹饪习俗中的社会性别和长幼观念五个方面探讨了纳西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纳西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纳西族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较大的变迁。其从古相沿的饮食文化,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精华,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人类学 纳西族 饮食习俗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